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讀書重要性的古詩句

讀書重要性的古詩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93K 次

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看見讀書是多麼重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情調讀書重要性的古詩句。歡迎大家閱讀。

讀書重要性的古詩句

  讀書重要性的'古詩句1

1、《絕句》陳師道宋

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

世事相違每如此,好懷百歲幾回開?

2、《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陶淵明東晉

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

被褐欣自得,屢空常晏如。

時來苟冥會,宛轡憩通衢。

投策命晨裝,暫與園田疏。

眇眇孤舟逝,綿綿歸思紆。

我行豈不遙,登降千里餘。

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

望雲慚高鳥,臨水愧游魚。

真想初在襟,誰謂形跡拘。

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

3、《勸學詩》詩人趙恆宋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無車毋須恨,書中有馬多如簇。

娶妻無媒毋須恨,書中有女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讀六經。

4、《柏學士茅屋》杜甫唐

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深巖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餘。

晴雲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5、《金縷衣》杜秋娘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6、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一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

7、明日歌錢福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讀書重要性的古詩句2

1、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2、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3、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浪淘沙》劉禹錫

4、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石》鄭板橋

5、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贈蕭瑀》李世民

6、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西遊記》吳承恩

7、寸寸河山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贈樑任父同年》黃遵憲

8、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學》顏真卿

9、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漢樂府

10、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雪梅》盧梅坡

11、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李清照

12、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獄中題壁》譚嗣同

13、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金縷衣》無名氏

14、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勸學》朱熹

15、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亭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春宵》蘇軾

16、 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柳氏二外甥求筆跡》蘇軾

17、 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心始安。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遣興》袁枚

18、 草就篇章只等閒,作詩容易改詩難。玉經雕琢方成器,句要豐腴字妥安。——《論詩十絕》戴復古

19、 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別裁僞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戲爲六絕》杜甫

20、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21、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22、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23、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24、別裁僞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讀書重要性的古詩句3

1、立身以立學爲先,立學以讀書爲本。——歐陽修

2、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3、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4、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6、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7、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8、立身以力學爲先,力學以讀書爲本。——歐陽修

9、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王符

10、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1、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馮夢龍

12、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13、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14、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15、一日不書,百事荒蕪。——李詡

16、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陳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