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1

說教材

《別擠啦》是北師大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主題爲“地球家庭”的一首詩歌。它通過對人思想感情上“別擠”和嚴防把美好心靈擠走兩方面的抒寫,表達了作者嚮往人間的美好,追求人間真、善、美,倡導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用寬容、善良、真誠的心去生活的思想感情。 詩雖短小,卻給人以道德教育,使讀者受到感染,心靈得到淨化。

說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詩歌、背誦詩歌並模仿寫一節。

2、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詩句意思

3、通過朗讀、理解詩歌,聯繫生活拓展思維,感受“真善美”的重要,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塑造良好的人格。

說教法學法

本課語言詼諧、形象生動,每一句話都能讓人聯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由於詩歌跳躍性大,所以學習課文時可以利用詩句間的“留白”進行思維拓展,聯繫實際理解生動有趣的詩句背後意思,即作家呼籲的道德觀。

教學設計

1、聯繫生活,導入課文。

2、初讀詩歌,把握內容。 爲了不把語文課上成思想品德課,所以在朗讀上就要下功夫。學生在聯繫生活談自己感受、收穫,都是在充分讀的基礎上進行的。而朗讀先是“正確、流利”,在細讀基礎上,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和在自己理解基礎上,再讀出語氣、讀出感情。也就是體現了語文課的“讀中感悟”。(但教學中學生還是沒讀好,可能是學生感悟不到位,也與平時朗讀技巧指導有關)

3、精讀理解,感悟表達。在揭示課題之前先將第一節的內容分解導讀,通過問題提示、“留白”的方式引導學生分句體會詩句意思,並在理解詩句過程中反覆品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在整個“問題導學”過程裏,老師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爲理解本詩做足了鋪墊:世界之大,足以容納所有人的自由。隨着作者寫作思路的轉變,老師跟着將矛盾拋給學生:無拘無束的自由並非真自由,真正的自由是有條件的,需要做出“保證”的。在矛盾激發的同時,揭示課題“別擠啦”,揭示作者的中心意思“不要擠”,學生對它的接受與體會當然就自然且深入了。 聯繫生活理解詩歌中的道理,這也應該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一個難點、一個亮點。學生們只要結合生活實際談出自己對這首詩歌的理解,所以在細讀課文時,我讓學生把詩歌中的每一句話與生活中的現象聯繫起來談自己的閱讀感受、閱讀收穫。讓學生暢所欲言地說、隨心所欲的談,告訴學生把你讀這首詩歌時最先想到的說給大家聽,一人說,大家補充。學生們把自己身邊的不道德行爲、社會中的不道德現象甚至關於對世界的和平問題的看法都談了出來。學生們自己總結了“真誠”“寬容”“善良”“健康”“和平”“和諧”“平等”等詞語,懂得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知道了在生活中自己應該怎樣做。

4、藉助背景資料,領悟作者情感。

5、領悟現實意義,拓展延伸 “言爲心聲”、“情動而辭發”,在多元化思維拓展的基礎上,當學生對“擠”有了自己的思考,他需要一個表述的機會及交流的平臺,所以,就設計了寫詩的環節。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表達的需要,又可以鍛鍊其模仿課文形式進行詩歌創作的能力,還可以使探討問題的平臺延伸到課堂外與教室的牆壁上。但是遺憾的是時間不夠沒有在課堂上寫,只能做爲作業回去寫。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十六課《月光曲》。具體程序如下:

一、縱橫聯繫、說教材

本組教材是以“藝術的魅力”爲專題來組和教材的,《月光曲》這篇課文是本單元第二篇課文。課文記敘了德國聞名的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作者借這個優美感人的故事,既體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貧苦人民的憐憫和熱愛,又體現了他富厚的想象力和傑出才氣。課文語言優美、情感富厚、意境優雅,相宜有情感的朗讀課文,是閱讀訓練的好質料。依照本課課本的內容和學生的現實環境,我確定了以下的講授目的:

1、學會“茵、蠟、陌”等生字

正確讀準“譜寫、幽靜、入場券”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第九自然段;

3、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樂家同情勞動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4、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爲:

體會貝多芬的情感變化,感受他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教學難點爲:貝多芬喜遇知音,寄情樂曲,即興創作《月光曲》的情感基礎。

本課安排兩個課時,教具準備爲課件。

二、以學定教,說教法

爲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運用以讀代講,讀中求悟,悟後品讀的教學方法。

三、因人而異,選學法

針對高年級語文教學要注重學法指導的要求,我指導學生採用課前預習法、課堂質疑問難法、合作學習法、課後延伸法、讓學生在讀、思、評、議、悟的過程中學習課文。

四、人文統一,展流程

基於以上分析,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音樂導入、揭示課題

新課伊始播放鋼琴曲《獻給愛麗絲》,同時出示貝多芬的照片。引出貝多芬。進而,根據課前蒐集的資料介紹貝多芬。然後總結: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家。他對窮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經寫下過這樣的句子:(課件出示)

(二)檢查預習

課件出示一組詞語,檢查預習情況。

重點指導“券”的讀音和蠟燭中“蠟”的寫法。

(三)、通讀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通讀文章,小組討論文章的大意。初步感受貝多芬對貧苦勞動人民同情的思想感情。

(四)、讀中求悟,悟後品讀,解決問題

1、引出問題:同學們,音樂的旋律是表達創作者的情感的,情感是一切藝術的靈魂。想一想究竟是什麼使得心情平靜的貝多芬彈了一首又一首呢?讓學生默讀課文並拿起筆在書上畫出相關的語句。

2、圍繞第三自然段來講解。

就是兄妹倆的談話,我會這樣引導:兄妹倆的對話,被站在茅屋外的貝多芬聽見了,有句俗語叫“彈琴知音,談話知心”那麼貝多芬從這段話裏聽出了什麼呢?請同學們讀一讀,並寫上批註。

學生可能會體會出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引導學生體會盲姑娘熱愛音樂。我會抓住“那有多好啊”這五個字進行朗讀指導。

學生可能會體會出家境貧寒,此時,抓住兩個“太”子品讀家境貧寒,並從課文中找出其他表現家境貧寒的句子,進行品讀感悟。

聽到這裏貝多芬聽出了盲姑娘雖然雙目失明,雖然家境貧寒,但從未放棄過對藝術的追求嚮往和熱愛,他的心被這窮兄妹倆觸動了!(同時板書“觸動”)

學生還可能體會出妹妹的懂事、善解人意。然後我會問“隨便說說”是什麼意思,盲姑娘的話真的是隨便說說嗎?

對,窮哥哥愛妹妹,盲姑娘又是多麼體諒哥哥,學到這裏,相信同學們也同貝多芬一樣被深深感動了,(板書“感動”)。

請同桌之間分角色深情地讀讀兄妹倆的對話。

究竟是什麼又一次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讓他又彈一首呢?請同學自由讀課文,找到相關的語句。

3、出示語段二:“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從這段話中貝多芬又聽出了什麼?

引導學生理解盲姑娘激動、難以置信的心情以及什麼叫知音,之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感悟朗讀,我重點指導兩個您的讀法,第一個您表示猜測聲音要拉長,第二個您表示肯定,要讀出激動、肯定的語氣。

讓學生深情的、反覆的讀這一句話。

有句話叫知音難求,貝多芬沒有想到在一間茅屋裏,卻遇到了懂得他音樂、懂得他情感的知音。他又何嘗不是喜出望外,激動萬分呢?他怎能不又一次被深深打動呢?(同時板書“打動”。)讓我們一起來讀這句話。讓學生再一次感情朗讀。

貝多芬是偉大的音樂家,音樂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語言,所以他要用自己的音樂來表達對盲姑娘的回答。

貝多芬決定再彈奏一曲,這時候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學生接着一齊讀第八自然段。

月光普照大地,沐浴一切,卻照不進盲姑娘的心田,盲姑娘愛貝多芬的音樂,懂得他的音樂中的情感,卻很難欣賞到他的演奏。面對這知音,面對這如水的月光。此情此景觸動了貝多芬的情思,觸發了他創作的靈感和激情,這情思、這靈感、這激情由指端流露到琴鍵上。

讓我們一起來聽,課件播放音樂,老師讀。

“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涌過來……”

此時,貝多芬究竟在想什麼呢?下面,我們就圍繞這段話再次走進貝多芬,體會貝多芬的想法。

(五)、展開聯想,學習寫法。引導體會聯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六)、總結全文,學習寫法。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英華的表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開導性。我的板書以貝多芬的情緒變革爲主線,表現了大音樂家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情感。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3

一、教材簡介:

《最大的麥穗》是小學語文第11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散文,敘述了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讓弟子們摘一個最大的麥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須實實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機遇,而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全文共7節,可分爲3段:第一段(第1節)寫蘇格拉底要求弟子們去麥地裏摘一個最大的麥穗;第二段(第2—6節)寫弟子們摘麥穗的經過和蘇格拉底對他們的教訓;第三段(第7節)寫弟子們從蘇格拉底的話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語文課程標準,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一節。

2、能前後聯繫,領悟最後一節語言文字,明白必須善於抓住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3、能聯繫實際,談談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纔是實實在在”這句話的理解。

教學重點:着重讀好蘇格拉底說的話,體會弟子們所悟出的道理。

本課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是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第二課時主要理解課文內容。這裏主要講第二課時。

二、教學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已成爲大家的共識。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語文能力。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讓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最大的麥穗》。

2、過渡:小小的麥穗,給人很大的啓示。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一定會解開心中的疑惑,並從中受到啓發。

二、學習第一段。

1、自由朗讀第一段,劃出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的話,並讀一讀。

2、出示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的話:

“你們去麥地裏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3、指名讀,並說說爲什麼這樣讀。

4、齊讀

過渡:弟子們有沒有摘到最大的麥穗?你認爲是什麼原因?

三、學習第二段。

1、自由朗讀課文2—6節,思考上述問題,在書上的有關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內交流,要說出自己的理由。

小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要有實效,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幫助學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針對性的學習策略。這個教學環節避免了學生許多無效或低效的學習活動,維護了研究性學習的嚴肅性。

3、全班交流:

(1)、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

“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才如夢初醒,他們回頭望了望麥壟,無數株小麥搖晃着腦袋,似乎在嘲笑他們。”

(弟子們沒有摘到的原因是:眼光不夠開闊、猶豫不決……)

用“邊讀邊議”的方式交流,既是讀重感悟的研究結果的呈現,有是自然的思維與說理的訓練。

(2)、想一想,此時,他們的心情如何?他們會想些什麼?

4、面對弟子們的表現,蘇格拉底會有什麼想法,請大家讀讀他說的話。

出示:“這塊麥地裏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指讀,說說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討論:如何才能讀出自己的體會。練讀。齊讀。

因爲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因此在教學中,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5、過渡:蘇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麥穗這件小事來教育他的學生,含蓄的告訴學生一個深刻的道理,他的學生聽懂了嗎?

四、學習第三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最後一節,劃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聯繫實際,說說自己的體會。

2、同桌交流。相機板書。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學會感受、體會、揣摩。要重感悟、重語感訓練。

3、出示名言,讀一讀。

機會是每個人都有的,但許多人不知道他們已碰到它。

——達爾文

機遇只垂青(重視)那些懂得怎樣追求她的人——查理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4

【說教材】

《體育頌》這首散文詩熱烈、充滿激情的歌頌了體育,把體育看成是美麗、正義、勇氣、榮譽、健康、進步與和平的化身。全詩高度評價了體育在現代社會的功能和作用。

這篇課文是一首散文詩,詩人用充滿詩意的形象化的語言讚頌體育,每段以“啊”字開頭奠定了抒情色彩,每一自然段都可以從句末找到押韻的文字,例如第一段就有“力”、“地”、“已”、“意”、“地”,其它的段落也具有同樣的語言標誌。體育被詩人擬人化,運用第二人稱,使文章親切而熱烈,情真而意濃。全文采用比較簡短的句子構成段落排比,以簡潔明快的節奏表現高昂、歡快、活潑的激情,讀起來琅琅上口,音韻鏗鏘有力。

【說教法】

此篇散文詩,主要以朗讀的方法來體會文章的情感,把握朗讀的基調,體會作者的激越、高昂對體育充滿讚美的激情。

【說學法】

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爲主

【說教學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體育的願望,培養學生拼搏進取的精神,鼓勵學生投身體育事業,樹立爲體育事業作出貢獻的理想。

【說教學重點】

1.抓住各段領起句,把握它們在文中的意義和作用,感受作者的情感。

2.引導正確領會體育真正的內涵,認識現代體育對人類產生的巨大影響。

【說教學安排】

1.有條件的學生可上網查尋有關奧運會及顧拜旦的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此環節在課前完成)

2.朗讀指導,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品味文章內容及感情。

3.合作探究,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交流的熱情,在合作中探究。

4.品讀,讓學生選擇自己體會較深或喜歡的段落進行品讀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

5.課時安排:兩課時

【說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多媒體展示引入

2.速讀資料,瞭解作者。

3.學生初讀,處理生字詞。

4.教師範讀,把握基調。

二、研讀課文。

1.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讚頌體育的,寫出內容提要。

(以小組爲單位展開討論)。

從以下九個方面讚頌體育的:

(1)體育是生命的動力。

(2)體育能塑造美麗。

(3)體育能體現正義。

(4)體育能使人贏得榮譽。

(5)體育能培養人的勇氣。

(6)體育能給人帶來樂趣。

(7)體育能增強體質。

(8)體育可以推動進步。

(9)體育可以促進和平。

2.學生激情朗誦:

(1)學生任選一段自己最喜歡或者理解最透徹的段落反覆品讀,在全班交流時做到先表情朗讀,再對文段進行理解。

(學生展示)

(2)學生質疑並解疑。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讓學生選擇自己體會較深或喜歡的段落進行品讀,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學生感受文本亮點:

(1)語言雋永,句式整齊,讀來琅琅上口,韻味無窮,如“想起你,內心充滿歡喜,血液循環加劇,思路更加開闊,條理……且段末押韻。

(2)擬人和排比等手法的運用,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使文章具體、形象、生動,一氣呵成、有氣勢。

(3)運用第二人稱,使文章親切而熱烈,情真而意濃。

(4)段首中心句構成排比段。

四、總結課文:

這首散文詩熱烈歌頌了體育,闡明瞭體育的內涵,揭示了體育對個人乃至民族的重要意義。

五、鞏固練習

模仿本文散文詩的形式,結合自己對“幸福”的切身體驗寫一小段文字歌頌幸福。

(幸福是一種心靈的振顫,幸福就是沒有痛苦的時刻,幸福常常是朦朧的,幸福絕大多數是樸素的,它不會像信號彈似的,在很高的天空閃爍紅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的外衣,親切溫暖地包裹起我們。)

【說板書設計】

體育是生命的動力。

(1)體育是和平。

(2)體育是美麗。

(3)體育是正義。

(4)體育是榮譽。

(5)體育是勇氣。

(6)體育是樂趣。

(7)體育是健康。

(8)體育是進步。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5

我參加了鎮江市第四輪市屬中學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複賽初中組語文學科的說課比賽,比賽要說的課文是《斑羚飛渡》,說完後覺得很有收穫,現將說課稿整理出來,以期得到專家、同行們的批評指正。

我的說課分四塊:

教材分析

1.《斑羚飛渡》這篇課文選材非常好,有如下特點:

(1)課文體現了時代的特點,具有現代意識。文章關注動物世界,也就是關注自然,關注人類本身,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環境保護意識。

(2)課文適應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

2. 教材與學生。

教學的總體設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堂課首先要考慮學生,“關注 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教學設計要“一切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要仔細研究教學對象,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來進行教學設計。我設想把這篇文章放在初一的下學期,因爲初一下有一個“關注動物世界”的學習單元,可指導學生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跨學科專題活動。

3. 教學理念。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運用祖國語言,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教學要充分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積極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篇課文可以拓寬學習領域,開展“保護野生動物”的跨學科學習,可以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輔助教學。

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1. 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緯度來進行設計。我設計的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複述斑羚飛渡的主要情節,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通過品味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領會動物之間老斑羚們那種勇於自我犧牲的悲壯的美,啓發學生領會文章的深刻主題。

(3)通過設計“保護野生動物”跨學科專題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激發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感。

2.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品味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領會動物之間老斑羚們那種勇於自我犧牲的悲壯的美,啓發學生領會文章的深刻主題。

(2)教學難點:設計“保護野生動物”跨學科專題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激發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感。

教學策略 (即教法、學法的設計,重點、難點的解決和突破。)

1. 教法:

(1) 教師充分考慮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緯目標,創設情境,組織教學。把班上學生按照能力強弱搭配分成幾個四人學習小組,這樣便於同學間的交流和團結互助,共同提高。

(2) 我設計這節課要領學生去微機房去上課,運用微機課學習的上網技術爲語文學習服務,進行“保護野生動物”跨學科專題活動的資料的蒐集和整理,語文教師也要指導學生上網,進行資料的搜索。

(3) 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和交流,教師適時進行點撥。

(4) 教師可適當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如板書課題,出示一些質疑探究性的問題等,但不可喧賓奪主、華而不實。

2. 學法:

(1) 指導學生預習,做預習筆記,要用活頁紙做,便於整理歸類。

(2) 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與交流。

(3) 指導學生上網搜索有關野生動物的資料。

(4) 指導學生完成相關的調查研究的報告和小論文等。

通過一系列語文活動的展開,我相信一定可以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教學流程 (即主要教學環節,要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體活動。)

課前佈置預習:

(1)朗讀課文2-3遍。

(2)自學文中的生詞、寫出重點詞語解釋並造句,做在預習筆記本上。

(3)找出你文中認爲的優美生動的語句加以賞析。

(4)準備複述文中斑羚飛渡的主要情節。

(5)蒐集有關斑羚這一動物的有關資料。

注:以上預習作業學生盡力完成,不求面面俱到。

課堂教學流程: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由蘇教版七年級(下)課本中的課文《國寶大熊貓》和《金龜子》等有關動物的課文導入。

同學們,我們非常喜愛國寶大熊貓、金龜子這些動物,今天我們來學習《斑羚飛渡》這篇課文,看看你是不是會更喜歡?

(多媒體課件展示課題:《斑羚飛渡》)

2. 檢查預習,重點檢查生詞、詞語的整理。

學生的讀書卡片用實物投影展示,或者教師在屏幕上打出一些詞語對學生的字詞預習進行檢測。

其他的預習作業將在後面的教學環節中檢查。

3. 整體感知課文。

請同學們根據預習時對課文的瞭解,頭腦中快速地組織一下,準備複述主要的 故事情節,準備時間2分鐘。

同學們思考後交流,發言2-3名學生。

4. 品味賞析。

從文中找出你認爲寫的優美生動的語句,進行品位賞析,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如:(可用課件展示)

我喜歡文中的這句:—————————————————————————————————,

理由是:———————————————————————————————————

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四人學習小組的討論和交流,四人學習小組要分工:一人組長,一人記錄發言,一人準備朗讀欣賞的語段,一人整理髮言準備交流。

5. 拓展遷移

教師組織開展一個“保護野生動物”跨學科專題活動。課堂上教師可指導學生上網搜索相關資料。

思索質疑:

(1)請搜索有關斑羚的資料,如生活習性等。

(2)文中斑羚飛渡是在人類的圍捕下發生的事件,由於人類的濫捕濫殺,造成野生動物瀕臨滅絕的事例很多,你能從網上或圖書館等其他地方搜索到相關的資料嗎?

(3)設計一份“保護野生動物”爲主題的小報或出版一期牆報,可以是某一種動物的專題介紹,也可以是多種動物的多方面資料的介紹。

(4)根據蒐集的資料,選擇一個角度,寫一篇關於野生動物保護等方面的小論文或簡單的調查報告。

題目示例(題目可根據小組研究的情況自定,“示例”僅作參考)

如:鎮江地區野生動物的現狀調查

談談人類對野生動物的保護

談“斑羚飛渡”中的美

以上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先獨立蒐集資料,然後按學習小組綜合,完成小論文或者調查報告,這也是這節課的課後作業。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6

一、品讀文本說教材

讀着《兩小兒辯日》,天真可愛的兩小兒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彷彿看見兩小兒爲爭論“太陽距離地球遠近”的問題各執一詞,爭執不下,面紅耳赤,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多有意思呀!細細品讀,課文語言簡潔,兩段風趣幽默的對話描寫讓我感受到兩小兒是那樣天真可愛,善於觀察,勇於探索,而孔子謙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着實讓我敬佩,同時也讓我明白學無止境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課標版第十二冊的一篇文言文。這篇課文是主題單元“人生感悟”的第一篇課文,目的是通過本課的學習,瞭解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啓示的,爲後面的《匆匆》、《桃花心木》等文章的學習積澱學法,同時也爲初中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二、依據學情說目標

六年級學生在此前已經學過《楊氏之子》《伯牙絕弦》等文言文,已初步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但積累還不夠,要獨自理解一篇文言文還有困難,因此,我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

2、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

3、理解重點詞句,領悟文中蘊涵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體會祖國文字的博大精深。

由於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方面差別較大,所以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的朗讀,能否正確地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由於本年級學生對人生的哲理缺乏實際的生活經驗,因此聯繫生活實際來體會道理將是學習本課的難點。

三、因材施教說學法

在教學中,我力求做到充分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學氛圍,爲此,我將採用“質疑探究法”、“情境品讀法”、“合作討論法”“鏈接生活法”等學法引導學生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中蘊涵的道理。

讀爲主線說流程激趣設疑,導入課題。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孔子乃一代聖人,卻被兩小兒笑曰:孰爲汝多知乎?因此,開課伊始,我便用鏈接資料導入,用資料豐滿孔子一代聖人的高大形象,與後文“孔子不能決也”形成鮮明的對比,既設置懸疑,激發學習興趣,又爲後文的學習作好鋪墊。

一上課,我便出示圖片,(點擊)用敬佩的語氣敘說孔子對世界的影響。在學生的驚訝聲中,繼續讓學生彙報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孔子的資料。

當孔子的形象在學生心中越來越高大時,我又拋出懸念:這樣一個偉大的聖人,卻被兩個小兒笑曰:(課件出示)孰爲汝多知乎?預設這一句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是“爲”、“知”,因爲孩子接觸文言文有限,在這裏我採用講解法,直接告訴學生“爲”、“知”通“謂”、“智”,在老師的幫助下,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並指導學生斷句,讀出反問的語氣。而後設下懸疑,導入課題,讀題解題。

四、初讀古文讀通讀順

古人云:“鬆聲、澗聲、琴聲、鶴聲……皆聲之至清者,而讀書聲爲最。”

爲了讓孩子讀通、讀順、讀出節奏,我分三步:第一步,自由讀。根據六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我首先讓孩子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古文。在此基礎上進入第二步,試讀指導。我先指名讀,根據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的問題相機指導。在此過程中,我預設了(課件出示)這四句是斷句朗讀的難點,一是因爲這幾個句子比較長,二是因爲這四句是學生理解的重點段落。爲解決這一朗讀重點,我採用範讀、師生合作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朗讀形式進行朗讀,達到把古文讀通、讀順這一目的。

再讀古文讀明文意這則文言文的意思並不難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對照文後的幾個註釋,採用自查自閱,小組討論的方式交流對古文的理解,進而全班交流。

在這一環節中,我預設了學生難理解的地方爲“車蓋”、“盤盂”,“車蓋”、“盤盂”學生沒見過,書上的解釋很籠統,我利用多媒體展示“車蓋”、“盤盂”,學生一看既明,圖爲文服務,在認識物的同時學習比喻句。而後,我又讓學生帶上動作比劃這兩個物件進行對比朗讀,調動多種感官,讓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讀一讀,動一動中輕鬆愉快地理解古文意思。“滄滄涼涼”“如探湯”的感覺則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早晨與中午的不同感覺,從中體會這兩個句子的意思。

五、三讀古文,品“辯”品“決”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在關鍵的字、詞、句、段處細細揣摩體會,引領學生從膚淺到深刻,從簡單到豐富。這篇課文中兩小兒的“辯”與孔子的“決”言語簡潔,透過這簡單的句子卻有極大的琢磨、品味、想象的空間,對悟理以

及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有極大的幫助。爲此,我把這兩次對話與孔子的“不能決也”作爲品味的重點。一品小兒辯趣,二品孔子不能決也。葉聖陶先生說:“閱讀閱讀,總得讀,閱讀能力不是講出來的,而是讀出來的。”我採用反覆吟誦、朗讀的教學方法,對一品小兒辯趣進行了三個層次的品讀。

品讀對話解內容我先拋出話題:孔子東遊時,他聽到了什麼?課件出示兩次對話,這兩次對話都以“一兒曰”爲提示語,一些中下學生對這兩次對話容易混淆,因此,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我藉助多媒體,用兩個小兒人頭區分出兩小兒辯鬥的語言,分成A、B兩組朗讀,再讓學生默讀。完成練習(課件出示)。現在的孩子能說會道,但浮躁無耐心。而學習不僅需要樂學,更要靜學。這一練習的設計旨在讓學生沉下心來讀書,讓孩子在安靜的氛圍中與文本交流,透過文字弄懂隱藏着的文意。

想象畫面品辯趣古文簡潔,但不詳細,有些地方需要靠想象推測。這篇課文中兩小兒辯鬥是一個非常可愛、有趣的畫面,可是古文卻用“一兒曰”概而說之。教學中,我用“想象畫面品辯趣”的方法進行教學,我會這樣入問:讀着他們的對話,你的腦海中會想象出兩個怎樣的小兒,說說他們當時的動作表情?孩子想象畫面後,設置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通過情景創設朗讀,語言引領朗讀,迴旋朗讀,讓孩子發揮想象,體會辯趣。如:師生合作,分角色分別重複朗讀“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爲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爲近者熱而遠着涼乎?”剛開始語氣平緩,隨着“此言差矣”、“非也”、“胡說”等詞語的加入,兩人的語速逐漸變快,語氣逐漸變重,最後,感情激昂,互不相讓,師生“辯鬥”結束,教師請學生評價。又如引領朗讀,“一兒堅持曰“、一兒不服曰”、“一兒爭辯曰”、“一兒反駁曰”、“一兒拍着胸脯曰”、“一兒跺着腳曰”等等,在這樣的提示下,學生的辯鬥越來越激烈,最後發展到指手跺腳,互不相讓,場面熱烈,使得這種形象感不斷地立體化、生動化、細節化,兩個可愛的古代“小兒”形象就這樣被還原到了現代的課堂。

六、文言共生悟道理

新課標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具體反映到古文課,就是文言共生。待學生從表情到動作到語言讀到酣暢淋漓時,放慢教學的速度,讓學生從激情澎湃,詼諧逗趣中平靜下來,拋出話題:從他們的語言、動作、表情中,你能感受到什麼?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朗讀已進入角色,他們一定會說:我能感受到兩小兒的天真可愛,我能感受到兩小兒善於觀察、敢於質疑、勇於探索。

二品“孔子不能決”。“孔子不能決也”只有6個字,給予學生以無限遐想的空間,教學中,要利用空白,找準引發想象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合理想象。爲此,我讓學生分別以“現代小兒”、“古代小兒”的身份,請教孔子,這一設計,既能活躍課堂,又能讓學生對古文活學活用,有的孩子說:老師,您能說說我倆到底誰對呢?有的孩子一邊作揖,一邊說:先生,孰是孰非?出示句子,孔子不能決也。理解“決”“也”的意思,並讓學生找出這篇課文中帶“也”的句子,課件出示,讀一讀,體會古文的節奏和韻律。而後,讓孩子說上幾句帶“也”的句子,如:多乎哉不多也。我乃齊天大聖也。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爲汝多知乎?兩小兒這一笑耐人尋味,或天真或譏諷或失望,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在這一教學中,我讓孩子自由體味這一聲笑,這一聲問,孔子心裏會在想什麼?又會說什麼呢?讓孩子通過角色置換進入孔子內心,從而悟出孔子謙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樣的訓練,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發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而且還豐富了文章的內涵,也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超越了文本,超越了時空。

從這“辯”和“不能決”裏,我們悟出了什麼道理?孩子彙報以後,我相機導出學生要積累的名言,再讓孩子聯繫生活實際說說對課文的感悟。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對課文內容的昇華,教學難點在此突破也是水到渠成。

四讀古文積累運用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豐富學生的積累,爲此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指導背誦,通過同桌背、指名背、全班齊背等方式,從而達到豐富語言積累的目的。

語文教學的根本手段,讓學生讀中感悟,讀寫結合。我設計分組練筆,豐滿文本這一環節,讓孩子想象孔子、兩小兒外貌及他們辯鬥與不能決時的神態、動作、心理,把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想象以語言文字的形式物化出來,還原語言文字的形象,這樣做既注重了積累感悟,又注重了實踐運用,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會得到提高。

七、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此板書扣住關鍵詞“辯”與“不能決也”來進行設計,其中藝術化地處理了“兩小兒”與“孔子”,“辯”與“不能決”。強烈的對比中,讓學生感受到兩小兒的可愛、執着,聖人孔子的實事求是,此設計既突破重點難點,又富有藝術性。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7

【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本篇文章以時間爲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爲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到正月十九春節結束。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脈絡清晰,詳略得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裏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2、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簡單體會老舍語言通俗簡潔,有趣的特點。

3、找準讀寫結合點,拉動學生對春節的體驗。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爲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說教法與學法】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精讀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學

習,合作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學習能力和蒐集資料的能力,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查找有關老北京的各種習俗的資料。課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要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學習本篇文章。課堂小練筆,學生可以將家鄉的元宵節與老北京的元宵節習俗進行對比,激發他們興趣寫自己的元宵節,感受中華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說過程】

爲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 創設情境,回憶春節 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一組中國人過春節的圖片,配上《春節序曲》音樂,讓學生馬上進入過年的氛圍中,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

二、 回顧寫作順序,分清詳略 。

接着,我讓學生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並且回顧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

三、 深入詳寫片段,感受民俗,體會表達方法。

1.在老舍先生寫得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節這四天中,你最喜歡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讀一讀,勾畫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結合自己過年的感受,做一些批註,準備和大家交流交流。

2.學生自讀批註,小組交流

3.彙報交流

(一)學習臘八節部分

⑴學生彙報介紹

(2)在教學這一段,主要引導學生品味這段老舍語言的通俗有趣、準確生動,根據學生彙報,我主要抓住“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這兩句細品:

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如果這樣改: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摻和一起製成的。行不行?老舍先生可是語言大師,這些詞看似平常但又妙趣橫生。)

板書:簡潔有趣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

(出示圖片,你們見過吃過沒?作者只用兩個詞來形容色如翡翠、色味雙美,顏色如翡翠,翡翠什麼樣?用詞準確又精煉。板書準確精煉)

(3)總體讀臘八節兩段(男女生讀)

臘八節過得怎麼樣?(有滋有味)板書

(二)學習元宵節部分

(1) 學生彙報(理解張燈結綵,讓學生做批註)

(2)北京的元宵節給你留下什麼印象?(板書:紅火而美麗)

(3)體現在哪呢?自由朗讀體會,用課文中的話回答

(4) 學生彙報談體會(從結構方面引導學生髮現燈的數量多、種類多兩方面,把相關詞語在課文中標記)

燈的數量多:從“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家中也有燈”等詞句就可以感受到。

燈的種類多:從“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燈”可以感受到。

(5)關於老舍語言的品讀,我重點抓住了“正月十五,處處張燈結綵,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紅火而美麗。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這句中的“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這幾個同義詞,先讓學生讀,讓他們自己去發現這幾個詞,然後通過換詞語的辦法(也就是把這幾個詞都換成“都是”)讓學生讀,一讀就會發現這樣會很死板,反過來學生就明白了老舍用這幾個詞很靈活、富有變化。

(7)元宵節這部分是本節課詳講的部分,所以隨後安排了小練筆,爲了鋪墊好學生的情感基調,我先出示東勝元宵節圖激趣情境創設,充分調動起學生過年的熱情,讓學生有話可說。

出示要求:再讀一讀老舍先生描寫元宵節的部分,試着用我們總結出的方法,聯繫實際,寫一個你印象最深刻的元宵節場景。

(8)寫完自己修改或同桌互讀修改

(9)推薦讀習作,全班評價

(三)最後的除夕、正月初一兩部分沒有詳細學習,只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而後小組交流的方式,歸納這兩個節日的特點,完成板書 最後學完全文總結歸納方法:有順序性 詳略得當 語言簡潔 結構完整

【說板書設計】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板書應該簡潔明瞭,具有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本課板書如下:

板書:

北京的春節

臘八節 有滋有味 通俗有趣

除夕 熱鬧非凡 準確精煉

正月初一 悠閒愉快

元宵節 紅火美麗

概括出了每個節日的特點一目瞭然,旁邊是通過學習概括的老舍語言特點

反思:

我在設計教案之前對於如何在一課時中將課文的詳寫四部分:臘八節、除夕、正月初一、元宵節都一一科學的呈現,能起到扶放的教學效果,可是一直都難以找到好辦法。所以我在精講了臘八節和元宵節的部分後,對於除夕和初一部分因爲時間不夠草草處理,有走過場的嫌疑,處理的不明智,不會統籌規劃內容。經曹老師的指點我才明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8

《別餓壞了那匹馬》這篇課文是十二冊第二單元最後一篇,也是一篇自讀課文,文章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馬草,讓“我”繼續看書的事。讚揚了作爲書攤主人的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後的深深感激之情。本單元前三篇課文描繪了景之美、人之醉,人景交融、天人合一之境界,在本單元最後安排這樣一篇讚美人的美好心靈的課文,我的理解是由景美過渡到人美,因爲第三單元的課文都是寫人美的。首先說說我對“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個題目的理解:

1、這是那位殘疾青年說的一句話,是一個善意的謊言;

2、還有一層含義:別餓壞了那匹馬也指小作者,小作者對書如飢似渴,而殘疾青年是不想餓壞小作者,才說了這一謊言!這篇只有一課時的自讀課文,我想這次是第一次把自讀課文列入實踐課的範疇。葉聖陶曾經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纔是應用。”“如果只注意於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精讀文章,只能把它認作例子與出發點,既熟習了例子,只定了出發點,就得推廣開來,閱讀略讀書籍。” 我的課題是“開放式作文教學的研究”,我想習作的源頭是閱讀,於是將目光定格在了這課上。自讀課文我覺得還是應該以學生的自讀、自學爲主,讓學生自主閱讀,在閱讀中思考、發現。翻開課程標準,關於略讀課文的內容很少,只在評價過程中提到一句:評價略讀,重在考察能否把握略讀材料的大意。但教師並不是旁觀者,應該抓住主線引導好學生的讀。這篇文章內容淺顯易懂,語言簡潔樸實,情感真摯感人,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所以,我想簡化頭緒,着重從兩點入手,以體現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

1、品悟語言文字,感受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好品質;

2、感情朗讀,受到情感的薰陶。另外滲透我課題特色,加入了一個小練筆。

反思這一課,我談談我的幾個主要設計。

1、注意導讀的引入。我是這樣導讀的,用他們上下樓梯經常見到的《小學生行爲規範》中關於“誠實”的話題說明小學生要誠實,不能騙人,騙人不好,可話鋒一轉,告訴學生生活是很複雜的,並不是書上的幾句話就能概括得了的。有時欺騙並不會遭到譴責,也許反而會得到感激,我們今天來認識一個人,他也說了謊,卻得到了別人的感激,爲什麼呢?帶着這個問題讀課文,注意生字詞,把課文讀通。(對於略讀課文,我認爲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顯得尤爲重要,因此,我設計了這一導讀。其實有很多好的導讀方法,但我覺得略讀課文的導讀不宜太繁,畢竟時間要留給學生。)

2、設計好細讀的問題。學生讀了課文後,讀出殘疾青年編造了一個美麗的謊言,我順勢提了一個問題“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其實會讀書的同學能從課文中發現蛛絲馬跡,會發現攤主的心思,找找看,同時寫上自己的體會”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劃出相關句子,詞語。(略讀課文要給孩子充分讀的時間,但並不是說,有時間給孩子就行了,老師要給予適當的點撥。)

3、安排小練筆,填補文中空白。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交流,朗讀,當一切真相大白時,兩位主人公心靈相通了,學生也與文中的主人公心靈相通了,於是,我設計了這樣的小練筆:那夜,靜悄悄的,只有偶爾傳來幾聲小蟲子的鳴叫,一切都和往常一樣。只有我躺在牀上,輾轉難眠…… (我覺得進行小練筆的時機掌握很重要。“情動”而“辭發”,這時要給他寫的機會,讓他內心的情感,讓文章的情感涌出紙外。)

4、感情朗讀,情理交融文章很長,我讓學生取一段認爲最能打動學生的文字來讀讀,在讀的基礎上談談自己學了本文之後的理解。

5、課外拓展第十二冊語文教學參考書上對略讀課文有這樣的描述:右上角有三角形的爲略讀課文,意在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能獨立閱讀,不列入考試的範圍。新課程標準中對五六年級的課外閱讀量不少於100萬字.如何完成這樣大的閱讀量呢?我覺得教師要利用課上提供學生材料。於是,我在課的最後提供了學生一些文章,和主題有關,放在班級中任他們閱讀。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9

一、教材說明:

課文《爺爺的蘆笛》是蘇教版第十一冊中的一篇閱讀課文。這是一篇行文優美,又不乏哲理的短篇小說。主要寫了一個叫強強的小男孩到爺爺的小閘屋度過了一個狂風大浪之夜,逐漸成長起來的故事,讓我們體會到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的道理。

全文共13自然段,第一段(1)描寫了強強對爺爺小閘屋的想象,那裏景色怡人,令強強深深地嚮往與眷戀;第二段(2-6)寫我來到爺爺的小閘屋,並拉着爺爺做了一支蘆笛;第三段(7-10)描寫潮汛來時,漆黑的夜晚狂風大作,海水狂怒,肆意襲捲。爺爺的小閘屋在波風浪谷中顛簸,隨時將被巨浪淹沒的險境以及在爺爺的小屋獨處的強強的焦急與恐懼。第四段(11-13)描寫了強強在大浪的餘波聲中,再次聽到爺爺悠揚的笛聲,想起了爺爺平時愛說的一句話,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結實,從而覺得自己變得勇敢起來。

二、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2、學會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環境描寫對人物心理的襯托作用,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結實等句子的意思。

4、憑藉課文語言材料,明白經風雨、見世面,接受實際鍛鍊,對自己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

三、教學重點:

課文重點是第三、四兩段,描寫自然環境和強強心理活動的語言很精彩,要指導學生認真朗讀、體會,並熟練背誦,增加語言積累。

四、教學難點:

聯繫課文和學生生活實際理解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結實這句話既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

五、教學流程:

如何讓這羣六年級的學生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而且比較到位的理解文章的深遠意蘊與獨特構思呢?我準備這樣來教:

第一課時中我幫助學生掃清字詞障礙,理清課文思路,初步理解課文。

第二課時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來理解課文,突破難點。

第一段通過引讀將學生帶入意境,從碧藍碧藍、翱翔、閃閃爍爍等詞語體會強強想象中小閘屋的美麗和強強對小閘屋的嚮往。從三折兩卷體會爺爺做蘆笛的本領高。

第二段通過同桌互讀(強強和爺爺的兩段對話)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

第三段在狂風暴雨的音樂伴奏下師範讀,使學生感受到環境的改變。這時問:強強真的如他所說不怕嗎?(不是,他十分害怕)他爲什麼害怕?(大海狂怒)自讀課文,劃出你認爲描寫大海狂怒和強強害怕的精彩句子,寫上批註。學生交流時,師注意朗讀指導,做到熟讀成誦。強強如此害怕是因爲他從未經歷過這樣的夜晚。在他害怕時聽到一種奇特的聲響。怎麼是奇特的呢?請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想象一下,爺爺想通過笛聲對強強說些什麼?學生展開想象。

第四段通過以上的讀、說,學生已經水道渠成,可以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你對最後一句話的理解。

最後,請學生拿出摘錄本,摘錄自己喜歡的句子。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10

一、說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爲了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努力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在課堂上,充分給予學生主動權,讓學生自己去想,去說,去做。教師引導鼓勵自己的見解,把活躍的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師生交往,共同發展,實現教學重心由重知識傳授轉向學生髮展,由教師"教"向學生"學"轉移。

《語文課程標準》又規定,五年級的學生要能"在閱讀中揣摩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教師在課堂中應注重閱讀,儘量多給學生時間去閱讀課文

二、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月光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它告訴我們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勞動人民的偉大音樂家。作者運用聯想,對話描寫等等表現手法,使得課文集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傳說,美景,深情於一體。

第一段(第1自然段):簡單介紹著名的鋼琴曲《月光曲》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

第二段(第1—10自然段):詳細介紹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整個過程。

課文可以分爲兩段。

2、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五,六年級的學生要能"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根據教材編排和課文特點,以及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月光曲》一課教學的總目標制定如下:

學會7個生字,理解14個詞語的意思,能用"格外,彷彿"造句。

進一步學會藉助課題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通過朗讀,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進一步學會藉助課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及分辨實際事物和聯想部分;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彈奏第二首樂曲時的情和景。

4、課時安排

本課計劃3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是: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是:按課後練習2中的(1)(2)小題問題研讀課文2—7自然段。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有感情地朗讀兄妹倆的對話 。

第三課時教學內容是:根據課後練習2中的第(3)小題研讀課文第8—10自然段。學生領會課文表現的意境並能有感情地配樂朗讀第9自然段並背誦。

三、說教法學法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對象,學生正下通過教師所講的教材所展示的內容經過思考獲得知識的。這種觀察和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是一種積極的思維。從這一點出發,本節課教法的知道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整節課的教法設計體現了"以訓練爲主的教學基本模式",儘量讓學生動腦,動口,強化學生的主體作用,使"精講,善導,激情,引思"八字貫穿各個教學環節。

本節課使用的教學方法如下:

1、情境法——激發學習興趣,熱情參與。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

3、討論法——積極參與,得出結論。

4、練習法——感悟課文,體會內涵。

四、說教學流程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爲了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目標爲中心,提問爲主線"這一原則,以達到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發展思維的目的,我是這樣設計教學流程的。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這樣導入新課,從主觀上吸引了學生,喚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2、解決生字詞並整體感知課文

(1)我給學生提出邊聽朗讀錄音邊找出你認爲難讀難懂的生字詞的要求,學生有目的地聽朗讀錄音,通過聲情並茂的錄音朗讀,學生入情入境。

(2)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學會本文的7個生字,理解本文的14個詞語。

(3)鼓勵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四人一小組討論如何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我又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進行總結。

這個環節,通過學生自己提出難讀難懂的生字詞及小組合作探究,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了解了課文內容,爲下一個環節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3、細讀課文,理解教材

(1)理解貝多芬給盲姑娘彈琴的經過,即學習課文第2—7自然段。

爲什麼貝多芬要給盲姑娘彈鋼琴曲

貝多芬彈完一首,爲什麼又彈了一首

貝多芬是怎樣把第二首曲子記錄下來的

在這一環節,我重點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朗讀能力。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在體會中朗讀。

(2)讓學生找出第8,9段中的實寫部分和由實際事物引起的聯想部分。

這個環節讓學生感受到了《月光曲》表現出的意境是多麼的美妙。學生帶着這種美的感受朗讀課文,讀的很有感情。學生也更好地瞭解了的思想感情。

(3)引導學生理解第10自然段中"陶醉","飛奔"各是什麼意思,用在這裏有什麼好處。

3)貝多芬是怎樣把第二首曲子記錄下來的

這個環節讓學生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精妙,在品詞析句中確實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4、歸納總結

(1)鼓勵學生藉助課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2)讓學生按事情的發展,瞭解貝多芬感情的變化。

這個環節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鞏固練習

(1)全班齊讀第9自然段並嘗試背誦。

這個環節有利於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對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誦讀能力。

6、佈置作業

(1)完成生字詞的抄寫。

(2)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3)完成與本課有關的課堂練習和同步練習。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11

帶着滿懷的好心情,我和五(1)班的同學們一起去山中訪友。短短的四十分鐘眨眼而過,我不知道有沒有給各位評委老師帶來好心情。那麼下面就這一節課談談自己的看法,反思一下有沒有達到簡單、有效。

首先在教學目標的定位和內容選擇上,這篇課文是小學人教版六年級語文第一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組課文都是描寫景物的,但和之前學過描寫景物的文章在表達方式上截然不同。色彩斑斕的大自然,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悅。這些作品不但描繪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蘊涵着作者真摯而濃烈的情感。學習這些文章,使學生從中既能得到語文的滋養,又能得到美的陶冶,從而激發熱愛美,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爲了讓同學們在有限的四十分鐘內體會到這種情感。我選擇了最能表達情感的三、四、五自然段作爲主要的教學內容。這樣處理,爲後面的教學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第二我想說說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環節,力求做到簡化。因爲是高年級的同學,他們已經初步具備了理解和感悟語言的能力。況且這篇文章句句含情,很適合同學們朗讀。所以在教學方法上,以讀爲主,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讀中理解課文的內容;在讀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在讀中領悟表達上的特點;在讀中受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人文薰陶。我的主導主要放在引導同學們學習語言文字上。在教學環節上,從課文的導入到默讀,以及到品味課文內容,再到最後的回顧拓展,力求簡單有效。例如第四自然段的讀中想象、質疑導讀,第五自然段的配樂朗讀,我想都落到實處,紮紮實實訓練了同學們的語言文字能力。

第三談談我的教學過程。整堂課我以爲什麼用山中訪友作爲題目展開教學。我想這一堂課留在同學們心中的不僅僅是解決了一個問題,而是使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文章濃濃的深情,領悟到文章中獨特的表達方式,這也是我想達到的效果。當然教學無止境,希望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六年級《山中訪友》說課稿

學習目標:

(重點)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2、整體感知課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難點)3、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滿詩意的畫面。

教學過程

一.通讀全文溫習內容。學生帶着幾個小問題去讀。(快速默讀)

1、作者訪問了哪些朋友?(用筆做上記號)

老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

2、內容寫的是自然景物,爲何題爲山中訪友?這樣行文有什麼好處?你感受到什麼?

課文以山中訪友爲題是因爲作者十分熱愛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更能體現出作者與這些自然界朋友的深厚情感。

二.討論問題2(題略,見前面)

1.設下懸念,使人產生追問心理,想知道到底是誰,是什麼樣朋友。

2.使讀者也進到畫面中,進到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於是更加感到親切,(這是課後第一題中第2小題:作者爲什麼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的答案)

3.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質疑問難。鼓勵學生提問,啓發學生回答。

1.作者都是怎樣稱呼這些朋友的?從這些稱呼中可看出,文章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古橋老朋友樹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雲大嫂瀑布大哥懸崖爺爺雲雀弟弟螞蟻小弟弟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12

【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老人與海鷗》。

一汪翠綠的湖水邊,一個普通的老人和一羣快樂的海鷗相依相隨,這是一幅多麼和諧的圖畫。然而,不幸的事發生了,有一天老人與世長辭,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這是何等悲壯的場面,更是一份令人震撼的情,讓我讀過之後不得不爲人和動物之間有這樣真摯的情感而動容。《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所展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兩幅動人的畫面,更是那無限的真情和真情背後的感動。

爲此,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在情感朗讀中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真情,瞭解真情是文章的靈魂。

2、學習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海鷗動作的詞句,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任何一份感情,都能得到他們的加倍回報。

3、通過學習課文的細節描寫,學會如何真實具體地表達感情,並進行語言積累。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以人爲本,以讀爲本,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在閱讀體驗中感悟文本,使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和同情等感受”。嘗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諧之美。

【教學過程】

因爲本課是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首先我請同學們回顧本文的主要內容,並進行填空,從而引出新課。

分析課文主要由兩個問題出發:找一找老人愛海鷗的句子進行體會;走進海鷗不捨老人的片段。分別感悟老人對海鷗的愛和海鷗懷念老人的深深情誼。

在感悟中,注重讀議結合,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讓學生在老人看似平常的舉動和談吐中,感受老人對海鷗的一片真情。例如: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 “只爲個海鷗送餐”;老人一聲呼喚,海鷗“應聲而來”,在老人邊走邊放的節奏中“起起落落”……要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讓學生真切地體會老人對海鷗的情感。

在學生充分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情感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讀、悟課文的第二部分,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情義。重點抓住描寫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肅立不動”“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等句子,引導學生朗讀感悟,從海鷗的動作中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深厚情義。

在教學中我還蒐集了一些課外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海鷗老人的做法感觸更深,進一步體會課文中的感情。

總之,本課設計意在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讀書,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獲得初步的閱讀體驗。在設計和實施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領導、老師給予批評指正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文言文二則》是兩篇文言文。《學弈》選自《孟子·告子上》,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棋的事,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兩小兒辯日》是戰國時的思想家列子創作的散文,記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孩子在爭辯太陽遠近的問題,而孔子不能作出決斷的事,說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同時也讚揚了孔子實事求是、敢於承認自己學識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於探求客觀真理。本單元的關鍵字是“科學、機遇、思考”,閱讀要求是“體會文章是如何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本課的兩個故事一個說明學習應該專心致志,另一個說明要善於思考實事求是,都是發現科學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教學目標

1、會寫“援、俱”等4個字,讀準字音,理解課文中的重點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後註釋聯繫上下文,瞭解故事內容。

3、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根據課後註釋聯繫上下文,瞭解故事內容。

難點:

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二、說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朗讀法

這篇課文是文言文,要求背誦,需要充分朗讀、熟讀成誦。文言文中常常會出現較長或教難的句子,因此我採用學生跟隨範讀去讀,在理解文句的基礎上進行斷句朗讀,分角色朗讀等。

2、講解點拔教學法

文中雖然有部分句子不好理解,但這兩個故事學生早已知曉,六年級學生可以引導他們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因此我採取互動講解學習,約束學生結合註釋逐字逐句講解,點撥發現古今異義的字,和蘊藏其中的道理,培養學生學習理解文言文的思維和方式。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課的教學同時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內容涵蓋孔子、孟子等任務簡介,課文生字等內容,輔助教學,避免枯燥的說教形式,讓課堂更生動。

三、說學法。

本課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包括預習生字,大概瞭解課文內容,畫出古今異義的字,對不理解的字詞做出標記並互相交流。課內主要是朗讀課文,劃分長句子停頓,學習生字和課文內容,結合課後習題,進行適當練習,從而掌握本課要學習的內容。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課時是兩課時,要結合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習題,緊扣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流程,以達成教學目標。

(一)佈置預習

1、通讀兩則文言文,把不認識的字詞注音並搞清楚字義。

2、畫出古今異義字,劃分文中長句子停頓。

3、通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分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說到我國古代有名的老師,你們會想到誰?孔子、孟子,很棒,現在我們就一起學習關於他們的文言文。

二、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文言文,讀準字音,讀通文句,畫出不懂的字句,互相交流。

2、課件出示生字。教師檢查預習情況。重點交流幾個字的讀音:弗,辯。

三、學習《學弈》

1、課件出示孟子簡介,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孟子故事。

2、理解題目,指名讀,相機正音,指導斷句。(通國之/善弈者也思/援弓繳/而射之爲(wèi)是/其智/弗若與?)

3、範讀,學生跟讀,引導發現朗讀文言文的方法。(朗讀速度比較慢,句中停頓多。)

4、小組合作交流,結合註釋,逐字逐句把握,理解文章內容。弈秋是誰?兩人是怎麼學的?結果怎麼樣?爲什麼會“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理解“爲是其智弗若與”的意思。

5、學習“之”的不同。

6、齊讀課文,聯繫生活,深化認識,引導總結:學習時要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7、鞏固背誦。學生一起復述故事內容,根據譯文完成課文挖空。嘗試背誦。

8、板書設計:

學弈一人→專心致志學習要專心致志

一人→開小差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明白了學習時要專心致志。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關於孔子的故事,大家能從這個故事中學到什麼呢?

二、學習《兩小兒辯日》

1、理解課題,出示列子、孔子簡介。

(《列子》中保存了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杞人憂天等)

2、學生用文言文朗讀方法朗讀課文,結合註釋瞭解大意。

3、指名讀,相機正音,指導斷句。(“鬥”dòu,“滄”cāng)

4、範讀,跟讀。指名讀。

5、學習課文出示註釋,學生互相交流,教師引導講述故事內容。

6、逐句學習,理解字意,學習課文。(把握古今異義字,課件展示條理)人物、起因、各自觀點、各自依據

7、體會“孔子不能決也”,理解孔子實事求是態度。孔子被尊稱聖人,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形象何其高大,可是面對兩個小孩子關於太陽遠近的辯論,卻說自己無法判斷。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8、自由發言,說說從故事中學到了什麼道理。

9、歸納總結:課文采用答問式的對話來表現人物並闡明道理。兩小兒說話有理有據,表現出他們善於觀察、天真可愛的特點,而孔子的態度表明了他實事求是的謹慎科學態度,也說明了學無止境要不斷探索。

10、科學拓展:早晨的太陽看上去大是因爲大氣層折射,放大了太陽的像。中午熱是因爲中午太陽光直射地面,受熱最強。

11、板書設計:

日始日中

一兒:近→如車蓋遠→如盤盂(遠小近大)善於思考

一兒:遠→滄滄涼涼近→如探湯(近熱遠涼)實事求是

孔子不能決也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本課是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臘八節的臘八粥是中國傳統佳節的傳統食品。本課選自沈從文先生早年的小說《臘八粥》的前半部分,圍繞八兒等着吃媽媽熬煮的臘八粥的神態和心情,展現了一幅純樸、和諧、溫馨的圖景。

課文主要寫了等粥和喝粥兩件事,詳寫等粥,從八兒向母親焦急的詢問,到與母親的討價還價,到驚訝,對話貫穿全文,展現八兒的的天真和童趣,表現了臘八粥的美味誘人。

本文的主要線索是八兒的心理活動,從八兒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獨自猜想到親眼所見,都表現了八兒的可愛活潑的性格特點,寫出了一家人其樂融融的親情,表現出作者對普通百姓生活的熱愛和對家庭親情的眷戀。作者用嫺熟的筆法、細膩的筆調敘述了臘八節濃郁的民俗風情,使課文猶如一張臘八風俗畫,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二、說教學目標

1.會寫“臘、粥”等13個字,正確讀寫本單元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感受八兒的心理活動變化,體會八兒一家其樂融融的氛圍。

3.學習文中人物對話的描寫,通過讀文及拓展閱讀,感受親情給人帶來的溫暖。

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感受八兒的心理變化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基於以上認識,我主要採用以讀爲主,讀思議相結合以及引扶放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體會文章描寫中蘊含的濃濃真情。而教師引導流程,放手讓學生自學、探究,點撥重難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以《老北京的春節》中的臘八粥銜接導入新課,喚起學生的閱讀感受,爲文本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自主探究,自由讀課文,識記生字詞,教師利用多媒體檢查自學效果。

啓發思考,引導整體感知:

(1)圍繞“臘八粥”這一線索課文爲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能否用小標題概括出故事情節來。

(2)文中的“八兒”對臘八粥懷着一種怎樣的心情?從哪些語句中,能夠看出八兒對臘八粥的這種感情的?

(三)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分析第一部分:

1.作者寫吃臘八粥爲什麼要不惜筆墨介紹這種粥的原料和這些原料煮在鍋裏的狀態?(襯托臘八粥的香甜誘人、美味可口,爲下文做鋪墊。)

2.作者在文章開篇是如何寫出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的?(運用排比寫出了不同年齡段的人對臘八粥的喜愛)

3.引導學生體會作者介紹臘八粥的手法。

(四)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

1.指名學生回答用一個詞概括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等粥)

2.想一想,這一部分可以分爲幾個小部分?(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3.精讀感悟。過渡:美味的臘八粥會讓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饞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兒正是這衆多喜愛臘八粥中的一員,那麼面對甜甜、膩膩的一鍋粥,他的表現如何呢?我們首先來學習盼粥這一部分。

4.盼粥。默讀2——8自然段,要求:畫出描寫八兒的句子,想想這些句子分別屬於對人物的哪種描寫,品讀你畫出的句子,思考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1)“喜得快要發瘋了”這屬於對人物的哪種描寫?你能換一種說法來表達八兒喜悅之情嗎?

(2)“眼睛可急紅了”說明什麼?八兒真的餓了嗎?從對八兒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此時此刻八兒一種怎麼樣的心情?可以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板書:迫不及待)

(3)第4自然段中省略號有什麼作用?指導朗讀第4、5自然段的人物對話,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

(4)怎樣理解第8自然段的反問句?提示:八兒對臘八粥雖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書:苦苦等待)

過渡:八兒多麼想讓媽媽早點給他端上一碗噴香的臘八粥啊,那麼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麼吃呢?下面我們來學習想粥這一部分

5.想粥。分角色朗讀9—11自然段,思考:八兒的分粥計劃體現了什麼?(純真可愛)

(1)“孥孥”是什麼意思?從媽媽的的話中你能看出什麼?

(2)再分角色讀,要讀出八兒的天真可愛和媽媽對他的寵愛。

6.猜粥。男生齊讀第13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兒想象中的粥是什麼樣子的

(1)粥裏的栗子、赤飯豆、花生仁兒、棗都是什麼樣的?找出文中的關鍵詞畫下來。

(2)文章用了一個什麼字來形容八兒的猜想?(板書奇妙)

7.看粥。師讀第14自然段,同學們思考:當媽媽把八兒抱起來,八終於看到了讓他垂涎三尺的臘八粥,課文中用了一個怎樣的詞語來表現八兒的心理?(板書:驚異)

(1)媽媽煮的粥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請女生齊讀第十7自然段,畫出相關詞語。

(2)看了臘八粥之後的八兒,他的心裏又會想些什麼呢?

(3)男女生分角色讀人物對話,注意要讀出八兒的心理變化。

(五)學習課文第三部分(第18-19自然段)

1.用一個詞語概括這一部分的內容。(喝粥)

2.齊讀第19自然段,說一說自己感受到了什麼?(臘八粥的美味,家庭氛圍的溫馨)

3.與“等粥”部分相比,“喝粥”寫得比較簡略,思考這種寫法的好處。提示: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4.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那些句子,給大家讀一讀,課下可以抄在的積累本上。

(六)課文小結

本課圍繞着“八兒”等着吃媽媽熬的臘八粥的情態、心情,展現了一副淳樸的、和睦、溫馨的圖景。課文詳寫了“等粥”的過程,略寫“吃粥”,詳略得當,重點突出,語言質樸。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與講解一樣,貴乎“少而精”。古人說,少則得,多則惑。板書要做到“少書”“精書”,板書書在點子上,書在關鍵上,起到“畫龍點睛”“提綱挈領”的作用。本次板書以八兒的心理變化爲軸,直觀展現了詳寫的“等粥”部分,表現了臘八粥的美味誘人。

臘八粥

盼迫不及待

想苦苦等待

猜美妙

看驚異

吃十分美味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15

一、依據課標說教材

大家好!您是否還記得《狼來了》的故事呢?作爲對說謊者的懲罰,孩子的羊最後入了狼口。那,您可曾讀過《天使的吻痕》這個故事嗎?那個臉上有一塊巨大而醜陋的胎記的年輕人沒有因外表的缺陷而產生心理障礙,相反,他的幽默、他的積極向上的性格、他不凡的演講才能,使和他打過交道的每一個人,都會不由自主的喜歡上他。這樣的結果,與他父親那句美麗的謊言有關。當孩子問父親爲什麼我的臉上有這樣一個標記時,父親是這樣對兒子說的:兒子,你出生前,我向上帝禱告,請他賜給我與衆不同的孩子,於是上帝給了你特殊的才能,還讓天使給你一個吻。你臉上的標記是天使吻過的痕跡......老師們,我們從這兩個故事中感受到了什麼呢?

其實,剛纔這個片斷就是我在教學《別餓壞了那匹馬》一課時的導入設計。《別餓壞了那匹馬》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的作者許申高是一位仍居鄉下的失地農民,一位自由撰稿人。他用農民特有的質樸、作家特有的細膩爲我們展現了這樣一個滿是真情與溫情的故事——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的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我”的馬草,讓“我”得以繼續看書。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尤爲令人動容。全文主線清楚,圍繞“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個善意的謊言被揭穿的過程,展現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靈。文章雖是略讀課文,但文中那些充滿人性光輝的人物形象、感人至深的細節刻畫、層層推進的敘事手法、樸實且深刻的思想內涵,無一不能成爲孩子們學習的典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是要讓孩子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並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誠然,本文是個好“例子”。

二、以學定教說目標

六年級的孩子已經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對課文內容的感知比較容易到位,而且大部分孩子對事物的看法很有見地。但是,也正是在這樣的階段,他們開始浮躁。不願多親近課本,不願輕易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們得想方設法讓他們走到課文中去又走出課文中來,讓他們有所感並有所言。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通過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瞥見、尷尬、囁嚅、枯蔫

2、通過抓關鍵詞、關鍵句對文章進行體會。讀出自己的感悟。

3、進一步領會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等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4、感受和學習殘疾青年助人爲樂的高尚品質。

而“進一步領會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等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和“感受和學習殘疾青年助人爲樂的高尚品質。”又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的共同所在。

三、整合資源說流程

身爲發展與創新課題組的一員,我也一直在思索這樣的問題:如何更好地藉助課堂教學環節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創新能力、思想道德、情感、意志、良好習慣與個性品質等綜合素養都得到健康的發展?我在我的教學中繼續着大膽的嘗試,在處理略讀課文的教學時,在引導學生進行充分“自問——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抓住關鍵句子引導學生去感知、感悟、感動。並將這種感知、感悟與感動帶向生活!那麼現在,請隨我走進我的教學流程

(一)導入置疑

故事導入的過程已經告訴各位了,在孩子們自由說出自己的感受後,我將拎出“說謊”這一中心詞,以“今天所學的課文也與說謊有關!這又將是一個怎樣的謊言呢?”切入課題——別餓壞了那匹馬。繼而,讓孩子們圍繞“說謊”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老師相機羅列關鍵問題,如下:

a、誰對誰說謊?

b、爲什麼說謊?

C、說的什麼謊?

同時,及時對善問的學生給予肯定。

這一導課,用兩個故事引出謊言的兩種極端情形,故意給學生造成認知衝突,建立一個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認知背景,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也爲本單元的語言交際活動儲備了材料。而讓學生圍繞“說謊“提問,是爲了引導學生預測課文內容,產生明確的閱讀期待,提高閱讀效果。

(二)初讀釋疑

這一環節,我安排了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課文識生詞

第二步:默讀課文答問題

第三步:綜合答案說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體驗和感悟,注重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但是並不意味着不要“工具性”,並不意味着不要概括能力;而概括能力

恰恰應該在長課文的教學中予以關注。我教孩子們通過“提問—答問—綜合”對文章主要內容進行概括這一做法,則給了學生一個非常明確的方向。

(三)揭祕感悟

這一環節,我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仔細讀課文,看看誰能在騙局揭穿之前就已經發現這是一場騙局,劃出相應的句子。答案不難發現,請看:

他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

“別別別……”他急了,“碧雲!碧雲!”他用雙手拼命搖着輪椅,想阻住我的去路,“你放下!等碧雲來提!”

這三處描寫,蘊含了作者創作的大智慧。其一,它爲後面騙局被揭穿的情節埋下了伏筆。其二,它們融匯了本課對主人公進行刻畫的三種方法,是挖掘人物形象的突破口、是體會寫作手法的好例子。爲此,我精心設計了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判斷這幾個句子所使用的刻畫人物的方法,並回到課文中去歸納出表現人物神態、動作及語言的詞句,再選擇其中幾個詞,如掙扎、瘦削等進行說話練習!並藉機告訴學生:多角度地對人物進行刻畫,人物的形象才能更加豐滿。

第二步,趁熱打鐵,讓學生根據人物的這些神、言、行,揣測人物的內心所想,完成小練筆,彼時彼刻,他都在想些什麼呢?

他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他可能在想。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他也許在想。

“別別別……”他急了,“碧雲!碧雲!”他用雙手拼命搖着輪椅,想阻住我的去路,“你放下!等碧雲來提!”他或許在想。

在反饋的過程中,我將引導學生去發現:在對第三人稱人物進行刻畫時,因爲很難細膩的表現出人物的心理變化,通常不直接描寫人物的心理,而是通過外在的表現,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來寫。在寫作中,也要注意這樣的規則。

第三步,待反饋後,再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謊言的背後是什麼?”進行說話練習,繼而評價文中的人物,說出自己從文中獲得的啓示!

在此,不妨把我班孩子的一些啓示拿出來與各位交流一下:

幫助別人時,請別忘了維護別人的自尊!

給予,可以有很多種方式!

着意的謊言可以很美麗!

放棄自己的一點利益,去成全一個美好的願望!

還有孩子說道:謊言總有被揭穿的時候——這可是與文章主調不符的答案,不過,孩子已經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了,你,怎麼忍心否決呢?

這一揭祕感悟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一方面引導學生抓住語言文字本身,從主人公的外部表現去發現謊言之“謊”,另一方面啓發學生通過想象揣摩主人公的內心活動,去挖掘謊言之“美”。在整個過程中,我充分地尊重學生的認知體驗,適時地滲透類似課文的寫法指導,讓學生既受到了心靈的滋養,又提高了寫作能力。

(四)愛心接力

在我們引導學生去分析課文、積累詞句、感悟真情時,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引導學生、引導語文,走向生活的大課堂,並服務於這大課堂中的生活!

此刻,請隨我將目光,移向我班這個,這學期以來一直空着的座位。座位上本該有一個聰明漂亮的十一歲女孩。可如今,可怕的腦膜炎吞噬了她的健康,並連她的光明也一併奪去,死神,正急不可耐地等待着她!那麼一天,她在電話裏告訴我,她好想老師,好想同學們,好想回到學校,可……此刻,我惟有請我正幸福地坐在教室裏的孩子們,通過錄音,給予這個與死神進行着最後的抗爭的女孩兒最真摯的鼓勵與關愛!

是的,當我們用真心去關愛他人的時候,當我們爲了他人的幸福與希望適度地扯一些小謊的時候,謊言即變爲了理解、尊重、寬容、鼓勵,具有了神奇的力量!願這種力量能讓我們可憐的孩子真的好起來,也願這種力量能鼓舞着每一個孩子,繼續葆有這樣的善良與博愛!還願我們的語文課堂,除了理性的分析與引導外,還能更多一些感性的感染與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