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有關屈原的演講稿(精選10篇)

有關屈原的演講稿(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5W 次

演講稿可以提高演講人的自信心,有助發言人更好地展現自己。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演講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那麼,怎麼去寫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屈原的演講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屈原的演講稿(精選10篇)

屈原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五年級三班的葉弘毅同學,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快到了,同學們可能知道,端午節要吃糉子,要划龍舟,但是同學們,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跟屈原有關呢?

屈原是我國第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不跟壞人同流合污,他爲了激起楚國人的愛國熱枕,抱石投江,決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賣國的小人,百姓相信愛國詩人是不會死的,所以每年的五月五日,老百姓搖着龍船,到處去尋覓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已經在中國人民心中生了根。

我們要學習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用優異的學習成績向祖國彙報。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他始終不放棄自己的理想,始終不改變自己的節操,敢於鬥爭,“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也就是說,只要是我所熱愛的,我所追求的真理,那麼縱使讓我死上九回,死上多次我也絕不後悔,那怕把我五馬分屍我也絕不改變,正是他的這種九死不悔的精神激勵我們的革命先烈前赴後繼,流血犧牲,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天我們很多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跟小皇帝似的,驕生慣養,吃不得一點苦,學習上遇到困難也是知難而退,而不是知難而進,所以學習得不到提高,我們要學習屈原的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學好真本領,長大後報效我們的祖國。

謝謝大家!

屈原的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讓我們一起緬懷屈原》。暮色蒼遠,心緒蜿蜒,有誰在演講時刻注視着你?麥子金黃,演講艾草幽香,有誰在時刻聆聽演講着你的呼吸?冷豔的孤寂、悽切清冷的時光,在炙烤演講着你滴血的心。迷失的漁火,重演講新點燃你對未來的期盼。端午是竹葉的色彩,端午是艾草的青澀,端午是屈原的祭日,端午是人們永遠的牽掛!端午,白日,枕着艾草做夢,我的胃裏,一個蜜棗的糉子,正試圖和古代息息相通。

三千年前的糉子不是太甜,是太苦,需要用汩羅江的水來解苦,但滔滔江水太遠,救不了近渴。就是今天,一個聲音告訴我,我是屈原的孩子,我的筆應該和屈原的血脈相連。但是我怎麼也寫不出,一隻糉子如何香飄十里,糉子淡淡的清香,在艾草的苦味中飄浮。笛聲悠遠,麥子飽滿,汩羅江邊,先生那愁苦悲憤的面容,記憶猶新。興楚無望,爲保高潔,你憤然跳入汩羅江。你那悲壯的一躍,讓淚流滿面的詩句,飄散成綿延千年的梅雨,淋溼了後人的思念。滔滔江水化作奔涌的激流,你大筆一揮,《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的詩,而你獨自踏浪而去,讓好多記憶日漸冷卻,只留下一圈圈漣漪,盪漾成五月的一個風俗,至今還依然震撼着世人的心靈

端午節,傳承了一種情懷,悲壯而悽美,氣吞山河。它向世人所傳達的,是一個詩人憂國憂民、熱愛故土的高尚風格。端午節,沉澱了一種精神,厚重而堅固,歷久彌新。它向世人所闡述的,是一個勇士不畏暴虐、堅持鬥爭的偉大壯舉。兩千多年以來,端午節所特有的這種情懷和精神,從來未曾改變……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屈原的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你們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傳統節日嗎?是的,今天是端午節。你知道端午節的起源嗎?讓我告訴你們!

端午節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傳說。在歷史上的這一天,人們將通過賽龍舟和包糉子來紀念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楚國。他爲人正直,知識淵博,才華橫溢,在楚國擔任要職。他堅決反對秦國的侵略,遭到楚王的攻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

屈原悲憤不平,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其中最著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的首都。楚國失地千里,到處都是屍體。

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想看到祖國慘遭毀滅的慘狀,就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抱着石頭,跳進汨羅江,用他的一生譜寫了一場壯麗的愛國運動。

人們喜愛屈原,當聽到屈原自殺的消息時,紛紛去划船打撈屈原的屍體,但卻找不到。他們害怕河裏的魚和蝦會咬屈原的身體,所以他們把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和其他食物扔到河裏。

據說,魚、龍蝦和螃蟹吃飽後就不會咬屈原的身體。後來,爲了防止飯糰被蛟龍吃掉,人們提出了用楝葉包糉子,外纏彩絲的辦法,這就是糉子的原型。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涌的波濤,象徵着人們競相打撈屈原的遺體,以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和屈原不同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繁榮的中國。國家富強,人民和睦。在這個繁榮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應該學會愛我們的國家,珍惜我們現在擁有的美好生活。

最後,用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學生一句話:“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互相鼓勵,爲祖國的崛起而學習,做一個努力工作的人,能爲祖國的建設做出貢獻。最後,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謝謝大家!

屈原的演講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端午佳節憶屈原”。

又是一年端午節到。包糉子,賽龍舟,喝米酒……在中國,人們正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紀念這一傳統節日。

但到目前爲止,人們對端午節的起源有不同的看法:楚人紀念屈原,越人紀念勾踐,吳人紀念伍子胥和曹娥……最普遍的說法之一是"紀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在聽說楚國被攻陷後,悲憤交加,自沉汨羅江。沿海民衆紛紛帶領船隻進行救援,並拋灑食物,以防止魚和蝦傷害屈原的屍體。

從那以後,每年都會舉行這樣的活動來表達他們對屈原的懷念。此後,賽龍舟、包糉子已成爲端午節的主要內容,也逐漸被稱爲端午節的起源。

滿懷愛國主義精神和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執着追求真理的理想主義精神的屈原是一位跨越時空、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典範"。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一個民族沒有偉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屈原在追求生命的永恆、價值和理想的同時,始終關注國家的興衰。然而,屈原的終結是一場悲劇。

如果擔心國家和人民的屈原,看到今天的中國如此強大,中國人民爲奧運會歡呼,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團結抗震救災,屈原還會投河嗎?

我們今天多麼幸運,作爲中國人,我們不僅繼承了屈原執着追求真理的光榮傳統,而且我們又與四川的小朋友們共同地流着淚,分擔着他們失去親人的痛苦。今天我們懂得珍惜,愛老師,愛家人,愛身邊的朋友!

今年的端午節對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不同尋常的一天,我們個人意識到不斷提高自己和努力工作的重要性。今天,我們讚揚屈原的愛國精神,發揚屈原的精神,但我們不會擔心,因爲我們相信明天的中國會更強大、更繁榮、更富強!

謝謝大家。

屈原的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又逢端午,走近屈原》。

大家知道,對於我們常寫作文的高中生來說,屈原已是一個談得過多,以至於不敢再談的人。但過節畢竟與寫作文不同,要過好一個節日,我們需要挖掘其背後的精神價值和人文內涵。人們過端午,固然有諸多特色不一的風俗偏好,但無論在哪兒過端午,屈原總是一個無法忽視的文化印記。既然屈原已成爲了端午節固定的文化標識,那麼要避開屈原空談端午便顯得不那麼容易。因此,迎着端陽佳節,我今天還是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屈原的一些看法。

高中語文教材中有一課文叫《漁父》,韻味悠長。說屈原被放逐之後,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到他如此模樣,非常驚訝,便問:“你不是楚國的三閭大夫嗎?怎麼會弄成這個樣子!”屈原說,“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我被放逐了。”漁父說:“在我看來,聖人應該不凝滯於物,與世推移。世人如果都渾濁不清,爲什麼不隨其波而揚其流?衆人都醉了,爲什麼你不也去大醉一場,何苦自己深思高舉,弄到這步田地?”屈原說:“古語有云,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我的乾淨清潔的身心,怎麼能忍心被這污濁弄髒?我寧願葬身魚腹中,也不願苟活!”漁父微微一笑,搖着槳走了,從船那邊傳來他的歌聲:“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漁父和屈原都愛性靈的清潔,卻選擇不同的道路。屈原有潔癖,史書上說他“瘦細美髯,丰神朗秀,長九尺,好奇服,冠切雲之冠,性潔,一日三濯纓。”這是外在的。屈原還是個精神上的潔癖者。古語有所謂“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屈原的精神氣魄是可以當之。屈原說:“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內美”是他畢生的追求,在蠅營狗苟的楚國,他沒有選擇隨波逐流,沒有像漁父那樣超然世外,而選擇的是用玉石俱焚的決心來護持自己的高潔理想。

他的詩滿溢着這種潔淨情懷。《離騷》雲:“制芰荷以爲衣兮,集芙蓉以爲裳”,“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屈原是一位以香爲生命滋養的人,他 “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真像《莊子》種所描繪的“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的大鵬,他用生命護持潔淨的精神。在《九歌·湘夫人》中,屈原發揮想象,裝點一個芬芳世界,迎接他的新娘。這芳香的世界就是他的理想,他的樂土,他的衆香界。他寫道:“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遠望, 觀流水兮潺湲!”這是何等美妙的境界。明胡應麟說:“唐人絕句千萬,不能出此範圍。”清趙翼又道:“地經三閭草亦香。”芷、蘭等香花異卉,成了屈原的精神背景。

中國這樣一個長期的封建社會中,人存在的意義大多要到社會羣體中去追尋,人的“私自之憐”不能說不被允許,至少是不獲提倡。屈原的精神,毋寧說是一種藝術的補償,人們年年在端午紀念他,或許正爲了屈原那香中有冷,冷中有香。可謂一劑淨心清火的冷香丸,一味護持內心的正氣散。

屈原以天問式的叩問,深究宇宙人生之理;以浪漫的吟詠,袒露哀怨感傷的隱微;以自依彭咸之選擇,註釋着精神境界的力量;以雖九死其猶未悔的信心,體現個人的張力和韌性。我想,這便是他最深刻的人文價值。

我們身居當代社會,名利物慾糾纏於外,嗔癡慾念躁動於中。因害怕慢人一步而使急躁的烈火肆虐方寸;因迷戀未得的利益而使良性的竊賊逍遙法外。絲竹亂耳,案牘勞形,傳承屈原身上獨特的精神氣質,體驗他清遠澄澈的心靈境界對於今天的我們更有着非凡的現實意義。端午品屈原,正爲我們提供了一個觀照自我、明晰經緯、沉澱生命的文化契機。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又是一年端午時,讓我們一同走近屈原,品味屈原,傳承這份寶貴的精神遺產,做一個清華其外,澄明其中的人。

謝謝大家!

屈原的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五年級三班的葉弘毅同學,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快到了,同學們可能知道,端午節要吃糉子,要划龍舟,但是同學們,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跟屈原有關呢?

屈原是我國第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不跟壞人同流合污,他爲了激起楚國人的愛國熱枕,抱石投江,決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賣國的小人,百姓相信愛國詩人是不會死的,所以每年的五月五日,老百姓搖着龍船,到處去尋覓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已經在中國人民心中生了根。

我們要學習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用優異的學習成績向祖國彙報。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他始終不放棄自己的理想,始終不改變自己的節操,敢於鬥爭,“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也就是說,只要是我所熱愛的,我所追求的真理,那麼縱使讓我死上九回,死上多次我也絕不後悔,那怕把我五馬分屍我也絕不改變,正是他的這種九死不悔的精神激勵我們的革命先烈前赴後繼,流血犧牲,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天我們很多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跟小皇帝似的,驕生慣養,吃不得一點苦,學習上遇到困難也是知難而退,而不是知難而進,所以學習得不到提高,我們要學習屈原的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學好真本領,長大後報效我們的祖國。

謝謝大家!

屈原的演講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國旗下的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

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

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吃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日本及東南亞諸國。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爲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謝謝大家。

屈原的演講稿 篇8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再過幾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的節日。屈原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當時的楚國在列強環視的狀況下,卻不能及時的發現自己的錯誤,依舊墨守陳規,沒有改革的銳志,在國力方面遠遠地被倡導地主階級政治改革的國家拋在了後面。

面對連年的戰爭失敗,割地求和,統治階級採取的辦法是偏安一隅,置國家存亡不顧,依舊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裏,他對當前的形勢有着清醒的認識,於是在國內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譭攻擊。

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勢力的鬥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中華大地。兩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麼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爲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於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於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衆和諧。

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知道自己胸前的紅領巾來之不易,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這都是我們的父輩甚至我們的祖輩懷持愛國的理念,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嚮往,掃淨了自1984年戰爭之後瀰漫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陰霾,拋頭顱灑熱血爲我們拼搏來的。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爲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爲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屈原的演講稿 篇9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這段時間在課之餘,我讀了幾本書令我受益匪淺。同時我也在不同的書中,在不同的時間維度中找到了屬於他們的共性。接下來,請允許我來細細解說我的思考。

長太息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目睹着昏庸無道的君王在無情的壓迫着黎民百姓,不禁發出了自己的哀嘆。在這樣一個黑暗無邊的時代,他心繫蒼生,爲之心憂。同樣在另一個黑暗無際的時代,魯迅說,無窮的遠方無窮的人們都與我有關。一種屬於中國文人憫天懷人的情感,就在千百年的文字中傳承了下來,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我認爲屈原與魯迅一樣,都是一個在黑暗之中爲天下百姓所擔憂的悲鳴者。

同樣是在看不見盡頭的黑暗中,屈原選擇退爾復修吾初服。他不願意再看着這個扭曲醜惡的世界了,只要他自己的昭質未虧,芳澤猶存,那麼就夠了同學們,這不就是一種試圖獨善其身的想法嗎?自己的品格固然重要,但是屈原還缺少了一種勇氣,一種無畏。反觀魯迅,他只是說着,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縱然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害怕,不怕的人才有前路。很簡單的話語也恰恰說出來他想要與黑暗鬥爭的勇氣。可見這時,屈原與魯迅出現了差異,一種源自於勇氣的差異。

最後的結局大家早已耳熟能詳,屈原投江自殺,爲後世留下來不朽的傳奇;魯迅仍舊在吶喊,驚醒了世人餘音不絕。事實上無論是屈原的伏清白以死,還是魯迅的血薦軒轅,都是他們在以自己的方式來改變這個時代。誠然方式有所差異,但我們依然能夠從中汲取收穫。

有一份熱發一份光,就是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在那時從青年中蒸騰出來的太陽,日光朗朗有聲,混沌隨之消弭散去,光明到來了!我們也應傳承先輩精神,成爲時代的光芒!

同學們,書本內外,青春成長。正在號召着我們從書本中傳承先人精神,樹立好青年典範。屈原在汨羅江畔雖九死而不不悔,因爲他堅守好了自己的品格;魯迅在暗夜中奔波,於無聲處聽驚雷,因爲他守護者中國人的脊樑。同學們,石在,火種是不會滅的。先輩之石已傳入手中,青春之火已點明方向;讓我們以今日之我,逐明日之陽。擎星奮鬥爲本色,執青春之筆勾勒出一闋時代的壯麗本紀!

在汨羅江畔吶喊,是我們對二人的傳承。

謝謝大家,我的發言完畢。

屈原的演講稿 篇10

親愛的老師,親愛的學生:

大家好,雖然流行病隔離了我們的身體,但它並沒有阻礙我們思想的碰撞。上課程已經進行了幾個多月,但我們的學習從未停止過。在這期間,我瞭解到兩個深深打動我的人,魯迅和屈原。

今天,我們將以書內外青年成長爲主題,以危機四伏、銳意進取爲題,與大家分享我們的真知灼見,俗話說,世事正道是滄桑。在寬闊平坦的道路上,很少有人光顧,但擁堵的小路卻廣受青睞,它一點一點地侵蝕着道路,也讓道路充滿荊棘、坎坷和危險。在漫長的中華文明史上,有兩位這樣的人物,他們把別人可疑的目光視爲鬼魂。

在這條滄桑的道路上,他們越來越堅定,只有有了志向,才能不怕走得太遠,堅持走正義之路。它遙遠而漫長,孤獨而無助。屈原不忍心和別人爭寬容。他嘆了口氣,雖然他了解我,但我仍然沒有改變。爲了維護自己內心的正義,魯迅不忍看到中國人麻木,決定放棄醫學和文學。他用進步喚醒了中國人民的鬥志,捍衛了內心的正義。因爲他們不同於那個時代的人,他們不得不忍受別人的不理解,在路上的孤獨,獨自戰鬥。正是因爲他們心中有着遠大的抱負,他們才充滿了力量,鍥而不捨,走在的道路上,屈原一度被朝廷排斥和批判,魯迅受到各種勢力的攻擊,卻無暇考慮自己的得失和生死。

在他們看來,億萬同胞的生死比自己更重要,睡獅中華民族的存在更重要。因爲他們胸中關心國家和人民,所以他們有勇氣堅定地走在這條寬闊的道路上,祖先的榜樣激勵着我們,信仰之光指引着我們。作爲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曾經有過一個和平繁榮的時代,換來了數萬先輩的犧牲。因此,我們也要繼承前人思想中的正確道路,愛國愛民,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爲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獻身

我說完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