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黑板報 > 迎新年春節黑板報報頭設計

迎新年春節黑板報報頭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說到春節的習俗,可不能只知道搶紅包哦!春節作爲我國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有着豐富的歷史文化意義,學習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一起跟隨本站網小編整理的春節黑板報資料來看看,我們都有哪些有趣的春節習俗知識吧!

迎新年春節黑板報報頭設計

  冰雪秧歌映笑顏

東北的年過得很是喜慶。東北人家,成串的紅辣椒、黃苞米掛滿外牆,門上貼上紅春聯,屋檐挑上紅燈籠,窗戶貼上紅窗花,一派紅紅火火過大年的熱鬧氣氛。過年前後,東北的雪下得很大,茫茫千里盡白雪,十分美麗、壯觀。門上的紅福字和孩子穿上的紅衣裳更點綴出了濃濃的年味,會讓人覺得幸福、溫暖,會融化那刺骨的寒冷。雖然是漫天大雪,年卻過得熱熱鬧鬧。

一進臘月,女人們就開始忙活起來,家家戶戶淘米磨面,準備包黏豆包。黏豆包分大黃米麪、小黃米麪、黏玉米麪和黏江米麪4種。蒸好的黏豆包,又黃又黏,吃起來可香了,而且象徵着好日子蒸蒸日上,財源滾滾發大財。現在在農村吃黏豆包一般蘸白糖,暗喻日子來年會過得甜美。東北農村對年三十吃午夜飯特別講究,包什麼餡的餃子很有寓意,比如,白菜餡是發百財,芹菜餡是勤發財,韭菜餡是永久發財。在包餃子的時候會將5角或1元硬幣包在裏面,一般家有幾口人,包幾個硬幣。誰能吃到有硬幣的餃子,就說明誰有財運,來年就能發大財。

二人轉和秧歌向來都是東北人的摯愛,是東北人最鍾情的娛樂活動,雖然城市中的表演已經很少,不再像往日那樣紅紅火火,但是在農村,一到過年,這些傳統項目還是很受歡迎。二人轉的演出形式,有“唱大車店”、“唱秧歌會”、“唱屯場”等,最常見的演出形式是“唱屯場”,每年掛鋤、秋後、冬閒,尤其是春節,是“唱屯場”的最好季節。演員就是耍,只要逗你笑,什麼糙話粉詞,什麼打情罵俏都有。看到老百姓樂得前仰後合、那麼開心,就會一下頓悟,這就是“下里巴人”的藝術,百姓的俗文化。

每逢年節,各村都會自發地組織秧歌隊,秧歌隊服裝豐富多彩,衣料爲純正的大紅大綠綵綢,多以戲劇服裝爲主。一進正月,秧歌便走村串屯,一家家表演。扭到誰家,誰家都要給賞錢,也有秧歌隊長到各家各戶收錢然後給村民集體表演的。在春節這個喜慶的日子裏,生長在黑土地的人們那熱辣豪爽的性格,全部在這歡快喜慶的二人轉和熱情洋溢的大秧歌中揮灑出來。

  走進家家戶戶的正月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牀,焚香,放紙炮。這天互相拜訪,不問貴賤,奔跑往來好幾日,名曰“賀新歲”。所吃的東西,如:百事大吉盒兒,由柿餅、荔枝、龍眼、栗子、熟棗等裝成。

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紙不斷至丈餘,供於祖前,謂之“阡張”,焚之。

正月初旬,拜年者到門口,疾呼接貼,投一名片,匆匆而去,大多數無須和主人面談。

正月一日到五日,俗名“破五”。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

正月之燈一向集中於前門內的“六部”,叫:“六部燈”,以“工部”的燈最爲人稱道。冰燈,飛禽走獸、世間百態,製作得非常工巧。

燈市從前集中在東、西四牌樓,後來移到廊房頭條。

琉璃廠每於新正元旦至十六日,百貨雲集,燈屏琉璃,萬盞棚懸,玉軸牙籤,千門聯絡,圖書充棟,寶玩鎮街。更有“秦樓楚館偏笙歌,寶馬香車遊士女”。也是舊京年節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