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扼殺孩子想象力的7種錯誤行爲

扼殺孩子想象力的7種錯誤行爲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7W 次

想象是一切希望和靈感的源泉,是創造美好卓越人生的原動力。缺乏想象力,人的一生將被桎梏在現實與功利的狹小空間內。尤其孩子,想象力與生俱來,如果父母常在有意無意中向孩子傳達成人式思維,用抽象概念和程式化思維扼殺孩子的想象力,那他們將失去很多創造神話的機會。北京大學幼教中心教研室主任趙紅梅爲大家列舉了扼殺孩子想象力的7種錯誤行爲,家長們快來瞅瞅!

扼殺孩子想象力的7種錯誤行爲

  ◆替孩子做事

想象力不是“想入非非”,而是來源於生活中的創造。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做事慢就一味代勞,會讓他們失去許多動手動腦的機會。要知道,孩子在做事過程中,會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反覆實踐,這些經驗會爲發揮想象力和創意提供不竭的源泉。

  ◆阻止孩子探索

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寶貴,可出於各種原因,父母常常不能接受孩子在好奇心驅使下的種種要求:用水果刀自己削蘋果、把整捲紙都泡在水盆裏、用牀單在客廳搭個帳篷……如果孩子要求的每件事都被父母拒絕,久而久之,就會失去那些新奇的想法和對事物的好奇。

 ◆糾正孩子的離奇想法

孩子早期的想象具有誇大性,因爲他們還不能分清想象的事物與現實之中事物的界限。比如,孩子有可能想買一個比房子還大的汽車,想登着梯子爬到月亮上,面對這些離奇想法,有的父母會糾正甚至喝止。其實這時候,父母不妨跟孩子一起想象,來個“頭腦風暴”,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間。

 ◆給孩子提供標準答案

孩子到了提問的敏感期,總把“爲什麼”掛在嘴邊。父母爲了正確回答孩子的提問,恨不得翻遍所有的百科全書。其實孩子的每一個爲什麼,都可以有很多種答案,父母可以試着問問孩子的想法,或者跟他一起去找找答案。現成的答案會束縛孩子的頭腦,讓他失去思考的動力。

◆制止孩子特立獨行

非要戴着小仙子的翅膀去幼兒園,每時每刻甚至睡覺都要戴着超人眼罩……孩子怪異的裝飾和舉動,常常招來父母的反對。其實,這並不代表孩子沉溺於虛幻的世界無法自拔,只是他們還沒玩夠。父母以自己的行爲準則要求孩子,可能會壓抑他們,影響個性的釋放和發展。

 ◆害怕孩子受挫

當孩子想把想象付諸實踐時,還要有自我激勵、走出困境的抗挫力。挫敗體驗對孩子非常有益。孩子有好的想法,就要鼓勵他試試,如果因爲怕孩子失敗而阻止,那縱然他有奇思妙想,也只是紙上談兵。如此下去,他的想法只會越來越偏離實際。

 ◆過早智力開發

豐富的表象是想象發展的基礎。父母應儘可能讓孩子接受豐富、生動、形象的刺激,併爲其創造一個開放和多元的活動和感知空間,讓他們儘量多地接觸和認識客觀事物,形成豐富的表象。而許多早期智力開發活動,如背詩、認字、畫簡筆畫等模仿形式,會扼殺孩子的創造性,嚴重阻礙他們對事物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家長請給孩子失敗的機會

當孩子犯了錯誤時,父母不應對孩子進行過多的指責,而應該讓孩子自己承擔錯誤直接造成的後果,給孩子以心理懲罰,使孩子在承受後果的同時感受心情的不愉快甚至是痛苦,從而讓孩子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進而自覺改正錯誤。

自然懲罰法則:

18世紀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在他的教育論著《愛彌兒》一書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教育法則——“自然懲罰”。所謂“自然懲罰”,按照盧梭的說法就是:“應該使他們(孩子)從經驗中去取得教訓”。具體來說,就是當孩子在行爲上發生過失或者犯了錯誤時,父母不給予過多的批評,而是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爲過失或者錯誤直接造成的後果,使孩子在承受後果的同時感受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心理懲罰,從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自覺彌補過失,糾正錯誤。“自然懲罰法”的關鍵是要讓孩子感到受懲罰是自作自受,是應該受懲罰的。簡單地說,自然懲罰法就是讓孩子在自作自受中體驗到痛苦的責罰,強化痛苦體驗,從而吸取教訓,改正錯誤。

 如何運用自然懲罰法,專家有以下建議

⑴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爲負責。學會對自己的行爲負責,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步。父母要減少對孩子行爲的干涉,讓孩子自己選擇,他會在實踐中嚐到自己選擇的後果。如果父母總是不停地嘮叨、埋怨,孩子們就會轉移注意力,他們覺得保護自己不受譴責和維護自尊心纔是最重要的,因而有時候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⑵父母可以提醒孩子,但不要教訓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講清道理,讓孩子懂得某種行爲可能帶來的後果。當孩子出現某種不良行爲的時候,父母可以提醒他,但不要教訓他,因爲過失所造成的後果將會給孩子適當的教訓。

⑶父母要態度堅決,同時又要充滿愛心。有的父母在運用這種方法的時候,只記得要懲罰孩子,因此常常放棄了父母應該具備的愛心。當孩子沒有按照事先說好的去做時,父母不是讓自然後果去懲罰孩子,而是過於嚴厲,對孩子大聲斥罵。這樣的教育,不再是自然懲罰法,而變成了父母對孩子的懲罰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