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核心素養”是2016年的一個教育熱點話題。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

隨着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入,英語作爲一門必修課,其教學效果與質量不容忽視,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成爲現階段熱議的話題。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深化英語課程改革的重大之舉,正確的培養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還有助於促進心智品格的發展。我們英語教師應針對教學目的合理調整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爲基礎,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認知能力,更要側重促進學生心智的發展,塑造健康的品格,讓學生在敏銳的語言感知中主動學習,爲學生創設合理的學習空間和學習氛圍,爲之後的系統性學習提供支持。

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啓蒙英語學習和夯實英語基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語言能力,指在一定環境下,通過語言來理解和表達思維意識的能力;文化品格,指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和認知,以及表現出態度;思維品質,指個人的思想特徵、思維方式,反映出其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點;學習能力,指學生主動拓寬學習渠道,積極調適學習策略,努力提升學習效率的能力。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相互影響、相互支撐,相輔相成。學習能力則貫穿於英語教學的始終,爲前三者提供支持,同時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學習能力提高,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起到關鍵作用,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英語核心素養培養:

一、用興趣作爲引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小學生正是青春年少、充滿活力的時候,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努力營造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在這個環境中,老師要和學生保持良好的交流,讓學生擁有一定的自主性,讓學生可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讓他們和文學中的靈魂有一個直接的碰撞,這樣能夠不斷地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能力,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完善他們的思維方式。

二、教師發揮帶頭作用,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技能和學習習慣的形成養成期,教師的言傳身教對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在這一時期,小學生多會以教師的行爲方式爲模板進行模仿,養成自身的學習方式,因此,英語教師要在課堂中做好典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自身的學習核心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帶動學生。再者,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創立差異性的教學環境,與學生融爲一體,在課堂中將學生帶入到爲教學所營造的教學環境中,讓學生主動探索發現英語學科的'魅力和其中的奧妙,最大化地引領學生利用學習環境提高學習效率,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三、適當增加課外閱讀,助推學生核心素養養成

小學課堂中,教材是主要的教學用書,雖然可以滿足教學進度,但遠遠難以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核心素養。除此之外,由於課本內容的限制,有些文章並不完整。不完整的文章對學生的理解而言,是較大的阻礙,不利於對學生英語理解能力的鍛鍊。因此,要想做好課堂英語教學,有必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大學生閱讀量。教師可每週抽幾節課組織學生去閱覽室或者圖書館上閱讀課,也可以在課堂上播放相關的電影或情景劇等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圖像比文字更加直觀,表達的內容更多,對學生的理解和感悟有很多的好處。英語對孩子們來說,畢竟是第二語言,從行文方式到行文措辭都有一定的陌生感,在教學中加入課外閱讀環節,有助於學生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完整的作品傳達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這是影響學生個人核心素養的關鍵因素。

四、在政策方面確立核心素養的階段性要求

小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不能停留於口號與文件,要具體的開展實行,落實到位。英語教師要認真解讀政策文件,有計劃地、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嘗試將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同課程標準中的語言知識目標和語言技能目標一樣,設定一些階段性的具體要求,使思維品質的發展具象化,具有可操作性。讓教師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以便在教學中根據教材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整體的核心素養。

五、藉助學科整合,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英語教師要整合學科知識,列舉一些正確行爲對人產生的積極影響和錯誤行爲對人產生的負面影響,讓學生判斷自己言行的對錯,讓學生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另外,教師還可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現代網絡,向學生傳授核心素養的內容。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體現。圍繞英語核心素養來設計和實施英語課程,必定會成爲我國英語教育改革的一個里程碑。因此,我們小學英語教師應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緊緊圍繞語言表達技能,緊扣英語交際性特徵,讓學生在會聽、敢說、能讀、可寫的過程中豐富認知感知,在實踐運用中提升學科綜合素養;教學過程中,密切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採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品德,並懂得對自己的言行進行約束,成爲具有綜合素養的人才,爲之後的成長成才鋪設道路。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2】

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史寧中教授將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解讀爲三句話:用數學的眼光觀察數學世界,用數學的思維分析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數學世界。由此看來,數學課必須要充滿濃厚的數學味。不僅要教知識,更要形成技能;不僅要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更要錘鍊數學思維,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數學素養。作爲小學數學教師,在孩子學習數學的起始階段,我們更應該作些思考,精心設計常態課堂,讓核心素養在學生身上自然生成。

一、精心設計活動,展現思維過程

著名的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我們要根據具體學習內容的需要,精心設計大問題、大活動,讓學生充分展開學習過程,個性思維得到發展和培養。

如著名數學教師王九紅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在根據具體情境得出1/2+1/4後,設計讓學生探索算法:

師:1/2+1/4等於多少小時呢?在小組裏說說你的想法,把你們的想法寫在小白板上。想法可以開闊一些,有了一種想法,看還有沒有第二種想法?

各小組將不同想法貼到黑板上。

師:仔細觀察,有哪些不同的想法?

學生想到了畫圖、通分、化成小數、化成分鐘等四種不同的方法,每種方法都讓學生說是怎麼想的。

師:比較一下,這四種方法有什麼共同之處?

在學生比較交流的基礎上總結得出:要將不同的計數單位轉化爲相同的計數單位。

本環節的探究活動,教師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在思考、操作、交流中充分展現出多樣化的思考過程,並通過交流各種思路想法豐富了認識,體現瞭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最後再通過比較共同之處讓學生感悟到轉化思想方法的運用,以及各種方法都是要將不同的計數單位轉化爲相同的計數單位,體現了數學的本質,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

二、深入解讀教材,豐富教學內涵

當前,小學數學教師理解教材編寫意圖、分析研究教材、使用教材的本領,已經成爲新的基本功。在鑽研教材時,教師要在“深入”上下工夫,在“淺出”上做文章。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選擇的教學內容、安排的教學環節要能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如二年級《認識乘法》一節隨堂課,教師課件出示4張電腦桌,每桌2臺電腦,讓學生計算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引出乘法算式。

師:動物學校的電腦桌是怎麼擺放的?

生:每張桌上2臺電腦,一共有4桌。

師:求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就是求幾個幾相加呢?

生:4個2相加。

師: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嗎?

生:2+2+2+2=8

師:4個2相加還可以用4×2=8來表示,你知道這是什麼算式嗎?

此環節的設計看似自然,從加法引出乘法,但是沒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學生沒有強烈地感受到學習乘法的必要,導致整個學習過程過於平淡了。那麼如何較好地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呢?我覺得只要稍微改變一下教材就能發揮神奇的魔力。在得出2+2+2+2=8之後,教師繼續創設情境:動物學校共有30張這樣的電腦桌,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呢?你會列式嗎?學生在作業本上寫出了2+2+2+2+……當學生正寫得帶勁時,教師發話了:“你們還沒寫完呀!老師幾秒鐘就列出算式了,你們想知道我是怎麼寫的嗎?”學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過來:30個2相加可以寫成2×30或30×2。學生立刻明白了,原來相同加數相加還可以寫成乘法算式,並初步體會到乘法的簡便,學習的興趣很快被調動起來了。

本課在練習環節,還可通過題組的比較進一步豐富、完善學生的認識。如出示5+5+5、3+3+3+3+3,讓學生用乘法算式表示,再通過比較、交流,讓學生認識到5×3或3×5既可以表示3個5相加,也可以表示5個3相加。學生的思維在這樣的練習中得以提升和發展。

總之,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內隱的、潛在的思想性、智力性、趣味性的資源,堅持尊重、用好、創新的原則,真正讓資源爲教學所用,最大化地發揮作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注重對比訓練,發展空間觀念

史寧中教授對核心素養的解讀中提到: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所謂數學的眼光,就是數學抽象,而數學抽象中就包括幾何直觀和空間想象。在認識幾何圖形時,教師要充分利用相關資源,注重對比訓練,豐富、深化學生的認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

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時,我讓學生自主動手操作,探索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方法,學生在操作、比較、交流的基礎上,發現有不同的剪法,但是又有相同之處:都要沿三角形的高剪開。繼續探究得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之後,我並沒有就此結束,而是繼續引發學生思考:平行四邊形沿高剪開,轉化成長方形後,面積不變,周長呢?學生在變與不變的辯論中明確了周長變短了,因爲平行線之間垂直線段最短。到練習環節,我又讓學生思考:將一個長方形沿一條對角線拉成平行四邊形,周長變了沒有?面積呢?學生對照圖示進行觀察、思考、交流、辯論,逐步統一認識:周長不變,面積變小。我再通過實物演示,讓學生直觀感受到長方形拉成平行四邊形過程中,四條邊長度不變,所以周長不變;左右對邊斜度越來越大,上下底邊的距離即高越來越矮,所以面積越來越小,反之面積越來越大。再通過與前面的將平行四邊形沿高剪開轉化成長方形進行對比,學生的認識更加清晰,對周長和麪積的概念認識更加到位,空間想象能力也得到很好的發展。

四、滲透數學思想,體現學習價值

日本數學家米山國藏說過:“學生在初中或高中所學到的知識,在進入社會後,幾乎沒什麼機會應用,因而這種作爲知識的教學,學生通常在出校門後不到一兩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們從事什麼業務工作,那種銘刻於頭腦中的數學精神和數學思想方法,卻長期地在他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發揮着作用。”由此可見,僅簡單擁有大量的知識是不夠的,必須掌握數學的思想與方法。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和精髓,又是知識轉化爲能力的橋樑。

數學思想方法蘊含在知識形成、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是數學知識和方法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與概括,如抽象、分類、歸納、演繹、推理、模型等。數學思想方法常常隱藏在基礎知識的背後,需要加以分析、提煉才能顯露出來。

許多數學問題的研究都是從特殊到一般,學生根據特殊情況得到的規律進行大膽猜想,再操作驗證,得到普遍規律。此題我也遵循這樣的方法,學生經歷了發現—猜想—轉化—驗證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到化歸在研究中的價值。

當然,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還需從更多方面着手,需要深厚的理論支撐、足夠的教學智慧保障。我想,我們只要時刻想到數學教學的本質——發展學生的思維,並在課堂中努力體現這樣的追求,哪怕是一小步,一小步,只要不停步,核心素養自然會能夠自然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