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分道揚鑣的成語意思

分道揚鑣的成語意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37K 次

  導語:道:路;鑣:馬嚼子;借指爲馬;揚鑣:驅馬向前。分走不同的路。比喻人們分別發展和施展各自的聰明才智。比喻因志趣、目標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小編在此爲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分道揚鑣的成語意思

  成語知識:

【拼音】:fēn dào yáng biāo

【釋義】:道:路;鑣:馬嚼子;借指爲馬;揚鑣:驅馬向前。分走不同的路。比喻人們分別發展和施展各自的聰明才智。比喻因志趣、目標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出處】:《北史·河間公齊傳》:“(元志)爲洛陽令;不避強御;與御史中尉李彪爭路;俱入見;面陳得失。……孝文曰:‘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及出;與彪摺尺量道;各取其半。”

  成語典故:

南北朝時代的北魏,國都原在平城,魏孝文帝時遷都洛陽。據《北史》載,“洛陽令”即“京兆尹”元志,曾同“御史中尉”李彪發生過 一件有趣的爭路糾紛。

據說元志仗着自己有些才能,相當驕傲,對於某些學問不高的大官貴族,往往表示輕視。有一天,他坐着車子正在街上走着,恰巧遇見李 彪的車子迎面過來。那時,官員出門總是前呼後擁的,官職越高,隨行人馬就越多,威風氣派也就越大。老百姓在街上遇見他們,老遠就得回 避。官職低的官,也得讓官職高的官先走。如遇官職相仿,客氣些的.也就讓道。元志論官職是應該讓李彪的,可是他瞧不起李彪,偏不相讓。 李彪很生氣,當場訓斥元志。元志不服,兩人就爭吵起來。

元志和李彪到孝文帝面前去評理。李彪說,他是“御史中尉”,洛陽一個地方官,怎敢同他對抗,居然不肯讓道。元志說,他是國都所在 地的長官,住在洛陽的人,都編在他主管的戶籍裏,他怎可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樣向一個御史中尉讓道。

孝文帝聽了,不願意評判他們誰是誰非,便笑道:“洛陽是寡人的京城,應該分路揚鑣。從今以後,你們可以分開走,各走各的不就得了嗎!”

  成語造句:

1、福凱與歐文斯曾經是並肩打擊偷獵者的盟友,但後來因在策略上意見不合而分道揚鑣了。

2、他倆同居多年,終因志趣不合分道揚鑣。

3、任務既已完成,我們也好分道揚鑣,各走各的了。

4、與黃金分道揚鑣之後,美國想印多少美元就印多少,足以應付全世界對於儲備貨幣的需求。

5、既然我們的意見如此分歧,不如早早結束合夥關係,分道揚鑣,各奔前程吧!

6、這就是經濟學理論和現實分道揚鑣之時。

7、從此我跟你分道揚鑣,各走各的路。

8、天下無不散筵席,我們在此分道揚鑣,互道珍重吧!

9、當我們分道揚鑣的時候,我將在在我們不能分享各自的旅程的那一段和你告別。

10、我們不應鼓勵把價值判斷凌駕於真相之上,這種做法事實上就是鼓勵公衆觀點與有分歧的價值觀分道揚鑣。

11、但是當夫妻決定分道揚鑣時,他們最不願意留下的就是“玫瑰戰爭”的犯罪現場和他們所有的血汗錢。

12、當鳳凰花開的季節,就是同學們要互道珍重、分道揚鑣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