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詩經關雎賞析情感

詩經關雎賞析情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詩經》在整個中國文學史及文化史上的地位之舉足輕重已無需多言,《關雎》爲《詩經》之開篇之作,下面給大家分享了詩經關雎情感賞析,歡迎欣賞!

詩經關雎賞析情感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白話譯文

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撈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醒來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卻沒法得到,白天黑夜便總思念她。長長的思念喲,教人翻來覆去難睡下。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採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奏起琴瑟來親近她。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拔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悅她。

情感分析

《關雎》是詩三百首中最著名的一首,詩的內容很單純,描寫了君子對淑女的愛慕之情以及追求不得的苦惱與哀愁。古時被認爲是歌頌“后妃之徳”,後人則視其爲周秦愛情詩的典範。

《關雎》表達了先秦時期,情竇初開的青年男女相思之情的坦率以及毫不掩飾自己的願望。在盈耳的鳥鳴聲中,令讀者不經意間跨越了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來到這片長滿荇菜的沙洲,觀望到兩千多年前的淑女與君子的綿綿愛情。

從詩義和音樂兩方面來看,《關雎》,是“民俗歌謠”,所寫的男女愛情是作爲民俗反映出來的。相傳古人在仲春之月有會合男女的習俗。《周禮·地官·媒氏》雲:“媒氏(即媒官)掌萬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關雎》所詠未必就是這段史事的記實,但這段史實卻有助於我們瞭解古代男女相會、互相愛慕並希望成婚的心理狀態和風俗習尚。文學作品描寫的對象是社會生活,對社會風俗習尚的描寫能更真實地再現社會生活,使社會生活融匯於社會風習的畫面中,從而就更有真實感。《關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戀情作爲社會風俗習尚描寫出來的。

就樂調而言,全詩重章疊句都是爲了合樂而形成的。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雲:“凡律其辭,則謂之詩,聲其詩,則謂之歌,作詩未有不歌者也。”鄭樵特別強調聲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氣的詩歌,往往都可以歌唱,並且重視聲調的和諧。《關雎》重章疊句的運用,說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們口中的詩歌。當然,《關雎》是把表達詩義和疾徐聲調結合起來,以聲調傳達詩義。鄭玄《詩譜序》雲:“《虞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然則詩之道,放於此乎?”

從藝術手法上看,首先,詩歌首章的前兩句以詩人眼前所見的事物起興,並且以對愛情忠貞不渝的關雎鳥作比,比興結合,既突出了主題,也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詩人藉此來作比和起興以增強藝術效果,同時表達了對真摯愛情的讚美,選材頗有匠心獨具之味。

其次,詩歌採用渲染的手法,讓男主人公輾轉反側的場景,女子採 荇菜時的優美動作,兩幅畫面不斷交替出現,表現出了男主人公對淑女的癡情真愛的刻骨銘心。

第三,本首詩歌遣詞造句也頗顯詩人功力,例如,“流”、“採”、“芼”以不同的動詞來描寫女子採 荇菜的動作,並用“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來表現相思的纏綿等,用詞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