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古詩望天門山板書設計(精選8篇)

古詩望天門山板書設計(精選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鍊和跳躍的特點。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古詩望天門山板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古詩望天門山板書設計(精選8篇)

古詩望天門山板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感悟理解詩句的意思和意境,激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2.通過詩中描寫的情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情感朗讀,感悟詩境。

【教學準備】

自制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出示各種字體的“山”及《望天門山》的草書作品,初步感知書法魅力。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大家愛遊山玩水嗎?都去過哪些山?

2.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祖國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盡。有一位唐代詩人,他遊歷了許多名山古川,寫下了千餘首流傳千古的詩歌,被人們稱爲“詩仙”,又被稱爲“遊俠”。他就是——李白。(板書)

3.出示課件(《望廬山瀑布》《遊泰山》),讀後揭題:他還去過一座山,山名就在剛纔那幅字裏,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嗎?(師板書:天門山)

4.今天,就讓我們隨大詩人李白去望天門山。(師板題)釋題:“望”就是看,那麼李白在這兒望到了什麼,又是在什麼位置望的?讓我們去詩中尋找答案吧!

二、讀通詩文,初悟詩意

1.學生自讀古詩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正音,強調:“中”是個多音字,“中斷”就是“中間斷開”的意思,因此在詩中讀第一聲。

3.教師範讀,學生評議。

4.學生自由練讀,讀出節奏。

5.指名讀。

6.有人說: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如果說這首詩是一幅畫,畫裏都有些什麼呢?

7.再讀詩,畫出詩中寫景的詞語。

8.全班交流。(課件出示:天門、楚江、孤帆、日。)

三、繪畫想象,感悟詩境

1.請同學們再去讀讀詩句,想象這些畫面。

2.誰願意用朗讀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畫面?

3.詩畫詩畫,詩畫不分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當一回小畫家,把詩人所看到的景象畫下來。首先,你認爲天門山是怎樣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4.是啊,名爲天門,必爲天之門戶也。(師板畫天門山。)詩中哪一句寫到這天門山?(出示第一句)

5.傳說中這天門原是閉合的,只因一把利劍以不可抵擋之勢將它劈開。再讀讀這句話,你找到這把利劍了嗎?引導學生根據註釋理解“楚江”。

6.讓我們想象着奔騰東去的楚江水,咱們一起讀!

7.這又是怎樣的水啊!詩中哪一句寫了?又是誰有如此能耐讓洶涌不可擋的楚江“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指名讀讀!(出示第二句)

8.看,湍急的河水流到這裏受到了山的阻擋。閉上眼睛,讓音樂帶着我們走得更近些。

9.音樂是流動的畫,你看到了怎樣的一幅畫面?指名答後再讀。

10.讓教師用線條爲大家勾勒——這是險峻如刀砍劍劈的天門山,楚江水洶涌而至,撞擊天門山形成巨大回旋,之後又浩蕩而去。(齊讀1、2句)

11.大家讀出了山的氣勢,水的澎湃!詩中還有哪兒讓你感受到了這樣的氣勢?

12.(師板畫兩岸的青山)這又是怎樣的山呢?僅僅是綠嗎?你是從哪個字裏讀出來的?(引導學生抓“出”理解。)

13.兩岸的青山相對着,怎麼會有出來的感覺呢?讓我們再來讀讀下一句:“孤帆一片日邊來。”你知道了什麼?誰來畫一畫?(生板畫孤帆、紅日。)

14.現在我們聯繫這兩句來探討探討詩人李白是在哪兒望天門山?你又是從哪個字讀出來的?

15.引讀3、4句。

好一個“出”字啊,讓我們覺得這兩岸的山象在比高矮。讀——

好一個“出”字啊,讓我們知道了詩人的船是由遠及近,這兩岸的山就好像張開手臂在迎接他。讀——好一個“出”字啊,盡顯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讀——

四、入情入境,深悟詩

1.(播放視頻)師述:唐玄宗開元13年,25歲的李白第一次離開家鄉,懷着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又帶着對未來前途的忐忑之心。當他乘舟順江而東,途經天門山,天門山就像大門一樣敞開,讓他的眼前豁然開朗。於是,他揮毫寫下了這首《望天門山》。

2.聽完教師的介紹,你覺得詩人當時是怎樣的一種心境呢?

3.看,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條小船慢慢地駛過來了。讓我們和詩人一道坐上這隻小船,望見這樣的山——“天門中斷楚江開”。(齊讀)望見這樣的水——“碧水東流至此回”。(齊讀)小船順流而下,從兩山之間穿過,只見——“兩岸的青山相對出”。(指名讀)穿過狹窄的河道,看見的又是——“兩岸的青山相對出”。(指名讀)再拐過一道彎,看見的還是——“兩岸的青山相對出”。(指名讀)這是因爲——“孤帆一片日邊來”!(齊讀)

4.山的熱情、水的澎湃,皆是因爲詩人那喜悅的心情。(出示課件:幾種不同字體的古詩)讓我們來看看這些作品,你認爲哪一幅最能表達詩人的情感、表現詩的意境呢?

5.是啊,這幅草書行雲流水,好像讓我們看到了天門山的氣勢,(讀1、2句)這幅字暢快淋漓,彷彿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喜悅的心情,(讀3、4句)

6.配樂背詩。

點評:這個環節的設計將古詩與書法的魅力融爲一體,既讓學生初步感受草書的內涵,又是課前交流的巧妙延伸。

五、總結方法,賞析拓展

1.(指板畫,配樂)瞧——青山、綠水、紅日、白帆,多美的一幅畫啊!(貼草書詩句)看,書法也以獨特的方式向我們詮釋着剛勁之美。(板書:書畫)

2.詩可以是一幅美妙的畫,也可以是一行行靈動的字,難怪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課件出示)生齊讀。

3.正因爲天門山的熱情讓李白感動,所以他在天門山逗留了多日,還寫下了另外一首詩《天門山》和一篇文章《天門山銘》。一個地方留下兩首詩、一篇文章,這在李白寫詩的生涯裏是不多見的,可見天門山在他的感情生活裏的地位。

4.讓我們一起把這首詩留在心底吧!(加動作背《天門山》。)

5.總結:相同的地點不同的詩,我們又可以用怎樣的畫、什麼樣的字來表現呢?課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去賞析寫景的古詩。

古詩望天門山板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結合圖畫和註釋瞭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想象《望天門山》描述的畫面。

過程與方法:

以讀爲主,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詩意和詩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和作者樂觀豪邁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瞭解詩文大意,體會詩中的意境。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簡介作者,導入新課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最傑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

二、初讀詩文,掃清學習障礙

1、自由讀詩文。

要求:讀準字音,不錯字。

2、指名朗讀。

3、師生共同評議。

3、自由讀詩文,把不懂的地方劃下來。

4、學生質疑。

(天門山:今安徽省東梁山和西梁山的總稱。

楚江:古代長江中下游地屬楚國,因此流經這裏的長江爲楚江)

5、對學生不理解的字詞及時解決,不理解的詩句板書在黑板上。

三、自主探究,深入體會

1、小組交流。

藉助註釋,學生小組討論,嘗試弄懂詩句的意思。

2、指名回答。

(兩岸清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聯繫學生遊三峽來進行體會。同時體會課題中的“望”)

3、教師小結。

4、自由朗讀詩文

要求:把自己的.體會和感受讀出來。

5、指名朗讀

教師及時指導朗讀。

四、背誦詩文。

古詩望天門山板書設計 篇3

《望天門山》是義務教育課標版第五冊第六單元的一首古詩。這首古詩描繪的是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景色。學習這首古詩,要讀懂詞句,理解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而古詩的語言非常簡練形象,更重要的是它的意境優美,情感真摯,而三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古詩,由於閱歷和生活積累的侷限,很難進入文本所描寫的境界中去,而運用多媒體教學,不僅有助於學生對詩句的理解,給學生帶來直觀形象的感受,更有利於學生進入情景,深刻地領悟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真正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與秀麗。

一、交流資料,感受意境。

1、學生交流收集的有關李白及天門山的資料。

2、教師展示資料(出示課件:天門山兩山對峙,長江洶涌奔騰,一輪紅日掛在天邊,小帆船由遠而近順流而下。)

(師生共同欣賞。)

3、師:同學們,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學生充分地交流。)

[評:播放課件,讓學生觀看美景,能給學生帶來直觀形象的感受,使學生一開課,就能進入文本所描寫的情景中,從而初步感受意境。]

二、自主合作,體驗意境。

1、師:請同學們讀讀《望天門山》這首詩,看詩人是怎樣用詩句描寫這一壯觀景象的。讀後想一想,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明白的,然後和同學們交流交流。

(學生大聲誦讀,在小組內熱烈地交流。)

2、全班交流。

3、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梳理出理解上的難點,即對“至此回”與“相對出”的理解。(師相機板書:“至些回”?“相對出”?)

4、合作探究不懂的詞語。

(1)理解“至此回”。

(師再次出示課件,指導學生觀看水流撞擊到山石上,激起迴旋,形成洶涌的波濤的情景。“碧水東流——至此回”,師一邊讀一邊用動作演示。)

①再次啓發學生說自己又讀懂了什麼。(主要是解決了哪個“?”)

②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小結:洶涌的長江水好像是從中間推開了天門山,碧綠的江水一路奔流向前,至此撞擊到岩石上,激起迴旋,更顯得洶涌澎湃。大家能通過誦讀的方式來表現這一壯觀的景象嗎?

(學生自由誦讀,然後出示配樂動畫,指名配音朗讀。)

[評: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整理出難以理解的詞語,這些詞語如何理解?播放課件再現情景來幫助學生理解是最好的辦法。學生在教師的巧妙引導與課件的形象直觀感受下,理解到了詩意,突破了難點,再加之教師播放配樂動畫,學生在這種美的情景的薰陶下,大聲地配音朗讀,從而讓學生真正地體驗到了古詩的意境。]

(2)理解“相對出”。

①師:記得在《望廬山瀑布》一詩中,也有兩句詩寫得很有氣勢,是哪兩句呢?

(生齊誦:“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②師:很對!作者所望見的兩處景象都是驚心動魄,極其壯觀。不過,《望天門山》和《望廬山瀑布》的“望”卻又有些不同,大家知道不同在哪兒嗎?

③師再次出示課件,(指示學生看順流而下的小船,站在船頭的詩人。)想一想,作者分別站在什麼地方望的?

(引導學生比較:《望廬山瀑布》是李白站在瀑布前面,遠遠地望,《望天門山》是他乘着小船,從遠處駛過來時望見的。而從遠處看天門山和在近處所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遠處看山很模糊,到近處就變大變清楚了。而“兩岸青山相對出”寫的就是作者的這種感受。)

④再次請學生說出這句詩所描寫的意境。

⑤再次地播放配樂動畫,讓學生大聲地誦讀這兩句詩。

三、創設情景,想象意境。

1、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在頭腦中畫畫,說說,你能看到什麼樣的畫面?

(師配樂誦讀詩句,生想象)

2、學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意境。

3、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師點撥:眼前這番壯麗而又秀美的景象,怎能不讓人詩興大發呢?讓我們也像詩人一樣,來吟一吟這首詩吧!

(播放多媒體課件,激情誦讀)

[評:古詩的魅力不僅僅在於語言的簡練形象,更重要的是它優美的意境,深摯的情感。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又創設了一系列的情景,有利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領會意境與情感,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和陶冶,並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

四、合作朗讀,昇華情感。

1、師:浩浩的長江水啊,咆哮着奔騰向前,像一頭猛獸一樣撞開了天門山,洶涌澎湃的江水撞擊在岩石上,形成了巨大的迴旋。(男生齊誦: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2、師:一隻輕快的小帆船從遠處的紅日之下順流而來,它越駛越近,巨人一樣挺立的天門山也越來越清晰地撲進我的眼簾。(女生齊誦: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3、師:眼前壯麗的山河不禁激發了詩人報效祖國、建攻立業的雄心壯志。他滿懷希望,滿懷激情地吟誦着:(指名讀詩)

4、師:想象一下,此時的你也和詩人一起站在順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讓你激動,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誦着——(生齊誦: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案例評析:

有人說,詩歌是無譜的音樂,欣賞音樂要用“心”聆聽,因此,古詩“言盡而意無窮”的魅力是無法講出來的。況且小學生剛剛接觸古詩,由於閱歷和生活積累的侷限,不可能“字求其訓,句索其旨”。如果不顧及學生的年齡特點而去精講細究,咬文嚼字,必然使學生食而不化,泯滅了學習的興趣,倒了學生的味口。所以此案例設計中,教師摒棄了以往單純地理解詩句意思的教學,而創設情景引導學生一次次地感受意境。尤其是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給學生營造了一片詩意的天空,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借助具體的情景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對古詩的內容形成整體感受,並幫助學生聯繫生活中的實際體驗來突破難點,感受、體驗並想象意境,從而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

古詩望天門山板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和默寫《望天門山》。

◎自讀自悟、小組合作,體會詩句含義。

◎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和默寫《望天門山》。

難點:體會詩句含義,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導入)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壯麗。請同學們欣賞一幅圖片,大家知道這是哪裏嗎?這就是位於安徽和縣與當塗縣西南的長江兩岸的山。兩山隔江相對,形同門戶,所以又被叫做天門山,誰來說說自己看了這些圖片之後有什麼感受?(生自由發言)很多年前,詩人李白也去了天門山,看到了這樣的美景,很有感觸,於是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教師出示節奏劃分,指導學生讀出節奏及古詩的韻律。

◎指名讀,全班齊讀。

◎出示作者介紹。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自由朗讀,標示出不理解的字、詞。

明確:中斷,從中間割斷;出:聳出來;帆:船上的風帆,指代船。

◎同桌交流,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古詩的意思。

明確:浩蕩東流的長江衝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碧綠的江水到這裏突然轉了個彎,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隻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教師範讀,學生閉眼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明確:天門山的雄偉、有氣勢;青青的水、綠綠的水;兩岸的青山相對而望,一隻小船在水中盪盪悠悠。

◎小組爲單位,交流討論:你最喜歡哪一句?

明確:

(1)“天門中斷楚江開”——“中斷”一詞寫出了天門山的氣勢,令人嚮往。

(2)“碧水東流至此回”——“碧水”“至此回”寫了水的清秀。

(3)“兩岸青山相對出”——“青山”寫出了山的秀美與雄偉。

(4)“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句話寫出了天門上景色的清幽。

◎畫一畫天門山的景色。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李白,你看到這樣壯麗的景色會說些什麼呢?

(五)小結作業

學生談收穫,教師總結。

作業:◎背誦詩歌◎讀一讀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望天門山》是唐代詩人李白赴江東途中所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歌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望天門山的情景,既寫出了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又寫出了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在教學中雖然引導學生想象畫面,理解天門山景色的壯闊,但是學生由於生活閱歷的限制,對於天門山的景色理解仍不夠深入,需要教師拓展資料,激發學生的想象。

古詩望天門山板書設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讓幼兒學會這首古詩,感受詩中的意境。

2、培養幼兒對古詩文的興趣。

活動準備:

圖片,磁帶,字卡。

活動過程: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幅圖,請小朋友看一看,圖上畫了些什麼?

2、看到這麼美麗的景色,你們有沒有詩興大發呢,請小朋友自己來編一編。

你們編得真好,從前李白老爺爺也到過這個地方,還寫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聽聽好嗎?

提問:

你聽到了什麼?(幼兒說一句,師出示卡片)

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懂呢?師解釋難解詞。

3、跟着卡片,大家練習朗誦一下

4、遊戲

老師想考考小朋友,師念一句,請你們找出相應的卡片。

5、老師這兒還有一段很好聽的音樂,我們跟着音樂來念這首詩,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嗎?

附: 古詩《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古詩望天門山板書設計 篇6

教學要求:

1、會認本課的7個生字,會寫“斷、楚、孤、帆”等13個字。

2、能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古詩表達的意境以及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4、能正確默寫《望天門山》。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2、理解古詩大意。

教學難點:

體會古詩表達的意境以及詩人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田字格貼。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觀賞圖片,揭示課題。

1、導語: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壯麗。大家看——(課件播放天門山圖片)

2、師:大家知道這是哪裏嗎?這就是位於安徽和縣與當塗縣西南的長江兩岸。兩山隔江相對,形同門戶,所以又被叫做天門山,誰來說說自己看了這些圖片之後有什麼感受?

3、師抽答。

4、大家都說了自己看了天門山的圖片之後的感受,很多年前,詩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門山,看到了這樣的美景,很有感觸,於是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

5、下面請大家齊讀課題——《望天門山》(教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導生字的讀音。

3、全班齊讀,分小組讀,反饋讀。

4、教師出示節奏劃分,指導學生讀出節奏及古詩的韻律。(課件出示)

三、逐句品讀,理解詩意。

1、再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標示出不理解的字、詞。(教師將詩句寫在黑板上)

2、指名反饋:哪些字、詞無法理解?(天門:天門山。中斷:從中間割斷。至此回:到這裏迴旋。出:聳出來。孤帆:單獨一隻船。帆:船上的風帆,指代船。)

3、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圖文結合,理解古詩的意思。(先抽同學逐句解釋,再指導全詩一起說一說。)

詩文解釋:浩蕩東流的長江衝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碧綠的江水到這裏突然轉了個彎,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隻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四、再現畫面,體會意境。

1、教師示範閱讀,學生閉目想象。

2、指名反饋: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一句詩,一幅畫)

3、感悟動詞“斷、開、流、回”的氣勢磅礴。

4、指導學生讀出雄偉磅礴的氣勢。

5、教師:同學們,這首古詩,緊扣一個“望”字,通過對天門山兩岸景色的描繪展示了祖國山河的壯麗雄偉,詩人借景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板書“雄偉秀麗、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6、配樂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五、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1、指導書寫“斷、楚”。

2、教師總結:麗日照着江水,一葉輕舟在江上揚帆而行,駛過臨江兩岸的青山翠峯,這是一幅十分愜意和美好的圖景。李白藉助這些雄麗的景色,表達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以及自己豁達、寬闊的胸襟。

3、背誦並默寫古詩。

4、爲生字“斷、楚、孤、帆”組詞。

板書設計: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氣勢磅礴雄偉秀麗

青山—相對出

孤帆—日邊來

山水相映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古詩望天門山板書設計 篇7

活動目標:

1. 通過欣賞,讓幼兒學會這首古詩,感受詩中的意境。

2. 培養幼兒對古詩文的興趣。

活動準備:

圖片,音樂,圖卡。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出古詩

1.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幅圖,請小朋友看一看,圖上畫了些什麼?

2. 看到這麼美麗的景色,你想到了什麼。?

3. 從前李白老爺爺也到過這個地方,還寫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聽聽好嗎?

4. 教師朗誦古詩。

二、結合圖片理解古詩

1. 你聽到了什麼?(幼兒說一句,師出示圖片)

2. 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懂呢?教師解釋難解詞。

三、學習古詩

1. 跟着圖片,變換多種形式朗誦古詩。

2. 幼兒人手一份圖片。

3. 老師想考考小朋友,教師念一句,請你們找出相應的卡片。

4. 變換形式,可以找個好朋友玩這個遊戲。

四、聽音樂吟唱古詩,結束活動。

老師這兒還有一段很好聽的音樂,我們跟着音樂來念這首詩,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中有三個環節我都運用到了圖片,因爲幼兒都是形象思維佔主導。活動開始我運用圖片導入,很成功的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把幼兒導入到古詩的教學中去。

在幼兒理解詩歌的環節中,我利用四幅圖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古詩內容,讓幼兒能比較輕鬆的理解了古詩的含義,有了深刻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讀便水到渠成了。最後加入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環節,藉助於圖片讓幼兒鞏固朗誦詩歌,爲最後的古詩吟唱打好基礎。

古詩望天門山板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古詩,理解詩句意思,自然成誦。用心品讀詩文,體悟“水光瀲灩”、“山色空濛”構築的畫面與意境,讀出詩的韻味與美感,讀中悟情。

2.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朗讀古詩,讀出感情,讀出韻味。

【教學難點】

1、朗讀古詩,讀出感情,讀出韻味。

2、藉助信息技術手段創設情境,以讀爲主,讀中悟情。

3、感受詩人眼中的西湖,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詩題,理解詩題

1、師:現代詩人艾青曾經寫道:月宮裏的明鏡,不幸失落人間。同學們,你們猜,詩人筆下那不小心落於人間的明鏡是什麼?生:是西湖。幾千年來,人們用自己心中的筆描繪着西湖的美,出示白居易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楊萬里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林升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就幾時休。”人們就是這樣用自己的筆,抒發了內心的情懷。蘇軾也是一樣,他對西湖愛的格外深沉。今天我們將跟隨蘇軾的腳步到西湖邊去欣賞西湖的美景——《飲湖上初晴後雨》。

2、老師寫詩題,你來讀詩題。學生讀詩題,注意要讀出停頓。

師:你從題目中讀懂了什麼?生答

師:是啊,他們在西湖上喝着酒,賞着美景,起初是晴的,後來下起了雨。帶着你對題目的理解來再讀詩題。

二、學習生字,明確節奏

1、師:同學們看“初”字。“初”是要求我們會寫的生字,請你仔細觀察我們在寫時要注意什麼。生答師:左邊爲什麼是衣部旁呢?(帶學生從甲骨文造字開始追溯“初”字的來源。)師:瞭解了左邊衣部旁的來源,我們來寫這個字寫的時候,要注意它的字形結構左長右短。師範寫學生練習書寫,注意書寫姿勢

2、我們一起走進詩中去看看這景色到底如何?首先請你借住拼音,把這首詩讀正確讀流利。學生自由讀詩,評價師:藉助停頓符,我們可以把詩讀出它的停頓。藉助拍子同樣也可以。我們拍手試着讀一遍,開始。師生共讀

師:停頓符和拍子都是讀出停頓的好方法。再找學生讀師:你讀得可真投入,讀詩就要這樣,不僅要讀出節奏,更要讀出它的味道。師生合作讀(老師一、二句,學生三、四句)(老師一、三句,學生二、四句)

師:古人在讀詩的時候也會有平仄調的不同,讓我們把詩吟唱出來。聽。(唱詩)看着古詩,想象着你就是蘇軾,此刻泛舟湖上,欣賞着眼前的畫面,跟着它唱出來。學生唱詩

三、初識西施,走近西湖

1、師:在蘇軾的眼中西湖卻像什麼呢?生:西子。

師:你怎麼知道的?(欲把西湖比西子)

師:他把西湖比成了西子。你知道西子嗎?生:她是春秋時期越國有名的美女。

師:你從哪兒知道的?生:書的註釋上寫着。

師:同學們,藉助註釋來理解古詩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2、對西施,你有了解嗎?

介紹西施,讀課件連魚兒都被她的美貌所吸引,西施美不美?真正的美人略施粉黛,畫個淡妝,可以嗎?濃妝豔抹,可不可以?這就是——淡妝濃抹總相宜。在蘇軾的眼中,西湖像西子一樣美,所以他才——欲把西湖比西子。

四、細讀詩句,欣賞晴雨西湖

師:這麼美,美在哪裏?蘇軾提起筆只用下兩句詩,就把西湖淡妝濃抹了一番。你來讀——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1、水光瀲灩晴方好。

(1)“瀲灩”是什麼意思?(瀲灩:波光閃動的樣子。)你是怎麼知道的?(看課本註釋知道的。)

(2)師:讓我們一同來猜猜,看着“瀲灩”兩個字,你覺得它可能跟什麼有關?生:跟水有關,因爲這兩個字都有“三點水”。

(3)“瀲灩”讓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波光粼粼,波光閃閃,波光閃動,湖水盪漾)出示“水光瀲灩”的畫面,用上面其中一個詞說一說畫中的景象,引導學生理解“水光瀲灩”的意思。

(4)是什麼讓西湖水面出現“瀲灩”的景象?(陽光和微風)這也讓我們瞭解到當時的天氣是怎樣的?(晴天。)讓我們去西湖看一看,欣賞這“水光瀲灩”的景象(看視頻)。師:同學們,陽光照耀着水面,你覺得這水面像什麼?生自由答師:同學們,這水光瀲灩的景色夠美吧,難怪蘇軾會說——水光瀲灩晴方好。生:(接讀)

(5)蘇軾在詩中,用了一個字來概括他看到的畫面。哪個字?——好請大家把這個“好”字讀出來。一起讀——水光瀲灩晴方好。

(6)師:老師在讀的時候,查了查字典,發現“方”在字典裏有七種解釋,我選擇了三種,你看看“方”是什麼意思?(出示課件)生:第二種:正好,恰恰。

師:“晴方好”的意思是?生:晴天的西湖正好顯得是那樣的美好。請你讀,讀出晴天西湖的美好。個別生讀,齊讀

2、山色空濛雨亦奇師:西湖真會打扮自己啊,在陽光下,她是那樣婀娜多姿。正當蘇軾陶醉其中,忽然,雨霧迷濛,眼前的西湖又變成了另外一幅景象。(課件出示“山色空濛”畫面)

(1)師:說一說你眼前的畫面。生1:像披上了一層輕紗。生2:感覺朦朦朧朧的。師:所以,這就是——山色空濛。師:你在哪見過這樣的畫面?(出示課文“雨中日月潭”句子)。一生讀現在,換個地方,讓我們來到西湖。你來讀。(山色空濛雨亦奇)多種方式讀

(2)出示雨中西湖的畫面(動態),如果此時,你就是蘇軾,喝着杯中的酒,賞着西湖的美景,你想說些什麼?生自由答師:蘇軾用一個字,概括這個畫面的景色——奇。

師:那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雨中吧,誰願意把這種朦朧、奇妙的感覺讀出來?生自由讀,男女生各讀一遍後,全班齊讀師:剛纔還是水光瀲灩,現在卻是——生:山色空濛。

3、師:短短一天之中,就讓我們看到如此不同的西湖,同學們,此時老師覺得這短短的14個字,彷彿匯成了一幅畫,畫中這位名叫西湖的女子是美的、妙的。看看誰能把這晴雨的變化讀出來。生朗讀詩的一、二兩句生讀,全班齊讀,(注意停頓、重音、有感情......)4、西湖的景色既美又奇,蘇軾可真厲害,短短的兩句詩把西湖由晴到雨的狀態,像一幅畫一樣鋪展開來。在這幅畫中,水光瀲灩是美景。山色空濛也是美景。晴是美景,雨也是美景。晴方好。雨亦奇。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古人在寫詩的時候,不僅追求平仄,還會追求對仗,這樣會讓詩讀起來更加的美。男生前半句。女生後半句。讓我們這種美讀出來。

五、賞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1、師:晴天的西湖嬌媚,雨天的西湖溫柔,像誰呢?生:(齊答)西子。師生:(齊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師:西子無論是淡妝還是濃抹都那麼美麗,西湖也是——生:(齊讀)淡妝濃抹總相宜。師:那就讓我們走進西湖,看看誰在爲西湖化妝?(播放課件,出示西湖美景畫面,教師講述)美嗎?難怪說,欲把西湖比西子——生:淡妝濃抹總相宜。

師:這“淡妝濃抹”在每個人眼中都是不一樣的,那就用你的筆,描繪出你心中的西湖吧!生:(練筆,教師隨機指導)

師:淡妝溫柔濃妝豔麗,難怪蘇軾發出這樣的感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2、西湖之美,美在一年四季,美在一日四時,美在陰晴雨雪。無論何時,西湖總是美的。剛纔我們爲西湖即畫濃妝,又畫淡妝。下面我們帶上音樂,把西湖的這種美讀出來。學生個人展示讀,齊讀

六、走進詩人,情繫西湖

1、師:蘇軾就這麼看着,從早到晚,從日出到黃昏,從春到冬,他最愜意的事情莫過於遊玩西湖。身在西湖,心更在西湖,他很想爲西湖做點什麼(出示蘇軾任職杭州,改造西湖資料)師:(朗讀拓展資料)看到這,你有什麼想對蘇軾說的嗎?生:謝謝你,蘇軾!要不是你,我們也看不到這麼美麗的西湖景色了。師:同學們,蘇軾對杭州,對西湖是日久生情啊,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西湖,想着西湖。看,一首流傳千古的佳作就這樣誕生了!(全班配樂齊讀《飲湖上初晴後雨》)(全班吟唱《飲湖上初晴後雨》)

2、感受不同詩人筆下西湖的多姿多彩月宮裏的明鏡,不幸失落人間。(艾青)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廣寒宮。(周起渭)湖上春來似圖畫,亂峯圍繞水平鋪。(白居易)

師:而在蘇軾的眼中卻是——生:(齊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七、拓展閱讀

師:蘇軾沉迷於西湖的美景,他看着美景爲西湖寫下了453首詩,這一個數字足以看得出他對西湖的愛,就是這種愛。才讓蘇軾成爲了讚美西湖的大家。

拓展:《6月27日望湖樓醉書》。

八、佈置作業

師:西湖風景美不勝收。讚美西湖的詩歌吟唱不休。還有很多的名家爲西湖寫下了著名的詩篇。課下請你搜集一些其他描寫西湖的古詩讀一讀,品一品這濃濃的一湖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