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高一試題 > 高一上學期語文期末試題2014-2015(有答案)

高一上學期語文期末試題2014-2015(有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一、現代文閱讀(9分)

高一上學期語文期末試題2014-2015(有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閱歷與讀書

趙迎輝

①讀書的過程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同一本書,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閱讀,往往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之所以如此,是因爲閱歷的緣故。有無閱歷、閱歷多少不僅影響着讀書的傾向,某些時候甚至關係到讀書的效果。

②閱歷之所以會對讀書產生深淺有別的影響,原因在於閱讀並非是對作品的簡單再現,而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再創造過程,人生的經歷與生活的經驗都會參與進來。正如歌德所說的:“閱歷豐富的人讀書時,常常是一隻眼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隻眼則留心看紙的背面。”生活閱歷越豐富,越有助於人們對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一般來說,一個人的生活閱歷是不是豐富,往往與其年齡密切相關。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經歷的人和事越來越多,獲得的經驗和教訓也越來越多,對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漸由淺入深,由表及裏,這時我們的閱歷就會日趨豐富。不過這並不是絕對的。有的人年齡雖然不大,但卻走過許多地方,經過諸多歷練,體驗過各種身份和角色,經歷過複雜崗位的鍛鍊和艱苦生活的磨礪,這種經歷同樣可以讓他擁有豐富的閱歷。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長生命的長度,那麼要想增加自己的閱歷,就要努力拓寬生命的寬度。培根認爲“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只有親身體驗,躬行踐履,才能準確把握社會現實,不斷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從而更加深入地領悟書中蘊含的寓意和韻味。

④然而閱歷不等於經歷。並不是說只要經歷過的,就會自然而然地成爲人們的閱歷。經歷只是一種經過,或走過,或聽過,或看過,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是感性的。而閱歷則是一個人對社會、對事件的經歷及理解程度,是在表象的基礎上對經歷進行思考、領悟、概括、提煉,是感性與理性的有機統一。

⑤讀書增長閱歷,閱歷助益讀書,但這並不意味着讀書和閱歷可以互相代替。 人類發展的歷史反覆證明,讀書和閱歷都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能力的必經之路,二者不可偏廢。只有將讀書和閱歷緊密結合,既博覽羣書,又勇於實踐,既潛心書本,又深入生活,並用閱讀拓展閱歷,以閱歷深化閱讀,才能做到讀書和閱歷相長、理論與實踐結合,並在二者的相輔相成中更好地學習和工作。

(摘編自《學習時報》)

1. 下列對文章中“閱歷”的理解,不符合原 文意思的一項是(3 分)

A. 它與年齡相關,隨着年齡的增長,經歷的人和事增多,閱歷自然而然地就會豐富。

B. 隨着經歷增多,經驗和教訓也增多,對事物的見解逐漸深入,閱歷就會越來越豐富。

C. 閱歷不等於經歷,經歷是一種經過,所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它只是閱歷的基礎。

D. 在感性表象的基礎上,對經歷進行理性思考,這才形成感性與理性相統一的閱歷。

2. 下列簡述閱歷與讀書的關係,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 分)

A.有無閱歷、閱歷多少不僅影響着讀書的傾向,甚至關係到讀書的效果。

B. 因爲閱歷會對讀書產生深淺有別的影響,所以閱讀並非是對作品的簡單再現,而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再創造過程,人生的經歷與生活的經驗都會參與進來。

C.生活閱歷越豐富,越有助於人們對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D.讀書增長閱歷,閱歷助益讀書,這意味着讀書和閱歷可以互相代替。

3. 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先分析閱歷影響讀書的原因,繼而論述豐富閱歷的途徑及意義,然後闡明閱歷與經歷的區別。

B.培根認爲“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只有親身體驗,躬行踐履,才能準確把握社會現實,不斷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從而更加深入地領悟書中蘊含的寓意和韻味。

C.一個人的閱歷與其年齡無關,只要有理性的經歷就會形成一定的閱歷。

D.閱歷和讀書相輔相成。閱歷可以豐富知識,提高讀書能力;讀書可以獲取新知識,拓展閱歷,提高能力。

 二、古代詩文閱讀(49分)

(二)課內文言文(9分)

4.下列實詞解釋不當的一項是( ) (3分)

A.所之既倦 之,往,到達。 B.相與枕藉乎舟中 藉,墊着。

C.無物以相之 相,幫助。 D.多謝後世人 謝,道歉

5.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3分)

A.雖趣舍萬殊 B.馮虛御風

C.王回深父 D.蒲葦紉如絲

6.下列詞語解釋不當的一項是( )(3分)

A.一觴一詠 觴,酒杯 B.不知東方之既白 白,顯出白色。

C.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謬,弄錯、使……錯 D.交廣市鮭珍 市,購買

(二)課外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 -10題。

郝浴,字雪海,直隸定州人。少有志操,負氣節。順治六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時張獻忠將孫可望、李定國等降明,據川南爲寇,師討之。郡縣吏率軍前除授,恣爲貪虐。浴至,嚴約束,將吏始斂跡。

九年,平西王吳三桂與李國翰兩路兵俱敗,三桂退駐綿州。浴在保寧監臨鄉試,可望將數萬人薄城,浴飛檄邀三桂,激以大義,謂“不死於賊,必死於法”。逾月,三桂乃赴援,可望等引去。上詔詢收川方略,部議謂戰守事當聽三桂主之。三桂入四川,浸驕橫,部下多不法,憚浴嚴正,輒禁止沿路塘報①。及保寧圍解,三桂頒賞將士,浴不受。疏言:“平賊乃平西王責。臣司風憲②,不預軍事,而以臣預賞,非黨臣則忌臣也。”因陳三桂擁兵觀望狀,三桂深銜之。降將董顯忠等恣睢虐民,浴復疏劾,改原職。三桂嗾顯忠等入京陳辨,浴坐鐫秩③去。

大學士馮銓等交章薦浴,三桂乃摭浴保寧奏捷疏,有“親冒矢石”語,指爲冒功,論劾,部議當坐死,上命寬之,流徙奉天。浴至戍所,益潛心義理之學,以“致知格物”顏其廬,刻苦厲志。

康熙十二年,三桂反。侍郎魏象樞疏言:“浴血性過人,才守學識,臣皆愧不及,參浴者三桂也,使三桂始終恭順,浴一書生耳,即老死徙所,誰復問之?今三桂叛矣,天下無不恨三桂,即無不憐浴。浴當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勢,致爲所仇。三桂之所仇,正國家之所取,何忍棄之?”上乃召浴還,復授湖廣道御史。十九年,授廣西巡撫。廣西新經喪亂,民生凋瘵,浴專意撫綏,疏陳調劑四策,上輒報可,時南疆底定,滿洲兵撤還京師,浴疏言請爲死事巡撫馬雄鎮、傅弘烈建祠桂林。

二十二年,卒官。喪歸,士民泣送者數千裏不絕。

( 節選自《清史稿》)

[注]①塘報:朝廷下發各地的傳抄令、奏章和朝廷大事等的官報。②風憲:風紀,法度。③鐫秩:削職,免職。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可望將數萬人薄城 薄:逼近。

B. 三桂深銜之 銜:懷恨。

C. 浴坐鐫秩去 坐:堅守。

D. 可望等引去 引:領兵。

8.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郝浴有“志操”“氣節”的一組是( )(3分)

①謂“不死於賊,必死於法” ② 頒賞將士,浴不受

③三桂深銜之 ④有“親冒矢石”語

⑤ 浴復疏劾,改原職 ⑥士民泣送者數千裏不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郝浴執法嚴明,招致排擠。違紀者甚至是忌憚,以至朝廷詔令不能傳到軍中,從而與吳三桂結怨,使他遠徙奉天。

B.郝浴一身正氣,拒絕利誘。他在大是大非面前仗義執言,多次上疏,即使被遠徙,他積極安撫百姓,醫治戰爭創傷,受到朝廷認可。

C.郝浴才守出衆,深得讚譽。曾被同僚交相推薦,在吳三桂造反之後,魏象樞又極力勸諫,使得郝浴重新被任用爲廣西巡撫。

D.郝浴大義正直,嚴正恪守。當吳三桂戰後拉攏他時,他能夠劃分界限,不受頒賞;嚴守職責,上疏抗陳。

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三桂之所仇,正國家之所取,何忍棄之?

⑵喪歸,士民泣送者數千裏不絕。

(三)古代詩歌閱讀(11分)

咸陽城東樓①

(唐)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②。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③。

註釋:⑴此詩大約是許渾於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監察御史的時候所寫。⑵汀洲:水邊之地爲汀、水中之地爲洲,這裏指代詩人在江南的故鄉。⑶故國:指秦漢故都咸陽。東來:指詩人(不是渭水)自東邊而來。

11.分析“一上高樓萬里愁”的“愁”含義和作用。(6分)

12.《詩境淺說》評“山雨欲來風滿樓”可謂“絕妙好詞”, 試從內容角度賞析。(5分)

(四)名篇名句默寫(10分 )

13.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桑之未落,。(《詩經•氓》)

(2)民生各有所樂兮,。(《離騷》)

(3)還顧望舊鄉,。(《涉江採芙蓉》)

(4),天下歸心(《短歌行》)

(5),桃李羅堂前(《歸園田居(其一)》)

(6)固知,。(《蘭亭集序》)

(7)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赤壁賦》)

(8),常在於險遠(《遊褒禪山記》)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6分)

14,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小題。

民國奇人劉文典

魯先聖

劉文典是一位長期被歷史忽略的國學大師,作爲當代傑出的文史大師、校勘學大師和研究莊子的專家,他的思想學問博大精深。他“二十歲就名滿大江南北”,極具傳統士大夫的傲骨,呈現在世人面前的總是一副“狂生”模樣。他師承劉師培、章太炎,結交胡適、陳寅恪,瞧不起聞一多、沈從文,追隨過孫中山,營救過陳獨秀,驅趕過章士釗,痛斥過蔣介石。

劉文典是研究《莊子》的專家,按照他自己的說法,自古以來只有兩個半人懂莊子,一個是莊子,另一個他沒說,半個則是他本人。這話可以與南朝詩人謝靈運的“才高八斗”論相媲美。當年的謝靈運也是心高氣傲的人,他寫的詩藝術性很強,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愛。詩篇一傳出來,人們就競相抄錄,流傳很廣。宋文帝很賞識他的文學才能,特地將他召回京都任職,並把他的詩作和書法稱爲“二寶”,常常要他邊侍宴,邊寫詩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謝靈運受到這種禮遇後,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邊喝酒一邊自誇道:“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兩人的高傲簡直如出一轍啊!

劉先生最經典的怪誕故事發生在1928年他任安徽大學校長時期。安大鬧學潮,蔣介石來安慶視察。蔣介石看他外表邋里邋遢,就問:“你就是劉文典嗎?”劉文典不高興地反問:“你就是蔣介石嗎?”蔣介石命令他懲辦罷課學生。他說:“我這裏只有教師學生,不知道誰是共產黨。你是總司令,應該帶好你的兵;我是大學校長,學校的事由我負責。”蔣介石非常氣憤,嚴厲指責劉文典沒有盡到管束學生的責任。劉文典毫不退讓地指着蔣介石的鼻子說:“你是軍閥!”奮勇撲上來要打蔣介石。被拉開以後,蔣介石不得不自下臺階罵道:“真是個瘋子!”

一直研究古典文學的劉文典最瞧不起新文學運動。因此,因爲新文學白話小說的成就馳名國內被聘任爲教授的沈從文,遭到劉文典的公開侮辱和蔑視。劉文典公開質問:“他沈從文有什麼資格當教授?”並在課堂上說:“要講教授嘛,陳寅恪可以值一塊錢,我劉文典一毛錢,沈從文那教授只能值一分錢。”昆明遭日軍空襲時,劉文典和學生一起護衛着陳寅恪向防空洞奔跑,看到沈從文也匆匆地跑,他當衆大罵:“我被炸死了,就沒人給學生講莊子了,你沈從文跑什麼跑!”幸虧年輕的沈從文很有涵養,不與他計較,假裝沒有聽見地趕快躲開,不然,他恐怕是免不了年輕人的一頓拳腳的。

1943年,聯大中文系代主任聞一多決定將劉文典解聘。因爲劉文典擅自離校,到雲南普洱縣的磨黑呆了半年。原因是他喜歡抽鴉片,而磨黑產上好鴉片。當地的朋友知道他的愛好,就邀請這位大學者去。他自作主張地一口應承,只跟少數人打了個口頭招呼就丟下課程走了,而且樂而忘返,一去半年不回。

更加匪夷所思的是,他平時上課都是邊吸鴉片邊講,還要求校方給他安排一個雜役提着茶壺隨時爲他加水,影響很壞,深爲師生詬病。聞一多堅決主張不再聘用,語言學家王力爲他講情,說老先生從北平隨校南遷,還是愛國的。聞一多發怒道:“難道不當漢奸就可以擅離職守,不負教學責任嗎?”

民國時期的中國文壇上怪人奇人很多,但是毫無疑問,劉文典先生是數得着的一個人物。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兩項是(  )( ) (6分)

A.劉文典認爲自古以來只有兩個半人懂得莊子,半個是自己。這種說法表現出劉文典的自負。

B.安大鬧學潮,劉文典面對蔣介石的指責,毫不退讓,破口大罵,甚至要與蔣介石動粗。從這一點來看,劉文典對蔣介石的黑暗統治已是深惡痛絕,甚至到了忍無可忍的程度。

C.研究古典文學的劉文典瞧不起白話文運動,將這種怨氣自然就撒在寫白話小說的沈從文身上,只不過沈從文涵養深厚,對此不大在意。

D.劉文典做事往往率性爲之,爲吸食上好鴉片,到雲南普洱縣的磨黑呆了半年,這引起了聞一多的強烈不滿,執意要解聘他。

E.本文摘取了劉文典人生的若干片斷,描寫了他非同尋常的一些事蹟,表現了他“荒唐怪誕”的性格特徵。

(2)劉文典“呈現在世人面前的總是一副‘狂生’模樣”,他的“狂”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舉例分析。(6分)

(3)文章的第2段中,作者爲什麼要介紹南朝詩人謝靈運的情況?(6分)

(4)對於劉文典的一些做法,聞一多非常不滿,堅決主張不再聘用。你對聞一多先生的做法有什麼看法?結合全文,請談談你的理由。(8分)

 四、語言文字運用( 6 分)

15.下列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3分)

A.他靜心傾聽,那歌聲在秋風中仍然不絕如縷,充滿思鄉之情。

B. 在香港“佔中”過程中,個別西方大國的危言危行,起了挑撥的作用。

C.他的書法在校園大賽上屢次獲獎,真是一字一珠。

D. 長外金秋運動節,各項賽事正在熱火朝天地 進行着,百米決賽場上的運動員們個個倚馬可待,成爲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16.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3分)

A. 2015寒假,長春外國語學校參賽隊將進駐美國營地,迎接DI創意大賽已成爲各校展現風采的廣闊舞臺。

B.報紙、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各種傳媒,近期都以大篇幅連續報道了我校英語課本劇獲得“東林教育杯”特等獎的情況。

C.如果高一學生不能緩解高中課程對自身構成了巨大壓力,那麼可能出現的學習問題將會危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D.短期出國遊學爲在校學生提供了高端的海外研修平臺,使其獲得國際一流水準的課程體驗,並有助於個人素質。

 五、作文(60分)

17.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最近,一本名爲《我平庸,我快樂》的書被許多人擺在案頭。在書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女兒成長中的許多有趣的瑣事,由衷地表達了希望女兒能夠擁有庸常而快樂的人生願望,並由此指出:“追求爲痛苦之源,平庸爲快樂之本”。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刑部主事。當時張獻忠的部將孫可望、李定國等人投降南明,佔據川南爲亂。大軍討伐他們。郡縣的官吏都是在戰場上任命的,他們隨意做貪婪殘暴的事,郝浴到任後,嚴明紀律,將吏才收斂行跡。

順治九年,平西王吳三桂與李國翰兩路軍隊全都戰敗,吳三桂退守綿州。郝浴身在保寧監察主持鄉試,孫可望率領數萬人逼近保寧城,郝浴飛送文書給吳三桂,用大義激勵他,說到“(不救的話,你)沒有死在敵人手裏,也一定死在法律上”。過了一個月,吳三桂才前來救援,孫可望等人領軍退去。皇帝下令徵詢攻取四川的方略,部裏商議認爲進攻和防守的事情應當

大學士馮銓等人交替上奏推薦郝浴,吳三桂就摘取郝浴保寧奏捷的奏章中,有“親冒矢石”的話,指摘是郝浴冒領軍功,論罪彈劾,部議要獲罪處死,皇帝下令寬恕郝浴,把他流放到了奉天。郝浴到了流放駐守的地方,更加潛心於義理的學說,用“致知格物”(的字樣)作爲房屋門框上的橫匾(的內容),下苦功鑽研並磨練自己的意志。

康熙十二年,吳三桂反叛。侍郎魏象樞上奏說:“郝浴剛強正直過人,才能、操守和學識,我都慚愧趕不上他。彈劾郝浴的人是吳三桂,如果吳三桂始終恭敬順從(沒有造反),郝浴是一個書生而已,即使老死在流放的地方,誰又會過問他?現在吳三桂反叛了,天下沒有人不恨吳三桂的,也就沒有不同情郝浴的。郝浴在吳三桂身爲王爵,手握兵權時,不畏懼吳三桂的威風,不屈服吳三桂的權勢,致使被吳三桂仇恨。吳三桂所仇恨的,正是國家應任用的,怎麼能忍心拋棄郝浴?”皇帝就召郝浴回來,又任命他爲湖廣道御史。康熙十九年,任命他爲廣西巡撫。廣西剛經歷戰亂,民生凋敝困頓(瘵:音寨,困頓、勞敝),郝浴一心安撫,上奏陳述調整使符合要求的四個策略,皇帝馬上回復同意。當時南疆達到平定,滿洲軍隊撤回京城,郝浴上疏請求爲死於平叛的巡撫馬雄鎮、傅弘烈在桂林修建祠堂。

康熙二十二年,死在官任上。遺體送回家鄉時,哭送的官吏百姓數千裏不斷。

11.愁,思鄉,懷古。一個“愁”字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以“愁”開篇,其 後交待“愁”的緣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發)。

12.“山雨欲來風滿樓”是全詩的警句。周圍的羣山雨意越來越濃,大雨即將到來,城樓上已是滿樓的狂風。全句只有寥寥七個字,十分形象地寫出山城暴雨即將來臨的情景,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作者準確地抓住了暴雨到來前狂風滿樓的自然界變化特點。但是作者並不僅僅只是寫自然界的變化,而是包含着另外一層意思。唐皇朝的統治,已經面臨着崩潰在即的危機。社會也到了大變動的前夕。這種社會大變動的徵兆,已經反映得極爲明顯。也是出現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局面。所以作者才寫出這個概括性極強又十分形象的詩句。由於自然界的變化與社會的大變動具有某些共性特點,所以這種比喻的含義就比較容易理解,它的引申意義被後人在許多場合引來說明社會大變動即將到來的某種徵兆。

情景交融、

13.略

14.(1)BD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B項,“對蔣介石的黑暗統治已是深惡痛絕”也是想當然,與原文不符;D項,“到雲南普洱縣的磨黑呆了半年”只是引起聞一多強烈不滿的一個原因。

(2)解析:本題考查從原文中篩選信息並整合歸納的能力。要找出“狂”的表現,必須找準相關區域,然後進行歸納概括。

答案:①做學問自視清高。認爲天下懂莊子的除了莊子本人外實在太少;研究古典文學,蔑視新文學運動。(2分)②面對強權有鐵骨錚錚。安大學潮時與位高權重的蔣介石發生衝突,差點兒同他動粗。(2分)③授課不拘常規。講課時邊吸鴉片邊講,還要求校方給他安排一個雜役提着茶壺隨時爲他加水。(2分)

(3)解析:本題考查對傳記的表現手法的理解分析能力。在第2自然段,作者寫到劉文典研究古典文學,尤其《莊子》,引用了他的“兩個半莊子”的說法,同時拿謝靈運與之比較,說服力非常強。答題時,注意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答案:①謝靈運才高八斗,心高氣傲,狂妄自大,與劉文典的恃才傲物,品格相似;(2分)②謝靈運的詩篇競相抄錄,其文學才能得到宋文帝的賞識,從側面反襯出劉文典懷才不遇的孤高性情;(2分)③作者以謝靈運與劉文典類比,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增強了趣味性和可讀性。(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