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關於六年級語文《月光曲》的說課稿(通用5篇)大綱

關於六年級語文《月光曲》的說課稿(通用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六年級語文《月光曲》的說課稿(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六年級語文《月光曲》的說課稿(通用5篇)

  六年級語文《月光曲》的說課稿1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月光曲》。

我認爲,對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下面我來談談我對這篇課文的一些看法。

一、說教材

《月光曲》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六年制語文第十冊第六單元的課文,位於本單元第二篇。這篇課文寫的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鋼琴曲《月光曲》由來的傳說,本文讓我們知道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勞動人民的偉大音樂家。作者運用的表現手法有聯想、對話描寫等,使課文集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於一身;融傳說,美景,深情於一體。

二、說學情

僅僅對於教材的分析是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合理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

這是一篇記敘性文章,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一些記敘性的文章,對此類文本的特徵已經有所掌握,所以在這一課中,主要是結合閱讀課的課型特點,讓學生去讀、去感悟,通過對語言的品讀,去體會人物的特點以及其中包含的情感。另外,《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所以,要引導學生進行遷移運用,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之中,以方法的指導爲主,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本課8個生字,能掌握“譜寫、蠟燭、清幽”等生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背誦第九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學習作者在寫實中融入想象的手法,品味文章關鍵的字、詞、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文中傳達出的貝多芬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對窮苦勞動人民的關懷,進而培養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品味文章的優美語言,理解文中關鍵詞句的含義。

【教學難點】體會貝多芬對窮苦勞動人民的關懷,感受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五、說教學方法

創設情景法、合作探究法、朗讀體會法。

下面我將着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爲核心的一個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導入部分,我會採用情景導入的方法,爲學生創設情境,提高審美情趣,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貝多芬的名曲《月光曲》,讓學生沉浸在鋼琴曲美好的氛圍之中。

(二)整體感知

首先,我會在ppt上出示生字詞,指名學生讀,然後示範讀,糾正字音。接着是讓學生了解文章大意,明白文章所寫的是什麼內容,並概括《月光曲》譜成的過程。然後可以播放《月光曲》,讓學生們感受音樂之美,並且談自己的感受,從而初步感知文章的情感基調。

(三)深入研讀

在深入研讀這個部分,我會通過問題的引導、重點詞句的分析,讓學生對文章有更深入地瞭解,體悟作者精心營造的氛圍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首先,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讓同學們去品析關鍵的句子和段落,然後深入體會其中包含的人物特徵以及思想感情。賞析的重點設置爲能夠表現人物情感的一些語言描寫的句子,比如:“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和“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談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談一首吧。’”這兩句話,都是語言描寫,這其中,表現了盲女的善解人意,表現了兄妹兩人都能夠爲對方着想,也能夠讓我們從中看出貝多芬對貧苦人民的關懷,以及因爲音樂而拉近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接下來,是更加深入的文章主題的探討,這一個部分,我採用的是讓學生分組討論的形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閱讀成爲學生個性化的體驗,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貝多芬譜成《月光曲》時的心情,從而體會本文所想要表現得主題:關愛貧苦大衆,熱愛祖國和人民。

(四)延伸作業

延伸和作業的內容我都以靈活生動的形式進行安排。

在拓展延伸方面,我帶領學生總結文中所學,重申情感主旨,體會貝多芬的感情,然後訓練學生表達,讓學生以貝多芬的身份來寫一段話,表達當時的感受,表達對兄妹二人的感情。這樣,不僅能夠檢查學生對文章主旨的把我情況,檢驗學生學習效果,也可以在寫作能力方面讓學生得到訓練、提高。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採用對比式,旨在將本節課的關鍵點清晰有條理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有明確的思路,因此對於本節課重點學習的“通過關鍵詞語理解來體會文章思想情感”這一內容有更爲深刻地理解。

  六年級語文《月光曲》的說課稿2

《月光曲》文詞優美,感情細膩,意境深遠。課文所記敘的故事,時間距今幾百年,地點相距幾萬裏,加之語文課上談音樂,教學比較困難。在這節課上,教師的幾點做法值得借鑑。

一、在欣賞音樂中體會人物情感。

爲便於學生深入體會貝多芬的情感變化和《月光曲》旋律的變化,王老師在這節課上幾次播放《月光曲》。“由於直觀的剌激作用,使學生提高對所學問題的興趣,激發起能夠戰勝疲勞的新力量。”(巴班斯基)收到一舉兩得之效。

二、理清脈絡。

王老師不僅抓住了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的一條明線,而且還緊緊抓住課文的一條因事情發展引起人物感情變化的暗線。這條文脈由盲姑娘的感情發展(對聽演奏的渴望——聽了演奏的滿足——知道是貝多芬的喜出望外——聆聽《月光曲》的幸福)和貝多芬的感情發展(對兄妹倆的同情——遇到知音的激動——用《月光曲》抒發情感)交織而成的。教師的每一教學環節,每一個教學步驟,始終緊扣行文線索,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進而明白作者寫這篇文章是讚美貝多芬熱愛人民,爲人民而創作的情感,水到渠成,中心明確。

三、師生共同用“心”感悟作品

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應注重於人文內涵和價值取向,捨棄繁瑣、機械的分析、解釋。這篇文章的人文內涵的具體體現就是意境美——環境是美的,人的外表是美的,人的心靈是美的,而音樂則是美的極至,所以,學生無論從中感悟到什麼都是在與作者直接對話,都是有價值的情感體驗。於是,王老師把一大篇文章交給學生,讓學生去用“心”感悟,不給具體問題,不做任何限制,不要統一答案,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廣闊的思考、想象、表達的空間。我們可以看到,學生所表達的是自己獨特的理解和體驗(這些體驗遠比我們講出來、問出來的要深廣得多);教師則是不露聲色,不留痕跡地做引導——引導讀書,引導思考……

四、教師用“心”與學生交流

我們看到,這節課上,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是那麼和諧、自然、愉悅,這源於教師角色的轉變。我們所看到的不是“滔滔不絕”的“教師”,而是平等中的“首席”。整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在師生共同研究、商量、交流的氛圍中完成的。在這種氛圍中,由師生交流創造的語文學習資源已遠遠超出教材本身;在這種氛圍中,師生所感受到的審美愉悅與生命慾望已遠遠超過文本的侷限。文學作品是“個性化產物”,閱讀是“個性化行爲”。《月光曲》一課教學留給學生的正是可以自由地展示個性、愛好、思想的廣闊空間。

  六年級語文《月光曲》的說課稿3

一、依據課標說教材:

《月光曲》是義務教育新課程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二篇課文。教材的編排按專題組織單元,本文是單元主題爲“藝術的魅力”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貝多芬同情窮兄妹倆爲他們彈琴,並即興創作了月光曲的故事。課文意境雋永、文質兼美,蘊含着豐富的美育因素。讀後,既能讓人進入樂曲描述的如夢似幻的美妙境界,對樂曲產生無限的嚮往,又能對貝多芬油然而生敬仰和愛戴之情。《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因此,在教學中,我依據課標理念,充分發揮文本的資源優勢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二、以學定教說目標

本次活動,學生的學習情況是:預習課文,讀熟課文,學習字詞。基於此,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預設的本課教學目標爲: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弄清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同情窮苦人民的思想。

爲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爲:瞭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3、探究貝多芬情感變化的原因。

4、感受音樂的旋律和魅力。

三、整合資源說策略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以下教學策略:

1、以讀促悟策略:在教學中,實行多向互動,通過多種形式的導讀,使學生讀中感悟,把文本中《月光曲》的意境內化爲學生自己腦中的畫面,從而體會貝多芬樂曲音樂的魅力。

2、情境創設策略:主要通過PPT課件展示文章重點句段,並結合《月光曲》音樂,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引領學生進入《月光曲》描述的意境當中。

3、適時引導策略:因爲本課容量較大,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一一呈現文本內容,所以採用了以教師敘述相關文本,自然過渡的辦法,突出本節課的教學中心。

四、多向互動說過程

依據課堂教學靈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課的教學流程大致爲三個環節:

(一)圖片激情,揭示課題

教師出示貝多芬的照片,並通過感情敘述導入新課。這樣設計的原因是考慮教師與學生接觸時間短,對第一課時的學習不繫統,在學生讀熟課文、學習的基礎上,通過文章主人公拉近師生與文本的距離,給聽者一種融合的感覺。

(二)精讀探究,體會感情

1、敘述故事,領會“平靜”

教師敘述貝多芬演出結束後散步的情節,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當時輕鬆平靜的心境。之後教師在通過敘述貝多芬聽到有人斷斷續續彈自己的曲子,出於好奇,走近茅屋,聽到了對話——課件出示對話。

2、品讀對話,領悟“感動”

引導學生品讀人物對話,體會兄妹倆的互相體貼,並通過想象貝多芬的心理活動,體會兄妹倆的手足之情給貝多芬帶來的感動和他對兄妹倆的同情。

3、思讀語言,領悟“激動”

貝多芬爲盲姑娘彈琴,完成了盲姑娘的心願,但他沒有馬上離開,又要彈一曲,是什麼原因促使他這樣做呢?教師通過設問,引導學生找到盲姑娘的語言,課件出示語言,學生通過品讀,體會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和對音樂的理解,領悟貝多芬偶遇知音的激動心情及藉助月光譜曲表達心情的現實。

(三)品讀揣摩,入畫悟情

劉勰曾說:“觀文者披文以入情。”閱讀教學中應該像葉聖陶先生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學習寫《月光曲》內容的第九自然段,通過默讀思考、讀後交流、朗讀悟情、欣賞體會等活動,將《月光曲》的意境內化爲學生自己腦中的畫面,達到學生個性化體驗,使之與兄妹倆產生情感共鳴。具體做法是:

1、默讀課文,想象畫面

課件出示課文第九自然段的內容。學生自己默讀本段,並想象眼前出現了什麼畫面。

2、根據描述,展示畫面

根據學生描述,教師相機出示三幅畫面,引導學生想象樂曲的旋律,並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喜歡讀哪一處就讀哪一處,教師通過激勵評價,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感悟,讀出自己的體驗,努力走進畫面描述的意境中去。

3、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學生閉眼想象。教師指導:在樂曲中你好像看到了什麼或感受到了什麼?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皮鞋匠的聯想,拓寬思路,說出自己對樂曲的獨特感受和理解。

4、激情敘述,總結下課。

本課的板書設計圍繞教學重點,按三條線索展開,分別由皮鞋匠聯想到的畫面、樂曲的旋律、貝多芬的心情變化組成,通過板書,既可以瞭解《月光曲》的旋律,也能使大家明確《月光曲》創作的原因。

  六年級語文《月光曲》的說課稿4

【說教材】

《月光曲》是選自語文注提實驗教材第十一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爲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月光曲》的傳奇故事。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展現了他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卓越的藝術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文章不僅語言美,而且意境美、情感美,極富感染力。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月光曲》的創作過程,體會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藝術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2、引導學生根據實在的事物,展開適當的聯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九自然段。

【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月光曲》的旋律,感受樂曲的意境。

2、教學難點:根據樂曲的旋律,瞭解樂曲的內容,引導學生感悟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

【說教法、學法】

爲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把語文學習的過程真正變成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過程,把語文課堂變成學生能力發展的訓練場,我認真地分析、研究,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及能力,有機地把演示法、情境教學法、倒敘教學法、以讀促講、讀中感悟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糅合,展開了本課的教學。針對高年級語文教學要注重學法指導的要求,我指導學生採用課前預習法、課堂質疑問難法、合作學習法、課後延伸法、讓學生在讀、思、評、議、悟的過程中學習課文。

【說教學設計

一、調動情感,激發興趣

這篇課文的內容離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經歷較遠,如何讓學生走進文本親密接觸故事內容,而不僅僅是作爲一名旁觀者來看故事呢?我想:有效地搭建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橋樑,對我來說是責無旁貸的。上課初始,我有意設計了一個闖關活動: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的片斷,並展示一句名言我的音樂只應當爲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

隨後顯示各關內容:

1、請你根據樂曲和這一句話,猜一個人,說出曲名。

2、你能簡單地向大家介紹貝多芬嗎?

(他的生平,或他的著名作品,或者根據收集到的資料談談他在你心目中是怎樣的人。)

二、質疑問難,互助解惑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可見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是思維訓練的重要手段。在初讀課文這一環節時我着重指導學生採用質疑問難和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法來學習。首先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課文,提出自己不得其解、感到疑惑的地方(對於學生所提的問題,備課時教師已經做了一定的預見);其次,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問題的難易程度,儘量地讓學生自己解決;之後,對於全體學生都感到比較困惑的幾個問題,教師則組織、鼓勵他們以小組的方式展開合作學習,各小組分別選定一個問題在組內再讀文、思考、討論、交流;最後請各小組選派代表反饋學習的情況,大家當衆交流。學生在讀中思考質疑,活躍了思維,人人蔘與,熱情很高。通過小組互助討論交流,即便是對文章的某些理解可能會有些偏頗(如是什麼觸發了貝多芬的靈感,創作了《月光曲》?他要通過《月光曲》表現什麼呢?等問題),但也不失爲是一次很好的互助學習,以及思維、表達能力的訓練。

三、再現情境,誦讀內化

這篇文章是寫《月光曲》的創作過程的,可是哪一段是具體描寫月光曲的呢?學生基本上都能找到第九自然段。在具體學習課文時我採用了倒敘教學法,引導學生直奔重點。這一段的重點是瞭解《月光曲》的旋律,感受曲子的意境,可是文中並沒有直接描寫樂曲的琴聲、節奏、旋律等,學生僅憑皮鞋匠兄妹倆聽到琴聲而產生聯想的句子來了解樂曲,只能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爲此,在教學重點段時我採用了以讀促講的方法,先讓學生自由地品讀皮鞋匠兄妹產生聯想的段落,然後點學生示範讀,讀後相互評議(主要從重音、語調、語速、感情等方面展開),評議後再試讀。在反覆多次的朗讀後我再請學生說說讀了這一段文字的感受,讓學生在讀、思、評、議、悟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課文,初步感受《月光曲》的意境美。兄妹倆是根據什麼想象出這樣美好的畫面呢?是根據貝多芬彈奏的曲子的琴聲來想象的。這琴聲有什麼特點?應該是有慢有快,有高有低,還應該有輕有重。這其實就是曲子的旋律呀!那麼這首曲子的旋律是怎樣變化的呢,你能說得出嗎?此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顯現月亮升起,波光粼粼月亮升高,捲起巨浪月光照耀,波濤洶涌的動畫,並配上相應的三個片斷的樂曲,組織學生細緻觀察、討論,分別引導學生概括出樂曲三個片斷的特點:柔和舒緩、有力、高昂激越。教師播放課件引着孩子們欣賞、想象、感悟;鼓勵他們展開想象,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配樂表達樂曲的意境:一望無際的大海在夜晚顯得格外寧靜,一輪皎潔的明月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緩緩地升起,月亮姑娘把銀光一點點鋪在海面上,霎時間,月亮越升越高,銀光鋪滿海面,銀色的大海顯得無比壯觀,月亮在縷縷輕紗似的.雲彩裏穿行。突然海面上颳起大風,捲起巨浪,雪白的浪花不斷地朝岸邊涌來,此時的大海完全沒有了先前的溫柔,到處是波濤洶涌最後請他們輕聲跟着老師伴隨畫面、音樂有感情地誦讀,因爲前面有了感情朗讀的基礎,所以有相當的學生已經能夠輕鬆地背誦這段文字了。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爲孩子們搭建學習的橋樑,以多媒體手段再現情境,通過各種方式的感情朗讀引導他們的情感與文本、樂曲之間產生強烈的共鳴,感悟到樂曲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輕鬆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點,不經意間也教會了學生根據事物的特點展開聯想的方法,使學生的積累、感悟逐漸內化。

四、引導探究,情感昇華

如此優美的樂曲,貝多芬創作的靈感是什麼呢?肯定有學生說是因爲當時的環境(蠟燭吹滅了,清幽的月光照進小屋,屋裏顯得寧靜、明亮、美好。)使得貝多芬產生了靈感,創作出這首曲子。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爲什麼這首曲子的節奏、旋律會有如此明顯的三個片斷的變化呢,這三個片斷的旋律跟什麼有關呢?我意味深長地提出這個疑問,並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全文,引導學生根據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過程展開探究。故事的起因是貝多芬到萊茵河畔的小鎮上演出,一天夜裏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當時的心情輕鬆平靜,這正如第一樂段的輕鬆舒緩;而後當貝多芬聽到有人彈奏自己的樂曲以及兄妹倆的談話內容時,心裏十分感動,產生了對盲姑娘兄妹的同情之心,繼而走進茅屋爲盲姑娘彈琴,當時的心情無疑有些激動,這正象第二樂段旋律漸強有力;一曲完了,盲姑娘居然認出貝多芬,貝多芬因爲能在這樣的小鎮上遇到盲姑娘這樣的知音而更顯激動,因此思如泉涌,更加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於是即興創作《月光曲》,正像第三樂段高昂激越,進入高潮。這樣細細分析,學生的思維豁然開朗:原來《月光曲》的創作靈感來源於盲姑娘,貝多芬是爲遇到盲姑娘這樣熱愛音樂、深知音樂的知音而創作此曲的,文章藉助窮鞋匠的想象來表達了蘊含在《月光曲》中貝多芬的內心的情感變化。自然而然地,難點就輕鬆地突破了。那麼《月光曲》的故事給了你怎樣的感受呢?我感受到了貝多芬的善良和偉大,善良表現在他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偉大表現在他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卓越的藝術才華!作爲一位傑出的音樂家,我覺得他的人格很高尚,很讓人敬佩!如果貝多芬沒有對盲姑娘那種高尚而真摯的情感,他肯定創作不出《月光曲》。此刻,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知、明理、悟情、抒懷,在貝多芬美好情感的薰陶下,自己的情感也得以昇華。

五、拓展創作,展現個性

爲了使課外學習成爲課堂的延伸和補充,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爲能力,我特意設計了一項課後選擇練習:請你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月光曲》的來歷,着重突出人物的心理描寫(你可以把自己當作故事中的人物,或貝多芬,或盲姑娘甚至是皮鞋匠)。屆時將選錄優秀的作品進入班級的版報、網站,予以獎勵。同學們積極踊躍地參與了此項活動,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在不知不覺的選擇學習中得到培養和提高,同時也展現了他們獨特的個性色彩!

  六年級語文《月光曲》的說課稿5

  【說教材】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26課。

2、教材特點,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全文可分爲兩段,第一段僅僅是個引子,第二段是個完整的故事,而整個故事的內容又分兩部分加以敘述,其中分別敘述了貝多芬從瞭解到盲姑娘的家境及愛好從而走進茅屋爲她親自奏了兩曲,從而產生激情,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譜寫了《月光曲》的情景。課文語言優美,感情豐富,意境優雅,適宜於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閱讀訓練的好材料。若是進行多媒體教學,更能激發學生情感,不僅能讓學生體會美的意境,更能讓學生受到同情勞動人民這一思想感情的薰陶。爲了充分發揮本教材的優勢,關鍵在於讓學生正確回答課後問題,能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突破難點:想象第九自然段中描繪《月光曲》的內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貝多芬說的兩次話,體會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3、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依照單元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⑴進一步學會運用“問題答案歸併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⑵學會生字“券”,理解13個詞語的意思,運用“譜寫、傳說、幽靜、純熟、陶醉”等詞,描述畫面進行語言訓練。

⑶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⑷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⑸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4、課時安排:

3教時。

第一教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瞭解課文大意,理清文脈,並學習第一段。

第二教時:按課後練習1的問題細讀課文的第二段,初步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然後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教時: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9自然段。總結課文,句段練習,進一步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

【學法和教法的選擇】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中介物,它對教學起着指導作用。根據教材本身特點,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在設計過程中不僅着重考慮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並且更重要的是考慮如何讓學生在參與上耗費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參與度,提高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

1、學法:

⑴運用嘗試、自學的方法,掌握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⑵各種感官的共同參與,調動思維的積極性。

⑶溝通“語言──情感──語言”的關係,文道得到結合。

2、教法:

⑴創設情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運用音樂、投影、語言描繪、簡筆畫等來創設情境,將學生引入《月光曲》的傳說中,使學生的情感活動參與認知活動,優化全文的教學情境。

⑵講練巧配,引導知識的遷移:學習目標的第一條落實,根據三個問題的功能和作用,有機地配合語言文字的講解,設計層次訓練步驟,讓學生掌握學法,運用學法。

⑶引入各種媒體,進行語感訓練。

⑷利用想象,進入角色,讀寫結合。

【教學程序設計】

第一教時一、音樂導入,揭示課題新課前,播放鋼琴曲《月光曲》,讓學生在聽時感受這是一首怎樣的曲子?聽後告訴學生這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世界名曲——《月光曲》,爾後,引學生帶着問題:如“這是一首怎樣的曲子?”,“曲子怎樣譜成?它的內容是什麼?表達貝多芬什麼思想感情?”等進入新課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