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4篇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頭腦特工隊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4篇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1

這是一部以“成長”爲主題的動畫片,講述了小女孩萊莉因爲爸爸的工作變動,而不得不離開她生活了11年的家鄉“明尼蘇達”,離開了好朋友和冰球隊,離開了原本的生活,跟隨家人搬到舊金山,她的生活從此發生了改變。最吸引人注目的是這部影片採用了心理元素,比如影片中的萊利被“快樂、憂傷、害怕、憤怒、恐懼”這五種情緒所掌控,這五個小人之間發生的事件構成了萊利大腦內情緒的多彩世界。  3年前和兒子一起第一次看這部影片,感覺到故事有趣。三年後再次觀看這部影片,感觸很深刻。我不由自主地就把影片與家庭教育聯繫到了一起。家庭重大事件對萊利成長的影響是深遠的,處於11-12歲的萊利正在從童年期向青春期過渡,情緒上的變化也反映出她的成長變化,矛盾的心理逐步開始展現,萊利渴望被新的老師和同學接納,但現實的差距又讓她總是懷念童年的夥伴;爸爸媽媽工作和生活上遭遇的麻煩也總是困擾着萊利,她被情緒所引導着,大腦中的五個小人控制着一臺機器,控制着萊利,直到機器出現了故障,一座座城市島、家庭島、冰球島等倒塌,其實就是萊利內心世界的真實反映。這是一個幻想的故事,也是一個天馬行空的記憶冒險,更是人生成長一段不可磨滅的印記。

情緒對於大人如此,對於孩子也是一樣。如果我們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就會被情緒所左右。我們應該認識到所有的情緒都有用處。就像故事中的“憂憂”總是被大家所排擠,認爲他一旦控制萊利,就會變得悶悶不樂。事實上最後讓萊利重新迴歸自我的還是憂憂。許多人把憂傷看成是不好的東西,或者是軟弱的象徵,有的時候當悲傷來臨時,孩子表現出最真實的一面,而大人往往故作虛榮,影片中萊利回憶起自己曾經的學校和同學時,班級內鴉雀無聲,大家都願意成爲和萊利交朋友。而其他的情緒如“怕怕”讓萊利能夠躲避危險,“厭厭”讓萊利遠離中毒,“樂樂”總是想方設法讓萊利得到快樂。每一種情緒都不可或缺,他們之間的平衡保障了萊利的健康和平安。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的波動,我們要學會適時地釋放自己的情緒,因爲壓抑自己的情緒是不利於健康的。快樂不會一直伴隨着你,所以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選擇合適的時機釋放它,才能保證能量的守恆。萊利不喜歡吃花菜,但是在她的記憶力卻存儲着花菜,儘管是排斥的恐懼的,那也是存在於她的記憶深處。萊利參加冰球隊的選拔,比賽中的失利讓他放棄了冰球,她很氣憤,對於媽媽的勸慰無動於衷,冰球島倒了,最後還是靠萊利自己重新建立冰球島。情緒也伴隨着失去,萊利的記憶裏“冰棒”就是一個典型的人物,他曾經是萊利最好的朋友,他們幻想着一起去月球,但最後冰棒被遺忘,他多麼希望時間永遠定格在那個瞬間,但是成長是不可阻越的。所以說一段記憶裏不僅僅是憤怒和悲傷,還有快樂,這就是成長!

儘管情緒控制一個人的言行,但是它並不是最後的定奪者,說到底,控制權和發言權還是自己,是自己在爲自己做決定,你的情緒不能控制你,除非你讓情緒控制自己。有的時候我們的情緒也會影響到別人,就像萊利在餐桌上和爸爸爭吵,爸爸因工作和生活情緒變得急躁,但他萬萬沒有想到一向可愛乖巧的萊利會對爸爸發脾氣,會推桌子瞪眼,所以情緒也是會被影響的,由一個人影響到一家人

影片結束了,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你的情緒其實就是你自己,不管喜歡與否,它都將賦予你多彩的人生。讓我們以客觀的心態擁抱每一種情緒,並以積極的心態去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2

《頭腦特工隊》這部影片我幾乎是含着淚水看完的,雖然是一部動畫片,但是它絕對是一部成年人才能看懂的影片。只有長大之後,反觀自己的成長經歷纔會懂得這部影片到底說了些什麼。

故事一開始,主人公萊利內心中代表快樂,悲傷,憤怒,討厭,害怕的五個情緒小人中的樂樂和憂憂就不小心離開了主控制檯,致使小姑娘萊利失去了這兩種情緒。萊利實際生活中也遇到了爸爸工作不順,搬離從小生活的優越環境等煩惱。在這個故事中,表面看是在講成長的煩惱,而我覺得他想要告訴我們的.東西遠遠不止這些。

首先,爲什麼是樂樂和悲傷同時離開了主控臺?而不是其他的情緒?其次,我們成長的傷痛到底是什麼?能避免嗎?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感覺都是完滿而美好的,我們認爲和媽媽不分你我,和整個世界融爲一體。然後隨着我們慢慢長大,我們開始在媽媽的眼中找到自我,開始學着獨立,慢慢豐富了自己的情緒,然後我們就開始了自我成長,最終我們發現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且只能孤獨地自己面對這個讓人覺得悲慘和不如意的世界,世界拋棄我們也就是分分鐘的事情,地震海嘯就不用說了,就算沒有天災,老天爺也是個無情的傢伙,我們除了靠自己,還是靠自己。別人的幫助只能感激而不能指望的。我們只要長大,早晚會發現生命的底色就是悲傷的,不能避免。

隨着長大,隨着我們越來越懂得這個世界的無情,我們失去了快樂,並且拒絕着悲傷,樂樂和憂憂丟失了。然後就像萊利一樣,我們失去了幸福快樂的能力,甚至偏執的去做一些很危險的傻事。

解決之道是什麼呢?影片中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讓憂憂觸碰那些快樂美好的核心記憶球,讓他們摻雜進憂傷的藍色。當我們接受了生命的底色,不再抗拒憂傷,我們也又有了重新獲得快樂的能力,並重建自己的各種個性之島。

翻到了武志紅對蓋茨比解讀的那篇文章,裏面也談到了對魔咒的解決之道就是:接受失去,學會哀傷。“ 如果你曾有相對悲慘的往事,那麼,請承認它併爲它哀傷。這幾乎是告別悲慘往事的唯一途徑。 相反,假若你心有不甘,拒絕承認自己的不幸,拒絕承認失敗或失去,拒絕哀傷,甚至還強裝笑臉。那麼,不管你看似多麼成功和快樂,你其實仍是在繼續遭受它的詛咒。 ”這跟《頭腦特工隊》裏強調悲傷的作用好像是一回事。拒絕悲傷,就無法接受真正的快樂。除了經歷過悲傷事件,只要作爲人類,都會因爲生命的孤獨而悲傷的吧。

真正的成長可能就是承認你兒時的美好回憶終將一去不返,並且能夠在心中真實的面對自己,進行哀悼。不然總糾結爲什麼快樂一去不復返,拒絕悲傷,就掉進了自己給自己設置的陷阱,無法自拔,也喪失了重新獲得快樂的能力。從某種角度看,我們一切對外的表現,都是內在情緒的反應。所以觀察自己的內心,保持覺知,照顧內心五個情緒小人是我們成長的必修課。

如果你是父母,你肯定會像我一樣對影片又多了一些感觸。陪伴孩子成長,其實就是幫助他慢慢明白這個世界的真相。面對這個很不美好的真相,父母能做的不過在他小的時候多製造些快樂的核心記憶。在他們長大後,能夠獨自面對這個有諸多不如意,不以自己意志爲轉移的世界。在兒時美好記憶都變成藍色後,也能將快樂作爲底色,有幸福快樂的能力,搭建自己的個性之島,沒有任何挫折能夠打垮他們。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3

從一個點子出發,構想、建模、施工,然後出來一座巨型城堡。點子越新,越難操作,便越可體現手藝人的技術水準。《頭腦特工隊》是個技術上的巨人,它以極其複雜而精巧的宏大工程,視覺化地呈現了大腦裏的情緒與心理活動。模擬現實,再造一個宏觀世界,難不倒好萊塢的動畫人;進入微觀世界,再造一個現實,對於他們也不是多難的事兒;而《頭腦特工隊》的施工對象,不是人的外部世界,而是從內部進入,將意識活動視覺化。它的技術難度係數,在動畫史上應該屬於最高的那一梯隊。

CG動畫發展至今,硬技術在好萊塢大多已不是問題。《頭腦特工隊》的難度在於,如何將腦中活動,構建成一個具有戲劇性衝突的視覺世界。11歲的萊莉,因爲轉校,變得鬱鬱寡歡,如何面對這一切,如何成長,構成了一條敘述線,這條線屬於外部世界;她腦中的意識活動,是另外一條線,也是篇幅意義上的主體。兩條線內外呼應,講了一個少女的成長。

主題和娛樂性繫於腦部世界,編劇、導演必須將模糊的情緒和心理概念化、可視化。藉助心理學、生理學,把情緒擬人化,構建記憶球、人格島、抽象思維區、幻想樂園、潛意識區、記憶廢墟等,這種從無到有的視覺工程,不能不令人讚歎。除此,沒有反派,沒有蠢萌,這可能的確是皮克斯工作室最爲大膽、也最有創意的一次嘗試。不過,在“沒有”之外,它有些什麼呢?

它有五個角色,樂樂、怕怕、怒怒、厭厭和憂憂,倆主角是樂樂和憂憂。萊莉不開心,想快樂起來,於是在她腦中,樂樂和憂憂開始了一場冒險之旅。成長需要接受失去,接受悲傷情緒,這個有點令人感傷的雞湯式感悟,就是整片所要講述的東西。一個少女不經意間的成長,在她腦中原來藏着一次絢爛的情緒冒險。

落腳點是情感,收場時段萊莉和父母相擁的畫面,催淚效果十足。告別童年記憶,失去“友誼島”,忘不了廣告神曲,諸如此類細節,表明導演彼特·道格特、羅納爾多·德爾·卡門對人性、對情感無疑有着相當細微的體察。事實上,皮克斯幾乎出動了全部主力,來參與這部動畫。他們一起成就了這部動畫在技術層面的水準,以及故事層面的通暢。

而不管頭腦世界被處理得多麼絢爛,這片的情感能量依然侷限在單薄的外部敘述線上。萊莉不快樂,萊莉釋然了,然後,就沒了。腦中所觸及的深刻情緒,被明豔亮麗的畫面裹挾着,最終抵向淺白的好萊塢式圓滿結局。它必須娛樂,必須好看,必須雞湯,它終究高級不起來,終究是個情感上的矮子。詹姆斯·喬伊斯的小說《阿拉比》,也講一個少年的“頓悟”,篇幅短小,卻是情感衝擊上的巨人。幻滅和苦痛纔是恆久的,《頭腦特工隊》太甜了,在娛樂效果和商業訴求的驅動下,它講的成長,只能以萊莉的流淚開始,以她的微笑結束,而不可能倒裝過來,像喬伊斯的小說一樣,將結束點定格在“我擡頭凝視着黑暗,發覺自己是受虛榮驅動又受虛榮愚弄的可憐蟲”。

非要拔高理解的話,《頭腦特工隊》用無比複雜的技術,講述了一個格外簡單的故事,其實是在抽象地說明,讓人開心是多麼複雜的一項工程。還有,成長是艱難的。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4

《頭腦特工隊》講述的是“喜悅”(Joy)、“恐懼”(Fear)、“厭惡”(Disgust)、“憤怒”(Anger)和“悲傷”(Sadness)五個情緒孩子的故事。他們從大腦內部一個控制中心掌控着一個叫做萊莉的小女孩,挺身而出保護她的安全、逗她開心、捍衛正義——只有昏昏欲睡、笨拙不堪的“悲傷”是個例外。她真的對萊莉有害嗎?

我們每個人的大腦裏都住在這五個小孩,但每個人大腦當家作主的小孩都不一樣,比如萊利大腦裏當家作主的是喜悅。而她爸爸當家作主的那個小孩是憤怒。同樣我們每個人大腦裏也住着這五個小孩,而且當家作主的都不一樣,樂觀的人當家作主的是喜悅,憤怒的人當家作主的就是憤怒。不管哪個孩子當家作主,但一定要知道,其他四個孩子也是存在的。有時候還總是在一起,就像《頭腦特工隊》中喜悅總是和悲傷在一起,但最初喜悅是不喜歡悲傷的,什麼事情都不讓悲傷參加,只讓她在一邊呆着就好了,甚至畫一個圈圈讓悲傷呆在裏面不要出來。但直到他們一起迷路了,在這個過程,喜悅才重新認識悲傷,發現了悲傷的力量,而且正因爲悲傷才更緊密的讓萊利緊密的和家人們聯繫在一起。所以在電影最後,萊利和家人分享了自己悲傷的感受,然後他們一家三口重新相擁在一起。

電影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接納”情緒,尤其是對負面情緒的接納,負面情緒很多時候就是一份禮物,她的存在就是告訴你,親愛的,你對這件事情很傷心,你需要家人的愛,你想念你原來的朋友。但我們往往不願意悲傷存在,尤其是在一些快樂當家作主的大腦裏,我們會一味的認爲快樂是最重要的,所以恨不得把悲傷圈住了,最好永遠不要出來。但結果是從真的快樂變成了假的快樂,最後演變爲不可收拾。

另一個收穫就是,訓練大腦發出正確的信號,大腦中這五個孩子,如果你經常用憤怒這個孩子的行爲方式,你就容易被你大腦中這個憤怒的孩子綁架,這點很重要哦,就是你不再是你自己,你變成了你大腦中憤怒那個孩子,也就是憤怒的孩子掌管了你,任何外面的刺激發生時,你不存在了,你無法思考,因爲你被綁架了,這時候憤怒完全當家作主,去用憤怒的行爲方式去做事。

那怎麼辦呢?

就是首先對情緒的接納,你接納你憤怒的情緒,知道此刻憤怒這個孩子這麼活躍,就是因爲他是要送你一份禮物的,比如可能是提醒你別人越界了,提醒你地盤被別人佔領了。你僅僅是接納這個孩子,告訴他,我收到了這份禮物,然後你問自己,這件事情,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呢?當你接納了憤怒這個孩子,它就不會造反,而當你能做到對他的接納,他只是你大腦中一個孩子而已,你還是主人。

同理,對別的情緒孩子也如此,接納每一個孩子,但同時,學會訓練大腦中情緒孩子發出正確的信號。引用《社會動物》這本書中一段話:“大腦如同一個生態系統,一個無比複雜的聯合網絡,各種刺激,模式,反應,感知都通過這一網絡跟大腦的不同部位進行各自的交互作用,爲了得到一部分的控制權而彼此競爭。所以要想活的開心,就要訓練情感發出正確的信號,並且對這些微妙的信號保持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