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血戰鋼鋸嶺》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

在我看來是奇蹟,軍人拒絕持槍,在血與火的戰場拼殺中,只救人,沒錯,只救人!《血戰鋼鋸嶺》講的就是這麼一個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影片主角是二戰時期美軍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一個淳樸而又性格內斂的大男孩,在戰火紛飛的戰場,在大部隊已經撤離的情況下,冒着槍林彈雨,獨自一人,赤手空拳,捨身救下了75名傷員,創造了二戰史上的奇蹟。

做出舍已救人壯舉的英雄,是衆人眼裏的膽小鬼。在雄性荷爾蒙充斥着的軍隊裏,時刻充滿着戰鬥精神,訓練充滿野性,講話方式是吼,服從命令是天職,長官之命說一不二。道斯在衆人眼裏是個異類,他從軍的目的簡單明瞭,簡單到因爲周圍的人都參軍了,國家需要,如果不這樣不好。沒有私心,只願用自己的一顆善良之心,用自己學醫的決心和技術,救治傷員,救人,只救人。虔誠地信仰基督教的他,爲信仰固執,爲信仰堅守。但這一切並非被現實所接納,軍人以服從命令爲天職,軍人奔赴戰場不開殺戒,那將意味着被敵方殘殺,戰場上沒有仁慈,唯有殺戮。爲此,道斯在軍隊裏異常孤獨,他的思想沒有人理解,他的不持械行爲爲戰友們所不齒,誤解演變成恨意,他被舍友們揍得遍體鱗傷,但他依然虔誠地堅信上帝,堅守人性的善良,捍衛着信仰的基石,絲毫不動搖。望着他滿臉的瘀青和枕頭上的血跡,心疼的同時,更爲他頑強的堅守心中涌起敬佩之情。

戰友不理解,軍法不允許,要做到奔赴戰場而不拿起槍有多難。站在軍事法庭的被告席上,他不改初衷,沒有屈服。有理解並那麼愛他而支持着他的女朋友,有一直陷在戰爭陰雲中不能自拔的父親的挺身相助,終於在最後的審判關頭,他得以重回軍隊,成爲美國曆史上一名不拿槍上戰場,只救人,不參與殺戮的特殊軍人。看着他參加沖繩島戰役,看着他在戰火紛飛的戰場彎腰低跑,安慰並迅速救治傷員,怎麼不爲他的行動始終捏着一把汗?

炮火連天,槍彈震耳,死傷無數,傷員的呻吟聲就是道斯的召喚令,當大部隊撤離,偌大的`戰場上夜幕籠罩,道斯一個人悄然留在戰場。從死人堆裏找到戰友,歷盡生命的危難,用智用謀用膽量用過硬的技術,把傷員一個個從死亡線上救回來,他只有一個信念,“救一個,再救一個!”他創造了奇蹟,他一個人徒手從戰場上搶回了75條生命,是奇蹟,是堅守信仰的基石不動搖讓他創造了奇蹟。

他是英雄,上級軍官口中柔弱的“玉米杆”,卻是戰場上的孤膽英雄,在血與火的考驗中,榮立二戰作戰史上的赫赫戰功。他被授於美國國會榮譽勳章,同時也是首位獲此榮譽的在戰場上拒絕殺戮的醫療兵。

這樣的英雄值得仰慕,當一個人爲心中的堅守而忍辱負重,不懈努力,哪怕誤解重重,也不埋怨辯解,心存寬容,這已經非常難得。更何況,在出生入死的時候,全然忘記個人安危,全身心地投入搶救生命中,這個人就應該大書特書。全人類對於英雄的認同感是相同的,這纔是影片《血戰鋼鋸嶺》得以擁有大批影迷的真實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