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吳江兩節婦傳文言文閱讀

吳江兩節婦傳文言文閱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12K 次

吳江兩節婦傳 (清· 戴名世)

吳江兩節婦傳文言文閱讀

吳江兩節婦者,農家女也。姓許氏,家城西之石裏村,長適張文達,次適周志達。歲乙酉,大清兵南下,公卿皆薙髮迎降,浸尋及於吳江。文達固以負販爲生,至是從明之一二遺臣起事,荷戈爲小卒,戰敗不屈死。其家不知其存亡,使志達往偵之,亦被執,令薙髮,不從,遂見殺。是時長年二十九,次年十九,相與號泣,備尋其夫屍。會溽暑,屍積城下者累累,皆糜爛不可辨識,乃已。

長既喪其夫,又無舅姑,其兄欲迎之歸,謝曰:“吾夫雖死,然此固夫家也,義不可以歸寧母氏。”次事其姑甚謹,姑憐而欲嫁之,涕泣被面謝曰:“新婦所以不死者,將代吾夫以事其母,詎可失節他適?”久之,姑得疾,且危,賴婦以存者又七年。及姑瀕死,訣曰:“我死,依爾姊居。 ”既喪,家財歸於周氏子弟,遂依姊以居;各處—室,各奉其夫之主而祀之。

兩人固農家女,善治田,共種田三畝以自給;舍旁有隙地,度可容兩棺,爲生壙以待死。吳俗多淫祠,好佛,婦人貧無依者,多爲尼。有一老尼,教兩人剃髮以從其教。長曰:“不可!婦人之發,奈何與男子同去之?”次曰:“吾夫以不薙髮死,而吾反薙之,何以見吾夫於地下?”歲甲戌,長年八十,次年七十,尚躬耕如曩時。鄉之人悲之,請聞於有司,以旌其門。兩人泣且謝曰:“吾姊妹不幸遭多難,廉恥自愛,何旌之有也?且又無後,將旌之以爲誰榮乎?”鄉之人卒不能強也。

贊曰:吾嘗讀《順治實錄》記載,知大兵之初入關也,淄川人孫之獬即上表歸誠,且言其家婦女俱已效國裝。之獬在明時官列於九卿而江淮之間一介之士里巷之氓以不肯效國裝死者頭顱僵仆相望於道而不悔也。嗚呼!彼孫氏之婦女,視許氏二女何如哉?

(選自清·戴名世《吳江兩節婦傳》)

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長適張文達,次適周志達 適:出嫁

B.義不可以歸寧母氏 義:道義

C.涕泣被面謝曰 被面:掩面

D.請聞於有司,以旌其門 旌:表彰

17.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皆糜爛不可辨識,乃已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吾夫雖死,然此固夫家也 ②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C.①共種田三畝以自給 ②秦亦不以城予趙

D.①何旌之有也 ②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所描述的許氏兩姐妹,不僅具有傳統意義上的甘願爲自己的'丈夫守節的思想,而且也具有繼承丈夫的反清之志所表現出來的民族氣節。

B.由於天氣炎熱,許多堆積在城牆下的屍體都糜爛了,許氏兩姐妹最終因無法辨認出各自丈夫的屍體只好返回,但是她們的哥哥或婆婆都有勸她們改嫁的想法。

C.清兵南下的時候,明朝的那些高官都剃髮而降;當投降之風逐漸蔓延至吳江的時候,許氏兩姐妹以及他們的丈夫都奔赴抗擊清兵的前線。

D.許氏兩姐妹的丈夫都是由於拒絕剃髮,也就是不與清朝統治者合作,最終被清軍處死;與淄川人孫之獬及其家人的做法相比,他們的氣節是值得肯定的。

19.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

(1)久之,姑得疾,且危,賴婦以存者又七年。(3分)

(2)吳俗多淫祠,好佛,婦人貧無依者,多爲尼。(4分)

20.用“/”給下列句子斷句。(3分)

之獬在明時官列於九卿而江淮之間一介之士里巷之氓以不肯效

國裝死者頭顱僵仆相望於道而不悔也

答案

16.B(義名作狀,“從道義上講”、“按照道義”)

17.D(都是助詞,是提賓標誌。A副詞,前表順承,後錶轉折。B語氣助詞,前表判斷,後表語氣停頓。C前連詞,表目的,相當於“來”,後介詞,“拿”、“用”)

18.A(B項,“都有勸告她們改嫁的想法”不正確;C項,“都奔赴抗擊清兵的前線”說法不正確;D項,“都是由於拒絕剃髮”“最終被清軍處死”說法不正確,大姐的丈夫是因爲參戰,戰敗不屈而亡。)

19.(1)多年以後,婆婆生了病,並且很危急,全靠媳婦照料又活了七年。

(2)吳地有濫建祠廟的風俗,崇尚佛教,貧窮且沒有依靠的婦女大多出家做了尼姑。

(注意定語後置句)

20.之獬在明時/官列於九卿/而江淮之間一介之士(/)里巷之氓/以不肯效國裝死者/頭顱僵仆/相望於道而不悔也。(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