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15篇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學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15篇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1

語言是教學思想的直接體現,是教師使用最廣泛、最基本的信息載體,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就是數學知識的傳遞過程,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數學知識的傳遞、學生接受知識情況的反饋,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須依靠數學語言,數學並不象語文中每篇課文那樣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或歡樂,或悲傷;或熱愛,或憎惡;或抑揚,或低沉因此,語文老師的一段話語足可以讓學生們興奮不已,讓學生們激動萬分,也足可以讓學生們悲憤萬千,甚至痛哭流涕而數學老師的語言呢?受數學知識的限制,缺少了那種抑揚頓挫,情緒激揚的感染力。但正是因爲缺少這樣的因素,因而更要我們數學注重語言魅力的培養。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質量直接影響着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教師語言的的情感引發着學生的情感,所以我們說教師的語言藝術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核心。

小學數學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兒童話的語言必不可少,同時語言不但要準確規範、嚴謹簡約,而且要形象、風趣。同時無聲語言的表達要恰到好處。這樣才能讓學生才能樂學、愛學。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質量直接影響着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教師語言的情感引發着學生的情感。數學教師對概念、法則、術語的敘述要準確,不必讓學生產生疑問和誤解。爲此,教師要做到如下兩條:

一是對概念的實質和術語的含義必須有個透徹的理解。

例如“整除”與“除盡”、“數位”與“位數”、“增加了”與“增加到”等,有的老師在輔導學生認識方向時,東北指的是東和北的中間。二是必須用科學的術語來講解,不能用土話、方言來表達。比如,小能把“垂線”說成“垂直向下的線”,不能把“最簡分數”說成是“最簡單的分數”等等。嚴謹,除了具有準確性之外,還應有規範性的要求。如說話吐字要清晰,讀題語句要分明,堅持使用普通話等。簡約,就是教學語言要乾淨利落,重要的話不冗長.要抓重點,簡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說他們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話語;要準確無誤,不繞圈子,用較短的時間傳遞較多的信息。

二、教師適時和適當地運用課堂評價語言,可有效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

1、積極的課堂評價語言可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目的是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並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把握評價的時機,充分利用評價語言的魅力,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和興趣,特別是在學生智慧的火花出現時,教師一定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激勵學生有不同的思考方向,孩子有新想法時,教師可以說“你真棒”“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你真不簡單”。

2、巧妙運用批評性的語言,可以創設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來還是沒講透、沒講深,等下節溫和而不傷感情的批評性語言能及時提醒學生上課要認真聽講,避免了學生牴觸情緒的產生,因而能創設和諧愉快的師生關係。總之,在小學教學課堂教學中,教學語言藝術的培養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教師付出艱苦的努力,進行長期的經驗積累,而豐富的教學實踐恰恰就是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的源泉,因此,只有不斷鑽研,積極探索,才能使教學語言更具魅力。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自覺地駕馭這種主客體多變的語言交流活動,才能使課堂教學不斷產生審美愉悅,使教學始終處於一種飽和交流的狀態,營造出非常活躍而又和諧的氛圍。一個有經驗的教學教師,能夠使用豐富多彩的教學語言,充分發揮出色的語言藝術技巧,就能產生聲音悅耳、色彩繽紛,抑物頓挫,聲情並茂的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2

各位老師,大家好!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向大家介紹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一至六年級)的總體情況,與大家共同探討和交流有關小學數學課程教材改革與發展的一些經驗和體會。

第一部分:本套教材實驗版的實驗與使用總體情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至六年級)是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爲依據,在總結原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編寫的。這套實驗教材於xx年9月進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開始使用。從10年多所收集到的各種反饋信息看,這套教材受到廣大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普遍好評。經過國家級實驗區和省級實驗區實驗使用證明,這是一套我國廣大城鄉地區普遍適用的小學數學教材。

一、本套實驗教材的實驗與使用情況

xx年有8個省的8個國家級實驗區,山東、重慶、遼寧等省市的4個志願參加的實驗區以及河南省的部分學校使用了這套實驗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數學室對首輪實驗區進行了每年2次的教材培訓,受訓小學數學教師約2萬人次。利用每次教材培訓的機會,我們在國家級實驗區召開座談會,瞭解實驗教材的使用效果,收集教師對教材的意見與建議。同時我們還進行了多次問卷調查,瞭解教師、學生、家長對實驗教材適用性的滿意度。

從xx年~xx年,我們每年舉行大型研討會,即“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數學實驗教材經驗交流會”,共召開了6屆,xx年5月召開了第7屆。通過經驗交流、問題研討等形式獲得教研員、教師對實驗教材的意見,以及修改建議。

從xx年開始,各省級課改實驗區也逐步使用這套實驗教材,在以後9年中,使用這套實驗教材的地區和使用量逐年增加。到xx年秋季,使用這套小學數學實驗教材的地區和數量均達到同類教材之首。

二、有關各方對本套實驗教材的總體評價

(一)“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的審查意見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1~6年級)共12冊,系根據教育部頒佈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編寫。經審查,本教材基本符合《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理念與要求,並有以下主要特點:

(1)較好地處理了繼承傳統與發展創新之間的關係,努力體現教材的基礎性、豐富性和發展性,積極探索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數學教學新思想和新方法。

(2)較好地處理了新理念與具體實施之間的'關係。教材的整體結構注意不同內容的交錯安排,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教材的呈現形式注意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3)注重反映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積極爲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在教材的創新、實用等方面都進行了比較有成效的嘗試。

(二)實驗研究得出的關於本套實驗教材的主要優勢

xx年夏季,國家級實驗區小學階段完成了整整一輪的課程改革實驗。12月召開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數學實驗教材經驗總結交流會。會上,教材研製組提交了《總結經驗,鞏固成果,推進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3

在《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緒論中有這樣一段話:“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最終目的是爲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實現三個目標——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讀後感。”作爲一名數學教師,如何實現這三個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實施?讀了這本書後深受啓發,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重視興趣、重視應用、重視過程是數學教學走出困境的法寶

二十多年的數學教學工作,使我感覺很多學生都覺得數學課枯燥乏味,不如語文課生動、有趣。這讓我感到很苦惱。在《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一書中,講到了“小學數學教學要重視興趣、應用和過程”,我認爲這正是當前每一位數學教師應該努力做到的。

重視興趣、重視應用、重視過程是數學教學走出困境的法寶。重視興趣,要求我們每節課的導入要生動,教師的思維角度要新,知識面要寬,課堂教學形式要形成自己的結構特色、語言特色、人格魅力,要重視數學的美感、靈感、直覺激發。比如,低年級的數學課,要多給學生創設遊戲的情景,遊戲活動符合低年級孩子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學生在喜聞樂見的遊戲中,既激發起濃厚的學習興趣,又從中發現了新的知識。重視應用,就要積極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原型,並嘗試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對其他學科中出現的數學問題進行研究,尋求解決的策略,通過運用,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讀後感《《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讀後感》。重視過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關注知識的發生過程,通過“過程”領悟知識的邏輯關係,體驗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直覺思維等。

二、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比如:在學習100以內加、減法時,我舉了一個生活中的事例:在商場購物,媽媽帶了100元買了18元的糖,37元一箱的牛奶,一共花了多少錢?還剩多少錢?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事例,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沒有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是不行的。同時,緊密結合我們的研究課題《數學課中小學生提問題能力的策略研究》,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

三、讓學生體驗學習中的成功。

一個人的十個手指還不一樣長呢,更何況來自不同家庭的幾十個學生,他們之間必定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因此,我們教師應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喜悅,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比如課堂提出的問題要有不同層次,好、中、差學生都要考慮到,好學生回答難度較大的問題,中下等生回答較容易的問題,每次回答都會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表揚,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纔會保持,學習纔會不斷取得進步。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也會有很大的提高。

四、拓展學習空間,讓學生感到學習就是生活

教材是知識與思維的載體,它蘊含着大量可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素材,因此,作爲教師必須好好把握並靈活運用它,這樣才能使“減負”落到實處,才能使數學教學變成培養創新的天地。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4

x月x日我有幸被學校安排參加了xx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文化研究觀摩研討會。本次會議主要是向全體教師展示高新區在構建課堂文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及觀摩了三節滲透了課堂文化理念的教學課。

我聽了三節課分別是

第一節、x老師的《釐米的認識》。田老師先通過故事《阿福的新衣》引入,通過學生對“拃”的認知衝突,從而產生對單位釐米的需要,進而引出課題。本課亮點:

(1)讓學生經歷一個思考過程:一根小棒的長度_____數根小棒連起來測長度________將數根小棒下方標上數字(即得到尺子。

(2)認識尺子,學會用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特別是不從0刻度開始測量時的注意事項。

第二節、x老師的《認識平均數》。於老師先通過兩名選手以前比賽成績,讓學生決定應該派誰上場。有同學說比總分,但兩人場次有不同,進而提出用平均數來衡量。介紹了兩種思路:移多補少及先總後分。

第三節、x老師的《方程的意義》。本課亮點:通過天平讓學生得到不同的數學表達式,進而讓學生小組交流,得到不同的分類:即是否爲等式或是否含有未知數,從而得到方程的`定義。

另外大會還安排了高新區各學校交流構建課堂文化報告會。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會上提出了一些我們平時頭疼的事情,比如學生老插話怎麼辦;學生上課積極性不高,不舉手怎麼辦;計算老馬虎怎麼辦;學生不能完整表達怎麼辦等等。另一個體會是高新區在研究上,收穫甚微,甚至是將簡單事情複雜化。

聽了報告會,我感慨萬千:一些現象完全是小學階段孩子應有的行爲,老師硬是將他們教育的達到我們認爲對的要求。是否違背了孩子的發展規律,是否束縛了孩子的思維。我們應該尊重個體差異,承認學習方面孩子有好有壞,發展孩子各方面的特長,當然這並不意味着我們不去管某一部分孩子,而是都要管,只是不要把眼光侷限在分數上。

到底應該有怎樣的教育理念,應該教育出怎樣的孩子,怎樣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我很迷茫,希望在以後教育的路上找到合理的答案。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5

通過一段時間對小學數學練習課教學策略的研究性學習,我從網絡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對練習課的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更進一步明確了練習課的任務、功能,瞭解了其基本流程和教學模式。結合我自身的教學實踐,我談談自己的一些收穫和體會。

練習課是在學生已經理解並且初步掌握了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以學生的獨立練習爲主要內容的一種課型。我認爲小學數學練習課教學設計應遵循以下特點。

一、要有“情趣”。練習課也要創設情景,激發興趣。習題的單調或者說習題的模仿與套用等,學生學習起來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和疲勞等,所以練習設計也要注意學生的心理,創設情景,提高學習的興趣。如富有創意、形式新穎、內容聯繫實際並有一定趣味的練習,一定能讓學生樂此不疲,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從而體驗到尋覓真知和增長才乾的成功樂趣。

二、要有“坡度”、有“智慧挑戰”。練習設計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練習課要根據知識的結構特徵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精心設計練習,做到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環環相扣,教學節奏明快。練習課的課堂設計要合理地選擇範例和練習題。一要典型,有助於鞏固和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助於提高解題的能力。二是難度要適當,選題難度太大,超出大部分學生的'思維承受能力,將影響課堂教學的進行,過多不利於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三是要通過多層次的練習,使學生在簡單運用、綜合運用、問題解決、擴展創新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能力得到發展。同時也要照顧到全班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水平,使他們都獲得成功的喜悅,情感得到滿足,有收益。

三、要有“生活味”。多一些問題解決,少一些機械操作。新課程標準指出:練習的設計要圍繞着問題解決而設計,而且問題解決也成爲考試考查的內容之一。問題解決與常規練習的主要區別之一是:練習着重尋求答案,而問題解決着重解決問題的過程,着重如何尋找創造性的方法。

四、要有“內涵”。練習課課堂教學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最忌無的放矢,爲練習而練習,甚至泡製“題海”。一要深入鑽研新課標確定本階段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二要深入研究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練習課的課堂教學計劃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練習課教學過程中,應圍繞教學重點、難點來進行。選擇重點練習題、設置疑問、分析講解、啓發指導,都應有助於學生理解掌握重難點,防止無重點的滿堂練,轉移和干擾學生對重點內容的學習。要用足用好每一道練習題。認真鑽研教材,理解編排意圖,明確每一道習題的作用和功能,要根據班級特徵和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對教材裏的習題作適當調整、組合、補充,對每一道習題都要用足、用好、用到位,發揮習題的價值。

要注重解題後進行反思或小結。學生完成題目的解答,還不能算結束,要使解題的方法牢固樹立,融會貫通,必須進行反思或小結。這部分最好由師生共同完成,應提倡、鼓勵學生通過解題後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練習課所涉及的解題和技巧。這種方法,有利於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和深化。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年級,運用不同的小結方式。如,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抽象思維比較弱,歸納、概括能力尚未形成。由於“圖示”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形象性,運用圖示法進行小結,適合低年級學生。

五、要有“個性”、有“自我”。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探索、練習和交流時間。要讓學生感覺是“我在練”、“我在思考”,“我在用‘心’來練習的”,而不是老讓學生感覺“老師在統治課堂,我是在爲老師而練”,要避免“匆匆過場”的現象。

總之,無論是什麼課型的課,我們在教學時既要充滿智慧挑戰,能發揮數學的思維價值又要有生活性,發揮數學的應用價值。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6

3月17日到3月19日,在安慶市石化三小舉行了爲期三天的全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研究活動。來自全省各地的有18位參賽選手上了觀摩課。這些參賽選手都是來自全省各地的教學精英,有着紮實的基本功, 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豐富的教學手段。在這次活動中,受益匪淺,老師的課精彩紛呈,高潮迭起,在教材處理上亦是驚奇不斷。從中讓我體會到:一節課的成敗與否,不在於畫面有多麼的花哨,講解有多麼的委婉,活動有多麼的熱鬧,設計有多麼的豐富……關鍵在於只要學生掌握了知識,該發展的能力發展了,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課,讓學生的求知慾望不斷增強,就是一節好課。

總體印象:

1、參賽教師穿着得體,落落大方,舉手投足間透出精幹、幹練。

2、參賽教師精心設計了教學課件,使教學變得形象直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參賽教師都使用視頻展示臺對學生作業和作品進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4、參賽教師的課前提問、課前小遊戲拉近了師生間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5、參賽教師在教學中都採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明確分工,協調配合,對學習內容進行充分的實踐和探究,讓學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參賽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具,通過讓學生擺、折、畫,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7、參賽教師的教學語言精煉、豐富、富有感染力,課堂評價及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

8、參賽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也是鍛鍊學生的數學思維的一種方式。

細節印象:

一、對當地學生的印象

本次觀摩,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上課的學生,他們非常優秀:能回答出老師提出的各種問題,能提出老師想要的一切問題,能碰撞出老師你想要的精彩,能和老師達成想要的天然默契,而且還非常的有禮貌、守紀律。記得那些學生走上舞臺時安靜、有秩序,生怕影響了別人似的。下課時是那樣有秩序地向老師告別,還要整齊地轉過來向聽課的老師敬禮,問聲“老師,您辛苦了!”“老師,再見!”再有秩序地離開會場!學生課堂上活躍的思維更是讓我們驚歎。如第一個給我們做課的劉志強老師在《旅遊中的數學》這節課始,劉老師提到自己承諾了要在“五一”期間帶領原班學生到黃山去旅遊,現要請大家幫幫忙,談一談旅遊前要做哪些準備,旅遊過程中要解決哪些問題時,結果學生回答出了劉老師預設的各種不同的問題,諸如租車,用餐,門票,時間,安全等等。程媛媛老師教學《包裝的學問》一課進行到探究將四個長、寬、高分別是15釐米、10釐米、6釐米的茶葉盒進行包裝,怎樣包裝最節省包裝紙的原因時,有一個學生不是去計算,而是想象和比較,他走上展臺,很從容地將一個盒子的大面與兩個中面的大小進行直觀比較,讓人一目瞭然地看出將兩個中面重疊起來最節省包裝紙。吳曉秋老師在教學《平均數》一課進行到鞏固練習時,出了一道題,“小熊冷飲店又該進冰糕了,小熊翻開了商店各月前三週賣出的冰糕情況統計圖,發現第前三週依次爲8箱、7箱、9箱,問本週該進多少箱呢?”學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平均數“8箱”、最多的箱數“9箱”、“比賣出最多的周還要多一些的箱數,防止還會更多”。這些學生太有才了!

學生有這樣活躍的思維,這樣良好的學習習慣,我想他們的任課老師平時肯定付出了很多的艱辛。

二、感受大師的風采。

1、感受他們的“數學專業素養”。

趙勁鬆老師執教三年級的《平移和旋轉》,由於這兩個概念教材沒有下定義,也沒有用語言描述,只要求學生有初步的認識。對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在感知平移和旋轉時設計了三個層次的動作表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的方式:第一層次是模仿,觀察動畫中的物體運動情況,並用動作表演出來,在分類的基礎上,揭示兩種運動形式及課題;第二個層次是用全體學生在課堂上的運動讓學生感受不同的運動形式(向左平移兩步、向右平移兩步、原地旋轉兩圈)感受兩種運動的不同感覺,同時暗示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第三個層次是再現,根據靜止的畫面,想像它的運動方式,並用手勢將其表示出來。三次動作表演,既滿足了孩子們好動的天性,同時在舉手投足之間加深了對平移和旋轉的認識,可謂“一切盡在不言中”!爲接下來深入研究圖形的平移作好了充分的準備,接下的一個環節則更加精彩了,由於平移有兩個要素——方向和距離,趙老師設計了一個遮眼活動,讓一個學生到電腦前遮住眼睛只看鍵盤上的方向鍵,聽下面學生的指令操作,讓全體學生用方向語言提示,眼睛看距離,大腦思考平移的兩個要素,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這樣的課怎會不精彩呢?如果說讓學生說出平移情況是一種考驗,那麼再接下來的動手畫則更具有挑戰性。也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爲了突破這一難點,趙老師設計了“嘗試——演示——判斷——比較——再畫”五次活動,在嘗試中充分暴露學生思維的“結”再通過判斷和展示打開這個“結”,接着在比較中優化方法,最後通過再畫,使學生初步掌握畫平移圖形的.方法,而兩次畫圖所組成的小帆船,既體現了數學的美,又蘊含着教師美好的祝福,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學習的快樂和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2、感受他們的“激情”。

在本次活動中,丁雪潔老師應是最有激情的老師。她教學的是《體積與容積》,是本次研討活動的最後一節課,從一開始的課前談話起,就很明顯的看出這個班的學生情緒低落,丁老師以飽滿的激情貫穿課堂始終,用她特有的方式提出各種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活動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始終在激勵學生的求知慾望。

3、他們都是“有心”的老師。

吳曉秋老師是這次做課老師中最“有心”的一位老師,課前交流時,她能記住班裏“在大路上看到老師就向老師問好”的學生的名字;“比猴還要聰明的同學”的模樣,並叫出她的名字……這位老師一下能在班上找出六、七個有一定特徵的學生名字,一下就拉近了師生的距離,這是我學不到的本領。

4、他們都是“勇於創新”的教師。

我們通常在說誰大誰小的時候,一定用到誰比較大誰比較小的完整名詞,可是程媛媛老師在教學《包裝的學問》一課的伊始,她引導學生給一個長方體的三個面取名字,分別叫做“大面”、“中面”、“小面”,這樣取名爲後面說明哪兩個面重疊起來能節省包裝紙給予了很大的幫助,不僅形象易記,更順口。

三、談談這次活動對我的啓發,與各位交流。

1、不“板着面孔”上課。

在一羣各行各業都有的人羣中,我們能很快地看出誰是教師,因爲大多數教師的臉上都寫着:“單純、苦大仇深”這幾個字。我們學校女教師比較多,大家自己比較一下,語數教師同其他學科老師的區別,語數教師明顯更具備滄桑感。這一方面跟勞動量大小和壓力有關,我想同心態及教學觀念也有很大的關係。我們要做到“爭效率、少慪氣”,在課堂上努力組織好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爭取讓絕大多數的學生能認真聽課;不要因爲個別學生的表現影響到自己的教學情緒,因爲我們的情緒是直接決定學生的上課情緒,教師情緒好、心情好,學生也會受到感染,上一節好課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因爲有了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教師生動的語言,和藹的態度,富有啓發性和創造性的問題,有探索性的活動等都可以爲學生創造和諧的環境。反之,教師心情不好、發脾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沒有,課堂效率自然低下。課標上說:人人學所需的數學,也就是說數學並不是人人都能學好的,有些學生學到他需要的就可以了,我們不要同這樣的學生較勁,你再怎麼逼他也沒用,大不了從60分逼到70分,沒任何意義。

2、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

淮北市實驗小學丁雪潔老師的《體積與容積》,“駱駝與阿拉伯人的故事”,P18;

馬鞍山師範附小雷雁老師《對策問題》,“5、7、9和6、8、10兩組撲克牌比大小”,P19。

3、學習內容生活化。

這點是老生常談,我的感觸是要儘量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 比如黃山市黃山區甘棠小學方敏老師的《平均數》的新課素材就是本班學生體育課上的跳繩比賽,圍繞“如何比較兩組同學跳繩水平”進行教學。

4、提問技巧。方敏老師的《平均數》,師:如何比較哪組同學的跳繩水平高?學生計算出男生平均每人跳7下,女生每人跳8下;師問跳得最多的那個男生:你跳了10下,怎麼平均每人7下呢?你還有的3下呢?通過學生的思考滲透“移多補少”的思想,輕鬆掌握“平均數”真實含義。另一位老師也上了這一課,我感覺到他的學生掌握了求平均數的方法,但沒有真正理解它的含義。

5、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

(1)重視操作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於"學玩"結合的活動中,既能滿足動的需求,又能達到啓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如六安市裕安區徐集鎮中心學校許海峯老師的《認識分數》中也安排大量的動手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在分一分、折一折、塗一塗、畫一畫中認識分數,體驗到分數的產生及意義。在學生的操作過程中還播放音樂。

(2)重視遊戲活動。愛做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小學生通過遊戲能激發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爲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慾望,積極主動地學習。

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擇學生具有一定數學價值的,生動有趣的,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事例,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爲學習素材,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策略與機智,吸引他們展開學習活動,並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意義。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 。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7

12月10日,我參加了“和美課堂”小學數學觀摩研討會。這次活動聆聽了各位優秀教師的課堂和講座。吳正憲、徐長青、王培偉、賁友林、俞正強、強震球、羅鳴亮七位教師分別爲我們展示了七節經典課。他們精彩的課堂,給學生帶來了知識與歡樂,也博得觀摩教師的陣陣掌聲。通過本次觀摩學習,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對自己的課堂有很大的反思。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著名特級教師俞正強老師的《用字母表示數》,整個教學過程輕鬆有趣,老師和學生站在同一個平臺上,像朋友似的交流,漸漸引導學生們掌握知識,學生不僅僅學到的是知識,還掌握了基本的學習方法。教學過程分爲三大部分,由淺入深,一步一步將問題深化。俞老師的課很注重學生思維的'真正發生,很注重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在課堂上,俞老師的問題都是讓學生回答,而且是讓多個學生回答,通過學生不同的回答,相互碰撞、討論,從而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理解出正確答案。回過頭來看自己的課堂,平時也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交流,我們課堂上也會經常引導學生提問,但是俞老師提的問題,感覺就很有趣味,讓人忍不住去探討呢?

首先,俞老師通過遊戲“猜粉筆”引入,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俞老師每個知識點的學習,都是通過解決有趣的問題,讓學生理解知識點。例如你的頭髮有多少跟怎麼表示,老師的頭髮又怎麼表示,讓各個學生不同的答案進行碰撞,從而讓課堂擦出精彩的火花。

其次,俞老師的語言很有趣味,不像在上課,而像是在跟學生聊天,猜謎語。不僅是學生,連我們觀摩的老師,也被俞老師的語言所感染,整堂課下來,笑聲不斷。

最後,俞老師對於課堂的控制能力很強。儘管整個課堂很活躍,但是一點兒都不亂。俞老師幾乎照顧到了所有學生,大部分學生都參與了俞老師的問題回答。當學生的回答各式各樣或者偏離題目,俞老師總有辦法引導學生回到問題的中心。

賁友林老師“透視課堂”的講座,也讓我受益匪淺。賁友林老師積極倡導“學爲中心”的教學理念,真正把學生作爲學習的主人。講座中,他提出來的問題都能讓我們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例如:學生都去哪兒了?課堂以誰爲中心?課上,你請誰發言?……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討,讓我們反思自己的課堂,是否以學生爲中心,是否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

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教學思想和對數學課堂的熱愛、對數學教育的研究精神,都讓我萬分敬佩!這次外出聽課學習,我在賞閱別人精彩的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以名師爲榜樣,轉變教學思想,做到課前解讀教材,落實課改理念,堅持以學生爲本,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努力構建有價值的課堂。還要多看教育專著,多做筆記,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爭當一名學習型、研究型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認真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爭取成爲一位更優秀的教師,爲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最大的力量。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8

在數學教學中,根據三年級學生的身心實際情況,經常採用遊戲教學、學生動手操作、直觀教學等方式。通過兩個月的教學,使大多數學生掌握了11到20各數的認識,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掌握了新的知識,爲以後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回顧兩個月的教學過程,我覺得在三年級學生數學教學中應貫徹以下幾點:

第一、在教學中力求體現培養目標。在數學教學中我密切注意數學本身的系統性、科學性,同時注重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通過數學學習,能具有初步的計算能力和應用新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二、在教學中力求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於三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差,接受新知識的過程很慢,且容易忘記,所以在數學中多采取小步子,多循環,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教學方法,學生對於數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困難,但這又是非常有用的知識,是學習數學最基本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適當增加教學層次作相應的知識鋪墊,使難點分散,使教學內容達到學生能夠接受的水平,根據教學內容的`難度和強化學生記憶的需要,適當增加訓練步驟。

第三、在數學教學中加強了直觀教學。三年級學生的思維發展落後,缺少概括力,理解概念和形成形式都比較困難,使用概念時也比較紊亂。根據這一情況,加強了直觀教學,注重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逐步地建立概念和掌握其運用法則。強調了教師的示範和學生的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教學中運用數小棒、數手指的形式鞏固數概念的形成,使學生在強烈感知的基礎上逐步熟悉概念和掌握法則,爲以後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最後、在數學教學中還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進行必要的調整,使每位學生都能對數學產生興趣,激發學習動機,以便使每位學生都達到更佳。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9

在《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緒論中有這樣一段話: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最終目的是爲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實現三個目標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是一名數學教師,深知數學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對於這段話,我反反覆覆思考了很久。怎樣才能實現三個目標呢?

一、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比如:在學習100以內加、減法時,應舉一個生活中的事例商場購物,媽媽帶了100元買了18元的糖,37元一箱的牛奶,一共花了多少錢?還剩多少錢?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事例,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沒有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是不行的。

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功。

一個人的十個手指還不一樣長呢,更何況來自不同家庭的幾十個學生,他們之間必定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因此,我們教師應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喜悅,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比如課堂提出的問題要有不同層次,好、中、差學生都要考慮到,好學生回答難度較大的問題,中下等生回答較容易的問題,每次回答都會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表揚,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纔會保持,學習纔會不斷取得進步。

三、教師必須有新的學生觀。

過去,衡量學生好壞之依據成績的高低。現在我們的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只要是學生認真、努力的學習了,並且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進步了(可能成績還不夠優秀),我們都要認定該學生是個好學生。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10

一、落實三維目標

在新課程背景下,數學教學目標變得豐富了,它涉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三個維度的目標,使得數學教學目標更加全面,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這三維目標的關係可以形象地表述爲:知識與技能既是數學教學目標,又是促進學生價值觀念變化的重要載體;過程與方法是數學教學的核心環節,是認知的槓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數學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是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附屬品,而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且與其它教學目標有機地整合在一起的,它是認知的根本;錯誤與失敗是認知的綠葉。在教學實踐中,我摸索了落實三維目標的兩條教學策略。

二、重視隱性知識的教學

英國教育家波蘭尼把知識分爲隱性知識和顯形知識,他認爲:許多技能、方法、交往、態度、體會、情感等方面的知識都是隱性知識(即只能意會的知識)。隱性知識無法形成像數學課本一樣的格式化知識,只能通過學生在實踐活動或具體案例的分析中感受和習得。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體驗、感受、感悟、反思和習得,不僅有助於他們深化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認識,而且能提升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他們學習數學的態度朝主動、積極方面發展,感受成功探究帶來的愉悅。例如,在“三角形的內角和”學習中,學生通過量一量活動,初步感受了三角形的內角和大致是180度,但是此時學生尚存疑惑;通過拼一拼活動,學生便可發現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可以拼成一個平角,這時疑惑消失了、成功探究的`喜悅出現了;再通過特殊三角形的推導說明,學生更堅定了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自信心誕生了……通過他們親身經歷數學的探究活動和與同伴的協作互助,不僅促使他們習得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而且促使他們習得怎樣探究一類數學知識的方法,同時促使他們的數學學習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產生了良性變化。

三、重視數學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

注重數學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實際上是注重獲取數學知識經歷的體驗,它徹底改變了傳統教學中“重知識、輕方法,重結論、輕過程”的做法。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作爲教師要精心設計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使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科學有序地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的心智得以運動,並經歷這種心智運動所伴隨的情感體驗。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先讓學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麼特徵?於是學生猜測個位上是3、6、9的數能被3整除;再引導學生舉實際例子驗證猜測是否正確;當學生髮現猜測不正確後,引導學生在計數器上用“算珠”任意擺數、試除,由學生自主發現算珠個數是3的倍數時,擺出的數能被3整除;這時引導學生思考:擺出的數與算珠有什麼關係呢?進而引導學生髮現:一個數各位上的數的和能被3整除,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這樣學生經歷了猜測、驗證、實驗、發現的過程,自然能獲得深刻的體驗,獲得自主探索的成功。

在落實三維目標中,有的教師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從三維目標中游離出來,力圖創造一種有教育意義的情境,對學生施以說教式的教育,這實質上是對三維目標的曲解;還有的教師非常重視數學知識教學,毫不遺漏地把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能否在學習過程中產生體驗和感受是無關緊要的,甚至是可以被忽略的,這仍然是一種以知識爲本位的價值取向。

四、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這情境要能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調出學生的既有經驗,又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教師要設計好這一情境的程序,讓學生在這一程序中開展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並在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相應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例如,在教學“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的特徵”時,上課伊始,老師很神祕地請學生考考自己,讓學生隨意說出一些分數,如 1/2,5/6,7/25,7/15……教師很快判斷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數,並讓兩個學生用計算器驗證,結果全對。正當學生又高興、又驚奇時,教師說:“這不是老師的本領特別大,而是老師掌握了其中的規律,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奧祕呢?”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想”,從而創設了展開教學的情境。教師緊接着問:“這個規律是存在於分數的分子中呢?還是存在於分數的分母中?”當學生觀察7/25與7/15分子相同,但7/25能化成有限小數,而7/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數時,發現規律存在於分母中。教師追問:“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的分母有什麼特徵呢?”學生興趣盎然地討論開了:有的學生說分母是奇數的分數,但7/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數,1/2卻能化成有限小數;有的學生又說分母應是偶數的分數,但5/6不能化成有限小數,7/25卻能化成有限小數……這時教師啓發學生試着把分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從而發現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的特徵。正當學生有大功告成之態時,教師不失時機地指出8/24與6/24,爲什麼分母同是24,化成小數有兩種不同的結果呢?學生的認知又激起了新的衝突,從而再次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發現必須是“一個最簡分數”這一重要前提條件。

學生在知識內在魅力的激發下,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認知衝突,主動地投入到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中,這樣學生的學習就變成了參與一種活動,經歷一個過程,獲得一種體驗。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11

在這三十來年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自己的經驗以及與其他老師的交流結合新課改的要求,我總結出關於小學數學教學的一些心得與體驗。這一學期,我擔任學校五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我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搞好教學。

一、要狠抓學風。

由於本班大部分學生的基礎差,上課的時候只有少部分學生比較認真,能專心聽講,課後也能認真完成作業。但大部分學生由於基礎差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學習態度不夠認真。還有個別的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問題不敢問老師,這樣就影響了學習的信心。爲此,找他們瞭解原因很重要,有些是不感興趣,有些是沒有努力去學,有些是存在某個知識的段層,跟不上就放棄了等等。這樣的情況要跟他們多次交流,併爲他們定下學習目標,時時督促他們,幫助他們,找出適合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分析原因,鼓勵他們不要害怕失敗,要給自己信心,並且要在平時多練,多問幾個爲什麼。同時,一有進步,即使很小,也要及時地表揚他們,養成勤學苦練的習慣,形成良好的學風。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能夠感受成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我先讓學生感到學數學不難:上課時我有意識的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叫學習困難的學生來回答,讓他們板演一些基本的計算題,激勵他們大膽的解答,並在適時的時候予以提示,是他們能在老師善意的幫助下順利的解答,讓他們從心理上感到解決數學問題不是太難,只要掌握基本的方法是可以觸類旁通的;然後在講課時把知識生活化的方式,以學生常見的範例、經常接觸的身邊的數學問題爲例,加以有聲有色的描述,使學生感到學數學很有用,數學問題解決不好會出笑話,會影響自己的將來,要好好學數學,要學好數學,因爲需要而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後,我首先想到的是保持,一是注重從學生的作業上來反饋,將學生的問題和與優點加以評價,再就是通過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如講數學家的故事,搞一些數學小競賽,小組合作、作業評比、學生評價等等,積極發掘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努力營造一個學數學的良好氛圍,讓學生體驗學數學和做數學的快樂,使學生從思想上逐步扭轉對數學的枯燥印象,最後,我利用各種機會,經常給不同層次學生以成就感,讓每一位同學都能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成功與快樂。一學期以來,成效顯著:首先是學生敢於大膽回答問題了,其次是能基本清楚的描述解題思路了,再次就是作業正確率提高了,測試情況也有了較爲明顯的好轉。

三、努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精講要針對每一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所採用的方式不一定是教師講授。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學生自主學習”等方式進行。精練指的是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選用的習題必須是符合學生的特點的。學生容易接受的、有趣的。用少題精題使全班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達到舉一反

三、甚至達到舉一反十的作用。這些精選題也可以在課後練習、也可以進行提高練習。此時的練習使學生的家庭作業量有所減少。即達到了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目的。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達到對知識能準確的掌握和靈活的運用。

四、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在課後,爲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爲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並認真細緻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後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後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鬆,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慾也會隨之增加。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12

9月12日,我縣組織到潢川參加海峽兩岸小學數學名師好課堂系列教學研討觀摩會研討會。研討會的主題爲“名師好課堂課堂的研討”。會前潢川高中老師介紹本次研討會的目的和宏觀要求。上午觀摩了來自首都的吳正憲老師的三年級下學期《面積的認識》的公開課,下午觀摩了來自江蘇省啓東市蔡宏聖老師的四年級下學期《乘法分配律》的公開課;次日上午我們聽取了江蘇省啓東市實驗小學副校長季國棟的《用數對確定位置》五年級的示範課,他主張‘疑趣課堂,讓學生在疑趣中享受生活’。通過同課異構的形式提高教研活動的時效性、針對性。觀摩後聽了專家的學術報告,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從中受益匪淺。

《面積的認識》這節課,吳正憲老師很努力、真實地呈現學生的思維狀況,並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猜想—驗證—得出結論這一思維過程,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得到新知。

《乘法分配律》是中年級課程,兩位老師都選擇了有趣的素材,來激起學生的興趣點,尊重學生的認知基礎,並注重低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引領。

《用數對確定位置》這節課季國棟老師循序漸進,從簡單的生活現象導入問題,一步步的.把學生引入問題、探索問題,使學生在愉快中獲取知識。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爲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通過這次研討會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們一生的事業,三尺講臺是我們的舞臺,學習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教師要想真正擁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須勤奮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識的甘露,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13

多媒體是一種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它能使形、聲、色、動、靜發生變化,向學生展現具體、形象、直觀、聲畫並茂的視聽材料,充分調動學生的多感官參與學習。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使學生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形成能力。因而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興趣方面有顯著的作用。《新課程標準》指出:“現代信息技術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目前,多媒體教學在農村的教學中的應用已成爲廣大教師的一種教學手段,使廣大教師能夠很好的利用多媒體這種現代設備來完成數學教學。因此,作爲教育的內容及方式也必須隨着改變,同時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我在教學時使用多媒體的體會,本文就數學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應用談談個人看法。

對於我們農村的小學來說,多媒體是一個新事物,如果在教學活動中容易使用不當,要恰當地使用它,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忌走馬觀花喧賓奪主

由於多媒體呈現信息的速度快,容量大,教師容易不自覺地加快課堂教學的節奏,因而把課上成了“走馬觀花”式的教學。此時,教師要適當地“停一停,頓一頓”,讓學生有時間“想一想,思一思”。

教師應當根據每節課的教學目的和任務,在最需要的地方適量,適度地用活多媒體。有些教師嚐到多媒體的甜頭,一味追求多媒體的作用,不深入鑽研教學內容,隨意用多媒體。不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的地方,也讓多媒體唱“主角”。由於小學生的大腦皮層對興奮的抑制能力較弱,在利用多媒體教學中,採用過多的影音來輔助教學,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數學課件的製作中,一些教師爲了使學生產生興趣,往往追求背景設計的華麗,有時還插入與教學內容不相關的動畫,同時頻繁跳轉切換畫面,甚至還配上與教學內容不相關的大段標題背景音樂,這種只求裝飾不求效果的課件,結果導致學生的注意力遲遲不能集中到需要關注的.蘊含着潛在數學內容和關係的對象上。本想吸引學生,實際卻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到教學中來,對於教學內容的深層次內涵反而理解不深,影響了對整體教學內容的掌握。

二、忌情有獨鍾弄巧成拙

有些教師瞄準多媒體出圖迅速,畫面富有色彩及其化靜爲動的功能,對多媒體“情有獨鍾”,所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都做在電腦中,動靜畫面氾濫成災。有時候,往往是過分強調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而忽視了抽象思維的訓練。

隨着多媒體在教學實踐中應用越來越廣泛,製作也越來越精緻,使多媒體課件在聲音,文字,圖畫,動畫方面更加出色。一方面把學生牢牢吸引住了,另一方面,部分學生的注意力就停留在此,對所學內容反而不感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14

前幾天,我有幸參加了全國小學數學觀摩研討會,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裏,觀摩了6節課,聆聽了6場講座,不同的老師,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設計思路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的紮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我看來,不同的教師演繹不同的風采,卻展現同樣的精彩。

這次學習給我的觸動很大,下面我就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課堂要有巨大的魅力。

(一)備課。

xx老師在他的講座中說到幾點:

1、備課時,要把握數學本質;

2、把握數學思想(數形結合、模型、變中不變等);

3、重點引發學生數學思考,要讓學生在數學概念的學習中長見識,悟道理。

(二)課堂上的深度對話

正如xx在他的講座中談到的“課前三問”:學什麼?爲什麼學它?我們要學會什麼?讓學生有準備地學,讓學生轉變思想,學會學習。

二、教師要有良好的素質。

xx老師的一句話“做最好的自己,自己培養自己”讓我印象深刻。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有良好的素質才能緊緊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學過程來,調動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數學課不再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成長要有深度的反思

先賢說“吾日三省吾身”,我們也許做不到那樣,但是見賢思齊,經常反思依舊是讓我們快速成長的最佳途徑。在xx老師的講座中便提到通過“反思自己的課和通過別人課的好壞”來反思自己。我覺得這一點尤其重要,在自己講過每一堂課後都要反思自己的優缺點而不斷改進,學習;在每次聽完別人的課時,好的地方借鑑學習,不好的地方要引以爲鑑。

在這次外出學習中,我學到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爲教學服務。另外,印象較深的是老師們主張把一切還給學生,即主張:學生能自己探索發現的,教師不提醒;學生能通過思考描述出來的,教師不引導;學生能自己總結出規律的,教師不告知等等。課堂中允許學生出現錯誤,允許學生出現分歧,允許學生出現自己預設中沒有的問題,創設的情境真正爲教學服務,課堂的原生態味兒十足,這也充分展現了深厚的教學功底,課堂上臨時應變的能力很強。

短短的觀摩學習已結束,但我會把優秀教師當作追趕的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縮短與優秀教師的差距。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我會以此次觀摩活動爲契機,繼續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學,組織教學,增進自己的教學水平,給孩子們呈現一堂堂精彩的數學課,讓孩子們在數學的世界裏快樂的學習成長。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15

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的要求不僅僅需要豐富的知識,更需要的是獲取信息的能力。顯然,數學教育的功能也隨之發生變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對學習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對學生質疑和解決問題能力、探索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數學課程教學中,開展小課題研究無論是對課程教材的開發,還是對於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都具有積極意義。同時,它是改變當前數學教育被動局面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數學課程小課題研究給學生提供了參與實踐體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在學習中鍛鍊如何合作、如何探究,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極爲必要的。

我認爲,數學小課題研究用“綜合法解決問題”在小學是可行的,主要基於如下考慮:

1、數學新課程所展示的教材內容都具有現實性、靈活性和開放性,這爲開展數學小課題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內容和學習空間。

2、從學生身心發展年齡段來看,小學生正處於好奇心是這個年段的主要特徵,數學課程小課題研究教學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使學生的綜合實踐、自主探究能力得以和諧發展。

3、學科教師的系統指導,也使得學生的數學小課題研究在內容和方法的科學性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智力支持和保障。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習慣於“知識本位”的教學觀,將學生作爲一個知識的容器,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從“書本”到“書本”,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現實聯繫不緊密,沒有體現數學知識的背景和應用,沒有體現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學生缺乏應用意識,缺乏體驗性的學習。

這個學期我接手一(8)班,我發現我們班的學生課堂紀律較差,而且成績好的學生上課也不認真,不能圍繞老師的問題積極思考,更不會舉一反三。成績中等的學生就更不用說了,只是坐在教室裏,只帶了耳朵在聽,不舉手也不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在我提問的時候莫不關係,就像自己只是一個旁觀者。而成績差的同學乾脆就不聽課,懶洋洋的趴在桌子上,只有遇到我講笑話的時候才興奮一下,過後就又是老樣子。自從參加小課題研究後我就改變了教學方法,從“拓展知識”轉向“迴歸生活”,還給學生一個充滿靈氣的數學空間,還學生以生活,還學生以快樂,交給他們思維的方法,爲學生創設積極思維的氛圍,讓數學課堂成爲學生的學習樂園。

讓學習背景活起來。《新課程標準》指出:“解決問題教學必須從學生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我遵循解決問題的步奏“找到數學信息,建立關聯、提出問題、列出算式”來設計數學教學活動。

(1)從生活情景中發現數學問題找到數學信息,數學教學要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把乾枯的數字、數學計算放到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去,引起學生對新知的共鳴,從而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愉快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如果教師能在深刻領會教材編寫的意圖的前提出下,充分開發教材的潛在功能,結合實際用活例題、習題,給學生提供開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強的、參與度高的探索背景,捕捉貼近生活的素材,選取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採擷數學生活實例,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生動有趣與豐富多彩,以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數學學習過程成爲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就會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着數學,學生就會逐漸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數學課堂中來,也就達到了讓數學課堂“活”起來的目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從生活事例中尋找數學“原型”數學的許多概念、原理在現實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們能把生活中的問題變爲數學研究的對象,學生就會在把現實問題轉化爲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認識到把現實中的具體問題轉變成數學問題來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認識事物的特徵,更準確地找出數學信息,從而增加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如講授兩個信息的問題時,我提供了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大量實例。從踢球、捉迷藏、丟手絹等方面尋找素材,也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提取了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這樣的素材能引導學生更多地着眼於對實際問題的.探索,理解數學概念的實際意義,在學習數學的同時能更準確地找出數學信息。

(3)讓學生在體驗中活躍思維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只有要兒童作用於環境,其認識發展才能順利進行。只有當兒童對環境中的刺激進行同化和順應時,其認識結構的發展才能得到保障。”這就是說,從學生生活出發,從學生平時看得見、摸得着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學生才能真正認識數學知識。才能準確地分析信息如在講授兩個信息的問題時,我既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又讓學生動腦思考,動口敘述,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在活動中分析信息,發現關聯,以動促思,體現了“動中有學”、“玩中有學”的思想。

(4)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環節、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抓住學生的特點,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數學,知道怎麼樣做?爲什麼這樣做?用活生生的身邊的數學事實,引導學生去發現、掌握生活中的數學,這樣長期潛移默化地訓練,培養了學生對現實生活中規律的關注和發現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5)“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一個平等者中的首席”。這就是說,一方面教師與學生在人格和權利上是平等的;另一方面,教師又肩負着把學生培養成材的重任。在傳統教育中,教師是知識的權威,學生的主宰,學生是知識的需要者和接受者,教師控制和操縱學生的學習活動。這樣的教學過程是單向的,無平等互助可言。要做到充分尊重學生人格,關心學生的發展,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在認知和情感兩個領域的有機結合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告訴學生:“我非常願意做同學們的朋友,我願意幫助你們解決學習上的、生活中的任何問題和困難”。教師和學生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只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發展,教師的勞動纔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通過這一個學期的努力,現在8班的學生明顯的對數學有很大的興趣,從被逼學習到自覺學習,有了很大的轉變。我將繼續改進我的教學方法,爭取讓更多的學生愛上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