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

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臣前蒙陛下問及本朝所以享國百年,天下無事之故。臣以淺陋,誤承聖問,迫於日晷,不敢久留,語不及悉,遂辭而退。竊惟念聖問及此,天下之福,而臣遂無一言之獻,非近臣所以事君之義,故敢昧冒而粗有所陳。

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

伏惟太祖躬上智獨見之明,而周知人物之情僞,指揮付託必盡其材,變置施設必當其務。故能駕馭將帥,訓齊士卒,外以捍夷狄,內以平中國。於是除苛賦,止虐刑,廢強橫之藩鎮,誅貪殘之官吏,躬以簡儉爲天下先。其於出政發令之間,一以安利元元爲事。太宗承之以聰武,真宗守之以謙仁,以至仁宗、英宗,無有逸德。此所以享國百年而天下無事也。

仁宗在位,歷年最久。臣於時實備從官,施爲本末,臣所親見。嘗試爲陛下陳其一二,而陛下詳擇其可,亦足以申鑑於方今。伏惟仁宗之爲君也,仰畏天,俯畏人;寬仁恭儉,出於自然,而忠恕誠愨,終始如一。未嘗妄興一役,未嘗妄殺一人;斷獄務在生之,而特惡吏之殘擾。寧屈己棄財於夷狄,而終不忍加兵。刑平而公,賞重而信。納用諫官御史,公聽並觀,而不蔽於偏至之讒。因任衆人耳目,拔舉疏遠,而隨之以相坐之法。蓋監司之吏以至州縣,無敢暴虐殘酷,擅有調發以傷百姓。自夏人順服,蠻夷遂無大變,邊人父子夫婦得免於兵死,之而中國人安逸蕃息,以至今日者,未嘗妄興一役,未嘗妄殺一人,斷獄務在生之,而特惡吏之殘擾,寧屈己棄財於夷狄,而不忍加兵之效也。大臣貴戚、左右近習,莫敢強橫犯法,其自重慎,或甚於閭巷之人,此刑平而公之效也。募天下驍雄橫猾以爲兵,幾至百萬,非有良將以御之,而謀變者輒敗;聚天下財物,雖有文籍,委之府史,非有能吏以鉤考,而斷盜者輒發;凶年饑歲,流者填道,死者相枕,而寇攘者輒得。此賞重而信之效也。大臣貴戚、左右近習,莫能大擅威福,廣私貨賂,一有奸慝,隨輒上聞;貪邪橫猾,雖間或見用,未嘗得久。此納用諫官、御史,公聽並觀,而不蔽於偏至之讒之效也。自縣令京官以至監司臺閣,升擢之任,雖不皆得人,然一時之所謂才士,亦罕蔽塞而不見收舉者,此因任衆人之耳目,拔舉疏遠,而隨之以相坐之法之效也。升遐之日,天下號慟,如喪考妣,此寬仁恭儉,出於自然,忠恕誠愨,終始如一之效也。

然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而無親友羣臣之議。人君朝夕與處,不過宦官女子;出而視事,又不過有司之細故。未嘗如古大有力之君,與學士大夫討論先王之法,以措之天下也。一切因任自然之理勢,而精神之運有所不加,名實之間有所不察。君子非不見貴,然小人亦得廁其間;正論非不見容,然邪說亦有時而用。以詩賦記誦求天下之士,而無學校養成之法;以科名資歷敘朝廷之位,而無官司課試之方。監司無檢察之人,守將非選擇之吏。轉徙之亟既難於考績,而遊談之衆因得以亂真。交私養望者多得顯官,獨立營職者或見排沮。故上下偷惰取容而已,雖有能者在職,亦無以異於庸人。農民壞於繇役,而未嘗特見救恤,又不爲之設官,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雜於疲老,而未嘗申敕訓練,又不爲之擇將,而久其疆埸之權。宿衛則聚卒伍無賴之人,而未有以變五代姑息羈縻之俗;宗室則無教訓選舉之實,而未有以合先王親疏隆殺之宜。其於理財,大抵無法,故雖儉約而民不富,雖憂勤而國不強。賴非夷狄昌熾之時,又無堯、湯水旱之變,故天下無事,過於百年。雖曰人事,亦天助也。蓋累聖相繼,仰畏天,俯畏人,寬仁恭儉,忠恕誠愨,此其所以獲天助也。

伏惟陛下躬上聖之質,承無窮之緒,知天助之不可常恃,知人事之不可怠終,則大有爲之時,正在今日。臣不敢輒廢將明之義,而苟逃諱忌之誅。伏惟陛下幸赦而留神,則天下之福也。取進止。

譯文

我前些天承蒙陛下問到我朝之所以統治了上百年,天下太平無事的原因。我因爲淺薄無知,錯蒙皇上詢問,由於時間緊迫,不敢長時間留在宮中,話還來不及說完,就告辭退朝。私下想到皇上問到這個問題,是天下的福氣,而我卻沒有一句中肯的話奉獻,不是身邊官員效忠君主的態度,所以敢於不揣冒昧粗略地說說我的看法。

我想太祖具有極高的智慧獨到的見解,詳盡地瞭解各種人物的真僞,指揮任命,一定做到人盡其才,設置變革措施,一定能夠符合現實情況。所以能夠駕馭將帥,練好兵卒,對外抵抗外族入侵,對內靠他們平定動亂。於是廢除苛捐雜稅,禁止酷刑,廢除強橫的藩鎮勢力,誅殺貪婪殘暴的官吏,自身儉樸,爲天下做出了榜樣。太祖在制定政策發佈命令的時候,一切以百姓能平安、得利爲準則。太宗繼承了太祖的聰慧勇武,真宗保持了太祖的謙恭仁愛,到了仁宗、英宗,沒有喪失道德的地方。這就是所以能夠統治上百年,而天下太平的緣故。仁宗做皇上,時間最久。我當時擔任侍從官員,所作所爲,從頭到尾,都是我所親眼看到的。

我試爲陛下陳說其中的幾條,陛下詳加考慮,選擇可取之處,也足以用作今天的借鑑。我想仁宗作爲一位君主,對上敬畏天命,對下敬畏人民;寬厚仁愛,謙恭儉樸,出於天性;忠恕誠懇,始終如一。沒有隨意興辦一項工程,沒有隨意殺過一個人。審斷案件儘量使犯人能夠活下來,特別憎恨官吏對百姓的殘暴騷擾。寧肯委屈自己輸送錢財給遼、夏,卻始終不忍心對他們開戰。刑罰輕緩而公正,賞賜很重而守信用。採納諫官、御史的建議,多方面地聽取和觀察,而不會受到偏見的讒言的矇蔽;依靠衆人的耳聞目睹,選拔舉薦關係疏遠的人才,且伴隨着連坐的法律。從監察官吏到州、縣的官員,沒有人敢暴虐殘酷,擅自增加賦稅徭役,來損害老百姓。自從西夏人順服以後,蠻橫的外族就沒有大的變化,邊境人民的父子夫婦,能夠不在戰爭中死亡,而內地的人民,安定和平繁榮興旺,一直到今天,這是因爲沒有隨意興辦一項工程,沒有錯殺一個人,審斷案件儘量使犯人能夠活下來,而特別憎恨官吏對百姓的殘暴、騷擾,寧肯委屈自己輸送財物給遼、夏外族,而不忍心對他們開戰的結果。王公大臣,皇親國戚,身邊的近臣,沒有人敢強橫犯法,他們自重謹慎,有的甚至超過平民百姓,這是刑罰輕緩而公正的結果。招募天下驍雄強橫奸詐之徒作爲士兵,幾乎達到百萬,沒有良將來統帥他們,而陰謀叛亂的人很快就敗露;聚集天下的財物,雖然有賬冊,把這些交給府吏管理,沒有賢能的官吏來檢查考覈,而貪污偷盜的人馬上就被揭發出來;水旱災年,逃荒的人堵塞了道路,屍橫遍野,而搶奪財物的強盜立刻就被捕獲,這是重賞賜而守信用的結果。王公大臣、皇親國戚、身邊的侍從官吏,沒有能大肆作威作福,到處鑽營受賄,一有奸邪不法的事,隨即就報告到上面;貪婪奸邪強橫狡猾之徒,即使偶爾被任用,不能夠長久的。這是採納諫官、御史的建議,廣泛地聽取觀看,而不會受到偏見的讒言所矇蔽的結果。從縣令、京官,到監司、臺閣,提拔任用,雖然不能全部稱職,然而,聞名一時的所謂有才能的人,也很少有埋沒不被任用的。這是依靠衆人的耳聞目睹,選拔推薦關係疏遠的人才而伴隨着連坐之法的結果。駕崩的那一天,天下的人民放聲痛哭,如同死去父母,這是寬厚仁愛謙恭儉樸,出於本性,忠恕誠懇,始終如一的結果。

但是,本朝幾代墨守衰風頹俗的弊病,卻沒有皇親國戚和諸位臣子議論它。和皇上朝夕相處的,不過是宦官宮女,出來處理政事,又不過是有關部門的瑣事,沒有像古代大有作爲的君主那樣,和學士、大夫們討論先王治理國家的方法,把它實施到天下。一切聽任自然趨勢,而主觀努力卻有所不夠,名義和實際效果之間的關係,沒有加以考察。君子並不是不被容納,但小人也能夠混進來。正確的論斷並不是不被採納,然而不正確的怪論也有時候被採用。憑着寫詩作賦博聞強記選拔天下的士人,而沒有學校培養造就人才的方法;以科名貴賤資歷深淺排列在朝中的官位,而沒有官吏考覈實績的制度。監司部門沒有設置檢查的人,守將不是選拔上來的賢臣,頻繁地調動遷官,既難於考覈實績,而誇誇其談的人,因而能夠亂真。結黨營私,獵取名望的人,大多數得到了顯要的職務,靠自己才能奉公守職的人,也無法顯示出和庸人的不同。農民受到了徭役的牽累,沒有看到特別的救濟撫卹,又不爲他們設置官員,興修農田水利;士兵中混雜着老弱病員,沒有加以告誡整頓,又不替他們選拔將領,讓他們長久地掌握守邊任務。保衛都城收羅的是些兵痞無賴,沒有改變五代的縱容、籠絡的壞習慣;皇室中沒有教導訓練、選拔推薦之實,因而不能符合先王親近疏遠、升官、降職的原則。至於管理財政,基本上沒有法度,所以雖然皇上儉樸節約而人民卻不富足,雖然操心勤勉而國家卻不強大。幸賴不是夷狄昌盛的時候,又沒有堯、湯時代水澇旱災的特殊情況,所以天下無事,超過百年。雖然是人努力的結果,也靠了天的幫助。原因是幾代聖君相傳,對上敬畏天命,對下敬畏人民,寬厚仁愛謙恭儉樸,忠恕誠懇,這是他們之所以獲得上天幫助的緣故。

我想陛下身具最爲聖明的資質,繼承無窮無盡的帝業,知道不能長久地依靠上天的幫助,知道人事不能始終懈怠下去,那麼大有作爲的時候,正在今天。我不敢隨便放棄臣子應盡的職責,而只顧躲避獨犯忌諱所遭到的懲罰。懇請陛下寬恕我並留神我的話,那就是天下人的福氣了。恰當與否,請陛下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