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推薦】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推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推薦】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

教師隨筆風中飛舞的風箏,請你別停下

風中飛舞的風箏,請你別停下。

飛往大海,飄向空中,

一個孩子在望着你吶喊。

率性的旅行,醉人的迴旋,

在那暴風雨中,你高揚着翅膀。

別忘了飛回我身旁。—————《放牛班的春天》

一部平靜的九十分鐘電影,給我帶來的確實久久不能平息的感動。主人公馬修的教育是寬容,馬修的教育是尊重,馬修的教育是平凡。他讓一個永無寧靜的問題班級成爲一個優秀的合唱團,讓一個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成爲著名指揮家,讓一個孤僻的孩子願意一直追隨他。而他卻說“我叫馬修,一個失敗的音樂家,失敗的教師”。

教育需要寬容。當馬修面對學生的不敬,學生的搗蛋,甚至是羞辱,所表現的出來的竟不是責備而是寬容!對每一位犯錯學生不離不棄,讓我深深感悟到“寬容”一詞的豐富以及偉大。寬容是一種等待,是一種期盼,更是是一種愛。在工作中面對學生的缺點或者錯誤應該以等待、期盼與愛去代替指責,讓學生從一個被動接受教育轉化爲主動接受自我教育的過程,讓學生們像放牛班的孩子們一樣重遇春天。

教育需要尊重。馬修在教育工作中,尊重製度而又敢於創新制度;尊重學生而又善於引導學生;尊重同事而又能感化同事。課堂上他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的那一鏡頭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一小小的舉動包涵着對學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師生關係。每每想起新聞中出現教師的負面報道,心中總會隱隱作痛,爲孩子們的傷而心痛,爲不良教師的惡而心痛。

教育需要平凡。平凡的小人物馬修之所以如此令我們感動,恰恰正在於馬修的平凡和普通。他其貌不揚,沒有魁梧的身材,有英俊的面容,再加上禿頂的腦袋讓他看起來甚至有些滑稽,但他卻創造了奇蹟,用他的平凡創造了奇蹟。僅僅用他的每一堂課,每一次教誨,以及對每一個人的熱誠。我們的教育從來不需要偉大,從來不需要轟動,要的僅僅是做好本職,上好每一堂課,教好每一個孩子。

孩子們都是天真爛漫的小羔羊,我就是他們的牧羊人。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2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很老的電影了,但正因如此整部電影有一種濃郁的古典美,輕鬆浪漫的主色調,伴隨着孩子們天籟般的歌聲,在一幀幀略暗調的鏡頭裏,故事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徐徐展開。

醉心音樂卻毫無所獲的馬修老師來到一家名叫“池塘之底”的男子寄宿學校當助理教師,這裏的學生調皮搗蛋,看似都是一些問題兒童,大多數老師們蠻橫粗暴,校長只考慮自己的前途,遇到問題只是一味的利用體罰手段鎮壓學生,學生和老師之間似有一座高牆,格格不入。生性善良的馬修老師來到這裏,用音樂築起了他和孩子們之間的橋樑,是他的善良、寬容、耐心和諄諄教誨,潤物細無聲般潛入孩子們的心靈,從而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馬修老師的教育便是這樣的,他來的第一天,馬桑斯大叔因爲孩子們的淘氣被傷到了眼睛,無情的校長用輪流關禁閉的方式解決這起事件。馬修老師瞭解真相後選擇了讓犯錯誤的孩子到醫院照顧受傷的馬桑斯大叔,善良的大叔非但沒有怪罪這位孩子,還各種表揚他。這種教育方式shi犯錯的孩子很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更讓孩子們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和溫暖善良。

馬修老師用音樂的方式漸漸打開孩子們封閉的心靈,他組建合唱團,教孩子們唱歌,每一次孩子們整整齊齊站立,長大嘴巴唱出動聽的音樂,這樣的場景是美好的,是溫暖的,他們天真爛漫的性格,對自由的嚮往,對未來的憧憬,都在歌聲裏了。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淨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我反覆咀嚼着這幾句臺詞,我發自內心地對主人公感到敬佩,不光是對孩子,還有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如果我們多一點溫柔,多一點寬容,多一些理解,也許我們都會成長爲更好的人吧……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3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後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這是一部讓人感動的影片。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所學校被稱爲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

馬修剛來到這個學校時,就看到一個孤兒——貝比諾。

貝比諾是一個孤兒,他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但他堅信他的父母在星期六一定會來接他。

馬修用自己執着的心,建立了合唱團,還發現了一個擁有非凡的嗓音的人——莫朗奇。

他的嗓音與衆不同,這也讓他獲得了馬修的信任,馬修也讓他在合唱團中獨唱。

經過了長時間的努力,馬修贏得了學生們的愛戴,可最後被解僱了,但在他走出校門的那一刻,曾今無惡不作、行爲極差的那些學生,

向他扔紙飛機,飛機上寫了學生對他的看法和告別,看到這裏,我潸然淚下。

在這部電影中,校長受這所學校的制度和學生的行爲所影響,常常虐待學生,但在後來,在馬修的勸說下,他還嘗試着摺紙飛機;還有一次,

他被學生們用球擊中了頭,不但沒有去責罵學生們,反而和他們一起踢球,校長也逐漸變得善良了,但他還是太注重於名利,最後被上級開除了。

馬修老師雖然僅僅是一個學監,而且他做的事也沒有什麼驚天動地,也沒有創造什麼完整的教育理論,但他卻是一個偉大的老師。

在學生的心目中,不管什麼時候,馬修老師都是尊重、相信、理解、寬容他們的。

的確,馬修老師真正站在了孩子的角度上,所以,孩子們犯的一切錯誤都是可以容忍的,都應該相信他們,給他們證明自己的機會。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啓示:在我們的教學當中,應該看到學生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關鍵要看怎麼去教育,怎麼去挖掘孩子的天賦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的成長起來。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4

在我們的第一節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課上,老師別出心裁,用一部極具教育意義的電影作爲內容,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放牛班的春天》,它主要講述了發生在池塘畔底輔育院的一羣孩子們和一位音樂老師的故事。本應是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卻因爲各種不同的生活和教育上的原因,養成了不同的個性。他們中的一些人很叛逆,還有一些很膽小,很孤獨,但我認爲,並不像校長哈善先生所說的,他們就不是好孩子,而是因爲一些粗暴簡單的教育方式抹殺了他們的天性,使孩子們單純脆弱的心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毀滅了個別孩子的生命!但值得欣慰的是,孩子們同樣遇到了仁慈善良的麥神父,認真嚴肅的郎老師,勇敢開明的蕭老師,最重要的是一位可敬可愛,對學生永不放棄,鞠躬盡瘁的優秀音樂教師:克列蒙·馬修。

通過這部電影,我深深的感受到作爲一名教師的責任,一個教師甚至可以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好的教師不僅可以教授知識,還可以影響孩子各方面人格,性格的塑造,成就美好的人生;相反一個教育方法有問題的老師,同樣深深的影響孩子走上錯誤的人生道路,可憐可悲可嘆啊!就像哈善校長,一味奉行“犯錯—處罰—關禁閉”的教育方針,結果不僅失去了民心也葬送了自己的前途。而馬修老師,一輩子不圖名利,無私奉獻,對孩子負責任,飽含着同情心和對教育事業的忠誠信念,收穫的不僅是桃李滿天下,更是精神上無窮無盡的財富!馬修老師所說的一句話讓我非常感動,潸然淚下,那就是“永遠別說永遠,凡事都有可能!”他對學生們這種永不放棄的態度值得我們每一個現在或將來會從事教育事業的人學習!

看完這部電影,我收穫了很多,作爲一名教育專業的學生,我很自豪將來能有機會從事教師這一光榮的職業。我會向馬修老師學習,用心對待學生,用實際行動證明師生之間這種偉大而深刻的聯繫,不斷完善自己,教好學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

看完影片之後,才知道這個“放牛班”與真正的“放牛”一點關係也沒有,所謂“放牛班”指的是一幫問題少年,他們的性格,脾氣和他們短短的卻複雜萬分的人生歷程,而春天,是一種希望,是一種“重新”之意,一種冬天過後又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象徵。

影片中的馬修老師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爲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級長,名爲“池塘畔底”。而這裏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頑皮的兒童,到任後馬修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裏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馬修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閒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電影中的院長,對學生不僅沒有耐心,而且往往對犯了過錯的學生,實行“行動迴應”,也就是體罰學生,將學生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學生的驚恐害怕,馬修老師則完全不同,他對學生充滿了愛心,對犯錯的,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給予他們改過的機會,在他的循循善誘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們的自信,找到了屬於自已的春天。

“在這個世上,沒有問題學生,只有問題老師。”在學習的路途上,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可以說是無遠弗屆,一位壞的老師,可以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老師,往往一句溫柔的鼓勵,一個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讓他人眼中毫無希望的壞學生改變,重新找到他們自己人生的方向。

而做一名正真的好老師是十分困難的,每個學生都不一樣,每個學生的資質也大不相同,面對每一個獨立的個體,如何因材施教便成了最重要的問題。在我看來,一位好老師,對待學生必須要有耐心,不放棄每一位學生,用愛心與信心對待學生,總有一天,學生會成長成才。

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其實告訴了我們很多東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的是理解與寬容,同樣重要的就是尊重。尊重才能讓人與人之間平等,理解與寬容則能讓人與人之間交流與共鳴!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6

這部影片用倒敘的方式講述了一個老師和一羣孩子之間的平凡的故事。讓我再次看到了人之初,性本善的力量。讓人相信了天生我材必有用。馬修老師就像伯樂一樣,將希望之光照相了那羣在池塘之底的孩子。他們本來過着暗無天日的日子,在黑暗裏掙扎。看到孩子們一個個被院長和其他老師體罰,他們不分青紅皁白,完全不給孩子們辯解的機會,從來沒有想過要真正用心教育孩子,用他們的行動—反應模式來對待孩子們,看着很殘忍,爲孩子們感到惋惜。孩子們像囚籠裏的小鳥一樣在高牆之內絕望的生存着。孩子們臉上寫滿了憎惡,個個都是面部猙獰的表情。自從馬修老師到來,他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找到每個孩子的特點,比如讓孩子們隨意唱一段,分高低音來編排音樂。讓孩子們獲得了重生,他用音樂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慾。給他們平靜的生活激起了一朵浪花。他特別用心從孩子眼光中轉變教學方法,讓孩子找到心靈的自由。甚至違反教養院的規定,帶孩子們去野外郊遊。

用心地做老師,我們應該在孩子最困難的時候去尊重,相信理解他們,要知道孩子們都是獨立的個體。馬修老師雖然是一個代課老師,也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業績,但卻是一名偉大的老師。至少在孩子們心中很偉大。不管什麼時候馬修老師都在理解,寬容,尊重這些被園長看來是劣跡斑斑的差生!我的記憶深處從此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節:當馬修神情黯然地離開學校大門時,收到了曾經是頑劣甚至邪惡的學生在卡片上寫滿了的思念與祝福,那一雙雙揮舞着的手訴說着留戀與不捨,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啓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該看到: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應該充分挖掘每個孩子的閃光點。給孩子犯錯的機會和解釋的機會,讓孩子充分的去展示自己。用心,用情,用愛對待每一個孩子。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

春天不僅意味着一切都在恢復和豐富多彩,候鳥正在向南遷徙,它也是一個友好的季節,我們可以快樂地穿紅色和綠色。因此,人們總是習慣於用“春天”來形容美,而不是開始讚美希望。

一羣叛逆的孩子,一個暴虐的校長,當他們遇到善良的導師時,整個校園奇蹟般地穿過陰霾,迎來了春天。

學校主管馬修善良而嚴謹。他理解人的尊嚴,因此很仁慈。他是個不成功的音樂家,不苟言笑,但他堅持認爲音樂可以改變“壞孩子”,給人們帶來快樂。很自然,學生們都成了一個小型合唱團的成員。唱歌是每天的必修課。學會合作,學會讓歌唱變得美麗,學會保持穩定。

孩子們從前五個走調的音調變成了最終的自信和默契,這是馬修這個懂得音樂魔力的人所期待的變化。正如我們不必太擔心花蕾是否會綻放,我們可以等待花朵溢出。

春天清除了冬天的寒冷和驕傲以及秋天的憂鬱。當早晨八九點鐘太陽高時,溫暖會悄悄地在我心裏流淌。人們會莫名其妙地仰望藍天,不是因爲思念,而是因爲祈禱或感激。或者只是停下來欣賞被遺忘的風景。簡單賦予春天歌唱的力量。在孩子的世界裏,幸福顯得純潔。當一個人唱歌時,他的胸中充滿了微笑。就像春雨後的彩虹,它是自然而珍貴的。

春天似乎有點短暫,安靜而不存在。徐志摩著名的詩——“我輕輕地走開了,就像我輕輕地走過來一樣...它本可以放在“春天”。學校着火了,學生們安然無恙。這個類似故事的事故導致了馬修的離去。”我期待着看到孩子們衝到門口向我告別,”這是馬修內心的謙卑願望。不幸的是,事實並非如此。然而,在路的拐角處,孩子們用他們自豪而清晰的歌聲覆蓋了整條街,掩蓋了離別的悲傷。揮舞的雙手在說再見,更像是無助的表情,還宣佈從現在開始他們將獨自飛翔。

還在讀“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剎那間,春天過去了。不經意間,我們看到鳥兒歌唱,柳枝變綠,蝴蝶飛舞...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8

放牛班的春天這一部電影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育院,面對的不是普通學生,而是被一羣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改變了孩子們以及他命運的故事。觀看的的時候沒有查看電影簡介,只知道是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電影,觀看過後感觸非常的多,也愛上裏面的演員,讓我想去了解更多,感悟帶給我們的意義。

電影裏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自己鮮明性格特徵,邊看邊覺得裏面的小演員好可愛,明白了當初自己爲什麼會走上教師這個職業,原來喜歡和純真可愛的他們在一起。覺得人生沒有希望的馬修來到這所少管所,冷漠的老師,只爲自己前途着想的暴戾校長,無可救藥如同魔鬼的少年。可是馬修用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進行調節,發現孩子們很喜歡唱歌,就建立起音樂團,並發現有天賦的孩子莫翰奇,由此可見人一生中的啓蒙老師多麼的重要!成就他的音樂夢想。馬修用真愛,使這些已經麻痹了的少年們有了一絲絲的良知。就算被惡毒的校長趕走,也有孩子們祝福的紙飛機!讓所有人有了光明的前程,開始新的人生篇章。

每一顆心都需要被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淨無邪的地方,少管所裏的孩子爲什麼會變成調皮搗蛋,校長看到更多的是表面的東西,在老師歧視和偏見下,天性純良的孩子也極有可能成長爲心理扭曲的人,這也是我們教育者引以爲戒的!而馬修看到的是背後造成的原因,所以他理解他們,成爲孩子們的伯樂,深入到內心,信任他們!這和神墨價值觀是一樣的,平等、尊重、信任、賞識,關注,激勵。當你尊重他人,他人也會尊重你。家庭的不同,讓孩子們的性格也不同,有些孩子孤獨、敏感、成熟,怕生怕受到傷害,馬修的讓莫翰奇心理髮生的巨大的變化,他知道母親是在意他喜愛他,做錯事得到諒解後整個人都變得不同了,當然人生也隨之改變。音樂團的歌聲唱出心中潔白,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聽了讓人舒服。

我爲我是一名神墨老師而感到驕傲,保持善良有愛心,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和影片中的校長以“行動——反應”爲口號的刻板冷酷行爲主義者說不!以馬修春風化雨主義者爲榜樣,對孩子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9

“放牛班”是一種俚語,在臺灣話中被譯爲“垃圾班”。這部影片中合唱團深情的演唱洗滌了我的心靈,而馬修成功的教育更讓我心生無限感慨。

馬修是一位熱愛音樂而又鬱郁不得志的鄉村教師。他爲了生計而來到名叫“池塘之底”的學校教書,他所面對的是一羣問題少年。

他爲校長的“行動反應”的懲罰教育而深感無奈。他明白,儘管這些問題少年們時常搞惡作劇,但他們的本性依然很善良。於是,他決定建立一個合唱團,用歌聲融化堅冰、淨化孩子們的心靈。

莫翰奇是一個熱愛音樂且有一副天生好嗓子的帥氣少年。他的眼中時刻透露着堅毅。在受處罰期間,他聽見同學們的歌唱,滿眼都是羨慕和無限的嚮往。莫翰奇情不自禁的歌唱聲被馬修聽到,這種天籟之音得到了馬修的賞識。

馬修瞭解了孩子們的情況後,便爲他們分配了任務。雖然他們走調嚴重,五音不全,但每個人都被委以重任,甚至年幼的貝比諾都得到屬於自己的任務。這種被發現、被重視的感覺,多麼好!那是對心靈的.一種喚醒。

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們的眼中漸漸的不再滿是蠻狠和霸道,而是多了幾分柔和,甚至還懂得了感動和諒解。最後一次爲公爵夫人演唱時,馬修把最後獨唱的部分留給了莫翰奇。悠揚的歌聲響徹教堂,他的臉上洋溢着得到老師諒解後的快樂和懂得感恩的欣喜。

馬修尊重學生,他嚴厲而寬容的愛,感化了這些問題少年。他們的眼中有了自由的光,心中有了美好的夢想。而被校長拳打腳踢的蒙丹,被校長冤枉而去坐牢的他,則以一場縱火案件回饋了這所寄宿學校。

馬修把熱愛的音樂分享給了孩子們,歌聲環繞着“池塘之底”,給死氣沉沉的學校帶來了勃勃生機。而孩子逐漸開朗的性格,渴望自由的本性和無比溫暖的眼神,也讓馬修如沐春風,迎來了美好的春光。

馬修搖動指揮棒,用音樂感化更多的心靈,用尊重和信任洗滌着每一個人的靈魂。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馬修離開學校時,孩子們的紙飛機和搖動的雙手讓他感動得熱淚盈眶。願教育其樂融融,願所有的師生都能享受無限春光。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0

今天上午第三、四節課,王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精彩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觸很深。

其實,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不是馬修的教育有方,也不是馬修的仁愛善良,也不是他的善解人意,而是他爲了自己的理想堅而持不懈。

這部電影開始講述了四十八年前,一個失敗的音樂家馬修帶着他用心創作的音符,來到了一個狹小而陰冷的學校---池塘之底,他在這裏擔任臨時的代課老師,走進這個學校,馬修感到寒酸不已,破舊的教學樓屹立着好像隨時都會倒塌。第一天上課,那羣調皮的孩子們就有了許多壞的惡作劇,搶馬修老師的皮包,讓老師下不了臺,但是馬修老師並沒有像別的老師和校長一樣來懲罰孩子們,而是用愛心來包容他們,和他們開玩笑,一次在睡覺的時候,孩子們在唱自己自編的歌,馬修發現了幾個不錯的嗓音,於是晚上馬修老師爲孩子們譜了一首曲,他原本曾發誓過再也不做曲。 馬修老師熱愛音樂,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爲孩子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音樂淨化了孩子的心靈,他們不再調皮,也不再有惡作劇,音樂讓他們改變了許多。

通過這部電影,我懂得人生的路途不會輕易的邁過,在路途中難免會有種種困難,挫折和打擊,大多數人在種種艱難的關卡上都選擇放棄。在他們看來前面的路彷彿是黑暗而沒有光明的,因爲在他們心中沒有信念去照亮。馬修爲了孩子而堅持不懈,敢於拼搏和挑戰。所以,在遇到挫折時,我們要以堅強的信念,衝破挫折的牢籠,以不拔的意志堅持着。 就像是馬修老師說的:“永遠不要說永遠,凡事都有可能。”微笑地面對困難,一切終會晴朗,永遠不要失去奮進向上自信的心,只要堅持,就終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天空,永遠繼續追求下去的力量。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1

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釘釘,集體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也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觀影后,影片中的很多情節還在腦中徘徊,結合自己的教育路程,談談自己的一點感想。

一、教育要有寬容之心

影片中兩種教育方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是校長的那種暴力行動派,二是馬修的寬容人性派。校長的暴力致使蒙丹的劣行越來越惡劣,忽視他人的生命,到達殺人放火的地步,他無疑是一個教育失敗的例子。影片中的校長也代表了現實生活中的一類教師,他們追求名利,不把學生當成和自己等同的人來尊重,不把他們當成自己孩子般來愛護,因此,這種教師註定一敗塗地。而面對孩子們一次次的惡作劇,馬修老師都用一顆寬容的心來接納他們,正是這種寬容,他收到了孩子們獨特的愛。在被校長解僱時,害怕被關禁閉而不敢出來送行的孩子們在窗口揮動着小手,帶着祝福的紙飛機從窗口不斷地飛出來,宛若花兒朵朵,而那個在二戰中失去父母的小不點皮比諾,在馬修即將踏上離開的巴車時,跟着來了,乞求馬修老師帶他一起走,最終,出人意料地,馬修果真帶他走了。

二、教育要抓準時機

影片中,馬修爲了使傷害校工的學生免於被關禁閉,他“包庇”了他,並把它作爲教育的契機,讓他去醫務室服侍校工直到他痊癒,讓這位孩子在內疚中悔悟。同樣,馬修把孩子們不可饒恕的錯誤當作了教育的資源。在合唱團表演的那一刻,那個最具有音樂天賦的男孩皮埃爾,因爲過錯被晾在一邊,心情沮喪,神情顯得格外落寞。馬修看穿了孩子的心,抓準時機,在第一段音樂結束時,突然轉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驚訝,更是驚喜,而後帶着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

回想自己的教育生涯,我該慶幸,我的孩子們都很健康,很可愛,很聰明。做爲老師,固然一個班級幾十個孩子的家庭環境、先天素質與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視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熱愛每一個孩子。既然我不會像馬修那樣偉大,但我可以紮紮實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多一份關愛、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欣賞,相信我也會有屬於我的教育精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2

很有幸,藉着繼續教育的機會我能和老師們一起欣賞了這部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起感受着一個學監和一羣問題學生之間發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是我第一次看,看完之後真的讓我好感動!

這部電影雖然沒有華麗的服飾和背景,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簡單,乾淨的音樂貫穿着整部影片,使觀衆在天籟般的童聲中欣賞着電影,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

《放牛班的春天》感動了很多人,這就是電影藝術的魅力,好電影就是能讓人感動,因爲電影裏面有我們在現實中很難得到甚至得不到的東西,比如一個能爲你人生指引的老師或者是一個伯樂。馬修是一個禿頂的老師,他其貌不揚,但人倒是不壞。他服從制度,但能在制度下儘自己所能爲孩子乾點事情。他喜歡音樂,於是他便開始用音樂來教化那些問題少年們,藝術的確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樣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課堂上他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的那一鏡頭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一小小的舉動包涵着對學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師生關係,而現實中的我們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呢?

而馬修老師以其溫和的作風改變着什麼,讓整座學校師生之間的對立緩緩消散,除了那個刻板的校長,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嘗沒有鬆動過呢?這就是尊重的魅力、溫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愛的魅力!用愛心可以試着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則只能驅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極端,那個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終用同樣極端的方式來回贈給寄宿學校。毀損的不止是校舍,還有那個孩子早已殘缺的心靈,這便是以暴制暴的結果。馬修不是聖人,他無力堅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個不成功的小人物,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當他矮小的背影轉身離去,我們何嘗沒有一份無奈的蒼涼。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3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心卻仍然沉醉在那些孩子天籟般的歌聲之中。

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而影片則是以皮埃爾與皮佩諾兩位老人的回憶將整個故事娓娓道來。那是一個失敗的音樂家——————馬休。他在一個寒風凜凜,沒有太陽的早晨來到了一個監牢似的寄宿學校。這種背景也將他內心的低落與失意很好的烘托出來了。相比之下,故事結尾則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這時雖然馬休再次失業,但他內心卻充滿着快樂。

在一首首優美、柔和、惆悵的歌曲推動與渲染下,描繪了馬休對校長休罰的教育方式的不滿,並以自己擅長的音樂來淨化孩子們的心靈,安慰着這些問題學生傷痛的心情,讓那個有着天使般面孔與嗓音的皮埃爾看到了希望,徹底地改變着,終成爲一位成功的音樂家。

細細回味整部影片,最能令人感動的是當馬休將被學校辭退離開的時候,他是多麼地希望他的學生們會蜂擁而至地在門口爲他送行。但是竟一個人也沒有,當他失望到低谷時,卻驚喜地發現孩子們的紙飛機,一擡頭,窗口滿是一雙雙小手與紛紛飛出的紙飛機,紙飛機上滿載着孩子信一聲聲發自肺腑的祝福。雖然孩子們被校長禁止與馬休道別,但孩子們再一次唱起動聽的歌曲,那優美的歌聲一直會飄蕩在空中。我想孩子們的道別,一定讓馬休感到欣慰與自豪。另外,在馬休發現偷十萬法郎的不是蒙丹,而是郭邦後,問清原因沒有告發只是交還了錢,因爲那孩子告訴他是想買一個熱氣球。馬休明白這是一個孩子天真的想法和對理想與自由的渴望,他理解郭邦夢想着乘坐熱氣球飛出這“地獄”學校,正是因爲那樣,我纔對這短短一段記憶猶新。

在結尾,恰好在星期六,馬休失業了,並帶走了那個第一每個星期六等待父親接走的孩子。這部溫馨的電影拍出了馬休對孩子們的理解,而它的回味無窮卻也引來人們的反思。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4

這是一部優秀的法國電影,觀看後感悟頗多。主題曲《眺望你的旅途》久久在我的耳邊迴盪,男孩們的合唱是夜鶯的天籟之聲,讓人回味良久。

影片中的那些孩子們大多是讓老師a頭疼不已的問題學生:打傷馬桑大叔的樂格克,頑皮搗蛋的佩皮諾,古怪固執的莫杭治以及其他無心讀書整日胡鬧的孩子。面對這樣一羣幾乎不把老師放在眼裏,一味胡鬧的孩子,而現實中的我們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呢?而馬修老師以其溫和的作風改變着什麼,讓整座學校師生之間的對立緩緩消散,除了那個刻板的校長,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嘗沒有鬆動過呢?這就是尊重的魅力、溫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愛的魅力!用愛心可以試着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則只能驅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極端,那個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終用同樣極端的方式來回贈給寄宿學校。毀損的不止是校舍,還有那個孩子早已殘缺的心靈,這便是以暴制暴的結果。馬修不是聖人,他無力堅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個不成功的小人物,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當他矮小的背影轉身離去,我們何嘗沒有一份無奈的蒼涼。

讓我很受感動的是合唱團表演的那一刻,那個最具有音樂天賦的男孩因爲過錯被晾在一邊,心情沮喪,神情顯得格外落寞。而第一節音樂結束時老師突然轉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驚訝更驚喜,而後帶着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

一位老師可以讓一個孩子得到對自己的肯定,對人生的期待,真的很偉大!但並不是每一個老師都是偉大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伯樂的,可雖然如此,每一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見這樣一位老師,這樣一位給自己最多幫助的人。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儘管這種幸福在現實中顯得這樣的奢侈,但是我們仍然會渴求得到。而做這種教師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像馬修,雖然被校長開除了,但那一雙雙從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個個寫滿了孩子最真摯祝福的紙飛機已足以讓他感動,讓他幸福!

用尊重、用溫和、用愛心、用情感去感動學生,都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孩子們的紙飛機,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真是馬修人性光芒的體現。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5

“黑夜,任然籠罩着大地,你那神奇隱祕的寧靜的魔力,簇擁着的影子多麼溫柔甜蜜……”

哈杉,塘底的校長。而塘底學校,正如它的名字“塘底”——即池塘底部包含的黑暗、污泥般骯髒——潛伏着人性的醜陋。

哈杉也是個自私自利之人,在故事的開始,馬修老師剛來到學校時,一位教師因爲學生的惡作劇而受傷,當即這位校長的反應是:你知道去診所有多貴嗎?快去敲鐘,讓大家集合!

呵,在教師受傷後,他不擔心老師的安危,讓大家集合,找出元兇。可若找出元兇又如何?懲罰學生嗎?可只要懲罰了學生,教師所受的傷就會自動癒合嗎?學生們就不會再次“惡作劇”了嗎?自然是否定的。

“你給與別人什麼,別人都會還回來的。”無論是善還是惡。顯然“犯錯—懲罰”這一規矩不能從本質上解決問題,還會使學生內心產生陰影,變得黑暗,有報復心。所以從這點看來,哈杉很可笑。

但他也是可憐之人,在馬修老師被開除的時候,馬修說你瘋了,哈杉說“我累了”。看到這裏,很感慨,在故事開始時,提到哈杉是吹喇叭的好手,中間他與老師和孩子們一起遊戲,這至少說明了他心中還有善良與純真。也許是爲生活所迫,爲社會所迫,也許是因爲面對那些數不盡的挫折,一腔熱血殘溫褪盡後,他失去所有耐心與信心,發現犯錯—懲罰纔是最好的辦法,最後變成了一個墮落的瘋子。

在這電影中,只有一個哈杉校長,一個塘底學校,可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哈杉校長和塘底學校吧,很悲哀很無奈。或許他也曾意氣風發,熱血澎湃,到後來卻心灰意冷。人心有三重,熱—冷—熱,幸運的是馬修老師成功地再次用自己的善良與熱心,感化了那羣頑皮的孩子。

池塘之底,終有懷夢的蓮花,在等待破泥而出,迎着世間所有的善與惡——招展純與樸,善與真。即使不可長,但可存,吾心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