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觀後感(精選5篇)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觀後感(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花兒爲什麼這樣紅》觀後感(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觀後感(精選5篇)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觀後感1

今天觀看了拉齊尼·巴依卡一家三代70年守邊護國的奉獻精神使我感觸很深,讓我明白什麼纔是我們新時代青年該學習的榜樣。

天氣嚴寒聽到落水孩子的母親焦急的呼救聲,拉齊尼毫不猶豫地向冰窟奔去,這是一個純樸善良好人本能的反應。在冰冷刺骨的湖水中,他用盡全身力氣託舉着孩子,直到自己失去知覺墜向冰冷黑暗的湖底,卻把生的光明留給了孩子,十幾分鍾過去後,落水兒童成功獲救,但託舉起幼小生命的拉齊尼·巴依卡卻再沒有醒來,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41歲,每當回想起那個片段我都很感動,我在想到底是什麼可以讓他這樣的不顧及自身安危,後來我明白了,這是從他父輩們就有的一種奉獻精神。

作爲第三代護邊員,拉齊尼·巴依卡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帕米爾高原守邊護邊,義務帶領邊防官兵巡邏。17年間,他與官兵在環境惡劣的雪域高原遭遇過太多生死攸關的危險時刻,但他不畏艱險,把爲國守邊當做自己的終身事業,讓自己的足跡遍佈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溝,他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親切地稱爲在雲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正是有着這種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人民的情感支撐着他。這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可貴品質,這也使我明白正是有這麼一些人的付出纔有我們現在的和平穩定,我們就要時刻激勵自己學習他們身上的那種精神,這是新時代青年應該具備發揚的。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觀後感2

看完電影兩天了,我總覺得缺少點什麼。今天,我才坐在電腦前,敲敲鍵盤,打一些對《花兒爲什麼這樣紅》這部電影的感受。

來新疆以後,我相繼看了《遠去的牧歌》、《歌聲的翅膀》,這是第三部電影了。聽說這是新疆天山電影廠拍攝的。頓時,我對它有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我覺得這個電影廠有一種大愛精神,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新疆工作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踐行了文化潤疆的舉措,弘揚了一種社會主義正能量,有利於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築牢。

在開頭,病重的爺爺步履蹣跚,卻不忘邊防戰士的安危;父親頂着數十年不遇的暴風雪,無懼黑夜圍攻的狼羣,與牧民一起把物資送到哨所病重的爺爺步履蹣跚,卻不忘邊防戰士的安危;父親頂着數十年不遇的暴風雪,無懼黑夜圍攻的狼羣,與牧民一起把物資送到哨所……在祖輩和父輩樹立的精神旗幟下,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護邊員拉齊尼·巴依卡,從小心中就深埋下一顆愛國的種子。爲國守邊,不僅是他艱苦的日常工作,也成爲他的人生信條。

當兵復員後的拉齊尼·巴依卡接過了父親手裏的犛牛鞭,繼承了爺爺和父親的護邊事業。在巡邊最危險的地段“死亡之谷”吾甫浪溝,他冒着生命危險救下墜入雪崖冰裂的邊防戰士王烈;陪伴他十幾年巡邊的犛牛“汗恰”,在巡邊路上不幸摔斷了脊樑,最終凍死在茫茫雪域,成爲他心中永久的痛;去年全國兩會前夕,在喀什大學進修的他聽到墜落冰窟孩童的呼救,無數次奮力託舉,捨命相助……在茫茫雪域,生死、捨得只在一瞬,守護、奉獻是他的一生。

看到每一處都被感動,看到每一細節,都想落淚。雖然他是一個平凡的人物,但他的精神很偉大。就像拉齊尼·巴依卡所說,他要成爲帕米爾高原上的一隻雄鷹,最終,他做到了,他的精神會激勵更多的年輕人,爲我們的中華民族復興而奮鬥。我想,這就是這部電影的主旨。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剛開始我還好奇,看完電影,我終於知道了,帕米爾高原的花兒就是以拉齊尼·巴依卡而紅的,以他的精神而紅的。我想,拉齊尼·巴依卡這朵花兒一定會紅遍全國的,也一定鼓舞更多的年輕人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社會主義事業中來的。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觀後感3

3月18日,電影《花兒爲什麼這樣紅》全國公映,新疆各大影院同步上映。這部電影以“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的真實人生經歷爲創作藍本,生動還原了他們一家三代守邊護國70餘年的傳奇故事。

影片開頭,一座形似饅頭的山峯刺破雲霧,白雪映襯着藍天,純淨肅穆。此乃青藏高原北緣第二大高峯——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峯。這件大自然的神來之作地處阿克陶縣與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交界處,屹立於帕米爾高原之上,故事的脈絡由此展開……

“這麼多年終於把你找見了!”喀什機場外,拉齊尼·巴依卡見到工程師劉朝,激動地給他一個大大的`熊抱。然後,兄弟兩人驅車向帕米爾高原駛去。劉朝欣賞着沿途壯美的高原雪山景觀,父輩的經歷彷彿昨日般一幕幕閃現在眼前

帕米爾高原地形複雜,氣候多變,屯墾戍邊需要請當地人做嚮導,由此漸漸形成了一支獨具特色的護邊員隊伍。他們沒穿軍裝,沒有正式編制,卻承擔起保衛邊疆的責任,爲當地的安定與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正是在這種合作下,解放軍與當地的護邊員及廣大百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其中包括小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凱力迪別克和爸爸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父子相繼接力,足跡踏遍帕米爾高原邊防線的界碑、山谷、河流,遇到的艱難險阻不計其數。護邊數十年,家裏犧牲了上百頭用於運送物資的犛牛。

在劉朝出生那年,身爲邊防連連長的父親劉紅軍退伍了。“紅軍叔叔”心裏放不下當地翻山越嶺上學的孩子們,退伍後放棄了與妻兒團聚的機會,堅持留下來,與當地百姓一起修建公路。在他的帶領下,項目克服了重重障礙,公路建設一點點向前推進。“路”是整部影片的主線,從吞噬人畜性命的危險山路到新時代寬闊平整的盤山公路,體現幾代戍邊人在艱苦的自然條件下,一次次突破生命的極限,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爲子孫造福。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小拉齊尼·巴依卡興高采烈地跑去項目地,準備告訴紅軍叔叔一個好消息:他的妻子帶着襁褓中的兒子從外省來提孜那甫村與他團聚了。可就在這時,他身後的巨石突然滾落,劉紅軍一個箭步衝上去,推開小拉齊尼·巴依卡,自己卻被石塊砸中,不幸犧牲。這一高尚人物的塑造,配以感人至深的情節,反映出在高原艱苦的生活條件下,軍民一家親的和諧環境,更營造出邊防軍人以守護家園、保衛人民生命財產爲天職的思想和精神氛圍,而這恰恰奠定了現實中拉齊尼·巴依卡堅毅善良、樂於助人的品格。

飾演成年拉齊尼·巴依卡的塔吉克族小夥庫提魯克江·艾沙胡加與故事主人公竟有幾分相像。據瞭解,在拍攝《花兒爲什麼這樣紅》之前,庫提魯克江並沒有表演經歷,但他的父親和多位長輩都是護邊員,十分熟悉影片所要表現的情節和人物的精神氣質,因此,他近乎完美地再現了拉齊尼·巴依卡的生前事蹟。

影片中,劉朝渴望沿着父親的足跡,像一位邊防戰士那樣走一趟吾甫浪溝。這裏是邊防全線唯一需要騎犛牛巡邏的邊防線,也是犛牛死亡率最高的區域。拉齊尼·巴依卡拗不過劉朝,只好瞞着父親巴依卡,偷偷從家裏牽出兩頭犛牛,擔當起了劉朝的私人嚮導兼救護員。路上,兄弟二人談起了很多往事,劉朝問拉齊尼在塔吉克語中是什麼意思,後者驕傲地說:“雄鷹。”

在父輩的影響下,拉齊尼·巴依卡長大後應徵入伍,光榮地成爲了一名解放軍戰士。2003年從部隊復員後,他從父親手中接過犛牛皮鞭,繼續義務爲紅其拉甫邊防部隊巡邏帶路,守衛神聖國土、捍衛祖國尊嚴。

位於慕士塔格峯西南方向的紅其拉甫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氧氣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風力常年在七級以上,最低氣溫低於零下40攝氏度,被稱爲“死亡之谷”。就在這片生命禁區,拉齊尼·巴依卡多次冒着生命危險救助巡邏戰士。一次巡邏時,戰友不慎掉入冰窟,拉齊尼·巴依卡奮力施救。戰友得救了,他自己的身體卻多處凍傷,在醫院昏迷了十多天。

2021年1月4日,正在喀什大學參加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與舍友準備去餐廳吃午餐,忽聞從校園人工湖傳來的一陣陣哭喊聲。他急奔過去,看到一個小孩在湖中央掙扎,無助的母親在湖邊哭喊求助。危急時分,拉齊尼·巴依卡不假思索,踏上冰面,以最快的速度靠近落水兒童。他俯下身,趴在冰上,伸出雙臂,就在快要拉住孩子的一瞬間,身下的冰面“啪”地破碎了,他也一同落入水中。隆冬臘月,他在冰冷刺骨的湖水中掙扎了足足10分鐘,拼盡全力將孩子托出湖面,而他卻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年僅41歲。

英雄生命裏的最後一刻在電影中得到了充分演繹。作爲該片的英文審校,我必須瞭解故事背景,多次觀看特定場景,細細揣摩人物話語中的情感,反覆修改對應的英文表達,直到自己滿意爲止。每每看到這一幕,我都會爲之動容。

在影片結尾,一隻雄鷹從帕米爾高原騰空躍起,掠過一片純淨的湛藍,飛向一輪暖陽。

英雄走了,可他們不怕吃苦、不畏艱險,不求物質豐裕生活安定,只爲他人託舉起生的希望,哪怕犧牲自我也在所不惜的精神長存。

何爲英雄?美國作家約瑟夫·坎貝爾給出了一個簡單明瞭的答案:“英雄是爲超越自我的事業而奉獻生命的人。”同樣,我國明朝建文年間重臣、文學家、思想家方孝孺有云:“君子之爲利,利人;小人之爲利,利己。”“超越自我”“利人”,從本質上說都是對他人不分高低貴賤的尊重,尤其是對生命的敬意。拉齊尼·巴依卡對一個幼小生命近於本能的救助,就是對這些釋義最有力的當代註解。

其實,英雄從未離開,他的生命會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延續。那是放下一點自我後,工作中每一個奮進的腳步,逆境中每一份尋找出路的勇氣,生活中每一次對同胞關切的言行,危難中每一刻對大愛的守護。這樣的力量多一些,再多一些,便能共同構築起國家的脊樑。

拉齊尼·巴依卡生命裏的最後一句話——“別怕,叔叔來救你”,最讓我動容。雄鷹依舊翱翔在那片純淨的天空。我看到了,你呢?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觀後感4

戍衛在帕米爾高原上的官兵,家鄉的父老鄉親,每一個認識拉齊尼·巴依卡的人,都不願相信,那個“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邊防戰士”的護邊員,那個常年在“死亡之谷”山口巡邏的“帕米爾雄鷹”,永遠地離開了。

4日中午,在喀什大學進行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前往餐廳吃飯,突然聽到有人大聲呼喊:“救救孩子!”他急忙循聲奔去,發現一個孩子陷入新泉湖冰窟裏。踏上冰面去拉孩子時,冰面坍塌,拉齊尼·巴依卡跌入冰湖中,他拼盡全身力氣努力託舉孩子。聞訊趕來的人們也紛紛參與救援,孩子成功獲救,拉齊尼·巴依卡卻沒有從水中上來。

5日,在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舉行的追悼會上,拉齊尼·巴依卡9歲的兒子拉丁·拉齊尼抱着父親的遺像一邊流淚一邊說:“爸爸走了,我還在,等長大後,我要和他一樣當護邊員。”

得知拉齊尼·巴依卡不幸逝世,全國人大代表法蒂瑪悲痛地說:“關鍵時刻,拉齊尼·巴依卡毫不猶豫跳進湖裏救人,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全國人大代表徐濤是軍人出身,他說:“拉齊尼·巴依卡樸實善良。我們是一生一世一輩子的好兄弟,英雄已走,但他的精神永存!”

拉齊尼·巴依卡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愛國擁軍模範,他家三代人都是護邊員,接力在帕米爾高原上戍衛邊疆。在護邊生涯中,遇到的急難險情不勝枚舉,但他從未想過退縮和放棄。雪山深處每一個山口、峽谷都留下了他巡邏護邊的身影,見證了他對黨和祖國的忠誠。拉齊尼·巴依卡微信朋友圈最後一條信息,是他自己創作的詩歌《南湖》:南湖紅色的光照亮帕米爾高原/在晨曦中/我祖父凱力迪別克露出笑顏……他視巡邊爲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和擔當/祖父這種精神是我家的一盞明燈……

6日,落水獲救兒童從重症病房轉到普通病房。孩子的父親劉發福說:“等孩子出院,我要帶他去祭拜救命恩人,讓孩子永遠記住是誰給了他第二次生命。”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觀後感5

1月5日,寒風嗚咽、大雪紛飛,冬日的陰霾籠罩着喀什大地。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人大代表拉齊尼·巴依卡爲解救落入冰窟小孩、不幸逝世的消息讓人們無比震驚、悲痛不已。

“來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中午13時56分許,在喀什大學進行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與舍友木沙江·努爾墩剛做完常態化核酸檢測,正準備去餐廳吃飯,突然聽見一陣帶有哭腔的叫喊。循着聲音,他急奔過去,發現一個小孩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時,冰面突然斷裂,孩子陷入冰窟,無助的母親正在湖邊哭喊求助。

情況危急,拉齊尼·巴依卡來不及細想,一腳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時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齊尼·巴依卡也不慎跌入水中。冰冷的湖水,迅速帶走身體的溫度,拉齊尼·巴依卡奮力舉起雙手,拼盡全身力氣把孩子儘量託在水面。此時,一同趕往湖邊救人的木沙江·努爾墩也跳進冰冷的湖水中,幫助他一起施救。聞訊趕來的人們也紛紛參與救援。十多分鐘過去,孩童成功獲救,但託舉起他生命的拉齊尼·巴依卡卻再也沒有從水中上來,將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1歲。

冰涼的湖水呀,你怎能如此無情!拉齊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經得到他幫助的鄉親們,以及他所在培訓班的老師同學,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他們熟悉的那個忠誠正直、謙遜善良的拉齊尼·巴依卡就這樣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守邊護邊事業和摯愛的親人。

“前兩天,我們還一起上街給他買了一套新衣服,他說要在今年全國兩會的時候,到北京再穿。”舍友買買提·居馬紅着眼圈哽咽地說。

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父親先後都擔任過義務護邊員,一干就是幾十年。自從2004年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拉齊尼·巴依卡便把爲國守邊當作自己的終生事業,帕米爾高原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溝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跡。

2004年8月,拉齊尼·巴依卡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深感自己肩上責任重大和使命光榮,憑着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和滿腔摯愛,守衛着帕米爾高原這片淨土,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誓死捍衛着國家尊嚴和每一寸國土。拉齊尼·巴依卡三代守邊的動人故事在帕米爾高原早已家喻戶曉、廣爲流傳,他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親切地稱讚爲在雲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拉齊尼·巴依卡曾多次榮獲國家和自治區道德模範、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優秀護邊員等榮譽稱號。同年11月,他又獲得“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這是他生前常說的一句話。這鏗鏘的錚錚誓言迴盪在帕米爾高原的羣山之巔,“帕米爾雄鷹”將永遠飛翔在祖國的邊境線上。