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高中必背文言文江蘇省

高中必背文言文江蘇省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5W 次

《寡人之於國也》

高中必背文言文江蘇省

選自《孟子梁惠王上》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勸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róu)以爲輪,其曲中規。雖有(yòu)槁暴(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xìng)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勸學譯文

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

譬如靛青這種染料是從藍草裏提取,然而卻比藍草顏色更青;冰塊是冷水凝結而成,然而卻比水更寒冷。木材筆直,合乎墨線,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彎曲成車輪,(那麼)木材彎度(就)合乎(圓到)如圓規畫一般標準了,即使又曬乾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爲這樣。所以木材經墨線比量過就變得筆直,金屬製刀劍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博地學習,並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智慧明理並且行爲沒有過錯了。

我曾經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卻)比不上片刻學到知識(收穫大);我曾經踮起腳向遠處望,(卻)不如登到高處見得廣。登到高處招手,手臂並沒有加長,可是遠處人卻能看見;順着風喊,聲音並沒有加大,可是聽人卻能聽得很清楚。藉助車馬人,並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達到千里之外,藉助舟船人,並不善於游泳,卻可以橫渡長江黃河。君子資質秉性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只是君子)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裏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爲深淵,蛟龍就從這裏產生了;積累善行養成高尚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聖人精神境界。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到達,)它成績來源於走個不停。(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腐爛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爪子和牙齒,強健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裏水,這是由於它用心專一啊。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如果沒有蛇、鱔洞穴它就無處存身,這是因爲它用心浮躁啊。

《逍遙遊》

節選自《莊子》

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爲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陳情表》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牀蓐。臣侍湯藥,未嘗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以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爲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爲尤甚。且臣少事僞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

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爲命,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鑑。願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倖,卒保餘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陳情表譯文

臣子李密陳言:我因命運不好,小時候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我慈愛父親就不幸去世了。經過了四年,舅父逼母親改嫁。我祖母劉氏,憐憫我從小喪父,便親自對我加以撫養。臣小時候經常生病,九歲時還不會行走。孤獨無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沒有叔叔伯伯,又沒什麼兄弟,門庭衰微而福分淺薄,很晚纔有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親戚,在家裏又沒有照應門戶童僕。生活孤單沒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纏繞,常年臥牀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藥,從來就沒有停止侍奉而離開她。

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後推舉臣下爲孝廉,後任刺史榮又推舉臣下爲優秀人才。臣下因爲供奉贍養祖母事無人承擔,辭謝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爲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爲太子洗馬。像我這樣出身微賤地位卑下人,擔當侍奉太子職務,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報答朝廷。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態度傲慢。郡縣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門督促,比流星墜落還要急迫。我很想遵從皇上旨意赴京就職,但祖母劉氏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私情,但報告申訴不被允許。我是進退兩難,十分狼狽。

我俯伏思量晉朝是用孝道來治理天下,凡是年老而德高舊臣,尚且還受到憐憫養育,何況我孤苦程度更爲嚴重呢。況且我年輕時候曾經做過蜀漢官,擔任過郎官職務,本來就希望做官顯達,並不顧惜名聲節操。現在我是一個低賤亡國俘虜,十分卑微淺陋,受到過分提拔,恩寵優厚,怎敢猶豫不決而有非分企求呢?只是因爲祖母劉氏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樣。臣下我如果沒有祖母,就沒有今天樣子;祖母如果沒有我照料,也無法度過她餘生。我們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內心不願廢止奉養,遠離祖母。

臣下我現在年齡四十四歲了,祖母現在年齡九十六歲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日子還長着呢,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盡心日子已經不多了。我懷着烏鴉反哺私情,乞求能夠准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心願。我辛酸苦楚,並不僅僅被蜀地百姓及益州、梁州長官所親眼目睹、內心明白,連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憐憫我愚昧誠心,請允許我完成臣下一點小小心願,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倖地保全她餘生。我活着應當殺身報效朝廷,死了也要結草銜環來報答陛下恩情。臣下我懷着牛馬一樣不勝恐懼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來使陛下知道這件事。

《滕王閣序》(節選)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附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相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爲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衆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爲聖,愚人之所以爲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譯文

古代求學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可以)依靠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從老師(學習),那些成爲疑難問題,就最終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早於我,我(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生在我後面,(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於我,我(也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我(是向他)學習道理啊,哪管他生年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地方,就是老師存在地方。

唉,(古代)從師(學習)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想要人沒有疑惑難啊!古代聖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跟從老師而請教;現在一般人,他們(才智)低於聖人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爲恥。因此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昧。聖人之所以能成爲聖人,愚人之所以能成爲愚人,大概都出於這吧?(人們)愛他們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於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爲可恥,真是糊塗啊!那些孩子們老師,是教他們讀書,(幫助他們)學習斷句,不是我所說能傳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難問題。(一方面)不通曉句讀,(另一方面)不能解決疑惑,有(句讀)向老師學習,有(疑惑)卻不向老師學習;小方面倒要學習,大方面反而放棄(不學),我沒看出那種人是明智。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互相學習爲恥。士大夫這類人,(聽到)稱“老師”稱“弟子”,就成羣聚在一起譏笑人家。問他們(爲什麼譏笑),就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道德學問也差不多,(以)地位低(人爲師),就覺得羞恥,(以)官職高(人爲師),就近乎諂媚了。”唉!(古代那種)跟從老師學習風尚不能恢復,(從這些話裏就)可以明白了。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人,君子們不屑一提,現在他們見識竟反而趕不上(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聖人沒有固定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爲師。郯子這些人,他們賢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人)。”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聽到道理有早有晚,學問技藝各有專長,如此罷了。

李家孩子蟠,年齡十七,喜歡古文,六經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地學習了,不受時俗拘束,向我學習。我讚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途徑,寫這篇《師說》來贈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