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模板彙編十篇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模板彙編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1W 次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模板彙編十篇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模板彙編十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心得了。可是讀書心得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篇1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高爲師,德高爲範。”作爲光榮的人民教師來說,肯定會盡全力教育好自己的學生。如何教育學生是正確的,方法怎樣纔是合理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除了需要擁有廣博的知識外,還需要更好的學法、懂法、守法,自覺地依法治教,依法從教。

隨着教師閱讀年活動的開展,學校組織我們一起學習《教師培訓讀本》。通過《讀本》,我瞭解了各種相關法律知識,既增強了法規意識,更新教育觀念,又在學生面前樹立了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學生觀,提高自我反思、自主發展能力。還深刻地體會到師德決定了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對事業的忠誠,決定了教師執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就是一部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的、受益終生的。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教師依法必須履行的義務。(1) 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爲人師表。依照《教育法》、《教師法》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從事教育教學工作而必須履行的責任,表現爲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做出一定行爲或不得做出一定行爲的約束。它是由法律規定,並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其履行。(2)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3)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4)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5)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爲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利的行爲,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6)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水平。

在學習了《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後,我更明確了,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該履行的義務和遵守的行爲規範。在工作中,嚴格規範自己的思想和行爲,全心全意爲學生服務,讓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諷刺,挖苦學生,不威脅、責難家長。時刻以教師的道德行爲規範來要求自己,不穿奇裝異服,處處“身正爲範”。對於後進生,不拔苗助長,不諷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

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衆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用愛心去澆灌、呵護。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

用《教師法》、《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來規範和鞭策自己,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並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這樣纔可以

使我們的事業走向輝煌,使我們的教育對象健康成長。我們作爲教師,知法是重要的權利義務,學法是重要的必修課程,守法是重要的師德內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護法是重要的基本職責。

近年來,我國中小學校學生傷害事故案件逐年增多,由此引發的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的糾紛與日俱增,學生家長因學生在校期間受傷致殘甚至死亡向學校索賠的金額不斷攀升。校園傷害事故不僅會影響學校與學生家長的正常工作與生活,而且成爲導致社會不安定的一個重要因素。當前我國校園傷害事故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僅波及教育系統內部,而且已經成爲一個世人關注的社會問題。 因此,《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方法》適時出臺,明確了學校對學生承擔的責任性質是教育、管理、保護責任,確立認定學校承擔責任的劃分原則是過錯責任,細化了學校管理責任的範圍,規定了處理校園傷害事故的方式,界定了學生傷害事故損害賠償的項目和標準,提出瞭解決校園傷害事故損害賠償的資金來源。《方法》爲法院及其他處理機關嚴格依法處理中小學校學生傷害事故,保護未成年學生和學校雙方的合法權益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據

總之,作爲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我們,只有更好的學法,懂法,依法執教,才能更好的教育學生,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每個學生的每個方面都要按統一要求平均發展。一刀切、齊步走、統一要求,這是當前現行教育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實際上,學生是存在差異的,目前在對待學生差異上,主要有兩種傾向:一種是不敢承認學生的差異,怕承認了差異會使教師放棄一部分學生的教育;一種是誇大學生的差異,把學習好的看作是天資聰明,將來有所造就,把學習不好的看做是天生笨蛋,是朽木不可雕也。顯然,這兩種傾向都是錯誤的。如何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學生的差異呢?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已經給我們做了榜樣。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賢者七十二人。爲了因材施教,孔子平時對其弟子進行了詳細的觀察: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退而省其私。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認爲其弟子柴也遇,參也魯,師也闢,由也彥。其意思說高柴不誠實,曾參天性鈍拙,顓孫師偏激,伸由則粗魯。這就是孔子對他的弟子個性差異的分析,然後再根據其個性差異,實施因材施教。

學生的差異主要表現在智力水平的差異、環境影響的差異、個性特點的差異、非智力因素上的差異等等。面對以上的種種差異,特級教師馬芯蘭對教學提出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評價思路(保底是指保證學生人人達到一個基本要求:不封頂是指在達到基本要求的基礎上,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所發展)。林崇德教授提出鼓勵冒尖允許落後。

以上這些都是因材施教的典範。教師應視學生的差異爲正常,不能強求學生在學習上獲得同樣的成功,企圖讓所有的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是不現實的。

其次要樹立主體教育的思想。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什麼?用現代教育思想來看,不僅要看教師教的怎樣,還要看學生學的怎樣,而且要從學生如何學這個基點來看教師怎樣教。葉聖陶曾說過,他不稱讚某老師講課是最高藝術欣賞,而認爲,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

看教師表演的怎麼樣,這是當前評課中存在的一個突出的問題。評課重視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弊端有三: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助長教師上假課花架子課,搞脫離學生實際的教學;二是不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三是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好的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他們充分進行學習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切實地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爲他們學習的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教師的指導作用的體現應該是間接的、潛在的,而不是直接的、明顯的。

另外,要樹立情感教育的思想。傳統的教學重視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思想品德方面的培養,而忽視對學生的情感的培養。致使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只看重認知過程,放棄了非智力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巨大作用。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學生的學習心理存在兩個過程,一方面是感覺思維知識、智慧(包括知識技能的運用)的過程;另一方面是感覺情緒意志、性格(包括行爲)的過程。前者是一種認知過程,是智力活動;後者是情感過程,是非智力活動。兩者密不可分,缺一項地都不成其爲真正合理的學習過程。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篇3

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之一,作爲教師的我們,更應將書視作精神的食糧。學校佈置了讀專着談體會活動,更讓我與教育類書籍有了更深的接觸。愛的教育這就是我讀的其中一本。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所寫的,主要講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在一個學期中所記的日記,以及每月一次老師所講的關於意大利少年的故事。 《愛的教育》中,同學朋友之間的友誼,兄弟之間的關懷,子女與父母之間偉大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天真無邪的心靈,處處爲人着想的品格,知錯就改的行爲習慣,無一不衝擊着我的心靈,洗滌着我的思想。

我是一口氣把它讀完的。我走進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的生活,目睹了他和他的同學們是怎樣生活、怎樣學習的,是怎樣去愛的,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生活的追求!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流淚,但是,我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麼高,而是在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蘊含散發出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爲真誠的教育,真得很偉大。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爲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 朋友間互相安慰……

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爲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 東西啊!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而我做爲一名小學教師,就更加要細心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孩子幼小的心靈還沒有成熟,許多事情都不懂,做爲老師更應該正確的輔導。

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愛,當你,我,他都能夠感受那份極爲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

請你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每個孩子身上去吧。用心去愛,你會發現:在你教育孩子的同時,自己也會很快樂,如果你真心對待孩子,孩子也會永遠健康快樂的成長。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篇4

以教育爲主題的美麗、可愛又動人的故事,應該很多,發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從事教育工作,而且是最基層的教育工作人員,所接觸到、感受到的故事應該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記錄下來而已,如果有機會加以整理,如同本書一樣,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書。

我們不要過分執着一個觀念、一種行爲模式、一種習慣,而要常求突破,要從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體思考來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養成反省思考的習慣,對任何事都要下困思勉型的功夫,纔不至於被外界所困惑。

看過的書頗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來;寫過的報告、資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開研讀,事實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箇中滋味又當從何說起?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只顧往前衝,忽略了反省與自覺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時代的產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讀書人很會讀書,很多學生光會讀書,不會讀人;只會做事、不會做人,個人過度重視IQ,忽視EQ;;是學術界的巨人,卻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電腦、機器、實驗室對話,卻無法與人溝通。

從事教育工作,針對教育問題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讀了瀏陽教育局發給我們的四本書,我認爲這個問題值得探討和研究。

  一、教師的“要”:

(一)教師要教育不要訓斥:教育是引導而不是灌輸,視學生爲「有」而不是「無」。訓斥則不容許學生說「不」,教育則潛移默化。

(二)瞭解學生、認識學生、適時的讚美和接納、鼓勵與協助,培養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判斷能力等等,讓學生快樂成長、茁壯,更會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繫,適時的提供教養子女的諮詢與方法,共同爲學生的未來而努力。

(三)教師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學生的感受,學生的反應、學生的心聲也該仔細的聆聽看看。

(四)教師要多憐愛和鼓勵

(五)教師要專業,專業的精神表現在對國家、社會、學校、學生、教師與家長之認知

  二、教師的“不要”:

(一)教師不要認爲這行業是鐵飯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二)教師不要訓斥與灌輸,不強迫學生學習。

(三)教師不要妄想“教育萬能”,不是萬能丹也不是特效藥,有其極限。

(四)教師不要過分執着“立竿見影”,潛移默化的過程導向,注重人格的培養,身心健康的引導。

(五)教師不要悲觀,要樂觀以對,充滿希望與理想。

  三、啓發:

(一)多關心我們的學生,有愛的教育,纔有美好的回憶。

(二)堅守崗位,默默耕耘、盡一己之力。

(三)學習型組織的體會:1、系統思考2、自我增進3、改善心智模式4、團隊學習。

(四)知識經濟的時代,教師要上進好學、多求取新經驗,落實教學工作。

(五)教師專業成長*進德修養,教師專業自主工作理念的實踐,必須落實在教育工作上,表現在各科教學工作上、表現在日常生活教育當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對這些書的一點體會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篇5

讀了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對書中的第五章《新教育的兒童課程》感觸頗深。他所倡導的“晨誦、午讀、暮省”是一種迴歸樸素的兒童生活方式。

1、晨誦——與黎明共舞 喚醒生命

晨誦,在生命的黎明,你讓兒童吟誦什麼?前幾十年兒童晨間機械地背誦課文的晨讀,引發了極大多數人的反對,然後,讀經運動,英語晨讀等替代性課程便應運而生。新教育實驗認爲,晨誦的目的主要不在於記憶未來可能用到的知識,不是爲了進行記憶力的強化訓練,而在於豐富兒童當下的生命,在於通過晨誦,既養成一種與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習誦、領略優美的母語,感受詩歌所傳達的感恩、優美及音樂感。說得通俗一些,就是說,晨誦不是背誦而是朗誦,或者說是美誦。在朗誦的時候去感受祖國語言的音樂美,節奏美,去領略詩歌中蘊含的美好情感,從而激發孩子的積極性、自信心,或者說得更單純一點,就是帶給孩子一個好心情,讓孩子能滿懷激情地投入一天的學習。晨誦課的一個關鍵詞就是“感染”,當我們要帶給孩子一首詩的時候,首先要找到詩歌與自己生命體驗最爲接近的切入點,把詩歌編織在自己的生命中,讓它成爲自己的詩,這樣的話或許你的普通話不是很過關,或許你的朗誦技巧也不是很高超,但是你朗誦出來的詩情一定是最真。然後帶着這樣的生命體驗把這首詩讀給孩子聽,去感染孩子,進而再去幫助孩子尋找貼近他們生命的切入點,也就是與孩子當下的生命結合。所以,新教育實驗開發的晨誦,是一個結合了古典詩詞、兒歌與兒童詩、晨間誦詩的複合課程。詞句優美、兒童在吟誦時可以感受與理解、傳遞人類美好的願望與情愫,這是新教育晨誦的三個基本特點。在我們自己的 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我們的《經典讀本》作爲晨誦的素材。

2、午讀——閱讀屬於自己的童年書籍

一本豐富的書,永遠不可能把它讀透,無法把任何問題都解決。午讀最大的作用,是爲孩子的精神世界提供豐富的智力背景。孩子讀書的時候,很多主題會被他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當他在生活中遭遇這些問題的時候,他會想起這些經歷,從而做出最爲正確的決策。關於這一點我們不難做到,我們學校的每個班級都有一個圖書角,我們可以好好利用。可以讓每一位孩子捐一本書,中午課前時間讓孩子們讀讀課外書。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把精彩的詞句、段落摘抄在午讀摘抄本上,之後反覆琢磨、體味,爲寫作積累素材,達到了讓經典走進學生記憶,流淌到筆尖的效果。美麗的童書伴隨着師生一路歡歌一路笑語,潛移默化地薰陶着孩子們的心靈,滋潤着孩子們的童年,呵護孩子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保持着純真、快樂和勇氣

3、暮省——編織有意義的生活

暮省指的是學生隨筆、日記,以及師生通過日記、書信等手段,相互編織有意義的生活。用日記記錄成長,親子之間、師生之間用詞語相互激勵、撫慰。一個學期下來部分孩子們的寫作有了很大的變化,同時也拉進了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早晨,天真純潔的兒童詩,爲同學們開啓黎明的歌喉;中午,同學們暢遊書海,採集書中甜蜜的花粉;傍晚,同學們通過日記、讀書抄報、讀書心得、讀寫繪、彙編詩集等等作品,反思一天的學習、生活,留下暮省的足跡。

“晨誦—午讀—暮省”,是一種新的學校教育方式,也是一種兒童新的生活方式。這種新的生活方式強調的是一種師生交往的生活,一種共讀、共寫、共同生活的新生活方式。在這種方式下,師生關係改變了,老師學會了鼓勵欣賞,學會了關注發現,學會了做教育。孩子們在這種新的生活方式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快樂,得到了改變。作爲一種新方式,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試着去運用,並不斷在運用中得到新發現。

總之,通過晨誦、午讀、暮省,我們要努力爲孩子開闢一條讓生命更爲豐富、更爲精彩的道路;我們要努力播撒閱讀的種子,喚醒每個孩子心靈中的美好與神奇;我們要努力去做這件讓世界更美麗的事。當然這條路上將佈滿荊棘,可我有信心帶領孩子們走上另一條享受的讀書之路。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篇6

讀完了《愛的教育》後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述的也是極爲平凡的人物,沒有跌巖起伏的情節,沒有引人入勝的懸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這也是亞米契斯先生的文章的成功之處。《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但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字裏行間,都抒發了作者本人對愛的理解。這種情感是普通的,確實不平凡的。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這也是爲什麼愛的教育被評爲愛的魔法書的原因。《愛的教育》告訴我們: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爲真誠的教育。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都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以前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只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爲可能不同而已。一想到自己以前忽略一些平凡而又溫暖的細節時,心就好痛。我真的很後悔沒有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每次當要失去的時候,才明白事物的珍貴。是的,人們總是那麼在乎一些大恩大德,但是卻讓一些平凡溫馨的瞬間,在自己的心中偷偷地溜走了。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但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爲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但是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完美的東西啊!如果人生是一場戲,我覺得就應給這些平凡而又難忘的瞬間一個特寫。儘管我明白時間不會給我剩餘膠捲,這些瞬間也許只會成爲我們心中無足輕重的片段,被時間剪掉,那些瞬間,永遠只是我們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中的一朵小小的花。但,我仍願意用自己的心去迎接幸福。儘管幸福那麼短暫。《愛的教育》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飛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竟使人們寧願葬送自己的生命來挽救愛帶着這個問題,我與這個意大利小學生一齊長途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這一切的一切,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在這當中,我找到了答案。雖然並不像想象的那樣特殊,但真的讓人覺得很溫暖。愛比珍珠更寶貴,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瑩,比羣星更璀璨,愛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令人快樂,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錢買不到的感覺。愛能夠將心中的恨化爲勇氣,它使你微笑地應對生活,使你倔強地反抗命運,它是還魂的仙草,給罪人新生,他是慈愛的母親,喚浪子回頭,它既是一種獲得,又是一種犧牲。但,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命運不會讓你白白付出,它會用人間最珍貴的愛來回報你。

愛,像空氣,每一天在我們身邊,因爲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但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好處已經融入生命,成爲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親子之愛,如此平凡,但很多人都無法感覺到。安利科有一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此刻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爲什麼呢我思考着。最簡單的東西往往最容易忽略。人類是那麼偉大,難道竟不習慣人間最平凡的親情嗎《愛的教育》一書中描述了一羣充滿活力,用心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是我們所比不上的,同時也是令人羨慕的。那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就連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引起了我深深的沉思。而應對此刻的教育,愛就應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而不是爲孩子的錯誤找理由,但爲什麼仍有父母溺愛自己的孩子呢當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的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

了《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同時這份情緒,也將我在成長道路上碰到的痛恨,化爲了戰勝困難的勇氣。這是我獲得的意外收穫。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篇7

和老朋友聊天時,她爲我推薦了周國平的作品,於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到書店買來了《周國平論教育》這本書。

“守護人性,這是一個父親的教育情懷,一個哲學家對教育的眷思,也是教育的終極使命。”這是此書封面上的題字,如此醒目。周國平先生既非在教育界工作,更不是教育家,但是他對教育卻能夠有自己深刻的見解,這可以說是讓人非常佩服。但身爲曾經的學生和現今的一線教育工作者,結合親身談談讀後之感。

以下摘自書中的原文片段是我最有感觸之點所在:

學校教育的使命是讓學生學會快樂地學習,爲將來快樂地工作打好基礎。能夠快樂地學習和工作,這是精神上優秀的徵兆。

在我看來,學習不快樂,把學習變成折磨,僅此一點,就已經是教育的最大失敗。從小學開始,孩子們就受這個折磨,上了一天學,回家還必須做大量枯燥的作業,天天上牀時都筋疲力盡,其用途只是應付考試,對真正的智力開發毫無益處。到了中學,尤其是高中,折磨越來越甚,簡直是虐待了。

讓學生快樂的學習,能得到素質全面的發展,這也是我們教育界多次課程改革所遵循的宗旨。但結合我們的國情來講,何爲教育?讓學生通過學習找到一個理想體面的工作是不是教育?依周國平的看法,似乎不是。而這絕對是絕大多數家長心目中的教育。學會文武藝,報效與國家,學而優則仕,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的深厚傳統。否認這一傳統,固然顯得有思想,但是顯然脫離了中國教育最大的現實。

在我看來,正如共產主義可以區分爲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一樣,教育也可以區分出最低目的和最高目的。前段所述,即是最低目的。通過教育,使人能夠擁有一項技能,爲自己謀生,同時也爲社會服務,把這做爲教育的目的,絕對是正正當當、理直氣壯和無可厚非的。然而,教育的目的又不僅僅是這些。

教育的最高目的,正如周老師所說,“什麼是教育?教育應使人獲得成熟和自由,讓生命綻放在愛和善良之中”。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在書的第四頁他又談到:“德育就是要鼓勵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輸規範;智育就是要發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輸知識;美育是要培育豐富的靈魂,而不是灌輸技藝”。所謂的“而不是”,在我理解,應該是“而不僅僅是”的意思。

由此我聯想到禪宗六祖慧能與其競爭者神秀的爭執:菩提是不是樹?明鏡是不是臺?恐怕正確的回答也應該是:菩提不僅僅是樹,明鏡也不僅僅是臺。慧能的頓感悟固然高妙,神秀的漸修卻也很有道理。由此聯繫到教育,教育固然要從根本的理念上正確,但是現實的操作中,又必須有一定的程序、規範和模式做爲基礎。正如寺廟中不能因爲講究頓悟,就完全否定了修行的價值,修行是一個日常的程序,它能夠幫助實現頓悟,但不能保證達到頓悟。教育也是一樣,按部就班地上課,能夠幫助學生取得好成績,增強生活和工作的本領,增大了獲得自由和幸福和可能,或者說使之成爲“大概率事件”,但是不能夠保證,成績好的學生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找到自由和幸福。

基於上述分析,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有必要堅持這樣的觀點:分數很重要,有助於一個學生走向成功,一個不重視分數的學生不是一個上進的好學生;但同時,也不要把分數看得過於重要,因爲它只是智育的一個指標,同時滲透了德育、體育和美育的一些成果,但絕對不是德智體美教育的全部。

有了上面正確的理念爲基礎,做爲一名普通的高中教師,我們在面對以素質教育爲由完全否認應試教育的批評時,就增添了底氣和勇氣;我們在面對政府部門的某些“唯分數論”的規定時,就多了理解和堅持;我們在講臺上授課時,就可能更接近全面和完美。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篇8

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學期來讀書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爲其中一

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爲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

。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爲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

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

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

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爲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爲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

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

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

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衆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纔是美,只有“真”纔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

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爲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爲原則,我覺得,作爲一位教師,首先必須做到:

一、說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話又說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爲,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

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爲全體

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

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爲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爲孩子們着想,在爲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我也希望與我的同仁共勉:在讀書中自我提高,走近學生,我們都將是人生舞臺中最重要的主角!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篇9

我們老師現在都面對着學生考試和升學的壓力,面對着越來越關注分數的家長和社會,在工作中,是重能力與素質的培養,還是片面追求高分數,我似乎不知道該如何取捨,這樣的現象甚至讓我一度迷茫,舉棋不定。怎樣才能實現高分高能,素質與分數兩不誤呢?讀了朱永新的《新教育》後,我既看到了美好的前景,又找到了堅強的後盾和奮鬥的方向。我們只需要改變一下我們的行走方式,每天朝着目標不斷地前進,就可以過一種幸福完美的教育生活,享受工作帶給我的快樂。

朱永新的《新教育》不是一本枯燥的教育理論,他用詩一樣的語言給我們講述一個個生動的案例,用觸動心靈的哲理箴言給我們引領方向、指點迷津。新教育的四大改變(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的科研模式)、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築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和每月一事都讓我深深地震撼,朱永新的新教育竟能把教育問題分析得如此透徹,方方面面考慮得如此完善。

除了這些指導性的實施模式外,《新教育》中很多語句也同樣精闢、凝練,每讀一遍,都會在我的意識裏產生共鳴,例如:教育就是對平庸的挑戰,對成功的跨越,永遠服務於今天,爲明天做準備;一名教師如果沒有遠大的理想,就不會有超越性、創造性地成功;既然我們當了老師,與其痛苦承受,不如開心擁抱,與其平平庸庸地活,不如紮紮實實地幹;新教育的理念是讓教師、學生、學校、一起成長,讓孩子享受學習的快樂;一個人要獲得成功有兩個重要的前提:一是追求成功,一是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學校教育就是要做好服務;不以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爲代價去換取分數,不以不講科學地敬業去貽誤學生,不以唯一的標準去衡量學生;教師應該在教育的過程中找到樂趣,心裏涌起一種愛的熱潮,只有持之以恆地把這場愛的接力賽堅持到底的人,成功的大門纔會敞開,他的教育才能走進孩子們的心靈;要無限相信教師和學生的潛力;教育就是一種喚醒和激勵,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着他對工作失去了熱情,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只要我們學會欣賞,學會發現,就會有無數個學生找回自信,尋回他們的夢想。如果我們的老師都能學會欣賞,我們的教育就會改變模樣,學生們的心田就會充滿陽光……諸如此類的教育箴言數不勝數,如果我們一線的教師能將這些牢記在心,並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認真實施,相信我們能喚起更多學生的學習熱情。

朱永新的新教育對家庭教育也提出了很多地指導與期待,我對照家庭教育的八大理念(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沒有父母的成長就沒有孩子的成長;品德重於學問,狀態大於方法;把童年還給孩子;無限地相信孩子的發展潛力;讓孩子有一樣屬於自己的東西;讓讀書成爲孩子的生活方式;讓日記伴隨孩子成長),找出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忽略的方面,希望實施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更進一步感受到朱永新教育理念的系統化和完善性。

總的來說,《新教育》是一本開卷有益的好書,通過讀這本書也很好印證了營造書香校園的重要性。願我們都能從這本書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精華,應用於自己的工作與生活中,讓我們的工作更得心應手,更有快樂感;讓我們的生活更幸福完美,充滿希望!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愛的教育》——這真是一本無與倫比的、能夠感動任何人的書!

當你看完這本書後,你就會深刻反省自己以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是否造成過不好的影響;是否破壞了與他人珍貴的友誼;是否不珍惜父母那溫馨的關懷……

像最後的每月故事《海難》中寫道“‘要那個小的(“小的”指小男孩,即馬里奧)!船已經超載了,要那個小的!’水手喊”,馬里奧不是沒有生的機會,但當他看到朱莉埃塔胸前的血跡時,他也被震撼了,想到了朱莉埃塔在自己受傷時給自己包紮的那一幕。因此他在生與死的選取中放下了生的機會,他死留給自己,把生送給同伴。因爲馬里奧明白,別人也許更比他需要“生”。

即使已經過去了四十四年,恩里科的父親也不忘他的小學老師,還專程來看望他,並像小時候那樣愛戴他、尊敬他。這是多麼好的一位父親!我頓時覺得恩里科很幸福,它擁有如此博學多識、如此溫文爾雅的父親!

恩里科的同學們也很團結!正直的卡羅內,勤勞的柯萊蒂,用功的斯塔爾迪,勇敢的羅貝蒂,可愛的小泥瓦匠,品學兼優的德羅西……這是一羣多麼友善的好夥伴啊!

我此刻想把這本書珍藏起來,期望在多少年之後,我還能把它找出來,重新閱讀這本書,從新感受從這本書中透露出的對國家、對朋友、對親人、對任何人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