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心得(精選10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心得(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心得呢?可是讀書心得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心得(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心得(精選10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心得1

本書是通過一些細緻生動的故事來逐漸進入自我的觀點,作者從三副圖片以及自己家庭的幾個實例來向我們闡述了個人意願對我們的處事方式以及周圍環境(家人和朋友)的影響 ,通過本書的描述在回看我個人印象較深的幾件事,發現在自己努力想做一個正直善良並積極向上的人的同時,同樣把這樣的想法強加在親人朋友身上,自己會對每一件小事挑剔,對任何一件不滿意的事都存在近乎苛刻的要求,並美其名曰“爲了讓你們的生活更美好”。不得不說有時這種行爲會取的很好的效果,但大多數換來的都是不情願的勞動以及深埋心底的隔閡。在看本書的過程中我也嘗試從自己的內心出發,無論事情的發展是怎樣的要求自己相信別人,本以爲會很糟糕的事情卻顯得更加完美,想來或許每個人都有追求積極向上的想法,同時也有追求自由反抗壓迫的本能,對於別人的命令哪怕符合自己的願望也會有一絲反感,致使本該主動的事情變爲被動接受,目標是一樣的,其中的過程和取得的結果卻大相徑庭。

我喜歡本書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把一切習慣都追根溯源到個人的品德修養上:人要對自我的人生負責自然會用心主動;掌握自己真正的願景勇往直前堅持到底做到以終爲始;要時刻自律避免被偏見激動的情緒所左右達到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給人玫瑰利人利己做到雙贏;學會傾聽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從而知彼解己;重視不一樣個體的不一樣心理,情緒與智能創造統和綜效;不斷磨鍊和提升自我使自我更新。以上七個方面說是高效能人士的習慣倒不如說是我們應當追求的七個品德,無論是正在艱苦奮鬥的底層人員還是已經有所成就的高效能人士,在追求品德方面是沒有上下之分的,只是已經在路上或還未追求的區別。

心正則剛,形正則強。從自我的意願出發追求至高的品德,自然會養成好的習慣,我們也必會走向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心得2

我讀書不要求有什麼學問,只要求去掉心上的那層浮躁,促使我翻開書的恰恰是心靈上的精神力,《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揪住了我的心,迫使我感、我嘆、我思,繼而理解它把握它,《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生剛)。生命的長短固然重要,其質量也許更重要,習慣的養成決定了質量。

七個習慣:積極主動、以始爲終、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綜合高效、不斷更新,闡述了對待生命應有的態度就是積極面對一切,自覺自知,全身心投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和目標,建立仁慈和勇敢之心,實踐人際互動和團隊意志,用於提高自己,達到對生命極度負責的目標即生命的成功。

曾仕強老師在《解讀易經》中指出:“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此話鼓勵人要敢於立大志,有大志的人才能成就大業;“天行健,君子當以自強不息”本意就是鼓舞人們要相信自己,盡力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把握好事物的發展規律,勇往直前;“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教導人們要光明磊落,兢兢業業,時刻警惕鞭策自己,只有這樣纔不會犯錯,不斷完善自己。中外對成功人士必備的習慣恰恰如此驚人的一致。

真摯坦誠的人格魅力、傑出的人際溝通能力、優秀的才華、寬廣納川的胸懷是成功人士必備的條件,而這些條件都必需習慣養成積累,讀後感《《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生剛)》。除了這些,我認爲還有更重要的一條就是見險而止,《可蘭經》有句話說得好:“如果你叫山走過來,山不過來,你就走過去”,在自己的事業中,應找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

誠信是一個人立足於世和成功立業的基本標準,做人言而有信那麼做事就有了人格力量擔保,一個人的人品如何直接決定了這個人對於社會的價值,而與人品相關的各種因素之中誠信又是最爲重要的一點。“中孚,豚魚吉”,心中充滿誠意,連對小豬小魚都會守信,吉祥。誠信所體現的就是說過的話做過的事,都要負責,敢作敢當,說到就要做到。可能在一定情況下,你會因講誠信而吃虧或經濟利益受損,千萬不要在意,吃虧只是暫時的,所謂有虧必有盈,吃虧會給自己帶來積極持久的信譽。

誠信是人在社會中做人的根本態度,是追求人生真善美不可求少的階梯,也是開啓事業成功之門的心靈鑰匙,更是人的生存之道。

如果你我都用內心和專一播下誠信的種子,我們將會收穫誠信的果實,那我們的單位、國家、社會又將如何?不言都明吧。

請建立生命的誠信,用一生呵護吧。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心得3

初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感到作者的觀點跟我的思考事物的邏輯、或者我認同的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方式很契合;起先以爲是一般的勵志書,如果不是有讀書筆記的任務,也許就不會靜心去閱讀,也許會在一些概念理論中漸漸失去耐心;然而,輕翻幾頁,不由肅然。讀完這本書後,彷彿是經歷了一次心靈之旅,這是一次需要和自己心靈對話的閱讀,是一次需要內省的閱讀。一直以爲,技巧的東西,非內心動容,是不會有鮮活感的,所以,在看到本書將習慣定義爲“知識”、“技巧”、“意願”相互交織的結果時,特別悅納!

俗語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習慣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着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着我們的成敗。

擁有真正獨立人格的人,能夠事事主動積極,而非受制於人。但是,只重獨立並不適於人我息息相關的現代生活,並非圓滿生活的終極目標。七個習慣中的前三個,着重在如何修養自己,由依賴進而獨立,達到“個人的成功”。後四個習慣則涵蓋了團隊精神、合作與溝通,追求“公衆的成功”。對於我們“工作人”來說,在提高工作能力的同時,應該尤其注重合作這個概念,也就是做到雙贏的思考習慣,學會傾聽,理解他人,再尋求自身的被理解,團隊精神,實現個人和企業的雙贏。

人是很難改變的,出於本性的固執和偏執。在生活中,固執的人和偏執的人非常多見。對於個人而言,“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便是最差的主人。”書中論述的七個習慣是人生自我修煉的信條,是非常精闢和正確的人生道理。在我看來,第一個習慣——積極主動是其他六個習慣的基礎和鋪墊。

本書一開始,作者就提到:“人性的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人類不僅能針對特定環境選擇迴應方式,更能主動創造有利的環境;採取主動不等於膽大妄爲,惹是生非或滋事挑釁,而是要讓人們充分認識到自己有責任創造條件。”積極主動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是個人踏上成功的基石。人受制於客觀條件並不足懼,重要的是,我們要針對現實環境進行主動迴應,人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就要爲自己創造有利的機會。如果你沒有目標,只是等待,那我相信,你永遠也不會有機會,只有努力的去實現自己的目標,爲目標尋找機會,才能獲得成功。

同樣,積極主動是引導企業成功的動力源泉。企業外部的市場問題當然重要,但對於基於明確戰略目標而建立的組織,最大的問題是來自企業內部的種種矛盾。具有領袖素質的企業決策者,明白如何引導員工的信念朝着更積極正面發展的道理,在企業內部系統地塑造各種優勢能力。企業要大發展就必須超越傳統管理,上升到激勵和引導的高級層面上來,認識並塑造員工身上的最強、最美好的東西,並將這些優秀的品質轉化爲積極工作的動力,讓積極的情緒佔據心靈的主導,引導他們的動機、目標與企業發展的戰略方向自覺融合,釋放企業內在活力和潛力,增加抵抗外界困難的免疫力,最終將“積極主動”鑄造成爲企業成功和個人成功相結合的動力源泉。這正是書中提到的:“管理是正確地做事,而領導是做正確的事。”

以前在我自己的思維定義裏,一直自以爲是的認爲是一個積極主動的人,也時常將“生氣就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這句話掛在嘴邊;然而,在第一個習慣中,一開始提到的社會之鏡,才發現我就是從哈哈鏡中看自己。我一直沒有理解“積極主動”這四個字的真正含義,隨着讀書的深入,對自己進行重新審視,對積極主動也有了新的認識;當看到書中有位學生請假的案例時,頓時豁然開朗:“積極主動的人理智勝於衝動,他們能夠慎重思考,選定價值觀並將其作爲自己行爲的內在動力;而消極被動的人則截然相反,他們感情用事,易受環境或條件作用的驅使。”

只是粗略的讀了一遍,這本書我還會繼續讀,因爲七個習慣也是需要堅持去做的,讓自己的內在充實起來,只要堅持下去,那麼,想要的成功也會到來!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心得4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是美國富蘭克林柯維公司創始人史蒂芬·柯維博士著的,據稱,“在美國,此書影響力近次於《聖經》。”

沒有閱讀的時候,以爲這無非是一本勵志類書籍,等到讀起來,卻知道它所論述的涉及每個人的事業、婚姻、家庭、生活、教育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對如何搞好合作與溝通、提高幸福指數和成功的機率而最終達到“高效能”做了具體而又深刻的論述。

事實上,正如作者所說,“人們是如此的相似,又是那樣的不同。”爲了生計或實現自己的某種理想和願望(或者是達到某種慾望),現代的人們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可是,如果你細心觀察一下身邊的人,其實,他們的工作效能是不同的。

人人都有美好的願景——良好的人際關係、出色的工作業績、不菲的勞動收入、美滿的婚姻、和諧的家庭……然而,這些願景不會降臨到每個人的頭上。人們總是心懷憧憬而又必須面對現實。那麼,有沒有一劑良方使渴望這些美好願景的人們做得更好一點?答案就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裏。

書中推薦的七個習慣是:

1、積極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

2、以終爲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3、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4、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5、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

6、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7、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

逐條對照上面所列出的七個習慣,我們做到了幾條呢?恐怕在第一條“積極主動”方面就會有很多人沒有做到。尤其是作爲一名員工的角色,你做到積極主動了嗎?“太多人只是坐等命運的安排或貴人相助,事實上,好工作都是靠自己爭取來的。”近年來,一些管理層人士經常講“職業倦怠”,可見,消極被動是廣爲存在的。

所謂“以終爲始”,就是“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認清方向。這樣不但可以對目前處境瞭如指掌,而且不至於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誤入歧途,白費功夫。”而“要事第一”的原則,卻是指集中精力於當急的要務,排除次要事務的羈絆,即“別讓瑣務牽着鼻子走。”我們做得如何?

說到了“雙贏思維”,可能我們做得更不好了。對於這一點,我們是喊聲震天高,而在內心卻只想自己贏。“知彼解己”重點強調“移情溝通”。所謂“移情溝通”是指以理解爲目的的聆聽,要求“聽者站在說話者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感受。”這對於我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長和合格的教師大有裨益。

最後兩點是“統合綜效”和“不斷更新”。其中,“統合綜效”是講整體大於部分之和。例如,疊放在一起的兩塊木片所能承受的重量大於疊放前分別承受的重量之和。我們做教師的善於敞開胸懷,博採衆議,善於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智慧都在這個範疇。“不斷更新”比較容易理解,但是人們卻往往熱衷於躺在祖宗留下來的牀上悠閒地睡眠,不願意開啓自己大腦創新的大門。

渴望美好,並追求卓越的人們,讀一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會像我一樣受益匪淺。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心得5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一本帶有典型的美國精神的書。書中講的道理通俗易懂,字裏行間都帶着闖勁和拼搏精神,大力宣揚個人的命運控制受自我控制。隨着中國的開放和市場經濟的逐漸建立,民衆也渴望追求"拼搏"與"成功",一掃先人的儒雅之風。本書在國內風靡一時也不難理解。在讀完這本書後,我自我最大的收穫是深刻地認識到要提高自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潛力,務必從改變自我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對事物的認知方法以及對競爭環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輔助一些必要和實用的有效方法。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它們相輔相成,既講到了個人要全力以赴確立目標,進行個人修煉,並由依靠轉向獨立,從而實現"個人成功",也講到了要透過建立共贏,換位溝通,集思廣益等,促進團隊溝通與合作。而不斷更新更是涵蓋了前六個習慣,督促我們從身心開始完善。其中讓我啓發最大的是"要事第一"這一種習慣。"用心主動"的態度,"以終爲始"的願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己"的溝通,"統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造,會使每一個人走向世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爲渴望成功的人給出了方法,對於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決心至關重要,要按照書中所寫去做還是很難的。做事的恆心和毅力,決定了成功的可能性。性格決定命運,如果你要改變自我的命運,首先要改變自我的性格。本書沒太多提及性格,但頻繁的用了"習慣"二字。作者認爲習慣是習慣是知識,技能和意願的交匯。明白自我要做什麼,也清楚就應怎樣做,更有這個意願去做,三者的交匯構成個人行事做人的習慣。透過改變個人的習慣,實現個人性格的改變,最終能夠改變自我的命運。

以下就七個習慣具體談一談感受

習慣一:用心主動

主動用心即採取主動,爲自我過去,此刻及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主動用心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揚棄被動的受害者主角,不怨懟別人,發揮了人類四項獨特的稟賦--自覺,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時以由內而外的方式來創造改變,用心應對一切。他們選取創造自我的生命,這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決定。

如果你不向前走,誰又會推你走呢因此,用心主動的態度,是實現個人願景的原則。主動用心是書中提及的第一條習慣,作者認爲:客觀條件受制於人,並不足懼,重要的是,我們有選取的自由,並且能夠對現實環境進行主動用心迴應;人要對自我的生命負責,爲自我創造有利的機會,做一個真正"操之在我"的人。其中很有份量的一句是"有選取的自由",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徵是:社會的個體擁有選取的自由。每個人都能夠選取自我想要的生活,潛規則是不能妨礙他人選取的自由。之後,個人務必爲自我的選取導致的結果承擔職責。當外界出現刺激時,用心主動的人務必能夠根據自我的價值決定做出屬於自我的選取,然後給出個人特色的迴應。這種自由被視爲"人類最終的自由",即在任何環境中,人有潛力自由選取自我的態度及迴應方式。這給廣大沒有做出選取的人帶給了一線光明和期望。

我們經常說:"我不留意忘記了……,"我遲到,因爲……","其實是有原因的……"我們每一天都在不停地找藉口或是抱怨,其實我們就應主動用心地創造未來,實現夢想。所以,有效能的人士爲自我的行爲及一生所做的選取負責;他們致力於實現有潛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動地憂慮那些沒法控制或難以控制的事情;他們透過努力提升效能,從而擴展自身的關切範圍和影響範圍,同時用心的心態能讓你擁有"選取的自由"。

習慣二:以終爲始

高效能的人懂得設計自我的未來。他們認真地計劃自我要成爲什麼人,想做些什麼,要擁有什麼,並且清晰明確地寫出,以此作爲決策指導。因此,"以終爲始"是實現自我領導的原則。這將確保自我的行爲與目標持續一致,並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環境的影響。

確立目標後全力以赴,許多人在埋頭苦幹時,尚未發掘人生的終極目標,只是爲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自我心靈深處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審視過自我的人生信條:你到底要做什麼什麼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麼只有確立了貼合價值觀的人生目標,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恆地付諸實現,纔有可能獲得內心最大的滿足。

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先是在腦海裏,其次纔是實質的創造。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我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對個人,家庭或組織而言,使命宣言可說是願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決策,主宰了所有其它的決定。領導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之後,創造出一個文化。

實際中的創造是由心智來創造的,遠期目標決定的是未來,而不是到了未來我們在做什麼書中提到了創造的順序:第一步是規劃預期的結果,二是實現預期的結果;區別只在於一個是規劃,另一個是實現,但人往往缺乏的是規劃,沒人去想很遠,所以目標管理是很重要的,看了書我也明白了,爲什麼有的人得不到他們想要的不是因爲機遇,也不是因爲潛力,而是他們根本就不明白自我要的是什麼那又怎樣能得到呢得到的又是什麼呢所以說,活在沒有目標的狀況下是很悲慘的,這也讓我明白了,當我得不到我想要的的時候,問問自我要過嗎有多麼強烈的想要

目標都能夠設定,會寫字的人都會,但以終爲始說的是"以結果爲目標",因爲目標有可能得不到,但結果是一個人必須得到的,所以你期望自我的結果如何,用此來刺激自我,調動自我的主動用心性,這纔是好習慣,高效能習慣。

在以往的工作習慣上,我做事總是要問自我目標明確否但也僅侷限在做單件事情上,缺乏系統的目標,對事情過程控制不好,經常有頭沒尾;以終爲始講了一個"個人宣言",我認爲很好,我太缺乏與自我溝通了,不明白自我要的是什麼只是就事論事,很多事情都偏離了目標,而我們還在拼命的去常識,這很是低效的。

習慣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你的目標,願景,價值觀及要事處理順序)的組織與實踐。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與組織均針對要事而來,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順位。

要事是我們前一階段討論很久的一個概念,多麼的好我就不說了,我認爲要事是目標事情,是貼合宣言中"以原則爲重心"的目標,這樣的事才就應被稱爲要事,如果弄不懂什麼叫要事,就難以把時光管理好,要事也做不好。

每個人的要事都不一樣,因爲要事是因使命,價值觀來定的,所以要事是因人而定的,而且事情的重要性是大於時光的,所以緊急不緊急是時光管理的事,而要事的完成是與以終爲始的延續。

有效能的人會用少量時光處理的緊急,危機事件,他們將工作焦點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來持續效益與效率的平衡。

"有效管理"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點管理。先由領導決定什麼是重點後,自我掌握住重點並時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衝動左右。

習慣四:雙贏思維

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目的是更豐盛的機會,財富及資源,而非患不足的敵對式競爭。雙贏既非損人利己(贏輸),亦非損己利人(輸贏)。我們的工作夥伴及家庭成員要從互賴式的角度來思考(「我們」,而非「我」)。雙贏思維鼓勵我們解決問題,並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信息,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

雙贏思維我認爲把人引向了更高的層次,也是做人的境界,似乎更高於佛家學說,既現實又大愛,這一點很難做到,又很容易做到。

大多數人的性格是做不到的,少數性格類似的人努力後會做到,所以雙贏思維是我成熟所追求的目標,是對自我,社會了解的更深的表現,在這一點上,我認爲是七個習慣中最難作到的,也直接影響着"統合終效"。

在雙贏思維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思維上都提到了人際關係,我也這樣認爲,雙贏是人贏,而非物贏,那麼要不傷害自我還要讓雙方都好,就務必有兩好的人際關係,而書中的"主要流程"的第一點也說了"在勇氣與體諒之間實現平衡,以需求共同利益",雙贏還要需要勇氣和體諒,所以要學會雙贏的思維。

具有雙贏思維的人,往往有三種個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態。他們忠於自我的感受,價值觀和承諾;有勇氣表達自我的想法及感覺,能以豁達體諒的心態看待他人的想法及體驗;相信世界有足夠的發展資源和空間,人人都能共享。

利人利己觀念的構成是以誠信,成熟,豁達的品格爲基礎的。豁達的胸襟源於個人崇高的價值觀與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與人共名聲,共財勢,從而肯嘗試無限的可能性,充分發揮創造力和寬廣的選取空間。書中提到了互賴,我是這樣認爲的,互賴是長期的一種合作方式,如果短期的合作,我認爲互補比較好,可能更加實用。

習慣五:知彼解己

當我們捨棄回答心,改以瞭解心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啓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對方獲得瞭解後,會覺得受到尊重與認可,進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談,雙方對彼此的瞭解也就更流暢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在有了雙贏思維的基礎上,人就會耐心的去傾聽,纔會有合作產生,如果沒有雙贏思維的思想,就談不上了解對方和解放自我,這一點我做得不好,很多時候別人的話是聽不進去的,所以根本就不瞭解對方的意圖,只是一味的認爲自我是對的,所以就不可能協作好,

知彼解己需要的是主動,如果單方面去做是沒有效果的,所以瞭解到此習慣的人必須要拿出誠意來,畢竟大多數人還是使用過去的觀念去處理問題。

要培養設身處地的"換位"溝通習慣。欲求別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對方。人人都期望被瞭解,也急於表達,但卻常常疏於傾聽。衆所周知,有效的傾聽不僅僅能夠獲取廣泛的準確信息,還有助於雙方情感的積累。當我們的修養到了能把握自我,持續心態平和,能抵禦外界干擾和博採衆家之言時,我們的人際關係也就上了一個臺階。

習慣六: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談的是創造第三種選取--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瞭解彼此,甚至是稱許彼此的歧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及掌握機會的手法。個人的力量是團隊和家庭統合綜效的利基,能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

統合綜效是一個過程,是一個爲了同一個目標研討的過程,我們目前有兩套或者四套五套的方案,惟獨缺少第三套方案,意思是說:大家很難達成共識,商討出大家都認可的一太方案。

統合綜效是對付阻礙成長與改變的最有力途徑。助力通常是用心,合理,自覺,貼合經濟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則消極,不合邏輯,情緒化和不自覺。不設法消除阻力的後果就等於向彈簧施加作用力,結果還是要反彈。如果將雙贏思維,換位溝通與統合綜效原則整合,不僅僅能夠化解阻力,甚至能夠化阻力爲助力,"統合綜效"就是創造性合作的原則。集思廣益的合作威力無比,有當人人都敞開胸懷,以接納的心態尊重差異時,才能衆志成城。

習慣七:不斷更新

不斷更新談到的是,如何在四個基本生活面向(生理,社會/情感,心智及心靈)中,不斷更新自我。這個習慣提升了其它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對組織而言,七習慣帶給了願景,更新及不斷的改善,使組織不至呈現老化及疲態,並邁向新的成長之徑。對家庭而言,七習慣透過固定的個人及家庭活動,使家庭效能升級,就像建立傳統,使家庭日新月異,即是一例。

對於不斷更新這項,我認爲是要懂得去學習和自我批評,還要從以上四個方面去總結,不能停留在做完一件事再總結的層面,這是不夠的,就應全面審視自我,提高自我的素質與素養就在提高整體,提高前面提到的六個習慣,這一切是相輔相成的。

我們要懂得磨練自我。生活與工作都要靠自我,因此自我是最值得珍愛的財富。工作本身並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潛力,才能使自我立於不敗之地;擁有創造財富的潛力纔是真正的財富。

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爲了學習前人和他人的經驗,是爲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只有把從書中學來的東西用到實踐中,才能真正到達讀書的目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透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透過培養這七個習慣,我相信我能夠循序漸進地獲得不斷的進步,逐漸成長爲一位真正高效能的優秀教師。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心得6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剛拿到這本書,一看名字覺得實在普通,讀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獲益良多,給予我很多的啓發。看完了整本書才理解它銷量超億冊的原因。對於我這樣剛剛開始工作的新人來說,一本好書就如同一個好的嚮導。

在書中,史蒂芬柯維提出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七個習慣分別是:一、用心主動;二、以終爲始;三、要事第一;四、雙贏思維;五、知彼解己;六、統合綜效;七、不斷更新。這七個習慣交給我們人生的態度、處理人際關係的原則、團隊合作的精神,告訴我們要懂得抉擇、要學會換位思考,並強調永不止步,不斷學習,不斷創新。

對這七個習慣,我談談自我的理解。

習慣一:用心主動

我們要主動出擊,不要被動的去適應壞境,要勇於去創造環境,未來是掌握在我們自我手中的。以用心的心態去應對身邊發生的一切。我們更要學會去抓住機會,因爲機遇是一向在你身邊的。

習慣二:以終爲始

我們自我在社會中扮演的主角都是不一樣的,因爲每一個人都是唯一的,每個人都應按照自我的主角確定自我的目標,朝着自我的目標不斷的去努力。一個人如果沒有自我的目標就如同一艘沒有舵的船,只能在大海中隨波漂流,只有有理想的人才能獲得成功。

習慣三:要事第一

要懂得如何抉擇,注重分析事物的重要性。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第一位,合理安排日常事務。一個高效能的人必是一個有條不紊的人,

習慣四:雙贏思維

雙贏纔是真正的勝利,損人利己的人看到的都是短期的利益,這種行爲其實是自斷後路,對方在受到損失後必然不想再與你合作或者相處,甚至會尋機報復,以彼之道,還之彼身,損人利己其實就是損人損己。

習慣五:知彼解己

對於我們這些剛開始工作的新人來說,學習處理人際關係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課程。史蒂芬柯維交給了我們最關鍵、最基礎的原則:知彼解己、換位思考。辦公室裏,和諧的氣氛最重要。處理好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營造和諧的氣氛,才能更好進行日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習慣六:統合綜效

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都有自我的優點,每一個人都能成爲自我的老師善於聽取他人意見,相互學習,相互增長。統合綜效就在這種學習型、創造型合作中使效益到達最大化。一根鋼管、一塊石頭,這兩者都是最簡單的東西,單獨每一個的作用都很有限,但是如果用這塊石頭作一個支點,兩者結合就變成了一個槓桿,足以撬動千斤巨石,這就是統合綜效的作用。

習慣七:不斷更新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如同池塘裏的水一樣,我們每個人都要不斷進行更新。從身體、精神、心智、社會情感等四個方面磨練自我。經過良性循環使我們不斷成長。

史蒂芬柯維說習慣是知識、技巧和意願三者的混合體。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所以要想成功,這七個習慣是關鍵,要想養成這七個習慣,我們務必要有養成這七個習慣的意識。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它務必有個開始,開始就是此刻。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心得7

近日,利用春節假期的時間,拜讀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俯卷仰思,感觸頗深。這本書通俗易懂,讀來頗爲受用,作者史蒂芬.科維博士通過運用大量生活、工作中的實例和生動形象的圖表,向世人介紹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和高效能生活的基本原則,最終告誡我們,如果能遵循這七個原則,並把他們化爲行動,那麼實現真正的卓越的人生就不會遙遠。

這是一本關於每個人的人生成長的書,書中認爲人生成長需要經歷三個階段:1、依賴階段2、獨立階段3、互賴階段,也就是從0到一1 ,1一N的過程。

我們不難發現,處在依賴階段的人,最常用的一個字就是“你”,如“這事都是因爲你,纔會有這樣的結果”,因爲在這個階段中他們常常需要別人來對他的問題負責,需要別人對自己情緒負責,最終需要別人對他的人生負責。如果我們能真正擺脫依賴,那麼,我們的人生就到了第二階段:獨立階段。在獨立的人的語言中,經常會聽到“我”字,比如“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我”的計劃、“我”的觀點。然而,從依賴到獨立是人生成長中最艱難的一公里,很多人都不能完成蛻變。所以,當我們一個人靜下心來的時候,不妨想一想,在人生最艱難的一公里征途中,我們走到了哪裏?是0.1還是0.9?

經歷了前兩個階段,科維認爲接下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互賴。互賴階段的人,追求的是你贏我也贏,即以實現“雙贏”爲目標,他們不僅能看到雙方的差異中各自的價值,也能看到雙方合作的潛力,最終達到1+1>2。

2020年我就要踏上寧杭文旅市場部的新崗位,對我而言面臨的是人生的又一段新的征程,在這樣的時間節點讀到這本書,彷彿讓我看到了一盞明燈。書中講到的兩大思維模式“遵循原則”和“由內而外”,就像是新徵途上的指南針和發動機,可以幫助我理清思路,指引我選擇正確的方向。

文旅工作對我來說既是陌生的又是具有挑戰性的,特別是進入市場銷售這一隊伍,就越發有難度了,這不禁讓我壓力倍增。如何才能快速地適應新崗位,轉變原有的思維模式呢?科維在書中給了我答案,那就是從七個習慣的第一個習慣做起:積極主動。我們常常會說:“人生就像是一場沒有彩排的演出”,我們人生的這場演出,導演就是我們自己。沒有哪個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總會經歷一些困難和挫折,面對困難和挫折,我們是失去信心,放棄希望,還是自己當導演,去積極主動地應對困難呢?我的答案,當然是後者。積極主動,是做好每一件事的第一步,也是邁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更是從依賴到獨立最關鍵的一步。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想要真正成功的人,首先要從自己的內心出發,從正心、修身做起。那麼,在工作中也是一樣,我們不妨經常問一問自己,我是否做到了盡職盡責,我是否保持着一顆“初心”。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心得8

冰心曾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讀一本好書對於讀書之人是有很大幫助的。好書使讀者產生極大興趣,也給讀書之人帶來無盡的益處,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也就是這麼個意思。

近日,利用空暇時間,大致閱讀了一本叫《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書,俯卷仰思,感觸頗深。這本書的作者史蒂芬。柯維博士在書裏採用了大量的通俗易懂的生活、工作中的實例和生動形象的圖表,向世人介紹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和高效能生活的基本原則,並告誡人們:只有學會並遵循這些原則,把它們融入到自己的人格中去,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恆久的幸福。

現代社會對人材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爲當代大學生已經可以深刻體會到現在的本科已經不再吃香,我們以往的地位已經被研究生、博士生所取代。因此,要想立足社會,想當人材,就要順應時代變化而變化,能夠在人才的浪潮中經得住風吹浪打,站住站穩。不僅如此,還要有不斷學習的覺悟,走在思想的前端。我們只有不斷學習,不斷補充新信息,才能第一時間得到社會發展的最新資料。不至於成爲社會的棄兒。讀完此書,我豁然開朗,茅塞頓開,心中有了目標,行動有了指南。

爲什麼說前三個習慣,是因爲這七個習慣不是並列關係,而是從低到高、從依賴期到獨立期到互賴期、循序漸進的。

習慣一是積極主動,相應的原則是個人願景的原則。主動積極即採取主動,爲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人性的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人類不僅能針對特定環境選擇迴應方式,更能主動創造有利的環境。

積極主動是人類的天性,即使我們的生活受到外界條件的制約,那也是因爲我們有意或無意選擇了被外界條件控制。而這種選擇被稱爲消極被動。這種人很容易受自然天氣所影響。比如風和日麗的時候就興高采烈;陰雲密佈的時候就無精打采。而我們要爭取成爲一個積極主動的人,無論天氣好壞,自己心中自有一片天地,只有自己的價值觀纔是關鍵因素,始終認定工作品質是首位,即使天氣再壞,也不會影響到敬業精神。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心得9

看到這個題目的第一眼,我以爲它是教導我們如何變得高效率的七個習慣。直到看了這本書才知道這本書有多麼的珍貴,在我看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講的不是七個習慣,而是高效能人士的人生框架。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認爲人生的成長有三個階段:依賴期、獨立期和互賴期。依賴期意味着我由別人照顧,得失成敗由別人負責負責,就像小孩子成長依賴於父母一樣;到了獨立期人就成爲真正的自我了,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負責,我可以靠自己,我也有權選擇。互賴期與獨立期的不同在於合作,我們可以做到;我們可以合作;我們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來共創前程。本書裏面把問題分爲了三種:可直接控制的(問題與自身行爲有關的),可間接控制的(問題與他們行爲有關的)和無法控制的(我們無能爲力的,例如我們的過去或現實的環境)。獨立期便可以解決我們可直接控制的問題,而到了互賴期便可以解決我們可間接控制的問題。而大多數其實在很多方面仍然處於依賴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便是我們教導我們從依賴到獨立,從獨立到互賴的有效工具。本書前三個習慣教導我們怎麼獨立,後三個習慣教導我們怎麼互賴。

第一個習慣是“積極主動”,積極主動是成爲真正的自我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積極主動並不是指三分鐘熱情,積極主動要求我們做出的選擇總是基於原則和價值觀,這就代表我們做出的選擇必須帶着我們自己的思考,積極主動要求我們從內而外的改變自己,在我們以後做出類似的選擇時,不管我們的情緒怎麼樣、所處的環境怎麼樣,只要原則沒有變,選擇總是不會變。那什麼是原則呢?

說到原則很容易把原則和行事準則弄混了。在我看來原則乃是做人的根本,而行事準則則是人基於自己的原則來做出的選擇。在我剛看完《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優點》那段時間,我陷入了一段時間的迷茫期。如果僅僅只是照着書上那麼所說的那麼做,真誠的爲別人着想,學會微笑我都能做到,裏面的很多內容都是作者例舉的一些名人的人際交往的行事準則,最開始我只是盲目的模仿他們的行事準則卻發現我越來不像我自己了。我深切的知道書上的人在人際交往的時候會怎麼做,那麼我自己如果面對相似的情況我會怎麼做呢,我真正需要的不是把那些人的做法給模擬出來,而是深入的探究那些真誠、學會微笑的原則,瞭解爲什麼要這麼做,把它們當成自己的原則然後在生活中把自己的原則體現出來,這樣纔會形成我自己人際交往的行事準則。

在我看來,處於我這個年齡段的人,20多歲,往往都沒有發現自己的原則更沒有形成自己的行爲準則,或者說還處於依賴期。在我剛來東北的這段時間,我也沒有形成自己的工作原則。我工作的格外努力,因爲大家都很努力;我也過得格外開心,因爲大家都很開心。不管給我安排任何事,我都可以做好。

但如果沒有任務,我都會感覺坐立不安。更讓我煩擾的是,我討厭和人爭吵,如何遇到與人意見不同的話我會糾結半天。我真正開始發現自己原則並明確自己原則的時候是我開始看了一些四書五經的時候。人要活的真實,這便是很重要的一條原則,人一旦不真實,便會讓我們對知識的理解,對善的理解有偏差。這也意味着我們要活的真誠、誠實,遇到錯誤便要勇於承認,別人的錯誤也要敢於修正、敢於指出,一切尊重內心真實的想法。《吸引力法則》裏面有條規則是我們現在的生活是我們過去創造的,我們未來的生活是我們現在創造的。而中庸之道便是不偏不倚,不走極端,這種調和。這個世界只接受那些一點一滴的努力,一點一滴的慢慢成長,這便是我們成長的意義,學習的意義。

慢慢形成自己的原則也會感受到生活的意義。積極主動與消極被動的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做事有沒有基於原則和價值觀。消極被動的人做事往往基於環境和情緒,又往往受到環境和情緒的影響,看起來情緒波動大,做出的選擇也搖擺不定。在我看來,想要成爲積極主動的人,前提便是發現自己的原則,把自己的原則思考透徹。只要做事一直基於自己的原則,便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自己的行爲準則。

第二個習慣是“以終爲始”,以終爲始認爲任何事情都是兩次創造出來的。

第一次爲領導,第二次是管理。領導即做事之前先想象要做成什麼樣子,實現什麼東西;管理則是不停的督促自己,爲了就是把事情做成自己領導的時候想象的樣子。想要完成一件事情這兩者缺一不可。在我大三下學期的時候我下載了一個健身軟件叫“keep”,我開始練胸肌,練腹肌,也練腿,也跑步。在我剛開始健身的那段時間我每天鍛鍊的時候我就在想我以後要把自己鍛鍊成什麼樣子,有什麼樣的身材,有什麼樣的身體。胸肌不必太大,有就行了,腹肌一定要明顯,更重要的是,讓身體變得更好、更強壯。

一直到現在已經近兩年了,我在keep上的鍛鍊時間加起來已經超過了12000分鐘,也練成了自己想要的身材,而一直有鼻炎、身體不好的我。也因爲跑了一年多的步,一直鍛鍊把鼻炎治好了。這僅僅是“以終爲始”在鍛鍊計劃方面的運用。任何事情,包括我們的現在做的工作,我們以後想成爲的樣子,甚至是我們的人生都需要先“領導”出來,然後再“管理”自己去努力實現。

值得一提的是,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感覺我之前的思考的比較片面,我時常思考自己以後鍛鍊要成爲什麼樣的身材,我也時常思考自己以後工作要做的怎麼出色。這些都沒有問題,但是人不僅僅是身體還有工作,除此之外的還有精神,心靈和情感。把身體,精神,心靈,情感都能達到獨立纔是全面的發展。我們也應該定下我們人生的終極目標,我到底想成爲什麼樣的人?一點點的約束自己,向着目標前進。我非常喜歡這本書講這個習慣開頭的一段話:“如果你現在正在參加自己的葬禮,那麼在別人的眼裏,你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強壯、堅持、出色、有親和力、有領導力、真實、務實、做事分主次、有責任感?我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發現我所想出來的其實都是我自己的原則或者我想有的原則,這也是我以後想成爲的人。而這個習慣也是我需要多加思考的習慣。

第三個習慣是“要事第一”,單單看這個習慣的名字我們都知道要把那些又重要又緊急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去做。

但生活中,這些事情往往是極少的,在沒有那些又重要又緊急的事情存在的時候,我們真正重要的事情有哪些。書裏面提到了兩個問題。

1、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夠徹底使你的個人生活得到改觀,但是你一直沒有去做?

2、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夠使你的工作局面得到改觀,但是你一直沒有去做?稍一思考就會發現有很多事情我們可以做來改變我們。

積極主動裏面認爲我們所關注的事物便是我們的關注圈:健康、事業、工作、子女、軍事等等,而關注圈內我們個人能力之內的便是我們的影響圈,積極主動的人專注於“影響圈”,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便能使影響圈不斷擴大。前兩年的時間我每天健身,學習寫日記,反思自己,跑步也開始練字,很多時候在微博上看到別人某件事做的出色自己便也開始嘗試,每天都安排的很滿自己卻很累,效果也不顯著。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真正能讓我變得出色的是什麼,我發現並不是那些練字、寫日記和鍛鍊,那些自然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但並不是重點。真正能使我出色的除了我的思考,還有我所從事的行業。

我喜歡琢磨編程上遇到的問題,分析邏輯上會存在的問題,目前來說,我自己所從事的行業纔是我現在應該專注的所在。“積極主動”和“要事第一”兩個習慣結合會有閃亮的火花。怎麼樣提高我的編程能力,怎麼樣提高我的工作能力,怎麼樣提高我的學習能力,怎麼樣提高我的軟件測試能力,怎麼讓能更清晰的思考等等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這些纔是我目前的要事所在。

以上三個習慣便是來解決我們可以直接控制的問題,也是人由依賴邁向獨立的關鍵所在,要是能把這三個習慣做到極致人就可以說是成就了自己了,人生有目標,生活有原則,做事有主次,且能不斷的擴大自己的影響圈,不斷的成長下去。可以說是獲得了個人領域的成功了。但這並不是人類發展的終點所在,從幾百萬年前人類開啓認知之後,真正讓人類登上食物鏈頂端,獲得現在如此大的成就離不開人類之間的合作。一個人打不贏一頭獅子,但是一百個人卻可以打贏一百頭獅子(《人類簡史》)。正是因爲人類之間的合作的功效,團結合作能讓個體發揮出1+1>2的作用。所以個人領域的成功不是人生的最終目的,我們最終是要獲取的是公衆領域的成功。

獲取公衆領域成功的三個習慣分別是“雙贏思維”。“知彼解己”和“統合綜效”。“雙贏思維”是合作的基礎,不可損人利己亦不可損己利人,一切合作的基礎都是利人利己。“知彼解己”是首先尋求去了解對方,然後再爭取讓對方瞭解自己,這一規則是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所在。知彼解己認爲有效人際交流的前提就是要深入瞭解彼此,應該時刻想着先理解別人,這就需要學會聆聽,甚至我們作出的迴應也是爲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別人。而“統合綜效”的目的是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統合綜效是與人合作的關鍵所在,如果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麼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統合綜效需要我們接受各種各樣奇怪的想法,也需要我們勇於發表自己的想法。這三個習慣是獲取公衆領域成功的關鍵。

第一眼看到雙贏思維的時候我都感覺眼前一亮,我自認爲沒做過損人利己的事,卻做過一些損己利人的事,後果則是自己對別人不會過意不去,卻會對自己過意不去,反而會壓抑自己的內心。而雙贏原則認爲合作只要不是利人利己都可以不合作,合作的基礎就是利人利己。“知彼解己”我覺得是增進人際交往關係最有效的辦法。其實細細思考會發現這一習慣有很深刻的人生智慧在裏面。我一般和別人聊天喝酒的時候我最喜歡的就是我一直說,別人一直聽着。一般人聊天也是這種情況。因爲我們根本不需要別人說話,不需要別人的意見,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傾聽者,哪怕他一句話也不說。

“知彼解己”的習慣就需要我們在與別人交流的時候充分的聆聽,充分地理解別人。而“統合綜效”不僅僅是要接納各種奇怪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追求一個集體暢所欲言的討論,發散思維,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會讓合作更加高效。我覺得“統合綜效”所倡導的也是一個合作中極好的氛圍。

其實大致把這三個習慣一看就知道怎麼做,因爲這三個習慣都是以人際交往爲基礎的,我之前也看過很多增進人際交往的書,也一直在思考人際交往的本質在於什麼。在我看完《人性的弱點》我在思考人際交往的原則的同時,我也在思考人際交往的關鍵是什麼。有一天我發現其實兩個關係很好的人長時間不見面其實根本不會影響兩個人之間的關係,真正影響兩個人之間關係的是再次見面的交往。那個時候我初步看到了一點人際交往的本質的端倪。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認爲人際交往的本質就是情感賬戶,就像是銀行存錢一樣,不過把錢換成了情感。你對別人或者別人對你真誠,鼓勵,友好,善良等等都會增加你和他之間的情感賬戶餘額,而你對別人或者別人對你猜忌、謾罵等等都會減少兩個人之間的情感賬戶餘額。情感賬戶餘額越多,兩個人之間的關係越好。這便是人際交往的本質。情感賬戶餘額越多,便越容易獲取公衆領域的成功。

想要最終獲取公衆領域的成功需要一步步的腳踏實地的堅持和努力,也需要足夠的耐心。我在大四那一年我開始看靜下心來看《中國通史》看了一個多月,從大三開始跑步跑了兩年到現在,從大三下學期開始健身到現在。我有個感觸就是讓我再早一些做這些事我是根本做不來的。我大一到大三也看書,但我看得都是一些能娛樂自己的書,比如《阿萊夫》、《一個人的朝聖》。我是在看完《百年孤獨》、《平凡的世界》以及《如何閱讀一本書》裏面講到“要想增強自己的理解力,就要讀能增強自己的理解力的書”後來纔剛開始看《中國通史》的。而我大一和大二的時候也偶爾跑過一段時間步,甚至辦過一張健身卡,後來都放棄了,因爲當時我沒有足夠的動力也沒有足夠的興趣,我後來跑步是純屬意外跑步的時候慢慢感受到了跑步的樂趣才堅持下來的。很多事情都是循序漸進的,只有當我的理解力,我的環境和我的身體都到了某個階段才能開始下個階段的任務一樣。就像健身的鍛鍊等級一樣,先練K1,K1沒問題了再練K2,K2沒問題了再練K3所有的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同樣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也是需要循序漸進的,要想獲得公衆領域的成功,必定要先獲得個人領域的成功。個人領域的成功乃是公衆領域的成功的基礎。“雙贏思維”,“知彼解己”和“統合綜效”的過程中,尤其是“知彼解己”裏面不斷的去理解別人的過程裏面,如果我們沒有堅如磐石的內心和完善的原則。我們很容易受他人影響。一旦受了他人影響,人很容易會迷失自我。人終究是要成爲自己的,活出自己纔是正確和最舒服的生活方式,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發現和了解自我,讓自我從內到外都變得強大起來。

本書的最後一個習慣是“不斷更新”,不斷更新就是要求我們不能停止腳步,要不斷的運用前面的六個習慣從四個方面來更新我們的天性: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簡言之就是鍛鍊身體;更新自己的人生方向、價值觀,可以看文學作品,也可以聽音樂作品;多看書思考,可以寫作,學習知識,磨礪心智;與人合作,多交流。其實細細思考這個習慣會發現這個習慣巧妙的傳達了要我們不斷堅持前面六個習慣的觀點,如果一直堅持“不斷更新”這一習慣,也會一直堅持前面的六個習慣。

在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的過程給我的思維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其實捫心自問裏面的大多習慣在看這本書之前我都大概的感受到過也自己記錄過。但如果讓我自己去摸索的話,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摸索出來且不分主次很難形成一個體系。可能沒有形成自我便盲目追求公衆領域的成功以至於迷失自我。這本書也讓我整個人向前邁了一大步。以後我也會多閱讀書籍,多思考,讓自己更快的成長。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心得10

如何成爲高效能人士?如何高效能實現目標?

代表性著作《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深入淺出,爲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句話:刺激與迴應之間存在一段距離,成長和幸福的關鍵就在於我們如何利用這段距離。這是一本使用7個精彩實用的習慣,意在人生規劃中進行宏觀塑造、微觀改進的經典作品。很多人因爲掌握其中的奧祕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而我也通過閱讀這本書漸漸解答了深藏心中的各種困惑。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們一定會遇到不順心或壓力大的時候,通常我們會因此而抱怨周遭的人事物。吸引力法則告訴我們,抱怨就像一株快速蔓延的黑色毒蔓,不但不能幫助我們解決眼前的問題,反而會使我們陷入更加被動的境地,變得消極和悲觀。可是爲什麼成功人士們從來都不怨天尤人呢?因爲他們像向日葵一樣,永遠面朝太陽,將陽光灑進每一處黑暗的縫隙,以一種積極和客觀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遭遇。正所謂謀事在人,掌握人生的主動權,不被負面情緒牽着鼻子走。

有了陽光的心態我們就可以去做很多事,包括如何更高品質去生活、更優目標去工作。在這其中,或許我們總有這樣的體會:事情是做不完的。做完一件事,後續又有無數件事自動出現在了你的行事曆上。就像翻越羣山,好不容易氣喘吁吁越過一座山頭,走了沒多少平地,又來到了另一座山頭的腳下。可是爲什麼成功人士們總能有條不紊地處理事務呢?因爲他們懂得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用先進的時間管理辦法來切割白天與黑夜中的分分秒秒,賦予人生一種充實的意義。

高效能人士的腦子裏裝的不是問題,是各種機會。包括在一個工作團隊中,總能找到各種機會與同事們一起處理棘手的事情。正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將同事關係定位成工作夥伴,在這個夥伴羣裏找到自己合適的角色定位,與夥伴們一起爲整個團隊發展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及極富意義的事。因爲要實現一個遠大的目標,往往不是靠一己之力就能完成,善用團隊力量的人,匯聚衆人智慧,纔是真真正正的智慧人。

無論如何,人最容易改變的就是自己。學習好的習慣是改變命運之門,走向成功的開始。每個人在成長中,大都會經歷從依賴到獨立,從獨立到互相依賴的過程。就像開頭說的那樣,刺激和迴應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那麼我們使用7個習慣磨成的利器努力地改進它,充分利用這段距離,我們才能成長和幸福。這也許是一段漫長的修煉之路,但人生中有積極的信念陪伴,總會擦出不一樣的思想火花,從而進階爲行動上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