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彙總十篇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彙總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心得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書心得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彙總十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利用暑假時間,粗粗瀏覽了一下霍姆林斯基的學術著作《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翻開書,纔讀了十幾頁,便有一種強烈的感受:這是我教育迷途中的一座“航標”!

霍姆林斯基說:“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讀書是人類靈魂的第一精神需要。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的思考。”的確如此,從這本書中,我感受到了從事教師職業的可貴,我深深的認識到,唯有做好本職工作,纔是最踏實和安心的。

《給老師的建議》一書列舉了100個教育的事例,每個事例都很生動,更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有益於開闊教師的眼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書中的一百條建議,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或長或短,語言通俗易懂,深入淺出。

從這本中還了解到,蘇霍姆林的教育思想異常豐富,能涉及的內容,範圍非常深廣。他說:“如果有人問我,在我的生活中什麼最重要,我將毫不猶豫地回答說:對兒童的愛”。這是他教育思想的基礎,因爲,在他看來只有愛兒童,才能信任和了解做兒童,才能把心靈獻給他們,才能把教育工作納入兒童茁壯成長的軌跡。他說:“如果跟孩子沒有友誼,跟孩子思想上沒有同一性,這種教育如在黑暗中徘徊。他又指出:智慧只能用智慧去培養,善良的心只能用善良去培養,對祖國的忠誠只能用積極爲祖國服務的行爲去培養。”

今年我任教的是苗班,看着孩子們一張張稚嫩而又可愛的笑臉,心中有喜也有憂。喜的是迎來了這32個小天使,憂的是如何幫助他們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由於孩子的年齡小又是剛離開爸爸、媽媽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在感情上較難適應。都說“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而且熱愛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孩子體會到老師的愛就更困難了。於是我們始終用“愛心、耐心、細心”真誠的對待每個幼兒。剛開始,孩子的情緒變化很大,哭的哭,鬧的鬧,我們每天早晨入園、傍晚離園時堅持以熱情的態度接待家長和孩子,面帶微笑用抱抱孩子的方法從家長手中接下孩子,讓孩子們和家長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感受老師對孩子的愛。陳鶴琴先生說:“一個滿面笑容的教師,大家都會喜歡。兒童是最有感情的,你態度和藹,開口常笑,使兒童感到溫暖,感到親切,他就會接近你。”孩子們是天真的,在我們的抱抱、摸摸、親親、輕撫、蹲下來同他們輕輕地交談、熱情地回答孩子的問題後,很多的孩子逐漸將依戀家人的感情轉移到對教師的依戀。在開學的這段時間裏,由於孩子們的生活習慣有所不同,對於午睡呈現出不同的態度。一部分孩子有午睡的習慣,而且知道午睡過後就是爸爸媽媽來接他們的了,於是只要老師說:“寶貝們,睡覺嘍!”他們就開開心心的睡了。可是還有一部分孩子沒有午睡習慣,於是兩個小時的午睡時間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漫長、難熬的過程。於是在開始的幾天裏午睡室裏難免會傳出嘰嘰喳喳說話的聲音。看到這一情況,我忙說:“呀!那個小朋友在說話,把小嘴巴關起來,好嗎?”孩子們聽了我的話後,沒什麼反應,仍然各說各的,而且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大。我一急聲音就響了起來:“安靜!”這下不僅說話的孩子沒有停下來,而且還把原來睡着的幾個孩子給吵醒了。這可怎麼辦呢?

於是我想了一個好辦法:和孩子說悄悄話。沒想到效果很好。我輕輕地走到一個小朋友跟前,撫摸了一下他的頭,貼在他的耳邊,說了聲悄悄話,他笑眯眯的閉上眼睛。我這一舉動一下子被孩子們吸引住了,接連幾個,他們馬上靜下來,好奇的問我:“老師,你對他說什麼?”我裝出一副神神祕祕的樣子說:“你們想知道我說了什麼嗎,那麼誰先閉上眼睛,不和小朋友說話我就告訴他。”孩子們聽了我的話後,趕忙把自己的小嘴巴和眼睛閉了起來。於是,我就一個一個的對每個小朋友都說了同樣的悄悄話——你是好孩子,老師喜歡你,請你快快閉上眼睛,好好睡一覺,祝你做個美夢!就這樣,孩子們都甜甜地睡了,睡夢中,他們的小臉上洋溢着笑容。原來,讓幼兒安靜的睡覺是那麼的簡單,一個愛撫的動作,一句親切的話語,就能使孩子感到你的愛,讓他們自覺的遵守你的規則。

通過這件小事,使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要教育好孩子,就要抓住良機,尋找適宜的教學方法。而且現在的時代在變化,環境也在變,孩子更是在變,作爲一名幼兒園老師,只有讀懂孩子的心,瞭解孩子的需要,因勢利導,靈活教育,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隨着孩子們情緒的穩定,和老師也建立了感情,我們把重點工作放在孩子的一日生活方面,苗班的孩子年齡小,各方面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和照顧,吃、喝、拉、撒、睡都需要老師的幫助,瑣碎的工作也比其他班級來得多些。這就要求老師具備一種很強的責任感,也只有解決好這些難題,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安全感。爲此我們在這方面還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手把手的教給孩子穿、脫衣服的方法,手把手的帶孩子入廁、洗手,鼓勵孩子自己動手進餐。在這些看似簡單的環節中也要使幼兒感受到老師的愛,讓他們感受到充分的關注。孩子不願意吃飯是一大問題,剛入園時孩子們一到吃飯就開始哭着找媽媽。在常規的培養上,老師仔細觀察,堅持統一的原則和一貫要求的原則,使孩子慢慢的形成一種較自覺的行爲。

現在我們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從以前的教學型向教研型轉變,社會對我們的教師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學校需要搞課題研究、教師個人也要搞課題研究,如何實現成爲一個教研型的教師?讓學生喜歡我們的課堂。我們很忙,白天上班、晚上備課,還要照顧家裏的孩子,那麼我們教師的時間從那裏來,霍姆林斯基的學術著作《給教師的建議》爲我們指明瞭方向,答案是: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的學生,就不會在學業上落後;而沒有學業落後的現象,教師的工作就容易了。實踐證明,如果閱讀對於學生成爲通往知識世界的一個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沒有必要花費許多時間給學生補課了。這樣,教師就有可能跟某些兒童進行個別談話,但這種談話不是長時間的講解,而是加以指點和提些建議,告訴他們怎樣獨立地掌握知識,預防不及格和學業落後。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這個月讀了《做最棒的老師》一書,上面舉了很多教育故事,對我的啓發很大。這本書全方位地闡述了作爲老師應有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課堂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把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爲一體。

作爲教師要注意教育的方法,當學生出現失誤或對教師不尊重時,切忌簡單,粗暴,衝動的“熱處理”,而應控制自己的言行,用愛心去感化他們,使他們主動克服錯誤。這就需要向慈母一樣將愛播進學生的心田。心理學還告訴我們:人際交往融洽、和諧是以真誠爲前提的。“以心換心”以理解爲橋樑。人與人之間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溝通。我們除了做好“嚴師”,“慈母”之外,還要利用課餘時間和學生多接觸,推心置腹的和學生交談,成爲學生的“摯友”。

總之,作爲一名好教師必須以多種角色出現在學生面前。做一名好老師,就應該做一個勤于思考的思想者、勇於創新的探索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教育理想的追求者。作一名好老師,一定要“做有心人、做有益事、以寧靜的心態腳踏實地的做事”;要有理想、有思想、有激情、很認真、多讀書、會反思、有韌勁。我們應該不斷實現專業自主,在實踐中不斷增長才幹,使自己儘快成爲高素質的教師,不僅是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工作有情趣,生活有品味,做人上境界。

啓示一:每天都不斷反思和總結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一個老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公式。作爲一名老師,想要自我完善、不斷提升,就需要不斷反思。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只有在反思中總結出規律和經驗,才能不斷的改進、不斷的發展;只有在反思中提煉出精華和真理,才能不斷地修煉自己、成爲學生喜歡的好老師。

教學反思是老師做的最多的也是最切實有效的反思活動。翻開雜誌,打開網頁,可以說每一個優秀的教師,成名的教師都有一個寫教學反思的好習慣。可以說教學反思是一個優秀教師在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驟。它一方面讓我們在教學中的正確的行爲予以肯定,不斷的積累經驗;另一方面又使我們自己找出在教學實踐中與教學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相違背的做法,進行自我批評、自我改正、自我完善。教學反思使我們拒絕平庸,使我們的教學經驗得以昇華,使我們吐故納新,每一天都是新的。

在實際過程中,我們寫反思都是在查找教學的不足之處,總結經驗教訓,而在發現自己的優勢,肯定一節課的亮點上花的功夫相對少了一點。同時,我們在反思時,往往寫的都是教學反思,而忽略了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的反思。所以,對於平日裏與學生接觸時的一言一行,我們都要認真地、耐心地反思,從中找到某種教育規律。再者,我們進行教學反思往往僅僅滿足於獲得教學經驗,而沒有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所以,雖然做了好多年教師,偶爾也進行過教學反思,但創新方面是少之又少。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建議每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教育日記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寫教育日記讓老師終身受益。”教育隨筆,不是爲了晉升職稱而炮製的論文,也不是爲了課題交差而拼湊的“成果”。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教學全紀錄,沒有居高臨下的霸氣,沒有正襟危坐的儼然,沒有煞有介事的虛假,沒有耳提面命的煩悶。只需我們抓住一天中的一個火花,可以是上課,也可以是聽課,也可以是網上,雜誌上看到後的靈感。

啓示二:教育的使命

“人可以不偉大,但不可以沒有責任心。”這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地震中用生命詮釋了教育使命的袁文婷老師用自己的行爲震撼着活着的生命。“教師”這個職業真的不僅僅是一個換取勞動報酬的教書人,需要我們有靈魂的深度,思想的高度,這樣才能做一個真正有責任的人。

我們不一定要做出多大的事業,但必然活到老,學到老,應該自覺地去做學問,有學問的人才更有自身的魅力。“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有自身魅力的老師才能讓學生難以忘。教育的魅力就是用自己淵博的見識,獨立的見解去感染學生。人們把教師比作’蠟炬成灰淚始幹”,比作鋪石路等。這些註定了這個職業需要我們要把愛心無私地風奉獻,把我們的心血真誠的傾灑,充滿愛心和具有責任意識是教師道德的精髓,只有用愛心在學生心中栽下一顆尊重和風險的幼苗,那麼他們的生命中會成長起一顆崇高人格的參天大樹。

啓示三:允許學生犯錯誤

如果真要想和學生相處,就不要老拿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幫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所以有人說,你要允許學生犯錯誤,犯了錯允許他們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有時我們會犯這樣的錯誤,上課遲到了,做錯事情了,違反紀律了等等。這樣恰恰相反,學生會因爲你要求太嚴而產生牴觸情緒,就像學生牴觸父母一樣,你不要說你是爲他們好,其實有哪位家長筆試爲自己的孩子好呢?但是他們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牴觸情緒,原因在於其實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個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當人看,是人都會犯錯誤,你不能強迫他們按照你自己的意願來做,有時甚至我們允許他犯錯,因爲犯錯是爲了下次不犯錯。

有些學生在讀書方面實在是不行,沒有這個能力,比如曾經我們班有一個學生,一開始我希望他能夠認真學習,按時交作業,所以每天督促他,可後來的事實讓我覺得這根本就不現實,所以決定原諒他,就轉變策略,告訴他:學習不好沒關係,可品德一定要好,希望他不要觸犯校紀校規,不要影響其他同學上課。

啓示四: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爲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着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啓示五:教師每天的必修課“五個一工程”

我最欣賞的是李老師無論多忙,每天都要進行的“五個一工程”:上好一堂語文課,找一個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讀書不少於一萬字,寫一篇教育日記。在我們看來,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然而,李老師卻不覺得需要什麼“毅力”,他把這樣艱鉅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這種需要已經變成了習慣,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臉的習慣。這一切的一切,李老師做得有滋有味,做出了成績,並樂在其中!

啓示六:做有思想的老師

作爲一名教師,僅有童心與愛心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師。書中這樣說到:只有個性才能造就個性,只有思想才能點燃思想。讓沒有思想的教師去培養富有創造性素質的一代新人,無異於緣木求魚。仔細想來不無道理,回想從教幾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嗎?工作之餘從未主動思考一天或幾天來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課堂,思考自己的學生。在接受各級培訓,聽取專家講座時,也只是習慣性的接受,很少主動去思考。近來,朱校長不斷提起“做一名優雅的教師”,我想其第一步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質,只有有思想的教師纔會培養出有思想的學生。“做有思想的教師”是應該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師的心中,成爲一種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師”,除了有思想,還必須要有一定的底氣,如果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沒有厚實的人文底蘊、沒有創新的意識,那也只是一種空想。李鎮西老師將“讀書、教書、寫書”視爲他生活的全部內容。書中李老師將自己閱讀過的書籍、雜誌分類羅列出來,有古典類、文學類、教育類、人文類、雜誌類,樣樣俱全。驚訝李老師哪來的那麼多時間去讀書,其實他早已養成“手不釋卷”的習慣。回想自己,真是慚愧,每次總是以沒時間爲藉口,放棄爲自己充電。現如今,如火如荼的“書香校園”讀書活動正在展開,我想自己應該以李老師爲榜樣,博覽羣書,開闊視野,提高素養,將閱讀作爲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要想成爲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就要勤于思考,勤於鑽研,並且養成習慣,從中品嚐思考閱讀和寫作的樂趣。付出多少汗水,纔會收穫多少果實!

“做最棒的老師”,是任何一個做教師的人的理想,可什麼樣的老師纔是最棒的老師呢?對於老師,教學經驗來自於與學生們零距離的交流與接觸,而不是一堆一堆的大道理,一套一套的理論。試着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你會覺得教學原來是如此精彩!

總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我會試着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教育是事業,而教師是職業。我們從事的是教師這一職業,擔負的卻是教育的責任。師與生之間,維繫在一起的是愛,因而愛也就成爲了教育永恆的主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從事着教育這一事業,我們應該用童心、愛心、恆心去撐起這一工作,就要努力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世紀老人冰心曾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這是一句至理名言。之前讀過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一百條建議》,感覺受益匪淺,最近到到書店轉了轉,看到了鄭傑老師的給《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他在書的代序中很謙虛的說,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

鄭傑校長在文中提到一百條建議,每一條都讓人受益匪淺,尤其是下面幾條對我的啓發更大。

首先,教師要有靜氣。

有的人一身匠氣,只知機械地幹同樣的事,幹得毫無生氣。他們眼中的工作,僅僅是要完成的任務,爲了完成任務,只習慣於從過去的經驗中去搜取營養,在這種消極態度下,人們形成了一種定勢:凡事都可應付,只需照老規矩辦就是了。有的人沾滿俗氣,或者叫市儈氣,又叫小市民。他們遇事總先考慮自己的得與失,不斤斤計較一番,他絕不罷休。有的人躁氣,這種毛病許多人都有,躁氣就是浮躁之氣,千起事來冒冒失失,想急於求成,沒有多少事情能幹到徹底,卻急於表功,事情沒有幹完,就要評這許那。

教育是長期投資的事業,教師乾的工作需要紮紮實實,點點滴滴,任何包裝、宣傳、炒作,都不能替代一天天薰陶,一本本作業,一句句話語。所以,教師要的是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靜氣就是要靜得下來細細地品味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樂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義也在其中。靜氣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會是另外一番景緻,工作也會是另外一番景緻。

靜下心來,受益的是學生,受益的是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最終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爲年輕教師,有的是滿腔的熱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確需要靜。需要靜下心來備好每一堂課,批改每一本作業,讀幾本好書,總結一下自己的不足,細細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嚐作爲老師的樂趣。何樂而不爲呢?來,一起放飛心情吧!

其次,教師要學會做減法。

這一點其實與我們學校老師們口頭上流行的要學會“偷懶”相似。那麼,在重壓之下,我們教師該如何正確偷懶,如何把減法做得更好呢?

減掉那些不合目的的勞動。教育目的是什麼?這是做教師的首先應理清的。教師的目的在於促進孩子發展,這是教師目的的全部。一旦將其他目的摻雜其中,尤其將個人目的混入其間,則會帶來無盡的苦痛。

減掉那些無效用的勞動。教師的勞動嚴格地說是腦力勞動,教育的智慧首先在於運用智慧減輕體力的勞作。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反思一下自己的一天,我們會恍然發現我們有許多事情白做了,有一些事情做下來卻起了反作用,我們爲無效勞動付出了青春與心力的代價。

當然了,做減法先要做加法。在我們的頭腦中加入知識,用知識來修煉智慧;在心靈中加入理性,用理性指揮我們的軀體。人只有在克服了盲目和情緒化反應之後,才能在繁瑣的事務中找到一個支點,依靠這個支點,我們才能揮灑自如,遊刃有餘。還記得,當時教某班的時候,我對班上不完成作業的同學的要求是可以只完成一半或三分之一,但要自己認真完成。連續幾天,這部分同學的作業都做了一半按時交了,我也都很滿意,並在班裏表揚了他們。課堂上,他們也聽得認真了,不斷受到老師們的表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你用“加法”不奏效時,爲什麼不試一試“減法”呢?

再次,教師應享受生活。

不僅是教師,人——作爲人都應該享受生活。看到這一條我不僅想到,以前看到的一則報告,現在教師的平均年齡只有六十幾歲,遠遠低於人口的平均年齡。有十分充足的證據證明,我們的許多先輩活的比我們幸福快樂,儘管我們已遠離了饑荒,先人們沒有,在我們今人看來祖先們簡直生活在地獄之中,分析原因,我們現在人的工作壓力太大了。作爲一名教師,每天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們去完成,既然我們不能改變現在的生活,我們就要想方設法適應現在的生活,享受我們的生活。

作爲一名教師,我們每天與孩子接觸,班上不乏優秀的`學生,聰明好學,討老師喜歡,但也有調皮,不愛學習,經常跟別的同學打架,讓老師頭疼上火的學生。作爲一名教師,只憑自己一己之力去捍衛學校這一塊自由而悠閒的天地,我們甚至根本就沒有權利阻礙質樸、而天真的孩子們的生活。他們不應過早的參與角鬥,他們太過弱小,他們正處於做夢的年齡,請勿打擾。我們每天與孩子打交道,用心去愛我們的孩子,給他們平等受教育的權利。建立老師的威信,以誠相待,,尊重學生的選擇,把思考的空間留給學生。當學生犯錯時,耐心的批評教育,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張潔老師在書中指出,“對教師而言,享受勝過有着天生的有利條件。只要我們打開所有的感官。”孩子是天真無邪的,我們每天與最快樂的人打交道,享受我們的生活,我們就會童年常在。

最後,教師要有寬容精神。

寬容很不易,才成爲一種美德。如果我們在教書時,只認了教科書和大綱,卻容不得半點質疑;如果我們只守着自己習慣的教法,藉助於習慣的手段和方式,拒絕一切新的想法和創意;如果我們聽了某些宣傳或說教,認爲某種教育理論或政策就是惟一正確或惟一必須信守的,那麼我們還是不寬容。

當面對每一個有個體差異的孩子們時,如果我們只以個人的眼光去取捨,唯獨偏愛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髒孩子、調皮的孩子、被父母遺棄的孩子,那麼我們尚不具備寬容精神。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已邁入了一個多元化的世界,進入這個世界的資格就是具備寬容精神。寬容不易,才使寬容成爲美德。

寬容不僅在面對異己時有用,對自己的衝突着的人性而言,寬容意味着造福於自己。寬容會使我們掙脫身心的一切束縛,使我們每一天都很自由。陶行知先生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讓我們教師學會寬容,給學生多一點寬容,學生自己就會多一點自尊,多一點自省。寬容,是讓學生感受到愛和友誼的先決條件,更是能令其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同時寬容也會使我們教師處事變得更加理性,使自己的工作變智育中心爲以人爲中心,造就一種民主的教育、生動活潑的教育,這不正是現代教育所提倡的嗎?

一百條建議,一百個法寶,似陽光,如雨露,滋潤着我乾涸的心田。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作爲一名平凡的教師,此書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但願在此書指導下,我們能以一顆平靜的心,寬容的精神,享受我們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家長對教師要求高,對學生的期望高。而學生又自己卻無所謂,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怎麼做教師?這是我們經常談論的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覺得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學生。在暑期潛心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使我受益非淺。

總觀全書,我將一些讀書體會歸納爲以下幾點:

一、做一個真實的人,敢於露拙也敢於表現自己。

無論我們多麼優秀,和幾十個學生比起來,我們不如學生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學生在某個方面的知識可能遠比我們豐富的多,這是個事實。由於傳統的師道尊嚴,我們有時候不好意思在學生面前露拙。殊不知,這是一個誤區。其實,學生也很清楚,老師不會的東西多了,對高中生而言,他們已經不再象小學生那樣認爲老師無所不知。所以老師如果在學生面前假裝什麼都懂,反而給學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師在適當的時候哼上一曲,可以調走得找不着了,在適當的時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顯的破綻,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孩子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方面有着這樣那樣不足的你,孩子們和你的心理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許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適當的時候慷慨激昂的來幾句演講,聲情並茂地來一段朗誦,不經意間很專業地評一下當天的球賽,讓學生眼前一亮:原來我們的老師還有這麼一手!學生對你的好感馬上激增。總之,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

二、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不少人說自己不會玩了,如果放兩天假,一般也就是睡個大覺。有些退了休的老同志,一天天地老的特別快,大多因爲他們沒有什麼業餘愛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沒事可幹,反倒悶出病來了。因此,一個人在工作之餘要有一兩種業餘愛好,這是積極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將是多麼單調和乏味啊。“用藝術來‘宣泄’其實是最佳的方法。比如看悲劇。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毀給人看,看到劇中人物遇到巨大不幸,觀衆的感情得到了宣泄。”“其實更幸福的是創作藝術。在藝術創作過程中,自己的主觀世界完全投入了進去,廢寢忘食樂此不疲,會使人十分滿足。他創作時簡直就是神,他無比自由,他感覺到世俗世界對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國就在他的創作中。”“只有關心老師的心靈世界,纔是真正地關心老師和生命質量。”

一個有情趣的老師,他的生命質量纔是高的,也纔可能得到學生的親近。誰也不願意與一個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諧地溝通。誰也不願意與一個遠離自己生活的人去溝通。

三、做一個善於反省的人。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文化中有一個詞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包括我們的學生,包括我們教師自己,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其實自身都有較全面的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還比較少。我們做爲一名教師需要不斷地終身地學習。我們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總是說自己加強要自己業務與政治的學習。而實際上往往成爲一種泛泛而談的“學習”。我們教師離不開終身的學習,一旦自己停止了學習,那麼工作如同機械的運作,便毫無意義,沒有活力。鄭傑校長在書上論述:真正的學習並不是一個人關起來苦讀,或如古人那樣需要懸樑刺股地讀死書和死讀書。

真正的學習藉助於有效的表達和傾聽,他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他經常會自問和反思“爲什麼”,理性地分析並得出結論,然後他會和別人充分交流,並對不同於自己的觀點抱寬容和尊重的態度。而我們在學習時常常不考慮與人溝通並聽取別人的觀點,而無法超越自我的侷限,或不能從錯誤中學習。這不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嗎?我認爲,其實,我們並不是不在學習,每天教學在第一線,每位教師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身爲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嗎?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爲名師。”要求教師學會反思,即強調教師從反思入手進行教育教學研究。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爲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爲、決策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促進自身能力的發展。

對於教師來說,反思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爲改進過程;讓教師自己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這又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這正是反思的理論支點。教師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發現分析其中的問題,並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一提起名師,大家總會油然而生一種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情。精妙的教學設計,紮實的教學基本功,深厚的人文素養…在讀了竇桂梅的着作《優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後,我內心震撼了—在成爲優秀教師的路上,一定要擁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進行專業探索。讀了竇桂梅的《優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最感動的是竇老師對待生活和教育事業的那顆心,用“執着”二字形容已經不夠了,用她自己的話說是一種“熱愛”。看完這本書,我應該更深入地思考怎樣做一名語文教師了。

第一件事:學生,教學的全部意義

一節低年級的課例,老師總叫前面的幾個同學發言,而其他也想得到小紅花的孩子一次次失望。下課後孩子向老師索要老師不給,還說:“你要在課堂舉手發言才能給呢!”這真是夠諷刺的。還有的老師動不動就在孩子臉上貼上一個小星星,動不動就拍手歡呼:“你真棒!”之類的“鬧”課。我們做教師的一定要注意在表彰一些孩子的時候,要照顧到另外一些孩子的情感。要小心輕放每一個孩子的心。

在課上要學會傾聽,目前一些研究課熱鬧大於寧靜,言說多於傾聽。有一些教師甚至聽不出學生讀錯說錯的內容,這怎能談得上指導學生。所以,學生要學會傾聽,爲人師表的教師率先學會傾聽學生的聲音。

第二件事: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

閱讀《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時,我似乎看到了身爲副校長的竇老師,在繁重蕪雜的工作之餘,充分利用點滴閒暇,堅持擠出時間來讀書的身影。經典著作、《人民教育》、《讀者》、《隨筆》……都是她生活的伴侶。會前會後,旅行途中……她都會拿出書來,讀書。

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只有通過讀書,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更同意竇老師那種“擠一點兒,佔一點兒,搶一點兒。”的讀書方法。無論如何,身爲語文教師的我們都要爲兒童文學作品保留一個特殊的位置,和學生一道在閱讀中呼吸。

第三件事:擁有面對文本的力量

給我感受最深的是竇老師對教材解讀的深刻認識。上好語文課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最最重要的工作,但教過多年書的語文教師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手裏的教材那麼多,當我們真的要選出幾篇好好精講的時候,卻又不知何去何從,覺得無從下手;或是好不容易選好了文章,想好好講一講,設計教學時卻又覺得沒什麼可教的;回望自己的課,讀、說、議的環節一點也不少,可自己總覺得課堂像一杯白開水,索然無味,卻又找不出原因在哪。

《優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讀書心得》看完竇老師的“擁有面對文本的力量”一章節,心中豁然開朗:我們缺乏的是對文本深刻的解讀。而要深刻解讀文本,更不是件容易的事,僅就《遊園不值》一首隻有21字的詩,竇老師寫的備課體會就有幾萬字。她循着作者葉紹翁的足跡走進宋詩、南宋後期文學。跟着葉紹翁遊園的同時,又要走進宋朝園林與宋時東吳民俗。再跟着作者的心境,瞭解宋詩的特點、江南詩派的追求、古典園林藝術與詩中紅杏木屐的意蘊…這纔是備課艱難的開始,怎樣把教師的理解轉化爲學生的認識,怎樣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產生獨具個性的閱讀體驗,這些纔是更爲艱難的跋涉過程。竇老師告訴我們:思考,領我們走向清醒。可如果我們手中沒有直面教材的底氣,我們怎麼去思考,又怎麼能思考出有價值的問題來?又怎麼能帶着對教材的獨特理解進入心靈的覺醒呢?

手捧教科書,爲自己,更爲學生,我們必須懷着虔誠而又審慎的態度,從閱讀出發,或鑽進文字的裏面,透視到文字的背後,主動索取文字裏的巨大財富。拿到教材我們首先要將教材置於廣袤的林子。在如何解讀教材?這個問題上竇老師提出了教材解讀四問。第一,文本究竟說了什麼?第二,文本想說什麼?第三,文本能夠說什麼?第四,文本應該說什麼?闡述的非常清楚,讓我受益匪淺。解讀文本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座高山,我們必學積蓄力量攀登。

第四件事:公開課,生命試練的地方

《公開課,生命試煉的地方》一章,竇老師以具體的案例,記敘了自己是如何通過公開課提升自己、修煉自己的。她主動而且是強烈地要求上公開課,向衆多的教師、領導、專家展示自己,既展示出自己的優勢,同時也將自己的不足暴露在衆目睽睽之下。肯定、叫好、喝彩是有的,可質疑、否定、批評同時也存在。甚至有時,被批評得“體無完膚”,感覺自己“不可救藥”、“沒出息”。可“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痛定思痛之後,竇老師能有選擇地接受中肯的批評、意見,加以思考、改進,不斷地進行“熔鍊”。

每一位教師都有過這樣的心理:害怕別人聽課。怕的不是聽課的人,而是怕自己,怕自己不能完成教學任務,怕自己課堂設計不完善,怕自己不能駕馭課堂,不能駕馭學生,總之是怕自己的缺點暴露出來。要知道專家、領導的指點不知比自己的單打獨練要強多少倍。十年讀書,不如聽君一席話,會讓自己的課堂教學奔馳在高速公路上。

第五件事:朗讀、語言與寫作的素養

讀完《朗讀、語言與寫作的素養》一章,更讓我感嘆、敬佩竇老師在教學上的努力、刻苦。每次公開課前後,她都會作有關的記錄,作爲練筆。課前備課時,她會在深入鑽研教材後,寫一些題外話,彰顯自己把握文本精神的高度。備課時寫一些題外話,記敘自己的教學思路。課後,再寫題後話,整理出評課中有價值的觀點,以及自己對教學的深刻反思,長年累月,這已成了她的習慣,如吃飯睡覺一樣不可缺少。對於語文教師來說,還有什麼能比落筆、動口時呈現出來的語言修養更有獨具風采的說服力呢?伴隨着朗讀、語言、寫作的詞彩風流,語文教師就於有意無意間,引領薰陶着學生想着美麗健康的上方馳去。我決心努力提高自己朗讀、語言與寫作的素養。

蘇霍姆林斯是這樣說的:“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你搞教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對於語文教學,我能認真研讀教材,與同年級的語文老師交流教法,上完課後,我也會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今後要注意些什麼問題,但就是沒有及時動筆寫出課後反思,結果一到要寫年度論文、期末寫教學總結、教學反思時,就得撓頭扣腦,半天蹦不出一個字來,往往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的。

第六件事:修煉你的激情、思想與風格。

擁有激情與思想,纔會形成優秀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擁有了自我教學思想與風格就擁有了知識分子真正的尊嚴。所以我要向着優秀的方向,以激情與思想的自我修煉,鍛造那講臺上風格的我、獨特的我,讓人生放射出熠熠的光彩。

一直以爲優秀教師離自己還很遙遠,所以抱着學習的心態去閱讀竇桂梅老師的《優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初讀這本書,覺得優秀教師平時做的事和我們普通教師沒什麼兩樣,可越是深入書中,越是發覺自己離優秀教師更遙遠了。一名優秀教師做的遠比我這普通教師更勤,想的遠比我這普通教師更深,付出的遠比我這普通教師更多。

對照竇老師,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自己的不足,同時也明白了今後的努力方向。我有可能一輩子也無法成爲一名優秀教師,但我願意不斷完善自己,成爲一名真正合格的小學人民教師!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6

自去年教育辦開展讀書學習活動以來,我就爲自己定下了讀書學習計劃,但剛開始只是爲了應付,到後來卻是主動學習,通過讀書,我受益匪淺。下面是我讀書的幾點體會:

一、鋼筆字方面:

我以前寫的鋼筆字很不好,寫出來的字看起來總是扭扭捏捏,橫不象橫、豎不象豎的,總象少了什麼似的,惹的同伴都笑我,說我寫的字缺胳膊少腿。通過記讀書筆記以後,同伴說我寫的字比以前好看了,我以爲他們在取笑我,但有一次我寫着寫着,停下來往前一翻,發現我的鋼筆字真的比以前好多了,這一發現真是太讓我高興了,我還真得謝謝中心學校的領導。

二、幼教知識方面:

以前讀書時,只是象走馬觀花一樣看過去就忘了,通過書寫讀書筆記以後,許多東西在寫的過程中就得到了學習,受到了教育。如《談教學過程中對幼兒教育的隨機評價》中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對孩子各種行爲的隨機評價,將對他們多方面潛能的發揮及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形成和提升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大班教學活動《認識蝸牛》,其中一個教學片段:老師端着盤子走進教室,孩子們一下子圍了上來想看個究竟。老師分給每個孩子一隻蝸牛,讓他們自己觀察、自己發現,甚至在觀察中出現的小問題,都是幼兒之間自己想辦法解決,在整個的課堂上,老師始終抱以微笑和尊重的態度,這些對我都是很大的觸動。

還有就是知道了怎樣才能“讀懂幼兒的體態”,幼兒的體態如同一本書,內涵豐富,千姿百態。可以說幼兒的每一種體態,都是他們特定的心理反映,教師必須仔細觀察,恰當分析,讀懂幼兒的體態。因此,教師要進行幼兒體態的觀察記錄、分類,以提高教師關注幼兒體態的意識,正確解讀幼兒體態語言及進行恰當互動的能力。創造是人類從蠻荒走向文明,從矇昧走向智慧高遠的第一動力。而今,當一個孩子,在他的生命之旅剛剛啓程的時候,伴他成長、促他發展與成功的仍舊是創造。爲此,在讀書中我還學到了如何挖掘孩子創造的教育潛能,一是要抓住教育契機,體現是天天創造之時。幼兒園教育中從來就不缺少創造和創造教育的契機,而教師所需要的只是發現。每一天,在孩子們的周圍都有許多事情發生,周圍的動物、人物、自然現象、社會生活以及國際國內發生的事件,都是引發孩子創造、拓展孩子知識經驗的契機。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到及時發現幼兒的興趣點,敏感的捕捉教育契機,挖掘有價值的教育資源,鼓勵幼兒自主地進行探索學習。二是優化教育環境,體現處處是創造之地,環境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因此我們無論是大環境還是小環境的創造,都力求爲孩子提供更大的創造空間。不管是在戶外環境還是在室內的活動區域內,教師都要爲幼兒提供安全、豐富的活動材料,讓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和途徑進行探究,使每個孩子在環境中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自己喜歡的地方,使每個孩子都有探索和表現的機會,並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合作、創造的能力,與教師和同伴形成良好的互動。

三、教育觀念方面:

以前,孩子在課堂上都是被動學習,就是老師說,幼兒聽;老師教,孩子做;幼兒的任務就是服從,通過學習,知道了幼兒在學習中,應是積極的參與者,教師應是幼兒活動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即教師應與幼兒共同成長。通過學習,深切體會到作爲一名幼兒教師,要懂得如何與幼兒溝通,要引導幼兒主動的去學習,教師要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處處有教育,讓教育目標變成幼兒發展的要求,支持幼兒按自己的想法作用於環境,幼兒可以自主的選擇學習材料、地點和共同學習的夥伴,使幼兒很投入的參與到活動中來,並且還要努力創造和提供有利於幼兒自主學習的物質環境,物質環境是幼兒學習的刺激物,中介和橋樑,因此,要努力將教育目標和內容,將期望幼兒獲得的經驗蘊含在物質環境中,同時教師還要支持、啓發、引導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學習。

四、幼教管理方面:

通過讀書學習,知道了在幼兒園管理中,制度約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制度過多、過密、過細、過嚴,單純靠“制度壓人”實施管理,就會把教職工統得過死,限制教職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所以在人力資源的管理中要滲透一種“以人爲本”的管理精神,充分挖掘教師的潛能,使每個教師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所以作爲幼兒園的管理者,要在用人方面除了知人善任,任人唯賢,人盡其才等策略外,還要做到:

1、提高用人的互補度,每個人的能力、知識、水平都是不同的,用人的互補度就是利用個人的優勢,去彌補個人或是組織以及他人的不足。

2、提高用人的認可度,這裏所講的認可度,既包括管理者的認可,也包括被管理者的認可,用人出效果的基礎是雙認可的。作爲管理者,我們隨時關心、瞭解員工對我們的評價及其認可情況,他們反饋的有關信息,可以幫助我們逐步提高工作水平,不斷提高教職工對我們的認可度。

3、培養人是幼兒園人力管理的核心任務,教師素質的提高是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水平的關鍵性因素,所以,幼兒園應加強對教師的業務培訓和學歷培訓,並且還要加強對年輕教師的培養,增強教育教研工作的活力。在以人爲本的基礎上,彼此間建立真誠、接納、平等、信任關係、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總之,在讀書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知道了作爲一名幼教工作者,不僅對工作要充滿熱情,而且還要經常“充電”,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和新的教育觀念,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適應新形勢,才能不被社會所淘汰,才能真正成爲新世紀的幼教工作者,才能爲以後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7

前不久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它是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由前蘇聯著名教育家B·A·蘇霍姆林斯基著。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也有許多心靈感觸,在此談談我的體會。

“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溼的土壤裏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爲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書中提到這個問題就是興趣的培養,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變得枯燥無味,產生厭學心理,從而影響數學教學的效果。

“追求知識的願望,是靠兒童的雖不輕鬆然而快樂的、誘人的、出於自願勞動所創造的千萬條根鬚日以繼夜、不知疲勞的工作來滋養的。然而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兒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時候,他的勞動才能成爲快樂的、誘人的、自願的勞動。必須使兒童感到自己是一個勞動者,使他爲自己的努力所達到的勞動成果而感到自豪。培養自豪也就會意味着在兒童心靈中樹立一種要成爲思考者的願望。”數學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重要的一環,從教學心理學角度上講,如果抓住了學生的某些心理特徵,對教學將有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興趣的培養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興趣能激發大腦組織加工,有利於發現事物的新線索,並進行探索創造,興趣是學習的最佳營養劑和催化劑,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對學習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維活動是最積極最有效,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數學課,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除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外,更重要是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做爲數學老師應努力使學生熱愛數學,才能對學習有興趣,只要有興趣,才能學好數學。因爲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祕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慾望的基礎,我在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前提下,激發學生興趣。我認爲人們對知識的認識和積累,都是通過觀察實踐而的不到的,沒有觀察也就沒有豐富的想象,也不可能有正確的推理、概括和創造性,所以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去觀察、去思考,逐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即增加了數學的趣味性,又創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數學教學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主動積極的學習,纔能有效的培養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知識智力興趣關係密切,有意識的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熱愛學習與情感,並對所教學科產生興趣,因此,老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順利掌握知識,體驗成功後的樂趣,增添學習興趣,使設計的教法符合學生的學法,持之以恆地結合知識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引和訓練,使學生掌握求知識的鑰匙,可以增添學習興趣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8

書是知識的海洋,讀書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它甚至可以影響人的一生。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品德,提升一個人的思想,鑄造一個人的靈魂。通過讀書,讓我們學會了本領,掌握了技能,得以在這個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資本,通過讀書,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情懷。堅持讀書是教師最起碼的職業底線。尤其是處在這樣一個學習社會化的時代,只有讀書,才能不斷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促進專業發展,超出“匠”的侷限。

讀書,能夠促進教師的精神生長。人,最可怕的是靈魂空虛和精神萎縮。由於生存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這種“更可悲”狀況的最可行的辦法唯有讀書。

書籍會使教師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讀書,才能消除“職業倦怠”、生命衰微,使教師具有充實的靈魂和不斷生長的精神。書籍中,那些大師充滿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語,超脫的情懷,會使我們變得特別開闊、靈動、開放、樂觀、曠達。一個對書籍敬而遠之的人,不管他怎樣刻意包裝,總是難以瀟灑起來的,惟有經過書卷的浸潤,纔有可能超越自我、發展自我。當我們獨處的時候,享受讀書的樂趣;當我們交往的時候享受讀書帶來的文雅和氣度;當我們創造教學生活和生命的時候享受讀書而獲得的魅力。這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奇異的感覺:書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靈智是支持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教育家的成長曆史,就是他的讀書的歷史。教師作爲傳承文化的使者,必須伴隨着讀書而發展而超越自我。

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讀書是課改的需要。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尖銳而有力的挑戰。新課程不再像傳統課程那樣統一機械、墨守成規,很少變通,而是具有許多不確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價值取向,決定了教學目標和結果的不確定性;個別化教學決定了教學對象的不確定性;綜合性的加大決定了教學內容的不確定;師生共同探討新知決定了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教師作爲課程具有的自主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不確定性;……教學的多樣性、變動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個嫺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學設計者、決策者、支配者、智者、專業知識的發展者和創造者。

因此我深刻體會到,不讀書,就不知道當今教育觀念變化之大,教育形勢發展之快,也不知道自己的教學觀念落後到什麼地步,自己過去的教學是多麼可悲、可笑。只要一讀,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心裏就會敞亮多了。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9

作爲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受益匪淺,從中選出這幾個“建議”談談我的想法。

一、教師,珍惜學生對你的信任

“教師面對的是兒童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其實,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學生,使他們感覺到你對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貴之處,在教師的眼裏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在學生做好的大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在學生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們更要關心和指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他們在認識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不要加以指責,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樣。其實他們也很痛苦,作爲教師就是要時刻給他們啓發和鼓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有自豪感和尊嚴感。

  二、教學相長,取長補短

“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學生練習本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麼這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級裏學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

想一想,我這幾個月的教學其實真是這樣的,“練習本”就是學生習慣養成的一面鏡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師的教學效果。對於新教師而言,學生習慣的養成是今後有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我所缺乏的也就是這一點,要時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得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對同事們的經驗加以研究和觀察,並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學習優秀經驗,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最近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專著《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在閱讀中,我時時會被李鎮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摘錄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謂"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幼兒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教學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幼兒的教育、家長的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我是爲誰而工作;爲同事的好評嗎;爲園長的表揚嗎;爲獎金嗎;爲職稱嗎;這些對我來說當然也重要(可見我也並未"脫俗"),但如果這些與幼兒的評價產生了衝突,我心靈的天平指針首先傾向於幼兒一邊!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最好",第一應該看幼兒的評價。教師因幼兒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幼兒而存在。培養幼兒從小開放的思想——一種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種高屋建築的文化視野,一種不畏權勢的民主意識,一種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於完美。"

我不由地思考,老師和幼兒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才最有益於幼兒的成長,現在我終於知道了作爲幼兒教師,在我的學生面前,我們要保持着一份童心,去用自己的童心喚醒孩子的童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裏面去,讓孩子們感受你的愛,並和你做朋友。平時的工作中,我們往往忽略了孩子們的內心,忽略了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東西,而李老師能夠在教育學生的同時“向學生學習”,他真誠的尊重學生,勇於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李老師說得好:“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如果我們承認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是應該充滿人情味……。

李老師的話說得多富有智慧和哲理啊,道出了他的心聲,也說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後工作的航標燈,指明瞭我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愛”,卻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達這份愛。一直以來,我認爲“嚴”纔是真正的愛,因爲有句俗話說得好:“嚴是愛,鬆是害。”所以,在我的課堂中,我決不允許學生有絲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頭,摸一摸下巴……我都認爲這是違反課堂紀律的,必須予以“嚴懲”。當然,這“嚴懲”指的是批評教育。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下,學生們出奇的“乖”,學習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爲此,我一度沾沾自喜,爲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渴望能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樂,但師道尊嚴令我望而卻步。看了李鎮西老師的“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才喚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滅的童心。我才真正認識到那是因爲我缺少一份童心。

一直以來,我一貫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學生,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希望他們變成我想象中的學生——“小大人”,個個成爲懂事、聽話、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多學習少玩的完美類型。孩子們成了我製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們需要的是什麼?我瞭解嗎?不,我並不知道。而李老師呢?他能夠在教育學生時“向學生學習”,他能夠大聲疾呼並真誠的實踐着“請尊重學生的選舉權”,他努力追求着“成爲學生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他勇於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他也諄諄教誨着年輕班主任要“樂於請教”“勇於思考”“廣於閱讀”“善於積累”。李老師說得好:“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着對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雖然就學科知識、專業能力、認識水平來說,教師遠在學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讀着李老師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靈,回憶着自己的教學行爲,我陷入了沉思:“親其師,信其道”,古人尚卻明白的道理,可我……實在汗顏。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學習的樂趣又從何說起,學生的個性該如何發展?學生是有差異的,有的文靜、有的好動;有的乖巧、有的調皮……好玩是他們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學、樂中學,才能真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們爲什麼不讓孩子學海無涯“樂”作舟呢?爲什麼一直讓他們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們有什麼理由剝奪他們的天性呢?現在,我才明白把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小學生教成“小大人”式的學生,是教育的悲哀。因爲我們剝奪了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童話般的童年。作爲教師,在面對學生時要保持一顆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喚起學生的童心,以自己的愛心喚起學生的愛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夠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也只有這樣我們纔有資格談我們的教育。我們要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放下自己的架子,用愛心營造積極健康、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讓愛心成爲照耀學生心靈的陽光,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有一句話說得好,選擇一行,愛一行,我也是這樣,我不知道選擇幼兒教師這個職業對還是不對,但是當我面對那一幫小鬼時,我覺得我應該做一個最好的老師,至少我要對得起這幫孩子!不知道我的將來會是怎樣的,但是至少我現在一直在努力,盡我的心去做我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應該做的,應盡到的一切義務與責任。

李老師認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應該是充滿人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喜愛的老師,一定是最富有人情味的,我立志要做一名最好的幼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