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求小學語文說課稿!

求小學語文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52K 次

一、說教材

求小學語文說課稿!

1、教材簡析

《奇異的琥珀》是六年制小學S版教材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科學與發現”主題的一篇精讀科學小品文。它主要寫了一隻琥珀被發現以及科學家推測它的形成過程,全文語言易懂,描寫生動形象,意在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想象出琥珀的形成過程,理解科學家推測的過程是合理嚴謹的。細讀課文,字裏行間顯現着“奇異”。

2、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滲出、澎湃、粘稠、詳細”等詞語,積累“美餐、熱辣辣、淹沒、沖刷”等詞語。

(2)瞭解課文中這塊琥珀的奇異之處及琥珀的形成過程,激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3)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課文中生動形象的語句的表達效果。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一個自然段。

3、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人們推測的故事中,瞭解這塊奇異的琥珀形成的過程。

難點:明白人們是根據什麼推測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條件,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篇課文是以自然科學密切相關,要以問題的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探索文中答案;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討論、交流並播放多媒體(琥珀圖片、動畫展示形成過程)來深入理解課文。在反覆品讀中,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認真領會說明的道理,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從小培養自己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

三、說教學過程

我將本課分成兩課時進行教學,課堂結構是:質疑導向——初讀感知——簡述形成——感受奇異——小結背誦。

愛因斯坦曾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於文章題目發人深省,又與文章中心緊密相連,因此上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學生可能會提出:琥珀是什麼?它是怎樣形成的?爲什麼說這塊琥珀是奇異的?誰發現的?

接着進入第二個環節:初讀感知。這一環節包括:檢查自學生字詞,理解重點詞語,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概括課文大意,分段。在對文章有大致瞭解的情況下,引導學生進入第三個環節:可採用畫箭頭、文字描述等不同方式,簡述琥珀形成過程。(主要先由學生自主完成,然後指名上臺板演或簡述。這樣可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意識而顯得活潑生動。第一課時宣告結束。第四個教學環節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奇異。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環節。在設計這一部分教學時,我從課題中的“奇異”二字入手先理解“奇異”的意思:跟平常的不一樣,奇怪而特別,與衆不同令人驚異。再以問題的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逐層深導,感受“奇異”。

1、透過樣子,感受“奇異”。學習課文最後一段,引導觀察課文中的圖片,觀察課件(琥珀圖片)。

2、揣摩形成過程,感受“奇異”。上節課我們瞭解了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先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變成化石。把關鍵詞“松脂球——化石”板書出來。下面我們再認真地讀讀文章第一大段,看看松脂球是怎麼形成的?松脂球又是如何變成化石的?讓學生邊讀邊畫。第三步:先同桌互相說然後指名學生說說琥珀形成過程,再找學生補充,教師板書。第四步動畫演示形成過程。

3、談論“發現”,感受“奇異”。我們學習第二段,看看琥珀的發現是否也存在一種巧合呢?讓學生齊讀,引導找出答案“赤着腳”。

4、分析推測,感受“奇異”。那麼我們是否也在爲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感到驚異呢?讀第十八自然段,學生體會。理解"推測"的意思:從已經知道的事情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再讓學生分析科學家推測的依據是什麼?(松脂球形成化石等相關知識,琥珀的樣子,發現琥珀的過程。)

第五個環節:小結課堂,背誦最後一個自然段。

提問學了課文你有什麼收穫?讓學生思考,講述。課後作業:用自己的話寫寫琥珀的形成過程。

說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它主要寫了一隻琥珀被發現以及科學家推測它的形成過程。全文語言易懂,描寫生動,意在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想象出琥珀的形成過程,理解科學家推測的過程是合理嚴謹的。

說理念:

1. 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自主體驗、感悟,注重體驗過程。

2. 課外延伸,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使課內學習與課外發展相得益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說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根據琥珀的樣子推想它的形成過程,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

2. 發展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據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學習有依據的合理的進行想象,培養想象能力。

3. 通過學習,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樹立熱愛科學的情感。

說教與學活動步驟:

(一)整體把握課文,進入語文實踐

教師出示文中“琥珀”的圖片,學生圍繞這塊琥珀,說一說課文都寫了哪些內容。

隨着學生的彙報,抓住琥珀的樣子與它的價值這一段落,學生進行朗讀,發現“想象”和“推測”兩個詞語,並理解意思。隨之和科學家一起合理想象琥珀形成的過程。

(二)探究學習,在語文實踐中想象

這一環節是本文教學的重點環節,也是培養學生探究想象能力的體現。

1. 教師請學生看着這塊琥珀,學生轉換角色把自己當成科學家,推測琥珀的形成會想到什麼?

2. 學生會想到要有松脂包裹兩個小東西,而松脂的形成必須是在炎熱的夏天從松樹上滲出。這樣學生再來讀課文可以找到許多相關琥珀形成過程的語句。

3. 學生讀一讀這些句子,說一說它們與琥珀的形成有什麼關係。

4.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髮現:這塊琥珀的價值還在於同時有兩個小東西被包裹在松脂球中,使人們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就已經有蒼蠅和蜘蛛了。教師演示:用一大滴松脂來包裹一隻蒼蠅和蜘蛛,學生髮現這並不能做到。因爲蒼蠅和蜘蛛都會在松脂落下來的一瞬間逃離。此時學生的興趣會很高漲,教師借勢讓學生再次讀課文,學生髮現科學家推測蒼蠅輕鬆得意,所以喪失了警惕,沒有注意身邊的危險。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蒼蠅當美餐,就忘記了所處的.環境。這爲下文松脂把它們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這樣學生感受到科學家推測過程的合理,那一瞬間是在絕對自然的情況下發生的。

5. 這時,學生對科學家的合理想象,嚴謹思考產生佩服之情,教師播放鬆脂球形成的動畫,增強學生的直觀認識,再來朗讀這個被推測出來的小故事,情感會自然流露。

6. 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松脂球變爲化石的必備條件要經歷滄海桑田的鉅變。

(三)課外延伸,進行綜合性學習

1.學生結合科學家的想象與查找的課外資料,再來想想這塊琥珀還有可能形成的過程。學生通過討論、比較,會感覺很難想象出新的過程,由此更加敬佩科學家想象的合理。

2.語文教學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教師出示“柏抱槐”圖,學生小組討論它的形成過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課後練習寫出一篇像課文一樣的科學小品文。

語文是一個包容性較強的學科,朗讀、想象、創造的完成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的課堂高潮,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感染,這是語文課帶給學生的獨特的情感體驗,也是語文課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