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1

我在朋友那看到了竇桂梅的《玫瑰與教育》這本書,一見這本書我就被其深深吸引,便如飢似渴地讀了起來。

在書的封面有這樣一段小字:“我們蕭蕭的樹葉都有聲響回答那風和雨,你是誰呢,那樣沉默着?我不過是一朵花。是的,我只不過是一朵小花,帶着一絲芬芳,和着風和雨,我卻執着地孕育着,盛開着,以最大的努力回報春天。”

除了自序“我在成長,我在寫”之外,這本書有四輯:第一輯“清淡與憂患”寫了作者的教學隨感反思,就學生和自己身上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與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後”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中的所做、所想、所感;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見聞,並對中國和日本教育的進行了對比而產生了很深的體會,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博覽羣書的讀後感

我讀到開篇的《小紅花的背後》一文時,不覺想到了自己的課堂:我教低年級語文時,在教學中爲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是一貫運用的方式方法。因爲這些小紅花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但在這樣的課堂常常會聽到低聲的嘆息“又沒有叫我!”正如文中所描述這樣的花兒並沒有開放在每位學生的心中,但短時間照顧到班上的所有學生那是不可能的,因爲時間短還要完成學習任務。課堂評價到底怎樣做?使我陷入迷茫境地。在工作中我會通過各種方式儘量照顧到每位學生,無奈班內50多個學生,有的如果積極回答而不叫又會打擊他的積極性,頭疼!

作爲教師我們要找好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的責任。現代教育告訴我們,教育工作者要有整體的育人觀念:一流的教師是教人的;二流的教師是教書的。在對人的影響上,愛的澆灌和人性的感召,永遠勝於其他形式。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要求我“用愛心和童心關愛學生;用真心和誠心對待同事;用熱心和專心對待工作;用平和心態和健康心理對待人生”,用教育的智慧成就智慧的教育,勤學博採善思敢行,人人爭做“智慧型教師”。要有“以校爲家”的意識,經常地追問,自己的工作言行是否辱沒了、學校。所以,我們的老師要有鮮明的個性、有底蘊、有智慧、有魅力、有口碑等等。一心學校的教師站出來是應該有特殊的氣質和才情的。各人做好各人的事,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人人恪盡職守、各負其責。我們要把“學校發展,人人有責”細化爲“學校發展,我的責任;學生髮展,我的責任;自我發展,我的責任。

願你我的心中都如竇老師所寫,在彼此的心中盛滿陽光。珍惜擁有的幸福,奉獻自己的愛心,做一個最好的自己!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2

《玫瑰與教育》記錄的就是竇桂梅老師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她爲學生創設了廣闊的心靈和精神空間,同時以情動人,那些娓娓道來的文字,緩緩流淌出的是慈母對女兒的疼愛;老師對學生的關愛;領導對下屬的期待;智者對朋友的友愛。讀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感覺就如同與一位親近的朋友談心,親切,自然,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本書分爲四輯:第一輯清淡與憂患,其中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後,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的很多讀後感。

積極實踐,勤於積累。竇桂梅老師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長起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不斷地創新實踐,並且善於積累總結。竇桂梅老師在不斷的探索中始終保持着自己敏銳的觸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談教育的弊端,勇於用自己的言語發聲,勇於上探索性的課。有實踐就要有反思,不斷地積累已成爲竇桂梅老師的自覺行爲。她的個人專著的出版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我在成長,我在寫。”

有人說,教育是一門藝術。這話一點都不錯,我認爲,這門藝術的關鍵就是能夠靈活地運用各種教育方法,而老師對學生真誠的愛是掌握這門藝術的訣竅,更重要的是掌握愛的藝術。

有些老師常抱怨,現在的學生不好教,好話聽不進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沒良心;也有些老師總是常常以“我是恨鐵不成鋼”來寬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簡單甚至粗暴,認爲只要出發點對,是愛學生,是爲學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計較。於是就出現了不問青紅皁白的斥責,甚至打罵學生的現象,其實我們有沒有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我的話是否撥動了學生的心絃,我的“愛”是否能被學生欣然接受。其實,這是教師情感教育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缺乏了“愛”,更缺乏了“愛”的藝術性。

也許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學生調皮、不聽話時,我們就對他們嚴加管教,這也不準,那也不準,動輒批評,甚至有時大發雷霆。很快,學生確實“老實”了,也許我們還會暗暗自喜,但其實這有可能是一種假象,學生只是迫於你的權威,嘴巴不敢說,內心卻不服氣。所以,我們的教育必須從愛出發,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從心底裏關心愛護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細心和同情心,這樣,許多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作爲老師,我認爲,對學生要從心底裏拿出全部的愛心,愛得質樸,愛得自然,但是,這還是不夠的,要想使愛獨具魅力,還必須順應童心,別具匠心,震撼人心,講求愛的藝術。我想,這纔是我們畢生所追求的東西。

有這樣的名師,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在欽佩竇桂梅老師的同時,我作爲一個小學教師,就應該學習她的教學方法和精神,從她的身上得到對我的身心和教學工作有利的東西。

《玫瑰與教育》記錄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因爲真,所以愛。在她的眼裏,教育本身就是開不敗的玫瑰花。

在教學中,能成爲驕人玫瑰的畢竟是少數,但只要我們善於自我“澆灌”,善於自我“反思”,我相信我們也一樣能夠激情綻放,留一縷芬芳在教育的這片園地裏!讓我們都來做一朵綻放在那校園裏的玫瑰吧!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3

再次捧讀完玫瑰的《玫瑰與教育》後,我再一次掩卷沉思。在讀竇老師的《玫瑰與教育》時,我感覺就如同與一位親近的朋友談心,親切,自然,娓娓道來,引人入勝。《玫瑰與教育》這本書真的讓我感觸頗深。在細細品味《玫瑰與教育》時,我總會在不經意間被玫瑰的文字所吸引,被玫瑰堅持真教育的信念所折服。

《玫瑰與教育》這本書,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因爲真,所以愛。當然,這本書不侷限於談教育,還談友情、談人生、談讀書,可謂一本雜書。書中對我最有益的莫過於她有關教學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維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對自己工作中一些問題的思考。

“無風格何以立身”一文中,玫瑰說到,“有特色的老師往往容易被學生記住。要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除了要排除外部環境的不良干擾,教師自身的素質更爲重要,教師要能夠找到獨特的自己。教學有特色的教師不一定就能成爲有風格的教師。一個有特點的教師,能賦課堂以智慧,融教學以自己的獨特思考,這樣才能擁有風格。”對於這點,我深有同感。我認爲教師要想使自己的教學有風格,最基本的是要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內心涌動着的智慧和激情。在形成教學風格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好好地讀書,結合實踐,深入思考,把“自己的心”放進教學中,讓反思成爲一種習慣。一個沒有風格的教師就像吳非老師所形容的那樣——如泥胎木偶。如果說自己以前還是一個“機器人”,現在,我在努力創造自己的風格。

玫瑰老師是一個愛心的老師,所以她深受學生的愛戴。我認爲,玫瑰老師不僅能夠靈活地運用各種教育方法,更重要地是她掌握愛的藝術。

“現在的學生不好教,好話聽不進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沒良心……”我們常常以“我是恨鐵不成鋼”來寬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簡單甚至粗暴,認爲只要出發點對,就是愛學生,是爲學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計較。其實我們應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我的話是否撥動了學生的心絃,我的“愛”是否能被學生欣然接受,自己對學生的愛是否缺乏了“愛”的藝術性。在我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學生調皮、不聽話時,我會顯得有點急躁,開始對他嚴加管教,冷眼直對,指名批評,甚至實在忍不住就會大發雷霆。很快,學生確實“老實”了,剛開始我還會暗暗自喜,後來才知道那其實這有可能是一種假象,學生只是迫於我的權威,嘴巴不敢說,內心卻不服氣。再從其他渠道獲知學生心裏的真實感覺後,我反思了很久。後來,通過實踐證明,我切身體會到,對學生的愛一定要掌握“藝術”才能達到好的成效。正如玫瑰老師所說,我們的教育必須從愛出發,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從心底裏關心愛護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細心和同情心。對學生的愛也要順應童心,別具匠心,震撼人心,講求愛的藝術。這樣,許多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讀罷《玫瑰與教育》,我感受到玫瑰是一個酷愛閱讀的人。書中,玫瑰老師寫到,“寫作,記錄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開花的軌跡。”當我讀到這樣的文字時,我也開始不斷地反思自己。雖然我平時有積極記錄和反思的意識,可能堅持不了記錄自己的教學點滴和反思。我是一名音樂老師,不屬於文科老師,如果平時多反思,多記錄,我想一定可以更好地提高我的文學素養和職業素養。我曾下定決心要堅持反思和記錄。“當我開始真正要寫作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文字是那麼笨拙,有時心裏的感受很強烈,可傾吐出來的文字去很“蹩腳”。”這是玫瑰老師寫的話,可是這句話怎麼和我心裏的感受這樣貼切呢?簡直是寫到我的心坎上去了!在閱讀後全書後,我知道了寫作的功夫是需要積累的,就像玫瑰老師學習魯訊稱自己的文字是“硬寫”出來的,寫作需要漫長的、艱苦的修煉。那麼我是不是也可以強迫自己“硬寫”啊!我也可以從“硬寫”開始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今後,我要一路走來,一路書寫,一路成長。

《玫瑰與教育》,着實讓我浸潤在玫瑰的芬芳氣息中,沐浴在教育的陽光下,讓我看到了一朵真正的成熟魅力四射的玫瑰,她之所以成功,是因爲她付出的太多太多。她的毅力,她的好學精神,她的孜孜以求,她的激情夢想,無不散發着玫瑰獨特的芳香。浸潤在玫瑰的芬芳中,我自知自己還不是玫瑰,只是一棵無名小草而已,但當小草有着玫瑰之夢時,草兒也會溢出一絲芬芳,也一定會綻放出屬於春天的花朵!我在爲我的春天而努力,我在爲我的芬芳而奮鬥!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4

每讀一本書,都讓我再次審視自己,審視自己的教學,審視自己對教育的理解。閒暇之餘,翻閱了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她對教育事業真摯的愛,積極的人生理念,把有所作爲視作人生的最高境界,勤於學習、樂於學習、善於學習的學習精神,都讓我感動。如果這個時候再讓我談對教育的理解,我想就是“用心”二字,這也是整本書中給我最深切的感受。

《玫瑰與教育》這本書是她的教育手筆摘錄,翻過目錄便是竇老師的自序——我在成長,我在寫。看了竇桂梅老師的書,我欽佩於竇老師對寫作的摯愛,傾羨於竇老師寫作的境界:“網上、網下練筆養成了習慣,像吃飯一樣每天必不可少。”想想自己,每次的寫作就像是任務一樣,在那裏一點一點地擠牙膏似的,無病呻吟地抱怨着。竇老師的文字如此親切、自然,莫非她是天才?不,她在自序中這樣解釋到:“當我開始真正寫作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文字是那麼笨拙,有時心裏的感受很強烈,可傾吐出來的文字又是很“蹩腳”;往往不自覺地把別人的一些話,當成自己文章中的內容。甚至也會有種羞恥感,產生永遠與筆告別的念頭。好在我這個人沒長記性,過不了多久,又在那兒將文字當成車馬炮,調兵遣將,操練起來。時間長了自己纔會覺得練筆養成了習慣。”她的這種想法,我們大家在一開始的時候也是如此。但是她能做到堅持,而我呢?每次要寫點東西時,才深刻感受到“書到用時方恨少”。

《玫瑰與教育》的最後一輯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這一章節裏收錄的是竇桂梅的部分書評。讀着她的這些書評,我禁不住不斷地問自己:我爲什麼寫不出這樣的書評?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爲我讀的書還太少!是的,我讀的書真得還太少太少,如今更有入不敷出之感。看竇桂梅的書評寫得理性、有深度廣度,我自嘆不如。對照別人更容易看出自己的不足及與別人的差距,因此,這也更堅定了我要多讀、廣讀、深讀之決心。

在書中,她在每一個美好的思想面前停留,使這朵書香的玫瑰對教育也有了自己的思考。一個人,如果功利地去讀書的話,往往不會有收穫。你越是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不是爲着某種目的刻意讀書,你越是會收穫很多。竇桂梅就是這樣的讀書人。許多有深度有思想的好書的閱讀,讓她懂得“與文學爲敵的語文教育留下的將是缺乏想象力和沒有審美品位的一代。所以,語文教育必須讓學生的精神泡在文學的蜜罐子裏。教師呢,更是如此!”我們作爲教師應該多讀,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閱讀,要把閱讀當成一種習慣。讀有字的書,也讀無字的書。我想即便是擠,是摳,是榨,筆耕不輟,寫自己平時教學的點點滴滴,寫自己的心得,哪怕一條,一句話,都是總結,都是突破,都是小小的成功。

竇桂梅老師曾經也與我們一樣,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女教師,但她不想平庸,想要閃光,所以她開始多次的嘗試,即使失敗也常常光顧她,但她仍然以高漲熱烈的輕快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因爲她知道自己要得是什麼,成功會屬於她的,她充足的自信,她頑強的毅力使她終於成功了。我們作爲教師應該多寫,讓寫作來記錄教育生命的一次次花開的軌跡。,不想寫的時候硬寫,養成一種習慣。經常激勵自己,生命的能量釋放就好比開花,意志是根。當學習毅力足夠強的時候,寫作不僅是一枝先報春消息,還會創造出萬紫千紅次第開的欣欣向榮的景象。

玫瑰是美麗的,竇老師不僅有美麗的外表,更有美麗的內涵。竇老師“每晚坐擁書城,甚至將所有的課餘時間都用來讀書和記錄”。她說:“讀書,讓我們在有限的從教時間內,實現自身的無限。”“讀書,是我心靈的振翅;讀書,是我精神的呼吸”,她把讀書比作光合作用,讀書猶如在進行化學反應,她的美容經驗就是讀書。因爲讀書,竇老師每天精神抖擻,因爲讀書,竇老師睿智、豁達、優雅而美麗。我欽佩於竇老師對讀書的摯愛,傾羨於竇老師讀書的境界:“每每讀書至深夜,甚至凌晨,彼時我總感覺自己生命的花朵在黑夜中盡情地舒展綻放”。

個人能夠潛心讀書,的確是一件很幸福、很享受的事情,她可以讓你的精神飛翔起來,更可以使我們的靈魂得以在最富營養的樂土中綻放。教師讀書更是意義重大,因爲我們的面前是學生。如今,我們學校的很多教師“立足當下,着眼一生,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閱讀”,校園書香隨處飄逸,讀書已成爲我們的習慣。讓我們留一縷芬芳在教育的這片園地裏!讓我們都來做一朵綻放在那校園裏的書香玫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