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魯迅的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關於魯迅的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2W 次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魯迅的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魯迅的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魯迅的讀後感1

這個寒假,媽媽給我買回一本《小學生魯迅讀本》,我漫不經心地讀着,不知不覺已被魯迅的童年故事所吸引,完全沉浸在書裏。

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他的童年伴隨着百草園,社戲長大。他熱愛生活,喜歡觀察和思考,這些成爲了魯迅後來寫作上的基礎。我們正處在一個學習寫文章和打基礎的階段,要想寫好文章,除了掌握基礎知識和寫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要多觀察我們周圍的人物和事情,觀察和體會人與人之間的各種感情。魯迅善於觀察各種人物,在他筆下創造出了祥林嫂、啊Q等衆多讓人難以忘懷的人物。這些人物分別代表不同的人羣,他們都是魯迅對生活仔細觀察後創造出來的,這讓我明白了,善於觀察,多參加社會實踐是寫好作文的重要方法。

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子,俯首甘爲儒子牛”深深觸動着我。魯迅在那個時代,對待人民大衆,對待自己的人,像對“孺子”一樣,甘於爲他們服務。我們要學習魯迅癌症分明的立場,熱愛我們的國家,在文章裏把好人好事的精神寫給讀者,展現友好善良積極向上的精神,還要批評那些好吃懶做,自私醜惡的人,使讀者讀了之後有所收穫。

魯迅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你願意擠,總還是有的。我們要學習魯迅珍惜時間的精神,努力學習,多掌握基礎知識,利用好每一天,讓每一天的學習都有收穫,這樣纔不會虛度時光,將來就不會後悔。

《小學生魯迅讀本》給了我很多啓示,魯迅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就算我們將來不能像他一樣成爲偉大的文學家,但只要我們勤奮學習,就會成爲社會的有用之才。

  魯迅的讀後感2

讀過魯迅的《故鄉》,先生所描寫的故鄉也許並不美麗,也就是這並不美麗的故鄉,寄託着先生的希望。“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的故鄉,同樣也寄託着我的希望。

伴着長長的車鳴,汽車鑽進了一片濃霧。

故鄉的晨曦躲在一片遠山中,從密密的山路一直飄到了沉睡的荒地上。它喚起了石橋上的塵埃,它驅散了一夜的靜謐,它的雲霧瀰漫在隱約的紗衣下,綻放出了羞澀的微笑。

在這片微笑下,我看不到閃爍的霓虹燈,聽不到車水馬龍的喧譁。這裏是那麼清寧、清靜與恬靜。井臺咯吱咯吱地呻吟,牛羊脖子上的鈴鐺叮噹作響,田野溝壑梯梯坎坎縱橫交錯,如家鄉老人飽經風霜的臉。

土豆、紅薯和自家醃製的鹹蘿蔔處處飄香。鐵環中偶爾濺起的泥土撲在農家小孩燦爛的.笑臉上,這一切是那麼和諧。既柔弱但又堅硬得容不下絲毫的破壞。

石階的盡頭延伸到樹林的深處。這是一條多麼幽深的石階,上面或許沾染了少許青苔,但抹不掉家鄉人走過的無數親切的腳印,無數艱辛的汗水。

涓涓的流水似乎永不幹涸。細流沖刷着河底堅硬的河石,但河石彷彿蘊育着大山的雄偉沉默,永遠地沉思在細流的撞擊中,年復一年。

故鄉普通得如同飲食中的小白菜,它既沒有桃花滿山的豔麗,也沒有遠飄萬里的果香。但它在我的心中卻有說不出的神祕,爲什麼井中的水總是那麼甘甜?爲什麼那位啞巴老奶奶繡的花衣總是那麼漂亮?爲什麼這裏的小米飯總是那樣香甜?爲什麼故鄉人總是那麼淳樸與親切?

我不明白大山下孕育着怎樣堅挺的脊樑,但我明白地底下涌動着無比熱情的土壤。我不明白天空下隱藏着多麼善良的願望,但我明白溪流中流淌着永不言敗的精神!

無數次地站在那離別的樹下,汽車疾駛而過的聲音時時縈繞在耳旁,但濃濃的鄉音已掩埋了這聒噪的繁華。這種神祕的感覺籠罩着我,說不清也道不明。

  魯迅的讀後感3

《吶喊》是偉大文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魯迅先生的作品。讀過那麼多文學作品,《吶喊》文集卻讓人讀後蕩氣迴腸,久久不能忘懷。

“瘋言瘋語”可所說的未必不是真話。那本寫滿“吃人”的日記是社會的真實寫照。恐怖的封建壓迫,毫不留情的扭曲了一條條靈魂;在仁義道德的面具下掩蓋的是吃人的本質。狂人說:“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許還有?救救孩子!”在那樣吃人的社會裏,人亦或是明哲保身,亦或是發自內心的狂呼。任何一個被壓迫,被禮教壓得喘不過氣的人都會自認而然的發出這樣的吶喊。可是最爲可悲的是在封建禮教的壓迫和束縛下,人們沒有勇氣發出這樣的吶喊!狂人是幸福的,因爲他的瘋,使他擺脫了封建禮教對心靈的摧殘和壓迫,也只有瘋子纔有權利擁有純淨的靈魂,希望這個社會都是瘋子。

科舉制度,八股取士,幾千年來抹殺了多少有識之士,磨去多少個棱角,它所塑造的是無數條沒有思想的,滿口之乎者也的封建傀儡。

《吶喊》是文集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之一。他之所以如此家喻戶曉,因爲他“寫出一個我們現代國人的靈魂來”魯迅《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既表現國民性的弱點。阿Q性格極其複雜,充滿矛盾。他質樸又愚蠢,受盡剝削不敢正視現實,妄自尊大;對權勢者有着本能的不滿,表現出某種自發朦朧的革命要求,而又受到封建傳統觀念和正統思想的影響。但作爲性格複雜的他主要性格還是“精神勝利法”即在不斷的失敗中想象自己是勝利者,用以自欺欺人。

這種精神勝利法使阿Q不能正視現實。沒有華麗的語言,故事也不引人入勝,但在魯迅的作品中是他憂國憂民的情懷和對中華民族的深深地愛。

希望通過《吶喊》小說集的吶喊,喚醒麻木的靈魂,被壓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