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舜發於畎畝之中文言文對比閱讀

舜發於畎畝之中文言文對比閱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4W 次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後面的問題

舜發於畎畝之中文言文對比閱讀

【甲】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選自《孟子.告子下》)

【乙】景公遊於紀①。得金壺,乃發②視之,中有丹書,曰:“食魚無反③,勿乘駑馬④。”公曰:“善哉,如若⑤言!食魚無反,則惡其鱢⑥也;勿乘駑馬,惡其取道不遠也。”晏子對曰:“不然。食魚無反,毋盡民力乎!勿乘駑馬,則無置不肖⑦於側乎!”公曰:“紀有書,何以亡也?”晏子對曰:“有以亡也。嬰聞之,君子有道懸於閭⑧紀有此言注⑨ 之壺不亡何待乎?”

(選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上》)

【注】①紀:地名,原爲一個諸侯國,在今山東省壽光縣南,後爲齊所滅。②發:打開。 ③反:同“翻”。④駑馬:劣馬。⑤若:代詞,這個。⑥鱢(sāo):魚腥味。⑦不肖:沒有才能的人。⑧間:里巷的大門。⑨注:記載。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

(1)人恆過然後能改 恆:_____________

(2)食魚無反 食:_______________

2、下面各項中加粗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舜發於畎畝之中 ②乃發視之

B、①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②公問其故

C、①必先苦其心志 ②惡其取道不遠也

D、①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②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

3、給乙文中的畫線句加標點。

君子有道懸於閭紀有此言注之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勿乘駑馬,則無置不肖於側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兩文中孟子和晏子談到的國家滅亡的'原因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常常,往往;(2)吃。

2、C

3、君子有道,懸於閭;紀有此言,注之壺。

4、(1)(一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色上顯露出來,在吟詠歎息中表現出來,然後才能爲人們所瞭解。

(2)不乘坐劣馬,就是不要讓沒有才能的人待在國君身邊。

5、孟子認爲國內沒有有堅持法度和能輔佐的賢士,國外沒有敵國外患,國家就可能滅亡。晏子認爲紀國雖有國書,但只放在金壺中而不加宣傳執行,制定了政策法規而不實施導致其滅亡。

(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