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古詩賞析答案修訂版

古詩賞析答案修訂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古詩賞析答案修訂版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訓練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 唐 代長於 山水田園 題材的詩人 孟浩然 。他與王維齊名。 2,解釋下列詩句中的加點詞語:⑴欲濟無舟楫(船槳) ⑵徒有羨魚情(白白地) 3,下列各項中,對《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思想感情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D 。 A.表現了詩人內心還潛藏着強烈的入世願望,希望在政治上得到別人攜領的心情。 B.本詩表露作者積極出世的願望和希冀在仕途上得到援引的迫切心情。 C.作者的人生態度有積極進取的一面,有對於功名事業的嚮往和期待。 D.孟浩然決心隱居,迴避醜惡的現實和殘酷的政治,明哲保身。

4,下列各項中,對詩句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B 。

A.“八月湖水平”,“平”字寫出八月秋水大漲,水天相連的景象。 B.“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兩句,是詠洞庭的僅存的名句。(不是“僅存”的) C.“欲濟無舟楫”用比喻,表面是想渡洞庭湖而沒舟楫,實則希望出仕卻無人援引。 D.“坐觀垂釣者”,垂釣者指執政者如能禮賢下士,賢者自當爲朝廷效力。 5,下列各項中,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A.這是一首五言絕句。(律詩)

B.第一層(前四句),寫洞庭湖波濤浩淼、氣勢蒸騰的景象。

C.第二層(後四句),由眼前景象抒發情懷,設喻表達心曲。

D.這是一篇有求於人卻又含蓄委婉,不卑不亢,不落俗套的干謁之作。

6,“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兩句,寫洞庭湖氤氳的水氣,籠罩整個雲夢澤,湖水洶涌震撼岳陽城。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訓練題】

1,這首詩歌的作者是 唐 代偉大的 現實 主義詩人 杜甫 。他的詩歌有“ 詩史 ”之稱,他被後人尊爲“ 詩聖 ”,與李白齊名,並稱“李杜”。 2,杜甫的這首詩是寫東嶽 泰 山的。

3,這首詩的題目叫“望嶽”,“ 望 ” 成爲貫穿全詩的線索。

4,解釋詩句中的劃線詞語: 一覽衆山小 ( 把……看得小 )

5,下列各項中,對《望嶽》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D 。 A.描寫了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氣象。

B.抒發自己勇於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

C.洋溢着詩人蓬勃的生氣。

D.寫出詩人登上東嶽,居高臨下,“一覽衆山小”的思想感情。

6,下列各項中,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C 。

A.詩以問起句,傳神地表達出詩人初見泰山時的興奮、仰慕和驚歎之情。 B.“齊魯青未了”,寫泰山橫跨齊魯大地,綿延闊大。

C.“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寫遠望泰山那種神奇秀麗和巍然聳立的形象。(近) D.“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寫黃昏時的山景和詩人的感受。

7,“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寫由望嶽而產生的登嶽的強烈願望,表達了詩人 不怕困難、敢於攀登 的雄心,顯示出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

 《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訓練題】

1,這首《飲湖上初晴後雨》的作者是 北宋 時期著名文學家 蘇軾 。他字子瞻,號 東坡 居士,與父 蘇洵 、弟 蘇轍 ,合稱“三蘇”。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詞,開 豪放 派先河,與 辛棄疾 並稱“蘇辛”。

2,這首詩歌是吟詠 西湖 的詩歌。

3,《飲湖上初晴後雨》的作者以生動傳神的筆墨描繪了西湖在不同氣候下呈現的婀娜風姿,表現了對西湖的 熱愛 之情。

4,“ 水光瀲灩 ”、“ 山色空濛 ”貼切地寫出西湖不論晴、雨,都是那麼美妙絕倫。在沉醉西湖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實在是“ 晴方好 ”、“ 雨亦奇 ”。

5,“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這裏作者運用 比喻 的修辭手法。因此西湖又稱作“ 西子湖 ”。

6,“欲把西湖比西子”中的“西子”是指 A 。

A.西施。 B.西門慶。 C.西門豹。 D.西楚霸王。

7,下列各項中,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第一句,描寫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溫潤秀美的西湖,湖面波光粼粼,十分動人。

B.第二句,描寫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羣山,煙雨迷濛,若隱若現,非常曼妙。 C.第三句,詩人用奇妙新穎而貼切的比擬,把西湖之美比作古代美女西子。(比喻) D.第四句,寫西湖不管晴姿瀲灩還是雨態空濛,總像西子一樣頗有風神韻味。 8,這首《飲湖上初晴後雨》,詩人抓住夏季 時晴時雨 的特徵,正面勾勒西湖的 山光水色 ,刻畫西湖的風采神韻的詩句是“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訓練題】

1,《黃鶴樓》的作者是 唐 朝的 崔顥 。

2,“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 一聯是寫作者登上黃鶴樓看到的景緻。這一景緻,觸發了他的 思鄉 之情。

3,本詩引用黃鶴樓的神話傳說,空蕩蕩的黃鶴樓實際上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孤寂與苦悶。 4,詩中表現了思鄉之情的詞語有“ 日暮鄉關 ”、“ 煙波江上 ”等。

5,第三聯描寫繁榮的景緻,作用是:以繁茂之景反襯悽清之情,烘托孤寂的思鄉之情。 6,下列各項中,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黃鶴樓》是登高遠望之作,描繪了忘我超脫的空遊畫面。

B.《黃鶴樓》是言外傳情,抒發此時此地的情感,表達了傷感、孤獨的感情。 C.《黃鶴樓》因傳達出詩人獨特的.人生感受而具有非凡的藝術力量。

D.《黃鶴樓》是雜言古詩,格律嚴謹,觸景生情,浮想聯翩,借景述懷。(七言律詩) 7,下列各項中,對“芳草”的意象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B 。

A.芳草,古詩中常常用來比喻幸福。“芳草萋萋”,則形容非常幸福。

B.芳草,古詩中常常用來比喻愁思。“芳草萋萋”,則形容愁思濃郁。

C.芳草,古詩中常常用來比喻花卉。“芳草萋萋”,則形容花卉茂盛。

D.芳草,古詩中常常用來比喻痛苦。“芳草萋萋”,則形容痛苦濃郁。

8,“江南三大名樓”指下列的是 ABD 三座古樓。

A.《黃鶴樓》B.《岳陽樓》

C.《醉翁亭》D.《滕王閣》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訓練題】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 唐 朝 山水田園 詩派的代表、著名畫家 王維 。他頗有盛名,有“天下文宗”和“ 詩佛 ”的美稱。

2,對“空山新雨後”的“空”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 。

A.“空”只是一個空間概念。

B.“空”顯示了山野間的安靜與寬闊。

C.“空”它展現了一幅靜謐、空靈的山間圖景。

D.“空”與作者希望遠離塵囂、俗世的空寂願望吻合。

3,對“空山新雨後”的“新”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D 。

A.“新”突出秋雨之後山野的明麗與清新。

B.“新”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受。

C.“新”表現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D.“新”表現了作者對“蓮動下漁舟”的喜歡。( “山居秋暝” )

4,詩中,表現歡快的生活場景的句子是“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

5,詩中,“ 天氣晚來秋 ”、“ 明月鬆間照 ”兩句照應題目“秋暝”。

6,詩中哪些句子描繪靜景,哪些句子描繪動景?

(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描繪靜景。“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描繪動景。 )

7,詩中哪些句子最能體現“詩中有畫”的特點? (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 8,“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兩句表達了作者想要回歸 純樸田園 生活的願望。特別是“王孫自可留”一句,表達了詩人寄情於 山水 的理想。

9,《山居秋暝》中作者表達了對塵囂俗世的 厭惡 思想,對寧靜、恬淡、清新的田園生活的 熱愛 和 留戀 的感情。

10,對“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評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D 。

A.這兩句是寫人。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一羣自在的女子打破了山谷的寂靜。 B.這兩句似乎是寫“竹喧”與“蓮動”,實際上是以“喧”和“動”襯托“靜”。 C.偶爾的喧鬧和動靜都能表現出來,更能顯示出山林的幽靜。

D.這是以靜寫聲,以靜寫動。( 以聲寫靜,以動寫靜 )

11,下列各項中,對本詩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B 。

A.前四句,寫空寂的山,初霽的雨,略寒的風,皎潔的月光在松林之間閃閃晃動,清澈的泉水在石頭上淙淙流淌。

B.五六句,是寫竹、蓮等植物。(寫人)

C.七八句,是詩人表達心志的詩句。

D.前兩聯,爲我們勾畫出一幅清新、靜謐、空靈而生機盎然的山間圖景,有聲有色,錯落有致,叫人嚮往和陶醉。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爲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訓練題】

1,這首《送友人》的作者是 李白 ,字 太白 ,素有“ 詩仙 ”之美譽。他是唐代最偉大的 浪漫主義 詩人,與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杜甫 合稱“李杜”。 我們在初中階段已經學習過他的詩歌 《月下獨酌》、《行路難》 等。

2,《送友人》中,離別之情寄託在 “孤蓬”“浮雲”“落日”“班馬” 景物中。 3,“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不但對偶工整,而且色彩明麗,組成一幅有聲有色、

有情有意的郭外送別圖。

4,孤蓬是借喻遠行的朋友將要像蓬草那樣 隨風飛逝,蹤跡難尋 。

5,下列各項中,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C 。

A.一二句,寫明送別之地。 B.三四句,點明題目。

C.五六句,表達喜愛“浮雲”“ 落日”的情意。 D.七八句,友人揮手告別。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訓練題】

1,這首《登高》詩的體裁是 七律 ,作者是 唐 朝的 杜甫 。

2,詩中“無邊”、“不盡”傳達了詩人 韶光易逝、壯志難酬 的感慨和 悲愴 情緒。 3,秋天本身並無悲喜之分。杜甫的《登高》爲什麼用“悲”字寫秋?

( 詩人目睹蒼涼的秋景,觸景生情,聯想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所以生髮無限悲愁的情緒。 )

4,對“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四句,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D 。

A.這四句,將寫景與抒情完美結合。

B.通過與悲情相一致的悲景表達詩人心中的情感。

C.抒發積鬱於心的羈旅之愁與孤獨之感。

D.充滿社會衰落的哀嘆、個人際遇的感傷、時光流逝的無奈。( 時光流逝的感慨 ) 5,下列各項中,對《登高》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C 。

A.《登高》通過與悲情相一致的悲景,抒發了積鬱於心的羈旅之愁與孤獨之感。

B.前四句以寫景爲主,以不凡的氣勢將秋天特有的寥廓與肅殺展示出來。

C.後四句寫出杜甫因爲生活窘迫、四處漂泊而潦倒頹唐。

D.《登高》充滿了社會衰落的哀嘆、個人際遇的感傷、時光流逝的感慨、壯志難酬的悲壯,尤其是滲透行間的“悲”字,滲人肌骨,動人心魄。

 《賣炭翁》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訓練題】

1,《賣炭翁》的作者 白居易 ,字 樂天 ,號 香山 居士,是 唐 朝三大著名詩人之一,是 中唐 時期影響最大的詩人。

2,爲下列各字注音:輾(zhǎn) 轍(zhé) 敕(chì) 叱(chì) 直(zhí)。 3,“身上衣裳口中食”,這句爲後面 宮使掠奪木炭 的罪行作有力的鋪墊。

4,《賣炭翁》許多語句具有對照意義。對此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 。

A.“衣正單”與“願天寒”對比,表明老人度日艱難,病入膏肓,神志不清了。( 表明老人度日艱難,而這車炭對他的生活有極大的關係 )

B.“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對比,揭示宮使驕橫霸道的樣子,暴露宮市制度的不合理。

C.“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與“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對比,揭露宮市的殘酷,揭示封建社會勞動人民貧困的真正原因是封建剝削制度。

D.“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與“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對比,更加顯示出老翁的可悲、可憐。

7,《賣炭翁》描寫了 賣炭翁 謀生艱難和勞動果實被掠奪的悲慘遭遇,揭露了“宮市”殘酷剝削勞動人民的罪惡。

8,下列各項中,對《賣炭翁》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C 。

A.《賣炭翁》是白居易敘事詩的代表作。

B.《賣炭翁》通篇採用了對照寫法,使人物形象鮮明、豐滿。

C.《賣炭翁》抨擊秦朝時期“宮市”對百姓的肆意盤剝。(中唐)

D.本詩通過一個賣炭老翁的遭遇,揭示了殘酷黑暗的社會現實。

9,下列各項中,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刻畫了飽經風霜、孤苦伶仃的勞動者形象。

B.“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入木三分地刻畫老人急於賣炭爲生的心理。 C.“夜來城外一尺雪”,寫天遂人願,老人的心願一定能實現。

D.詩沒直接表達作者的感情,但通過形象表達了自己的同情與憤恨。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臵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訓練題】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 唐 朝詩人 劉禹錫 酬答 白居易 的詩歌。 2,《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酬”是 酬答 的意思。“樂天”是指 白居易 。 3,本詩的韻腳有: 身、人、春、神 。

4,詩中引用“爛柯人”的典故,意圖是暗示自己 貶謫時間長久 ,又表現了 世態的變遷 ,以及迴歸之後 生疏而悵惘的 心情。

5,對“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兩句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D 。 A.劉禹錫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惆悵,卻又相當的達觀。

B.這也是勸慰白居易不必爲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

C.詩句對世事的變遷和宦途的升沉,表現出豁達的襟懷。

D.詩句對世事的冷暖和人心的冷漠,進行了含蓄的批評。

6,今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詩,被賦予新的意義,說明 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

7,“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這兩句,表示詩人 要振作起來 ,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現了詩人 堅韌不拔 的意志 。

8,下列各項中,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A.第一聯,寫自己謫居在荒涼的巴山楚水已經三十二年了。(二十三)

B.第二聯,用典故說此番回來恍如隔世,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

C.第三聯,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對世事的變遷和宦途的升沉表現出豁達的襟懷。 D.第四聯,點明瞭酬答白居易的題意。

《題破山寺後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訓練題】

1,《題破山寺後禪院》的作者是 唐 朝的 常建 。

2,爲下列各字注音:籟( lài ) 磬( qìng )。

3,詩中“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兩句,描寫了破山寺後禪院的幽深景象。 4,詩中“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兩句,描寫了山和水。

5,“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兩句,突出了古寺 肅靜、幽深、脫俗、純淨 特點。 6,“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佛地的 喜愛 之情和希望 脫離塵世、追求清淨隱逸 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