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世說新語的讀書心得體會

世說新語的讀書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5W 次

閱讀《世說新語·文學篇》,更多的感觸是古人的那種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學習氛圍。下面是關於世說新語的讀書心得體會的內容,歡迎閱讀!

世說新語的讀書心得體會

  世說新語的讀書心得體會1

《世說新語》是一部專門記敘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高士名流之言談舉止的小說集,向來被視爲魏晉「志人」小說的典範。在世說新語以前,也曾出現過不少軼事小說。今天所見的世說新語雖然已失去原來面目,但從其流傳來看,還是較爲完整的,也透露出它在歷代普遍受到重視的價值。在魏晉南北朝的「志人」軼事小說中,世說新語因其廣泛豐富的內容涵量和純熟精美的語言藝術,被推爲當之無愧的佼佼者,也確立了他在中國古代小說史上承先啓後,不可忽視的地位。

我對德行方面有一些初步的認識。名與利往往是人的動心之處,舉例來說,管寧和華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園裏翻土種菜,他們看到地上翻出一塊金子管寧毫不動心,把黃金當作平常的瓦石一樣的揮鋤耕耘。華歆卻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丟棄。後來有一次,兩人曾經共同讀書,一位做官的人乘車而過,十分熱鬧。管寧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心慕虛榮,擱下書本,跑到門外去觀看。於是管寧拿刀割斷草蓆,分開而坐,向他說:「你並不是我的朋友啊!」華歆爲了一時的名和利,而失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個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並不是一天兩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積月累所培養出來的。這本書將對我的爲人處世有一定的幫助,我現在雖然已經年過花甲,但是還是要學習這些道理的。

  世說新語的讀書心得體會2

《世說新語》是漢末人物品評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於魏晉時期作品《語林》、《郭子》、《名士傳》等書的。看了《世說新語》就能瞭解魏晉南北朝時期逸事筆記的內容和形式了。也可以說它是一部魏晉風流故事集,從而起到了名士“教科書”的作用。按馮友蘭的一句說法,風流是一種人格美。當然這種人格美是以當時士族的標準來衡量的。

《世說新語》是研究魏晉風流的極好的史料。其中關於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談,品題,種種性格特徵如任誕,簡傲,種種人格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綜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羣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瞭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如《德行》中: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通過與華歆的對比,讚揚管寧淡泊名利。所以由此可看出一個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並不是一天兩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積月累所培養出來的。有德行的故事還有許多,如情緒這方面,德行較不好的人常會以它個人的情緒爲中心,心情好時大家沒事,心情不好時大家得遭殃,古時就有一位不管快樂或失意,都不會表現於自己的情緒上,那個人就是稽康,王戎說我和稽康在一起相處二十年,從來沒有見過他高興或者生氣的表情。人通常得到一個不好的東西,或遇到對自己有害的東西都會閃而避之,但是有的人得到這一個東西,或者遇到這個東西也不是閃而避之。而倒黴反而還一點不會被那樣東西所波及到。瘐亮的坐騎中,有一匹叫的盧的兇馬,有人勸告他派人牽去賣掉,瘐亮回答說:“賣它一定會有人買它,但這樣又會害了別人;哪裏可把對自己有害的東西轉移到別人身上呢?從前孫叔敖殺了兩頭蛇,就是因爲不讓後人看見,從此他就成爲古人樂於傳頌的佳話,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嗎?”

《世說新語》在藝術上有較高的藝術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特色概括爲“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世說新語》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如“王戎有好李,賣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僅用了16個字,就寫出了王戎貪婪吝嗇的本性。

從另一方面談,《世說新語》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由於魏晉之際品評人物重視儀容辭采的風氣較漢末更甚,所以位高名重的官僚,也往往憑隻言片語和某個細節來論定一個人的優劣,或據此而援引這個人入官,如“雅量”記載王王旬做桓溫的主簿,桓溫想提拔他。有一次故意突然騎馬衝之,“左右皆宕僕,而王不動,名價於是大重,鹹雲是公輔器也”。這種測驗人的方法上是奇特的,從此得出是“公輔器”的結論,尤其荒唐。又“文學”篇王衍問阮修:“老莊與聖教同異?”阮回答說:“將無同。”王衍很賞識這“將無同”三個字,即請阮修爲椽。這就是著名的“三語椽”的故事。這兩個例子足證明當時重容止,言談的風氣之盛。

在虛無、厭世的思想基礎上,魏晉士大夫都消極、頹廢,或乖僻、放蕩,時時流露出生死無常,嘆老嗟傷的感慨,飲酒澆愁和養生服藥,也成爲一種風尚。《世說新語》從很多方面寫下了這些內容。“任誕”篇說張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及時一杯酒”;“言語”篇記桓溫因見舊時種的柳樹長大,哀嘆“木猶如此,人何以堪”而流淚,即足以反映當時士大夫的沒落、灰色的人生觀。此外,《世說新語》還記敘了一些人的優良品質,如荀巨伯的重義輕生救護朋友,周處爲民除害、勇於悔過等。全是有意義的小故事。對魏晉統治階級的兇殘、醜惡、奢侈等也做了具體的描述。這些內容可以爲研究歷史做參考。

《世說新語》是非常具有代表的中國古代文化思想,所以同學們一定要認真學習,並且練習世說新語讀後感的寫作。

  世說新語的讀書心得體會3

《世說新語》是劉墉寫的一本關於教育的祕籍,這本書他從孩子誕生前,父母該怎麼決定教育的方法、規劃孩子的未來,到孩子出事之後,如何跟孩子互動、開發孩子的潛能。在這本書裏,他的一些獨到的教育方法讓我覺得受益匪淺。以下是書中的兩個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1、“虎姑婆”長什麼樣子?

記得小時候,我就聽過“虎姑婆”的故事,當小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大人們總愛說“再不聽話虎姑婆該來咬你手指了!”可是,你知道“虎姑婆”長什麼樣子嗎?答案肯定不是一樣的。作者說“爲什麼一個虎姑婆可以讓我們從小孩時代記憶一輩子,而且每個人心裏的虎姑婆都不一樣,啃手指的聲音可好像能在耳邊響?答案很簡單:因爲想象!”

每個人的想象是不一樣的,爲什麼都在呼籲我們要看書,因爲在看書的過程中會對書中的人物、事物、事件進行充分的想象,使我們的想象力充分得到發揮。如果給我們一個虎姑婆的動畫片,裏面有個虎姑婆,還有虎姑婆啃手指的畫面和聲音,我們看過就知道:哦,原來虎姑婆那樣啊,啃手指的聲音是那樣啊。就用不着想象了。什麼都是現成的,那我們的思維與想象豈不是會越來越懶,就跟機器一樣時間長不用就會生鏽了。

所以,在想象力還沒有生鏽前,讓我們多讀讀書吧!讓它們快速的運轉起來。

2、人生光明面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許多的挫折,但是要看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挫折,書中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臺北有一個由三位盲人組成的樂團,每個人都笑容滿面。一個說他最幸運,因爲他是後來才失明的,所以他看過世界時什麼樣子。另一個說他也幸運,因爲雖然看不見東西,卻能感覺光線,所以不算完全失明。第三個說他雖然從小就瞎了,可是也不錯,因爲反正不知道看得見是怎麼樣的,既然不曾擁有,也就不覺得失去了。說完,三個人就唱起歌來。

爲什麼他們會這樣快樂呢?因爲他們由正面看事,即使一般人看來是負面的,他們也有正面思考。還有兩位高齡逝世的老人,其中過的很富裕的那位老太太,臨終躺在病牀上,對每個去探望的人怨,怨傷痛、怨丈夫早死。過得十分辛苦的老太太,卻一直到死都感恩,說:“我真好命啊!丈夫早死,還能活到今天,而且兒孫都來看我,多好命啊!”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反差呢?因爲他們從小生活的環境不同,一個生活在總由負面看事的家庭,而另一個從小就長在寬容的環境。

所以,身爲人民教師的我們,如果對學生用正面的語氣說話,教育他們從正面看事,譬如:孩子天涼沒有關窗,不要說:“你想凍死啊?”或“爲什麼不把窗子關上?”而應該講:“把窗子關上吧!免得着涼”。孩子爬到危險的地方,別喊:“你想摔死啊?”而說:“快點下來。”孩子考五十分,如果對他說:“你居然有一半不會,沒有前途了!”換成“你能考五十分,表示還會一半,再加一點力,多十分,就及格了,試試看,下次考好一點。”收到的效果會是一樣的嗎?

讓我們教學生從正面思考吧,總存感恩的心,總在失望中帶有希望,總在跌倒時,想想休息一下,能跑得更快、飛的更高。我想這樣正面思考的人生態度不僅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也會對我們的人生有所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