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薦】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薦】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薦】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

看完影片之後,才明白這個“放牛班”與真正的“放牛”一點關係也沒有,所謂“放牛班”指的是一幫問題少年,他們的性格,脾氣和他們短短的卻複雜萬分的人生歷程,而春天,是一種期望,是一種“重新”之意,一種冬天過後又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象徵。

故事發生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有着這樣一個充滿嚴格制度的少年學校。而這個學校裏的學生,並沒有因爲這樣的嚴厲管制而變得乖巧,反而成爲了一羣沒有教養,只會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孩子。然而誰也不會明白,在這樣似乎無可救藥的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一個個美妙的夢想正在悄然昇華。懷着這樣天真爛漫的夢,他們遇見了一個能夠說足以改變他們命運的人——他就是馬修。

電影中的院長,對孩子不僅僅沒有耐心,並且往往對犯了過錯的孩子,處以嚴酷的體罰,例如: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馬修教師則完全不一樣,他對孩子充滿了愛心,對犯錯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給予他們改過的機會,在他的循循善誘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們的自信,找到了屬於自已的春天

在學習的路途上,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能夠說是無遠弗介,一位壞的教師,能夠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教師,往往一句溫柔的鼓勵,一個肯定的眼神,就能夠讓他人眼中,毫無期望的壞學生,重新找到他們自我人生的方向。

當一位好教師如此重要,卻十分困難,因爲應對一羣不一樣個性,不一樣資質的學生,如何因材施教,實在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在我看來,“「耐心」是一位好的教師,最須要擁有的,對學生不要時常大吼大叫,甚至拳腳相向,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只要用愛心與信心,總有一天,學生們會蛻變成美麗的蝴蝶。”

馬修,他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他用愛找回了一羣迷失的羔羊。用愛照亮了前往之路,用愛爲他們指引方向。我想說:這不是奇蹟,而是愛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學生時,將學生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啓發孩子的潛能,讓野男孩個個成爲發光的小天使,用純淨的音樂喚回他們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記得其中一句對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這句話飽含了他對教育事業的盡心盡責;對人平等,不分貴賤,一視同仁的態度。

記得上學期上雷教師的《教育原理》時,她異常強調“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都應當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價值的”。馬圖在理解校長的任務時所提出的三個條件:第一,不體罰學生;第二,讓我來處罰犯事的學生;第三,不要透露他們的名字。無一不體現了他對幼細心靈人性的關懷。

最終,這個班級的一切都改變了。一幅幅美麗的春天景象在每個孩子腦海中浮現。他們從馬修的身上感受到的不再是每一天的提心吊膽,生怕犯錯的恐懼,而漸漸轉變成爲了慈父般的愛。

整部電影使我感觸很深,的確這不僅僅只是一部教育意義深刻的電影。在被劇情牽動的同時,心靈也不禁震顫。將這羣問題少年集中在這樣一個沒有愛的環境中,他們可曾明白外面的世界多麼精彩,外面的“春天”是那樣充滿生機。他們需要的,正是我們此刻生活中所漸漸忽略的愛與呵護啊!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覺得教師是十分偉大的。他們往往給予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在學生失敗時說的那一句句鼓勵的話語,在學生對前途感到迷惘的時候伸出的援助之手,還有很多很多……

電影往往是虛構的,也許在真實生活中它不曾發生。可是它卻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的完美憧憬。《放牛班的春天》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教師對學生的殷切期望和深厚的愛。在簡單質樸的語言中,我豁然開朗:其實,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這樣一個美麗的花園,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隨時隨地都因爲周圍發生的一切而改變。春天定然是最美的季節,一陣陣柔和的春風拂過面頰,綠草破土而出,泉水叮叮咚咚地詮釋着春天的絢麗多彩。然而只要有愛的包圍,即使是放牛班的那些孩子,依然能夠擁有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

當寫滿了愛的紙飛機飛滿了整個學校,馬修的爲師之道獲得了肯定,同時音樂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覽無遺的肯定。這也讓我想到另一個於這部電影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的,大家都很熟悉的電影《音樂之聲》,瑪麗亞也同樣在用愛和音樂來教育孩子。

不可否認,溫情是個好東西。沒有異常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沒有異常叫人難以理解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種從頭至尾都能夠讓人堅持微笑。尤其是看着那些頑童們可愛純真的一面,心底煥發出的某種“本真”的天性。我們需要的就是這麼一鍋濃濃的,溫暖的心靈雞湯。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2

剛聽到這影片的題目,有些不解,何爲“放牛班”?在觀看影片後,才知道這個“放牛班”與真正的“放牛”一點關係也沒有,所謂“放牛班”指的是一羣放任自流的孩子,“春天”就是影片中這羣孩子碰到了一個善良幽默的老師,他帶領孩子們走出了一片新天地,給他們帶來了春天的希望。一部法國影片,中國博大精深的五個字翻譯後,一種隱喻恰到好處的展示了影片所想表述的含義。

同時,這部溫情的電影給了我最直接的啓示:感動,震撼,反思。

一羣被認爲應該拋棄、放任自流的孩童,從新拾起了希望,從唱歌中找到自己的興趣,讓我感動;那些寫着孩子們離別祝福的紙飛機就在萬分恰當的時候出現,讓我感動;那個一開始就在門口等爸爸的佩皮諾終於在星期六找到了“爸爸”,讓我感動……當馬修孤獨離開時,那一隻只從窗口伸出的手,還 有飄落的字條,讓我一下子落淚了。感動,更是因爲平凡的馬修那顆博大的愛心。

馬修他或許稱不上是一個優秀的音樂家,但他絕對是個好老師。他用不一般的愛心、信任、理解和真誠改寫了孩子們灰色的記憶,留下了歡聲笑語!使我震撼!他用音樂給予了孩子希望,引導他們走回正途,看到了自己的“春天“,使我震撼!藝術的力量如此巨大,讓多少冥頑的靈魂得到救贖。使我震撼!

從事教育工作也已經三年多了,這樣的孩子我也會遇到,尤其是班級裏平常調皮搗蛋的孩子,真的是讓人頭疼。有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也是狠狠的教訓他們,讓他們下次不敢犯錯誤。說實話,這確實有效果,但我卻發現,這些孩子已經失去了他們做爲孩子所應有的活力。我們跳過了在教育過程中的情感環節,直奔目標。我們強調了太多的是管理,教育反而從主角變成了配角。

蒼鷹能在天空中翱翔,因爲它有豐滿的羽毛;蝴蝶能在花從中起舞,因爲它有七彩的飛翼;海鷗能在大海上徘徊,因爲它有矯健的翅膀;幼兒時,那雙雙好動的眼睛對這世界的一切一切充滿了好奇,想象着未來是如何的——是有着花仙子的芬芳國度,是有着藍一精一靈的快樂天堂,是有着阿童木的機械世界,還 是有着小丸子的搞怪笑園?每個孩子在他降臨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是天使,給我們帶來歡樂,帶來希望。(就如《三字經》中說的:人之初,性本善。)

但長大了又是如何呢?爲什麼天使會變成魔鬼呢?

原來,魔鬼是感覺被遺棄的天使爲了獲得關注的一種反叛,那並非他的本性。影片中的皮耶爾——擁有天使的面孔,魔鬼的心靈,是一個非常反叛的孩子,但是馬修卻看到了另一面:他在唱歌方面的潛力。然而馬修卻用自己愛心、信任、寬容、真誠將“魔鬼” 拯救,慢慢的變回“天使”。可能那時孩子們的心靈,真的是在天堂了,因爲被認可,被肯定,被讚揚,或許他們真的是第一次找到了自己。再來想想我們的孩子,當他們因爲犯錯而戰戰兢兢的走到我面前的時候,批評、懲罰或許有效,但想想這並不是最好的辦法。我們應該看到:孩子們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我們怎麼去發現,怎麼去挖掘,怎麼去引導。我們作爲老師應該用發現的眼睛,去尋覓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或許我們老師每一次真誠的表揚,每一次的寬容,都會給他們一份自尊和自信。

作爲老師寬容和真誠真的很重要,“放羊班”的孩子找到“春天”跟馬修老師的真誠和寬容是分不開的。寬容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教育的智慧。學生之爲學生,就是因爲他們還 是孩子,有缺點,不懂事,甚至會犯錯誤。老師之爲老師,就在於我們年長於學生,涵養勝於學生。寬容能使我們看到快樂的曙光,享受教育的過程,感悟人生的成長。只有寬容,纔有真正的理解;只有理解,纔有會心的溝通;只有溝通,纔有真誠的信任。其實,無論這個世界多麼不樂觀,多麼灰暗,其實一些也只是僞裝的,其實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明白感恩,人人都可體會別人對他們的仁慈與付出。真誠的愛在世上是稀有的,但也是人間最寶貴的。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接受愛。馬修老師,一個懷才不遇的作曲家,一個在世間不被重視的窮老師。他所付出的心血沒有白費,至少重燃起一些孩子們心中的希望,看到了自己的“春天”。一位老師可以讓一個孩子得到對自己的肯定,對人生的期待,真的很偉大!但並不是每一個老師都是偉大的。每一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見一位好老師,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而做這種老師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像馬修,雖然被校長開除了,但那一雙雙從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個個寫滿了孩子最真摯祝福的紙飛機已足以讓他感動,讓他幸福!

再仔細想想我作爲一名老師我的價值又再哪?我何嘗不學學馬修也用自己尊重、寬容、愛心、真誠去感動孩子們,去接納每個孩子,讓他們在自己的世界裏找到自己的“春天”,讓他們在自己的藍天中自一由的翱翔,越飛越高!作爲老師我也渴望自己也能象馬修一樣收到孩子們的紙飛機,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更希望在自己的教育事業中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3

有這樣一個故事,發生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

有這樣一個學校,名叫“池塘之底”,擁有着陰寒森然的建築、沉重笨拙的大門,陳舊斑駁的教室以及壓抑陰森的氛圍。

有這樣一幫孩子,在嚴格甚至近似於殘酷的教育管理模式下,他們孤傲而堅強的抗爭着,彷彿等待着一個救星,又彷彿他們已經放棄了這種期待。

有這樣一個失落的音樂家,帶着一絲失落來到這裏,見到了這一幫等待着救贖的孩子。

這一切來自於一本陳舊的日誌,世界著名音樂指揮家莫杭治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佩皮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作者是他的啓蒙老師馬修。兩位老人沉浸在對於往事的回憶。

故事就這樣開始了,一部電影,沒有了奢華的場面,沒有了驚心動魄,但是卻多出了一絲的溫情,展示了一個偉大的音樂家,偉大的教育家如果與他的學生進行心理的對抗,進行心靈的溝通。

整部電影中,馬修通過自己的智慧與包容,贏得了學生的喜愛,也將學生甚至是被哈桑校長的粗暴、刻薄、自私、貪婪和剛愎自用而壓制的老師們拯救。

帶着一絲的失落來到這裏的馬修,發現了這幫“無藥可救”的“惡魔”們對自由的渴望,對音樂的嚮往,這也喚起了他內心對音樂的摯愛。於是,在他的“慫恿”下,這幫“放牛班”的“惡魔”組成了一個令人驚歎的合唱團。

這其實只是電影的一個層面,一個多小時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這些,但是僅僅這點也就值得我們思考。

這個是一個關於教育理念的探討影片,“行動—反應”原則導致了孩子們的更加叛逆,而馬修的音樂團卻將這幫“惡魔”拯救,讓他們看到了自己的“春天”,釋放了自己的“青春”。

不得不承認,這部看似簡單質樸的電影,反應出了偉大而溫情的人性主題,不得不承認,那班孩子有着不同的個性,讓人頭痛,但是馬修沒有放棄,他成功的讓這般失去了春天的孩子享受了春天的沐浴,給了他們釋放青春夢想的途徑。在此只想淺淺談談馬修與他們的故事,莫杭治、佩皮諾。

佩皮諾,這是一個執着的小孩子,每天星期六他都等着他那已經故去的父母來接他,於是他成了馬修見到的第一個孩子。它是這裏面最小的孩子,在這裏是飽受欺凌的,但是馬修給了他希望,他很特別的關懷給了小佩皮諾親人的溫暖,這也是爲什麼最後小佩皮諾要執着的跟着馬修走,因爲,經過相處,他已經離不開馬修,也只有馬修可以給他溫情與親情,馬修被他的執着所打動,最後,帶着這個有點笨還沒有成長的小孩,心情沉重而又輕鬆的踏上了歸途。

這是另外一個讓馬修難忘的學生,一個“天使臉蛋,魔鬼身材”,這個用來形容一個女生的詞彙的主人竟然是一個男生,莫杭治,一個喜愛偷竊、屢次逃學而被公立學校開除了的單親家庭的孩子,在馬修的細心與驚訝中,莫杭治的音樂才華被充分的挖掘,因此他與莫杭治的母親也有了一段特殊的感情經歷,而這卻引起了莫杭治的強烈不滿。於是馬修就給了他一個小小的懲罰,當公爵夫人來聽合唱團的表演的時候,他,這個熱愛音樂的精靈莫杭治被排除在外,他孤單的立在那裏,眼神中充滿的哀怨與委屈,同時還有強烈的渴望。終於,在最後,馬修轉向了莫杭治,在馬修鼓勵與首肯的眼神中,莫杭治放開了歌喉,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感激,理解與信心。他唱出了心中的理想,他的歌喉征服了所有人,也證明了自己的天賦才能,此時,莫杭治封閉的心靈完全打開,最終他成就了自己的理想,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馬修與學生的故事有很多,他對於所有人都是寬容與鼓勵,同時不失時機的隨進應變與幽默風趣,將他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徹底的拉近。

其實很喜歡這部影片,很大程度上源於馬修令人倍感舒適的教育管理模式,對於即將走上教學崗位的我來說,啓發很大,對於經歷了各種教育方式的我來說,也深有體會。

這部影片,多了一份寧靜與溫情,給人無限的思考,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而影片中充分的利用這點,莫杭治對於音樂與演唱的渴望,小佩皮諾對於親情與關懷的渴望,馬修對於孩子們期待自由的眼神中顯示出的無奈,馬修對於強悍蒙丹時更加犀利而堅定的眼神,孩子們看着窗外放的飛風箏時眼神中對於釋放青春,對於自由的渴望……

影片給我們最大的啓示就是,不要放棄書寫青春,每一個人,都渴望着成功,都擁有着夢想,教師,要爲學生的青春書寫規劃,無論學生是什麼樣的,都不能放棄書寫這些青春,不要打消他們對於夢想實現的渴望。對於學生,同樣不能放棄自己去書寫青春,自己的青春與夢想,要靠自己的努力來書寫。

所以,不要放棄書寫青春,即使是被放棄的“放牛班”的“惡魔”,即使是“池塘之底”也會綻放青春,也會擁有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4

終於完整地觀看了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這要感謝暑期師德學習活動。之前很早就知道了這部電影,但一直沒有心思去看,原因簡單地可笑——影片名稱太土,以爲又是以中國農村教育爲題材的電影,諸如《鳳凰琴》之類。爲什麼對此類電影有牴觸?倒不是電影不感人,而是太感人,感人得沒法學,離自己的工作生活太遙遠,看後除了感動,沒留下多少東西。但《放牛班的春天》不是這樣,影片中沒有哪個老師帶病堅持上課,直至倒在講臺上;沒有哪個紮根山區數十年,誓志把青春和生命灑在大山深處。就是這麼一部情節簡單、事蹟平常的電影,卻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引發了對教育的遐思。

影片主人公馬修是一個失意的音樂家,爲了謀生,他來到一所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制學校擔任學監,同時任音樂教師。這所學校的學生是一羣問題兒童,撒謊、打架、偷竊、抽菸、粗口、捉弄老師、欺壓同學,種種劣行,不一而足,就如校名所示,是沉在池塘底部的一堆頑石。在絕大多數人眼中,甚至是家長眼中,這是一羣不可救藥的兒童。因此,學校盛行的教育方法是“行動——反應”。這是一種以懲罰爲唯一手段的教育方法,這種方法似乎是建立在某種心理學理論基礎上的:通過對學生的錯誤行爲採用外部強制的懲罰制裁,讓學生產生痛苦的、恐懼的感受和記憶,從而遏制自身錯誤行爲的發生。表面看來這種理論很有道理,但實踐證明效果很差,學生並未由於受到懲罰而變得文明,“以暴制暴”演變成了“軍備競賽”,學生受到的懲罰越重,行爲變得越惡劣,行爲越惡劣,受到的懲罰就更重。這簡直不是一所學校,而是一家勞改所,學生被任意地打耳光、揪耳朵、關禁閉、連坐受罰,任意地剝奪娛樂、休息的權利。而學生同時也竭盡所能反抗這一切:咒罵、撕咬、刺傷老師、漫畫醜化校長、……。

影片用形象的手法宣告了懲罰教育的失敗。這時,馬修來了,他用一個教育實驗以及與校長的約法三章,居然使奇蹟產生了:這羣頑劣的兒童逐漸變得溫和、謙遜,甚至感恩。馬修的實驗很簡單,他利用自己的特長把這羣孩子組成一個合唱團,同時向校長哈珊要求:他的學生如果犯事由他來查找肇事者,用他自己的方式來懲罰,但肇事者的姓名要由他保密。

馬修成功了。在感動之餘,我不由地想:懲罰教育爲什麼會失敗,馬修的教育爲什麼會成功?懲罰雖然有威懾力,但沒有觸動學生的心靈,學生的行爲受到遏制不是出於內心意願而是迫於外部的威脅。學生的內心是牴觸的,隨着年齡的增強,逆反心理越來越強,其報復式的破壞行爲也越來越激烈。蒙丹的縱火惡行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蒙丹被懷疑偷竊了校長的公款,遭到了極不人道的虐待:被校長狂抽耳光,並在無證據情況下鋃鐺入獄。事後雖然無罪釋放,但仇恨之火已被點燃,終於演成一場熊熊大火,把學校宿舍燒成灰燼。

而馬修的做法恰恰相反。馬修會“包庇”自己的學生。學生犯錯他會替爲掩飾,這讓習慣了“一有錯就受罰”的學生在驚訝之餘充滿感激。別的老師懲罰手段不是打就是關,而馬修的“懲罰”別出心裁:由於一個學生的惡作劇,一位老師的眼角被刺傷了,馬修讓這個學生去照料這位老師直到痊癒以示懲治,學生被受傷老師的仁慈、寬容感動了,爲自己的行爲感到慚愧。在校長哈珊眼裏,這羣學生不是人,至少不是正常的人、平等的人,懲罰過程類似於馴獸;在馬修眼裏,每個學生的錯都是可以原諒的,不應該受到冷酷無情的肉體虐待、精神摧殘。在哈珊眼裏,這羣學生是社會的殘渣、垃圾,未來的罪犯,這就是明知證據不足還要把蒙丹送進的原因;而在馬修眼裏,這羣孩子雖然素質差些,但每個人都有用,個別甚至是天才。在他的合唱團裏,人人都有分工,一句都不會唱的佩皮諾做了他的“指揮助理”,五音不全的被光榮地任命爲“樂譜架”,而莫杭奇,擁有天使臉蛋、魔鬼心腸的莫杭奇,在馬修這位伯樂的栽培下,日後成了法國著名音樂家。我在馬修與學生的相處中,讀到了慈愛、尊重、寬恕和堅持。我想,這就是馬修成功的原因吧。

在馬修的教育中,合唱團是不可缺少的載體或紐帶。音樂本身具有震撼心靈、盪滌靈魂的作用,在音樂的薰陶下,這羣頑劣學生變得安靜、平和,開始憧憬、嚮往自由的生活、美好的事物。有的影評說音樂在馬修的教育中起了決定作用,我不敢盲從這個觀點。我看過其他一些教育勵志片,影片也講述一些教育成功的故事,但所使用的教育載體不一定是音樂,可以是足球、籃球、朗誦,或別的什麼。給我的啓示是:要想使散沙一盤的玩劣學生積極向上,必須開展某項集體活動,諸如合唱團、樂隊、球隊,等等。

以上的遐想都是在觀後完成的,而在觀看過程中則完全被貫穿始終的優美旋律陶醉了。主題曲《哦,黑夜》被孩子們甜美的嗓音演繹得如同天籟之音,不禁令人泫然欲淚、蕩氣迴腸。這是這部電影比較成功的藝術特色之一。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簡單的快樂,生命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的美麗:只要你心中有春天。不管被什麼壓制着,也同意擁有春天般的種子在慢慢發芽。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天上的一顆星星,所以每個人都有發光的一面,就因爲他們有自己獨自的特點,是無法代替的。

教師可以造就一個人,同時也可以毀滅一個人, 我們在心理課上觀看了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讓我感觸很深。因爲電影特性把故事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放牛班"孩子們的無法無天但又被這種教育制度壓迫得可憐無助。孩子們是有愛玩的天性,但是教育制度不向着他們趨勢發展,而“春天”他們有得到了怎樣的希望呢?

故事主要講述了一位富有才華卻失敗的音樂家作爲代課老師到去教書,其中親眼目睹了學校各項嚴厲的懲罰手段,管理制度。讓馬修產生了一種想改變學校的管教。反對用強權制度壓迫學生的校長,他在樂譜上寫下了專門爲孩子們譜寫的歌曲,試着用純淨的音樂喚回了管教們冰冷已久的心,讓他們的心重新換回希望。

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着令人頭疼的性格,他非常叛逆但從不失去去音樂的愛好,他調皮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但校長善於用強權制度壓迫他,被關禁閉最長時間至少爲15天,還要幹活。壓制了孩子的一切。這對學生有一定的震懾作用。他開始壓制自己,這類教師體罰學生不是爲了達到某個教育的目的,他們在主觀意念上是沒有目的性的,純粹是因爲情緒波動,行爲衝動的自然結果。這往往遏制了學生的成長。

影片是把這位校長與馬修對比起來刻畫的,他們的教育理念有着天壤之別,馬修利用了孩子的天性,他們的愛好,用另一種方式去感化他們,讓他們真正學到很多,從心靈上去了解。 馬修老師對孩子們的愛在於對於每個孩子,他都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用音樂重造他們的靈魂,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同事的認可。最後校長一敗塗地。這也無不體現着馬修教育理念是值得歌頌的。馬修老師之所以能夠得到孩子們的認可,能夠成功,是因爲他付出了真愛,還有就是因爲他愛好音樂,可以說是用音樂讓孩子們快樂起來的,他們便成了有愛的精靈,紛飛在春的序曲中,有了希望如春天般。而叫自己最感動的是在快結尾處,老師指揮全班合唱一曲。那個最具天分的男孩因爲過錯被晾在一邊,神情顯得格外落寞。第一節音樂結束時,老師突然轉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驚訝更驚喜,而後則帶着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演唱。他的這種用心教育造化了這羣放牛班學生的心靈,拯救了放牛班學生也擁有美好的春天。

他的教育還是不能被校長認可,在他被校長解僱時,害怕被關禁閉而不敢出來送行的孩子們在窗口揮動着小手,帶着祝福的紙飛機從窗口不斷地飛出來,這些都是把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送給馬修老師的祝福,爲他送別。孩子們都捨不得這位有着父愛般的老師。至少在這個時間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接受的馬修老師這種教育方式。

學生的心理雖在發展,但畢竟很不成熟,其承受力遠遠不及成人,長期的緊張和焦慮必然使其心理功能失調。學生的喜怒哀樂影響着其成長,雖說要培養其受挫能力,但大多時應使其處於良好的狀態中,以利於思考和發揮。學生倔強、逆反心理時常發生,教師若是把控不好,隨意無原則的處理,會有悖於學生的健康發展。我的母校前不久就有一個學生因爲考試沒有考好就跳河自殺,這就體現了中國教育制度的致命點,人的一生追求的不僅僅是學習,還有很多很多,只是我們不能發現自己。

教師教育學生是一門極其複雜的藝術。教育可以改變學生的人生,它可以拯救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有的放矢的教育可以盪滌學生的心靈,使其內心總能健康、明理;挖苦侮辱的教育言辭將使其內心時常籠罩陰影,長此以往會變得怪癖、叛逆。教師要把握好教育語言的溫度,批評也好、鼓勵也好,總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思想上有飛躍,行爲上有指南。

《放牛班的春天》不是刻意地去詮釋故事的情感,而是故事裸露地擺在我們面前,顯得那麼真實,那麼親切。但它感人的故事、鮮明的人物刻畫、動人的音樂已足以使每一個觀衆感動萬千,並深深愛上了這部電影。 我起初被學校的教育方式所震驚,後來春風化雨式的教育方式的萌生又讓我看到了希望。可是,我們又能做什麼呢,現實的殘酷永遠不會徹底泯滅。

人活着的理由太多,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所作爲,因爲我們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我們應該擁有自己的信念,擁有春天般的陽光,教育制度跟着時代發展,但是我們可以前進,當人的教育被權利制約着那我們就可以試着從心理去改造他,或許會重見另一種光明。人的一生不僅僅只有學習書本,當他有另外一種愛好時千萬別錯過抓住它就會有另一種途徑去造化自己。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6

《放牛班的春天》所講述的是一位老人的童年記憶和一座名叫“池塘之底”的少年教養院聯繫在了一齊,音樂家原先以往是一位問題少年,故事就從那裏開始。其貌不揚,人過中年的失業音樂家,在“池塘之底”少年教養院成了代課的馬修教師,人生的不得意似乎在這個陰森如同監牢的地方更加沒了期望,暴戾的校長,冷漠的教師,調皮得無可救藥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遠不斷的犯錯與懲罰。工作的第一天馬修教師感到了害怕,善良的“神父”因爲學生的惡作劇而頭破血流,前任教師因爲忍無可忍而匆忙離去,馬修的第一堂課就因爲學生的鬨鬧,招來了校長的“咆哮”,但也就在馬修教師的第一堂課上,這羣從來不明白理解與同情的學生,第一次沒有因爲犯錯而被關禁閉,第一次明白了做錯了事能夠用負職責的方式彌補。

就這樣在磕磕絆絆的一天又一天中,馬修教師用它的善良,用它的音樂,一點一滴的改變了這個地獄般的“池塘之底”,這羣幾乎被人們放棄的壞孩子,居然唱出了天籟的歌聲,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歡樂與期望。馬修教師雖然最終被可惡、勢力的校長辭退,可孩子們用馬修了教師教給他們的歌,用寫着祝福與感激的紙飛機送別了這個拯救過他們靈魂的人……這是一部完美的電影,當滿天飛舞的紙飛機,在暖陽中飛翔,當可愛的小佩比諾拎着行李奔過來和教師一齊走時,我禁不住眼眶溼潤了,雖然這只是一部普通的文藝電影,但它卻引發了我對我所從事的教育工作的思考:

要尊重、關愛每一位學生。正如母親不會因爲孩子的美醜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樣,做爲教師,雖然一個班級幾十個孩子,他們的家庭環境、先天素質與自身努力程度都不一樣,但必須要做到一視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熱愛每一個學生。教師的愛應當是一種博愛,愛你的每一位學生,關心他們的身體,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學習,關心他們的思想。誰都明白,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擬的,一句鼓勵,能夠讓學生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天下的母親都期望自我的孩子歡樂,那麼教師也應當讓學生看到自我點滴的提高,體驗提高成長的歡樂,增強繼續提高的信心。要像母親一樣容忍孩子一次次地“舊病復發”,要像母親一樣善於發現孩子們的長處,充分肯定他的點滴提高,對他們的長處要“小題大做、無限誇張”,永遠不說“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嗇地說:“嗨,你真棒。”讓孩子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決不能因爲一點過失而讓孩子在指責聲中自卑地擡不起頭來。對於所謂的“差生”,更要給一點偏愛,傾注愛心、熱情和期望,對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每個學生都能自豪地說出“我能行”。

親其師,信其道。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來和孩子堅持一樣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僅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剖析、關愛孩子,爲孩子供給最適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間的平等,更應是教育者和孩子間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間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基礎。在教育學生時,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在融洽的師生情感中,學生纔會把教師的批評看作是對自我的愛護,把表揚看作是對自我的鼓勵。從而引起情感的共鳴,自覺把道德要求和行爲規範轉化爲自我的心理定勢和良好的習慣,收到“親其師,信其道,受其術”的效果。不要老是擺着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來威懾學生,以維護自我“神聖”的地位,用真誠的情感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富於同情心,就會受到學生的愛戴,就能溝通師生之間的心靈,學生就會親近教師,從而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橋樑。

學高爲師,身正爲範。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不要以爲僅有你們在同孩子談話、教訓他、命令他的時候纔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在教育兒童他們怎樣穿戴,怎樣對待朋友和敵人,怎樣笑,……這一切對兒童有重要意義。”可見,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要求學生做到的自我首先必須做到。身教重於言教,教師對學生講十次道理所產生的正面影響也抵不上一次反面行爲對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來的大。如果要求學生不亂插嘴,那教師就不應粗暴地打斷學生的話;要求學生隨手撿起地上的廢紙,難道教師就不能也彎彎腰嗎

要懂得教育的藝術。教師正確的評價,恰當地動用表揚與批評,是激勵學生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確的運用表揚與批評,能夠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激發其上進心、自尊心、榮辱感和團體主義精神等。然而,不正確的表揚與批評,則會使學生或是盲目驕傲,或是灰心失望、喪失信心。馬克吐溫以往說過:“只憑一句讚美的話,我就能夠活上兩個月”。成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孩子呢。後進生是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大難題,他們要想得到表揚是難上加難。對於他們來說,更容易的是自暴自棄。對待他們,教師更應以全身心的愛去感染他們,激發他們的進取心。一位大作家說過:“人人都是天才。”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後進生也不例外。做爲教師則應努力發現後進生的閃光點,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我們應對的是幾十顆純真、無瑕的心靈,應對的是幾十個複雜多變的內心世界,僅有深切的關愛,真心的尊重,身正爲範,才能使孩子的心靈與教師的心靈相融。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

翻開你們的面容

閃耀的笑臉裏

埋藏着童話般的故事

不是遺忘了的

那雙關於天使的翅膀

不是世俗的

那塗鴉的誇張的妝容

池塘之底

邂逅你們的歌聲裏

是小小宇宙裏

爆發的時代

私奔

你們的夢想

走進放牛班的春天,走進池塘之底,那一羣孩子就這麼在這個炎熱的夏天走進了我的生活。一部小小的影片,不關乎很多的商業因素,沒有愛情的渲染,但是就是一種淳樸,一種關於寬容、關乎夢想的。一羣被世人厭惡的孩子,遇到一個天使一般的老師,從此他們的故事裏有了更多的浪花。而那一羣孩子,哪怕有一刻成了別人眼中的惡魔,在馬老師的眼中便成了最美的天使。瞭望他們人生未來的路,被人遺忘的他們,終於有人願意爲他們伸出援手,音樂給了他們自由的靈魂,引領他們走向了更加美好的未來。這就是《放牛班的春天》,一部純純的影片。

影片一開始,有一扇鐵門,鐵門內站着一個小孩,他是那麼的懵懂,他是那麼的純淨,父母過世了,他卻依舊願意等待着他們,因爲他人小,但是他的心裏希望充滿希望。希望在這麼一羣孩子眼中,但是絕望的眼神在校長眼裏,在那些終究無法走進他們內心的人的眼裏,他們呆在了池塘之底。馬修見到的是一羣調皮搗蛋的孩子,惡作劇的他們讓學監進了醫院。他像每一個新來的老師一樣對即將接任的孩子們充滿信心,他覺得沒有什麼無法改變。是馬修老師的信任、寬容、堅持、激情、愛心讓孩子們最終能夠放飛自己的心靈,找到生活的希望。

在這部影片中我最想談談的便是關於教育的問題。

這羣孩子從來都不會被校長肯定,哪怕他們做到了很好,校長也會弄覺得他們已經無法拯救。在這部電影中,學校用“行動-反應”式的懲戒方式去禁錮他們。這是一種缺乏人性關懷的教育體制,孩子們用他們更進一步的叛逆、調皮、孤僻來回應這種懲罰。對於問題學生校長始終是覺得唯有通過嚴懲纔可以維護紀律,其實這是一種以暴制暴的行爲。在我們現代的學校管理方式中,這也是一個問題,我們很多的老師或者家長也覺得以暴制暴是最好的方式,而不願意走進他們的內心,不願意去發掘他們。可是每一個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他們帶着天使的光環而來,只要我們願意走近他們,他們是可以走到最後的。校長沒有做到這一些,可馬修老師做到了。他始終覺得自己是可以感化他們的。他替孩子們承擔責任;對孩子們對他的惡作劇放在自己心裏;他保護着他們,不讓他們被懲罰;他在考試時給他們打手勢;他在宿舍陪着他們睡覺;他讓惡作劇的孩子去照顧傷者,他保守着他們的祕密,他願意去和他們溝通,願意去對他們充滿希望。讓師生關係那麼融洽,讓他的課堂那麼的吸引人。寬容是他對待過失的態度,一次次的努力爲他和孩子們找回尊嚴,也實現了夢想。其實過失本身也並非當事人有意的造成,一次善意的謊言,或許就此挽救了一顆沉淪的心。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每一個孩子們都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也許他們被稱爲“問題孩子”,可是他們的問題只在於他們的叛逆超過了周圍人的忍受,他們不是朽木,可他們曾被親人拋棄在思想的荒野。在學校大門被鎖上,當禁足室大門被鎖上。他們就這樣被放棄了。可是他們的光芒始終是無法遮掩的,馬修拯救了他們,發現了他們的閃光點,用音樂洗滌着他們的心靈。當指揮棒揮揚,你聽到了來自孩子們最美的聲音,他們的純淨感染着所有的人,連校長也忍不住玩起了紙飛機,他是不願意去走進他們,儘管他們真正的感染了他。那羣可愛的孩子在音樂裏閃耀的光彩是那麼的無法遮擋。他們的眼神裏充滿着希望,那是自己給自己的,音樂讓他們知道原來自己是那麼地不一樣,讓他們知道原來自己也可以是焦點,自己不是問題孩子,而是充滿了希望的未來。

馬修老師,永遠用他的敏銳的心靈觀察着孩子們。孤獨存在於每個孩子的心中,渴望被人關注卻被遺忘在角落裏,盡力的表現卻始終無人理睬。最終疲憊地放棄。選擇以放任不羈吸引他人的目光。不羈其實並非放任者的初衷。知道孩子們犯錯後的恐懼,讓孩子去守着受傷的老師,帶他去認識錯誤,而不是在禁足室裏去厭惡世俗;用委婉而不失孩子面子的方式讓其加入音樂組合;運用冷漠孩子的方式最後給他表現機會重拾信心......馬修老師寬恕孩子們的過去,放飛他們的夢想,如此簡單而又充滿意義的舉動。在馬修老師博大心靈的指引下,孩子們走出陰霾,放飛的歌感染着每個人,甚至是魔鬼般的校長。

困難是人生的必修課,微笑着去面對。不要忘記了你最初的出發點是什麼,因爲在最初的地方總是有着夢想的指南針帶領你走向你明媚的明天。馬修老師也許沒有大的成就,卻挽救了60顆無助的心。夢想的實現有時並不只體現在自己的身上,用夢想帶來光明也是一種成就。馬修老師用他自己對夢想的執着,帶領着孩子們的紙飛機走向更遠的路途,因爲夢想,他可以燦爛的微笑。因爲夢想,孩子們不再只是池塘之底,最終迎來了放牛班的春天。馬修老師的行爲讓我對即將要選擇的教師之路充滿了指示意義,因爲他讓我們知道,孩子們的春天,一個也不能少。

結尾,馬修老師帶走了小豆丁,而那鬱鬱蔥蔥的綠色便代表了無限希望!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8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發自內心的一種想法,那就是這話太絕對了。說這話的人要麼沒有教過學,思想太趨於理想化;要麼教過學,所遇到的可能就是理想的學生。在現實中摸爬滾打的我們,總是勞心於各種紛雜的事務,總是讓這些紛雜的事務攪得身心俱疲;身心俱疲的人,情緒總是有種衝動或易發泄的傾向。於是乎,工作中遭遇了學生的違紀,更多的不是想着去分析孩子的爲什麼犯錯?可不可以不犯錯?有沒有更好的解決孩子犯錯的辦法……而是想着,不要受學校的批評,更不要被扣發獎金。當人們工作的出發點變得功利以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就具有了現代社會的特徵——快。

今天,難得寧靜了心情,坐在電腦邊,搜出來《放牛班的春天》,凝神屏氣地看了一遍,頓覺有很大收穫與震撼。

獨斷專行、殘忍冷酷的院長——哈善

哈善,池塘畔底輔育院的院長。先說其獨斷專行,馬修老師初到輔育院,就撞上了一個孩子在用碩大的刷子,跪在地上刷地板。用麻神父的話來講,那是院長在罰他。一個院長事必躬親的這種地步,尚未出場,已經在我心裏奠定了一個基礎,那就是,這個輔育管理孩子的方式肯定是高壓政策,簡單粗暴。而這個院長在這院裏邊肯定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出現在老師與學生的面前,讓人感到他就是制度,他就是這個院裏的一切。

不錯,當他的第一次出場的時候,是馬修在與麻神父正在開教室的門卻又開不開的時候,他悄然地出現了,並且攝影師也給了他一個能夠表現其高高在上、凜然不可侵犯形象的鏡頭:他站在樓梯的拐角處,俯視着初來乍到的馬修,並給了他一個下馬威,用馬修的遲到作爲見面禮送了過去。這種作法,使他的不近人情、冷酷無情初顯端倪。接下來,麻神父因中了葛賀克的圈套被擊中了眼部的情節,再次讓我對他有了更深的認識。請看他的作法:1。立刻命令馬修去拉鈴,集合學生,他要“違紀,處罰”。違紀了接受處罰,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可處罰到了這位院長的手中,卻讓人有種不寒而慄的感覺。“按照本院的規定,一犯規就處罰。”“三秒時間主動站出來,否則就學生就輪流關禁閉”“只要有一天找不到兇手,取消課外活動,禁止親友探視”……這樣的規定出自一個主宰學生將來命運的院長之口,真是不可思議。而馬修老師在背後的一句疑問“這不是在鼓勵相互告密嗎”,竟遭到了院長的呵斥。

我們不防思考這樣幾個問題:這些孩子都是些問題孩子,但他們是不是生下來就是有問題的呢?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成爲了問題學生呢?對待問題學生,不用說是問題學生,當一個正常人遭遇院長這種處事方法的時候,你又該作何想法呢?我想起來了張校長的一句話“一個人有病,大家吃藥”,當初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還曾經用“殺雞駭猴”、“殺一儆百”這樣的言詞爲自己註解理由,現在作爲一個旁觀者去看待這種作法,真是有一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啊。

所以,獨斷專行,只會滋生漫長出學生的牴觸情緒;殘忍冷酷只會讓學生“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中國的一句俗話道出了真諦:“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而對於教育,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只能滿懷愛心去在孩子心中播種“希望”。

善體人意、媚上欺下的院長——哈善

如果哈善是一個長時間從事教育工作,並且一直從事這樣的教化問題學生教育,隨着時間的長久,滋生出一種職業倦怠,或者是職業給他的精神帶來的很大的精神刺激,以致於讓他對待問題學生簡單粗暴、息事寧人,我們從人性的角度考慮,抑或可以給予一點同情,因爲畢竟年紀那樣大了,不容易,因爲那些學生也確實是問題學生。可是,隨着劇情的推進,情節的鋪展,哈善院長,卻暴露出了善體人意、媚上欺下的行爲,讓人不禁對他的厭惡更增長几分。

公爵夫人前來視察學校,哈善院長在回答公爵夫人的問話“我們十分注意院長人性化教學……成立合唱團是誰的主意?”時,他非常肯定的搶了過去,將成立合唱團的功勞攬在了自己名下。也許,在當今社會上,下屬做了成績,一般都會感謝領導,那是對領導的一種客套,如果領導真是支持了,表達出對領導的感謝,這都無可厚非,可在這部電影裏,自始至終,院長對合唱團都沒表現出應有的關心與支持,可在功利面前,我竟然泯滅了羞恥,當着衆多學生與老師的面,做出如此令人作嘔的回答,真可謂“善體人意”了。

因此,有了這樣的院長,急功近利,當然要不擇手段;不擇手段,當然要厚顏無恥;厚顏無恥,當然要媚上欺下。有這樣的人當領導,學校的制度還不往死裏整,對待學生還不往死裏整嗎?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9

看《放牛班的春天》的時候,我哭了好多次,笑了好多次。哭,笑——兩種最富深情的表達方式。這部影片就像一碗湯,一碗出現在理想與現實,勇氣與擔憂不斷在我生活裏糾纏不清的時候的心靈雞湯,它是那麼熱騰騰,舒暖開我整個身心。

我想先大概講講影片裏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他也屬於我們的故事”。

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翰奇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貝比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着這本當年音樂啓蒙老師克來蒙馬修遺下的日記,莫翰奇慢慢細味着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潭……

“1949年1月15日,多年在不同領域的嘗試失敗後,我深信即將面臨最悲慘的未來——這所行爲偏差的青少年輔育院。”這是馬修老師最初的自白。

馬修從這天開始就不斷髮現傷害。每天在鐵門前等待星期六父親接他回家的可憐孤兒貝比諾,用剪刀劃破沒收他香菸的老師的穆同,在門下設陷阱撞傷罰他打破壁磚的麥神父眼睛的蓋賀客,被原來老師描述成“天使的臉龐,魔鬼的心腸”的莫翰奇......這些孩子都被不再關注學生的靈魂生長,不再傾聽教師的善意建議,只在尋求通達的路徑,只在解決經費的來源的哈善院長視爲無可救藥。面對學生,院長和老師只是權威地“一犯規,就處罰”。

難道他們真的無藥可救?馬修覺得不是的。爲了更瞭解大家,馬修請孩子們在紙上寫下姓名、年齡,和未來想從事的職業,他很驚訝的是除了小不點貝比諾,每個人都寫了,每個人都夢想有個很棒的職業,消防員,牛仔,馴獸師,戰鬥機駕駛,間諜,拿破崙,熱氣球駕駛員,外籍兵團......他也發現穆同擔心病情突然惡化的麥神父會死,老做和本性相違背事情的莫翰奇有着天賜的好嗓子,郭和頒偷了院長的20萬法郎只是爲了付飛行熱氣球完成他熱氣球駕駛員的夢想......馬修決定用心去馴服他的那些愛作怪的學生們,儘管這個過程充滿艱辛和阻礙。

曾發誓永遠不再作曲的馬修要爲他們寫歌,組合唱團。在他看來,可愛的孩子們就是他滿滿的靈感。原來歌聲真的讓孩子們不再那麼愛鬧事,而且似乎啓發了他們的心智。令人喜悅的事情一件件出現。連嚴肅愛打人的蕭老師也開始有意無意協助馬修老師。合唱團也令院董事很興奮,只是這教育成果被沒人情味的哈善院長攬入自己懷中。

就在哈善院長爲解決經費並封爵而振奮時,一個電話讓這一切灰飛煙滅,蒙丹縱火燒了給自己帶來無盡痛苦記憶的學校,留下一個詭祕的笑容,轉身遠去。幸運的是,其時馬修恰好帶領六十多個孩子去野外遊玩,倖免一死。然而,馬修的擅離職守而造成的損失,也是無法推諉的。他被解僱,並要求立即離開,不得與孩子們再見。

一封封疊成紙飛機的送別信,還有窗戶裏飄出的心靈歌聲,讓馬修老師幸福而自豪,他明白他做的一切都是那麼值得了。

“此刻,我心中充滿喜悅與樂觀,我真想向全世界高聲大喊,但又有誰會聽到我的心聲?根本沒人在乎我的存在,偉大的藝術家很快的找回自我,我名叫克來蒙馬修,過氣的音樂家和失業代課老師。”這是馬修最後的自白。

貝比諾的堅持和等待是值得的,馬修離開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馬修帶走了可憐的貝比諾。莫翰奇也申請了里昂音樂學院,我想其他孩子們也已經過着和從前不一樣的生活。

馬修教音樂直到他的生命盡頭,但並不刻意追求名利,他的所作所爲只有他知曉,真的只有他知曉嗎?不!應該不只......

克來蒙馬修用音樂做教育,用希望和愛做導師,我想,沒有比這還輕柔卻充滿力量的方式了,教育即啓發心智,以心對心的行爲藝術,而且真正的教育,應該是無差別的愛,馬修老師做得太好了,雖然蒙丹成爲了他的一個遺憾。就像影片中的麥神父所說,孩子們都不壞,不過要懂他。麥神父在我看來是一個大智者,也大善者。

古人云: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這無疑也是教育的一個規律。過氣的音樂家克來蒙馬修拉着處於黑暗底畔的孩子們走出心靈的窮途,看到了光芒萬丈的天空,卻也成就了自己的音樂人生。這不就說明教書育人不只是爲了孩子的未來,爲了我們的生存,更深的是這是創造老師自己的人生。一個人的人生意義不可能置於他所做的事情的意義之外,哪怕再怎麼不足掛齒的事。

老師教育孩子,那孩子是什麼,教師的意義又是什麼?也許這個問題是一個教育工作者終生都在嘗試答案的問題,而這個答案,需要你用心用愛用一生去努力完美!Vois sur ton chemin暸望你人生未來的道路Gamins oubliés égarés被遺忘和迷失的孩子們Donne leur la main請對他們伸出你的援手

Pour les menés vers d'autre lendemain引領他們走向美好的未來Sent au coeur de la nuit感受著午夜的激情L'onde d'espoir希望的波動Ardeur de la vie生命的熱力Sentier de gloire感受著旅途的榮耀Bonheurs enfantins孩提的幸福時光

trop vite oublié effacé s太快遺忘和抹滅

Une lumière dorée brille sans fin萬丈光芒閃耀Tout au bout du chemin在道路的盡頭

Sent au coeur de la nuit感受著午夜的激情L'onde d'espoir希望的波動Ardeur de la vie生命的熱力Sentier de gloire感受著旅途的.榮耀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0

在高中的時候,我曾經是貝塔斯曼書友會的一名會員,那時我每隔一段時間可以免費收到書友會一些免費介紹新書的資料,也就是在那時,我第一次接觸到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當時它是作爲爲數不多的影視製品向會員推薦的,從其中的簡介中,我隱隱感到這是一部充滿溫情,感動的電影。雖然我對《放牛班的春天》也很感興趣,不過自己一直沒有機會看到它。

後來隨着時間的流逝,我也漸漸淡化了對這部電影的印象,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再次與這部電影不期而遇,一下子喚起了昔日我對它的期待,也讓我在心底暗暗慶幸,自己幾乎錯過了一部電影。

電影的開始很平淡,兩個老人的相遇,對曾經年代的懷念,電影採取了倒敘的手法,有點像《泰坦尼克號》。情節也很簡單,講的是一個老師與一羣學生的故事。

當麥神父在電影剛剛開始就因學生的調皮而受傷時,讓我們沒有見到那一羣學生便感受到了他們是多麼不容易被管教,所以當馬修老師首次進入教室便被捉弄也就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了,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當教室亂作一團,院長進來維持秩序並大聲質問時,馬修老師對孩子們袒護的態度。也許這正是他試着走入孩子們之間的第一步。人與人之間需要的是理解,交流與寬容。孩子們的調皮搗蛋也許只是天性使然,也許是缺少傾訴的對象,但並非不可救藥。尤其像孩子與大人們之間這樣的情況更容易出現代溝和隔膜,院長簡單粗暴的體罰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相反,可能只會引起同學們更強烈的叛逆,也只會在孩子們的童年裏留下一片陰影。而馬修老師則試着走入他們的內心,於是在第一堂課上,他就讓每個人寫下他們的將來想要從事的職業,儘管結果五花八門,但這樣的方式卻讓孩子們認真的思考了自己的未來。同學們也由此感到了新老師的與衆不同之處。

馬修老師與院長不同,他不會隨便的體罰學生,那怕學生們真的讓他很生氣。相反他往往在不同場合維護着孩子們。然而即使要懲罰學生,他也會採用不同的方式,就好像他讓樂格克去照顧麥神父而不是將他送到校長室去接受體罰一樣,所以當我們看到樂格克因自己的錯誤做法而流淚時,我們也就感到了馬修老師的做法的真正目的。

面對一羣桀驁不馴的學生,馬修老師也明白簡單的體罰並不能在孩子們中間樹立起真正的權威,所以在他與孩子們的較量中,他也針鋒相對,讓孩子們心服口服。就好像他給莫杭治畫畫像一樣。馬修老師的做法讓他感到無奈,同樣增加的還有心中對老師的服氣。

電影的經典部分自然是馬修老師將孩子們組建成一隻合唱團,充分的給與他們才能發揮的空間,讓他們在音樂中建立自信,贏得尊重。也讓他們對自己的未來不再迷茫。莫杭治也在後來進入到音樂學院學習,使他的將來也逐漸清晰。不可否認,馬修確實是一位好老師,他總是想法設法的幫助孩子們,沒有私心,有的對工作的熱情。記得一位企業家說過:“一個人最難辦到的就是沒有私心。”但在馬修老師身上,我們看到了這種精神。與之相對比的是院長的行爲,院長想得最多的只有自己的升遷與仕途。尤其是最後院長在回答是自己創建的合唱團時,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了院長的卑鄙,而馬修老師的不與辯解也讓我們感到了他人格的偉大,因爲他們是兩種不同的人:一個是熱衷官職,一個淡泊名利,關心的只是孩子們得學習與生活。

任何事情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馬修老師因得罪院長最後得到的是被解僱的命運,這也讓我們不由想起了電影開始時馬修老師的自敘:當自己在一系列領域受挫之後纔來到的這所學校——。也許以前也正因爲馬修老師的正直行爲纔不斷被人排擠。這也無疑是對社會某種現象的的諷刺!雖然馬修老師走了,但他卻成功的走入到了孩子們中間。於是在最後的電影畫面中,

在馬修老師站在樓下面,頭頂不斷有紙飛機飄落,在身邊慢慢盤旋。馬修老師的臉上不再有被解僱的失落,帶有的是會心的笑容。

在最後馬修老師蹬車離去時,佩皮諾主動要求與他一起走,當我們聽到電影中的一個聲音告訴大家那一天是週六時,我們也豁然想到在電影開始時的哪一個小小的伏筆,告訴我們佩皮諾每週六就會到校門口等待父親來接他。同時我們心中也涌起了一陣感動,馬修老師被解僱這個看似不完美的結局也在這時變得圓滿。

這部電影其實告訴了我們很多東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的是理解與寬容,同樣重要的就是尊重。尊重才能讓人與人之間平等,理解與寬容則能讓人與人之間交流與共鳴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1

昨天音樂老師又放了一遍《放牛班的春天》給我們看,要求寫觀後感,然而觀後感沒寫完,寫着寫着就有感而發坐在電腦前寫起了日誌```

《放牛班的春天》我一共看過四次,第一次是高中時老師放給我們看的,第二次是和朋友一起看的,第三次是前段時間音樂老師放的,第四次也就是昨天,那些終被我理解的“淡漠”-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我以爲看了那麼多次已經沒什麼感覺了,然而再看時卻還是可以看得津津有味,而且又多生髮了些感觸。

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有很多讓人動容令人感慨的地方,其中有一個地方令我感觸頗多。影片開頭有一段鏡頭是50年後的皮諾爾和莫昂奇老友相聚,兩人在莫昂奇家裏看皮諾爾帶來的50年前在“池塘之底”的師生合影,然而莫昂奇卻對一個對自己有着知遇之恩甚至改變了他命運的恩人馬修老師印象是如此的淡漠、感情是如此的生疏。記得幾年前和朋友一起看時我們都對此訝異不已,很不能理解,我們中國有句古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莫昂奇怎麼會這樣子?怎麼能這樣子?對於一個可以說是給了他新生的人,他居然記不起來了。然而,現在思想比以前成熟了經歷的事情也多了,再去思考這個問題,我想我可以理解了,而且覺得這纔是最正常且最真實的人生```

試想,人的一生中有多少發生在我們身上而自己卻不知道的事情,可能有很多在背後默默關懷着你的人,可能有些人在背後默默爲你付出了很多幫助了很多,而自己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不說遠的,不說別人,就說我自己吧。高三補習時,我一度陷入很頹靡放縱的狀態,從一個各方面都很不錯的女孩變成了一個讓家長、老師、朋友、同學擔心的問題女孩。逃學更是成了家常便飯的事,並且從這種自我放縱中得到了莫名的快感。有一次我又逃學了,整個晚自修都沒去,我知道那天是班主任下班很有可能被發現,後果可能很嚴重,但還是不管不顧地逃了。那晚我在外面待到晚自修放學的時間纔回家,回到家時一進門見媽媽剛好放下電話,我的心咯噔了一下:"遭了,剛纔那個電話一定是班主任打來的"。可是隨即卻又平靜了下來,也罷,發現就發現吧,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我也不想念書了,這樣一想反而釋然了,不但一點也不害怕了而且還做了迎接一切來自家裏來自學校的“暴風雨”的準備,觀後感《那些終被我理解的“淡漠”-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然而事情卻不像我想的那樣,媽媽見我回來了並沒有任何異樣的反應,而是像以往一樣叫我早點休息。第二天去學校也沒見班主任有什麼反應,我懸着的一顆心終於放下了,暗自慶幸又逃過了一劫,可能班主任昨晚沒下班又或者沒注意到我不在吧,管她呢,反正沒被發現就是。可是,在很久之後和媽媽的一次聊天中我才得知,原來那晚那個電話確實是班主任打來的,她很擔心我的狀態,和媽媽聊了很多,直到我開門進家的那一刻,班主任對媽媽說:孩子安全回到家就好,先不要責怪她了,也不要讓她知道我們通話這事,我們就當做什麼也不知道,孩子的問題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解決的,我們再慢慢去開導她···”

再說一個默默關注我關心我的人。也是在補習時,那段日子我情緒很消沉,沉默寡言,不是一個人安靜地呆着就是靜靜地看課外書。那時曼儂時常拿雜誌之類的書籍給我看,我從來沒有想過也不會去想她哪弄來的這些書,因爲曼儂是個酷愛閱讀的女孩,所以她的書無論是買的還是借的都很正常,我一點也不奇怪。然而,畢業後曼儂卻告訴我,不少雜誌都是班裏一個喜歡我的男生特地買來給我看的,但他不想讓我知道,所以就借曼儂之手拿給我看,他對曼儂說看到我這麼消沉心裏很難過,寧願我呆在書的世界裏,也不願我悶着。還有我生日時他偷偷讓曼儂拿給我的精緻巧克力,還有很多事情,都是事後曼儂告訴我的。曼儂說還有一些事情她沒有告訴我,她說她太感動了,從來沒有見過一個男孩子對一個女孩子那麼用情,她捨不得一下子全講完,她說等若干年後再告訴我。而我也好想知道在我背後還發生了些什麼事情,已知道的那些已經夠讓我感動了,但願曼儂不要忘記了。

班主任對我默默的關懷,男生對我默默的關心,如果這一切不被告知,我或許一輩子也不知道曾經有過這樣那樣一些讓我甚至讓旁人感動不已的事情在我身上發生。所以,我現在特別特別能夠理解莫昂奇對馬修老師的淡漠生疏,如果不是那本充滿愛的日記,他永遠也不知道原來馬修老師在背後給了他那麼多的幫助和愛護。

我們應該時常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生活,因爲這一路走來,或許有很多人在背後默默地幫助過你關心着你,我們的生命一直被各種默默的愛潤澤着,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如果我早點明白這個道理,如果老師早點要我們寫觀後感,如果我早點對這部影片進行思考,或許我和某個親戚的一些不愉快就不會發生。可是這世上沒有如果的事···

(後記:放牛班的春天確實是部好電影,有許多讓人感觸的東西在裏面。比如馬修老師對學生心靈的呵護,對孩子發自內心的愛,溫厚卻不失嚴肅的教育等等這都是日後可能成爲老師的我很受用的,還有音樂強大的感染力甚至起到了救贖的力量,還有影片最後馬修領走了六歲的佩皮諾(那一幕我感動得哭了,因爲那天正好是星期六,配皮諾執着的等待終於等來了自己的“親人”),還有很多很多令人感動的東西···)

影片主題曲之一《別忘了追念》裏有這樣一句歌詞:風中飛舞的風 請你別停下 別忘了追念···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2

看完影片之後,才知道這個“放牛班”與真正的“放牛”一點關係也沒有,所謂“放牛班”指的是一幫問題少年,他們的性格,脾氣和他們短短的卻複雜萬分的人生歷程,而春天,是一種希望,是一種“重新”之意,一種冬天過後又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象徵。

故事發生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有着這樣一個充滿嚴格制度的少年學校。而這個學校裏的學生,並沒有因爲這樣的嚴厲管制而變得乖巧,反而成爲了一羣沒有教養,只會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孩子。然而誰也不會知道,在這樣似乎無可救藥的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一個個美妙的夢想正在悄然昇華。懷着這樣天真爛漫的夢,他們遇見了一個可以說足以改變他們命運的人——他就是馬修。

電影中的院長,對孩子不僅沒有耐心,而且往往對犯了過錯的孩子,處以嚴酷的體罰,例如: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馬修老師則完全不同,他對孩子充滿了愛心,對犯錯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給予他們改過的機會,在他的循循善誘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們的自信,找到了屬於自已的春天

在學習的路途上,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可以說是無遠弗介,一位壞的老師,可以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老師,往往一句溫柔的鼓勵,一個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讓他人眼中,毫無希望的壞學生,重新找到他們自己人生的方向。

當一位好老師如此重要,卻非常困難,因爲面對一羣不同個性,不同資質的學生,如何因材施教,實在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在我看來,“「耐心」是一位好的老師,最須要擁有的,對學生不要時常大吼大叫,甚至拳腳相向,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只要用愛心與信心,總有一天,學生們會蛻變成美麗的蝴蝶。

馬修,他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他用愛找回了一羣迷失的羔羊。用愛照亮了前往之路,用愛爲他們指引方向。我想說:這不是奇蹟,而是愛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學生時,將學生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啓發孩子的潛能,讓野男孩個個成爲發光的小天使,用純淨的音樂喚回他們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記得其中一句對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這句話飽含了他對教育事業的盡心盡責;對人平等,不分貴賤,一視同仁的態度。

記得上學期上雷老師的《教育原理》時,她特別強調“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都應該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價值的”。馬圖在接受校長的任務時所提出的三個條件:第一,不體罰學生;第二,讓我來處罰犯事的學生;第三,不要透露他們的名字。無一不體現了他對幼小心靈人性的關懷。

最後,這個班級的一切都改變了。一幅幅美麗的春天景象在每個孩子腦海中浮現。他們從馬修的身上感受到的不再是每天的提心吊膽,生怕犯錯的恐懼,而漸漸轉變成爲了慈父般的愛。

整部電影使我感觸很深,的確這不僅僅只是一部教育意義深刻的電影。在被劇情牽動的同時,心靈也不禁震顫。將這羣問題少年集中在這樣一個沒有愛的環境中,他們可曾知道外面的世界多麼精彩,外面的“春天”是那樣充滿生機。他們需要的,正是我們現在生活中所漸漸忽略的愛與呵護啊!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覺得教師是十分偉大的。他們往往給予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在學生失敗時說的那一句句鼓勵的話語,在學生對前途感到迷惘的時候伸出的援助之手,還有很多很多……

電影往往是虛構的,也許在真實生活中它不曾發生。但是它卻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憧憬。《放牛班的春天》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和深厚的愛。在簡單質樸的語言中,我豁然開朗:其實,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這樣一個美麗的花園,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隨時隨地都因爲周圍發生的一切而改變。春天定然是最美的季節,一陣陣柔和的春風拂過面頰,綠草破土而出,泉水叮叮咚咚地詮釋着春天的絢麗多彩。然而只要有愛的包圍,即使是放牛班的那些孩子,依然可以擁有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

當寫滿了愛的紙飛機飛滿了整個校園,馬修的爲師之道獲得了肯定,同時音樂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覽無遺的肯定。這也讓我想到另一個於這部電影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的,大家都很熟悉的電影《音樂之聲》,瑪麗亞也同樣在用愛和音樂來教育孩子。

不可否認,溫情是個好東西。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沒有特別叫人難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種從頭至尾都可以讓人保持微笑。尤其是看着那些頑童們可愛純真的一面,心底煥發出的某種“本真”的天性。我們需要的就是這麼一鍋濃濃的,溫暖的心靈雞湯。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3

難得週末,外面淅淅淋淋的下着雨,阻擋了一切外出的腳步,臨窗聽雨?終究是達不到那個境界吧!打開電腦,又一次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記不清多少次看它了,第四or第五次,但每次確實都有新的體驗新的感觸,猶記得第一次觀看時,學生們一個個“凶神惡煞”,讓我這個局外人都爲馬修捏一把汗,情緒隨着劇情進展忽上忽下。最難忘的是劇中的音樂,皮埃爾·莫昂克獨唱的聲音,乾淨純粹,舒緩情緒,沁人心扉……

克萊蒙·馬修本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經二戰摧殘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被迫來到了“池塘畔底輔育院”成爲了這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外號叫"池塘之底",因爲在這所寄宿學校裏,學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頑劣的孩子,有問題少年有孤兒。馬修在他的人生低谷來到“池塘之底”,踏入校園時,發誓說永遠不再作曲。但,人生就是永遠不能說永遠。

到任後馬修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裏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但新老師總是對學生期望值過高,這一點我這個新老師也是頗有體會。想當初剛接10班,當陳老師鄭重向學生介紹我、當我滿心歡喜的等着認識我的新學生時,我就聽見學生在下面以我能聽到的聲音說:怎麼又換老師了?一副不耐煩的面孔……說心裏話,很受傷,但看到第一堂課的馬修遭到了學生們的戲弄,才發現我們學生的問題真是小小太多啦。但馬修對學生們的寬容與理解,確實讓我欽佩,值得我去學習。每個學生在老師心中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老師就猶如你們的父母,會吵會罵,但出發點終究都是好的,都是爲了讓孩子改掉一些不好的習慣,向正確的方向發展。除了一些個別的猥瑣大叔們,我還是堅信大部分老師的素質與修養的。但就如老話說的“不養兒不知報娘恩”,學生跟老師也是如此吧,就如皮埃爾開始不明白馬修的苦心一樣吧。

隨着鏡頭的推進,他漸漸發現,每個孩子其實都有一段辛酸的過往,他們在這所近乎與世隔絕的學校裏不僅沒有得到良好的心理治療,反而在校長“高壓”政策下變得更加叛逆和玩世不恭。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但是孩子們卻對馬修“五線譜”有着濃郁的興趣,所以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音樂本就有強大的感染力,馬修的合唱團更是意義重大,合唱團裏沒有“我”,只有“我們”,它把一個個孤立的孩子串起來,給予他們新生。但音樂終究只是一方面,我覺得馬修改變學生心靈的支點還是馬修對學生的悲憫、尊重和理解。馬修的那顆悲憫心,使得他愛每一個“壞”學生,他的大愛使他不忍體罰一個無辜的孩子;他的寬容使他“包庇”了打傷馬桑大叔的學生蓋賀克,給他機會將功補過,讓他課後去照顧受傷的馬桑大叔。而在照料別人的過程中,蓋賀克與馬桑大叔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對傷害了他人十分愧疚、後悔不已,從而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的善良使他不僅原諒孟丹當初的惡言惡行還勸阻校長公平對待孟丹……這樣的情景式怎麼樣也說不完的……

馬修雖是被迫來到“水池底部”的這所學校教書,並最終被氣急敗壞的校長趕出了學校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所謂“失敗”的教師。但自始至終,我們所看到的這個其貌不揚的普通人,渾身上下體現的是人的尊嚴與自由,他作爲一名教師教給學生的是尊嚴與自由。在馬修的努力下,大多數教師放棄了以暴制暴的教育手段,開始懂得教育的真正含義;學校的教室、走道和操場上,曾一度瀰漫着、飄揚着體現人的尊嚴與自由的空氣,連校長哈珊也曾被這種氛圍所感染,快樂地加入到學生活動的行列。在這個小小的時空裏,這個不懂教育的音樂家卻把教育的真諦展示的淋漓盡致,他的很多做法都呼應了我們現在的教育理念,素質教育、人性化教育。譬如,就算是面對再頑皮的學生、最惡劣的行徑,在馬修的主觀意願裏他都是不願體罰學生的,他只是在校長的高壓下才把學生關禁閉的;馬修在挑選學生組成合唱團時,他能拋卻“世俗”只用專業的眼光來看學生的音質是高音還是低音,我相信這一點有很多老師都不一定能做到,當我們面對一些惡俗語言是估計怒火早就衝腦門了,值得學習;在馬修的合唱團裏,每個學生都有一席之地,包括譜架,並沒有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作用,給他們存在感價值感,這一點對學生的心裏發展很重要;馬修所有的好並不是毫無原則,在學生犯錯時他還是會以他獨特的方式懲罰的,就如學生皮埃爾看到馬修老師在與他媽媽交談,心生惡意,從樓上倒下一瓶墨水澆在馬修老師身上,馬修老師停止了他在合唱團中的領唱,明確告訴他合唱團不缺少任何人:你的嗓音不錯,但並非不可替代!然而在公爵夫人蔘觀合唱團表演的過程中,馬修又出乎意料地招手讓他回到合唱團隊伍中領唱,使莫航治受到了巨大震動。馬修老師達到了懲罰的目的。因爲他通過懲罰讓學生體驗到了羞恥和後悔,體驗到了責任與擔當,重新認識到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並試圖努力調整和校正自己的行爲。懲罰由此從被動的承受傷害轉變爲積極的行動。其實老師都知道體罰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它只會讓學生的不良情緒蔓延,等等。馬修有很多做法都是跟人性化教育理念不謀而合,異曲同工的。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4

這是我第三次觀看此部電影,第一次是在參加幼師教師資格證考試之前;第二次是在自聘老師培訓班上;第三次是在今天晚上。雖說,隨手寫一篇電影觀後感。但如果沒有以尊重的心態認真體會電影中的精神,這是不好的思想,起碼沒有做到尊重導演、尊重推薦這部電影的前輩老師。電影的開始,出現的人物根本不知道是誰,直到一個人的出現——貝比諾。50多年之後的相見,已是滿頭白髮之人,基本上都認不出來了。貝比諾先生帶來了一張他們上學時的合照,說起了當時的代課老師馬修先生的故事,回憶起了在池塘畔底輔育院的種種往事。

這是一所行爲偏差的青少年輔育院,1949年1月15日,馬修老師提着行李箱來到了這裏。他看到的第一位學生就是貝比諾,他說自己在等“星期六”,因爲會來接他。麥神父給馬修老師開了大門,並帶他去了校長那兒。校園裏瀰漫着冬季的寒冷和陰森,路上遇到一名被校長處罰的學生正跪在地上擦地板。麥神父在開醫務室大門的時候被某個孩子的惡作劇劃傷了眼睛,哈善校長立即暴怒的要求全體集合捉拿兇手。校長根本不知道誰是兇手,就讓馬修老師隨意點一個名字進行處罰,並且命令“全體不準休息,停止探親”。哈善校長的行爲完全違背了教師的耐心、公平、公正、尊重學生的教書育人行爲規範。校長還命令大家互相監督舉報真正的元兇,馬修老師馬上意識到“這是鼓勵大家打小報告,這不利於學生健康的心理髮展,是有悖正確的教學理念。”然而,校長卻批評了馬修老師的言論。馬修老師在上課之前,送別了前一任的老師,這位老師告訴馬修:“這些孩子是天使的臉龐,魔鬼的心腸。一犯規,就要處罰。”馬修老師一臉疑惑的看着他,可能在想:孩子們會變得越來越好的,不應該被否定的。

馬修老師帶着崇高的到的情懷,專業的教師素養,開始於這一羣別人眼裏的“惡魔”相處。第一次走進教室就被孩子們捉弄,並未向校長舉報,選擇了保護他們。馬修老師知道是誰的惡作劇傷害了麥神父的眼睛時,對這名學生做了處罰,處罰他卡間休息時去麥神父的醫務室做志願者照顧他,直到麥神父的眼睛康復爲止。馬修這樣的懲罰而不是送給校長關禁閉,這讓孩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且用行動向麥神父說了“對不起”。使孩子的心理滋生了善良的種子,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爲是要負責任的。而校長的做法就是揪着學生的耳朵拽進校長室進行各種粗魯的體罰。馬修老師在音樂課上耐心的傾聽着每位學生的聲音,並把他們放在了適合位置上,體現出了每個人都是有價值的。隨着合唱隊的進度,這所死氣沉沉的學校裏開始變得有朝氣、有陽光、有歡樂。學生們在一起開心的萬戶外遊戲,認真的做手工,鬧事情的情況明顯減少了,這些都是馬修老師帶來的教學理念所改變的。

這部電影有太多的學習內容,其中的多處故事情節都在闡述如何做老師?怎樣做個好老師?就如,上午嚴校長所說的:俗話說“老師是吃良心飯的”這是老前輩們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如今的教育更是強調廣大老師要學做“四有”好老師——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並且明確指出學校的教育是“五育並舉,德育爲首”,把“關愛學生、保護學生、不做傷害學生的事、敬業守法”銘記於心,牢記於行;堅守十項準則——堅定政治方向、自覺愛國守法、傳播優秀文化、潛心教書育人、關心愛護學生、加強安全防範、堅持言行雅正。秉承公平誠信、堅守廉潔自律、規範從業行爲。

電影中馬修老師的做法讓我深刻體會到桂賢娣老師所說的如何關愛學生?做到嚴慈相濟,真心關愛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不得歧視侮辱學生,嚴禁傷害學生。馬修老師也做到了“因生給愛”十法:

1、體弱生愛在關心;

2、病殘生愛在得體;

3、過失生愛在信任;

4、屢錯生愛在耐心;

5、向師生愛在珍惜;

6、背師生愛在主動;

7、個性生愛在尊重;

8、普通生愛在鼓勵;

9、學困生愛在賞識;

10、後進生愛在鞭策。

我要經常讀讀這些前輩老師的教學經驗總結,希望自己能領悟的更透徹一點,並踐行在我的教學中。電影中哈善校長的教書育人行爲是錯誤的,他的眼裏看到的都是邪惡的一面,不願意看美好的一面。他的體罰行爲影響了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使得學生變得冷漠、孤僻、敵視、心裏閉鎖等畸形心態心理。老師的工作職責是很重要的,就像今天下午朱校長所講的那樣“做有高度的教師——你可以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也可以扼殺一個孩子的命運;具備專業的學科知識,做個有廣度的老師——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只崇拜能人;瞭解孩子,懂得孩子,做個有溫度的老師——親其師,信其道”。

總之,通過這部電影,讓我有了更清晰的教學思路。我要學習電影中的馬修老師,學用他的教學思想和方法。更會聽取各位前輩老師給出的教學經驗總結。希望自己的悟性能有所提高,能更多的領悟電影中的精神,也希望自己能像馬修老師一樣幫助到每一個孩子,望他們以後都能“以夢爲馬,不負昭華”。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5

今天,我又打開了一部看過多次的老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乘着孩子們天籟一般聲音的音樂翅膀,徜徉在克萊蒙·馬修老師春風化雨般的教誨海洋,彷彿沐浴着春日煦暖的陽光,思緒隨着優美的旋律,穿越時空,飄落到法國郊外的那所學校——池塘底教養院,和那些曾經被生活拋棄的孩子們一起,經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

優秀的、經典的東西,總能那麼執着地觸碰到我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故事的開端是一場音樂會開幕前,著名的音樂家皮埃爾正在做上臺表演前的小憩,一通來自巴黎的長途電話驚醒了他……

當聽到母親去世的消息後,皮埃爾眼角滑下的淚珠以及他強忍的悲慟,我感受到了老音樂家的悲傷。但當他站到指揮席上,一個小細節又震撼了我:他強壓下內心的傷痛,漸漸地沉浸到音樂中,嘴角輕輕上浮起來的微笑,讓我感受到他對音樂的執着——音樂是如他生命一樣的東西。

是什麼給了他如此執着的力量?

是馬修老師!

是才華橫溢、博愛寬容、仁慈大度、天使般的馬修老師。

馬修老師第一天走進教養院,第一次進課堂的情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陰晦絕望的孩子們的世界:被世界拋棄的孩子們經受着忽視、岐視、誤解、冷漠,以及動輒得咎的處罰,教育者和受教育的孩子們彷彿是警察與犯人。純真可愛的孩子們被當成流氓、無賴、混蛋一樣被管教,孩子們稚嫩的世界被推向了愛的邊緣,絕望的深淵。

我們可以猜想:如果沒有馬修老師,對這個世界充滿敵對眼神的孩子們長大後會是什麼樣?

可是,馬修老師來了,放牛班的春天來臨了!

馬修老師用他的博愛包容着孩子們,用他的智慧教導着孩子們:

㈠第一天,孩子們的淘氣讓馬桑斯大叔受了傷,無情的哈沙校長用一慣的懲罰手段來處理這起事件:關禁閉,無休止的勞動改造。

瞭解了真相的馬修老師選擇了隱瞞,他向馬桑斯大叔撒謊說樂赫克自願到醫院照顧他。善良的馬桑斯大叔對孩子們給予他的傷害沒有抱怨,卻一直地表揚樂赫克,這既讓樂赫克親眼目睹着自己的行爲給馬桑斯大叔造成的傷害,又聯想着因自己而受牽連在關禁閉勞動改造的小夥伴,另一方面又要裝作無事般的承領着馬桑斯大叔的表揚誇獎,這真是一次心靈的洗煉、煎熬啊!

馬修老師撒的謊還有很多:

第一次進課堂,皮包被調皮的孩子們拋來拋去,但在校長的責問下,他選擇了撒謊,庇護了孩子們。

皮埃爾因關禁閉,沒能見到來探訪的媽媽,他撒謊說皮埃爾去看牙醫了,保全了孩子的自尊心,維護了孩子。

馬修老師的撒謊不是軟弱,孩子們可以感受到他的真心,他的博愛。

愛是會傳染的,馬修老師的博愛給孩子們的心裏種下了感恩的種子。

當馬桑斯大叔回來的時候,孩子們雀躍着迎上去,孩子們開始慢慢學會表達自己的愛了。

㈡馬修老師的教誨除了愛,還有很多的智慧

比如:組建合唱團時,不會唱歌的佩比諾被任命爲合唱團團長助理,在練唱時,給馬修老師遞指揮棒,遞樂譜……唱歌走調的郭邦被任命爲當樂譜夾,每個孩子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每個人都受到了充分的重視。

再如:皮埃爾犯錯後,馬修老師的故意冷落,並且故意地對他置之不理,一個有着天籟般聲音的孩子突然被取消了獨唱的資格,這種冷落打擊了孩子的自尊,重挫着他的驕傲。

但在教養院的女董事——伯爵夫人來視察時,馬修老師又重新給了皮埃爾展示自己的機會。

那一刻——

“在皮埃爾專注的眼神裏,我突然領略出許多東西,有着驕傲,被寬恕的喜悅和一種新的感受,他第一次懂得了感激”。

馬修老師在孩子們心理種下的愛發芽了,萌發了。

當馬修老師被開除時,他播種的愛成熟了,收穫了。

當馬修老師在寂靜的校園,落寞的一個人離開時,他這樣想着:

“多麼希望學生們能違規前來告別”

“可是沒有任何動靜,孩子們的謹慎在我看來是冷漠,還有皮埃爾,啊!算了……”

馬修老師帶着許許多多的遺憾,還有好多心願未達成的遺憾,可以說有些傷心、失落地離開時,一張張如蝴蝶飛舞般的紙飛機從高牆上的窗口悠悠飛落,一雙雙稚嫩的小手努力地從窗口伸出來,揮舞着……

正如影片中的插曲——《夜晚的愛》中所唱道:

哦!夜晚

剛剛降臨大地

你那神奇隱祕的寧靜的魔力

簇擁着的影子如此溫柔甜蜜

如此溫柔

是你歌頌希望的音樂寄語

如此宏偉

你的神奇將一切化成了美夢奇蹟

哦!夜晚

仍然籠罩在大地

你那神奇隱祕的寧靜的魔力

簇擁着的影子如此溫柔甜蜜

難道它不比夢想更加美麗

難道它不比希望更值得期冀

這不正是馬修老師在孩子們心中播種的愛的萌發和收穫嗎?

馬修老師並不刻意追求名利,他的所作所爲只有他知道,但就象另一部影片《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所說的“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出其不意的找上門來”。

《放牛班的春天》,馬修老師播種的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