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品讀經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0篇)

品讀經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品讀經典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品讀經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0篇)

品讀經典心得體會 篇1

經典是經過時間篩選出的著作,它經歷了歷史的考驗,有其寶貴的價值。只有做到品讀經典,經典著作的那些價值纔會顯現。

經典固然有其價值,但如果不去細細品味,經典中的價值又如何能夠被顯現出來呢?“品讀”就是在認真閱讀過經典著作後,仔細思考,慢慢領悟出其中的深刻道理。所以“品讀經典”不是囫圇吞棗般地把經典大致翻一遍,而是要有思想、有情感地去閱讀。這樣,經典作品的價值纔會顯現出來。

認真閱讀並品味經典,你會發現經典中那耐人尋味的人生道理。而這些道理對每一個品讀經典的人都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讀《老人與海》,看到老人身上無所畏懼的品質,明白了只有堅持才能獲得成功;讀《簡·愛》,看到簡·愛身上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知道了面對現實的不公,要敢於鬥爭;讀《悲慘世界》,看到冉·阿讓身上追求正義的力量,懂得了無論何時,都要堅守正義……這些人生真諦對個人的成長有着重要影響。所以多品讀品讀經典,這對個人來說百益而無一害。

一旦一個民族中有越來越多的人去品讀經典,去感悟經典中的人生真諦,並時刻堅持那些從書中領悟到的精神品質,那麼這個民族的整體素質一定會大爲提高。所以,品讀經典,對一個民族的發展也會有重要的影響。《三國》、《水滸》等民族經典中所蘊含的的民族精神,正是支持中華民族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這些經典文學的不斷傳承也是中華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一個重要原因。倡導全民品讀經典,促使國家不斷髮展壯大。

而在這個充斥着快餐文化的年代,人們更多地傾向於各類武俠小說、時尚雜誌,越來越少的人願意把時間、精力用在品讀經典上。經典就是屹立在時間的大海中的燈塔,他能照亮人們前進的路。而那些武俠小說、時尚雜誌只會是時間那大海中的泡沫。所以,作爲一個現代人,我們應該去品味經典,去感知前人留下的智慧。

品讀經典,感悟經過時間考驗的人生真諦,讓經典的價值能夠充分顯現。

品讀經典心得體會 篇2

中國傳統文化浩如煙海,而古典名著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品讀經典,是一場經典的盛宴;是一出名人大家的相約;是一段穿越時光的回想。在品讀經典中滋養着心靈,聞着書香伴我們健康地成長。

讀——經典

杜甫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經典之所以稱爲經典,是有一定文學價值和影響的,它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紅樓夢》這本偉大的經典文學作品,是我們共同的記憶,它將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精神的精華都凝聚於其中,本身就具有一種無限的力量。品讀《紅樓夢》,讓我懂得了黛玉葬花的傷感和寶玉的悽美愛情。

在我高興時快樂時,我會翻開書,繼續吸取營養知識;當我傷心沮喪時,我也會翻開書,在書裏面尋找知音,讓我知道,生命是美而聖潔的,人生是幸福與苦難相伴而隨的。正如古人所說“腹有詩書氣自華”。

品——經典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好書,像長者,諄諄教導;似導師,循循善誘;如朋友,心心相印。有這樣一則小故事,父子倆在林間散步,父親問:“除了小鳥的歌唱之外,你還聽到了什麼聲音?”兒子答到:“我聽到了馬車的聲音。”父親說:“是一輛空馬車”。兒子問:“你怎麼知道是一輛空馬車?”父親說:“從聲音可以分辨出來,馬車越空噪音就越大。”父親簡單的話語,告誡我們人不要高傲自大,自以爲是,應腳踏實地。正如古人所云:“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悟——經典

荀子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爲有史以來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莫言的獲獎其中固然有其自身的刻苦努力、筆耕不輟,但卻也與那些博大精深、滋養心靈的經典作品不無關係。他出身貧寒,但也從爲放棄過讀書,在部隊擔任圖書管理員期間,將圖書館裏1000多冊文學書籍幾乎全部看過,才最終登上世界文學之巔。莫言的成功驗證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的古訓。

經典如一罈老酒,醇香濃烈,馥香逼人;經典如一首古詩,絕唱歷史,彌久珍藏;經典如一支舞曲,圓潤華麗,不失內涵。品讀經典就如飲酒、誦詩、跳舞,領略藝術的至善至美。品讀經典,猶藥也,力行,可以清新明志、潔身正性。

品讀經典心得體會 篇3

我多年來品讀次數最多的一篇短文,是北宋理學家張載撰寫的《西銘》。《西銘》的仁孝道德智慧,對於今天興國立人事業具有借鑑意義。

雖然《西銘》全文僅253字,卻堪稱千古名篇。同爲北宋理學家的二程兄弟對《西銘》評價極高,認爲此文所說“擴前聖所未發”,並使《西銘》獲得了在程門與《大學》並列的經典地位。《西銘》流傳近千年,許多理學家都努力揭示這篇短文的奧義。其中,影響最大的說法有兩種:一是南宋朱熹系統闡發的“理一分殊”說,二是從明代流行至今的“萬物一體”說。《西銘》通篇不言“理”字,而朱熹卻將其歸結爲“理一”,顯然是站在自己“理學”立場作出的概括。而且,朱熹強調的“分殊”也並不是《西銘》的重心。從淵源看,“萬物一體”說出自道家。採用這一說法概括《西銘》宗旨,雖然有強調打通人與萬物之間隔膜的優點,但卻失之玄遠,使儒學的倫理原則掩而不彰。除了《西銘》自身的魅力,探究《西銘》的精髓,反思古今解說的得失,這些都深深吸引我對《西銘》一讀再讀。

在長期研讀的基礎上,我把《西銘》的精髓歸結爲“仁”“孝”倫理原則。也許有朋友會問:孔子早就提出“仁”“孝”觀念,《西銘》也說“仁”“孝”,有何新意?我的回答是:《西銘》說“仁”“孝”,與早期儒家有所不同,是基於宇宙根源的解說,其新意表現爲“兩個擴大”,“一個突破”。

先看“兩個擴大”。一是擴大了“仁”的實踐範圍。《西銘》首次明確提出“民胞物與”的理念,把自然萬物都視作人類的朋友。這種善待自然萬物的情懷,是儒家從限於人類說仁愛到不限於人類說仁愛轉變的結果,是張載對仁愛觀的發展。二是擴大了“孝”的實踐範圍。孝親是儒家傳統的倫理規範,《西銘》也充分肯定孝順生身父母是孝子應盡的倫理責任。值得注意的是,《西銘》首句“乾稱父,坤稱母”,顯示作者把“乾坤”或下文所謂“天地”視作人類的“父母”。《西銘》還依據《詩經·周頌·我將》“畏天之威,於時保之”的詩意,把人子的孝行擴大爲人類對天地父母行孝,也就是尊崇和敬畏天地父母,從而爲“孝”注入了神聖性,使“孝”成爲信仰的一個重要維度。

再看“一個突破”。早期儒家強調仁愛的血緣根據,主張愛有差等;而張載則重視仁愛的宇宙根據,以謀求平等之愛。《西銘》所謂“民胞物與”,與張載在《正蒙》中提出的“愛必兼愛”完全一致。張岱年先生指出,張載的仁愛觀“綜合了孔子的仁與墨子的兼愛”,他所謂“兼愛”是有進步意義的。“民胞物與”和“愛必兼愛”理念,對早期儒學而言真可謂石破天驚,是對傳統仁愛觀的突破。《西銘》把宇宙視作一個大家庭,一切人或物都是這個大家庭的平等成員。張載倡導平等之愛,但並不排斥差等之愛。這兩種不同層次的愛,可爲區分社會公德與個人及家庭私德提供傳統資源。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在其最後著作《人類與大地母親:一部敘事體世界歷史》中,反覆重申人類是“大地母親”的孩子,若不能善待“母親”,面臨的懲罰將是人類的自我毀滅。敬畏自然,是一種境界,也是善待自然的前提。《西銘》的理念與湯因比的告誡一樣,對我們不都極具警醒意義嗎?

品讀經典心得體會 篇4

《歐·亨利短篇小說選》是美國短篇小說大師歐·亨利作品的選集。書中,社會上那些巧取豪奪,坑蒙拐騙,利慾薰心,爾虞我詐的“上流人物”,“得意之徒”們的醜惡行徑,被揭露無遺。通過他們的種種表現,形象逼真,不拘一格地向讀者展現了“禮貌社會”的黑暗與滑稽本質,弱肉強食與天良喪盡的現實,並喻示在金錢萬能,唯利是圖的生存環境中,人性的異化和畸變。

然而在衆多對醜惡人性的描述之中,也不乏許多使人肅然起敬的“小人物”,讓人對荒誕,滑稽的故事漠然一笑之後,感慨萬千。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位感恩節的紳士》這篇文章,它讓我真正領略到了人性的魅力。

故事講了兩位美國紳士--其中一人根本不能稱之爲紳士,他只能說是一個常年受飢餓折磨的窮人。在他們之間有個個性的約定--每年感恩節,窮人便會坐在聯邦廣場噴水池對面人行道旁邊東入口右面的第三條長凳上,等待着老紳士的到來。老紳士來了之後,會帶這位飢腸轆轆的窮人飽餐一頓。這就是他們之間神聖的約定。對老紳士而言,一頓飯錢簡直微不足道,可是,他卻從其中找到了助人的樂趣。而窮人的目的也並不完全是在於那頓豐盛的飯菜,更重要的是能使一位老人如自己所願。

這個傳統延續了九年之久,第十年的感恩節,窮人照慣例走在去約會地點的路上。可出乎意料的事發生了。半路上,窮人被一幢住宅的管家請進了門,並能夠享受一頓豐盛的大餐。原先住宅的主人——兩位老太太,也有一個個性的傳統--在正午把第一個飢餓的路人請進門,讓他大吃大喝,飽餐一頓。飢餓的窮人抵擋不住事物的誘惑,暢開肚子,吃了起來。當他心滿意足地走出住宅時,纔想起了和老紳士的約定。但他還是如約與老紳士碰了面。老紳士將他帶到了一處餐廳,窮人爲了不掃老紳士的興,只能裝作飢餓難奈地狼吞虎嚥起來。儘管窮人那時只剩下挪動身子和呼吸的確力氣了。窮人吃完後,老紳士付了帳,兩人便道了別。

品讀經典心得體會 篇5

人類歷史上,血與火的戰爭屢屢爆發。戰爭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閱讀戰爭題材的作品,能夠了解歷史,能夠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爭的罪惡,能夠看到真善美與假惡醜的兩個極端,能夠看到人類意志力、智能、體能最大限度的表現,從中獲得啓示。

於是,我讀了《蘆花蕩》這篇戰爭故事。文章主要講述了:一個老爺爺護送大菱和二菱去找部隊。途中,大菱被日本鬼子的打傷了,老爺爺很悲痛,他對這兩姐妹深感愧疚。第二天,老爺爺爲大菱去找日本鬼子報仇,他打了勝仗。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明白這個老爺爺是一位有愛國抗日的熱情;有老當益壯的氣概;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過於自尊與自信;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爲。

這篇文章在寫作上也有許多特點,比如動作描述、神態描述、語言描述、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用上這些寫法更加形象的寫出了老爺爺對敵人的痛恨。

在充滿詩請畫意的蘆花蕩裏,一個乾瘦的老爺爺,整天自如的穿梭着,他讓抗日將軍感到歡樂,讓日本鬼子感到膽寒。

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熱血,有仇恨;他愛憎分明,英勇機智,他是一隻勇敢的魚鷹!

看看老爺爺,想想我自己,差距太大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只要遇到一點困難,就會退縮,就會想要放棄。有一次,我去爬山。爬到一半,我不耐煩地說:“到了沒有啊?那麼久。”又走了一會兒,我說:“怎樣那麼遠?不爬了!不爬了!”看了這篇故事後,我感到十分慚愧。有時候,我放學回家,看到一條小狗,雖然很可愛,但我被嚇得心驚肉跳,心裏一點都不安寧,一向“怦怦”地跳着。但《蘆花蕩》裏的老爺爺應對敵人時很自信,並不怕敵人。而我在應對一條小狗都怕得腿腳直哆嗦。假如我就是故事中的老爺爺,當我應對敵人時我會怎樣樣呢?是投降,還是鼓起勇氣跟敵人對抗。讀完這篇文章後,我會毅然決然地跟敵人對抗。

品讀經典心得體會 篇6

在歐·亨利的作品中,我們能夠讀到最真實的生活,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歐·亨利爲美國的短篇小說開創出一個新時代。歐·亨利善於描述美國社會尤其是紐約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會使人“感到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歐·亨利擅長結尾,美國文學界稱之爲“歐·亨利式的結尾”。他善於戲劇性地設計情節,埋下伏筆,勾勒矛盾,最終在結尾處突然讓人物的心理情境發生出人意料的變化,或使主人公命運逆轉,使我們讀者感到一下子豁然開朗起來,既在我們的意料之外,其實又在情理之中,從而造成獨特的藝術魅力。用“含淚的微笑”形容歐亨利的風格是十分恰當的。

歐·亨利幾乎把小說的靈魂全都凝聚在結尾部分,讓讀者一開始就作者的描述中,似乎平淡無奇,可是不知不覺地進入情節,就像進入迷宮一般,直到最終,忽如電光一閃,給我們讀者最終一個驚喜。歐·亨利對此運用得更爲經常,更爲得心應手。在最終關頭揭開了故事中所有設置的懸念,被稱爲“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結局。

描述小人物是歐·亨利的短篇小說最引人矚目的資料,其中包含了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歐·亨利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熟悉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同時也有過切身感受。所以,他同情窮人。在他的筆下,窮人有着純潔完美的心靈,仁慈善良的品格,真摯深沉的感情。可是他們卻命運多坎,弱小可憐,食不果腹,身無居所,往往被社會無情地吞噬。這種不公平的現象得到很好揭露,其中隱含了作者的憤憤不平。歐亨利因爲他本身是一個窮苦的人,所以他的文章主人公大多是一些貧窮的勞動人民,充滿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其中多爲描述一些小人物,描述美國西部牧場,描述那些死要面子,成天做白日夢的小職員,以及一些城市的騙子,和對拜金主義者的嘲諷。

儘管歐亨利對於社會現狀總有不滿,可他也沒有放棄期望,所以,悲慘的故事和人物總會有一個相比較較好的結局,也讓我們深深的體會到微笑裏的辛酸,諷刺裏的悲哀和無可奈何。像《帶傢俱出租的房間》這樣的杯具在歐·亨利的筆下是很少發生的`。然而,意外的結局不能不經常依靠於某種偶然性,而太多的偶然性又不能不與現實產生距,所以“意外結局”一面使歐·亨利的小說顯示得趣味盎然,同時也使它們缺乏深度。

最終一篇《長春藤野》,主人公是瓊西、蘇、貝爾曼。文中作者着力挖掘和讚美小人物的偉大人格和高尚品德,展示他們嚮往人性世界的完美願望。最終一片葉子”的故事,讓我們着實爲瓊西的命運緊張了一番,爲蘇的友誼感嘆了一回,爲貝爾曼的博愛震撼了一次。

品讀經典心得體會 篇7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國學經典名著,名字叫論語,讀完以後,我有了許多的感受。

相信大家對《論語》瞭解的還不是很透徹吧,下面,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論語》這本書吧: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爲主敘事體爲輔,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一共二十卷,11705個漢字,是流傳下來的語錄體的彙編。可謂漢語文章的典範。

其中,我最欣賞的幾句話是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君子思念道德,小人思念鄉土;君子關心法令制度,小人關心恩惠。”

這句話就寫出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之處。君子,時時刻刻都在考慮着自己的道德,自己的修養,而不在乎財富,所以君子爲人正直,品德高尚。而小人時時刻刻都在想念家鄉,說明他們就沒有雄圖大志。君子關心的是國家的法律,在覺得不合適的時候會進諫。而小人則關心的是別人給了他多少好處和恩惠,這樣的人必成不了大器。所以我們一定要往君子的方向發展。

品讀經典心得體會 篇8

“這個故事的結局簡直離譜的出奇!”我說道。不由會心一笑,但卻是帶着澀澀的淚水的苦笑……

在一盞夜燈下,今夜最終拜讀完了《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心中盪漾起層層漣漪,好像平靜的湖面上丟進了塊小石子,輾轉反側,有太多的感想。

或許晚上人的思想總是非常的活躍。

歐·亨利是美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家,與法國的莫泊桑、俄羅斯的契訶夫並稱爲“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

歐·亨利的小說充滿了幽默風趣和詼諧機智。他的語言生動簡練,留有想象的餘地,耐人尋味。同時他小說的結尾顯示了他驚人的獨創性。他先在故事情節發展的過程中透露一些情景作爲鋪墊,埋下伏筆,但對最重要的事卻一向祕而不宣,結尾時峯迴路轉,豁然開朗,出現了意料不及﹑畫龍點睛的結局。

《麥琪的禮物》這篇衆所周知的短篇小說,文中說的是一對平窮的夫婦同時賣掉自己最寶貴的東西,爲對方買了所相配的東西。可殊不知那禮物都不再完美,貴重的錶鏈沒了金錶就喪失了作用,華麗的髮梳沒了頭髮就不明白該用來做什麼,那兩個住在一間公寓裏的笨孩子,極不聰明的爲了對方犧牲他們一家最寶貴的東西,但在所有饋贈禮物的人當中,那兩個人是最聰明的。在一切理解禮物的人當中,像他們這樣的人也是最聰明的。無論在什麼方面,他們都是最聰明的。他們就是麥琪。讀到最終有一點感動,又有點心酸,兩位相愛的人爲對方不惜一切,而貧窮讓他們生活的如此艱辛。可他們卻又如此歡樂。

歐·亨利歌頌着小人物在貧困生存中的完美善良﹑相濡以沫的淳樸品格,儘管不無蒼涼的苦笑;他揭露着那些“社會寵兒”的驕奢淫逸﹑爾虞我詐的卑劣本質,雖然表面上簡便乃至調侃;他怒斥着社會的醜惡黑暗,卻以“鬼臉”戲謔;他讚美着草原上的健美﹑剽悍的生命體現,又暗中不無“逝者如斯”的喟嘆……他的作品無一不讓人在淒涼一笑後,反省深思。

《警察與讚美詩》寫一個流浪漢衣食無着,想去監獄裏捱過這個寒冷的冬天,有意犯法,警察卻不去抓他但當他在教堂外聽到讚美詩,深爲感動,想懺悔過去,改過自新時,警察卻把他當作無業遊民抓進了監獄。主人公的反常心理,跌宕起伏的情節,出乎意料的結局,令人捧腹之餘又辛酸不已。

《警察與讚美詩》的妙處在於它的“合情合理的違背常理”。故事中主人公的很多遭遇卻都不重複,語言生動形象,但在可笑的情節下卻潛藏着一條真理:在資本主義社會裏就是那樣的黑白不分,是非顛倒,荒.唐可笑。

歐·亨利的小說可謂是“在平凡中見神奇”,用它那無窮的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每個讀者的眼球。

品讀經典心得體會 篇9

在到處都瀰漫着銷煙的戰爭年代裏,卻有着一個瀰漫着溫馨之氣的葦塘,就在這密密的葦叢裏,這鏡子般的水面上,上演了一段動人的故事,一段蘆花蕩的故事。

一個平凡卻肩負着運送糧草等重任的撐船老頭兒,在一次運送兩個小女孩到葦塘裏的基地去時,不料被一向看守在那兒的敵人發現了。大女孩大菱掛了花,自尊心強的老頭兒於是許下諾言――必須會狠狠地懲罰敵人。第二天,聰明機智的老頭兒果然利用了鬼子的弱點,巧施妙計,讓日本鬼子見了閻王。

故事雖然簡單,但他的主人公――撐船老頭兒絕對不簡單。他一個人單匹馬同鬼子打交道,如果沒有真本領,是誰也不敢去冒這個險的。這個老頭子就是利用他的平凡,利用鬼子對他不設防,不起疑心,才使鬼子中了他的圈套,罪有應得。

自尊和自信是他的最大特徵,在這樣的年代裏,也是最應具備的特徵。因爲對自己多年來撐船經驗的自信,他冒着生命危險接下了這艱鉅卻關係到部隊成敗的重要任務。因爲自尊,他使鬼子們得到了應有的懲罰。這是一箇中國人扛起抗日衛國大任的體現,就在這片葦塘中,一葉小舟上,一位抗日老英雄奇蹟般地誕生,爲隊伍運送來了救命的糧草,護送來了重要的幹部,一切都在不知不覺中,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只要稍有疏忽,都有可能丟掉性命。可是,一個英雄又怎會畏懼這些呢?

直至此刻,我仍舊忍不住猜測在那個年代,真的有老頭子這樣的人或事存在嗎?我想,不管是作者虛構的也好,聽說的也罷,可是一個時代總會孕育出一個時代的人,在那樣的艱難的抗日的歲月裏,在那樣美麗、恬靜的蘆花蕩中,又怎會少了這羣英雄兒女的身影呢?

品讀經典心得體會 篇10

冰心以自然和諧的筆調描繪生活的一幅幅精彩圖畫,如詩如卷。人情之美、自然之美、母愛之美,多麼清麗、多麼細膩、多麼溫柔,誰又能知曉文字中藏着的祕密——愛的力量。

《繁星·春水》裏有那麼多點點繁星一樣的哲理,微風裏燭光中,這一首首簡短的小詩飽含多少人類之愛啊!散文和小說是冰心表達對生活熱愛和自然之美的途徑,它們哀而不傷、含蓄不露。其中一句令我久久不能忘懷:不論你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情,你母親的心魂,總饒你身旁,保護你撫抱你,使你安安穩穩一天天的過去。寥寥幾句,飽含了多少濃濃的愛,讚頌了這世間最崇高最偉大的愛——無私的母愛。這便是愛的力量。

在“愛”裏有個最無私最偉大的“愛”——母愛。冰心歌頌着母愛使我聯想到一個感人的故事:有一個學習成績不如意的孩子,不能象母親想的那樣一向名列前茅。一次他想體驗當上帝的舒適愜意,便把自己的手機號碼改成上帝的熱線,他假扮上帝從母親的口裏得知:她並沒有因爲自己的兒子學習不上進沒出息而放棄他,也沒有像這孩子想的因爲自己給母親帶來許多麻煩便不要自己了。母親只是期望孩子平安,只是這樣。很快,母親收到了一條信息:請您相信您的兒子不僅僅能平安長大,並且能成爲有出息的孩子。這個孩子他找到了比做上帝更好幾萬倍的事,就是做母親的兒子。

冰心奶奶的詩是茫茫銀河中的點點繁星閃爍着晶瑩光澤;她的散文呢,則是散落在草地上的朵朵小花,幽幽地發出沁人的清香。走進冰心的作品,我感到自然、和諧、清麗縈繞在我身旁。雖然冰心去世了,但她的作品還在,自然之美還在,那崇高的偉大的愛的力量還在!

品讀經典心得體會 篇11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寶葫蘆的祕密》的書,裏面的情節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同時也震撼着我的心靈。

這本書主要講了愛聽故事的主人公王葆做的一個夢,他夢見在一次釣魚中,他得到了一個寶葫蘆,並擁有了”特殊幸福“。但日子一天天過去,他感到這種幸福並不幸福,反而帶來了許多煩惱和不快,使他漸漸失去了爸爸的信任,朋友之間的友誼。當得知他的所有東西都是寶葫蘆給他”偷“過來的時候,他毅然向大家坦白,使寶葫蘆失去了魔力,又一件件地歸還別人的物品的事。

剛開始看到寶葫蘆帶給王葆好吃的,好玩的,我認爲這個寶葫蘆真是個好寶貝。可當看到寶葫蘆編出來的東西給王葆帶來的愁苦之後,我伴着王葆的思想,和情節的發展,悟着金魚的話,想法慢慢發生了轉折。想要什麼就有什麼雖然很好,但失去了勞動的樂趣,僅有自己靠雙手得來的東西,纔會讓你更珍惜,體會到歡樂。王葆也好像明白了:不能不勞而獲!當看到王葆告訴大家真相的時候,我心裏懸着的一塊石頭最終放下了,感到無比的簡便。經過那麼多複雜的情節,和一次次的誘惑,王葆最終理解了做人的真諦,幡然醒悟,我真替他感到高興。

可回想一下,現實生活中的”王葆“數不勝數,他們總想着不勞而獲,盼着天上掉下餡餅。可這些不動腦不動手的懶人,真的能得到他們認爲的所謂的幸福嗎

答案當然不得而知,我曾被如山的作業所壓倒,也以往歷過堅苦困苦也曾幻想過有一個像寶葫蘆這樣的寶貝,幫我完成這一切。可我此刻明白了,生活就想一場美麗的夢,總有夢醒的時候,你如果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想有朋友就有朋友。作業是別人寫的,偉績是別人創造的,錢是別人賺的,沒享過友誼的芬芳,沒受過努力的喜悅。那時的你,就像當時的王葆一樣,會感到生活的無趣,整日生活在撒謊的苦海里。

所以,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僅有你靠着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的東西,纔有它真正的價值。

品讀經典心得體會 篇12

前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叫《寶葫蘆的祕密》,故事講王葆釣到一個神奇的寶葫蘆,能幫他滿足各種願望,甚至不用動嘴,只要想一下,寶葫蘆就能幫他實現。寶葫蘆卻使王葆很苦惱,寶葫蘆變出來的東西是從別人那裏取來的,它還經常給王葆幫倒忙。最終王葆把寶葫蘆變出的東西物歸原主,並發現着只是一個夢。

讀完這本書,我有兩點感受,第一、想象力很重要,作者沒有這樣好的想象力,就寫不出這樣好的文章,兒童文學作家鄭淵潔說過:“十二歲前做好兩件事:一、獲取知識,二、保留想象力。”我認爲第二點更是一個重要的人生道理:想要幫忙別人,首先要明白別人是否需要你幫,否則就會像寶葫蘆給王葆變畫報一樣,給別人惹出許多麻煩。

我以前經常幫別人倒忙,他們總是急急地說:“去去去,這兒沒你事兒。”我明白了以後不能亂幫忙,首先要想一想別人需不需要你。

品讀經典心得體會 篇13

就當生命是顆種子好了,我們沐浴在陽光中,而她蜷縮風雪之間。就當生命是一星火光好了,我們持久美麗,她轉瞬即逝。就當生命是一片原野好了,我們一望無際,她盡止提前。如果你問她是誰?告訴你,她就是安徒生爺爺筆下的——賣火柴的小女孩。

童年似被風雨洗去了。僅有滿腦的回憶了:你記得酸,你記得甜。你那童年的一小點苦被幼稚的心認爲是巨大的。可你還記得媽媽從小對你講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嗎?我們足足有十二個歡樂幸福的年夜,我們足足有十雙手都數不盡的親人關愛。而小女孩,她僅有一個唯一疼愛她的奶奶。可她還是覺得那是最幸福的時光。我們沒有小女孩的苦難:我們生活在陽光下,有許許多多的愛、有說有笑。但我還常常嫌棄母親的嘮叨;常常無條件的要求父親做他做不到的事;我甚至還會吃醋。那只是幼稚的心罷了。

記得她賣火柴的心願嗎?她只想要一點點的溫暖,一根小小的火柴也能讓她感到溫暖,讓她圓滿一個巨大的心願。而我們卻貪得無厭的。她也渴望得到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的東西——食物。我們能夠真實的得到食物,但可憐的小女孩卻只能在幻想中期盼。小女孩和每個孩子一樣,期望能有許多朋友,讓她從寂寞中走出,過正常人的幸福生活。她也想要過許許多多美麗的東西,可她凍得沒法想這些了。小女孩孤零零的,因爲他沒有朋友。而故事中的小男孩卻搶走了小女孩唯一能擁有的鞋子。他沒法應對兇殘的父親。她餓,她想有個幸福的家。她想要,她渴望的一切我們都擁有。我們甚至幻想離開家的庇護,到外面的世界去。當着想法被小女孩所知時,他該多麼失落啊!星星垂着,小女孩在火光中看見他的奶奶了,最疼愛她的奶奶。小女孩在一個大年夜,在一個不平凡的幸福下走向了幸福。這也許是對小女孩最好的解脫,也是最好的結局了吧……

如果小女孩所處的“家”真的是所謂的“家”,那我們的“家”何不是天堂?所以,請珍惜我們完美的當下吧!因爲小女孩最大的心願只可是是我們自己的細心願罷了!

品讀經典心得體會 篇14

今天看完《史記刺客列傳》,有一個故事讓我很難理解和不解,那就是——荊軻刺秦,畫面差到現在。

先給大家講這個故事:一個叫荊軻的衛國人,喜歡讀書,喜歡擊劍。這期間,秦國攻打趙國,趙國獲勝後,會攻打燕國。燕丹王子急於找到一個熟練的刺客來殺死秦始皇。後來,他認識了荊軻。荊軻說可以幫他殺秦始皇,但是需要一個助手。丹王子幫助他找到了13歲時殺人的阿沁舞陽。荊軻想出了這樣一個辦法:他和燕國大將樊於期抱頭,因爲他是秦王的敵人。秦武陽跟在他後面,手裏拿着一張燕國地圖,地圖裏藏着一把匕首,等着有機會通過拜訪秦王來行刺。荊軻按照計劃進行,但是因爲秦王的狡猾,荊軻沒能刺中秦王,悲慘的被秦王刺死。

我很納悶,荊軻和燕丹王子爲什麼會想出這麼蠢的主意?真是愚蠢,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不看天時地利人和,不管成功係數大不大,就輕舉妄動,結果肯定是失敗,白白送閻將軍一命太不划算了。此外,刺殺的失敗使秦王加速了滅燕的步伐。我真的想不通。沒有別的出路嗎?也許有範羽將軍在身邊,與其他國家聯手,你仍然可以避免燕國的滅亡。我當然佩服他們的勇氣,但光有勇氣還不夠,還要有智謀。

所以,永遠不要在時機不成熟的時候行動,等到時機成熟再見機行事,否則下場會很慘。而且,在你決定做一件事之前,如果你想知道你是否確定你成功的機會,你不能失去你的妻子和你的士兵!

品讀經典心得體會 篇15

讀了《小學生冰心讀本》後,令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冰心的著作和她的詩選集,從字裏行間感受到同情與溫暖,但更多的是愛。

我從內心裏感受到冰心是一位我麼有愛的作者呀!她不僅愛自已的母親,還愛自己的孩子與小讀者,更愛大海。如果社會上多些像冰心奶奶這麼有愛心的人,那麼生活就變得更加美好,社會變得更加和諧。

所以,我要向冰心奶奶學習。

我敬佩冰心奶奶樂於助人的品質,敬佩她誠實的品格,敬佩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但讓我最敬佩的是冰心奶奶那富有愛心的人格。讀到這裏,我突然想到了歐陽志紅。她有着一顆有愛的心,常常幫助別人,把溫暖都散發給需要幫助的人。因此,我要把這些美好的精神弘揚下去。

冰心奶奶曾經說過一句話:“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我終於明白了:愛是多麼重要啊!

品讀經典心得體會 篇16

寒假期間看了《史記》這本書,感觸很深。

這本書的作者是司馬遷。它講述了從春秋戰國時期到劉邦建立漢朝時期社會的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的變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田忌的故事孫臏讓田忌用自己的劣馬對齊王的優馬輸掉第一局,然後讓田忌用自己的優馬對齊王的中馬贏下第二局,最後用中馬對齊王的劣馬贏下第三局。 田忌2-1拿下齊王。對於同一匹馬,只要改變馬的順序,就能化敗爲勝。由此可見孫臏的聰明和機智。還有回趙的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趙王得到一塊和氏璧,秦王說要用十五座城換這塊和氏璧。趙王擔心被騙,於是派了一個足智多謀的藺相如去秦國與崔賀談判。當他到達秦國時,藺相如知道秦王正在用城市交換和氏璧,冒着生命危險,把他騙到自己手裏,偷偷把他送回了趙。從這個故事中,我也感受到了藺相如的機智、勇敢、顧全大局、臨危不懼。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瞭解了2000多年前我們國家的歷史和文化,這增加了我的智慧。我也被司馬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苦心寫《史記》這本書的精神所感動。

品讀經典心得體會 篇17

今年夏天在,我讀了一本叫《史記》的書。

103010是西漢武帝時期的“史聖”司馬遷的作品,記載了從三皇五帝到漢武帝時期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歷史,是“二十四史”之首。

我非常敬佩司馬。

遷在史書著作上的創新方式,“二十四史”中大多是使用編年體。以時間順序寫歷史,而《史記》以人物傳記爲主,並吸收了編年、紀事等體裁的長處,創造了歷史書籍的紀傳體的新體裁。其它史書記載的歷史都很短,就是的《資治通鑑》,也只是記載了從戰國至五代十國的一千多年的歷史。而《史記》卻記載了三千多年的中國歷史,是“二十四史”中記載年代最長的史書。

我更佩服司馬遷那種絕不違背真理的不屈精神。司馬遷雖然是朝廷的史官,但在《史記》中卻並不體現統治者漢武帝的意志,司馬遷寫《史記》秉筆直書,他的文章公正,史實可靠,不空講好話,不隱瞞壞事。在某些方面,敢於批評朝廷,這是封建統治者所不能允許的。他在《史記》中直言不諱地記載了漢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計祈求不死之藥的荒謬行爲,惹惱了漢武帝。而當時正好發生了李陵兵敗投降事件,李陵攻打匈奴戰敗被俘,司馬遷替李陵說了幾句解釋的話,觸怒了漢武帝,便把他投下監獄處以宮刑。宮刑既殘酷地摧殘人體和精神,也極大地侮辱人格。司馬遷當然不願意忍受這樣的刑罰,悲痛欲絕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殺。可後來他想到,人總有一死,但“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的輕重意義是不同的,他覺得自己如果就這樣自殺,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無價值的,他毅然選擇了宮刑。他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記》寫完,正因爲還沒有完成《史記》,他才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最終完成了《史記》。

《史記》中,我最感興趣的是《秦始皇本紀》。我覺得秦始皇做出的貢獻是統一了中國,統一了文字、貨幣等,爲中華文明的強盛打下了基礎。但他也非常殘暴,焚書坑儒、廢黜百家,修皇陵,活埋了上萬人,是個殘虐的暴君,因此秦朝才短短十五年便滅亡了。

《史記》這本書是司馬遷在巨大恥辱下寫成的史書。讓我明白了許多治國的道理,治國不能太殘暴,但也不能偷懶放鬆。我要讀更多的好書,學習更多的知識,開創一個繁榮、富強的新時代。

品讀經典心得體會 篇18

今天,我讀了冰心奶奶寫的《小桔燈》這篇文章,感觸極深。這篇文章反映了1945年抗日戰爭期間,革命者在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下艱難的處境和對光明的渴望,讚揚了他們堅強、勇敢、樂觀的精神。文中描寫的中心人物是一個地下黨員的女兒。當時國民黨反動派殘酷地逮捕、屠殺地下黨員,白色恐怖籠罩着重慶上空。

這女孩的父親是位地下黨員,因爲黨組織遭到破壞而離開了家,母親也因受到追蹤的特務毆打而吐血。然而這位小姑娘卻不像一般的孩子那樣驚慌失措,而是能夠幫助大人做事。這對於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來說是多麼不容易啊!當我讀到小姑娘獨自一人上山到鄉公所樓上打電話給媽媽請大夫,遇到作者後又平靜地回答作者的問題時,我感到她是那麼勇敢、那麼鎮定。正因爲她相信總有一天革命會勝利,總有一天父親會回來。到那時,人民羣衆就可以翻身做主人了。所以,她纔有這種勇氣,有這種膽量!後來,作者到了小姑娘家,看見了一個微微冒着熱氣的小砂鍋,便問她鍋裏是什麼!。小姑娘居然說這是她和母親的年夜飯:紅薯稀飯!讀到這兒,我震驚了。我度過了十個大年夜,卻從未在年夜時只吃紅薯稀飯,就算在平時也沒有哪!在我的印象中,年夜飯從來都是吃不完的美味佳餚、看不盡的煙花爆竹。女孩卻只有紅薯稀飯,可見她是多麼的貧苦。但她對生活毫不放棄。

這樣的樂觀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最後,小姑娘爲作者做了一盞小桔燈。這盞小桔燈發出的光不算亮,卻象徵着革命事業必勝!我們今天的幸福只有來之不易,有什麼理由不努力爲祖國的繁榮而學習呢?

品讀經典心得體會 篇19

她是一個女子,優雅,高貴,娉婷,溫和,再多的修飾詞也無法形容完這個幾近完完美的人兒。她像一杯淡雅的清茶,那素淨的芬芳在每個人心中久久地縈繞,無法散去。

她是一個文人,持着一手清新的筆觸,徜徉於文字之中,如此得自如。“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焰中交舞着變。”

她是一個天使,帶着超凡脫俗的美麗與智慧降臨於凡世。她是如此幸運,在那個戰亂的年代,過着安定的生活;她是如此幸福,徐志摩對她愛得那樣熾熱,於是有了那場轟轟烈烈的康橋之戀,樑思成對她愛得那樣真實,是她不可或缺的事業伴侶和靈感的源泉,金嶽霖對她愛得那樣忠心,用大半生的時間“逐林而居”,將單戀與懷念持續終生。

她就是林徽因——用一生詮釋了傳奇的多情女子。

默默地讀着這本書,眼前浮現出了一幅唯美的畫面:人間四月天,一位清新脫俗的美麗女子撐着油紙傘,如同不食人間煙火的精靈,飄逸不入凡塵,帶着一份恬靜走過煙雨濛濛的江

南雨巷……是的,她就是這樣一個女子,有着讓人喜愛的容貌,有着讓人傾心的浪漫,有着讓人着迷的風韻。也許,作爲她本人,也爲自己癡迷。

林徽因雖然是那麼完美,但也無法避免塵俗中的悲哀。她與徐志摩的愛情終究是無果,決然的背影是她對此最好的答覆。還沒來得及說珍重,便已轉身離去。她真的不在乎麼?“那天一切都不存留,比一閃光,一息風更少,痕跡,你也要忘掉我了,曾經在這個世界裏活過。”這便是她的回答。沒有人懂得她的悲傷,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雪化後哪怕鵝黃,你像;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水光浮動着你夢期待中的白蓮。”林徽因,你是人間四月天…

品讀經典心得體會 篇20

這幾天讀了《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這個故事是講述小學生王葆,是一個天真活潑、富於幻想的少年。當他在學習上碰到困難的時候,或在課餘生活中遇到不順利的時候,就幻想有一個神奇的寶貝來幫他簡便地實現目標。一天,王葆在釣魚時偶遇傳說中能實現任何願望的寶葫蘆,他想要什麼寶葫蘆都能信手拈來。寶葫蘆幫王葆釣到魚、做成高級的模型、完成回家作業,真是要什麼有什麼,想什麼就成什麼。寶葫蘆又能變成各種形狀,想坐飛機的話,它就能立刻變成葫蘆飛機帶着王葆翱翔天際。王葆大喜過望,有了這個寶葫蘆後,他在學校的表現是突飛猛進,讓同學們大爲驚詫。寶葫蘆更幫忙他在泳池中大顯神威,輕易獲得了參加校隊的機會。生活彷彿變得那麼完美……可是,王葆逐漸發現寶葫蘆原先不分青紅皁白,只懂盲目服從,所以屢令王葆哭笑不得。之後,王葆發現這些東西都是寶葫蘆偷來的,王葆氣急敗壞,把寶葫蘆扔了。告別了寶葫蘆,王葆依靠自己的勤奮練習,最終在游泳比賽中獲得了冠軍。

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勞動來取得,珍惜勞動成果,這樣纔有意義。所有的成功都是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所爭取的。老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想這就是這本書要告訴孩子,應當做愛勞動、愛學習、不偷懶、不說謊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