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秋分節氣有哪些習俗?

秋分節氣有哪些習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導語:秋分的習俗經幾千年流傳,主要有祭月、豎蛋、吃秋菜和拜神。尤其是祭月影響範圍最廣。

秋分節氣有哪些習俗?


 秋分節氣的習俗有什麼:秋分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裏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爲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裏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爲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着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秋分節氣的習俗有什麼:豎蛋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這一被稱之爲“中國習俗”的玩藝兒,何以成爲“世界遊戲”,目前尚難考證。不過其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秋分到,蛋兒俏”的說法。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秋分節氣的習俗有什麼:秋分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爲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爲“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秋菜一般家裏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秋分節氣的習俗有什麼:拜神

秋分前後的民俗節日有二月十五日開漳聖王誕辰:開漳聖王又稱“陳聖王”,爲唐代武進士陳元光,對漳洲有功,死後成爲漳洲守護神。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每逢誕辰,信徒多茹素齊,前往各觀音寺廟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國王祭日:三山國王是指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的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爲守護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爲主。

 相關閱讀:秋分養生小貼士

養生並非朝夕之間就能達到目的,養生相伴春夏秋冬,您需要按季節飲食養生,滿足不同需求,讓您朝夕之間養生相伴,吃好、吃飽,吃出健康與滿足。秋分就快到了,養生要注意些什麼呢?

 秋分節氣介紹:

“一場秋雨一層涼”,幾場秋雨下來,街上穿外套的人多起來。秋分節氣(9.23-10.7),也悄然而至。“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此時,陰氣漸重,雷聲基本消失了。冬眠的蟲子也開始準備了,雨水會越來越少。落葉開始多起來。這個時節,養生的重點是“潤肺防噪,適度秋凍。”

 秋分飲食宜忌:

女性在秋分尤其要注意順應秋氣,否則“逆秋氣則傷肺,冬爲饗瀉(完谷不化)”。還會影響肺氣,容易鼻子乾燥,出鼻血,咳嗽,大便乾燥或腹瀉。飲食上要注意,適度吃點辛溫和滋潤的,可以溫脾胃、潤秋燥。如馬鈴薯、紅薯、山藥、韭菜、胡蘿蔔、紅棗、龍眼、紅酒、銀耳、熟藕、芝麻、黃豆、葡萄等。要少吃苦味食物,除了那些味苦的蔬菜外,常見的還有咖啡和濃茶。這兩者本就傷胃,在入秋後更不宜多飲。

 秋分運動小貼士:

秋季以養“收”爲主,所以選擇的運動,不要劇烈,以身上舒適、不出汗爲宜。建議在室內學習下傳統的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拳打臥牛之地”的功夫,可以從身體內部改善體質。瑜伽等運動也不錯。實在沒時間,早上凝神深呼吸三分鐘,也大有助益。若在室外運動,則要注意防禦秋風,選擇防風、透氣、戴帽、不厚重的功能外套比較合適。

 秋分飲食起居小貼士:

秋分養生要注意的問題就是,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哪怕比以往早10分鐘,也是進步。尤其是女性朋友,更要注意早睡早起。夜愈深,寒氣愈重,寒氣很容易入侵體內,給以後腰腿疼痛埋下隱患,還會導致咳嗽等病患。如果入睡困難,可在睡前半小時喝一杯溫牛奶。我特別推薦蒙牛新養道,這裏面添加了阿膠、紅棗、枸杞等,性溫而綿長,補血、益氣,且不含庶糖。特別適合女性朋友。尤其是有些女性朋友,一到冬天就手腳冰涼,更應該從秋分就開始,堅持每天睡前喝一杯。到冬日,氣血充盈,順暢,纔可抵抗寒氣。強壯的身體,是良好的習慣,長期堅持下來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