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元代詩詞 > 倪瓚《黃鐘·人月圓》閱讀答案附賞析

倪瓚《黃鐘·人月圓》閱讀答案附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導讀: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作爲元代遺民,他始終不能忘記元兵南下、宋朝滅亡那段悲慘的歷史。因此,他一生都沒有在元政權下做官,隱逸山林,在他晚年時常追憶舊事,緬懷故國,抒寫愁思。

倪瓚《黃鐘·人月圓》閱讀答案附賞析

  人月圓

  [元]倪瓚

傷心莫問前朝事,重上越王臺①,鷓鴣啼處②,東風草綠,殘照花開。悵然孤嘯,青山故國,齊木蒼苔③。當時月明,依依素影④,何處飛來?

驚回一枕當年夢,漁唱起南津。畫屏雲嶂,池塘春草,無限消魂。舊家應在,梧桐覆井,楊柳藏門。閒身空老,孤篷聽雨,燈火江村。

①越王臺:當是越王勾踐所築的臺榭。

②鷓鴣啼處:李白《越中覽古》:“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這裏用其意,而以“東風草綠,殘照花開”,烘托其荒涼的景象。

③青山故國“二句:故國已成青山,喬木已長蒼苔,極力形容其荒涼寂寞的景象。

④素影:指明月。

(1)“孤篷聽雨,燈火江村”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請簡要賞析。(3分)

(2)這首小令是如何通過故園景物的對比來抒發情感的?請簡要分析。(3分)

  參考答案:

(1)(3分)以孤舟、漁火和雨爲主體,勾勒出詩人船中夜聽江雨的畫面,營造了一種孤寂、蒼涼的意境,寫出了詩人漂泊江中的悽苦情狀。(畫面說明1分,畫面賞析2分;意思對即可。)

(2)(3分)(2)以畫屏精美秀麗、池塘生機盎然的安樂之景,與草木覆蓋、了無人跡的荒涼之景作對比,抒發了對故園的思念與傷感之情。(“對比”2分,“情感”1分;意思對即可。)

  二:

(1)“閒身空老,孤篷聽雨,燈火江村”蘊含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2)虛實結合是本文的一大特點,請結合詩歌的內容簡要賞析。

(3)“鷓鴣啼處,東風草綠,殘照花開”三句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參考答案

(1)表達了詩人對自己一生漂泊江湖,一事無成的感慨。

(2)詩歌的前兩句寫漁歌驚醒了自己的美夢,這是實寫;夢境中間六句憶夢境中美好的生活,是虛寫;最後三句又是寫夢醒之後自己的孤身漂泊的淒涼處境,是實寫。夢境與現實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身世之悲。

(3)通過描寫悲鳴的鷓鴣、殘陽中初綠的衰草、暮色中的山花等,營造了一種惆悵、淒涼的'意境。

  三

1.簡析“明月”這一意象在全曲中的作用。(5分)

2.這首曲在寫景上很有特色,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明月”是當時的,寄寓作者對故國往事的追懷;作者用明月的亙古不變反襯世事的變遷、朝代的更迭,表達昔盛今衰的感慨。(5 分)

2.①一句一景。“鷓鴣啼”“東風草綠”“殘照花開”等,每一句都是一個畫面,產生多個畫面會重疊展現的效果。②虛實結合。實寫重上越王臺所見到的景物,如“東風草綠”“殘照花開”“喬木蒼苔” 等,虛寫在越王臺上所想到的過去景物,如“當時明月”等。虛實結合,有力地表達了作者的愁情。(6 分)

[作者簡介]

倪瓚(1301-1374),字元稹,自號雲林子、風月主人等,無錫(今屬江蘇)人。元至正初,棄家浪遊五湖。著有《清閟閣全集》。散曲現存小令十二首。

[寫作背景]

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作爲元代遺民,他始終不能忘記元兵南下、宋朝滅亡那段悲慘的歷史。因此,他一生都沒有在元政權下做官,隱逸山林,在他晚年時常追憶舊事,緬懷故國,抒寫愁思。此曲即是作者重登紹興越王臺時所作,包括江浙廣大地區在內的“越地”,既有越王勾踐報仇雪趾的歷史傳統,又是南宋政治經濟的中心,人到這裏尤其容易激發起亡國的慘痛和恢復河山的願望,今天作者重遊前朝重地,登上當年勾踐點兵復仇的越王臺,感情不能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