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法制宣傳日國旗下演講稿

法制宣傳日國旗下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1W 次

  國旗下演講稿一:

法制宣傳日國旗下演講稿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上午好。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今年是現行憲法頒佈30週年,1982年憲法是中國法制建設的里程碑,確立了憲法的最高法律地位,標誌着國家生活的法治化、制度化。30年來以來,公民的憲法意識明顯增強,國家機關依照憲法行使權力、接受監督的自覺性大大提高。憲法實施的過程也是法治建設不斷深化的過程。

法治是規則之治,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國家最高的行爲準則。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不僅僅是一個政治性文件,它既規範國家權力的合法運行,又保障公民基本權利,與公民生活緊密相關,憲法實施隨着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而逐步深入,憲法所確定的原則和所規定的權利內容逐步走向具體化、程序化。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科學發展觀作爲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科學發展的價值取向和奮鬥目標,其中所包含的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保障人民權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監督權力等,都體現了憲法精神。深入理解憲法及其精神,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重要意義。

  憲法精神

  體現國家理性

依法治國首先就是依照憲法治理國家,這就意味着國家治理必須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必須將憲法精神、憲法規定貫穿落實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必須尊重人民羣衆的主體地位,國家權力的運行必須以保障人民權利爲出發點,必須接受人民羣衆監督。科學發展觀反對GDP崇拜,努力實現“正義的增長”,堅持以人爲本的核心立場,注重社會公平正義,注重維護人的尊嚴,保障人的權利,這與憲法精神是一致的。

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鬥的成果,這種確認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完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過程,也是從集權到分權、從人治到法治、從身份到契約的憲政發展過程。目前,中國經濟總量的世界排名躍至第二位,與之相伴隨的是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其中就包括法治水平的提高。“中國模式”的成功不僅是經濟的高速增長,而且也表現在國家理性、公共治理的進步。

  權力約束是

  憲法精神的第一要義

憲法是專門調整國家機關與公民關係的法律。憲法規定,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國家機構受人民委託行使權力,必須以爲人民服務爲宗旨。權爲民所賦,權爲民所用是憲法的基本精神。憲法對行政機關、司法機關行使權力的範圍作出了明確界定,在憲法語境中,一切權力都是有限的,無邊界的權力是不存在的。用法律思維、法律手段治理國家、管理社會,首先是在政府行爲中體現憲法精神、憲法原則。在公共決策、公共事務中,保障公民的參與權、知情權、表達權、監督權,使公衆參與成爲科學民主決策的必要環節。政府的權力受到更加嚴格的限制,審計、問責等戴在政府上面“緊箍咒”越來越多,權力運行越來越透明。

當然,單純依賴於外部監督並不能造就偉大的政治家。只有具備憲法意識和法律素養的人,纔會成爲理國善政的出色領導人。柏拉圖說:“只有那些最能遵守國家法律的人,才能在這場考驗中獲得最高的榮譽,他將被任命爲最高的官職和衆神的首席執行官。”

  權利保障是

  憲法精神的核心內容

列寧說:“憲法是一張寫着公民權利的紙。”公民權利是國家權力的本源和目的。憲法既宣告了公民權利,又嚴格限制國家權力,防止權力濫用對公民權利的侵犯。在社會急劇轉型時期,公民與政府之間、公民與公民之間、行政機關與社會組織之間的利益衝突增多,如何實現憲法所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是一個緊迫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