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寫春天景色的古詩

寫春天景色的古詩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春季像一個天使,踏着愉快的腳步,翩翩來到人間。本文爲寫春天景色的古詩,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寫春天景色的古詩

  寫春天景色的古詩: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宋代: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譯文

我在高大的古樹陰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柺杖,走過小橋,恣意欣賞這美麗的春光。

絲絲細雨,淋不溼我的衣衫;它飄灑在豔麗的杏花上,使花兒更加燦爛。陣陣微風,吹着我的臉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動着嫩綠細長的柳條,格外輕颺。

註釋

⑴系(xì):聯接。短篷:小船。篷,船帆,船的代稱。

⑵杖藜:“藜杖”的倒文。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莖桿直立,長老了可做柺杖。

⑶杏花雨:清明前後杏花盛開時節的雨。

⑷楊柳風:古人把應花期而來的風,稱爲花信風。從小寒到穀雨共二十四候,每候應一種花信,總稱“二十四花信風”。其中清明節尾期的花信是柳花,或稱楊柳風。

賞析

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zhǔ)杖春遊的樂趣。詩前兩句敘事。寫年老的詩人,駕着一葉小舟,停泊(bó)到古木陰下,他上了岸,拄着柺杖,走過了一座小橋,去欣賞眼前無邊的春色。次兩句通過自己的感覺來寫景物。眼前是杏花盛開,細雨綿綿,楊柳婀娜,微風拂面。詩人不從正面寫花草樹木,而是把春雨春風與杏花、楊柳結合,展示神態,重點放在“欲溼”、“不寒”二詞上。這樣表達,使整個畫面色彩繽紛,充滿着蓬勃生氣。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細雨沾衣,似溼而不見溼,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這是耐心愜(qiè)意的春日遠足。此詩,語語清淳,從容不迫,在寫景時充分注意了春天帶給人的勃勃生機,富有情趣,所以爲崇尚理趣的朱熹所讚賞。

  寫春天景色的'古詩:春遊湖

宋代:徐俯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陰來。(渡一作:度)

譯文

一對對燕子,你們什麼時候飛回來的?小河兩岸的桃樹枝條浸在水裏,鮮紅的桃花已經開放。

下了幾天雨,河水漲起來淹沒了小橋,人不能過河,正在這時候,一葉小舟從柳陰下緩緩駛出。

註釋

⑴湖:指杭州西湖

⑵夾岸:兩岸。

⑶蘸(zhàn)水:貼着水面開放。湖中水滿,岸邊桃樹枝條彎下來碰到水面,桃花好像是蘸着水開放。

⑷斷橋:指湖水漫過橋面。

⑸度:與“渡”通用,走過。

⑹撐:撐船篙,就是用船篙推船前進。

賞析

燕子來了,象徵着春天的來臨。詩人遇上了燕子,馬上產生了春天到來的喜悅,不禁突然一問:“雙飛的燕子啊,你們是幾時回來的?”這一問問得很好,從疑問的語氣中表達了當時驚訝和喜悅的心情。

再放開眼界一看,果然春天來了,湖邊的桃花盛開,鮮紅似錦。蘸是沾着水面。但桃花不同於柳樹,它的枝葉不是絲絲下垂的,怎能蘸水呢?因爲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盪漾,岸上水中的花枝連成一片,遠處望見,彷彿蘸水而開,這景色美極了!

詩人在漫長的湖堤上游春,許許多多動人的景色迎面而來,那麼選用哪一處最好呢?最後選出來了:就在“春雨斷橋”的地方。一條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橋。雨後水漲,小橋被淹沒,走到這裏,就過不去了。“人不渡”,就是遊人不能度過。對稱心快意的春遊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挫折。

可是湊巧得很,柳蔭深處,悠悠撐出一隻小船來,這就可以租船擺渡,繼續遊賞了。經過斷橋的阻礙,這次春遊更富有情趣了。

  寫春天景色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譯文

籬笆稀稀落落,一條小路通向遠方,樹上的花瓣紛紛飄落,卻還尚未形成樹陰。

小孩子飛快地奔跑着追趕黃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飛入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註釋

①籬:籬笆。

②疏疏:稀疏。

③徑:小路。

④陰:樹葉茂盛濃密而形成的樹蔭。

⑤急走:奔跑。

賞析

這首小詩是描寫農村早春風光的,詩人把人物與景物融爲一體進行描繪,別有一番情趣。

首句,是純景物的靜態描寫。籬笆和小路,表明是農村,由於“籬落”是有寬度的,因此用“疏疏”指出它的狀態,顯而易見,其中有間隔,才能看見籬笆外面的山道。“一徑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條,並且很長很長的延伸向遠方。寬廣的籬落與窄小的一徑相對照,稀稀疏疏與綿綿長長相對照,突出了農村的清新與寧靜。

次句,也是純景物的靜態描寫。路旁樹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經落了,但樹葉還沒有長得茂密,展示出農村自然和樸素的風貌。

第三句,是人物動態描寫。“急走”與“追”相結合,將兒孩童們那種雙手撲撲打打、雙腳跌跌撞撞追蝶的興奮、以及歡快場面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反映了兒童們的天真活潑。

第四句,菜花是黃的,非常繁茂,一隻黃色的小蝴蝶,突然飛到這黃色的菜花海洋裏,自然是無處可尋了。可以想象,這時兒童們東張西望、四處搜尋的焦急狀態,以及搜尋不着的失望情緒等等,更表現出孩童們的天真和稚氣。

本詩通過對景色的描寫,體現了萬物勃發的生命力。由於採取景物與人物相結合,動和靜相間的寫作手法,成功地刻畫出農村恬淡自然,寧靜清新的早春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