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高一試題 > 高一年級語文暑假參考答案及譯文

高一年級語文暑假參考答案及譯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92K 次

一、文言文閱讀

高一年級語文暑假參考答案及譯文

1.B A領:擔任職務 C便宜:利於治國、合乎時宜的辦法或建議 D. 制度:規模。

2.D ①表明受皇帝信任,③這是郡長吏的語言)

3.C 強加因果關係

4.(1)如今用軍隊的儲糧賑濟災民,如果連年歉收,軍糧收不回來,誰來擔當這個責任?

(2)在這之前,沈倫的宅第低矮簡陋,他住在裏邊卻和從前一樣心情平靜。

(3)他在擔任宰相的時候,適逢饑荒,(對)鄉里來借糧食的人他都借給,差不多借出去一千斛。

參考譯文

沈倫字順儀,開封太康縣人。從小學習《三禮》(《周禮》、《儀禮》、《禮記》),憑藉講學自己養活自己。後周顯德(後周太祖年號)初期,宋太祖趙匡胤擔任同州節度使,宣徽使(官職名)昝居潤和沈倫關係很好,把沈倫推薦給宋太祖,沈倫就留在了太祖的幕府中。宋太祖後來又陸續接管滑、許、宋三鎮,都讓沈倫擔任從事,掌管錢庫,因爲廉潔著稱。等到宋太祖接受後周皇帝的禪讓,任命沈倫擔任戶部郎中。

(沈倫)奉命出使到江浙,回來後上奏了十多條合理化建議,皇帝都採納了。一次奉命出巡經過揚州、泗水,適逢這年發生饑荒,百姓餓死的很多,郡縣的官員對沈倫說:“郡裏儲備的軍糧還有一百多萬斛,如果借給百姓,那麼到了秋天.收了新米再償還給官府。這樣公私都有利,這事非得您去請示不可。”沈倫回到京都後把詳細情況向皇上彙報。朝堂議論的人反對說:“如今用軍隊的儲糧賑濟災民。如果連年歉收,軍糧收不回來,誰來擔當這個責任?”宋太祖就問沈倫,沈倫說:“國家用庫存的糧食賑濟災民,自會召來和氣,莊稼豐收,怎麼還會有水旱災害?這事應當由您來決定定。”宋太祖立即下令打開糧倉借給災民。

建隆三年,沈倫升任爲給事中。國家的軍隊討伐蜀地,任命沈倫爲隨軍水陸轉運使。王全斌、崔彥進攻入成都,都爭相掠奪百姓家的玉帛、女子,只有沈倫居住在佛寺,吃青菜,有人拿珍異奇巧的`物品當做禮物獻給他,沈倫都拒絕了。回到東部以後,他行李箱中的東西,只有幾捲圖書而已。

在這之前,沈倫的宅第低矮簡陋,他住在裏邊卻和從前一樣心情平靜。當時的權貴大多觸犯禁令到山西、陝西一帶採購巨大的木材,來營造私宅,等到事情敗露,都到皇上面前自首。沈倫也曾經給母親採購木材修建過佛舍,因此也奏明瞭這件事。宋太祖笑着對他說:“你沒有觸犯禁令。”宋太祖知道他沒有修葺宅第後,就派太監按照圖紙監督工匠替他修建。沈倫暗地告訴太監,希望修得狹小一點兒,太監告訴了皇上,皇上也沒有違揹他的意向。

沈倫清廉耿介,淳樸謹慎,喜歡佛教,相信因果報應。曾經盛夏時候坐在房裏。讓蚊蟲任意叮咬自己的皮膚,童子拿了扇子來,沈倫都把他們喝退了,希望以此來求取福分。他在擔任宰相的時候,適逢饑荒,鄉里來借糧食的人他都借給。差不多借出去了一千斛。一年後把借條契約都燒掉了。沈倫卑微時娶閻氏,沒有生子,妾田氏生子,繼承家業。沈倫在康熙四年去世,享年79歲,追贈侍中。二、現代文閱讀

5.①開門見山,直接點題,總寫對“炊煙”文化意義的認識和理解,提挈全篇;②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調,展現思想深沉、情感飽滿的特點。(每點2分)

6.第一句話:繚繞的炊煙凝聚着濃郁的鄉情、鄉思、鄉韻,在遊子的心靈世界中,形成了一種難以割捨的牽繫,揮之不去。(圍繞“遊子的鄉情”進行具體闡釋,也可從“故土情結”、“鄉情文化”的角度作答。)

第二句:炊煙將人間的美好情愫與生活氣息、生活趣味糾結在一起,與人們的精神生活也緊密相連。(“人間情”指炊煙中蘊含的詩情、氣韻;“煙火味兒”則重在表明生活氣息、生活趣味;“靈魂的臍帶”則明顯涉及人們的精神領域)(每句2分)

7.①按照“清晨”、“中午”、“日色已盡”的時間順序,對“炊煙”展開具體的描寫,展現出一天之中“炊煙”的全貌,給讀者完整的印象和認識;②運用擬人手法,通過“撓醒”、“嬉戲”、“挽起臂膀”等詞語,將“炊煙”人格化,賦予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爲特徵,增強了親切感與感染力,使感情表達更充分。(每點3分)

8.①首先,要充分認識到“炊煙”作爲“一種標誌性符號”的意義所在;②其次,“炊煙”作爲農耕文明與勞作文化的載體,內涵豐富,影響深遠,我們須臾不能將其割捨;③要喚醒人們的文化傳承意識,以勇敢擔當神聖使命的姿態和美好的情感,將“炊煙”所積澱的厚重文化發揚廣大。(每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