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九年級課件 > 九年級音樂上冊課件

九年級音樂上冊課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音樂大家都喜歡吧,那麼老師你準備好課件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的九年級音樂上冊課件,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九年級音樂上冊課件

  九年級音樂上冊課件【1】

第一節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演唱《鼓浪嶼之波》,掌握弱起節奏。

2. 通過欣賞《西沙,可愛的家鄉》,感受大海的光彩和寓意於大海深情。

教學重、難點

1. 有感情地演唱《鼓浪嶼之波》。

2. 歌曲《鼓浪嶼之波》中的弱起節奏。

教材分析

1.《鼓浪嶼之波》

《鼓浪嶼之波》,d大調,4/4拍,二段體結構。曲調優美抒情,表達了兩岸人民隔海相望,渴望早日迴歸故鄉的思鄉情緒。

第一段:1─8小節(不包括前奏),共有兩個樂句。其中第二句是第一句的變化重複,併爲第二段樂曲高潮部進行鋪墊。

第二段:8─17小節,與第一段不論是在力度和音區上,都形成鮮明的對比,使旋律上升到“e”,隨後樂句中運用的兩個“我渴望”非常緊湊,充分表現了兩岸人民渴望早日相聚的迫切心情。

2.《西沙,可愛的家鄉》

這首歌曲曲調活潑優美,熱情地讚頌了西沙的美麗景色和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歌曲爲c大調,節奏較爲自由而且稍有變化。

歌曲分爲兩大部分。前7小節爲引子,曲調具有呼喚性。

第一部分:7─24小節,由兩個樂句組成,每個樂句都是弱拍起。

第二部分:24─47小節,是樂曲的高潮部分,樂句連接緊湊,節奏由快到慢,尤其是40—43小節長達4小節的拖腔,更是將歌曲推向最高潮,更抒發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

一、一、導入

欣賞以大海風光爲主題的視頻(有波瀾壯闊的驚濤駭浪、有委婉細膩的潺潺溪流等)畫面。

教師:同學們,剛纔你們看到了什麼?大海美嗎?美在哪裏?

生:討論分析。

師:大海是美的,我們歌唱和讚美大海,大海是深邃的,寄託着我們無限的情思,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首寄託着海峽兩岸深情的歌曲《鼓浪嶼之波》。

二、教唱歌曲

師:剛纔我們大家共同欣賞了一首非常優美動聽的描寫大海主題的歌曲,下面你們能否說出歌曲描寫的是我國什麼地方嗎?

生:臺灣島、鼓浪嶼、基隆港等。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那裏美麗的臺灣風光吧!

師:優美的畫面好像把我們帶到了富饒美麗的臺灣島,使我們流連忘返。下面我們就用美妙的歌聲來表達對它的讚美與熱愛吧!

師:先提示歌曲中的節奏難點──弱起節奏(後八分音符起唱)(出示4/4拍圖示)。並要求學生劃拍。八分休止符可以讓學生用吸氣或拍腿表示,同是強調第一拍重音。

生:第一遍隨鋼琴輕聲視唱曲譜。(《鼓浪嶼之波》歌曲學習)(教師提示:1、弱起節奏。2、視唱曲譜時的正確發聲狀態:上身挺拔,放鬆:嘴巴充分打開,吸氣積極,總之視唱也要儘量要求學生做到“字正腔圓”。)

師:同學們第一遍視唱得比較準確,弱起節奏完成得也很好,只是在樂句的連音處理上需要更好一些。之後教師分別在歌曲的第一、第二樂句唱出加連線與不代連線的兩種不同唱法,讓學生聽後比較說一說在情緒上有什麼不同。

師:仔細聽,哪一個你認爲是加有連線的唱法,哪一種是沒有的?

  九年級音樂上冊課件【2】

第一課時 《愛我中華》

教學內容:歌曲《愛我中華》

教具準備:鋼琴、電視機、電腦、投影、VCD和打擊樂器

教學目標:

1、通過歌曲《愛我中華》的學唱,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及民族自豪感。瞭解此歌在增進民族團結和

各民族共同繁榮方面所作的貢獻。

2、通過學生欣賞以歌唱祖國爲主題的歌曲以及爲歌曲創編舞蹈動作等音樂活動的積極參與,培養學

生的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

教學難點:歌曲的演唱處理及創編活動

教具準備:鋼琴、電視機、電腦、投影、VCD和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創設情景導入:課件出示我國的體育健兒在國際奧運會上爲祖國贏得榮譽,在領獎臺上贏得金牌,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激動人心的畫面。教師導入:每當我們的奧運健兒爲祖國贏得榮譽,每當五星紅旗隨着莊嚴的國歌一遍又一遍地升起,我們的奧運健兒,我們全國人民的共同心願,那就是——愛我中華!

  二、學習歌曲《愛我中華》

1、提問學生:我國有多少個民族?答:有56個。師總結:56個民族親如一家,精誠團結,共同建設我們的祖國,熱愛我們的祖國。

2、師播放《愛我中華》歌曲的MTV

(同學們從畫面上可以看到我國各族人民身着絢麗多姿的少數民族服裝,舞姿婆娑,在鮮花盛開的遼闊大地上高歌一曲《愛我中華》。這首歌讚頌了民族的大團結,讚頌了祖國的繁榮富強。此歌歌詞簡潔生動,旋律歡快明朗,唱出了我國56個民族億萬人民的共同心聲。並且易唱易記,深受全國各族人民的喜愛,曾被定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會歌。)

3、學唱歌曲:

A、引導學生自主地學唱歌譜(單旋律慢速輕唱歌譜)

B、找出歌曲的典型節奏。

C、把歌譜填詞輕聲哼唱。

D、配合歌曲的演唱,應該把連音和跳音結和起來。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A、學生討論應該怎樣唱好此歌?討論包括這首歌歌頌了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應帶着怎樣的情緒情感來演唱?可分爲幾個樂段?(師總結:這首歌歌頌了民族的大團結,表達了56個民族的愛國熱情,要帶着自豪地、積極奮發地情感來演唱。可分爲三個樂段:第一樂段要唱得稍微平和。第二樂段要用跳音來表現人們歡愉暢快的情緒。第三樂段“愛我中華”的反覆詠唱,使歌曲達到了高潮,要唱得情緒激昂。)

B、用歡快熱情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

  三、創造與實踐

歌曲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舞蹈性的節奏特點,我們如何把它充分地表現出來呢?

音樂活動(1)

師展示幾個舞蹈動作,學生簡單模仿。分組學生創編舞蹈動作,隨音樂自由歌舞。

音樂活動(2)

師出示簡單打擊樂器,分組創編節奏,爲第一樂段配節奏。

創作組合:全體學生在歌唱`舞蹈`節奏`音樂畫面中共同展示出“愛我中華”的風采。

  四、拓展

1、你還聽過哪些歌頌祖國的歌曲?(學生討論回答)

2、應學生要求欣賞《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和《中國人》等

  五、師生小結:

“愛我中華”不能只是一句口號,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實際行動來愛我中華?

第二課時 《祖國頌》

教學內容:欣賞《我愛你,中國》和《啊!中國的土地》

教學目標:

1、聆聽《我愛你,中國》和《啊!中國的土地》,引導學生感受音樂中所表達的豐富情感,啓發學生想象音樂中蘊涵的美好意境。

2、認識區別我國藝術歌曲和羣衆歌曲的基本特點

教學重點:體驗感受歌曲的豐富情感

教具準備:鋼琴、電視機、電腦、投影、VCD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學生在《愛我中華》中進入教室

  二、複習導入

1、教師伴奏學生輕唱

2、用圓潤的聲音,熱情的態度演唱《愛我中華》

(這首歌唱出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心聲,今天老師再次爲大家獻上幾首優秀的愛國歌曲。)

  三、音樂欣賞

1、師深情地朗誦《愛我中華》的歌詞,學生感受。

詩歌用了什麼樣的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學生有感情地朗誦一段

3、如果將這首詩配上音樂會是什麼樣呢?欣賞《我愛你,中國》,學生仔細品味。

歌曲分幾個樂段?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加入音樂後的詞感染力如何?

4、學生輕聲視唱一段

5、完整聆聽一遍,找出最富激情的一句,表達的情感?

讓我們再來欣賞另外一首歌曲,你能否比較它們在情緒和風格上有什麼不同?

6、聆聽歌曲《啊!中國的土地》,學生體驗感受。

問:樂曲有幾個樂段?每個樂段唱出了些什麼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7、學生輕聲朗誦歌詞,再跟琴輕唱歌曲,思考詞曲配合後作品的意境?

8、思考討論兩首歌曲的不同之處?(分組討論並小結)

(歌曲分別從不同的方面不用角度用不同的形式表達同一感情,那就是深深的愛國熱情)

四、認識區分藝術歌曲和羣衆歌曲

我們欣賞了兩首歌曲,結合上節課我們學習的歌曲,這兩類歌曲有些什麼區別呢?(學生自由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什麼是藝術歌曲?(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盛行一種抒情歌曲,通稱藝術歌曲。歌詞多采用著名詩歌,側重表現人的內心世界,旋律表現力強,表現手法及作曲技巧複雜,歌曲伴奏佔重要地位。)

什麼是羣衆歌曲?(歌曲內容與社會活動有關,體現羣衆的理想和願望。旋律雄壯豪邁,結構不太複雜,歌詞通俗簡練,易唱易上口)

  五、分別聆聽多首歌曲片段,學生加以區分

  六、總結

第三課時 《沃爾塔瓦河》

教學內容:欣賞交響詩《沃爾塔瓦河》

教學目標:

1、通過交響詩《沃爾塔瓦河》的欣賞,使學生感受音樂中表達的感情及所蘊涵的美好意境,瞭解捷克民族音樂之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

2、引導學生從旋律、節奏、音色、調式、曲式等音樂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從而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想象力,提高審美的品味和修養。

教學重點:感受音樂表達的感情和美好意境

教具準備:鋼琴、電視機、電腦、投影

  一、直接導入

前兩節課我們演唱和聆聽了一些歌頌祖國的愛國歌曲,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外國朋友是用怎樣的形式來表達他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的

  二、放送《沃爾塔瓦河》主題歌曲。(放CD)

1、這首歌曲大家熟悉嗎?它的旋律優美、委婉如歌,知道它是哪個國家哪位作曲家的作品?

(它是交響詩《沃爾塔瓦河》的主題曲,由捷克民族音樂之父斯美塔那創作。)

2、這首旋律有什麼特點?它描繪了什麼景色?

(這首旋律流暢舒展,優美迷人,富有詩情畫意。e小調,它描繪了捷克的母親河——沃爾

塔瓦河,選自斯美塔那的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中第二首,是六首交響詩中最通俗、最受歡迎,也是在世界樂壇上代表捷克民族音樂之魂的一首)。

  三、簡介斯美塔那和他的代表作《沃爾塔瓦河》

斯美塔那(1824——1884)在少年時期就是才華驚人的音樂神童。他1848年參加了反抗奧

地利統治的布拉格起義。起義失敗後在國外流亡五年,1861年回國。他是李斯特的學生,他的歌劇《被出賣的新嫁娘》、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不僅是他的代表作,也豐富了世界音樂文化寶庫。《我的祖國》是他失聰後之作。

《沃爾塔瓦河》1874年11月20日——12月8日寫作於布拉格。它是一部風格奇特,構思新穎,近似於音畫的作品,它運用情節性連續發展的手法,近似迴旋曲的形式,描繪了發源於舒馬瓦山的兩條小溪,匯合後成爲沃爾塔瓦河,流經了森林、田野、峽谷、布拉格,最後歸入易北河的全部流程。它描繪了兩岸人民的民俗生活和神話傳說。

[九年級音樂上冊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