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文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文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2W 次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學的心得體會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文學的心得體會範文1

爲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特長髮展,本學期我們九年級語文加強了第二課堂工作力度。內容的選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手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合作創新精神,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們從管理入手,抓好活動落實,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組織活動。現將一學期的活動情況小結如下:

活動目標:

通過開展:手抄報、開展通過“讀名著”活動、、“生活中的語文”實踐活動、現場作文、古詩詞默寫、開展改錯別字等活動調節學生的學習生活,鞏固語文課堂知識,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訓練對語文學科技能的綜合運用,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角度,提高學生參與第二課堂學習模式的積極性,以營造充滿活力而又團結向上的班風和學風。活動形式與內容:第二課堂活動主要以九年級年級組活動爲主要形式。由語文教師組織開展活動,初三學生全體參加。

本學期的第二課活動內容:

1、小說就像一部部生活的教科書,可以陶冶性情,淨化靈魂。我們在初三組織《走進小說天地》手抄報活動。生動的故事,鮮活的人物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2、爲了增強學生的古詩文素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鍛鍊學生記憶能力,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對古典文學的感悟能力,我們舉行了古詩文背默比賽。

3、爲了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提高他們的文化藝術素養,陶冶思想情操,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名著的興趣和能力,我們在九年級舉行名著知識競賽活動。

4、三年時光已悄悄過去,相聚猶在昨天,分別即在眼前。《歲月如歌》綜合性讓學生共同回憶那難以忘懷的歲月。

5、“生活中的語文”實踐活動:4月份以手抄報形式開展,每班上交5優秀作品。

6、現場作文競賽:5月份,每班選出10名同學參加,評出優秀獎勵。

7、改錯別字大賽:6月份,各班先在班級舉行預賽,選出優秀生以分數高低進行評比。

通過本學期綜合性活動,讓每位學生在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綜合實踐能力方面都有一個大的提高,並在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發展。

文學的心得體會範文2

今天我們暑期“三下鄉”活動來到了臥龍廣場,繼續我們的傳承漢字文化經典的活動。但是如果讓更多的參加我們這個活動是一個難題,所以肖老師和熊老師立馬做出一個調整,利用遊戲來讓很多的參與進來。這不僅引起我們興趣,我們肯定這個方式就能夠讓更多的人蔘與進來。

我在班裏擔任班長一職,所以對策劃這一項能力瞭解比較少,但是通過這次活動,我瞭解了許多,特別是爲什麼用遊戲來做活動,參與的人會更多點。

衆所周知,活動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方式。兒童在活動中成長,從活動中學會交流和交換信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活動教學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我們學習的目的就是爲了更好的運用它,使之爲我們服務。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讓孩子們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遊戲理所當然的成爲活動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單一的爲了遊戲而遊戲,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要與教材內容緊密相連。

首先,遊戲教學要有實效性,在課堂教學中採用遊戲活動的目的是輔助教學,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遊戲結束時,必須體現這一效果,達到設計的初衷。教師在設計遊戲時,要充分考慮其趣味性、競爭性並且要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繫。在教學中游戲的趣味性並不是僅僅用於調節課堂氣氛,讓孩子動一動、玩一玩,它的根本目的在於讓孩子把掌握的語言知識用於交際活動中,形成一定的語言技能。因此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遊戲,使遊戲的設計爲語言知識的學習與運用服務。例如,在講授 what do you do?這一課時,可採用“搶凳子”這一遊戲,既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樂趣,又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能很好的運用所學句型 what do you do?其次,遊戲要有實踐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遊戲的規則要有激勵性、可控性和遊戲的過程要重視參與性和合作性。孩子的成就感是推動孩子努力取得成就的原動力。組織開展教學遊戲是爲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因此爲了能使遊戲活動收到實效,遊戲規則要明確。教師在遊戲開始前一定要把遊戲的規則、要求,包括獎罰細則介紹清楚,使孩子在明確遊戲規則情況下,主動踊躍地參與遊戲活動。遊戲的目的是爲了更好的教學。另外,教師所設定的遊戲規則要有激勵性和可控性。因此在遊戲的進行中,要避免有些孩子一心想着能猜對,左思右想浪費課堂教學時間,教師就要對這類猜一猜的遊戲確定範圍。在規定的時間內,誰猜得越快、誰的得分就越高。有了這樣的規定,就會加快遊戲活動的節奏,使語言的實踐活動頻率得到提高。因爲組織這類遊戲的目的不是讓孩子猜不中,而是要讓他們在猜一猜的學習活動中積極地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發展聽、說技巧,同時在活動中享受成功的樂趣。遊戲作爲教學的`一種手段,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能體現孩子全員的參與性和合作性。要儘可能多的孩子參與,充分份體現以孩子爲本的教育理念。這樣也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精神。讓他們體會成功的樂趣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所以今天下午一開始,參與遊戲的小夥伴是很多的。並且立馬和成人組形成攻勢。隨着主持口令一下,兒童組在75秒內,把十組成語錯別字找到,並改正過來,贏得了最後的比賽。

今天的比賽是次要的,重要的小夥伴和哥哥姐姐能夠認真參與這個活動中,這足以證明,我們年輕人,並沒有完全依賴高科技,他們能夠走出來,認識我們漢字文化的重要性!

文學的心得體會範文3

通過學習《新課標》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小學語文,首先姓“語”,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其次,小學語文姓“小”,是兒童的語文教育,是兒童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爲主的教育。我們的語文課應上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體現“語文味”

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蘊味,包括語文、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蘊味,也即是語文美。所以,語文課就要應有濃厚的語文味。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覆涵詠體味。給學生創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覆涵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圍繞“語文本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讚賞,併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體現兒童味

小學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通過文本向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起至終、自覺自願地成爲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願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爲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要在語文課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現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 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上齣兒童味來。

三、體現個人味

語文課的語文味,一般是說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後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審美風貌表現爲真(真實可信)、誠(誠摯深沉)、新(新穎獨特)。這種審美風貌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併爲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着學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說:上課如作文。可見“課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裏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因爲即使他們的年齡、學歷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氣質、感情、特長等總是千差萬別的。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個人味呢?第一、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時也要研究學生,熟悉學生。

第二、突現優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即突出“人無我有”,在語文課上顯出與衆不同的個性。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裏,“有滋有味”的語文課,應能讓聽者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篇3:語文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今天夏老師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我從夏老師透徹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課程標準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以: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啓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爲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我認爲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爲,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纔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文學的心得體會範文4

20xx年11月9到14日,我非常榮幸的在徐州市銅山區教師進修學校的安排下,參加了省市合作項目“提升‘閱讀教學品質’培訓班”。非常感謝領導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使我這樣一個“教學新人”走近名師,讓我聆聽名師的教誨,一睹名師的風彩。幾天的聽課觀摩下來,讓我收穫頗多。

聽了開幕式上領導的講話,我切身的體會到了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善於學習、勇於實踐、勤于思考,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發展的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虛心向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改進。

從魏本亞教授《小學閱讀教學新思考》的報告中,使我對語文教學有了很多新的認識和思考。魏教授分析了目前閱讀範式存在的一些誤區,如以作者爲中心的閱讀範式、以作品爲中心的閱讀範式、以讀者爲中心的閱讀範式。魏教授指出,閱讀應是“三位一體”,作者、作品、讀者三者應統一。同時魏教授向我們詮釋了語文課程的概念,它是一門應用語言文學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魏教授還告訴我們,教學應有“懷疑”精神,語文教學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作爲一名語文教學的新人,我有很多迫切想解決的問題,什麼是閱讀教學,怎樣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閱讀教學的落腳點又在何處,魏教授都爲我們做了明確的解答。

滕衍平老師的講座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滕老師的語言深入淺出,緊密聯繫實際,有很強的實用性,能夠使我比較好的去嘗試運用。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結合滕老師所講,把握好讀書的機會、積累更多實踐經驗,使自己能夠貼近滕老師的教學理論和觀點中去。

培訓第三天的觀摩課同樣使我有很大感觸。黃興安和程言峯兩位老師都用自己的實踐和學習積澱爲我們展示了紮實的教學功底,使我深感佩服。很快,我也要講程言峯老師所講的'《每逢佳節倍思親》這一課,聽完程老師的課,我便暗自想象,如果是我,會怎樣來上這節課,如果把程老師的教案原封不動的給我用,我能不能上得像程老師那樣生動、自如。

隨後兩天的分區實踐中,我又聽了六位老師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閱讀課。這些老師的課都很“家常”,但是這每一堂“家常課”都孕育了他們的諸多付出與努力。看着老師們自然的教學態度、嫺熟的教學技巧、深厚的教學功底、先進的教學理念,使我覺得自身需要學習補充的太多太多,距離成爲一位“優秀教師”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幾天的培訓轉眼間就過去了,使我意猶未盡。我在想象若干年後,自己站在這樣的講臺上會是什麼樣子,或許比現在有了比較紮實的教學功底,或許有了點自己的教學風格當然,這需要我不斷努力並且爲之奮鬥。

很感謝這些天爲這次培訓付出的每一位老師。不知道下次學習的機會離今天有多遠,我會抓住更多的學習、交流機會,使自身不斷得到提高,真正實現一位優秀教師的價值所在!

文學的心得體會範文5

爲借鑑奎文、壽光、昌邑、濰城等市區“區域性推進主題學習實驗”的經驗,市教科院5月26—28日在xx賓館召開“主題學習”研討會議。通過這三天的學習,使我收穫頗深,讓我對語文學科的教學過程有了新的理解。

傳統的語文課,老師在講臺上侃侃而談,學生在下邊昏昏欲睡,是我們老師講得不好嗎?不是,而是學生能夠參與的活動太少了。他們覺得自己無所事事。一節課下來,老師很累,而學生卻學到了很少的知識。通過這三天的聽課我發現,那幾位授課老師的共同點是:他們都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去主動地參與,例如,老師安排了小組過關的環節,如果老師一個個地去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太浪費時間和精力,但如果放手給學生,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我發現這幾位老師的課堂容量都特別大。如濰城區實驗小學趙xx老師執教的主題學習單元,用一節課的時間,學完了本單元的四篇文章,改變了一個單元約用兩週時間的教學模式。雖然學習的速度很快,但學生掌握的卻不錯。大大提高了自己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學生的主動性都很高。

課堂形式多樣。學生學完一個單元的內容之後,有一個彙報學習的環節。學生的彙報形式多樣,有的小組以朗讀課文的形式彙報,有的小組以詩歌的形式彙報,還有的小組排成了小話劇的形式……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特別高,把自己所學的知識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展現出來。

語言積累多了。幾乎每一堂課上,老師們都安排了背誦優美句段的環節,儘管由於時間有限,孩子們還只背過了一兩句或者一兩段,但是相信這些經過背誦的語言,一定會成爲孩子們大腦中的積極語言,而且,孩子們有了這種背誦積累語言的意識和訓練,真的會受益終生。

雖然只是短短的三天的學習,但是我的收穫卻是很大,相信對我以後的語文教學會大有用處的。我打算將自己這幾天的所學應用到我的教學過程中,相信學生們的語文水平一定會大有提高的。

文學的心得體會範文6

20xx年xx月xx至xx日,我有幸參加了“學課標、通教材教師全員培訓” xx區的薄老師對課標的精彩解讀,讓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下面談談我膚淺的理解: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人研究。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說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語文課程標準》還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閱讀教學的教學建議部分,又作了這樣說明:“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徹底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實施開放性教學,倡導個性化的閱讀思考,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上學期,我們有幸參加“少教多學靈動課堂”活動,聆聽了兩位老師頗有質量的課,感受頗深。下面我將結合活動中所聽的幾節課,結合這次的培訓活動來談談我的粗淺認識。

1、倡導學生個性化的學習。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爲知識的創造者。”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時,才能把自己的`幹勁和聰明才智充分地發揮出來。小學階段的少年兒童,自尊心日益增強,他們喜歡受人尊重,渴望獲得人們的信任;進入高年級後,更是什麼都想自己獨立地試一試,幹一幹,這時正是他們的個性與創造力萌發和發展的好時機。

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如果你多問問學生的意見,多采取他們提出的建議,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崔老師在教學《白鵝》一課時,抓住漫畫特點進行教學,讓學生找中心句把書讀薄,還有他紮實的字詞教學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講得生動有趣,學生配合默契。

2、珍視學生個性化的表達。

語文教學要關注人的自然發展,生命的健康成長,承認個體差異,重視情感的薰陶感染,尊重個體的獨特體驗。每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會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現象,呈現出千差萬別、色彩斑斕的審美情趣,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千萬不可刻意追求“標準答案”,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如李老師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圍繞重點詞“不可估量”進行教學,一堂課以讀代講,注重學生讀的層次性和循序漸進,而且注意了教學資源的整合。學生在品讀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思維得到了發展,語言表達能力也有了提高。

通過培訓,我還明白了語文課文爲教學提供了進行語言實踐活動的具體情境,閱讀課文也是語文的實踐活動,然而語文實踐活動不僅僅是閱讀,藉助課文內容和情境設計各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說一說、寫一寫,這樣的實踐活動對學生掌握語文工具來說,顯得更加重要。語文課主要應該由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構成。要讓學生通過聽聽、讀讀、背背,動嘴說說,動筆寫寫,在多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課文中規範的語言,通過模仿或創造性地運用課文中的語言或表達方法,提高表達運用的能力。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真正體現我手寫我心。“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從學生的生活出發,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言發展規律。寫作課程的設計,寫作教學的過程,都要從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關注寫作過程的愉快,讓他”願意“”高興“”能夠“”容易“進行書面表達。就如專家說的那樣,給孩子一百分的作文那又如何?只要孩子願意學、樂學,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今後,我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之間的內在聯繫。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啓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通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踊躍發言,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在實踐工作中,應不斷總結反思,經常撰寫教學日記、教學案例、教育隨筆、教學心得等;並和同事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積極探討,總結經驗,積極推廣。

時代賦予我們的是機遇、是挑戰。我們要不斷學習,積極進取,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始終以學生爲主體,尊重學生個體的獨特體驗。讓我們把40分鐘上得有活力,上得精彩,上得更有價值,讓語文課堂真正成爲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樂園。“構建靈動課堂實現教學增值”——這是我們一線語文教師的最終目標。讓我們攜起手來,使語文課堂凸現生命的靈動,煥發生命的活力,展示生個性的飛揚。

文學的心得體會範文7

魏晉南北朝期間,文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文學的自覺和文學創作的個性化,在這些變化中是最有意義的,正是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其他的變化和發展。這期間宮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宮廷爲中心形成文學集團。

詩歌是所有這些文體裏的重點,這主要是由於詩歌在我國古代發源的比較早,各時期都出現了頗有成就的詩歌作品。所以我在自學中首先把握了這個重點。在這個基礎上融會貫通,進行上下跨千年的把握和運用。如果沒有重點的知識做基礎,是不可能有線和麪的知識網的。這就是文學的點滴積累和史學的縱橫聯繫相結合。對各個文學流派的'把握,是文學史的學習重點之一。魏晉南北朝的陶淵明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有四分之一的是田園詩,這些詩表現了田園生活,抒發了他複雜的思想感情,讀他的詩鎮可謂是種享受,他把我們都帶到那些美麗的迷人的田園中去體會當中的樂趣。

各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流派和作品,要求掌握它們的特點和文學成就。如唐代是我國古代詩歌的頂峯,出現了衆多的詩歌分段和流派。就分段來講,可以分爲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以及各個分段之間的過度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特點,這些特點之間有的是有相關性的,比如盛唐和中唐之間有一個大曆詩壇的過渡階段,它就既會有盛唐的餘韻,也會有戰亂過後的那種孤獨寂寞情懷,有的是沒有什麼明顯的聯繫的。再次,掌握各個時期的主流文學。如上古時代的神話和歌謠、先秦的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漢代的史傳散文和辭賦、魏晉詩歌、南北朝樂府和文學批評、唐詩和散文、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等。對主流文學的演變發展要有一個總的印象,然後對各個主流裏面的主要作家作品進行重點掌握。

學習古代文學史,必須學習古人的作品。這些作品是古代的,它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於和其它事物的互相聯繫之中。這樣,就得注意文學和政治經濟、哲學宗教、科學藝術的關係,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如果不弄清楚八世紀中國唐代的社會政治經濟情況和宗教藝術,就很難認識杜甫詩歌描畫現實的深刻性。“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是空話,而是生活真實。要讀《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不瞭解當時藝壇狀況,大概只能停留在似懂非懂的階段。同樣,不熟悉中唐歷史社會,對韓愈的《原道》《師說》的理解就不能透徹。文學作品不僅是客觀的反映社會生活,如果作品揭露了社會生活中的不合理現象,引起人們對現實不滿,從而起來要求改變不合理的社會,使之合理,改造社會生活。文學作品在一定的歷史環境中產生,其內容反映了各種各樣的歷史社會現象;要能比較深入地瞭解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必須熟悉歷史。像杜甫、白居易、陸游、辛棄疾那些偉大詩人的許多作品,與當時國家大事緊密相關,閱讀時尤非熟悉歷史不可。閱讀文學作品時,對它們產生的歷史背景,在腦中就浮現出具體的印象。多讀歷史,特別像《史記》、《漢書》、《後漢書》等,不但可以豐富歷史知識,而且對培養古文閱讀能力也有很大幫助。多讀些古文,多讀些古代歷史和其它有關文獻,主要是爲了懂得這些材料。通過這個學期的學習,我懂得了古人作品和古人的爲人做事,更多的領會作品中體會做人的道理,我相信,在此後的時間裏面我會不斷的完善自己的不足,讓自己成長,讓自己進步,同時也感謝“丁博”這一個學期對我的教導,並且也很佩服你的文學功底和背誦古典詩詞的能力。也真心覺得你並非浪得虛名。我一

文學的心得體會範文8

以下是關於學習兒童文學的心得體會,我們一起了解兒童文學,走進兒童文學,讓我們帶着兒童文學中的赤子之心,和孩子們一起擁有美好純粹的童年,讓每一位孩子都愛上讀書。

“行走在生活裏,要到文學中坐坐。”

一天的培訓充實而幸福,在大家的帶領下我的思維遨遊在兒童文學之中,思想飛到課堂,飛到故鄉,感受着每一位領讀者的赤子之心。

一、因爲教育

朱永新老師在闡述自己爲什麼喜歡兒童文學時說到,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爲教育。因爲教育,閱讀兒童文學,因爲家長的喜歡和關注,朱老師微博上的“童書過眼錄”注重推薦好書。

我們是教育者,作爲小學老師,我們是否注重閱讀對我們的學生們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今天的閱讀課上,周老師帶着學生一起讀梅子涵老師的《綠光芒》,帶領孩子們一起感受另一種春天,在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孩子們敞開心扉,把文學與生活聯繫到一起來袒露心聲,課程結束時周老師把《綠光芒》和《迎面駛過》兩本書送給了孩子們,讓整本書貫穿了學生的課上和課下,遇見這樣的帶領閱讀的老師,何其有幸。

朱永新老師說,喜歡兒童文學也是在彌補自身兒童時期的閱讀遺憾。我見到過孩子們渴望閱讀的神情,也很欣喜於和孩子們一起的閱讀。在和孩子們一起閱讀的過程中,乾淨純粹的兒童文學是最主要的,作爲小學教師,我們要用兒童文學帶着孩子自由徜徉。

二、故鄉與童年

故鄉既童年,童年是心靈中的故鄉。

在高中時期課本上有魯迅先生的《故鄉》一文,當時十分喜歡,想在想來,大概是那文中有作者的故鄉,故鄉中也帶有他的童年,而我在閱讀時也會找到自己故鄉和童年的片段。

梅子涵老師說,文學可以讓人想起忘記的東西,在今天的'閱讀課上我們也看到了梅老師的童年,看到了他在那個春天去想看的人身邊坐坐,看到了他在外婆、姑媽照顧下一起度過的童年。

童年是要邊回憶邊記錄的,兒童文學不只是寫給孩子們看的作品,兒童文學的作者是成年人,他這樣的小說纔有活力。而且小說本事就是測量過程,把一件事及相關內容敘述出來,距離的難度障礙越多,小說的情節越生動,最重要的是要有個創造性的故事,超乎他人想像。

小說靠語言測量,由此可見優美細緻的語言對文章的重要性。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抓細節,可以說小說的成分的關鍵是細節,它就同一個小數點看似無關緊要,但如果把它放在數字中,它可以改變一個是數字的命運。小說的人物帶着故事走,主要刻畫的是一個人的品質,然後爲着人寫事,細節就是人和事連結,通過一個人的細節引出事例或由一個事例的某個細節推出麼還需要寫什麼纔會成功呢?我們寫人的品質不要直接用詞誇讚,要寫事例,由事實證實以後纔會有深度,有厚度,多疑,通過幕後的東西引出表面,才光輝不顯空洞。除了上述,還要把握一個原則:有意義。任何事情都是因爲有意義才值得去做,試問一個沒有意義的事例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嗎?

寫作要新穎,深刻,要讓別人感動,我想這應該就是寫作成功吧。文學靠閱讀,學習。生活及方方面面的積累,所以我們要留心觀察,處處體會。還是那句話:興趣+積累+創造=寫作祕訣。

文學的心得體會範文9

小學的六年時間裏,語文、數學和英語都是主科,但是,我覺得語文最有魅力,也許我對它學得並不是很好,但它的確給予我很多,我的生活是離不開語文的。

學習語文令我有了生存的能力。我們的`母語是中文,也就是我們學習的語文。生活在中國,必須學會中文,如果你是一個不認識文字的文盲,在現今社會是難以生活的。假如你買一樣東西回來,不會用,可又不認識文字,那就看不懂說明書了;你出外吃飯,不會看菜譜,那就不用吃了;想知道外面的世界發生什麼事,打開報紙也看不明白,對外面的事情一無所知;到外面辦個事,人家叫你籤個名字,你只能說:不好意思,我不會寫字——那太沒面子了。這些比喻雖然有點誇張,但是,說不通,寫不了,那真是不堪設想,所以學習語文十分重要,是我們賴以生存的能力。

語文使我學會交流。從學習認識一個字,會看一段話,看一篇文章,可以看一本書和一張報紙,我們通過學習語文讓我有了閱讀能力,它讓我瞭解了世界,欣賞了別人的文學,瞭解了別人的思想。同時,從會寫一個字,寫一段話,到現在我能寫一編文章,以後長大了甚至可以寫一本書。這就是語文賦予我的寫作能力,它讓我可以向他人表達我的思想、觀點,讓我好的、新的想法得到更多人贊同。閱讀和寫作就是交流的過程,它們是相輔相承的,只有多閱讀,學習別人的優點,才能寫得更好,寫得好才能向世界表達自己好的相法,這樣,周而復始,世界就進步了。

語文和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充滿魅力,還教會了我很多很多。

文學的心得體會範文10

參加了公司20xx年第一期道德教室既雲南省“五一勞動獎章”得到者李豔麗的先進古蹟宣講會。在在廣大職工中引起了強烈回聲,極大地激發了職工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高潮。她學習技巧、進步業務的鑽研和過細的淨勝、甘於奉獻的優秀品質影響着公司的每一名職工,她固然身處平凡的崗位,卻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作爲公司求生存保成長癥結一年的精彩代表,她爲公司的扶植、治理與成長做出了突出供獻,我們應該以身邊的優秀者爲模範,向優秀者學習,向優秀者致敬!

作爲一名根基治理人員,我更應該學習他們善於學習、嚴於律己的職業操守;學習他們求真務實、開發立異的'朝上提高精神;學習他們默默無聞、樂於奉獻的寶貴品質;學習他們恬澹名利、不計得失的寬闊胸懷;學習他們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精一行,不管在哪個崗位上,都能忠於職守,盡職盡責,不辱使命,認真完成每一項工作。

通過學習他們的精神和品質,我深受衝動,加倍激發了幹好工作的信心和決心,爲此,首先,我將賡續增強學習,進步素質,做到認真履行,恪盡職守;其次,嚴格執行制度,規範治理;第三,務求實效,開發立異;第四,嚴於律己,耿介奉公。

文學的心得體會範文11

20xx年12月9號我有幸參加了在青州舉辦的濰坊市小學語文主題學習現場觀摩研討會,在會議的兩天時間裏,我認真聽取了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經驗介紹,學校經驗報告,專家李家棟的報告,以及六位優秀老師的閱讀教學觀摩課、寫字教學觀摩課、主題學習詩歌誦讀觀摩課、低年級以一片帶多篇主題觀摩課、低年級及語文主題學習叢書閱讀觀摩課及小學生語文素養展示,盡力汲取他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收穫頗多,以下就是本次學習的收穫體會。

一、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首先要改革傳統的主題備課制度和方法,而要根據教學需要從單元整體除法,進行集體備課,探索我們自己的“主題學習”模式,設計行之有效的能夠發展學生個性的開放性教學方案,然後教師再按自己的情況進行調整。在學習中陳鴻老師爲我們展示了“整本書閱讀”的課堂教學藝術,於安強老師的“1+N”輕鬆練字,王增豔老師的“一篇帶多篇”教學方法及武曉燕老師的主題學習詩歌誦讀教學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現在開始,我也要學習名師之長,精心設計學案,師生共同學習課文,先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然後進行班級彙報,交流共享,老師針對學生疑惑之處再進行點撥指導,必要時適當補充閱讀材料裏的相關內容,最後總結提升,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纔會更簡單、更高效。

二、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習慣,真正體現輕鬆的課堂

“語文主題學習”強調要重視語文教學的實踐性,要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在“主題學習”課堂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成爲最主要的學習方式,閱讀和交流成爲課堂最主要的內容。在這次聽課的過程中,我看到名師課堂中孩子們的合作探究是那麼熱烈、那麼精彩,足以讓我們感受到學生們是在輕鬆地學語文。學生之所以能在課堂上井然有序地學習,這和老師循循善誘地教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們教師要教會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不要爲了追求所謂活躍的課堂氣氛,不管什麼知識什麼內容就輕易讓學生進行合作,要讓學生帶着合作學習的任務“合作”,真正需要“合作”的時候“合作”,這樣才能避免“合作”學習成爲一種“無效勞動”。教師必須融入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對學生進行適時地引導和點撥,全面調控合作過程,提高合作質量。其實,“合作探究”不僅體現在同學間的`互相幫助上,還體現在互相鼓勵、互相督促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互幫互學、輕鬆學習的目的。

三、注重讀寫結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主題學習” 注重讀寫結合,大量閱讀是根基,它給學生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圍繞教材的“單元主題”去選擇相關、相近、相連續的文章聲情並茂地讀。並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個人由淺入深、由略到精地讀,同時又充分利用學生相互影響、相互交流、相互促進,達到對文學作品的閱讀、理解、體會。李虹霞、畢春英、王增豔、尹宜梅老師的課堂中不僅注重了主題叢書的閱讀,還培養了學生的練筆能力。

兩天的學習時間,讓我對語文主題學習有了更深刻、更清晰的認識,讓我找到了語文主題學習的新鑰匙,受益匪淺,滿載而歸。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逐步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讓我的語文教學回歸母語教學的原點,簡簡單單教語文,輕輕鬆鬆學語文,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更加快樂多彩!

文學的心得體會範文12

本月下旬,我鎮組織全鎮語文骨幹教師參加“國培計劃”遠程教育語文培訓。天氣雖然炎熱,但擋不住大家的學習積極性。有的學員家離學習地點雖然比較遠,但是每一個人每天都能準時參加,不早退,學習期間總是認真的傾聽並做好學習筆記。

這次培訓不但全面,而且細緻,有編導對教材的精彩解讀和分析;有課堂實錄;還有耐人尋味無窮的經驗之談。很榮幸能參加這次爲期七天的國培計劃的小學語文教師培訓。本次培訓,讓我們來自全鎮的教師學員得以聆聽衆多專家、學者乃至國內的學術界權威人士的講座,和一些優秀教師的課堂實錄,傾聽他們對語文教學的理解,感悟他們的語文思想方法等。七天的培訓雖然很短暫,但卻帶給我思想上的洗禮,心靈的震撼、理念的革新。給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電機會。本次培訓學習讓我收穫頗豐!

專家引領在教育科學理論方面的闡述簡要精闢,爲我們的教學實踐起了提綱挈領的作用,爲我們的教育科學理論注入了源頭活水。多位教育名家的講座給我們帶來了心智的啓迪、情感的薰陶和精神的享受,讓我們飽享了高規格的“文化大餐”。如xxx老師的專題講座《口語交際,讓學生“動”起來》,讓我走出以往口語交際教學的誤區,讓我也明白:口語交際教學不僅要激發學生交際的興趣、選擇合適的交際話題、營造交際的氛圍,還要讓學生“能”交際(也就是要創設交際情景和形成交際共體),創設交際情景需要做到模擬真實情景、提供典型案例、設計問題情景等。爲我今後可以交際的教學指出了方向。

xxx老師的《小學古詩詞教學的目標語策略》,指出我們古詩詞課堂教學的兩個誤區,要求我們明確“三項重點”,突出“三種意識”,處理“四個關係”,落實“四個環節”教給我們行之有效的方法,避免我們以後走彎路……我深深感悟到:語文的課堂應是充滿色彩、充滿詩意、充滿生命力的課堂。

參與授課的專家、名師,每一位身上都有着許多閃光點,他們廣博的學識、睿智的思想、充滿悲憫的人文情懷、對教育的熱愛,統統都融入在他們生動精彩的講課中,也深深地影響和感染着我。我該怎樣做?我如何才能做得更好?這是參加這一次培訓學習以來,我一直在思索的問題。

本次培訓,每位培訓教師都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的外部條件也非常相似。因此,學習期間,我們不僅聆聽專家的講座,並且學員之間的互動交流成爲每位培訓人員提高自己語文教學業務水平的一條捷徑。在培訓過程中,我積極嘗試與其他學員之間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瞭解到各學校的新課程開展情況,並且注意到他們是如何處理新課程中遇到的種種困惑,以及他們對新課程教材的把握與處理。在培訓中,我們不斷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間的“相長”,對於我們今後的教學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

我覺得這次培訓是最有效的,是一次對自己“教育潛意識結構”的深層改造,它讓我們的業務水平不斷地提高,雖然培訓結束了,但思考沒有結束,行動更是沒有結束。我們將帶着收穫、帶着感悟、帶着信念、帶着滿腔熱情,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汲取專家的精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文學的心得體會範文13

我從小就喜歡語言文字,因此對語文課特別感興趣。我的愛好是讀書,所以經常在業餘時間閱讀一些書籍,畫線一些精彩的片段或一些富有知識性的名人名言,以及一些課外的小常識。這樣,慢慢地積累,我的知識就會越積越多,那時我發現書是一個永遠也學不完的知識庫,它會幫助我解決各種問題,來幫助我探索大千世界。天才在於學習,只是在於積累。笛爾卡曾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上的人談話。”當我讀書時,正如笛爾卡所說,我感覺到我的身邊立刻出現了學問淵博的孔子,急中生智的司馬光,還有……我感覺他們正坐在我的身旁,同我一起討論世界萬象。

我不只是愛好讀書,還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那就是課前預習,課後複習。我每天放學回家後,第一步就是完成老師留的作業,而第二步就是預習和複習了。我每次都會先複習今天所學的,然後拿起語文書和全解開始預習。預習完後帶着昨天在預習中的疑問去聽老師講課,通過在課上認真聽講,解決了預習中的問題。所以,我才能在前幾次檢測中取得比較滿意的成績。

“不吃飯則飢,不讀書則愚。”“不聽老師言,知識不周全。”所以,我們一定要學好語文。同學們,贏在習慣,這就是我學習語文的心得體會,希望咱們共同進步哦!語文學習心得體會2

語文,他是我長年以來對我不離不棄的朋友。在我的童年,他給了我無限的幫助。而現在,在我失敗時他會給我幫助;在我成功時他會告戒我千萬別驕傲。令我學會了“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語文是一瓶甘淳的美酒,使我陶醉不已;語文是一潭清水,洗去人們心上的污點;語文是一束燦爛的光,是我得到無限的力量,勇敢想,向未來進發。您身上的知識永遠也學不盡,希望您這個好朋友悠遠在我的身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想必您就是我的良師好友吧。

當我在講臺上準備演講的時候,我會發抖,甚至講話也一振一振的,咬字不清。這時,你就會說:“你行的,相信自己行,才能我能行。你練了那麼久難道要前巧盡廢嗎來,在臺上展現你亮麗的風采吧!”這時,我的'信心就馬上大增。“對啊,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練了那麼久,難道到了現在才退縮,這很不值。”我心裏想着。於是我就把心一橫,下定決心做好。接着我就在臺上展示了我的水平。完後,臺下的同學都熱烈地爲我鼓掌。我高興極了,不是因爲同學的鼓掌,而是我突破了心中的關卡。

語文,你是一個頑皮而忙碌的孩子。在現在,我到處都會看到你忙碌的身影。你很負責,你爲我們人人都提供了一個到處是知識的環境。你讓我學到了“開卷有益”的看法。我和語文一起感受生活,聆聽生活,學習生活。希望以後我能學到你更多的知識。我和語文的故事將延續到未來的盡頭。

希望永遠和語文一起感受生活,聆聽生活,學習生活。在我的故事中繼續與語文爲伴。

文學的心得體會範文14

上週五、六,有幸到xx參加了全國小學語文主題學習觀摩研討會議,聽取了趙xx、韓xx、畢xx三位名師的展示課,現場考察了語文主題學習優秀實驗學校的先進做法,認真聽取了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理事長崔巒教授對改進閱讀的一些思考和實驗學校校長的報告,感受頗深。

講課的三位老師,名字讓我如雷貫耳,但是卻從未見識過這些名師執教的語文課堂。這次聽課讓我大開眼界,領略了三種不同的授課方式。下面我就我自己的感受,在這裏班門弄斧的談談我的體會。

1、主題閱讀明確了學習的目的,學生帶着主題來閱讀,激發了學習的興趣。主題閱讀的心基礎是學生的興趣,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自己喜歡的,纔有可能廣泛地去閱讀。學生只有明確了學習的主題,才能深入地去研究,才能通過閱讀找到其中的快樂。

韓xx老師的課,平凡卻最有實效。曾經很多人慕名而學,但是成就的僅僅只有韓老師自己。看過網上很多關於韓老師的評論,印象最深的卻是平凡紮實兩個字。在她的課堂上,我感觸最深得就是語文就是生活,尤其是韓老師將我們中國古代文學的經典最爲日常所習,從小就培養學生的這種文化底蘊,其妙處不僅僅在於多認字,更重要的是一種人生的沉澱。這種嘗試有時候是膽量的問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2、主題閱讀有力地開發了教材,讓學生有書可讀,讀得全面。經濟時代和網絡時代的到來,文字的地位在慢慢下降,學生越來越不愛讀文學作品。教育部門雖然已給中學生提供了許多“文學作品必讀篇目”,但真正去讀過的同學很少。

韓老師爲我們展示了“海量閱讀”的課堂教學藝術,以及畢xx老師的“1+X”單元閱讀教學展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書已經不再成爲需要,而那些必讀篇目也成了學生心上的一筆筆債務。如何改變這種狀況,讓學生從文學作品中吸取有益的營養,成了當今中學語文教學亟待解決的大問題。“主題閱讀叢書”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學生可以藉助一本書瞭解一個主題的,藉助一本書讀很多篇書,藉助一本書豐富閱讀積累。

3、語文主題學習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幫助。它給學生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作用,並且讓個人的'興趣完成由淺入深、由粗到精的蛻變,同時又充分利用學生相互間的影響、學習作用,通過交流,達到對文學作品的閱讀、理解、體會目的,另外,它不只是停留在閱讀文學作品的層面上,讀可以促進寫。主題閱題可以幫助解決學生寫作素材的大問題,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從語言文學的角度進行深入的研究,全方位地瞭解這一事物中蘊含的哲學思想、文化心理、人類情感、生活情趣,爲學生的筆記、縮寫、改寫和仿寫提供豐富的題材,開拓思維空間,成爲學生寫作起步的根據地。

以上是我的幾點體會,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認真學習這幾位名師的先進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創新地運用主題學習的方法,將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體驗緊密結合,真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在我的感覺中,主題學習做到了透過一個個小小的主題,讓學生看到的是具體生動的世界。

文學的心得體會範文15

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多年的時間了,多年的教學經歷使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感觸很多,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在古代,說某某能寫一手好字,能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就好;相反,說某某的語文水平差,往往就說這人斗大的字也識不了一筐。可見古代私塾的語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

但儘管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爲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小學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纔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呢?結合我校許多語文老師的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種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做法:

1、走進教材,讓學生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精神。

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情感和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極其深遠的。所以要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用欣賞的目光看待每篇課文。教師應重視用文學性的語言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聽、說、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美。如:教學老舍的《養花》一文時,可以抓住老舍先生養花所付出的勞動這一段落,着力滲透“不勞動連棵花兒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這一富有人文內涵的思想內容。課上引導學生誇誇班上熱愛勞動的同學,並倡導組織學生進行公益勞動,家務勞動,自己也學養花等實踐活動。

這樣也就使學生懂得了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的道理,學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又如:教學古詩《石灰吟》,課前準備好幾塊生石灰和盛有清水的臉盆,讓學生在課堂上把生石灰放進臉盆,親眼目睹生石灰的變化過程。學生對堅硬的生石灰在水中沸騰,翻滾,最終蹤影皆無,只留下清白一片的變化過程驚歎不已。可想而知,此時教師不用講解,學生也已深入感悟到石灰不怕犧牲的品格,清清白白的'形象,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生命價值觀的教育,並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表情朗讀,展現課文描寫的形象,抓住課文中有一定內涵的詞句進行體會,落實語言文字的綜合訓練。

2、走出教材,讓學生擴展閱讀,多實踐,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從課內來說,每一節語文課留出3至5分鐘給學生擴展閱讀和本次課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體驗,語文素養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從課外來說,必須加強課外閱讀和實踐。語文教育是母語教育,有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有得天獨厚的語文環境。班委選舉;課前一分鐘演講;評論班級生活;開主題隊會;讀書、看報、聽廣播;參加文藝、體育、科技競賽……都會使學生在“語文化”的生活中,體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這都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好方法。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我國有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的俗語,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後融會貫通,化爲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爲講而講”,學生純粹“爲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有位教師在執教一篇遊記時,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採用小導遊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後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臺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着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

表面上學生收穫不少,但是由於缺少了對文本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的內涵,尚有部分學生甚至一節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於課文的內容的解讀。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說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