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人 > 對詩人李白的認識

對詩人李白的認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4W 次

李白,一個能讓皇上親迎、讓高力士脫靴還能斗酒詩百篇的傳奇人物,可以說是古今中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對詩人李白的認識

我們看到的或許只是一個超凡脫俗、啜名飲譽、一生得意的青蓮居士、白衣奇人,可是,當風停了,我們要果斷地撥開眼前的沙塵霧靄,接受他給我們的另一筆寶貴的財富——失敗,給他一個客觀的.真實的畫像。

當年,李白42歲,正值壯年,當他飄飄灑灑地走裏了長安,他的風姿神韻、飄逸風骨使得天下人爲之傾倒,使得史冊爲之一亮;當他走上金鑾殿的時候,連九五至尊的唐明皇都不由自主的走下御座親自迎接,他這麼榮耀地走過一個帝王的龍庭,何等的飄逸灑脫?千百年來,何曾有過?

自負絕世才華、充滿理想色彩的李白,在那個歷代讀書人都得過安邦定國的病症的時代,病的似乎比別人都重。但是,最爲後人津津樂道的唐明皇調湯、高力士脫靴、楊貴妃捧硯這些浪漫香豔之事,卻顯示了李白對政治局面愚鈍和幼稚,也預示了他的失敗。

李白“斗酒詩百篇”在今天不提倡酗酒的時代,更顯的豪邁,令人敬佩和仰慕,他的隨性灑脫註定了他是“詩仙酒仙”而不是重臣名相。抱負成空的李白滿眼的悲鳥古木、子規月夜、猛虎長蛇,酒成了他的寄託和逃避。

李白學俠求仙修道,結果如何沒有人會苛求於他,在那樣一個時代,那樣一種際遇,再偉大的浪漫主義在現實面前也越發蒼白無力。李白灑脫狂放,一生都在不斷的重複敗走麥城。他的作品極具傳奇色彩,渲染並掩蓋了他的真實經歷,人們更多記住的只是他的成功,而他的失落和苦痛,在後人眼中卻演奏着一曲曲最美最動人的華章樂彩。

他想借酒來消萬古愁,卻不料最終還是“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蒼梧山崩湘水絕,竹上之淚乃可滅”,兒女情長,英雄氣短,在君失臣、權歸臣的情況下,他只能流下一滴英雄淚。一個人,在爭權奪利,爾虞我詐,鉤心鬥角的權貴中間,無力迴天,大廈將傾一木難支啊!

他以飄逸的風姿展示給我們一個蹣跚的背影,他樂中透苦,苦中尋樂,卻是樂更苦,“一唱都護歌,心催淚如雨”,他自己的痛苦,已讓他寸步難行,別人的痛苦更讓他身心俱疲。本來很瀟灑地感慨一聲:“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可又能怎樣呢?還不是讓白鹿閒置於青崖,讓名山存在於心外。

李白,是個奇人,但也是個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