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有關孝的唯美古詩

有關孝的唯美古詩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5W 次

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下面就爲大家整理了有關孝的唯美古詩,僅供參考!

有關孝的唯美古詩

  【別老母】

搴幃拜母河梁去,

白髮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

此時有子不如無.

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

  《勸孝歌》

青天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勞苦莫教爹孃受,憂愁莫教爹孃耽.

  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思爾爲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王安石《十五》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蔣士銓《歲暮到家》

愛子心無盡, 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 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 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 不敢嘆風塵.

  宋凌雲《憶父》

吳樹燕雲斷尺書,迢迢兩地恨何如?

夢魂不憚長安遠,幾度乘風問起居.

輿恭《思母》

霜隕蘆花淚溼衣,白頭無復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倪瑞璿《憶母》

河廣難航莫我過, 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時滴思親淚, 只恐思兒淚更多!

  附:王安石《十五》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母愛的`古詩,大意是母親在月圓之夜聽到杜鵑的聲音,就想起離鄉在外的兒子,雖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牽掛.

邗溝應該是地名,是聯繫長江和淮河的古運河,是中國最早見於明確記載的運河.

正文:王安石,字介甫,撫州臨川人.安石少好讀書,一過目終身不忘.其屬文動筆如飛,初意不經意,既成,見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鞏攜以示歐陽修,修爲之延譽.擢進士上第,籤書淮南判官.再調知鄞縣,起堤堰,決陂塘,爲水陸之利;貸欲與民,出息以償,俾新陳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彥博爲相,薦安石恬退,乞不次進用,以激奔競之風.尋召試館職,不就.修薦爲諫官,以視母年高辭.修以其須祿養言於朝,用爲羣牧判官,請知常州.移提點江東刑獄,入爲度支判官,時嘉佑三年也.

安石議論高奇,能以辨博濟其說;果於自用,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於是上萬言書,以爲:今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風俗日以衰壞,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則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傾駭天下這耳目,器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收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自古治世,未嘗以財不足爲公患也,患在治財無其道爾.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閭蒼草野之間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爲常,而無一旦之憂乎,陛下其能久以天幸爲常,而元一旦之憂乎?願監苟且因循之弊,明詔大臣,爲之以漸,期合於當世之變.臣之所稱,流俗之所不講,而議者以爲迂闊而熟爛者也.後安石當國,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書.

俄直集賢院.先是,館閣之命屢下,安石屢辭;士大夫謂其無意於世,恨不識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明年,同修起居注,辭之累日.閣門吏齎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隨而拜之,則避於廁;吏置敕於案而去,又追還之;上章至八九.乃受.遂知制詔,糾察在京刑獄,自是不復辭官矣.以母憂去,終英宗世,召不起.

翻譯:二年二月,拜參知政事.上謂曰:"人皆不能知卿,以爲卿但知經術,不曉世務."安石對曰:"經術正所以經世務,但後世所謂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爲經術不可施於世務爾."上問:"然則卿所施設以何先?"安石曰:"變風俗,立法 ,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爲然.於是設制置三司條例司,命與知樞密院事陳昇之同領之.安石令其黨呂惠卿任其事.而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諸役相繼並興,號爲新法,遣提舉官四十餘輩,頒行分下.

御史中丞呂誨論安石過失十事,帝爲出誨,安石薦呂公著代之.韓琦諫疏至,帝感悟,欲從之,安石求去.司馬光答詔,有"士夫沸騰,黎民騷動"之語,安石怒,抗章自辨,帝爲巽辭謝,令呂惠卿諭旨,韓絳又勸帝留之.安石入謝,因爲上言中外大臣、從官、臺諫、朝士朋比之情,且曰:"陛下欲以先王之正道勝天下流俗;故與天下流俗相爲重輕,流俗權重,則天下之人流俗;陛下權重,則天下之人歸陛下.權者與物相爲重輕,雖千鈞之物,所加損不過銖兩而移.今奸人欲敗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爲,於是陛下與流俗之權適爭輕重之時,加銖兩之力,則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權,已歸於流俗矣,此所以紛紛也."上以爲然.安石乃視事,琦說不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