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練習太極拳的心得體會(通用15篇)

練習太極拳的心得體會(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92K 次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練習太極拳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練習太極拳的心得體會(通用15篇)

練習太極拳的心得體會 篇1

轉眼間第一學年就要過去了,我們的太極學習也接近了尾聲。通過這一學年對太極的學習,我也學到了很多的東西。記得老師第一節課就告訴我們,學太極“意”很重要,關鍵是要用意念來打太極,因爲太極拳是一種極重“神”和“意”的功夫,我想這也是人家爲什麼稱太極爲智慧拳的原因吧!

還有就是每次我們上課前徐老師總會讓我們自己先把上次學的太極內容回憶一遍,再把上堂課所學的太極招數自己打一遍,然後再放鬆一下身體的各個部位,最後纔開始正式的太極拳教導。

通過這一學年的學習,我發現太極是一種技擊術,它的特點是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這是一門最講求省力打人的藝術,所以借力打人、引進落空是它最本質的特點。要掌握“四兩撥千斤”的巧妙技藝,就是要懂得身法輕靈之理,以意運氣、以意打人,久之則身法無所不合。一身之勁在於整,一身之氣在於斂,身法能一一求對,輕靈自如,達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人一挨我,我在下即能得機,而在上即能得勢,上下相隨,前後左右無不得力也。能得機得勢,乃能捨己從人;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敵變化;能因敵變化,“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老師還告訴我們要靜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練拳都要求思想安靜集中,專心引導動作,呼吸平穩,深勻自然,不可勉強憋氣;中正安舒,柔和緩慢,即身體保持舒鬆自然,不偏不倚,動作如行雲流水,輕柔勻緩;動作弧形,圓活完整,即動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轉換圓活不滯,同時以腰作軸,上下相隨,周身組成一個整體;連貫協調,虛實分明,即動作要連綿不斷,銜接和順,處處分清虛實,重心保持穩定;輕靈沉着,剛柔相濟,即每一動作都要輕靈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內剛,發勁要完整,富有彈性,不可使用拙力。

另外太極益於身體健康這是衆所周知的事情了,老師在課堂上也交給了我們許多這方面的知識。

首先它能使心態平和,使你能夠更加寬容;此外它還是運動量小的有氧運動,對身體有好處(尤其是心呀,肺呀等);它還能夠增加身體的柔韌性,使筋骨更加柔韌堅硬;與此同時,它讓我們的身體更加靈活,不但如此,它還能防身呢!

它還能夠提高人體的心肺功能,經常參加太極拳鍛鍊的人,其心肌纖維增粗,心室壁增厚,心臟收縮力增強,心臟的容量即每搏輸出量增加。此外,還能改善動脈壁的彈性和韌性,是冠狀動脈口徑變粗,提高心臟的工作能力。持久鍛鍊,內氣得以流通,周身放鬆,有利於毛細血管內外物質交換,促進組織對氧的利用,減少乳酸的蓄積,減輕疲勞,益於身體,對慢性冠心病、高血脂症、動脈硬化病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太極拳呼吸要求深長勻柔,可以增加膈肌及腹部肌肉的活動度和調節肋間肌的呼吸功能,使肺與胸廓之間的牽引加大,對五臟六腑起到“按摩作用”,對諸髒產生的疾病,如腸胃消化不良、糖尿病、大小便失常都會起到良好的療效。

太極拳要求動作與呼吸自然結合,因此能發展呼吸肌增加肺活量;其運動量大而不劇烈,能促進血液循環,發展心臟肌能,使心臟跳動緩和而有力,既減少淤血現象,又能減少動脈硬化之弊;同時也促進了新陳代謝,使體內廢物排除通暢,改進胃腸的蠕動,提高消化機能,既增加食慾,又能免除便祕的毛病。練習太極拳還要求“心靜”,精神內斂,思想集中,這對大腦就是良好的訓練;並且在動作複雜又須完整一氣運動中,需要大腦等部分緊張的進行工作,這又對整個中樞神經系統起着良好的訓練作用,提高了神經系統的機能,自然就加強了對全身各器官各系統的調節作用,使身體對外適應性加強。對寒、暖的適應及對傳染疾病的抵抗力都能相應地加強。順便提高了健康水平,增加了抵抗力,甚至可以幫助我們延年益壽呢!

還有,近年來,通過許多衛生醫療部門經過研究,也同樣證明了太極拳運動對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心臟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骨骼肌肉、新陳代謝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

通過本學期太極拳學習,讓我收穫不少,不但自己的身心得到放鬆,也體會到了同學間的互相友愛,更加理解了老師的悉心教導!

練習太極拳的心得體會 篇2

上班時,健康的身體是工作的本錢,退休後良好的身心是生活的主題。

去年,人到達了退休的年齡。爲了提高生活質量,我參加了大興老年大學開設的太極拳學習班,經過老師的精誠教授,我已初涉吳氏三十七式太極拳,感覺收穫匪淺。

一、學太極拳可以淨化人的心靈

在臨近退休的日子裏,我曾爲退休後可能無所事事而感到茫然。自從參加了老年大學的太極拳班的學習後,從心裏感到心靈上得到了淨化。尤其是老師在課堂上的諄諄教授,使我獲得了知識,並達到了解惑的目的,使我更加熱愛生活,進一步認識到運動可以健身,而且可以淨化心靈。

二、練太極拳可以使生活質量昇華

在沒有學太極拳之前,我對自己的身體似乎失去了信念。因爲以往秋冬季節,我總是畏懼嚴寒,手腳冰涼不說,體質也很差。嚴重的頸椎病使我倍受煎熬,很多個夜晚折磨得我不能享受睡眠,人也總是無精打采。當我初涉太極拳殿堂,我的面前豁然開朗了,似乎又回到了年青的時代。經過一學期的學習,我的身體狀況得到很大改善,手腳冰涼的感覺消失了,久治不愈的頸椎病也離我而去,夜間也不用再把枕頭拿到一邊了,因爲頭腦發矇、頸部不適的感覺都沒有了。

現在的我身心健康,生活充實。我從心裏感謝傳授太極拳給我的張全亮老師,更感謝大興老年大學爲我們開設這個專業,我會繼續在老年大學學習下去。

練習太極拳的心得體會 篇3

最初認識太極拳,是從小時候看過的一些武俠電視劇的角色中瞭解到的,譬如張衛健版《少年張三丰》裏的張君寶,趙文卓版《中華大丈夫》裏的榮海山,都是憑藉一身精湛的太極武功名揚天下。雖然從前對太極拳只是表面上一層模糊的認識,但是從這些人物的演繹過程中,太極拳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後發制人的特點已經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自己切身去理解,體驗太極拳卻是這學期的體育課上,初學太極拳,不免會因爲它緩慢的動作而覺得有些枯燥與乏味。經過一兩週的模仿比劃,漸漸地入門了,也初步體會到了太極拳的“神”、“意”。太極拳比較強調放鬆,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放鬆,也要做到心無旁騖,靜心用意。太極的動作都有一定的曲線,不浮不僵,身體保持自然,輕柔勻緩。全身上下作爲一個整體,身體每個部分都要配合做到有弧度,銜接和順。老師給我們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就彷彿我們做每個動作時都有一個球在順着我們的動作運行,課堂上練習的時候,我經常想象着自己兩手之間,兩臂之間有一個隨時可調整大小的球,當我們向下落手時,感覺這個球漂浮在水面上,有一種抵抗我們手向下的阻力;弓步分手時,彷彿兩手之間有一個稍小的球隨着我們的動作緩緩旋轉;推掌時又感覺手掌前方有一個體型很大的球,我們要貼着這個球的外弧推出去,所以,在練習的過程中加上這些想象,一方面感受到太極的連綿不絕,動作不能僵硬,行雲流水般的行徑,另一方面覺得也很有意思。一套24式簡化太極拳學完後,雖說是太極中的鳳毛麟角,但它也訓練了我們精神內斂,思想集中的習慣。我想其他方面的好處也不在話下。

課下一查閱有關太極拳的信息,才發現它就像一座冰山,我們看到的只是它的小小的一角。它是中國的傳統精粹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不僅可以作爲一門體育項目,也可以算是藝術表演,一門古典哲學祕笈,更是中醫理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經過數代的流傳,太極拳演變出了許多的流派,有陳,楊,孫,吳,武五大派系,譽爲“五式太極拳”。每式既相互傳承、又有自己的特色,可謂百花齊放。從簡單的角度看太極拳,它含蓄內斂、連綿不斷、以柔克剛、急緩相間、行雲流水的風格使習練者的意、氣、形、神逐漸趨於圓融一體的至高境界,而其對於武德修養的要求也使得習練者在增強體質的同時提高自身素養,提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融洽與和諧。同時,太極拳也不排斥對身體素質的訓練,講究剛柔並濟,而非只柔無剛的表演、健身操。

總而言之,每掌握一門新的知識技能都是值得我們珍惜的,也許以後我們像這個學期系統完整的學習一套太極拳的機會不多,但至少我們不再像以前一樣對它一無所知,如果能夠堅持下去,一定會受益匪淺。

練習太極拳的心得體會 篇4

下面是我學練習太極拳的一些體會,我先簡單介紹下我的情況:我是個新學員,學習太極拳的時間也很短,而且是從零開始,在此之前我從未學過任何武術、氣功之類的東西。但通過幾個月的學習,對太極拳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功力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精神狀態、身體狀況都有了很大的改變,也初步體會到了太極拳的奧妙之處。下面我就說說自己學練太極拳的一些體會:

1、學一式,練一式,每一式練習都有效果

開始也是抱着試試看的態度來學習太極拳的,但是我想既然學習了就要認真去學、去練。我的工作比較忙,所以整天下班回家腰痠背疼的。可在練習太極拳二週後,在單位上一整天的班回家腰背竟然不疼了(當時只練到預備式、隨息放鬆)。說實話這時我還有些懷疑這是否和練太極拳有關,還在想着會不會是心理作用呢?但後來一些功效的顯現讓我徹底相信了它的真實性,這的確是太極拳的功效。三週後睡眠改善。原來早晨起牀時總感覺沒睡醒,困的難受,而練習三週左右時,早晨一醒來就會感覺頭腦很清醒,渾身很輕鬆,毫無睡意;再後來還有許多的功效顯現,我就不再多說了……總之,現在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有了很大的改變,這是我周圍人都看到的效果,身體好了,心情也好了,這是我真實體驗到的。

2、學練結合,以練爲主。

怎麼學呢?除了學校每週組織的集體學習以外,我每天還看光碟,動作仔細反覆地去看、去模仿。只有這樣纔會少走彎路,迅速在自己身體上看到功效。在今後的練習過程中隨着功力的增長就會有體會。要踏實地去練。不練就沒有自身的體驗,也就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講什麼。我的體會是要反覆的學、不間斷的練才能發現問題、糾正動作,才能練入狀態,也纔有好的功效。

3、拳功並練,真修實證,層次修練

首先要學會利用VCD光盤、清楚光盤裏的內容,有些人不太知道怎麼利用光盤學習、也不太瞭解太極拳的學習方法。只知道光盤是功法示範。聽老師說過要拳功並練,不能練成太極體操,好了,拿到光盤後把光盤從頭至尾的內容全看一遍,然後不講層次,混練一氣,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內功功法的學習是有層次的,不可越級修練,可以讓你知道太極拳的學練方法、特點、應注意的問題、學習的目的、學練的關係等等。這些內容可以使我們的學習儘快步入軌,少走彎路。

4、化難爲簡,便於學習

我感覺老師的教學方法特別好,也就是因爲這個原因才能使我這個對太極拳一無所知的人能在這麼短的時間,有這麼好的效果。我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思想怎麼也集中不到自己身上,旁邊稍有動靜就會分心,但是按照練習要求——吸保持放鬆態,呼放鬆手臂,開始時有點顧左就顧不上右,顧呼吸就顧不了站姿。我就試着按要求站好姿式,保持正常呼吸,第一次呼氣時先放鬆左臂,左臂放鬆下來,再在下一次呼氣時放鬆右臂,因爲心裏總要這樣想着,這樣練習幾天後,感覺集中思想並不是那麼難了。按照每一步功法要求循序漸進地去練習,現在基本可以專心地練拳,不會再受旁邊人說話、走動影響了。很感謝學校領導給老師提供這樣鍛鍊身體的機會,也很感謝老師能傳授這麼好的功法給我,讓我受益無窮。今天的功效是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我覺得我很幸運,所以我會珍惜太極拳所結的緣分,堅持不懈的學練下去。

在此我想真誠地說一聲:謝謝學校領導,謝謝老師。

練習太極拳的心得體會 篇5

通過學拳和看別人練拳,我總結出學練太極拳在形體上的三步標誌。

初學時,一般只顧到四肢的活動,並且最注意兩臂的比劃,這時以兩臂比劃爲主要標誌。

第二步是以腰動爲象徵的周身的運動,這時才找到了太極拳“腰爲車軸”帶動全身的勁路,這一步以腰的活動爲主要標誌。

第三步,長了功夫,形神兼備,腿健步穩,這時可以把腿的穩健看爲主要標誌。

可以用這三步標誌來檢驗自己的拳學練到了什麼地步,也可以用這三步標誌來測定別人的拳是處在一個什麼水平?從兩臂到腰到腿的功夫,是要刻苦學練進展的,不是單靠模仿就能成的。當然明確一些學練步驟和方向,可減少盲目性,少走一些彎路。但苦練還是少不了的。每進一步都要下相當功夫。有的人第一步、第二步,甚至進到第三步的時間較短,可能是因爲他基礎好等原因。大多數人每一步上都要做很多練習,花一定時日,少則幾月,多則幾年不等。

練習太極拳的心得體會 篇6

太極,以前一聽這名字就會想到是公園裏老頭老太的形象,覺得跟我們年齡相距甚遠,但是在這學期選課接觸太極感覺受益匪淺。

初學時感覺太極十分注重意、形、態,初學者很難掌握它的力度。起初時,我感覺無從下手,但是在寧老師的教導下摸索了一些學習太極的門路。下面是我學習太極拳的心得。

太極拳是一種既神祕又普通的功夫。說它神祕是因爲兩點。一點是每個人練的都不一樣,即使是同一個師傅教出來的;另一點是所有練太極拳的人當中真正地學會太極拳的可謂是鳳毛麟角。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我認爲是由於太極拳是一種極重“神”和“意”的功夫。雖然形意拳、心意拳等功夫也重“意”,但太極拳是和宇宙本源相通的一種功夫,其“神”、“意”是其它功夫所不能及的。每次我們上課寧老師總會讓我們放鬆下身體的各個部位,然後纔開始正式的太極拳教導;每天我們都是坐在教室,總保持着一種姿勢,感覺身體都有些僵硬了,學習太極拳以後,睡前練一下,有利促進睡眠。

其次,感覺學習太極拳後,身體平衡能力加強了,以前總覺自己平衡能力不好;太極是百年先人不斷摸索總結出來的,其平衡能力非常精確的,所以練習太極有利鍛鍊平衡的。再次,練習太極也幫我鍛鍊了專注力,學習太極,就是動作時,無暇去想其他,一旦學會動作,就要注意自己的呼吸,及意念,這樣會讓自己集中精力。

通過本學期太極拳學習,讓我收穫不少,既然自己身心得到放鬆,也體會到同學間的互相友愛,更加了解老師的悉心教導,在往後的日子裏我會繼續學習太極拳的。

練習太極拳的心得體會 篇7

這一學期我們系統學習了二十四式太極拳。經過這一學期的學習,我的收穫很大,對太極拳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太極拳很好的闡釋了儒釋道三家的文化思想,既有老莊的逍遙無爲,又有孔孟的仁義思想,還有這佛家的“禪”學思維。每一次的練習,我們都是在重新溫習一份古老卻又青春的文化,也是走進一個經典卻又新潮的世界。在太極拳裏,我們崇尚柔和,遵循平緩。我們對自然充滿敬畏,對人生充滿願景。太極拳不只是一份簡單的拳法,它還是一份承載着中華五千年文化的寶典。學習太極拳對我們來說都是一種收穫,每一次打起太極拳都是我們重新感受那份古老的文化,它是我們民族的瑰寶,是古人們留給我們的一份難以估計的寶藏。

在學習中,我們也是在學習者爲人處事的道理,做事不應該事事着急,要學會放鬆內心,用冷靜的姿態來解決任何煩惱的問題。太極拳要求人在鍛鍊中“心無雜念”,就是要放鬆內心,不去想其他瑣碎的事。

靜心,以修養德性;格物,以明察萬籟。

太極拳是一種優雅的運動,它講究柔和緩慢,卻又是慢而不停。講究人體的和諧,雖因人而異,但最終是殊途同歸。這就如同生活,生活也有着相應的節奏,你跟隨着它的節奏,就會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而當你或快或慢的時候,你就會感覺生活在處處與你爲難。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軌跡,但在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太極拳教會我們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坦誠的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

此外,太極拳也是一種適應性很廣的體育運動。從我們脫離高中的題海戰術進入到大學自由的`學習中來,我們大多數人都習慣於“遺忘”出去鍛鍊身體。另外,進入大學以後,生活上都是自理的,這樣就出現了很多同學經常熬夜、抽菸、喝酒,而且我們還不經常鍛鍊,這就導致我們的身體素質一年比一年差。我們就需要一種佔用時間少,健身效果好的,我們每個人都能輕鬆做到的運動。太極拳就是這樣一種運動。我們的二十四式太極拳所用的時間不會超過十分鐘,而且我們可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打打太極拳。並通過堅持打太極拳提高我們的身體素質,爲祖國的未來努力奮鬥。

練習太極拳的心得體會 篇8

轉眼間第一學年就要過去了,我們的太極學習也接近了尾聲。通過這一學年對太極的學習,我也學到了很多的東西。記得老師第一節課就告訴我們,學太極“意”很重要,關鍵是要用意念來打太極,因爲太極拳是一種極重“神”和“意”的功夫,我想這也是人家爲什麼稱太極爲智慧拳的原因吧!

還有就是每次我們上課前徐老師總會讓我們自己先把上次學的太極內容回憶一遍,再把上堂課所學的太極招數自己打一遍,然後再放鬆一下身體的各個部位,最後纔開始正式的太極拳教導。

通過這一學年的學習,我發現太極是一種技擊術,它的特點是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這是一門最講求省力打人的藝術,所以借力打人、引進落空是它最本質的特點。要掌握“四兩撥千斤”的巧妙技藝,就是要懂得身法輕靈之理,以意運氣、以意打人,久之則身法無所不合。一身之勁在於整,一身之氣在於斂,身法能一一求對,輕靈自如,達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人一挨我,我在下即能得機,而在上即能得勢,上下相隨,前後左右無不得力也。能得機得勢,乃能捨己從人;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敵變化;能因敵變化,“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老師還告訴我們要靜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練拳都要求思想安靜集中,專心引導動作,呼吸平穩,深勻自然,不可勉強憋氣;中正安舒,柔和緩慢,即身體保持舒鬆自然,不偏不倚,動作如行雲流水,輕柔勻緩;動作弧形,圓活完整,即動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轉換圓活不滯,同時以腰作軸,上下相隨,周身組成一個整體;連貫協調,虛實分明,即動作要連綿不斷,銜接和順,處處分清虛實,重心保持穩定;輕靈沉着,剛柔相濟,即每一動作都要輕靈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內剛,發勁要完整,富有彈性,不可使用拙力。

另外太極益於身體健康這是衆所周知的事情了,老師在課堂上也交給了我們許多這方面的知識。

首先它能使心態平和,使你能夠更加寬容;此外它還是運動量小的有氧運動,對身體有好處(尤其是心呀,肺呀等);它還能夠增加身體的柔韌性,使筋骨更加柔韌堅硬;與此同時,它讓我們的身體更加靈活,不但如此,它還能防身呢!

它還能夠提高人體的心肺功能,經常參加太極拳鍛鍊的人,其心肌纖維增粗,心室壁增厚,心臟收縮力增強,心臟的容量即每搏輸出量增加。此外,還能改善動脈壁的彈性和韌性,是冠狀動脈口徑變粗,提高心臟的工作能力。持久鍛鍊,內氣得以流通,周身放鬆,有利於毛細血管內外物質交換,促進組織對氧的利用,減少乳酸的蓄積,減輕疲勞,益於身體,對慢性冠心病、高血脂症、動脈硬化病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太極拳呼吸要求深長勻柔,可以增加膈肌及腹部肌肉的活動度和調節肋間肌的呼吸功能,使肺與胸廓之間的牽引加大,對五臟六腑起到“按摩作用”,對諸髒產生的疾病,如腸胃消化不良、糖尿病、大小便失常都會起到良好的療效。

太極拳要求動作與呼吸自然結合,因此能發展呼吸肌增加肺活量;其運動量大而不劇烈,能促進血液循環,發展心臟肌能,使心臟跳動緩和而有力,既減少淤血現象,又能減少動脈硬化之弊;同時也促進了新陳代謝,使體內廢物排除通暢,改進胃腸的蠕動,提高消化機能,既增加食慾,又能免除便祕的毛病。練習太極拳還要求“心靜”,精神內斂,思想集中,這對大腦就是良好的訓練;並且在動作複雜又須完整一氣運動中,需要大腦等部分緊張的進行工作,這又對整個中樞神經系統起着良好的訓練作用,提高了神經系統的機能,自然就加強了對全身各器官各系統的調節作用,使身體對外適應性加強。對寒、暖的適應及對傳染疾病的抵抗力都能相應地加強。順便提高了健康水平,增加了抵抗力,甚至可以幫助我們延年益壽呢!

還有,近年來,通過許多衛生醫療部門經過研究,也同樣證明了太極拳運動對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心臟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骨骼肌肉、新陳代謝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

通過本學期太極拳學習,讓我收穫不少,不但自己的身心得到放鬆,也體會到了同學間的互相友愛,更加理解了老師的悉心教導!

練習太極拳的心得體會 篇9

大學的體育課的學習已經悄無聲息之中接近尾聲了。在張立臣老師的帶領下,雖然只上了短短的幾節課,但是他認真地教導,繪聲繪色的肢體語言讓我很好的接受了太極這門對我來說還是陌生的課程。大學體育與高中時候的體育相比,顯然有很大的不同。這不僅僅着眼於學習方法上,它更注重對我們體育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大學體育進行的是素質教育。

上到大學,每週一次的體育課便成了我們唯一固定的運動時間,在缺乏運動學習的生活中,體育課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調節身心的機會,緩解了學習以及社會活動帶來的壓力。大學體育課給了我們多樣性的選擇餘地。想學足球的可以選修足球課程,想去打太極的就有太極課程。所以體育課的學習變得輕鬆,及提升了我們的體質,發揮了我們的興趣特長。並且體育課的學習還佔了一定的學分,讓我們更加重視,幾乎所有的人都抓住了這個機會,並且在體育課的學習中,學會了很多專項體育的知識,真正懂得了鍛鍊身體的科學方法。

在這一學期的太極拳學習中,我係統學習了二十四式太極拳,收穫頗大,對太極拳有了更深的認識。白鶴亮翅、手揮琵琶等招式時不時在我腦海浮現。在我心中,太極拳不僅僅是一門體育課程更是一種中華文化的教育。每一次的練習,我們都是在重新溫習一份古老卻又青春的文化。可能對於我們這羣90後,太極拳似乎還是記憶中的“少年張三丰”。在這每週一次的體育課上,我們在張老師的指導下,開始學習和研究太極拳。在太極拳的學習裏,我明白了爲人處事,不應該事事着急,要學會放鬆內心,用冷靜的姿態來解決任何煩惱的問題。越是面對挫折或是麻煩,緊張和惆悵又能有什麼用,這時候應該做的就是放鬆自我,用冷靜的思考來解決一系列的問題。

太極拳講究調和矛盾,這能使我們養成一種生活的態度。從這一點來說,練習太極拳,也是對於我的一個學習和進步的過程。

很慶幸,能夠選上太極拳這門課,能夠有這樣一份機會接觸到這份寶貴的財富。或許說,在以後,每當我們的學習,生活或是工作遇到了困難和煩心事,我們可以在“太極拳”裏思考,解決這一個個難題。學習太極拳,是一份精神的蓄養和沉積,用以淨化人的心靈。

“模仿、鍛鍊、感悟、自成一體”是一種太極拳的學習境界。每學期僅有短短的的十來節體育課,我或許只學到了太極拳的一點皮毛,也許我還僅僅只是停留在“模仿”的階段。但是通過這學期的學習,我至少可以讓我收穫一種和諧的性格,收穫一種不一樣的人生態度。

練習太極拳的心得體會 篇10

太極已經成爲中國文化的象徵性符號,太極拳在世界各地有大約1億愛好者。走到世界很多地方,一提起中國,很多人便首先想到中國功夫,尤其是太極拳。太極拳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它不僅是一種武術項目,同時也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體育運動和健身項目。太極拳在中國傳統武術中,要求每一個動作都要圓柔連貫,每一招式都是綿綿不斷,猶如太極圖的拳術。

出於對太極拳的好奇,這學期的體育課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學習太極拳。我覺得太極拳是一種即神祕又普通的功夫。它的神祕在於不同的人去練就會有不同的體會,即使是同一個師傅教出來的徒弟,打出來的感覺、效果也會不一樣。太極拳重在形和意的結合,人們對太極拳的不同看法,以及打太極拳時的不同心境,就會使打出來的太極拳有不一樣的感覺。而說它普通則是因爲如果想要學每個人都能學會,雖說基本只能學個皮毛,但差不多都能打上一套拳,用來平時健身靜心。而真正能夠體會其中深意的,精通太極拳的人卻屈指可數。

起初,看老師打完整的太極拳動作時,一招一式都是那麼行雲流水,酣暢淋漓,打完之後整個人頓時感覺神清氣爽,飄飄欲仙。那種感覺與天地同在,與萬物爲一的境界也只有在打太極拳是才能體會得到。

我還清楚的記得,在讓我們打拳的時候董教授一直強調不要着急,要把每個動作做到位,然後再做下一個動作。同時,我也發現很多同學在打拳的時候普遍過於着急,想趕快把動作打完,而結果往往是“有其形而無其意”。而老師打拳的時候則是一步步的把動作做到位。我想這也是由於我們學生普遍焦慮浮躁,靜不下心來好好做一件事,總是急於求成。學習了太極拳,能逐漸讓我學會靜下心來去完成一件事,而不是急於求成,事倍功半。同樣,學習太極拳,只也有靜下心來,慢慢地認真地去完成每個動作,才能做到打拳時“形神兼備”。

雖然只有短短一學期的時間來學習太極拳,我既沒有深入地瞭解太極拳的博大精深,也無法仔細去研究每一個招式的意圖。但我至少學會了一套拳,既有益於我強身健體,也讓我對太極拳以及中華武術有了更大的興趣與熱愛。

這學期的太極拳課程已經結束了,我覺得學習了一套太極拳的打法只是其次,而從中學習到對待生活的態度,以及對以後做事的啓示纔是最重要的。同時,我也希望老師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能更多地給學生講解一些有關太極拳每一招式的實際用途和功效,這樣不但能使學生更快的掌握太極拳每個招式的要領,而且能加深對其深刻內涵的理解,而不只是僅僅停留在動作模仿這一簡單層面上。從而,使學生打出的太極拳形神兼備,以形達意。

最後,感謝董老師這一學期以來一絲不苟的辛勤教授。

練習太極拳的心得體會 篇11

在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我無時無刻不感慨於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太極拳非一朝一夕就能學成,達到“巧妙絕”的境界不僅需要技術上的精準,肢體上的和諧,還需要一種能駕馭的氣魄,能兼容的氣度與物我兩忘的精神。

“國粹”太極拳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以靜制動,中舒、輕靈圓活、鬆柔慢勻、開合有序、剛柔相濟,陰陽調和,動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自然又高雅,音樂的韻律,哲學的內涵,美的造型,詩的意境無不令人心馳神往,流傳千古自是必然。

在平時的練習和上課的學習中感覺24式太極拳中左蹬腳和右蹬腳兩式的難度最大,這不僅在於其銜接動作記憶困難,還在與蹬腳時的站立需要長期訓練方可完成。在老師的悉心教導與不厭其煩的演示下,我基本能記住動作。在粗略的記憶後,更深入的瞭解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都需要細細回想與進一步學習,觀看太極拳視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只有這樣自己才能得到提高,所以這一學期的短暫學習不僅是動作的學習,也是我們今後繼續學習太極拳的奠基與指引,同是激發了我對中華武術和民族文化的熱愛和進一步學習的激情,希望今後太極拳能真正成爲我生活的一部分。

每一個動作圓柔連貫,每一式都是綿綿不斷,招招式式所展現的瀟灑風采令人歆羨不已,步步輪轉所流露的風流姿態使人無法忘懷。太極拳能讓人處於一種心無雜念的狀態,遠離塵囂,擁有一種更好的心態去面對學習生活。同時太極的健身效果也不容置疑,所以學習太極拳真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練習太極拳的心得體會 篇12

太極拳爲修氣,它比印度的愈加要優勝很多,我不是偏袒中國文化,太極拳多爲順,而愈加爲逆,太極拳爲從,而愈加爲迫,在練的時候大家就可以發現,太極拳的肢勢簡單而且流暢,愈加則苦折身體,有很多動作根本不是一般人可以完成的。

我練太極拳已經三年了,每天早晨我都會鍛鍊1個小時,雖然很累,但是每天很快樂。

學太極拳不要苛求自己,因爲太極拳不是逆拳,如果強迫自己難免會氣血攻心導致副效果,更不要有顯擺的心態,爲什麼有些人把太極拳練的有模有樣卻身體不得益處,原因就是他們雜念太多,多是爲了顯擺,太極拳遊動肢勢也和前人大相徑庭沒有什麼變化,爲了苛求肢勢的相同多爲在強迫自己修煉,那是不可取的。

怎麼練太極拳,這是最重要的,我練太極拳第一步是找資料,去買一本練太極拳的書或者光盤,光盤爲最好,因爲視頻的比較直接,容易學習,如果想省錢省力就到網上找,網上什麼都有。等資料找好後,就開始學吧,不要在乎那門那派的,只要是太極拳就可以學,因爲不管是那門那派都是已柔爲主,多爲慢功,太極就是這樣,講神不講力。

練太極拳不要被影視裏的武打動作迷惑,那不是太極拳的真諦,老祖宗在古代沒那麼厲害,太極拳本身就是修身養性的,不可用於武力,太極拳多爲修氣,在練習中把你學到的慢慢做,不要計較動作的好壞,不要計較動作的順序,當你看完一套太極拳套路後,在清晨或者閒暇時間可以到一個無人的地方修煉,家裏也可以,主要是無人打擾,這是太極拳修身的最好方式和環境。

在修煉時,不要刻意讓自己模仿學到的動作和順序,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走動,太極拳分八門其實無門,八門皆在心裏,修煉中,身體肢勢隨心所動,且勿迫心而動,那樣會適得其反,太極拳遊動中上身有十指顫動勁脈,下身有雙腿顫動勁脈,遊動中,十指張合與臂膀擺動爲太極拳主要修真,隨着雙臂的擺動,你會感覺到十指勁脈顫動,十指連心,日長後,你會發現體內器官明顯舒暢,而且免疫力提升。練太極拳可以驅除雜念,其他體育運動包括愈加在內都是讓人奮進,尤其是愈加,多爲向自然祈禱,雖然可吸收日月精華,但心不靜,愈加者說自己很心靜,其實不靜。太極拳就不同了,在修煉中只要不逆心而練,有雜念浮出便會被鬆弛的神經消退,所以太極者無心是有根據的。

練太極拳可治失眠,當晚上睡不着的時候,醒來又心煩,看什麼都不舒服,這時候不要慌張,到一塊清淨的地方慢慢擺動你心中的太極,不要苛求肢勢的完美,你可以隨心索欲,不要強迫自己用多大的力氣,你可以適可而止。其實夜晚和清晨是練太極的最佳時刻,多的我就不說了,在修煉中那種體會等你們真正練過後纔會明白,太極拳早練早得益,不要說你沒有時間,那是藉口。

太極拳爲獨拳,是一種象靈芝人蔘一樣的靈性拳,它不可物擾,不可與俗燥之氣接觸,凡違背者皆不得真修,這是什麼意思?這些是說練太極拳最好的環境就是一個人,四周沒有任何東西打擾,沒有其他人,再好一些就是連聲音都沒有,那是修煉太極拳的最好環境,當然青山綠水除外,因爲在大自然中,自然的聲音是和諧的,是可以被太極吸拿的。

太極分二十勁脈,分別佈置在雙手和雙腳上,二十勁脈在太極拳修煉中要全動,全動則可修身,但是也不要強迫自己,強迫自己是太極拳中的大忌,如果不能全動就單動,總之在修煉中自己掌握,怎麼覺得舒服就怎麼練。不要計較自己練的亂,太極本無極,所以也沒什麼路數,那些所謂的名門套路不過也是胡亂比畫罷了,值得遵從的是那些人把太極拳規範流傳下來。

好了,就寫這麼多吧,太極拳中的東西很多很多,我會繼續努力學習的。堅持鍛鍊!只要這樣我們才能永遠年輕!永遠健康!

練習太極拳的心得體會 篇13

退休以後,我參加省老幹部大學太極拳班學習已經4年多了。幾年來,經過瀋陽體育學院老師的精心教學、各位學長們的熱情幫助以及社區拳友們的交流、切磋,我對太極拳的認識、理解不斷加深,習練太極拳的自覺程度和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有了一些感悟和體會。

一、正規學習,正確掌握。

學習太極拳一定要準確、規範的掌握動作要領。我在社區晨練打太極拳時,看到有的拳友動作生硬,架勢怪異,有的拳友在做倒卷肱動作時,兩腳總在一條直線上,甚至“擰麻花”,左右搖晃,站立不穩。和他們一交談,知道了這些拳友沒有經過正規的學習,只是隨大流照葫蘆畫瓢學習了“太極拳”。他們不規範的動作告訴我,學習太極拳不能太隨意,也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學會學好的。太極拳是中華民族傳統武術項目,其文化底蘊深厚,內涵博大精深,一定要經過正規的老師才能學好。我很慶幸,退休以後參加老幹部大學太極拳班的學習。瀋陽體育學院的老師們對太極拳的每個套路,一招一式,分解教學,講動作要領,講攻防含義,講基本要求。老師講得清清楚楚,學員們聽得明明白白,爲我們規範習練太極拳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打太極拳要中正安舒、虛靈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步如貓行,上下相隨、呼吸自然、一線串成等基本的動作要求和運行方向,我都能夠牢記在心。老師告誡我們“學拳容易改拳難”,就是說,一旦學習粗心,不得要領,形成習慣,改正起來就很費勁,不僅練拳的架勢不美觀,不能強身健體,而且還很容易造成傷害。因此我認爲選擇到老年大學學習太極拳,這是中老年人初學太極拳的最好方法。

二、打基礎,練好基本功。

學習太極拳一定要加強基本功的練習,在老幹部大學學習太極拳時,老師帶領我們進行踢腿、拍腳、站樁等基本功的練習,老師還經常提醒:“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告誡大家練拳離不開練功。只有功底紮實,太極拳才能學好學精。我們班上的好多學員特別是老學員們基本功紮實,太極拳精湛,讓我十分的敬佩,是我學習的榜樣。由於身體狀況和努力程度的不夠,目前我的基本功和老師的要求還相差很遠,和老學員相比相差很遠,但是我有決心在學習太極拳套路的同時加強基本功的訓練,爭取做到月月有進步,年年有提高。我要用行動實踐“有志者事竟成”這些勵志格言,練好基本功,打好太極拳。

三、堅持常年,寒暑不易。

學習太極拳一定要持之以恆,堅持習練。老話說,“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鬆,十日不練一場空”。學習太極拳,應該每天堅持習練,不可間斷,這樣才能不斷進步。我在初學時候,由於沒能堅持天天習練,兩天打漁三天曬網,任其自流,結果是剛剛學習的動作也都忘記了。後來,我選擇到社區太極拳活動站習練太極拳,幾年來堅持經常,寒暑不易,每天都把所學的套路演練一遍,逐漸熟練,加深記憶,對身心健康有很大的改善。我體會,要堅持常年習練,最有效的方法是參加一個太極拳活動集體,社區的或者公園裏的太極拳輔導站和拳友們定點、定時的活動,有了這樣一個集體,就有一種自然的約束力,就會堅持鍛鍊,促進拳術的提高,增進身心健康。

練習太極拳的心得體會 篇14

餘自20xx年學練太極拳至今已有六年了,先後學習過不少套路,也換過幾位老師,並在各在比賽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在多年的學習演練中也對太極拳有了一定的認識與體會,現將其淺一二,望衆拳友老師批評指正。

一、準備活動一定要充分。

打拳之前的準備活動無非包括壓腿、壓肩、壓手、肩踝、膝、髖關節的旋轉或拉伸等。究其根本,準備活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爲了身心放鬆。而準備活動的充分與否,會直接影響接下來打拳的效果比如說壓腿,它不僅僅是爲了提高腿部的柔韌性,同時還有避免受傷和放鬆關節等功效。陳式太極拳各家陳正雷大師也曾說過,準備活動的時間應該長於打拳的時間,至少要在半小時以上。特別是我們在清晨打拳就是更應該注意,由於一夜的睡眠使身體有些僵硬,所以這時的準備活動尤爲重要。

二、不要急於起勢。

在充分的活動之後,接下來就要開始打拳了。在正式演練套路之前,我認爲還需要做以下幾件事情:來回走動平優一下心跳(如果你剛做完踢腿、擺蓮等動作就要更注意這點),站定之後引導身心逐漸入靜,從頭到腳依次調整、放鬆(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鬆腰斂臀、圓襠開胯、展掌舒指等)。然後調勻呼吸(最好採用腹式呼吸,以達到慢、細、勻、長的效果),最後再鬆柔的開步起勢。

三、意念引導運動,在打拳的過程中,意念的導引應該貫串始終。

而這種意念引導動作的練拳方法,不僅能調節大腦皮層和中樞神經系統機能,增強身體其他器官的功能;而且還可以使上下肢更協調的配合,達到更爲理想的鍛鍊效果。初學太極拳者由於對套路的掌握還不夠熟練,意念更多的還是集中在想動作上。當熟練到一定階段之後,就應該逐漸將意念轉變爲想身法要求、想虛實轉換、想開合銜接、想勁路節奏等或者將意念更集中的關注一下在自身行拳過程中薄弱或欠缺的環節,比如眼神、腰胯、腳步等。

四、打拳一定要慢。

緩慢打拳有利於身心的入靜與放鬆,有利於用意念去引導動作的進行,更有利於拳技的提高與身心健康。尤其是在平時沒有比賽或表演對套路有時間要求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拋開音樂和時間的限制,放慢速度打拳。緩慢打拳不僅可以培養和樹立正確的拳架與身法,還可以體會和掌握勁路與節奏的陰陽變化,更重要的是,太極拳的內功也是在緩慢打拳中逐步積累與造就出來的。且打拳的時間愈久,在自身的運用與體現上也就越發的駕輕就熟,拳技也在不斷的日積月累中得到時進步與提高(如身法的中正安舒、拳架的舒展大方,節奏的快慢相間、勁路的蓄髮互變等)。直到最後,打拳的速度節奏完全可以自行掌控,從而體現出快而不急,慢而不呆的風格特點。

練習太極拳的心得體會 篇15

記得第一天上課的時候,就有同學問老師,太極拳是否有減肥效果,引來同學們陣陣歡笑,不過太極拳還真有此效果。想要利用太極拳減肥,每天練上五分鐘的太極拳,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發現身體瘦下,而且肌肉體格變的有力強壯,當然,這個裏面有很多需要技巧,並不是一兩天就可以達到效果的,需要長時間的堅持練習,而且練習的方法也必須正確。

有人說修身可以去健身房,一樣可以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修心卻不是其它的練習可以代替的了。

練習太極拳,首先要放鬆,不僅是肌肉,更重要的是心。要甘做小學生,讓自己先變成一個空的容器。記得練起勢之前,老師教我們要先全身鬆透,不僅鬆身,還要鬆心,要求我們練習深呼吸,做到深、細、勻、長,當時我對此體會不深,現在想來那個"鬆心"就是針對我講的,心鬆身才能鬆。老師講要"舍",放下外緣,練時如若無人之境,不可摻雜一絲雜念,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同時,練習太極拳還需要注入自己的意念,讓意念帶領着自己的身體行動,好似一股源源不斷的熱流緩緩流經全身,並催動着自己的手腳跟着一起運動。意在形前,所謂“意到而形隨”,否則就會出現形似而神不似的情況,失去了太極拳本身具有的韻味,自然達不到練習的效果,也體會不到太極拳的內涵和精髓。

在高中的時候,我就學過一段時間的太極拳了,不過那是因爲時間短,學的比較倉促,沒有完全學會,也沒有真正體會到太極拳的韻味,甚至不懂得在實戰中如何運用那些簡單而又奇妙的招式。不過現在經過更深入、更細緻的學習,彌補了許多當初沒有學到的東西。同學們都羨慕我學的快,容易上手,卻不知我是學習第二遍了,着實有些讓人汗顏。

大家都說太極拳是聰明人的拳,我覺得這不是說只有天賦異秉才能學好,而是說自己一定得多琢磨,多體會,再加上老師的點播,纔會有進步。

所謂“三天不練手生;三天不唱口生”,一個暑期沒有練習,現在我練起來也覺得生疏,原來學習這回事兒,還真的需要時常回顧,溫故而知新。沒有多的練習也談不上什麼體會琢磨了,可惜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自己即使連前輩提起的"每天7分鐘"都從沒做到過,可見練拳不但是身體的訓練,更是意志的訓練。能夠長期堅持做一件事情,本身就是意志的體現,而且再次過程中,可以磨練年輕人浮躁的脾氣,時期變得溫和堅韌。

我們學習太極拳的目的,不僅僅是因爲它是中華武術裏的經典,也不是因爲它是我國的國粹,更不是想讓我們成爲一代宗師。單純的只是希望大家能通過學習太極拳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和效果,同時還可以豐富同學們生活的樂趣。然而有許多同學對此並不感興趣,認爲太極拳慢悠悠的,是老年人學習的東西。其實不然,太極拳是老少皆宜的。無論哪個年齡段的人練習太極拳,都會獲得很多好處,增強體質則是其最直接、最基本的效果。

很多同學一進入大學就不同程度的變懶,我也不例外。出來平時上課,很多人都很少做鍛鍊,長期下去,體質和抵抗力會下降的。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因此,希望大家在閒暇時間能夠多多練習一下太極拳,就當是爲了今後能有一副健康的體魄、夠更好的學習和工作而“存錢”吧。

目前對太極拳的體會僅僅如上所述,相信在今後的學習和練習過程中,我還會有更多、更深的體會,再與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