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優)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

(優)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那麼優秀的方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優)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1、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如:吃糉子、插艾草、划龍舟。2、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飽糉子,瞭解糉子的各種口味。活動準備:1、插艾草、划龍舟的圖片。2、活動前請家長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來歷和包糉子的方法。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幼兒用書中划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幹什麼嗎?什麼節日

人們會舉行划龍舟比賽呢?(引導幼兒知道是端午節。)

二、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1、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2、教師請幼兒說一說。

3、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4、教師:端午節爲什麼要划龍舟呢?教師講述划龍舟的來歷。

5、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初了吃糉子、划龍舟之外,還有什麼風格習慣嗎?教師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瞭解艾草的`原因。

6、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節兒歌。(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糉子,插艾草,划龍舟呀真熱鬧。)

三、讓幼兒完整聽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麼人呢?

2、他爲什麼要跳江自殺呢?

3、人們爲什麼要包糉子、吃包子和划龍舟呢?

教師小結:原來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我們國家古代的一位偉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一心爲國家大事擔憂,眼看着國家就要面臨災難卻無法挽救,於是整天憂心忡忡,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跳江自殺了!但是他的屍體一直都沒有找到!他自殺的時候剛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們就把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在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糉子。賽龍舟是爲了趕跑河裏的魚蝦,怕他們吃掉屈原的屍體,在河裏投包子、糉子餵飽魚蝦,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屍體!由此可見屈原他是一位多麼受人尊重與愛戴的人啊

四、請幼兒說說自己過端午節的經歷。

教師:馬上就是端午節了,我們家裏都已將開始包糉子了,你們包糉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1、這些包糉子的工具要作哪些準備呢?

教師小結: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包糉子和包子。包糉子要用糉葉和糯

米,根據個人的口味,人們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豬肉,做成鹹糉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紅棗,做成甜糉子!活動結束!

二、端午節賽歌會請各班的小朋友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

小(1):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中班: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大班: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三、賽龍舟每班選5名家長,組成兩隊,賽龍舟接力賽。媽媽或爸爸套着紙箱做的龍舟,繞障礙前行接力。

四、巧手媽媽大比拼---親子活動每班幼兒家庭分四組進行親子活動。

第一組:與媽媽一起包糉子。

第二組:與媽媽一起做香囊方法:給每位小選手分發一塊色彩鮮豔的絲布、一根可以掛在脖子上的細帶子、一張小紙條、一支筆、一些香藥、一付針線,若無香藥也可以綠豆或花生代替。每位小選手利用手中的材料製作小香囊,在小紙條上寫下祝福和許願的話,縫於香囊內。要求針腳工整,外形美觀。香囊製作完畢後,可以自帶,也可以送給他人。

新意之處:小孩佩香囊也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本方法的新意之處在於讓小孩自己製作香囊,並且要求在香囊內放入祝福或許願的小紙條,既滿足了小孩喜歡動手的要求,也符合少年兒童天真爛漫的個性。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藥鋪索要或買五味中藥藥面,裝在小布袋裏縫嚴。戴在小孩或老年婦女身上,驅邪避瘟。

第三組:與媽媽一起編蛋網。

第四組:給孩子結五絲,結繩索。

"五絲"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線配成,古代沒有棉花而用五色絲,所以叫"五絲"。後有了棉花,就以棉線代絲,而名稱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陽時,給孩子的手脖上、腳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絲"。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時,解下來扔在水流裏,使其順水漂走。傳說這"五絲"能變成蚯蚓。習俗認爲戴"五絲",能去災、辟邪、保護幼兒。

五、幼兒相互贈送禮物(糉子、香包、鴨蛋網、五彩繩),並大膽向同伴說一句祝福的話。

六、活動結束在此,僅代表幼兒園的全體教師祝各位家長及小朋友們節日快樂,閤家幸福!親子活動結束,各班組織幼兒與家長到班級分享美味的糉子。

在歡樂的氛圍中,我們的活動也該結束了。通過這次親子活動,我們的感觸一定都很深。小朋友們展示了個人的魅力,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展示了良好的積極合作精神。我想說"小朋友真棒!大朋友更棒!"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2

活動目標:

1、願意與同伴交流分享,感受過端午節的喜悅情感。

2、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能積極參與節日慶祝活動。

3、瞭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活動準備:

1、物質材料準備:幼兒自帶的糉子,鴨蛋

2、知識經驗準備:知道端午節要吃糉子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提問:"你們吃過糉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糉子?"

"你喜歡吃哪種糉子?"

"爲什麼在這段時間裏人們都要包糉子、吃糉子?"

(幼兒討論後,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傳說)

2、說說端午節的古老故事。

(1)教師講述端午節的來歷。

(2)瞭解端午節的.習俗。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門前掛艾草和蒜頭、賽龍船、胸前掛鴨蛋網……)。

(3)拓展談話範圍:爲什麼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和蒜頭?(幼兒討論)

3、教師小結:

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蒜頭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

4、幼兒品嚐糉子,體驗端午節的快樂

(1)幼兒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糉子:形狀、口味。

(2)幼兒分享糉子。

5、活動延伸

親子游戲:划龍舟。

遊戲規則:將班級參與活動的家長和幼兒平均分爲兩組。每組家長分兩隊面對面插縫站好然後平躺在地面上,家長將雙手舉起來,讓幼兒可以在上面平穩的爬過去。遊戲開始前幼兒在起點排好隊依次從家長的手上爬過去。

遊戲提醒:家長躺下的時候,老師要注意調整家長的位置,保證家長雙手舉起來的時候是一條直線。家長在運送幼兒的時候注意配合左右的家長關注幼兒的位置。老師注意家長搭起來的“龍舟”上面最多隻能兩到三個幼兒。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3

活動目標:

1、欣賞端午節傳說中有關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

2、能認真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述,樂於在集體中交流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動準備:

有關《屈原的故事》的圖片。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傾聽《屈原的故事》,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指導語:你們知道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嗎?

2、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導語:①人們爲什麼要過端午節?爲什麼要紀念屈原呢?②人們是用哪些方法來紀念屈原的.?③假如你是屈原,國君不接受勸告,你會怎麼做?(教育幼兒珍惜生命,以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

3、拓展交流: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童謠《拍手歌》(語言)

活動目標:

1、理解、學習童謠,能結伴邊拍手邊朗誦童謠,對童謠活動感興趣。

2、遷移有關端午習俗的相關經驗,嘗試續編童謠,體驗編編、說說、玩玩的樂趣。

活動準備:與端午節習俗相關的圖片、實物。幼兒進行過有關端午節習俗的調查。

活動過程:

1、欣賞童謠,理解主要內容。

(1)交流有關端午節習俗的經驗。

指導語:端午節,人們都會有些什麼活動?

(2)欣賞童謠《拍手歌》,理解主要內容。

指導語:①在這首童謠裏,你聽到了什麼?②你有什麼聽不懂的地方?(根據幼兒的討論、交流情況,幫助幼兒理解"門插艾、香滿堂"等。)

2、學習童謠,瞭解拍手遊戲的玩法。

(1)嘗試朗誦童謠。

(2)討論拍手遊戲的玩法,激發朗誦興趣。

指導語:①這首童謠的名字叫什麼?爲什麼叫《拍手歌》?②我們可以怎樣念這首童謠呢?(引導幼兒兩兩結伴邊對拍手邊朗誦童謠。)

(3)兩兩結伴,邊拍手邊朗誦童謠。

3、遷移端午經驗,嘗試續編童謠。(如:五月五,是端陽,香包帶,香滿堂;五月五,是端午,龍船下水人跳舞。)

4、記錄並欣賞幼兒創編的童謠。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4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香包,瞭解香包的製作方法和作用。

2、通過動手操作掌握製作香包的基本要領,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審美能力及同伴間的合作能力。

3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培養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前期準備:幼兒和家長收集各種各樣的香包。瞭解端午節的習俗。已有過使用針線的'基礎。

2、教具準備:製作課件:端午節的由來

3、學具準備:製作香包的香料,各種材質的布(純色、花色),針線,棉花,彩色緞帶,剪刀,各種彩紙,糖紙、包裝紙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演示課件,幼兒觀看《端午節的由來》,導入課題。

a。提問:“端午節是哪個國家的傳統節日?”“每年的幾月幾號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怎麼來的?”

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大多數傳說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來的,滲透愛祖國的情感教育。

b。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呢?

幼兒討論,請個別幼兒將課前瞭解到的端午節的習俗講給大家聽。(帶香包,喝雄黃酒、長命縷、吃糉子、綠豆糕、炸油糕等)

2、教師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桌上放置的各種各樣的香包。

提問:“你看的香包是什麼樣的?用什麼製作出來的?有什麼味道?佩戴香包有什麼用呢?”

3、教師出示製作香包的材料,示範香包的簡易製作過程:

a。剪布料——填充棉花及香料——收口——縫製——綁絲帶

b。選擇純色布料剪成自己要的形狀——填充棉花及香料——收口——剪綵紙爲各種形狀粘貼裝飾香包——綁絲帶

c。剪糖紙或者包裝紙——填充棉花及香料——收口——扎眼——綁絲帶

教師對幼兒正確使用針線提出要求(如不用的針要插在針線包上,放置在針線筐內)並進行剪刀的安全教育。

4.幼兒自由選擇組製作香包,鼓勵幼兒合作製作,互相幫助,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收口,特別注意提醒幼兒針線、剪刀的使用和放置。

5.將幼兒製作好的香包懸掛在教室內,幼兒共同欣賞,發給幼兒佩戴在身上分享成功的喜悅。

四.延伸活動:

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全國各地有關端午節習俗的有關圖片,佈置端午節的主題牆,讓幼兒在看一看,說一說的過程中感受祖國的悠久文化。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5

【活動的主題】

我國的端午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他有着獨特的我國風俗,比如說:吃糉子、賽龍舟等等這些慶祝的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同時鍛鍊了幼兒也發展了幼兒的動手能力,還能增加幼兒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爲此,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活動的目標】

第一點、讓幼兒初步的去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並且瞭解一下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

第二點、通過實踐的操作活動,感知糉子的形狀和品種,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培養幼兒創新的新知識。

【活動準備的各種材料】

1、糯米、糉葉、線、佐料、白糖、各種形狀的布片等等。

2、端午節的`一些相關的圖片之內的。

3、邀請幼兒的加人一起參加活動。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想想用什麼玩具拼插龍舟?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舟的三角形船頭、還有龍的形態,特別是龍頭的建構。

2、幼兒分組製作龍舟,採用各種已學的技能進行拼插。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頭,指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拼插龍舟的龍頭。

3、啓發幼兒可大膽設計不同的龍舟,裝飾龍舟的外形。

4、將幼兒自己製作的龍舟放在活動室的周圍,並讓幼兒互相參觀、交流、評評誰的龍舟最有特色、最有創新。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6

繪畫“端午節”

一、活動要求:

根據孩子自己的經歷,想象並表達端午節的快樂。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繪畫能力。

二、活動準備:

豐富關於端午節的民俗。

三、活動流程:

讓孩子觀察糉子、蛋網、艾草、龍舟等物品,結合屈原等故事,在自己的腦海中畫出端午節。孩子的操作,老師的觀察指導。鼓勵孩子仔細觀察,發揮想象力。作品的評價和展示。引導孩子互相評價對方的作品,交流對假期的感受。

端午節的宋節

請各班小朋友表演並朗讀端午節的兒歌。

小(1):5月5日是端陽。門口放滿了艾草。吃糉子,撒糖。龍舟閃亮下水。

小(2):5月5日,是端午節,提着竹籃入谷;溪邊的百草,最香的是菖蒲。

中班:五一,天氣熱,放下鋤頭休息;這座山微風習習,楊梅紅血流不止。

大類:“棕色氣味,芳香的廚房。艾葉又香又香。大門插着桃枝,出門可以看到麥二是黃色的'。這裏端陽,那裏端陽,到處端陽。

熟練的母親競爭—家庭活動

第一組:和媽媽一起做糉子。

第二組:和我媽媽一起做香包

方法:給每個年輕隊員分發一條彩色的絲綢、一條可以掛在脖子上的細帶子、一張小紙條、一支筆、一些芳香的藥物和一副針線活。如果沒有香藥,可以用綠豆或花生代替。每個年輕的玩家用手中的材料做一個小香囊,在一張小紙條上寫下祝福和祝福的話,並縫在香囊裏。要求針腳整齊,外觀美觀。香囊做好以後,可以帶着,也可以送給別人。

新思路:小孩子戴香包也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據說有避邪祛疫的意思。香囊內含硃砂、雄黃、香藥,用絹布包裹,香氣四溢。然後用五色絲線將香囊串起來,做成各種形狀和琴絃,精緻可愛。這種方法的新思路是讓孩子自己做香囊,要求在香囊裏放上祝福或祝願的小紙條,既滿足了孩子喜歡動手的要求,又符合孩子稚氣的性格。做香包。用布做一個小布袋,向藥店要或買五種中藥面,縫緊在小布袋裏。戴在兒童或老年婦女身上,驅邪避災。

第三組:和媽媽一起織蛋網。

最後,孩子們互相送禮物,並對同伴說祝福。

活動結束

在這裏,我代表所有的幼兒園老師,祝所有的家長和孩子節日快樂,家庭幸福!親子活動結束,每節課組織孩子和家長分享好吃的糉子。

在愉快的氣氛中,我們的活動應該結束了。通過這次親子活動,我一定感觸很深。孩子們表現出了他們的個人魅力,孩子們和他們的父母表現出了積極合作的良好精神。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7

一、活動目標

1、欣賞端午節傳說中有關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

2、認真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述,樂於在集體中交流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二、活動準備

有關《屈原的故事》的`圖片。

三、活動過程

觀看圖片,傾聽《屈原的故事》,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師:你們知道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嗎?

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師:人們爲什麼要過端午節?爲什麼要紀念屈原呢?

人們是用哪些方法來紀念屈原的?

四、拓展交流

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8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2.瞭解與端午節有關的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3.品嚐端午節的特別食品——糉子,知道糉子有多種形狀、多種口味。

4.樂於參加包糉子、制香包、編蛋網、賽龍舟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端午節的故事、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針、線等;包糉子的糯米、葦葉;編蛋網的繩線、五彩線;自制龍舟兩條;幼兒每人一個熟糉子。

活動過程

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隨着端午節腳步的臨近,爲了增進小朋友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習俗,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感,今天我們XX幼兒園小朋友們邀請了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用自己的方式來慶祝這個美好的傳統佳節。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

活動內容

活動一:

家長講故事《屈原的故事》(附故事內容)

請家長代表講述端午節來歷的故事,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關物品。

活動二:

端午節賽歌會

分別請三個年齡段幼兒表演朗誦端午兒歌

小班

五月五,是端陽;

門插艾,香滿堂。

吃糉子,灑白糖;

龍舟下水喜洋洋。

中班

端午節,豔陽照;

家家門上插艾蒿。

掛絲線,戴香包;

娃娃樂得蹦又跳。

吃糉子,劃龍船;

紀念屈原永記牢。

大班

端午花,紅又紅;

摘朵鮮花送金龍。

端陽端陽,糉子糉;

拿個糉子塞龍洞。

龍戴鮮花吃糉子,

吃飽糉子回龍洞;

不要傷害屈原老公公。

活動三:

賽龍舟接力賽

每班選3名家長,從小班開始繞障礙前行接力。教師發口令,接力賽開始,小班傳中班,中班傳大班。

活動四:

親子活動——巧手媽媽大比拼

第一組:與媽媽一起包糉子

第二組:與媽媽一起做香囊

第三組:與媽媽一起編蛋網

第四組:給孩子結五絲,結繩索

方法:給每組家庭分發一塊色彩鮮豔的絲布、一根可以掛在脖子上的細帶子、一張小紙條、一支筆、一些香藥、一付針線,若無香藥也可以綠豆或花生代替。每位小選手利用手中的材料製作小香囊,在小紙條上寫下祝福和許願的話,縫於香囊內。要求針腳工整,外形美觀。香囊製作完畢後,可以自帶,也可以送給他人。

新意之處:小孩佩香囊也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本方法的新意之處在於讓小孩自己製作香囊,並且要求在香囊內放入祝福或許願的小紙條,既滿足了幼兒喜歡動手的要求,也符合幼兒天真爛漫的個性。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藥鋪索要或買五味中藥藥面,裝在小布袋裏縫嚴。戴在小孩或老年婦女身上,驅邪避瘟。

“五絲”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線配成,古代沒有棉花而用五色絲,所以叫“五絲”。後有了棉花,就以棉線代絲,而名稱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陽時,給幼兒的手脖上、腳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絲”。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時,解下來扔在水流裏,使其順水漂走。傳說這“五絲”能變成蚯蚓。習俗認爲戴“五絲”,能去災、辟邪、保護幼兒。

活動五:

幼兒互贈送禮物

幼兒相互贈送自己親手和爸爸媽媽製作的糉子、香包、鴨蛋網、五彩繩,並大膽向同伴說一句祝福的話。

活動結束

在此,僅代表幼兒園的全體教師祝各位家長及小朋友們節日快樂,閤家幸福!親子活動結束,各班組織幼兒與家長到班級分享美味的糉子。

在歡樂的氛圍中,我們的活動也該結束了。通過這次親子活動,我們的感觸一定都很深。小朋友們展示了個人的魅力,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展示了良好的積極合作精神。我想說“小朋友真棒!大朋友更棒!”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9

一、活動前

1、活動前教師邀請家長準時參加幼兒園節慶親子活動。

組織建議:一定要強調並提醒幼兒家長具體時間。

2、家長入園時,播放關於端午節的音樂,營造節日氣氛。

3、園所計劃:①購買艾草進行環境裝飾。②幼兒早點或午點爲小糉子。

二、活動開始

1、活動原由說明:

教師引導幼兒思考過兩天是什麼節日,我們要做什麼事情,引導幼兒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並初步感受節日氣氛。

2、端午節快樂(xx分鐘):

活動名稱:漂亮的龍舟(大班)、彩繪鴨蛋(中班)、飄香八寶飯(小班)、活動說明:具體操作流程請見大班、中班、小班操作用書。

活動目的:增進幼兒小肌肉靈活性;增進親子感情交流。

注意事項:在組織活動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幼兒與家長溝通與交流。

組織建議:

①、教師可在幼兒操作前播放關於本活動的視頻或圖片,供幼兒加深印象及觀察。

②、教師要引導家長鼓勵幼兒較自主,而家長較多的是給予裝飾時的建議,協助幼兒完成。

③、幼兒操作時,教師播放關於端午節的歌曲或者配樂詩歌

3、好玩的龍舟賽(xx分鐘):

遊戲名稱:我和爸爸、媽媽划龍舟遊戲玩法:

①小班幼兒與家長共同參與遊戲。家長五個或八個爲一組,曲腿坐下,幼兒面對家長坐在爸爸或媽媽的腿上或肚上,親子的手握在一起,向前移動並且最先到達終點的家庭獲勝。

②中班幼兒與家長共同參與遊戲,四個家庭分成一組,每組幼兒和家長都蹲下,後面的"隊員"拉着前面的"隊員"的衣服往前劃,哪一組幼兒先劃到終點則獲得勝利。

③大班幼兒與家長面對面的坐下來,相互將腳放在對方的`屁股下面,雙手搭在對方的肩上,協調着向前"划行",先到達終點的家庭獲得勝利。

活動目的:增強幼兒與家長的互動與協作,並感受"划龍舟"的樂趣。

組織建議:①提前將家庭進行分組,並張貼出規則和分組名單。

②提前佈置劃分好起點和終點,因爲遊戲的活動方式,間隔不宜過長,二十米教適合。

③教師在遊戲前可帶家長和幼兒一起做《活動操》。

④進行遊戲規則和玩法的演示,幫助幼兒及家長理解。也可以家庭爲單位找空地先嚐試練習再進行比賽。

三、活動結束

活動說明:幼兒園拍照留念組織建議:全園播放背景音樂襯底活動結束。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10

一、主題來源: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着獨特的風俗,如:吃糉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開展,既能鍛鍊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着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爲此,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幼兒園會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二、主題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於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於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環境創設:

1、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包。

2、美工區:放置製作長命縷和紙糉子的材料。

3、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圖片和資料。

4、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四、主題活動:

小班活動:我們一起過端午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

2、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3、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玩、嚐嚐,共享節日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準備糉子、艾蒿等實物及端午的相關圖片和動畫。

(三)活動過程:

1、學習童謠《五月五》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糉子,沾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2、通過區角環境創設的端午主題給幼兒講端午習俗

(1)掛艾葉。

(2)賽龍舟。

(3)吃糉子。

(4)佩香包。

(5)五彩繩。

五、活動目標:

1、欣賞端午節傳說中有關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

2、能認真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述,樂於在集體中交流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動準備:有關《屈原的故事》的圖片。

六、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傾聽《屈原的故事》,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指導語:你們知道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嗎?

2、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導語:

①人們爲什麼要過端午節?爲什麼要紀念屈原呢?

②人們是用哪些方法來紀念屈原的?

③假如你是屈原,國君不接受勸告,你會怎麼做?(教育幼兒珍惜生命,以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

3、拓展交流: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11

活動要求

1。引導幼兒模擬構造龍舟,學習結構物體的基本特徵與某些細微部分的建構方法。

2。引導幼兒欣賞和評價自己和別人的作品,與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準備花片、積塑、各種玩具。

2。組織幼兒參觀龍舟的畫展。

活動過程

1。結合端午節的划龍舟比賽,引導幼兒根椐自己的已有經驗說一說龍舟的基本特徵(幼兒也可自由討論)。

2。引導幼兒想想用什麼玩具拼插龍舟?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舟的三角形船頭、還有龍的形態,特別是龍頭的建構。

3。幼兒分組製作龍舟,採用各種已學的技能進行拼插。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頭,指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拼插龍舟的龍頭。

4。啓發幼兒可大膽設計不同的`龍舟,裝飾龍舟的外形。

5。將幼兒自己製作的龍舟放在活動室的周圍,並讓幼兒互相參觀、交流、評評誰的龍舟最有特色、最有創新。

活動反饋

1、幼兒對建構活動有濃厚興趣,他們喜歡各種結構材料,尤其是花片、積塑。在拼插物體造型時,在顏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2、幼兒在拼插龍舟時,特別是龍舟的龍頭拼插的比較難,所以在活動中我重點引導幼兒如何拼插龍頭或是引導幼兒用其它的辦法來解決如:用紙張畫出龍頭來,然後貼在積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兒拼插好龍舟後自己坐在龍舟上划龍舟玩的很開心。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12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來的習慣,爲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生活經驗,今年端午節納日鬆幼兒園開展了“快樂端午糉飄香”親子活動,讓小朋友們在濃濃的親子氛圍中進一步瞭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具體如下:

活動時間:

6月19日

活動主題:

快樂端午糉飄香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 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2、瞭解端午節有關的習俗,還有許多傳說、 故事、兒歌。

3、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糉子,它是多 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4、樂於參加包糉子、制香包、做龍舟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安排:

1、傳統節日主題教育活動。

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使幼兒瞭解有 關端午節的來歷、傳說、習俗等,感受 傳統節日的文化氛圍。

2、動手操作活動。

通過繪畫、手工(糉子、香包、綵線) 等活動,體會傳統節日的豐富生動,感 受自己動手操作的樂趣。

3、快樂端午糉分享活動。

通過親子分享糉子的活動,送上節日祝 福,表達親子情深,進而培養愛(愛父 母、愛祖國)的情感。

附:

端午節習俗

(1) 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每家人將鍾馗像懸掛在門上,可以鎮宅驅邪,保佑一家平安。

(2) 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淨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3) 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划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後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4) 吃糉子:屈原死了之後,人們怕河裏的魚蝦把他的屍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糉葉中,投到河裏餵魚。

(5) 飲雄黃酒: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把它放在米酒中製成雄黃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黃酒在額頭上寫一個“王”字。

(6) 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香包裏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7) 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8) 豎雞蛋、畫彩蛋:人們說:“在端午節的時候,能將雞蛋豎起來的人,這一年都會有好運氣。

屈原的故事

在古時候有一個楚國人講屈原,他呀很能幹,也很熱愛自己的國家,幫助楚王治理國家,楚王很信任他,可是有一些壞人不喜歡他,總是到楚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漸漸的楚王就不相信他了,讓屈原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不准他回來,但屈原還是非常擔心自己的國家,每天睡不好覺,當屈原聽到楚國與秦國打仗後沒有了,便非常傷心,農曆五月初五這天,他來到汨羅江邊,跳了下去。人們聽說了後就划着船去救他,還用竹葉和糯米包成糉子投入江中,讓魚吃飽了不要傷害屈原,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叫做端午節,划船救屈原的活動變成了賽龍舟,竹筒子盛米改成用柴葉包糉子。

相關手工製作圖解 龍舟

拼布糉子

紙糉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13

爲慶祝端午節、紀念屈原和保留民俗傳統節日,園工會聯合團隊、保教組織全園教職工、小朋友和部分家長舉辦端午節包糉子等系列活動,方案如下:

一、人員安排:

總指揮:

副總指揮:

具體負責:

主持:

統計:

場地:

宣傳:

後勤:

醫務:

安全保衛:

隊長:各段段長

拉拉隊:全園小朋友

、活動項目:

活動一:端午節的故事

時間:包糉子比賽前(具體時間由各班老師自行安排)。

地點:各班活動室

內容:

1、講述端午節來歷的故事,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關物品。

2、製作五絲。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配成五絲,戴在小朋友的手腕上。傳說要一直戴到下大雨,再解下來扔在水流裏,順水漂走。習俗認爲戴“五絲”,能去災、辟邪、保護兒童。

活動二:包糉子比賽

地點:塑膠操場

時間:6月5日(週四)上午9:30-10:30

準備:

1、橫幅:“糉子飄香迎端午暨教職工包糉子比賽”

2、浸泡過的糯米、糉葉若干;棉線若干;勺子各隊4把;硬幣和蜜棗若干;毛巾架4個;桌子4張。

3、圍兜和一次性手套參賽人各一份。

4、劃定比賽區。

5、各班教師帶領幼兒集中在塑膠操場。

參加人數:以段爲單位組隊(隊員名單附後),每隊選出教師4人家長4人共8人,合計:32名選手(名單附後)。

比賽程序:

1、4隊在比賽區裏做好賽前準備。

2、主持人發出開始口令,20分鐘後停止比賽。

3、記錄每組完成的數量(質量差的減去),多的隊獲勝。

4、公佈結果。(一等獎1隊,二等獎1隊,三等獎2隊)。

5、比賽結束各班按次序回活動室。

6、糉子送到廚房。

活動三:送糉子。

時間:6月5日下午4:20。

地點:園門口塑膠操場。

準備:煮熟的.糉子;桌子;各段幼兒若干名;溫馨提醒牌上寫:“當心!你的糉子裏可能有硬幣!”

程序:

1、隊長帶領幼兒來到送糉子場地。

2、送給離園的小朋友每人一個糉子,送完爲止。(送糉子時說:祝你好運能吃到硬幣!)

3、整理,活動結束。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14

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玩、嚐嚐,共享節日的.快樂。

過程:

1、幼兒觀賞各班的奶奶們表演包各種花式的糉子的技藝。

2、幼兒遊戲:

《快樂運糉子》

人數:

8對

形式:

對面接力

準備:

各班小桶一個,糉子若干。

玩法:

幼兒提着小桶,走過獨木橋,走到另一端取筐裏的糉子再走回來,將糉子放回到隊伍前的籃子裏,把小桶傳給下一位幼兒,繼續遊戲。在規定時間內看哪隊運的糉子多爲優勝。

3、親子游戲:

《賽龍舟》

人數:

4對(父或母與幼兒合作)

形式:

單面接力

準備:

各班紙箱龍船四個,塑料椅子若干。

玩法:

幼兒在媽媽或爸爸的帶領下套着紙箱做的龍舟,繞障礙前行接力。

4、表演:

請各班的小寶寶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

小(1):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小(3)“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小(4)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5、親子活動結束,各班組織幼兒與家長到班級分享美味的糉子。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15

一、設計思考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爲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以下主要經驗:

①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②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五黃"指黃豆做的糉子、鹹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

③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習俗。④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糉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⑤端午節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二、各年齡段主題活動目標年齡段 小班主要目標

(1)初步瞭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感受端午節的節日氛圍;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做做、玩玩、嚐嚐,共享節日的快樂

三、主題活動實施概況

 四、主題活動環境創設及資源利用環境創設

(1)園內大廳佈置"賽龍舟"的場景;

(2)班級中陳列幼兒收集的與端午節有關的物品,懸掛艾草、糉子、鴨蛋、香包等;

(3)各班以端午節爲主題更換主題牆飾,展示幼兒參與端午節活動的全過程及在活動過程中的發現、收穫與體驗:

①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調查"、 "我的發現"等爲標題展示幼兒端午節活動進展情況,如:有關端午的問題以及對端午的傳說與習俗方面的調查資料等;

②小班則可以以"我們在端午節裏"爲題展出幼兒的活動情況;

(4)區域中提供與主題相關的操作材料,如:

①圖書角:提供有關端午節的圖書、圖片,供幼兒欣賞、閱讀;

②體育角:提供"賽龍舟"遊戲所需的竹竿、彩條、紙棍、小旗等,供幼兒遊戲;

③動手區:中、大班提供紙、線等材料供幼兒嘗試包糉子、縫香包、編鴨蛋網,小班提供油泥讓幼兒嘗試自制綠豆糕、鴨蛋。

(5)家長園地:介紹主題活動中須請家長配合的內容、主題活動進展情況等資源利用

(1)請家長協助幼兒進行相關資料的調查及收集,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

(2)請家長來園參加活動,和老師、幼兒共同感受節日做做、玩玩、嚐嚐的'快樂;

(3)在本地組織"賽龍舟"活動時,組織師幼前往參觀並攝像五、主要教育活動方案(一)小班活動一:參觀端午節的環境主要涉及領域:社會活動目標:

1.通過參觀園內環境,感受節日氛圍。

2.初步瞭解端午節的一些習俗。

 活動準備:

園內佈置的端午節的環境。

活動過程:

1.談話,激發參觀興趣。

2.參觀園內環境,自由交流、講述與端午相關的物品。

3.集體交流,瞭解端午節的有關習俗。

★指導語:①你看到了什麼?②幼兒園裏爲什麼要掛這些東西?

活動二:好吃的糉子主要涉及領域:科學活動目標:

1.知道糉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通過觀察,瞭解糉子是由糉葉、糯米等包成的。

2.喜歡吃糉子,通過品嚐活動進一步感受節日的愉快。

活動準備:

1.糉葉、糯米、棉線。

2.煮熟的糉子、生糉子人手一隻。

活動過程:

1.觀察糉子,知道糉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激發活動興趣。

2.進一步觀察糉子的外形、氣味等特徵。

★指導語:糉子是什麼樣子的?聞起來有什麼味道?

3.觀察包糉子的材料,瞭解糉子的製作過程。

(1)知道材料的名稱,瞭解其用途。

★指導語:包糉子需要哪些材料呢?怎麼包?

(2)觀察老師包糉子、煮糉子的過程。

4.品嚐糉子,體驗快樂。

(1)探索剝糉子的方法。

(2)品嚐糉子,與同伴說說自己吃的糉子的口味及自己吃糉子的心情。

活動三:綠豆糕主要涉及領域:藝術活動目標:

1.嘗試用油泥自制"綠豆糕",感受做做、玩玩的快樂。

2.注意保持桌面的乾淨,有良好的活動習慣。

活動準備:

小盒、油泥、裝綠豆糕的塑料盒、各種玩具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1.觀察綠豆糕的外形,激發興趣。

★指導語:這是什麼?它是什麼樣子的?

2.討論製作綠豆糕的方法及要求。

(1)討論製作綠豆糕的方法。

★指導語:怎麼做綠豆糕?(根據討論情況,請個別幼兒示範綠豆糕的製作方法。)(2)討論製作綠豆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