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七年級語文《父母的心》說課稿大綱

七年級語文《父母的心》說課稿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父母的心》。下面我主要從說備課、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及說板書六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課。

七年級語文《父母的心》說課稿

一、說備課

課標中“教學建議”部分提出“努力改進堂課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從而落實課堂的實效性呢?我認爲那就是備好課。下面我就說說我是怎樣來準備這一課的教學設計的。首先,我對課文進行反覆閱讀,理解主要內容,領悟作品的內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根據我校提出的“五步教學法”設計出教學草案;其次是參閱資料:

1、參閱“教學參考書”和“單元提示”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2、參閱課後練習題設計教學內容,因爲課後練習題是圍繞本課內容而設計的重點問題。第三針對語文課程標準,完善整個教學設計過程。

二、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父母的心》是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五篇課文,本文是日本著名的現代小說家川端康成寫的一篇小小說。課文描寫了在一艘輪船上一對貧困夫婦把子女送給貴夫人,又索回來的至親至愛的故事,說明了優越的條件,也割不斷父母對子女的情愫,表達了天下父母對子女的一顆崇高的愛心。這個單元的主題是 “血濃於水的至愛親情”。前四篇課文已對學生進行了父愛、母愛、兄弟之愛的親情教育,本文被選爲第五篇課文一是想讓學生通過情感昇華獲得新的感悟;二是想讓學生學習用一波三折的手法有力表現人物內心情感。

2、學情

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本文故事情節又較簡單,他們理解文本不在話下。但是現在的學生多數是阿哥、公主之類,只會享受,不想付出,對父母的愛視爲當然,所以親情教育、感恩教育猶爲重要。

3、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帶着自己的生活體驗去閱讀文本、感受文本”,“重視知識之間,能力之間和情意之間的聯繫。” 又根據前面對教材特點、學生情況的分析,因此結合本課內容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

瞭解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寫法;品味樸實而飽含深情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在反覆閱讀中理解小說表現的深刻主題,即天下父母對自己子女的一顆崇高的愛心。

情感態度與價值

體會至愛親情,並讓學生聯繫實際學會理解父母和珍視親情。

4、說教學重難點

本文作者用一波三折的寫法把一對深愛着孩子的父母親割捨一個孩子時心靈遭受地艱難地抉擇和巨大的悲愴有力的表現了出來,而這一切都是通過對他們的語言、神態、動作的刻畫。所以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

1、理解用故事情節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2、理解小說表現的深刻主題,即天下父母對自己子女的一顆崇高的愛心。

教學難點:

透過語言感悟、揣測人物的內心世界應該是教學本文的難點

三、說教法

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創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根據“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指導思想,結合本節課要解決的重難點,我採用“導讀法”和“啓發點撥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合作交流的習慣,並通過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讓學生對文本得以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薰陶。

四、說學法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要注意知識的積累,更要注意能力的培養,並指出“閱讀是蒐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會的重要途徑”據此,教學該課我確定以下學法

1、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

2、自主、合作、交流的方法

五、說教學程序

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程序來實現。我的教學程序是

(一)、情景導入

傳說:上帝創造了人,但沒有精力照顧好他們,所以給每個人創造了父母。於是有了這麼一個地方,它永遠在你的心靈最深處,你願用一生的時間去呵護他,這個地方,叫做“家”;而有這麼一顆心,他讓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卻不要你任何的回報……這一顆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偉大、博愛。導入新課

(課標中“語文教學建議”一部分中指出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此運用傳說創設情景,喚醒他們在生活中對“父母之愛”的親身體驗,讓他們的情感在老師的語言中激盪起來,內心世界動起來。從而架起文本與學生有效溝通的橋樑。)

(二)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寫法;

2、通過反覆閱讀,在合作交流中理解父母對子女濃濃的愛心;

3、聯繫實際學會理解父母和珍視親情。

(此設置旨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所遵循並努力完成這些目標)。

(三)學習新課

我運用四步導讀法和啓發點撥法來解決本課的學習目標,這和我前面提到的教學方法是一致的。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劃出你認爲難讀或者難寫的字。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並說說故事表達一個怎樣的主題。

這一環節要求學生默讀課文解決問題。關於第一個問題是依據課標中對初中段“識字與寫字”要求“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而提出的,並且也體現了文本是學生積累的重要源泉。第二個問題在於突出課標中要求的“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主要內容”獲得整體感知。

2、再讀課文,梳理情節

故事是通過哪些具體的情節來表現這一主題的?這些情節有什麼特點?

(這一步是讓學生跳讀課文解決問題。在深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從理性角度把握文章情節的變化,並把學生難以理解的寫作特點“一波三折” 用板書變得直觀簡單,易於理解,達到教學中化難爲易的目的)。

3、三讀課文,感悟真情

在這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之中作者又是怎樣來表現父母那濃濃的愛,請同學們帶着以下問題精讀故事情節部分。

(1)找出文中在送換孩子時描寫父母神態的詞語。

(2)找出父母要回孩子時的理由。

並追問了兩個問題

追問1、你認爲這些理由是真的嗎?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要求:小組合作完成,並對所找詞語和句子加以分析。

追問3、由以上分析可見這些描寫神態的詞語傳達出父母怎樣的心情?

解決這些問題是學習本文的重點。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還指出“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解決疑難”,所以處理這一環節需引導學生反覆閱讀文本,通過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才能對文本的理解立體起來,才能走進這對父母深沉的內心去感受、品讀父母親對子女那難以割捨的至愛真情。

4、朗讀體會真情

請同學們從文中父母的話語中選出你最受感動的語段讀一讀來傳達你內心的感動。

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同時還提出通過朗讀“可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還應注意考察對內容的理解”所以此設計一是培養朗讀技能,使學生讀書做到課標的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二是讓學生在朗讀中更深入的體會父母那真摯的愛。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孩子,面對眼前的狀況你選擇去還是不去?爲什麼?

要求:用第一人稱的口吻表達。

設計這一步依據的課標是“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所以讓學生設身處地的談自己內心的想法,目的是讓他們通過對文本的學習內心深處受到情感的薰陶,達到情感的昇華即要珍視親情、珍愛父母。

所以我在結束語中說:

(五)結束語:同學們,說的多好啊,可以看出你們都是懂事的孩子,都能夠體諒和理解父母。當代作家畢淑敏說:“當我們年輕的時候不懂事,當我們懂事的時候不年輕。有許多東西可以彌補,而許多東西無法彌補。”所以趁着我們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不論他們是貧窮還是富有,都要對父母多一份關心,盡一份孝心,也許只是粗茶一杯,也許只是淡飯一碗,但在愛的天平上他們是等值的。因爲——孝心無價。希望同學們學會用感恩的心來珍視親情、珍愛你的父母!

(讓學生在我動情又帶有號召力的話語中,產生一種強烈的感恩思想,至此教育學生理解父母,珍視親情水到渠成。所以趁着學生的這股熱情就佈置了以下作業)

(六)作業

1、擬一條感恩父母的短信。

(一方面是對本節課情感教育的檢驗,另一方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課後收集一些反映父母關愛子女的諺語、格言、民謠、詩歌。(目的在積累)

六、說板書設計。板書設計目的一是直觀突出本文的寫作特點及教學重點。二是突出本課中心。讓學生看到板書就明白本節課學習的重點是什麼,本課中心是什麼。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日)

送走長子 女兒換二兒子

濃 濃 的 愛

二兒子換長子 要回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