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文祕知識 > 關於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問題表現

關於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問題表現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02K 次

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政治靈魂、經受考驗的精神支柱、奮鬥不息的力量源泉。下面是有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問題表現,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問題表現

  【關於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問題表現1】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的思想基礎,是黨實現最終目標的思想基礎,也是黨永葆生機活力的思想基礎。在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條件下,面對深刻變化的國內外形勢,如何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課題。

一、黨員理想信念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生活工作在各條戰線的各級黨員幹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帶領羣衆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發揮了骨幹帶頭和先鋒模範作用,黨員的先進性得到了進一步發揮和體現。但也必須看到,在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產生了一些不容忽視的經濟社會問題,給一些黨員幹部的理想信念帶來衝擊,其中有少數人產生了思想困惑甚至出現了理想信念的動搖。有的人對究竟什麼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係及社會主義改革的前景認識不清,對當前社會問題的解決和黨的最終奮鬥目標的實現信心不足。有的人價值取向扭曲、宗旨意識淡化,關注個人得失多了,考慮事業、全局和關心羣衆疾苦少了,追求享受多了,艱苦奮鬥少了,還有少數人抵擋不住物質利益的誘惑,不惜以權謀私,貪污腐化,違法亂紀。有的人思想消極,不思進取,對理論學習不感興趣,生活和工作中迴避矛盾,奉行實用主義,安於現狀,無所作爲。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多方面,但歸結起來主要有:第一,實踐和現實的原因。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過程中,由於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還沒有完全認識和把握,由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機制和制度還不完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其中有些還比較突出。如國有企業職工下崗失業和困難羣體生活問題,社會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問題等。還有,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比仍存在着較大差距。一些人不能正確認識這些問題,導致了理想信念的動搖。第二,理論和認識的原因。一些黨員幹部忽視理論學習,特別是沒有很好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思想方法,對什麼是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缺乏深刻的理解,不能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發展和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原因認識不準確,對社會主義改革的方向與歷史任務缺少認識,思想困惑。第三,複雜環境和教育的原因。由於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少數人通過不正當手段斂聚財富。在社會生活中,一些人經不起誘惑,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蛻變,崇尚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由於教育工作中講原則、概念和公式化的東西多,具體的深層次分析少;流於形式多,解決思想實際問題少,缺少針對性。

二、解決黨員理想信念問題的途徑

必須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社會主義的科學認識基礎之上。應重點加深以下幾個問題的認識:其一,關於社會主義的本質內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決定了我國實行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並存經濟制度的必然性。在這個基本經濟制度中,應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我們一定要積極維護社會和人民羣衆的整體利益。社會的進步離不開每一個社會成員的發展及其個人價值的實現,在符合社會整體利益的前提下,我們必須關注個人的發展,爲其積極性的發揮和價值的實現創造條件。其二,關於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歷史唯物主義認爲,生產力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社會主義生產關係變革只有在生產力高度發展從而實現生產的工業化和社會化的基礎上才能完全實現。我國是在生產力水平很不發達的基礎上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我們的起點比較低,因而實現共產主義目標,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樣,社會主義運動也要經歷一個螺旋式上升的發展過程。社會主義在曲折中不斷向前發展,最終必將越來越完善。其三,關於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係和社會主義改革的歷史任務。社會主義的產生是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即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所以,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應是既有批判又有繼承,即棄其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外在形式和侷限性,揚其有利於發展生產力的合理內核,包括重視個人利益價值、有利於激發個人和社會活力的合理內核。要注意充分吸取資本主義的積極因素,爲社會主義發展生產服務,充分調動人民羣衆參與生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社會主義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克服傳統社會主義體制的弊端,吸收借鑑資本主義的文明成果,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使社會主義更具生機與活力,使社會生產力得到更快的發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必須解決好社會主義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使理想信念更具現實感召力。其一,要下大力氣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保證困難羣體和廣大城鄉勞動羣衆的基本生活需求。要進一步完善就業體系,加強就業服務網絡建設,開發就業崗位,拓寬就業渠道,加強就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援助就業困難羣衆。要完善城鎮職工基本保險,健全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加大政府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其二,要深化教育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大力發展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確保教育公平和大衆健康需求。要高度重視基礎教育,加大農村和貧困地區教育投入,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嚴肅查處教育亂收費行爲。要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推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確保國家對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保障的投入。其三,要深化分配製度改革,縮小分配收入差距。要切實貫徹按勞分配原則,建立社會收入分配調節機制和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勞動者收入分配增長機制,打擊非法收入,調節高收入,逐步提高低收入羣體的收入分配水平。其四,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確保司法公正,維護社會正義。要以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爲重點,加快立法工作,加強制度建設,保證審判和檢察機關依法公正行使權力,規範執法行爲,加強對公民和法人的法律援助。要完善對權力的制約監督機制,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加大對違紀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從機制和制度上遏制腐敗現象的發生。

必須密切黨羣關係,改進黨員思想教育方式。人民羣衆是改革和社會生活的主體,羣衆的實踐活動能夠深刻、生動、具體地反映社會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社會主義不僅是理論,而且是人民羣衆的偉大實踐。共產黨員只有密切同羣衆的聯繫,才能深刻理解什麼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才能與羣衆同呼吸、共命運,強化宗旨意識,堅定理想信念。要創造條件,把深入實際、密切聯繫羣衆作爲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手段。要有針對性地把黨員和黨員幹部的理論學習與理想信念教育引向深入,掌握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方法,立足現實,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科學認識社會主義的本質、現實表現形式和發展規律,解決他們思想上的困惑。

  【關於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問題表現2】

當代大學生是我們祖國發展的主力軍,是中華民族的未來希望,是中國夢的築夢者,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關係到中國夢的實現。但在新形勢下,面對網絡信息時代和多元文化的衝擊,大學生理想信念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大學生存在政治信念迷茫的問題

1.出現多元化的政治信念。在一項調查中,大學生被問及政治信念時,雖然有一半以上的大學生政治信念堅定,但仍然有39.58%的學生信仰“宗教”、“實用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自由主義”等。這說明部分大學生的政治信念已經開始出現多元化。逐漸淡化了共產主義信念,一些學生認爲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還不如追求個人物質利益,從而無底線地一味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缺乏社會責任和社會擔當。

2.出現多元化的政治方向選擇。當代多元文化衝擊下,我國的部分大學生政治方向仍然不夠堅定,甚至認爲有沒有理想信念都是個無關緊要的事情,從而不能很好地利用所學習的科學理論解釋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產生對自身所信仰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不堅定,進而導致他們在政治選擇和政治行爲時會出現偏差和錯誤。

3.出現追求功利化的政治參與。隨着科技和互聯網的發達,當代大學生極易受到西方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文化思潮的影響,從而導致部分學生在參加政治活動時存在情緒化,動機不純,追求功利明顯。在與一些大學生訪談過程中,發現多數大學生都希望自己在大學階段加入中國共產黨,但深入瞭解之後發現有些學生的入黨動機不僅僅是因爲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其主要是爲了在報考公務員和畢業找工作時加重競爭的砝碼,帶有明顯的功利性質。

(二)部分大學生存在理想信念缺失的問題

1.追求功利化的個人理想,缺乏道德理想。應試教育背景下,許多學校和家長把能否考入國內頂尖大學,能否走上本科院校作爲學校和家長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尺度。上大學之前的任務就是認真學習、考取高分,忽略了對自身思想道德、道德理想的培養,致使大學生誠信意識淡漠進而缺乏社會責任感,只追求功利化的個人理想,而社會道德和理想信念出現了缺失和空白。

2.不能正確評估自己,陷入理想認知的困境。由於大學生面臨的學習、就業和情感等壓力,各種知識技能培訓班和考證熱潮迭起,部分大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評價自己,盲目地報班考證。在理想認知、信念實踐上陷入無法解決的困境。他們希望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但是又缺乏艱苦創業的思想準備,遇到挫折和困難就止步不前,悲觀失望,還沒開始便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如果終不好好糾正和解決理想信念存在的這些問題,大學生就逐漸會在精神家園的迷失中喪失自我,找不到心靈的歸宿,對於理想信念的焦慮和迷惘會像瘟疫一樣在大學生羣體中蔓延。

(三)部分大學生價值取向扭曲

現階段出現的各種文化相互交流、衝突和融合的局面,使部分大學生在西方模式的民主和生活方式面前感覺到無所適從、無所歸一。雖然大學生對本民族和國家的文化有認同,但部分大學生在價值取向呈現功利化和低俗化的錯誤傾向,在和一些大學生談話中瞭解到,一些大學生對於政治理論知識不夠重視,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時候只是爲了考試及格,修滿學分順利畢業,結果就出現了考前背考題,走出考場忘記課本內容的情況。這些大學生並沒有真正領會課上老師所講的理想信念相關理論知識的精神實質,所以根本不可能做到在實際生活中自覺運用課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實際問題。

二、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存在問題的原因探析

(一)社會原因

1.多元文化使理想信念的矛盾性和複雜性更加突出。隨着網絡媒介和科技信息的發展,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也會影響到我國的主流文化。由於我國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及其精粹所知較少,加上當前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大學生的腦海還沒有紮根的情況下,多元文化已經利用各種媒介和渠道大量地、快捷地涌入我國。這很可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擾亂部分鑑別能力和免疫能力較弱的大學生,使他們在思想上產生錯覺,動搖了自己的理想信念,沉溺於物質享受,精神世界變得睏乏,進而動搖了自己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削弱了自己的社會理想和集體主義價值觀。

2.市場經濟對理想信念的消極影響。在一項調查中發現對於“社會環境因素中市場經濟的大量醜惡現象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產生的影響佔23.1%”,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市場經濟的求利性原則,容易強化大學生對眼前目標的現實訴求,使一些大學生把物質利益的滿足作爲其行爲的最高目的,爲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拋棄自己的理想信念,忽視了確立崇高社會理想的意義。另一方面,市場經濟的自主性原則,使大學生產生“利己主義”傾向,有時爲了實現自身發展而不惜損害他人和集體的利益,這種自私自利的行爲嚴重影響着集體主義觀念和崇高理想信念的樹立。另外,受市場經濟的競爭性、效率性的影響,促使部分大學生面對就業壓力在競爭中“投機取巧”、“弄虛作假”,甚至出現了“不擇手段”。這些不僅不利於積極健康的理想信念的形成,更增加了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難度。  3.社會環境給理想信念帶來的消極影響。現今理想信念教育問題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是與社會環境及其變遷聯繫在一起的。社會環境是大學生理想信念建立和變化的主要外部客觀環境。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利於正確的理想信念的形成。然而,社會媒介引導出現的偏差、網絡環境的良莠不齊使理想信念教育在不良的社會環境發展,嚴重干擾了大學生積極的理想信念的形成,導致部分學生理想信念迷失、中華傳統優秀價值觀喪失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弱化等現象。此外,社會出現的腐敗現象等問題,一些黨員幹部爲了一己私利,以權謀私,這也極易使某些大學生受到不良影響,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觀帶來了很大影響和衝擊。

(二)學校原因

單一的教育灌輸觀念。目前,以人爲本的理想信念教育模式一直被淡化。教師在施教時,沒有把理想信念教育過程看作是雙向活動,教師一味地灌輸,忽視了大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在教育上,部分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和學生成績的提高,忽視了自己“教書”和“育人”的雙重責任。在實踐上,理想信念教育並沒有使大學生課堂所學的知識得到實際運用,不能解決自己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認知和實踐嚴重脫節。另外,在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還沒有充分考慮到大學生理想信念實際水平的參差不齊和思想進步狀況的層次差異,而用一個共性的標準來要求所有學生,使理想信念的教育理念陷入“同一性”的誤區,這就呼籲我國當前的理想信念教育能夠更好地因材施教,能夠不斷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