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勵志教育: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平衡者

勵志教育: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平衡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十五歲的孩子,每天玩電腦遊戲怎麼辦?

勵志教育: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平衡者

細問詳情:

孩子有做功課嗎?有。

孩子的成績呢?很好!

該做的事都做了嗎?都做了!

那你在擔心什麼?每天晚上九點囘到家,就看到孩子都在玩電腦,不做其他事情,覺得他很浪費時間。。。

我的反應是:正面思考:孩子會把需要做的事完成了才玩,是很有自制力的表現,應該慶幸。會在父母規定的時間內(偶爾違規)乖乖上牀睡覺,對這個年紀是很難得的事。也許父母要關心的是他在玩什麼樣的遊戲,爲什麼喜歡。

許多父母看了上述例子,一定會想,就算是這樣,可是,會不會上癮?只怕將來越玩越多不可自拔。

這裏面涉及的問題是孩子在什麼原因之下玩遊戲:

無聊?功課做完,沒有其他事可以;或玩的遊戲很具挑戰,孩子當作一種頭腦鍛鍊;或同學都在玩這個遊戲,除了在網上一起玩,到學校有話題和朋友聊;或在學校沒有朋友,網上游戲裏的夥伴,可以彌補對友誼的渴望;或現實生活裏的挫折,如成績不理想,可以藉着在虛擬的世界裏得到的成就感得到解脫。

不一樣的原因,上癮的危險性不同,解決的方法也不同。

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或許需要找老師補習,對沒有朋友的孩子,也許鼓勵參加學校課外活動。而對那些會做功課,也願意讀書的孩子,可以趁機溝通“平衡”(balance)的觀念。

在我的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談到這個平衡觀念是很微妙的。因爲那是在每一天的生活裏都在無形的運作着。(我們成人不也是一樣嗎?)

要吃得健康又開心,可以引進多少垃圾食物? 顧及友誼,又不想妥協的拿捏點在哪裏?學習和遊戲之間在時間的安排上怎樣纔是合理?重要的事和緊急卻不重要的事情之間如何分辨?幫助同學的分寸?廢寢忘食的讀小說和睡眠的衝突,如何調整?有些事情偶爾爲之是可以的,長期不好,又該如何判斷?

學習平衡點的考量涉及的不只是時間的安排,個人的感受,對人、事、物優先次序的排列都會影響。而且每天都在調整,它不是一個不變的準則。最終目標是希望孩子有個充實學習又快樂的生活。(對成人而言,大概是兼顧有工作的成就感,又有適當的休閒的生活)。

所以,談平衡點的選取,似乎又回到了孩子是否有好的判斷能力,正確的價值觀,延緩享樂的自制力。這些纔是教育孩子的重點。做功課,練琴,玩遊戲都是我們用來培養這些能力的好機會。

孩子拿捏的不好,正是教育的好時機。而做得好的時候,一定要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