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小馬過河說課稿(通用6篇)

小馬過河說課稿(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馬過河說課稿(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馬過河說課稿(通用6篇)

  小馬過河說課稿1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感知和理解故事發展的全過程,懂得遇事要多觀察、多動腦筋、勇於嘗試的道理。

2、喜歡這個故事,體會小馬在故事中情緒的轉變,願意和同伴分享自己對該故事的感受。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感知和理解故事發展的全過程,能夠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內容。

2、活動難點:體會小馬在故事中情緒的轉變,願意和同伴分享自己對該故事的感受。

  三、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錄音、動物頭飾若干;

  四、活動過程

1、提問導入:提問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動物是什麼,引出小馬和小馬的故事。

2、活動展開:

(1)老師講述小馬過河的故事

(2)分組模仿小馬媽媽與小馬對話

(3)活動結束:師幼進行角色扮演遊戲,表演《小馬過河》。

  五、活動延伸

把故事與家人分享,並在生活中提醒幼兒要多觀察,多動腦,多嘗試。

  小馬過河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以及在座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XX鄉的漢語老師,我叫艾力再。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版漢語四年級上冊第十五課《小馬過河》第一課時的內容。下面我就從以下七方面來說課。(PPT出示標題及副標題)

  一、說教材

這是一篇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講述了小馬在幫媽媽馱麥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條小河,不知是深是淺,最後在媽媽的指引下安全過河的故事。本文以“過河”爲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使學生懂得做事不能只聽別人說,更要動腦筋想想,親自去試試才行的道理。

  二、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因爲漢語閱讀能力還不是很成熟,所以注意力也不能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尤其是我們班兩級分化較大,部分學生甚至對漢語有厭學情緒。但是,在這個年齡段的他們對於圖片、動畫很感興趣,因此我利用圖文並茂的形式來吸引學生,同時也能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從而使學生們輕鬆學習,愛上漢語。

  三、說教學目標

遵循課標重在培養和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理念,根據四年級學生愛讀童話,能初步讀懂童話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技能:認識棚、匹等13個生字,會寫深、淺等7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知道做事不僅要動腦筋想,而且

要勇於實踐,初步懂得“實踐第一”的道理。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依據以上教學目標,並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學會本課生字,讀通、讀懂課文;而難點在於讓學生理解文中老馬對小馬說的話,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突出重點,巧破難點,順利實現上述教學目標,在教學方法上我採用了“以讀促悟”法,通過朗讀讓學生自己產生疑問解決疑問,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感悟文本的內涵。爲了更充分的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我採取了“以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爲主,以“教師的適時引領”爲輔的學習方法,目的是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生能更多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進而能更加喜愛漢語的學習。

  六、說教學流程

我將本課的教學流程分五個環節進行:

第一個環節:激趣導入,啓發質疑

首先,我將通過多媒體展示小馬、老牛、松鼠的卡通圖片,讓學生說出這些動物的名字,並介紹學生與這些小動物相互認識。(這樣的簡單的引入,是爲了照顧到待進生,化解他們的畏難情緒。而介紹學生與小動物認識則是爲了拉近學生與小動物的距離。激發他們的興趣)接着,揭示課題《小馬過河》。啓發質疑,看到這個課題,你想到了什麼呢,小馬和其他小動物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這時孩子們的思想也很自然的被引入到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之中。

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通過初讀課文,學生對課文故事情節有了初步瞭解。我通過引導學生提問並解答的方式來幫助其他對課文理解有困難的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我預設的問題有:

1、小馬爲什麼要過河?

2、它幾次來到河邊?

3、它最後過去了嗎?怎樣過去的?

第三個環節:再讀課文,探究生字

四年級的學生在識字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經驗,所以我以自主識字爲主,對學生提出要求:把課文裏生字新詞用筆劃出來,通過學生提問,老師引導的方式,理解生詞在句中的含義。

第四個環節:以讀代講、品文悟情

在這一環節中以讀爲主,我會引導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反覆讀文。

首先出示《小馬過河》課文朗讀動畫,學生體驗朗讀的情感。接着指名讀,克服學生的朗讀困難。

最後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進入情境,感知情境,進而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讀出應有的語氣。並引導學生思考並討論:在面對同一條河,老牛說很淺,剛沒小腿,松鼠卻說河很深,能淹死人,兩者截然相反的觀點促成小馬過河左右爲難,那麼河水到底是深是淺?爲什麼?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才能達到簡簡單單教語文的目的,這其間隨着教學的推進,圖文並存的'出示,讓學生弄清這篇課文的難點,爲什麼同一條河,每個小動物有不同的答案?弄清這個原因是學生正確感受此篇文章的客觀

因素。因此,讓學生通過討論確定答案,教師充當學生的引導者,將深奧的道理淺顯化,生動,形象的讓學生感觀到:牛說很淺松鼠說很深,而小馬親自試試,卻發覺:即不像牛伯伯說的那麼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麼深,進而使學生深刻的領悟文中所揭示的道理。

第五個環節: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這一環節我是根據上一環節來進行的,通過小組競賽分角色競賽朗讀讀的方式激發學生朗讀熱情,要求學生讀出感情,通過學生自讀自評,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課文的情感體悟。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的精華體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啓發性,我的板書力求彰顯這一宗旨:

12 小馬過河

試 (動腦筋試一試)

牛伯伯 小松鼠

深 淺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

  小馬過河說課稿3

  一、說教材

《小馬過河》選自未來出版社大班上冊藝術領域的內容,活動中根據小馬過河的故事情節進行添畫,學習畫馬的外形。促進了幼兒想象力的發展和繪畫能力的提高。這符合《綱要》中的要求,在支持和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幼兒知道小馬過河的故事。

能力目標:通過學習畫馬的外形,提高繪畫能力。

情感目標:喜歡畫畫,體驗繪畫的我樂趣。

  三、說活動方法

大班幼兒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模仿能力和親自動手的能力,因此活動中我將使用到觀察法、發現法、演示法,使幼兒能順利的理解活動中的內容。幼兒的天性就喜歡玩耍,因此爲了滿足幼兒的需求,我在活動的末尾設計了一個遊戲,讓幼兒能在玩中學到知識。

  四、說活動準備

相關活動的卡片若干、遊戲道具、佈置好活動場地

  五、說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引出主題我會講述小馬過河的故事,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從而順利的引出本次活動的主題。

2、出示圖片,初步感知接下來,我將出示有馬的卡片,,讓幼兒仔細觀察,大概瞭解馬的外形。

然後引導幼兒自己動手畫馬,在過程中我會對幼兒進行有必要的指導,及時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3、體驗遊戲,深化理解通過走“獨木橋”的遊戲,讓幼兒體驗到小馬過河的勇敢精神。

4、教師小結,活動結束對幼兒講述一些鼓舞性的話語。

  小馬過河說課稿4

《小馬過河》是篇童話。課文借小馬過河這件事,說明遇事不能光聽別人說,而要開動腦筋,具體分析,還要勇於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篇童話情節生動有趣,對話很有特點,又特別接近兒童的口語,適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課文篇幅較長,故事含義深刻,對低年級學生來講,理解會有一定困難。針對課文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本課的訓練重點可放在:

①按故事的經過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讀懂課文,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明白老馬講的道理;

②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我找出一些詞句,不但讓學生從字面上理解詞語的一般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啓發學生理解這些詞句所包含的意思。如:小馬所以“難爲情”,是因爲沒完成任務,“低下頭”是因爲“不動腦筋”,沒“試試”,而感到慚愧。“不動腦筋”這是一個關鍵性的詞語,實指小馬沒有“仔細想過”老牛和松鼠說的話。

對於老牛和松鼠說過哪些話呢?我在課上讓學生找出這幾個動物的對話,邊讀邊想,並讓學生聯繫前面所學的內容,找出最能表現小馬“不動腦筋”的句子。引導學生把思路轉到前面學過的段落,與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繫。老牛說水很淺,小馬就“立刻”跑到河邊,準備趟過去,“立刻”這個詞說明小馬沒有動腦筋:松鼠說水很深,小馬又“連忙”收住腳步,“連忙”這個詞也說明小馬沒有動腦筋。這樣一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一步了。

《小馬過河》的第7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段中媽媽教育小馬的一句話是這篇童話的重點難點所在,教學時我突出以下特點:

1、突出重點詞句,啓發學生思維。

在指導朗讀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找出重點詞句。如:小馬和媽媽說話時的神態怎樣?有什麼動作?(難爲情,低下了頭)媽媽用什麼態度對小馬說話?(親切)媽媽說了些什麼?(“光聽……是不行的。”“去試一試就知道了。”)

2、聯繫全文,明白道理。

“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這是全文的中心句。對這一重點句子,要引導學生聯繫全文,逐步加深體會。可提出以下問題來幫助理解。

(1)老牛說河水很淺,松鼠說河水很深,它們誰說得對?爲什麼?

(它們說得都對。它們所以說得不同,是因爲它們身體條件不同,感受也就不同,並不是瞎說。)

(2)光聽別人說爲什麼不對?

(因爲別人的話,是根據別人的感受來講的,不一定適合自己。光聽不想,就無法瞭解實際情況,就不能把事情辦好。像小馬光聽不想,就不知道水到底是深還是淺,自己到底能不能過河。)

(3)應該怎樣做纔對?

(動腦筋,親自試試。)

(4)小馬聽了媽媽的話,懂得了什麼?

縱觀整節課教學,教師不但抓住教材特點,重視語言和思維的訓練,還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並十分注意面向全體學生,照顧不同起點的學生,力爭提高全班學生的語文水平。

  小馬過河說課稿5

  一、說教材

《小馬過河》是第三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文章篇幅長,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課文情節美、事物美、構圖美,我們可以利用課文自身的美去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情境,在生動活潑的教學中紮紮實實地訓練學生的語言。

這課是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小馬馱麥子去磨坊,路上要過一條河,老牛說水很淺,可以過,松鼠說水很深,他的夥伴剛被淹死。小馬沒了主意,只好跑回去問媽媽,媽媽要他親自去試一試。小馬又回到了河邊,自己過了河。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說明遇事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克服困難,找到答案。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按事情發展順序說一段話。依據大綱要求,結合本單元訓練重點、教材特點,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能按事情發展順序說出小馬第一次來到河邊過不了河的經過。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內容,懂得在遇到問題時,不能光聽別人說,要自己動腦筋去想,從實踐中去尋求答案。

結合本單元訓練重點,理清,一段話的先後順序,按順序複述小馬第一次來到河邊的情況是本問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長期以來一直關注教師如何教,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學,在這節課中將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受到薰陶感染,再把學生的感悟與老師、同學交流。在此設計理念的指導下我準備採用以下教法:

1)多媒體直觀法。我利用筆記本電教手段,創設多種情境,使學生完全置身於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之中,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能更好、更快、更準、更深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根據本組課文的訓練要求,我以學生爲主體,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3)以讀促悟法。通過朗讀,讓學生自己產生疑問,解決疑問。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感悟文本的內涵。

學生主要採用以下學法:自主質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讀自悟法。

  三、說教學流程。

1、圖片導入,激趣引趣。

巧妙的開場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本課我用主人公小馬的圖片來提問,讓學生馬上進入角色。

揭示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是《小馬過河》。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裏我安排了一次聽課文錄音,“聽說讀寫”最首要的是聽,學生學會聽是非常重要的。邊聽邊思考:故事裏都有誰?講了一件什麼事?聽完之後和同桌討論。在這裏安排討論是因爲問題較簡單,每個人都可以發表意見。農村的學生較少用到討論,還不太習慣這種學習方法,所以簡單的問題他們比較會發表想法。

在討論結束後,我安排他們自由讀課文,朗讀時思考:小馬爲什麼要過河?小馬幾次來到河邊?小馬過去了嗎?通過初讀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大意,初步知道故事情節。

3、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通過初讀課文,學生已經瞭解了小馬爲什麼要過河,幾次來到河邊。接着我按課文順序分段進行教學。第一自然段主要訓練用用“什麼地方”“住着”“誰”說一句話。第二自然段主要指導學生用高興的語氣來朗讀小馬的話。三至五自然段對話較多,我注意指導學生以不同的語氣去讀不同“人物”的話。這個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馬,還有老馬,老牛伯伯、松鼠。這些“人物”的語氣、語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馬是“媽媽”,說話該用親切的語氣。老牛伯伯是老一輩,朗讀時聲音要粗,語氣穩重。小松鼠從樹上跳下時講的話,語氣要急切。小馬天真、有禮貌,讀時要用適當的語氣表現出來。指導朗讀時,這些都要向學生說清楚。根據事物出現的先後,用課件展示事物,邊展示邊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這樣訓練朗讀,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故事中蘊含的美。第七段主要是小馬與老馬之間的對話,注意不同角色的不同感覺,。第八段主要訓練用”既不像……也不像”說話。在細讀課文時,我主要用不同朗讀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如齊讀、指名讀、自由讀、默讀等。

4、課堂小結,突出主題。

  四、說板書。

  小馬過河說課稿6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科教版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十二課《小馬過河》。這是一篇家喻戶曉的故事,課文中告訴了這樣一個故事:小馬在幫媽媽馱麥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了一條小河,不知河水是深是淺。最後在媽媽的指示、指引下安全過河。本文以“過河”爲線索,採取簡潔生動的語言,使學生懂得做事不能只聽別人說,自己也要動腦筋想想,親自去實踐才行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點,以及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目標:認讀生字詞,理解相關的詞語,積累新的詞彙,並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做到現學現用。

2、技能目標:通過研讀課文,培養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生知道做事不僅要動腦筋想,而且要勇於嘗試,在實踐中尋找答案。

  三、教學重難點

依據以上的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重點

1、學會生字新詞;能理解課文,並能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牛伯伯和小松鼠爲什麼對同一條河有不同的看法?

3、如何理解文中老馬對小馬說的話,並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四、說教學策略

1、情景導入法

2、朗讀感悟法

3、問題引入法

4、情境教學法:有情有趣是教學課的伊始,針對學生年齡小,藉助色彩鮮豔的圖片和色彩鮮明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評價激勵法

6、隨文識字法

  五、教學流程

1、導入

(1)這是使用情景導入法與設問法引入課題,充分勾起學生們的興趣,以及使他們能夠快速的進入主題。

(2)引出課題之後,用課件出示問題,讓學生們帶着問題自由朗讀課文(小馬爲什麼要過河?過河途中發生什麼?)

2、分析課文

通過初讀,學生對課文已經有了整體認識,在此基礎上講解課文的段落,並解決課文中的重難點。同時,用課件出示每個模塊相應的問題,用問題引出課文的內容,便於學生能夠理解課文的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複習生字,有感情朗讀課文

首先檢查,複習生字詞。以讀詞接力的形式讓學生朗讀,讓學生將生字詞帶入課文中,朗讀課文,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生字詞的理解與記憶。

其次創設情境,指導朗讀。這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老馬、小馬、松鼠、老牛伯伯。老馬是媽媽,語氣要和藹,親切;老牛伯伯是長輩,聲音要粗,語氣穩重;小松鼠從樹上跳下來時,語氣要急切;小馬則天真,有禮貌,聲音較慢,溫和,有的地方還須顯示出害羞,不好意思,比如在它“難爲情”時。用課件展示出動物們的對話,邊展示出動物們的對話邊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同時,老師要範讀,並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並佩戴上準備好的動物頭飾,這樣能夠讓學生能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到故事中蘊含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