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心得體會大綱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心得體會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心得體會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心得體會1

振奮人心的消息相繼傳來!截至12月2日,嫦娥五號上升器與着陸器組合已成功月面軟着陸,並開始了最關鍵的“挖土”任務。屆時,着陸器將帶着我們對外星球的嚮往,開展一系列科學實驗,並採集2kg月球土壤樣本返回地球。這標誌着整個人類向未知宇宙的探索又更近了一步。

在感到振奮的同時,也許很多朋友更多的是好奇:嫦娥五號到底是什麼?她是如何實現目標的?又要完成什麼樣的研究?這裏就爲大家科普一下。

說起嫦娥五號就不得不提嫦娥一~四號,畢竟這四代前輩爲小五的成功運轉積累了大量的數據經驗。

我國探月工程是按照“繞、落、回”的計劃執行的。“繞”即實現衛星在月球自轉軌道繞月巡航;“落”即能夠着陸到月球表面;“回”即能夠着陸到月球表面,並在採集樣本後返回地球。

嫦娥一號和二號實現了“繞”。

嫦娥一號,是一顆“繞月”人造衛星,在月球自轉軌道上繞月飛行,遠距離觀察月球;

嫦娥二號,是一顆升級版的一號;

嫦娥三號和四號實現了“落”。

嫦娥三號,就是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微博知名“大V”——玉兔號月球車,小玉兔搭載了探月工程的首個月球“着陸器”,實現了月面軟着陸和巡航研究;

嫦娥四號,是升級版的三號,由玉兔二號、月面着陸器、鵲橋中繼衛星三個部分組成,比三號多了一個用於從月球背面向地球傳遞信號的鵲橋衛星。等於小玉兔帶着“手機”登上了月球,和地球老家聯繫更方便啦!

嫦娥五號,既是我們對第三步“回”的初步嘗試。

比起三號和四號,嫦娥五號的結構總體上“胖”了一倍,因爲除了要把“小玉兔”送上月球外,在“小玉兔”完成任務後,還得把“小玉兔”採集到的月壤樣本帶地球老家。送去的時候,和三號四號一樣,需要一個月球着陸器;回來的時候則額外還需一個上升器+一個返回器。

所以,剛剛發射升空,還在奔向月球的嫦娥五號,看起來就像一個長長的冰糖葫蘆。

當嫦娥五號到達繞月軌道並調整穩定後。這個長長的冰糖葫蘆就會從中間分成2部分:負責着陸採樣的“上升器”乘坐“着陸器”降落到月球表面收集土壤樣本;負責帶大家回家的“返回器”坐在“軌道器”中繼續繞月巡航,等待“上升器”完成任務。

“上升器”乘坐“着陸器”落到月球表面後,會自動駛出“着陸器”平臺,到月球表面完成樣本採集等一系列科研任務。完成任務後,回到着陸器平臺,通過自身攜帶的“推進器”返回繞月軌道,與等待中的“返回器”對接,將樣本交接給“返回器”。

最後“返回器”搭載“軌道器”歷經38萬公里的太空旅行返回地球。

通過網絡信息我們都知道,嫦娥五號登月的主要目的是帶回一份2kg的月球土壤樣本。那嫦娥五號在月球上“挖土”的目的是什麼呢?

其實“挖土”只是嫦娥五號探月的表面目的。在這個平凡的表面下隱藏着很多能夠促進人類科技的深層次的研究。

首先從發射到回收的整個過程,就是一個系統的大框架科學研究,如果將整個發射過程當成一次科學實驗。這個實驗包含了:力學、熱學、電性能、大系統對接、着陸起飛綜合驗證試驗、全尺寸羽流導流試驗、全自動採樣封裝試驗、全自動交會對接和樣本轉移試驗、返回器綜合空投試驗、氣動力設計驗證試驗、氣動熱防護試驗等等數十個涉及各類物理學模塊的前沿研究。

就拿“全尺寸羽流導流試驗”來說。“羽流”是一種十分不確定的分子流體運動狀態,它描述的'是兩種密度相近的不同介質,其中一種在另一種中自由擴散的方式。比如:吸菸人吐出的香菸煙塵在空氣中的移動方式;點燃柴火後產生的火焰在空氣中的形態模式……

其中,火箭發動機尾部噴射出的尾焰在空氣中的運動方式也是羽流的一種。

通過“羽流導流”試驗,可以進一步觀察和積累羽流的產生、形態變化、擴散模式等,然後通過預設好的的理論模型,對羽流增加外部干擾進行“導流”,使其在限定的數學模式內運轉,讓不可控的羽流變得可控。這樣就能讓火箭發動機的性能更好,安全性更高!

而且這些試驗數據還能提供給其他社會應用進行參考。比如:森林防火。前幾年的加州大火,一夜間毀滅了一個小鎮,如果人類擁有成熟的“火羽流”模型,就能通過人爲干預“火羽流”的動向,大範圍阻隔火蔓延,達到更好的滅火效果,減輕災害帶來的損傷。

好了,關於嫦娥五號的科普就到這裏了。

每一項科學突破都能帶來數個世紀的文明進步,每一個新的科學理論都能促使整個文明從思想到物質上的蛻變。嫦娥五號遠奔38萬公里挖土,代表華夏人走出我們完整訪問外星球的第一步,接下來還有很多挑戰在等着“五號寶寶”,讓我們一起祝她一帆風順!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心得體會2

有人問,嫦娥五號成功落月,把錢花在扶貧上,不比登月更有意義嗎?

當然不是了!探索宇宙的奧祕和扶貧從根本上就是兩回事兒,並沒有實際的衝突,一個國家每年都有財務預算,扶貧、教育、建設、科研、探索宇宙這都是早就預定好的,各個錢有各個錢的用處,都有存在的意義。

 一、探索宇宙看似投入巨大沒啥回報,但實際上是能夠促進科技發展的途徑。

我知道在很多人眼中嫦娥五號到月球或者說宇宙飛船飛到太空是一種特別燒錢的事兒,覺得除了讓外國人看到中國的財力雄厚外啥都沒有,但實際並不是這樣的,人類探索宇宙的意義非常大隻是普通人瞭解不到了罷了,這些人造衛星或者說宇宙飛船到了外太空後就能夠收集到天氣的信息,雖然不一定準確,但卻幫助人類避免了不少的災害。

據國外的數據統計,這些衛星的存在幫助人類減少了飢餓的情況發生,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因爲要探索宇宙,分散了不少國家之間的矛盾,減少了矛盾也就讓衆多人減少了戰亂之苦。

 二、因爲探索宇宙我們的生活其實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只是我們沒有察覺罷了。

舉幾個例子,車輛導航估計有車的人都用過,但這些導航都是根據衛星上的傳送回來的數據進行導航,還有日常吃的方便麪、壓縮餅乾、脫水蔬菜,甚至是市面上售賣的枕頭,這些都是爲了讓宇航員在太空上能夠更舒服的生活而研發出來的,還有最普通的尿不溼,這也是爲了讓宇航員方便生活而發明的。

因爲有了航天事業人類在不斷地進行研發,雖然看似投入大,但實際這些研發都已經遍佈我們的生活,看似和我們沒啥關係的事兒,其實和我們都是息息相關緊密相連的。

最後:

其實我覺得探索宇宙還蠻好,最起碼通過這些宇航員知道了除了地球外的景象,沒準兒哪天還能看到外星人長啥樣呢!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心得體會3

月球是一顆美麗而又充滿神祕色彩的衛星,從古至今,它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傳統文化角色。古時,作爲重要的審美意象,“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陳風·月出》“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這些詩句無不凝聚着詩人的情感和生命體驗,顯示出民族深刻的文化內蘊和審美情趣。今天,月球依舊是我們人類探索的對象,“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成功步入預定軌道,也標誌着我們中國在月球探索中邁進了重要一步。

此時的中國人,不僅激動,內心更是欣喜與自豪。作爲一名教師,我有責任把這激勵人心的信息告訴學生。本學期,我所執教的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地球與月球》中的一個重要研究天體就是月球。

中國的的探月工程——“嫦娥工程”大致分爲三大階段,“嫦娥五號”是負責嫦娥三期工程“採樣返回”任務的中國首顆地月採樣往返衛星。科學課上,我將本單元的主題結合時事新聞,輔之圖片、視頻、研究報告全面地介紹給學生。另外,及時鞏固書上的知識,如:月相的變化、月相的週期、月海的形態、神祕的環形山等。課本第50頁的資料袋中,詳盡地介紹了中國的探月工程,抓住這個教育時機,讓學生感受到,其實課本上的知識距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我想這更有意義。我語重心長地鼓勵學生:“科學來自於人們對生活不同現象的各種思考和探索,只要我們善於觀察,用心思考,或許下一個月球探測系統的研究,就能出現你的身影。這個前提,就是你們要踏踏實實的學習,認真完成每一天學習任務。”

仰望星空是我們捕捉夢想的開始,腳踏實地則是我們讓夢想成真的途徑。我們每個人都要用一顆孩童般的心靈去找尋夢的光芒,用堅韌和不撓的精神完成夢想的征程。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心得體會4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啓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作爲2020年年底令世界矚目的航天大戲,在指揮員的一聲令下,伴隨着一陣巨大的轟鳴聲,發射臺噴出滾滾白煙,壯麗的尾跡雲劃破晨曦中的海南,身臨其境般體驗發射時的地動山搖,感受中國的強大,無不令人熱淚盈眶。

中國人的飛天夢想從幾千年前就開始了!從嫦娥奔月到萬戶飛天,中國人逐夢太空的腳步一直未曾停止。半個世紀以來,中國航天從無到有,從篳路藍縷到星辰大海,我們從未停止前進的腳步。在凌晨的四點,整個VR直播間觀看人數高達幾十萬,每個人都在爲嫦娥五號加油助威,"中國加油"等評論被刷屏,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心懷強國理想。當發射成功的那一瞬間,爲我們的航天技術感到驕傲,吾輩應自強不息,奮力拼搏。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每一步都是對前一步的深化。16年來,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任務的成功實施,已圓滿完成三步走戰略的"繞"、"落"兩步。"嫦娥五號"將實現探月工程第三步戰略"回"的目標,嫦娥五號發射後將在月球風暴洋西北部地區進行着陸,採集2千克左右的月球土壤,返回器將在月球表面點火起飛,之後與軌道器對接返回地球,而這也將是人類時隔44年後再次月球取樣返回。

本次嫦娥五號有望實現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將採樣2千克左右月壤;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里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我們期待嫦娥五號能夠順利登月,圓滿歸來,同時也更加期望中國航天能夠在浩瀚太空中步伐邁的更深、更遠,星辰大海,永不止步!

中國航天由大向強邁進,49年間,火箭院共完成了200次發射,第一個百次發射歷時40年,第二個百次發射歷時8年。我們打破國外技術的封鎖和壟斷,不斷跨越一座座科學高峯,完成一項又一項太空探索的偉大創舉!2020年,因新冠疫情爆發,全球發展陷入停滯,這一年,中國不僅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還攢勁出發,從胖五、北斗三號,到天問一號、嫦娥五號,不斷刷新世界認知,圓周率VR設備很榮幸參與了以上不可想象的奇蹟瞬間,突破性能極限,在高溫或極寒的極限環境中都能呈現穩定的全景直播,給全國人民帶來真正跨越時空的新聞呈現。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心得體會5

嫦娥五號的登月成功,這意味着中國的登月計劃已經達到了進程中的一半,同時也意味着中國的科技力量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中國已經可以獨立建造新的宇宙飛船,每一個人都以作爲中國人而驕傲。

一、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會因此而不斷的提升,在整個世界內,其實總共可以登上月球的只有幾個國家而已,觀看中國的歷史發展歷程,每一個人都是一個艱辛的奮鬥史,每一個人都在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隨着中國的不斷髮展,雖然國力有所提升,但是國外對於中國人依舊還是有許多偏見,每一個出國的人到國外總是有一定的看法,這也是中國人一種不自信的表現,總是希望中國可以成爲一個強大的國家,這也是許多海外華子的內心一直難以啓齒的願望。

 二、科技力量不斷攀升

同時這也意味着中國的科技力量也是達到了全球一個平均水平以上的地位,畢竟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許多人都在感嘆,從中國只會造板凳椅子,到汽車,火箭,最後已經可以達到月球,中國的科技力量已經可以達到地球之外,並且可以探索月球的近況,這也是一種突破,沒有任何的緣由。中國開始可以昂首挺胸,大步走在國際的前列。

有利於中國對於月球的研究,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對於外界有足夠探知的慾望,都希望可以以別人不知道的時候可以侃侃而談,未知的世界有足夠的誘惑力,更何況是對於中國發展可能有幫助力的月球,探索地球以外,未知的生命體。這些都將可以在月球逐漸發展。

中國嫦娥五號登上了月球,每一個人都會作爲中國人而驕傲,這是見證了中國的發展,雖然新一代沒有感受過,但是大部分的成年人看着中國一步一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