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臨江仙蘇軾古詩文鑑賞

臨江仙蘇軾古詩文鑑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1W 次

《臨江仙》是蘇軾謫居黃岡時所寫,反映他苦悶和憤激的心情。如下小編就爲大家收集了臨江仙蘇軾古詩文鑑賞,歡迎閱讀!

臨江仙蘇軾古詩文鑑賞

  篇1:臨江仙蘇軾古詩文鑑賞

此詞風格清曠而飄逸,寫作者深秋之夜在東坡雪堂開懷暢飲,醉後返歸臨皋住所的情景,表現了詞人退避社會厭棄世間的人生理想生活態度和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

上片首句夜飲東坡醒復醉,一開始就點明瞭夜飲的地點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復醒,醒而復醉,當他回臨皋寓所時,自然很晚了歸來彷彿三更,“彷彿”二字,傳神地畫出了詞人醉眼朦朧的情態這開頭兩句,先一個“醒復醉”,再一個“彷彿”,就把他縱飲的豪興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接着,下面三句,寫詞人已到寓所在家門口停留下來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走筆至此,一個風神瀟灑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懷曠達遺世獨立的幽人躍然紙上,呼之欲出其間浸潤的,是一種達觀的人生態度,一種超曠的精神世界,一種獨特的個性和真情。

上片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通過寫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諦聽江聲,襯托出夜靜人寂的境界,從而烘托出歷盡宦海浮沉的詞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聯翩,從而爲下片當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鋪墊。

下片一開始,詞人便慨然長嘆道:“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這奇峯突起的深沉喟嘆,既直抒胸臆又充滿哲理意味,是全詞樞紐。以上兩句精粹議論,化用“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莊子·知北遊》)及“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莊子·庚桑楚》)之意,是詞人當下對人生的思索和感嘆,以一種透徹了悟的哲理思辨,發出了對整個存在宇宙人生社會的`懷疑厭倦、無所希冀無所寄託的深沉喟嘆。這兩句,既飽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達出一種無法解脫而又要求解脫的人生困惑與感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詞人靜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無法掌握命運,就當全身免禍顧盼眼前江上景緻,是夜闌風靜縠紋平,心與景會,神與物遊,爲如此靜謐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於是,他情不自禁地產生脫離現實社會的浪漫主義的遐想,唱道:“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駕一葉扁舟,隨波流逝,任意東西,他要將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無限的大自然之中。此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論語·公冶長》)之意,體現了作者當時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靈魂解脫的心境。

“夜闌風靜彀紋平”,表面上看來只是一般寫景的句子,其實不是純粹寫景,而是詞人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相契合的產物。它引發出作者心靈痛苦的解脫和心靈矛盾的超越,象徵着詞人追求的寧靜安謐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兩句,自是順理成章。蘇東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擊之後,思想幾度變化,由入世轉向出世,追求一種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複雜的人生觀中,由於雜有某些老莊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曠達不羈的性格。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這餘韻深長的歇拍,表達出詞人瀟灑如仙的曠達襟懷,是他不滿世俗嚮往自由的心聲。

全詞的特點是敘事議論寫景抒情相結合,語言舒展自如,簡練生動,表現了詞人獨特的語言風格。在情感上,飄逸曠達與悲涼傷感交織一處,是詞人謫居黃州時期複雜心境的很好展示。在蘇軾現存的三百多首詞作中,“歸”字竟出現一百多次,這是深可玩味的。李澤厚先生說:“蘇軾一生並未退隱,也從未真正歸田,但他通過詩文所表達出來的那種人生空漠之感,卻比前人任何口頭上或事實上的退隱歸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

因爲,蘇軾詩文中所表達出來的這種退隱心緒,已不只是對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種對社會的退避。”(《美的歷程》)由於其結尾所表達的棄官歸隱之念,以至於“翌日喧傳子瞻夜作此詞,掛冠服江邊,拿舟長嘯去矣。郡守徐君猷聞之,驚且懼,以爲州失罪人,急命駕往謁則子瞻鼻鼾如雷,猶未醒也”(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二)。這則傳說,生動地反映了蘇軾求超脫而未能的人生遭際。其實,無論是人間天上,抑或是廊廟江湖,對於蘇軾來說均是外部世界,本無區別;他最後的歸宿只能是自己的內心世界,所謂“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實際只是詞人希望獲得精神解脫的一種象喻。

  篇2:臨江仙蘇軾古詩文鑑賞

詩人因“烏臺詩案”而謫居黃州後,墾荒自助,歷盡艱辛。一天晚上,詩人暢飲大醉,醒而復醉,感傷無限:生之艱辛,生之無奈,生之浮沉,終日奔波忙碌,常常蠅營狗苟,天天隨波逐流,忘記了本真的自己……

詩人發出了一聲長嘆:時常憤恨這個軀體不完全屬於我自己,什麼時候能忘卻爲功名利祿而奔競鑽營。意思就是爲了國事操勞而沒辦法過悠然的生活。通過悽美的感傷,胸懷浪漫主義理想的詩人最終了悟人生,孤苦的心靈得以解脫:一葉小舟,閒遊江湖,逍遙自在。

蘇軾政治上受到沉重打擊之後,思想幾度變化,由入世轉向出世,追求一種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嚮往人間的普通平凡的生活。潛心文學、書法、繪畫、美食。蘇軾生活如此豐富多彩,正是 “情本體”思想的踐行者,他把親情、友情、愛情、人際關係情、鄉土家園情、集體奮進情和科學藝術情,酣暢淋漓地發揮到了極致,雖然人生失意,他卻創造了詩意人生,從而流芳千古。

如今,人們迫於生計,忙忙碌碌。有人雖然豐衣足食,但情感卻日益匱乏,空虛依舊,閒愁更苦。我們何時能夠像蘇軾那樣灑脫,聽着江水東流,寄情山水之中,了悟人生,化片刻爲永恆。現實生活雖然充滿偶然,但我們要把握偶然,創造必然,找到人生的憑依,高揚生命的力量,發現日常生活之美,了悟人生,珍惜美好情感,把握當下的每個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