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世說新語讀書體會

世說新語讀書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世說新語讀書體會1

《世說新語》在藝術上有較高的藝術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特色概括爲“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世說新語》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述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透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如“王戎有好李,賣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僅用了16個字,就寫出了王戎貪婪吝嗇的本性。

世說新語讀書體會

從另一方面談,《世說新語》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由於魏晉之際品評人物重視儀容辭采的風氣較漢末更甚,所以位高名重的官僚,也往往憑隻言片語和某個細節來論定一個人的優劣,或據此而援引這個人入官,如“雅量”記載王王旬做桓溫的主簿,桓溫想提拔他。有一次故意突然騎馬衝之,“左右皆宕僕,而王不動,名價於是大重,鹹雲是公輔器也”。這種測驗人的方法上是奇特的,從此得出是“公輔器”的結論,尤其荒唐。又“文學”篇王衍問阮修:“老莊與聖教同異?”阮回答說:“將無同。”王衍很賞識這“將無同”三個字,即請阮修爲椽。這就是著名的“三語椽”的故事。這兩個例子足證明當時重容止,言談的風氣之盛。

在虛無、厭世的思想基礎上,魏晉士大夫都消極、頹廢,或乖僻、放蕩,時時流露出生死無常,嘆老嗟傷的感慨,飲酒澆愁和養生服藥,也成爲一種風尚。《世說新語》從很多方面寫下了這些資料。“任誕”篇說張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及時一杯酒”;“言語”篇記桓溫因見舊時種的柳樹長大,哀嘆“木猶如此,人何以堪”而流淚,即足以反映當時士大夫的沒落、灰色的人生觀。此外,《世說新語》還記敘了一些人的優良品質,如荀巨伯的重義輕生救護朋友,周處爲民除害、勇於悔過等。全是有好處的小故事。對魏晉統治階級的兇殘、醜惡、奢侈等也做了具體的描述。這些資料能夠爲研究歷史做參考。

世說新語讀書體會2

提起記載遺文軼事的筆記小說,你想到了什麼?提起志人小說的代表,你想到了什麼?提起中國最早歷史價值最高的小說,你又會想到什麼?告訴你,它就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傳奇——《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組織文人編寫的,樑代劉峻作注。分爲政治、德行、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門。全書共有一千多則記載了許許多多富有哲理、趣味十足的文言小故事。讀《世說新語》,感覺就像聽古人講故事。寥寥數語便能將一個時期的思想風貌娓娓道來。怪不得魯迅先生稱它爲“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魂奇。”

不僅這些。《世說新語》還是“無數”成語的“發源地”呢!我們熟知的“拾人牙慧”、“一往情深”、“咄咄怪事”、“一覽無餘”、“望梅止渴”等等,都出自《世說新語》裏的一個個小故事。讓我們一起領略吧!

我最喜歡的一則是《道旁苦李》一文。它講的是七歲的王戒在和小朋友們玩的時候,看見路旁李樹上結了很多李子,多的都快把樹枝壓斷了。孩子們爭先恐後的去摘李子,而王戒一動不動。有人問他原因,他說:“長在路邊樹上還會有那麼多李子,定是苦李。”摘到李子的孩子嘗李子,果然苦。

這個故事暗藏玄機,不但誇獎了王戒小小年紀便有很強的推理能力和善於思考的好習慣,還側面指出“路邊苦李,沒人青睞”。借苦李傳達出無用的事物活人就會被人所棄的道理。而故事中的王戒從小就脫穎而出,終後爲竹林七賢之一,成爲西晉大臣。

讀完這本書,引發了我許多的思考。在生活中,要細於觀察,善於思考,並進行推理判斷才能實現有價值的人生。

《世說新語》,“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惚生動,而簡約玄淡、真致不窮,古今之絕唱也!”

世說新語讀書體會3

沉思片刻後猛然想起《世說新語》任誕篇中曾有這樣一則故事,再次捧起書來細細品味,不禁莞爾。

故事大致講述了東晉官員殷羨出任豫章太守,臨行前,很多人託他帶去他們自己渴望獲得官職的書信。到了石頭城,殷羨把書信全部扔到江裏說:“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致書郵。”

讀完這則短故後曾對“沉者自沉,浮者自浮。”這句話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在其他書中看到沃維納格說的那句話後才恍然大悟:殷羨不推崇這種“不走正道,貪圖小徑”的社會風尚,認爲雖然獲得了官職,也就是所謂的“成功”,還不如依靠自己的一言一行,學識才略從而獲得自己的成功。所以“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更深層面的含義是:無用之才自不會得到賞識,而德才兼備之人定能得到重用。

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越來越多的人爲了貪圖一時小利,放棄了光明和正義的大道,誤入歧途,走向黑暗。這也許能獲得些許利益,但終究不是長遠之計,更何況這是一種道德敗壞的象徵,一種不良的行爲準則。與其走這偏門邪道還不如潛心向善,腳踏實地地幹好每一件事。雖然會比前者付出更多,但這是一次鍛鍊和展現自我的機會,更能使得到的成功更真實,得到也更爲自豪和愉悅,何不一試呢?從小就養成這種習慣對於將來不論是發展的過程還是種種鴻圖霸業抑或遭遇挫折時的心態都是有極大的幫助的。爲了得到賞識,得到成功,唯一也是必不可少的道路就是學習。學習就需要有“鐵杵磨成針”的頑強毅力與勤奮刻苦的鑽研態度,正如童第周所說的“天才是用勞動換來的。”當我們真正做到這一點時,也就成爲了真正的浮者了吧。

不要一味地羨慕別人而自己卻無所作爲,更不要爲了謀取利益而拋棄光明,那樣只會像陷入沼澤地一般越掙扎陷得越深。唯有做搏擊長空的雄鷹,金字塔頂上的蝸牛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明天。

世說新語讀書體會4

看到《世說新語》的書名,就莫名其妙的有一種“高大上”的感覺,甚至認爲這是一本現代書。但事實並非如此,據說《世說新語》編於南北朝時期,是一本收錄歷史故事的書。

終於拿到這本書,我翻了翻,卻有了一個“重大發現”——啊?這本書不是收錄故事嗎?怎麼全是文言文!我對文言文並不感興趣,覺得沒意思,便把它放下了。可再回頭看時,卻被它深深吸引了。

原來《世說新語》分爲三十六章,每個章節都記敘了一種思想或行爲,收錄了一定篇數的歷史小故事。而每篇故事下面,都標有註釋與譯文。這下我就能閱讀了。

那麼,《世說新語》都講了些什麼?它裏面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人軼事,比如管寧割席、廣陵散絕等,還有許多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故事。通讀下來,真是收穫多多。

讀了這本前無古人,也許會後無來者的好書,我心中真是感慨萬千。

首先,這本書編得非常好,它把歷史濃縮成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讓人讀起來就好像在看一本故事書,而不是單調的歷史記載。而且它把諸多故事進行了分類,分成三十六章,讓人查閱起來很方便,一目瞭然。

其次,它通過故事傳播着道理,看着一個個形象生動的人物,我們就會明白,哪些人是學習的典範,哪些人是“負面教材”。

最後,這本書讓我收穫了許多知識,不僅讓我認識了歷史,還讓我學到了古文。古文讀多了,就會慢慢發現其中有的規律,進而瞭解了古文的規格與韻律。知道了古文的字代表什麼意思。這樣一本好書,誰會不喜愛它呢?

《世說新語》讓我眼界大開,沒有想到歷史遇見古文竟然能碰出知識的火花。真心希望大家一起來讀這本好書,感悟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歷史!

世說新語讀書體會5

我看罷《世說新語》的“文學第四”,心中有一種很不爽的感覺。這種不爽產生的原因就是太多魏晉的古文人實在是太令人失望了:每天除了辯論就是辯論,用華麗的辭藻去攻擊別人,自己辯過他人就沾沾自喜、貶低別人;辯不過他人便譏諷他人,不願面對自己的失敗。實在令人作嘔。

讓我最不理解、最討厭的兩個人就是支道林和殷浩。雖然支道林被稱爲是東晉的大學者、高僧,但我是一點也不想承認這個名號。支道林在自己辯不過他人時,理屈詞窮之時就大聲呵斥對方;在別人辯不過他時,他就嘲笑他人;在別人不願同他辯論時還逼着別人辯論。這些行徑一直令我不願相信他是一位高僧,有學識的學者。聽說他對《莊子·逍遙遊》有着自己很獨到的見解,但他的言行舉止讓我懷疑他是否對於這種留芳千古的文章有着真正的理解,連尊重他人,不怒不嗔都不會的人,怎能叫做高僧?則能寫出真正自己的見解?

殷浩也好不到哪裏去,他經常滔滔不絕地和別人辯論、清談玄理,自己水平不夠高深,還依舊大言不慚的和別人辯論着,所以經常遭到同代人的鄙視,還依舊和支道林這樣的”僞高僧“辯論,讓人看着和狗咬狗沒什麼區別。

可能說得有點重了些,但這些所謂魏晉名士確實令人失望,辯論來辯論去,爭名來爭名去,又有何用?問了很多同學,連支道林,殷浩等人的名字都沒有聽說過。這些古人是多麼悲哀呀!自己活着的時候爭到一點名聲就沾沾自喜,以爲自己能夠留芳千古,哪想到後人連聽都沒有聽說過,可笑,可悲!和同時代的陶潛相比,實在是太過於膚淺了。陶潛也沒有爭名也沒有辯論,就是過着自己的田園生活,表達出自己對於生命的思考,反而爲後世所稱讚,所景仰。

這其實也能說明只有那些真正不求名利,能夠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思想的人,才能叫做文人,能夠被世人所銘記。而那些裝模作樣,做學問只求名利的人,雖然表面叫做文人,其實也就是打着文人的幌子來撈名利、撈虛榮心的牛鬼蛇神罷了。

僅是個人見解,持不同意見者可以反駁,我虛心接收。我覺得我並不像支道林等人一樣不允許別人有不同意見。

世說新語讀書體會6

讀了整個暑假,我終於把那本超級後的世說新語給讀完了,真爽,不過也挺累的。世說新語裏的故事真的很多,有的長如龍,有的短如蟻,不過這裏的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你一個道理,雖然很枯燥,但它畢竟是一本好書啊,接着讀吧!

作爲一篇教育方面的書,劉墉的《世說新語》實在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教育書籍,確實文如標題“新語”。他用最樸實生動,形象有趣的語言呈現了一個又一個小事件,小故事,而這些文章都顯示了他對教育的態度與思考。讀來令人深思,發人深省。

看了他的文章,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對待孩子的那種態度。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就是——“寬容”。現在的社會主流文化早已不在倡導“嚴師出高徒”的方法了,那麼作爲老師或家長,到底用怎樣的態度對待小孩子呢?劉墉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方向。

我是個80後,在我還是個小屁孩兒的時候,常常聽到外界對我們這代人的評價,例如:獨生子女,垮掉的一代,小公主小少爺等等,總之大人們對我們充滿了不信任。這樣的批評之語聽多了,久而久之便有點信了,於是自己似乎都不太自信了起來。從校園走向社會,即使上了班,在剛開始的時候也還是受到質疑了。可是慢慢的一年,兩年,三年,生活工作中的一點一滴讓別人認識了我,也相信了我。周邊的許多朋友同事也是如此,在經歷了這樣的蛻變之後終於成爲了社會的“中流砥柱”,因爲80後已經不再是小男生和小女生了。回過頭來,很多人發現原來擔心會垮掉的一代並沒有垮掉,反而是在越來越多的舞臺上看到了他們的身影。

當我成了大人之後,我猛然發現我似乎在用經歷過的這一切對待這90後的孩子們。第一屆的學生就已經是90後了,當他們不認真,調皮搗蛋,犯錯誤的時候,我也曾無比憂慮地拿過去的話批評他們。現在想來我們是不是太杞人憂天了呢,生活會教會他們很多東西,但是我們好像太着急了一點,總想把自己幾十年的人生感悟和經驗提前交給他們,但其實人生是要一點一點去經歷的不是嗎?哪怕經歷一點挫折,又如何呢?奧運結束了,很多獲獎的選手就是我們口中所責備的難以擔當重任的90後,但事實是他們做得很好,而且將來可能更好。

劉墉說得好,他認爲我們只看到了學生們身上的缺點,卻忽視了他們身上的優點,於是總覺得一代不如一代。90後的孩子身上的確有些時代大環境所帶來的缺點,但是他們身上其實也有一些時代所賦予他們而我們這些60後,70後,80後們身上所沒有的優點。所以,寬容一點吧,先學會基本的做人道理,其他的可能只是我們和他們選擇的道路不太一樣,或者是走向終點的方式不太一樣吧。

因此用心教育每一位學生,就算目前成績再差,再不聽話,只要我們用心去溝通,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而不是用暴力的變相體罰。我相信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世說新語讀書體會7

《世說新語》中每則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讀起來有如今日讀的極短篇小說,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節。其中所記載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斷,但言記言方面有一個特點,就是往往如實地記載當時口語,不加雕飾,因此有些話不很好懂但是言簡意賅,很能傳達人人物特徵。一般都是很質樸的散文,反映出有時如同口語,但是意味雋永物的個性特點。

善於抓住人物特徵。作者常用簡單幾個字,精確地描繪出主角的語言、動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現在讀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時的描寫。

善用對比突出人物性格。比如淝水之戰時謝安的沉着和朝中大臣們的驚慌。還有,桓溫伏甲設宴,廣請朝士,想借機除去謝安、王坦之。王坦之驚恐萬分,謝安卻“謝之寬容,愈表於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

此外,《世說新語》善用對照、比喻、誇張、與描繪的文學技巧,比如“未若柳絮因風起”的典故。不僅使它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爲全書增添了無限光彩。

我認爲其重要價值就在於它原生態地記錄了“魏晉風度”。魏晉是一個喜歡追求美的時代,欣賞形體、神態之美,追求名士風度成爲那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風尚。魏晉時期對男性美的要求和追求超過任何一個時代

因爲政治原因,魏文學智慧、人生智慧晉時期“玄言”成風,名士彥流多尚清談,經常雅集,清談時多手執麈尾,作神姿仙態名士風流最令人景仰的是他們身上的詩性傲骨。他們縱酒放誕,蔑視禮法,張揚個性,標舉才情,狂放不羈,隨性任事,超然物外,笑對生死,蔑視富貴,不就官職……他們是那個時代身上的龍骨,讓我們在千年之後,仍然懷想起他們:名士本色,獨立特行。或體現爲山林之志,或表現爲乖時癖行。耿介不阿,傲視萬物,不與時務經懷,瀟瀟灑灑。

世說新語讀書體會8

《世說新語》是劉墉寫的一本關於教育的祕籍,這本書他從孩子誕生前,父母該怎麼決定教育的方法、規劃孩子的未來,到孩子出事之後,如何跟孩子互動、開發孩子的潛能。在這本書裏,他的一些獨到的教育方法讓我覺得受益匪淺。以下是書中的兩個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1、“虎姑婆”長什麼樣子?

記得小時候,我就聽過“虎姑婆”的故事,當小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大人們總愛說“再不聽話虎姑婆該來咬你手指了!”可是,你知道“虎姑婆”長什麼樣子嗎?答案肯定不是一樣的。作者說“爲什麼一個虎姑婆可以讓我們從小孩時代記憶一輩子,而且每個人心裏的虎姑婆都不一樣,啃手指的聲音可好像能在耳邊響?答案很簡單:因爲想象!”

每個人的想象是不一樣的,爲什麼都在呼籲我們要看書,因爲在看書的過程中會對書中的人物、事物、事件進行充分的想象,使我們的想象力充分得到發揮。如果給我們一個虎姑婆的動畫片,裏面有個虎姑婆,還有虎姑婆啃手指的畫面和聲音,我們看過就知道:哦,原來虎姑婆那樣啊,啃手指的聲音是那樣啊。就用不着想象了。什麼都是現成的,那我們的思維與想象豈不是會越來越懶,就跟機器一樣時間長不用就會生鏽了。

所以,在想象力還沒有生鏽前,讓我們多讀讀書吧!讓它們快速的運轉起來。

2、人生光明面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許多的挫折,但是要看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挫折,書中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臺北有一個由三位盲人組成的樂團,每個人都笑容滿面。一個說他最幸運,因爲他是後來才失明的,所以他看過世界時什麼樣子。另一個說他也幸運,因爲雖然看不見東西,卻能感覺光線,所以不算完全失明。第三個說他雖然從小就瞎了,可是也不錯,因爲反正不知道看得見是怎麼樣的,既然不曾擁有,也就不覺得失去了。說完,三個人就唱起歌來。

爲什麼他們會這樣快樂呢?因爲他們由正面看事,即使一般人看來是負面的,他們也有正面思考。還有兩位高齡逝世的老人,其中過的很富裕的那位老太太,臨終躺在病牀上,對每個去探望的人怨,怨傷痛、怨丈夫早死。過得十分辛苦的老太太,卻一直到死都感恩,說:“我真好命啊!丈夫早死,還能活到今天,而且兒孫都來看我,多好命啊!”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反差呢?因爲他們從小生活的環境不同,一個生活在總由負面看事的家庭,而另一個從小就長在寬容的環境。

所以,身爲人民教師的我們,如果對學生用正面的語氣說話,教育他們從正面看事,譬如:孩子天涼沒有關窗,不要說:“你想凍死啊?”或“爲什麼不把窗子關上?”而應該講:“把窗子關上吧!免得着涼”。孩子爬到危險的地方,別喊:“你想摔死啊?”而說:“快點下來。”孩子考五十分,如果對他說:“你居然有一半不會,沒有前途了!”換成“你能考五十分,表示還會一半,再加一點力,多十分,就及格了,試試看,下次考好一點。”收到的效果會是一樣的嗎?

讓我們教學生從正面思考吧,總存感恩的心,總在失望中帶有希望,總在跌倒時,想想休息一下,能跑得更快、飛的更高。我想這樣正面思考的人生態度不僅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也會對我們的人生有所改變的!

世說新語讀書體會9

《世說新語》是魯迅筆下“名士的教科書”,馮友蘭句中“中國的風流寶鑑”,三十六門,上千故事,字裏行間遍現時人內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脫俗的言行和漂亮的風貌。

魏晉風流,名士在外顯露清談、飲酒、服藥之舉,而內隱則嚮往高逸飄然之姿。他們放浪曠達,不營物務,棲心玄遠,即是隱逸。

縱浪大化,曾於莊子的鯤鵬扶搖裏憧憬逍遙,也有物我偕我的渴慕自在。於是手執一卷,追尋魏晉風度,暫忘塵世喧囂,體味幾場超脫的美好。

隱逸山林共由17個小故事零件構成一個小部落,鑑於編採者們的中庸客觀,所選事件,其含褒貶,無一不給讀者瞭解當時的精神氣度與人物風貌提供了有力養料。

寄託于山水自然之樂,往往是拋卻案牘勞形、絲竹亂耳,人體的器官便是與自然、人羣溝通的最好媒介。

在第一則裏,魏晉士人狂放,往往意趣恬適、屬意山水,而高超的精神又衍生出脫俗的言行—揮麈玄談、登高臨遠,逞其灑脫胸襟。阮籍尋傳聞真人考古談教而無應,以長嘯對則有答—甚至數部鼓吹,林谷傳響。可見其不拘泥形式,心意相交在於共同的興趣,神交往往並不藉助過多的言語,因爲言語總是顯得滯笨,不抵自然的造化令精神氣質得以舒展。

而第六則寫王羲之論阮裕“此君近不驚榮辱”,相比古代深藏不露的隱者沈冥也毫不遜色。阮者只在憑心感受,而又並不過多驚擾於心,故而能夠做到超凡脫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第十七則郗恢誇讚謝敷“累心處都盡”也是同樣道理。無所求,便能雲淡風輕。

面對隱逸,不同的人對於自己有不同追求,有人心如磐石,毫無轉移。

嵇康因拒絕出仕,以“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作爲理由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這是第三則;而第九則翟湯少時好友周邵斷絕往來,只因好友入仕。第五則有“驃騎將軍第以高情避世”,何充將軍勸其爲官,其弟卻認爲自己清名可矣,“何必減驃騎”。

面對官場浮沉,隱士們是“逃離”的狀態,不願爲官的態度極其堅決,名利官場的對他們僅有累贅桎梏,僅有不在意討之,甚至厭棄。總有有人逆志,有人因外物的招引而搖擺。而一個看清本心的人,總是會一往無前、持續蓄力,哪怕“粗繒大布裹生涯”,也是“腹有詩書氣自華”。

但隱逸的.人總在路上,有人一直在走,有人後來居上,有人半路轉頭,精神之水是靈活的,而名士們對於自己身份的標籤亦是。

第四則:李廞“清貞有遠操,而少羸病,不肯婚宦”,王相因高名招禮、闢爲府掾,宗子便由隱士而出仕。第七則:“孔郎廟”是爲車騎將軍孔愉所造,人們感懷於他“少有嘉遁意”,隱居時獨寢,以歌唱來規戒自己,常遊覽名山。

這樣的人,爲官者便失去了隱士的美名了嗎?並非。有的是迫於自身狀況而無法很好地進入仕途,便須藉助外力——美譽。但也事事都非“空穴來風”,總要有配得上的“裝裱”,實在的風貌才能被美譽冠之;雖後爲官,卻曾有隱居之實,且相比常人確有境界。

劉驎之在第八則裏的所作所爲不禁令我想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高超率真、通曉史事,答應爲官所接受錢財卻盡數分發給窮困貧乏之人,而抵達爲官之地也能全身而退。與民同樂的隱居歡愉,旁人自是不知;便如第十二則裏的戴逵與哥哥,也“下官不堪其憂,家弟不改其樂。”這便是個人自有個人的格局所在,隱逸有高下之分,向來也是個人洞見。

世說新語讀書體會10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在這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古典名著不計其數,但使我感觸最深的是《世說新語》。

直到今年假期我才把《世說新語》通讀了一遍,讀之不忍釋卷,深深地被這本書吸引。《世說新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由劉義慶(南朝宋文學家)主持編寫的是一部紀錄魏國風流的故事集,其內容主要涉及漢末至東晉時期士族階級的逸聞趣事。《世說新語》所記載的雖是片言數語,但內容卻異常豐富,對後世的筆記小說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仿照此書體例而寫成的作品更是不計其數。書中不少的故事,成爲後世戲曲小說的素材,成爲後世詩文所常用的典故,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庾公乘馬有的盧,或語令賣去,庾雲:"賣之必有買者,即當害其主,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爲後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達乎?"意思是:庾亮有一匹的盧馬,有人勸他賣掉。庾公說:"賣它就必定有人買它,那樣也會傷害這位 庾公(庾亮)騎乘的買主,難道因爲它對自己不安全,就可以嫁禍他人嗎?從前孫叔敖爲了後人而殺了兩頭蛇,被古人傳爲美談,我效仿他的做法,不也算是通達事理嗎?"這是選自《世說新語》德行中的:庚亮不賣的盧,這其中反映了庚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德品行。當我們做一件事時,我們應當爲他人考慮,不要只因爲個人的一己私利,而禍害到了他人。這樣即對自己不利,也對他人不利。所以我們在做一件事時,我們要顧及他人感受。

“王子敬自會稽經吳,聞顧闢疆有名園,先不識主人,徑往其家。值顧方集賓友酣燕,而王遊歷既畢,指麾好惡,旁若無人。顧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禮也;以貴驕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齒之傖耳!”便驅其左右出門。王獨在輿上,迴轉顧望,左右移時不至。然後令送著門外,怡然不屑。”意思是:王子敬從會稽郡經過吳郡,聽說顧闢疆有個名園,原先並不認識這個名園的主人,還是徑直到人家府上去。碰上顧闢疆正和賓客朋友設宴暢飲,可是王子敬遊遍了整個花園後,只在那裏指點評論優劣,旁若無人。顧闢疆氣得臉色都變了,忍受不住,說道:“對主人傲慢,這是失禮;靠地位高貴而對人驕橫,這是無理。失去了這兩方面,只是不值得一提的粗俗人罷了!”就把他的隨從趕出門去。王子敬獨自坐在轎子裏,左顧右盼,隨從的人很久也不來。然後顧闢疆叫人把他送到門外,對他但然自若,置之不理。從這則故事中使我明白了人際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們人生的成敗。所以,我們必須注重日常的禮儀文明,做到與別人交往有尺度,說話要有分寸,行爲要有節制,既不狂妄自大也不阿諛奉承,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

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爲甘露所沾,下爲泉水所潤。

認真品讀這本書,我受益匪淺。一樁樁小故事,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蔭道上奼紫嫣紅令人目不暇接。那一句句發言遣詞,無不畢肖聲口,寥寥數語,卻能述說出一個個發人深思的道理。

我們作爲21世紀的青少年,我們身上揹負的不僅僅是中國的未來,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也需要我們去傳承;讓我們行動起來,讓這條歷史長河源遠流長。

世說新語讀書體會11

朝宋臨川王劉義慶不是詩人,他及其門下文人編纂的筆記體小說《世說新語》也不是一部詩歌作品,然而如果我們從詩的角度對這部中國最早的志人小說重新進行解讀,則不難發現,這部以記寫帝王將相、名士風流遺聞軼事爲主要內容的的古典作品呈現着鮮明的詩性品質,放射着奪目的詩性光輝。主要在反映門閥世族的思想風貌,保存社會、政治、思想、文學、語言等方面史料,價值很高。

謝安以其脫俗的言行、超逸的氣質而爲士人所仰慕,是魏晉風度的代表人物

總體說來,《世說新語》受到魏晉流行的老莊哲學的影響,因此在用語上,語言雖然短小,可是仍善於借對比的手法,來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情節具有戲劇性,曲折風趣。善於把記言與記事結合起來寫。

《世說新語》中每則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讀起來有如今日讀的極短篇小說,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節。其中所記載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斷,但言記言方面有一個特點,就是往往如實地記載當時口語,不加雕飾,因此有些話不很好懂但是言簡意賅,很能傳達人人物特徵。一般都是很質樸的散文,反映出有時如同口語,但是意味雋永物的個性特點。

善於抓住人物特徵。作者常用簡單幾個字,精確地描繪出主角的語言、動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現在讀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時的描寫。

善用對比突出人物性格。比如淝水之戰時謝安的沉着和朝中大臣們的驚慌。還有,桓溫伏甲設宴,廣請朝士,想借機除去謝安、王坦之。王坦之驚恐萬分,謝安卻“謝之寬容,愈表於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

此外,《世說新語》善用對照、比喻、誇張、與描繪的文學技巧,比如“未若柳絮因風起”的典故。不僅使它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爲全書增添了無限光彩。

我認爲其重要價值就在於它原生態地記錄了“魏晉風度”。魏晉是一個喜歡追求美的時代,欣賞形體、神態之美,追求名士風度成爲那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風尚。魏晉時期對男性美的要求和追求超過任何一個時代

因爲政治原因,魏文學智慧、人生智慧晉時期“玄言”成風,名士彥流多尚清談,經常雅集,清談時多手執麈尾,作神姿仙態名士風流最令人景仰的是他們身上的詩性傲骨。他們縱酒放誕,蔑視禮法,張揚個性,標舉才情,狂放不羈,隨性任事,超然物外,笑對生死,蔑視富貴,不就官職……他們是那個時代身上的龍骨,讓我們在千年之後,仍然懷想起他們:名士本色,獨立特行。或體現爲山林之志,或表現爲乖時癖行。耿介不阿,傲視萬物,不與時務經懷,瀟瀟灑灑。

我想不憤世嫉俗人的很難成爲名士,尤其難成爲魏晉時代的名士。《世說新語》就給我們描繪了一個這樣的社會羣體或說是文化羣體。

如今,《世說新語》除了文學欣賞的價值外,人物事蹟,文學典故、等也多爲後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對後世筆記影響尤其大。《世說新語》的影響、魏晉風度的風範已深深地紮根於知識分子心中,它所體現的理想的、審美的人生境界成爲中國知識分子永遠的追求。

世說新語讀書體會12

《世說新語》善用對照、比喻、誇張、與描繪的文學技巧,比如“未若柳絮因風起”的典故。不僅使它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爲全書增添了無限光彩。

我認爲其重要價值就在於它原生態地記錄了“魏晉風度”。魏晉是一個喜歡追求美的時代,欣賞形體、神態之美,追求名士風度成爲那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風尚。魏晉時期對男性美的要求和追求超過任何一個時代

因爲政治原因,魏文學智慧、人生智慧晉時期“玄言”成風,名士彥流多尚清談,經常雅集,清談時多手執麈尾,作神姿仙態名士風流最令人景仰的是他們身上的詩性傲骨。他們縱酒放誕,蔑視禮法,張揚個性,標舉才情,狂放不羈,隨性任事,超然物外,笑對生死,蔑視富貴,不就官職……他們是那個時代身上的龍骨,讓我們在千年之後,仍然懷想起他們:名士本色,獨立特行。或體現爲山林之志,或表現爲乖時癖行。耿介不阿,傲視萬物,不與時務經懷,瀟瀟灑灑。

我想不憤世嫉俗人的很難成爲名士,尤其難成爲魏晉時代的名士。《世說新語》就給我們描繪了一個這樣的社會羣體或說是文化羣體。

如今,《世說新語》除了文學欣賞的價值外,人物事蹟,文學典故、等也多爲後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對後世筆記影響尤其大。《世說新語》的影響、魏晉風度的風範已深深地紮根於知識分子心中,它所體現的理想的、審美的人生境界成爲中國知識分子永遠的追求。

世說新語讀書體會13

古文,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寶庫,而《世說新語》則是這個寶庫中一顆燦爛美麗的明珠。

《世說新語》是南朝的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全書用文言寫成,分爲言語、德行、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強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幾句話,但就在這些記錄人物言行舉止的文句中,我們卻可以體會到魏晉時代濃郁的政治氛圍和人物特色。

前幾天,我讀了《世說新語》中的一到三十頁,其中的一則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爲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爲此耳。既已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這則故事的意思是這樣的:華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難,有一人想搭他們的船,但卻遭到華歆當即表示爲難,王朗說:“正好船還寬敞,爲什麼不可以?”後來追兵即將追上,王朗想拋棄那個人。華歆說:“之前我猶豫不決,原因就在於此。既然已經答應了他的請求,怎麼可以因爲情況緊急拋棄他呢?”社會上從此便根據這件事判定華歆和王朗的德行優劣。

這個故事中的華歆剛開始對於別人的請求猶豫不決,看上去似乎品德不好,但儘管王朗答應了那個人的請求,但當後來追兵到來情況緊急時,卻想拋棄協助的那個人,所以,華歆的品德是遠在王朗之上的。

我們在生活中有沒有犯過像王朗一樣的錯誤呢?以這個故事爲例,在開始時如果華歆和王朗在開始時沒有攜帶那個人,那麼那個人可能會有生存的希望。可要是華歆和王朗在中途拋棄了那個人,那麼那個人就沒有一點生存下來的希望了。

生活中的事往往也是這樣。如果我們答應了別人某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底。如果你拒絕他,他可能會受到損失。但要是你在中途忽然停止,呢麼他的損失會更大。

當然,我們在生活中要儘量幫助別人。但如果的確無法幫忙,我們也要當即拒絕,榮國答應了,就不能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