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唐代詩詞 > 《戲爲雙鬆圖歌》唐詩賞析

《戲爲雙鬆圖歌》唐詩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作品介紹

《戲爲雙鬆圖歌》唐詩賞析

《戲爲雙鬆圖歌》的作者是杜甫,也題作《戲爲韋偃雙鬆圖歌》,被選入《全唐詩》的第219卷第9首。

原文

戲爲雙鬆圖歌(韋偃畫)

作者:唐·杜甫

天下幾人畫古鬆,畢宏已老韋偃少。

絕筆長風起纖末,滿堂動色嗟神妙。

兩株慘裂苔蘚皮,屈鐵交錯回高枝。

白摧朽骨龍虎死,黑入太陰雷雨垂,

鬆根胡僧憩寂寞,龐眉皓首無住著。

偏袒右肩露雙腳,葉裏松子僧前落。

韋侯韋侯數相見,我有一匹好東絹,重之不減錦繡段。

已令拂拭光凌亂,請公放筆爲直幹。

註釋

《名畫記》:韋鑑子鶠工山水、高僧、奇士、老鬆、異石,筆力勁健,風格高舉。人知鶠善馬,不知松石更佳。

天下幾人畫古鬆①?畢宏已老韋偃少②。絕筆長風起纖末③,滿堂動色嗟神妙④。

(首贊韋偃畫鬆。《杜臆》:起二句語氣平緩,忽接以絕筆長風二句,何等筆力!)

①隋煬帝詩,“古鬆惟一樹。”②封演《聞見記》:畢宏,天寶中御史,善畫古鬆。後見張璪,於是閣筆。張彥遠《名畫記》:大曆二年,畢宏爲給事中,畫松石於左省廳壁,好事者皆詩詠之。改京兆少尹爲左庶子。樹石擅名於代,樹木改步變古,自宏始也。③杜預《春秋左傳序》:“絕筆於獲麟。”絕筆,畫成而閣筆也。張載詩:“徘徊向長風。”《長笛賦》:“其應清風也,纖末奮梢。”④謝莊《月賦》:“滿堂變容。”《吳都賦》:“斯實神妙之響象。”

兩株慘裂苔蘚皮,屈鐵交錯回高枝①。白摧朽骨龍虎死②,黑入太陰雷雨垂③。

(次摹古鬆之狀。朱注皮裂,故幹之剝蝕如龍虎骨朽。枝回,故葉之陰森如雷雨下垂。張綖注白摧,言畫之枯淡處。黑入,言畫之濃潤處。《杜臆》:寫雙鬆止四句耳,而冥思玄構,幽致深情,更無剩義。)①屈鐵,枝曲而黑也。《神仙傳》:薊子訓,手足交胸上,不可得伸,狀如屈鐵。謝惠連賦:“散漫交錯,氖氫蕭索。”②《韓非子》:朽骨爛肉,施於土地。③《史記索隱》:極南爲太陽,極北爲太陰。

鬆根胡僧憩寂寞,龐眉皓首無住著①,偏袒右肩露雙腳②,葉裏松子僧前落③。

(又記松下僧人。《杜臆》:入老僧一段,突兀瀟灑,窅冥靈超,更有神氣。)①《漢書》:武帝過郎署,見顏駟龐眉皓髮。李陵書:“皓首而歸。”《楞嚴經》:名無住行,名無著行。②《金剛經》: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朱注《長水經疏》:袒,肉袒也。西方俗儀:見王者必肉袒,示非敢有犯。佛教亦隨此用,然此以表將荷大法之重擔耳。③松子,見夔州詩注。

韋侯韋侯數相見,我有一匹好東絹①,重之不減錦繡段②。已令拂拭光凌亂,請公放筆爲直幹③。

(此索韋畫鬆也。《杜臆》:韋之畫鬆,以屈曲見奇,直便難工。匹絹幅長,汝能放筆爲直幹乎?戲之也。此章四段,四轉韻,前各四句,末段五句。)

①吳曾《漫錄》:東絹,關東絹也。庾肩吾《答武陵王資絹啓》:關東之妙,潛織陋其卷綃。朱注《唐志》:東川陵州,土貢鵝溪絹。黃希曰:《三國志》:李衡,州里有千樹木奴,不責汝衣食,歲止一匹絹,亦可用矣。坡集詩注:鵝溪,在梓州鹽亭縣。出絹甚良,時人謂之鵝溪絹,即東絹也。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謝脁詩:“雲錦相凌亂。”③放筆,縱筆也。丘遲詩:“直幹無曲枝。”《唐詩紀事》載湯文圭《九華雨吟》“雷劈老鬆疑虎怒,雨衝陰洞覺龍腥”,與杜詩“白摧配骨龍虎死,黑入太陰雷雨垂”,造句奇峭,足以相當。

賞析

此詩起句語調平緩,“天下幾人畫古鬆,畢宏已老韋偃少”總出韋偃善畫鬆且正當年,接着,突然發出警語:“絕筆長風起纖末,滿堂動色嗟神妙。”是說當韋偃畫成擱筆的時候,松樹梢末忽起清風,滿堂觀畫的人都爲之動色,驚歎鬆畫的神妙。這與“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煙霧”的驚人句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段八句,具體描繪韋偃《雙鬆圖》中的景象,詩境即是畫境。“兩株慘裂苔蘚皮,屈鐵交錯回高枝。”意思長滿苔蘚的雙松樹皮,已經坼裂,屈曲如鐵的松枝,交錯迴環。“白摧”、“黑入”二句分承上文詩意,就“皮裂”和“枝回”作進一步的形象描繪。“白摧朽骨龍虎死”,是指鬆皮坼裂的枝幹好象龍虎的朽骨,韋偃用枯淡的筆法畫枝幹,所以說“白摧”。“黑入太陰雷雨垂”,形容迴環枝幹上的松葉,好像下垂的陰雲雷雨,韋偃用濃潤的筆觸畫樹蔭,因此稱“黑入”。“鬆根胡僧”以下四句,描寫松下入定僧,神態宛然。鬚眉花白的胡僧在松下入定,右肩和雙腳任其袒露,寂無聲息,似乎在休憩,連松葉中的松子掉下來也不知道。

詩人喜愛韋偃的鬆畫,於是備絹求畫。“韋侯韋侯數相見”,可見詩人與韋偃已是熟識的朋友,所以他便拿出“不減錦繡段”的“好東絹”,請畫家縱筆作畫。東絹,即鵝溪絹,產自梓州鹽亭縣,是唐代納貢的物品,因爲地處在成都之東,故名。韋偃畫鬆,以屈曲見奇,畫直幹鬆就難以顯示出他畫技的長處,杜甫卻請求他“放筆爲直幹”,意謂:你能縱筆畫直乾的松樹嗎?強人所難,戲之也。也可見兩人交情深厚。全詩別無“戲”意,直到結句才照應題上的“戲”字。題畫詩最基本的藝術要求是,詩人應當進入畫的實境中,把繪畫美轉化爲詩藝美。此詩開頭四句和結尾五句,從《雙鬆圖》的藝術效果着筆,渲染韋偃畫藝的出神入化,以至引起詩人的極大興致,出絹求畫。而中段八句,纔是描寫《雙鬆圖》的畫面,畫的實境是雙鬆和松下老僧。前四句,描繪雙鬆宛轉盤曲之態、煙霞風雲之變,着力表現鬆的奇崛之美;後四句,描摹松下老僧瀟灑脫俗的神情,着力再現人物的靈異之美。鬆之奇崛和僧之靈異,融爲一體,構成整幅《雙鬆圖》的繪畫美。詩人用詩的語言再現了它們,造成了奇峭的詩境美。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審言父親)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世尊稱爲“詩聖”,他的詩也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杜甫的詩被稱爲“詩史”,是因爲在杜甫所作的詩多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爲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鉅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爲“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爲《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爲《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裏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爲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着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着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著作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絕句》、《望嶽》等等。

繁體對照

《全唐詩》卷219_9戲爲雙鬆圖歌(韋偃畫)杜甫

天下幾人畫古鬆,畢宏已老韋偃少。

絕筆長風起纖末,滿堂動色嗟神妙。

兩株慘裂苔蘚皮,屈鐵交錯回高枝。

白摧朽骨龍虎死,黑入太陰雷雨垂,

鬆根胡僧憩寂寞,龐眉皓首無住著。

偏袒右肩露雙腳,葉裏松子僧前落。

韋侯韋侯數相見,我有壹匹好東絹,重之不減謇C段。

已令拂拭光淩亂,請公放筆爲直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