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高中文言文詞類活用

高中文言文詞類活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高中文言文詞類活用1

一.使動用法

高中文言文詞類活用

(一)名詞活用爲使動

1.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鴻門宴》王,使動用法。使……稱王。

2.欲闢土地,朝秦楚。《齊桓晉文之事》朝,使……朝見。

3.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鴻門宴》王,使……做大王。

4.足以榮汝身。《孔雀東南飛》榮,使……榮耀。

(二)動詞活用爲使動

1.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騰”“起”用做使動詞:使蛟龍騰空,使鳳凰飛起)《滕王閣序》

2.川澤紆其駭矚(駭,使動用法。使……吃驚)《滕王閣序》

3.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屈”“竄”,用作使動。“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閣序》

4.李牧連卻之(卻:使……退卻;擊退)《六國論》

5.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退師》亡,使……滅亡。

6.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活,使動用法。使……活。

7.乘犢車,從吏卒。《赤壁之戰》從,使……跟從。

8.可燒而走也。《赤壁之戰》走,使……逃跑。

(三)形容詞活用作使動

1.危士臣,構怨於諸侯。《齊桓晉文之事》危,使……危險。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報任安書》辱,使……受辱。

3.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孔雀東南飛》榮,使……榮耀。

二.意動用法

(一)名詞活用爲意動

1.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師,以……爲老師。

2.侶魚蝦而友麋鹿。《前赤壁賦》侶,以……爲伴侶;友,以……爲朋友。

3.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師說》師,以……爲老師。

(二)形容詞活用爲意動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柬》美,認爲……美麗。

2.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恥,以……爲恥。

3.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師說》恥,以……爲恥。

4.今之衆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師說》恥,以……爲恥。

5.後人哀之而不鑑之(鑑:以……爲鑑;借鑑)《阿房宮賦》

6.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異,認爲……奇怪。

三.動詞活用爲爲動詞

1.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聖之所厚。《離騷》死,爲……而死。

2.而世不能與死節者比。《報任安書》爲……而死。

3.等死,死國可乎?《陳涉世家》死,爲……而死。

四.名詞活用作動詞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用作動詞:游水)《勸學》

2.或師焉(“師”充當“或”的謂語,用作動詞:從師)《師說》

3.族秦者秦也(“族秦”,用作動詞:滅族,殺死合族的人)《阿房宮賦》

4.義不賂秦(“義”用作動詞:堅持正義)《六國論》

5.由山以上(“上”用作動詞;上走)《遊褒禪山記》

6.晉軍函陵,秦軍氾南。《燭之武退師》軍,駐紮。

7.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燭之武退師》鄙,把……當作邊邑。

8.秦伯說,與鄭人盟。《燭之武退師》盟,結盟。

9.鷙鳥之不羣兮。《離騷》羣,合羣。

10.則恥師焉。《師說》師,學習。

11.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師說》師,學習。

12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六國論》禮,禮遇。

13.德何如則可以王?《齊桓晉文之事》王,稱王。

14.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齊桓晉文之事》樹,種。衣,穿。

15增數目項王。《鴻門宴》目,使眼色

16人一炬,可憐焦土。《阿房宮賦》焦土,成爲焦土。

17魏其,大將也,衣赭色,關三木。《報任安書》衣,穿。

18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屈原列傳》祖,效法。

五.名詞作狀語

1.朝濟而夕設版焉(“朝”“夕”,表時間:“在早上”“到黃昏”)《燭之武退秦師》

2.既東封鄭(“東”作狀語,在東邊)《燭之武退秦師》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作狀語,每天)《勸學》

4.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上”和“下”作狀語,向上、向下。《勸學》

5.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是項伯復夜去。(夜,充當狀語,當晚)《鴻門宴》

6日夜望將軍至( “日”“夜”充當狀語,每日、每夜)《鴻門宴》

7.園日涉以成趣,時矯首而遐觀。(日、時作狀語。天天。)《歸去來兮詞》

8.雄洲霧列,俊採星馳。《滕王閣序》霧,像霧一樣;星,像星一樣。

9.下臨無地(“下”,作狀語,向下)《滕王閣序》

10..輦來於秦(“輦”作狀語,用車子)《阿房宮賦》

11.驪山北構而西折。《阿房宮賦》北,向北;西,向西。

六.形容詞作名詞

1.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燭之武退師》乏困,缺少的.東西。

2.輿薪之不見,爲不用明焉。《齊桓晉文之事》明,視力。

3.爲甘肥不足於口與?輕暖不足於體與?《齊桓晉文之事》甘肥,甘美的食物;輕暖,輕快暖和的衣服。

4.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師說》惑,疑難問題。

5.志不在小(“小”用作名詞:小的方向)《鴻門宴》

6.聖益聖,愚益愚(聖,聖人。愚,愚人。《師說》

7.而大遺(“小”“大”用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師說》

8.披堅執銳。《陳涉世家》堅,堅硬的兵甲。銳,銳利的兵器。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齊桓晉文之事》老,長輩。

10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明,明智。

七.形容詞作動詞

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師說》好,喜歡。

2.火尚足以明也(“明”用作動詞:照明)《遊褒禪山記》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齊桓晉文之事》老,尊敬;幼,愛護。

4.使上官大夫短屈平於頃襄王。《屈原列傳》短,揭短。

5.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舉”“勝”用作動詞:用盡)《鴻門宴》

6.齊彭殤爲妄作(“齊”用作動詞:看作相等)《蘭亭集序》

7.親賢臣,遠小人。《陳情表》親,親近。

8.不能獨完(“完”用作動詞:保全)《六國論》

9.惜其用武而不終也(“終”用作動詞:用到底,堅持到底)《六國論》

10.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窮”用作動詞:走到頭)

高中文言文詞類活用2

(一)名詞作動詞。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聖人也亦遠矣。(低於)

3、方其破荊州,下江陵。(攻佔)

4、順流而東。(東進)

5、臥而夢。(做夢)

6、故爲之文以志。(寫文章)

7、外與天際。(交會)

(二)名詞作狀語。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向西,向東)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向南)

5、日與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詞用作狀語,向四面;數詞用作形容詞,相同)

(三)形容詞作名詞。

1、其曲中規。(彎曲的弧度)

2、吾未見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縈青繚白。(青山,白水)

4、自遠而至。(遠處)

5、窮山之高而止。(頂點)

(四)形容詞做動詞。

1、不知東方之既白。(顯出白色)

2、窮回溪。(走到盡頭)

3、窮山之高而止。(走到盡頭)

(五)使動用法。

1、舞幽壑之潛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婦。(使哭泣)

(六)意動用法。

1、吾從而師之。(以爲師。)

2、而恥學於師。(以爲恥。)。

3、孔子師郯子。(以爲師。)

4、侶魚蝦而友糜鹿。(以爲侶,以爲友。)

5、始指異之。(以爲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